稳压电源异常跳闸的原因及对策

稳压电源异常跳闸的原因及对策

一、稳压电源非正常跳闸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余海[1](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变电站直流绝缘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直流系统是变电站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变电站中的各种保护装置及操作回路供电,直流系统能否正常工作会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对于变电站直流系统来说,支路接地是比较常见的绝缘破坏故障,一般情况下一点接地对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的影响并不严重;但如果故障点的位置不能及时被发现,一点接地故障极有可能在运行中演化成多点接地故障,多点接地作为较为严重的绝缘下降故障,引起的保护设备误动作或电源短路均会对线路造成不可小觑的后果,严重时可能会烧坏设备或者引发事故。因此,为保证系统在出现一点接地故障时能够及时报警,避免引起更严重的电力事故,对系统进行实时检测就显得格外重要,具有十足的现实意义。本文对直流绝缘故障的类型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为变电站直流绝缘检测系统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直流系统绝缘检测部分正常工作对于变电站安全运行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几种传统常用的直流系统绝缘检测方法对比,对交流注入法和电桥平衡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最终决定通过物联网技术改进直流漏电流检测法,采用开关组合控制的基本检测原理,建立不同状态下的电路结构,列出不同电路结构下采样电压的线性方程组。将系统内各个装置模块化,并在主程序的基础上独立进行模块程序设计。提高了数据采集的精度。利用物联网无线传输的优势,代替系统原有的传导模块,完成系统数据的整合处理,最终将收集计算后的母线电压值和正、负极对地电阻阻值传送至终端并加以分析。本文重点介绍了变电站直流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绝缘检测装置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设计和研发。该装置硬件部分可大致分为Zigbee通信电路、终端节点和直流漏电流传感器架构电路图、最小化单片机电路、采样电路和显示电路,采用型号为PIC16F1947通用芯片作为核心控制器,设计了各功能模块的硬件电路,各模块之间相互配合,实现直流系统绝缘在线检测的功能。根据系统的要求和装置所需求的功能完成软件设计,并在文章的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漏电流的大小及电阻测量值与计算值来判断直流系统是否绝缘良好,本设计大大提高了漏电流检测的精度并改进了无线通信方式,对于直流系统绝缘检测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的方法。

孟杰[2](2021)在《商用客机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文中研究表明近三十年来,随着航空业的加速发展,大量非线性元件在飞机中的应用,严重影响了飞机电网的电能质量,而飞机的电能质量对飞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因此,深入研究飞机交、直流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方法,对于飞机电力系统的监测和维护以及提高飞机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对飞机交、直流电能质量进行合理评估的目标,本文在参考通用飞机电气系统特性标准基础上,分别对特定飞机电网的交流和直流电能质量作出综合评估。针对飞机交流电能质量,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飞机交流电能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本文获得的飞机交流电能质量的评分排序结果,与其他方法获得的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能够正确反映飞机115V/400Hz交流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针对飞机直流电能质量,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直流电能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表明,本文获得的对于母线直流电能质量的评估结果与原文献的结果一致,并提升了电能质量等级间的分离度,评估结果简单明了,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也对以后的飞机直流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提供了借鉴模板。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搭建多脉冲自耦变压整流器(ATRU)实验平台并进行实验,获取不同负载下的的直流电能质量数据,运用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评估,验证了负载越大的情况下,直流电能质量越差,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彭科[3](2019)在《蟒塘溪水电站励磁系统改造方案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同步发电机组中,励磁系统是很关键的构成要素,其技术性能直接影响到发电机组以及电力系统功能运转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良好的励磁系统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运行的关键技术经济性能指标,保障发电机与电力系统更好地完成工作。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发电机励磁系统发展趋势,然后分析了水轮发电机励磁调节基本原理和励磁系统的分类,并且以蟒塘溪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蟒塘溪水电站)目前水轮发电机的励磁系统为实例,将详细分析了该机组的励磁系统。该系统的采用自并激励磁方式;同时对原励磁系统按规程要求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基本满足运行要求,由于该励磁系统已运行20年,存在诸多问题如:电子元器件老化,个别电子元器件更新换代难以及运行中出现的故障,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该励磁系统改造的必要性。通过对目前国内励磁生产厂家的比选和励磁参数确定改造方案及选取设备,利用仿真平台搭建电力系统仿真环境对改造方案确定的设备进行性能检测及对改造后的设备按规程进行相关试验,对改造前后的励磁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改造后励磁系统的优势及取得的成果,得出改造后的励磁系统要在性能上远远超过原来的老系统,改造取得了预期效果。励磁系统改造达到了改造的预期目的。改造后的设备运行稳定、维护方便、操作简单,同时大大提高了水电站安全运行的稳定性,值得在同类型水电站借鉴和推广。

张志琪,周渊,高华敏[4](2019)在《降低新安装医疗设备故障率的方法及实践》文中指出目的从新安装的离心机故障并排除这一维修实例出发,提出降低新安装医疗故障率的课题。方法根据PDCA(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法,通过确立目标、查找末端因素、确定要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验、巩固提升等步骤来解决问题。结果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新安装医疗设备故障率由18.1%降至3.6%。结论我院新安装医疗设备故障率高主要由于电力品质差、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供水水压过低、设备本身存在问题以及漏电保护能力差这五个要因;运用PDCA循环法,可以高效率高水平地解决医疗设备领域的实际问题。

张鹏涛[5](2017)在《石油钻机电网系统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石油钻机电网系统是由数台柴油发电机组组成电网运行,成为一个独立的电网系统为石油钻机系统提供动力电源。为了满足石油钻井开采活动的需求,要对电机的转矩、转向和转速进行调节。因此,比较常见的是采用直流调速系统SCR或变频调速系统VFD来实现调速,来满足钻井生产活动的需要。SCR、VFD系统会对电力系统造成谐波污染。因此,石油钻井柴油发电机组所组成的电网系统,谐波污染、无功功率大和功率因数低的问题非常严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油耗大。因此,如何对石油钻机电网系统的谐波进行抑制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这一研究课题非常实用。本论文就是针对石油钻机此类问题进行研究和方案设计。本文首先对两种配备不同调速方式的石油钻机系统的电气设备配置进行分析,然后分析现有的各种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的装置器件的优缺点、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衡量各种装置的利弊;由于石油钻机设备主要是感性负载,需要补偿容性无功,因此采用TSC即晶闸管投切电容器方案,设计出了动态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装置。本设计首先详细阐述了动态补偿装置的工作原理,无功和谐波检测算法的选择;分析了传统无功补偿装置的缺陷,讲解了TSC动态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装置的构成原理和技术优势,说明了装置各主元器件的参数计算和选型方法;设计了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动态投切控制器系统,并就采样点路、滤波电路、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及其他附属电路进行了设计;阐述了动态过零投切的优势和实现办法,并对TSC型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装置中的关键部分即过零触发装置进行了硬件和软件的开发。通过结合现场设备的运行实际,设计了该装置的布线和安装方案,并通过现场的试验测试来检验了该装置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可靠性。

王淑燕[6](2017)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被综合的运用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级变电站变电站,然而,电力行业本身的自动化水平低,高质量电能的需求等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建议老式变电站改常规控制、手动操作的模式为改造或新建基于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综合自动化,以获得较高的电能质量以及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由于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的地位非常重要,故大量的网络节点是大型变电站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尽最大可能地去提高通信设备的工作性能,以确保没有网络拥塞和瘫痪等问题,实现实时、可靠的传送信息。自动化变电站随着投入运行时间的增长,实际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出现得越来越多,如控制室占地面积广,比较繁琐的系统维护工作,较低的运行可靠性,花费较高的物力和人力成本去维护正常工作。并随着变电站的自动化和无人值守日渐普及和盛行,自动化系统的故障和问题也日渐突显出来。根据上述背景,本文依托惠州地区的变电站集中控制中心的事故处理系统,在分析传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功能、结构及设计原则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和事故模拟测试,指出现场实际运行中自动化系统的常见故障,提出传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建议与整改措施,力求逐步完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检修工作。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第一,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常见故障以及解决方案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重点分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直流电源系统和数据采集以及控制以及机电保护系统三方面的基础体系。第三,介绍常见的几类自动化系统故障,包括通信网络类故障、数据采集故障、误报警故障和与其他厂家装置不匹配故障。第四,通过对自动化系统常见问题的归纳分析,找出引起故障的主要原因。最后,在分析自动化系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故障与问题后,最大程度的起到故障存在时间缩短的效果,以便确保自动化系统中设备运转的正常性。

张怡迪[7](2017)在《智能化变电站及其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法》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要想实现电网的自动化和现代化就必须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而变电站是电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使电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来满足我国众多人口的用电需求,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力度。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系统分为3层: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过程层包含由一次设备和区别于常规变电站的特有智能组件(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完成变电站电能分配、变换、传输及其测量、保护等相关功能。间隔层设备一般指继电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故障录波等二次设备,实现使用过程层的数据并且作用于该间隔一次设备的功能。站控层包含自动化系统、站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对时系统等子系统。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上百座智能变电站,但我国在技术和经验上与国外始终存在一定的差距,不管是在硬件设备上还是在软件设备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暴露出很多这样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从智能化变电站的组成入手,通过比较常规变电站与智能变电站组成上的差异,重点对智能变电站特有的两样设备: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进行分析,列举出常见的智能变电站的故障。从而对处理措施等进行归类分析,并得出初步的解决方案,从而降低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为现场人员能够较快的判断处理故障提供有用依据,更好的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冶晓刚[8](2017)在《高铁自动过分相系统冲击分量监测与抑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高速铁路正飞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通车里程达2.2万公里,然而高铁通过电分相区时,可能会发生多次电弧烧毁接触线和承力索,以及过电压击穿车顶保护间隙引起牵引变电所跳闸事故,严重影响高铁的安全可靠运营。因此,本文开展高铁自动过分相系统冲击分量监测与抑制方法研究,揭示高铁自动过分相暂态过程对车载变压器和电网产生的冲击影响,提出基于准同期装置的过电压和励磁涌流治理方案,为高铁安全可靠性设计和电网电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如下:1、分析了高铁牵引供电系统和供电方式,研究了三种高铁自动过分相原理,包括地面开关式自动过分相、车载断电式自动过分相和柱上自动切换式过分相,并对比分析了三种高铁自动过分相方法的优劣性;2、分析了高铁自动过分相瞬态冲击机理,包括车载变压器过电压、励磁涌流的产生机理及电分相区中性段产生过电压机理;根据高铁过电分相暂态过程,对线路及车辆参数进行计算,建立反映高铁过分相过程的的分合闸等值电路,并推导出电压方程;3、利用Matlab/Simulink针对关节式电分相结构、高铁以及牵引供电网的实际数据,建立反映高铁通过电分相区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并进行电磁暂态仿真,得出了中性线过电压幅值与波形,以及车载牵引变压器过电压及励磁涌流波形;4、设计并制作高铁自动过分相冲击分量检测装置,包括硬件电路和人机交互软件,能够模拟高铁过分相过程中分闸、合闸角度,并利用该装置开展过电压和励磁涌流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验证了高铁自动过分相瞬态冲击机理的正确性;5、研究了高铁过分相时电路特性,提出了基于RC吸收装置的过电压治理措施及其优化参数设计:分析了合闸电压初相角对过电压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自动准同期装置控制合闸相位角的励磁涌流治理方案。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中性线产生过电压的性质是容性线路合闸振荡过电压,与接触网电压幅值和受电弓进入电分相时接触线上电压的相位密切相关,与牵引载体本身无关,其幅值具有随机性。车载牵引变压器过电压和励磁电流与主断路器进行分合闸操作时接触网上电压相位有关。受电弓端加装参数优化后的RC吸收装置,安装准同期分合闸控制装置,能有效抑制过电压及励磁涌流幅值。

张翼翔[9](2013)在《UPS电源在朔黄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应用分析》文中提出朔黄铁路信号系统由自闭和贯通两路电源供电,互为热备用。由于外部电源自动重合闸、备自投与信号切换时限不匹配,信号切换装置存在闪断等问题,导致无法满足信号系统不间断供电的要求,需要配置一套安全可靠的信号供电系统。重点介绍朔黄铁路信号系统UPS电源解决方案及其配置,对信号电源UPS系统的性能特点进行分析。

惠洒乐[10](2013)在《水资源远程监控及水泵保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并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为了保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用水,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水资源监控和调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水泵作为水利传输设备,在水资源调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水泵运行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水资源供给。建立集水文数据监测、水泵状态监控以及故障保护的远程监控系统是水务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分析现有水资源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水资源监控及水泵保护相结合的系统方案。通过将ZigBee网络和GPRS网络相结合的通信方式,完成水文数据及水泵运行状态大范围、远距离的监控。通过实时采集水泵电机的运行参数,确定电机的运行状态,实现电机的安全保护。系统由远程监控终端、网关和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监控终端通过ZigBee网络与协调器进行通信,实现水文数据的监测、水泵运行状态监测、水泵故障保护以及取水控制等功能。网关完成ZigBee网络组建、ZigBee网络和GPRS网络的融合及GPRS通信。监控中心通过GPRS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以及监控终端的控制等功能。监控终端和网关的硬件平台以Cortex-M3内核的微处理器STM32F107VCT6为核心,监控终端的外围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实时时钟电路、SD卡存储电路、键盘及显示电路、ZigBee通信电路、水泵运行参数采集电路、模拟量采集电路、开关量输出电路等,主要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通信、水泵电机保护以及显示等功能;网关硬件电路包括:电源、存储、键盘及显示电路、ZigBee通信电路和GPRS通信电路等,主要完成ZigBee网络组建、数据通信、网络融合等功能。监控终端和网关的软件开发采用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实现了其在STM32F107VCT6上的移植。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对监控终端和网关的任务进行了合理划分,完成了底层驱动程序和应用层程序的设计,实现了监控终端和网关的各项功能。论文研究了ZigBee网络的建立过程以及网络节点的入网流程。监控中心软件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6.0编程技术和Access2007数据库软件完成系统的设计。具有用户信息管理、数据采集与设备管理、数据通信、远程控制、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查询、报表生成与打印等功能。水资源远程监控及水泵保护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实时性好,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二、稳压电源非正常跳闸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稳压电源非正常跳闸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变电站直流绝缘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直流绝缘检测系统现状
        1.2.1 直流电源检测信息量匮乏
        1.2.2 智能检测系统对安全系数要求较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变电站直流系统绝缘检测理论分析
    2.1 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2 检测系统起源
    2.3 各类直流系统绝缘故障分析
        2.3.1 交流窜入分析
        2.3.2 一点接地故障分析
        2.3.3 多点接地故障分析
        2.3.4 直流互窜故障分析
    2.4 直流系统绝缘检测方法概述
        2.4.1 平衡电桥法
        2.4.2 切换电桥法
        2.4.3 低频小信号检测法
        2.4.4 直流漏电流检测法
    2.5 基于物联网的开关组合控制检测
        2.5.1 检测原理
        2.5.2 正负母线绝缘不平衡下降时的检测
        2.5.3 正负母线绝缘平衡下降时的检测
        2.5.4 支路绝缘电阻检测方法
        2.5.5 开关组合控制检测的优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
    3.1 物联网技术基础
    3.2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
    3.3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3.3.1 Zigbee协议栈
        3.3.2 Zigbee网络节点类型
        3.3.3 Zigbee网络拓扑结构
    3.4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行性分析
    3.5 系统网络结构整体方案介绍
    3.6 系统网络结构详细设计
        3.6.1 传感器的选取
        3.6.2 Zigbee无线网络构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4.1 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4.2 硬件模块的选型
        4.2.1 直流漏电流传感器LH-01-10
        4.2.2 稳压器AMS1117-3.3
        4.2.3 GPRS通信模块
    4.3 终端节点硬件设计
    4.4 协调器节点硬件设计
    4.5 PIC16F947 单片机模块
    4.6 单片机最小系统及各部位电路设计图
        4.6.1 单片机最小系统
        4.6.2 采样模块
        4.6.3 显示电路
        4.6.4 开关量输出电路
        4.6.5 电源电路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编程语言及软件开发介绍
    5.2 系统工作流程
    5.3 采样单元软件设计
        5.3.1 采样电阻分步测量模块
        5.3.2 母线电压测算模块
        5.3.3 支路绝缘下降分析模块
    5.4 显示模块
    5.5 键盘扫描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测试和总结展望
    6.1 实验测试及分析
        6.1.1 正母线绝缘下降实验测试
        6.1.2 负母线绝缘下降实验测试
        6.1.3 正负母线绝缘均衡下降实验测试
        6.1.4 实验结果分析
    6.2 总结与展望
        6.2.1 本文工作总结
        6.2.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主电路部分原理图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2)商用客机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1.3 适航条款的解读
        1.3.1 适航条款内容
        1.3.2 适航条款解析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陆地电网电能质量评估指标
    2.1 电能质量单项评估指标
        2.1.1 供电电压偏差
        2.1.2 供电频率偏差
        2.1.3 三相不平衡
        2.1.4 电力系统谐波
        2.1.5 电压波动
    2.2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飞机交流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
    3.1 确定飞机交流评估指标
    3.2 基于粗糙集理论计算多电飞机交流电能质量评价指标权重
        3.2.1 归一化处理
        3.2.2 评分的属性离散化
        3.2.3 确定属性权重
    3.3 多电飞机交流电能质量综合评分的计算
    3.4 实例验证
        3.4.1 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的获取
        3.4.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3.4.3 评价数据评分的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的飞机直流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
    4.1 确定飞机直流评估指标
    4.2 确定指标权重
        4.2.1 层次分析法
        4.2.2 灰色关联度
        4.2.3 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的结合
    4.3 应用理想解法评价
    4.4 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步骤
    4.5 实例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度的飞机直流电能质量评估的实验验证
    5.1 实验平台设计
        5.1.1 理论分析
        5.1.2 软启动电路的设计
        5.1.3 输入滤波电路的设计
        5.1.4 自耦变压器的设计
        5.1.5 平衡电抗器的设计
        5.1.6 整流二极管的选择
    5.2 性能测试
    5.3 实验数据获取和电能质量的评估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蟒塘溪水电站励磁系统改造方案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励磁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励磁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2.1 励磁系统的定义
    2.2 励磁系统的功能
        2.2.1 调节并维持机端电压
        2.2.2 调节并列运行发电机之间的无功功率
        2.2.3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
        2.2.4 发电机组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2.3 励磁系统的分类
        2.3.1 交流励磁机系统
        2.3.2 无刷励磁系统
        2.3.3 静止励磁系统
        2.3.4 直流励磁系统
        2.3.5 谐波励磁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蟒塘溪水电站的励磁系统
    3.1 蟒塘溪水电站技术构成特点
    3.2 蟒塘溪水电站励磁系统
        3.2.1 主要技术参数
        3.2.2 励磁系统的组成
        3.2.3 励磁调节柜
        3.2.4 励磁系统回路
        3.2.5 功率整流柜
        3.2.6 灭磁和转子过电压保护回路
        3.2.7 监控系统的接口
        3.2.8 励磁系统相关试验及结果
    3.3 励磁系统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造方案论证分析和实验结果
    4.1 励磁系统改造方案
        4.1.1 系统总体要求
        4.1.2 励磁系统参数计算
        4.1.3 励磁调节器的配置设计
        4.1.4 励磁功率柜设计
        4.1.5 灭磁柜设计
        4.1.6 励磁柜体要求
    4.2 国内励磁厂家设备技术优劣分析
    4.3 确定生产厂家及改造设备
    4.4 EXC9200 励磁系统
        4.4.1 主要技术特点
        4.4.2 主要功能
        4.4.3 所遵循的行业励磁标准
    4.5 现场安装调试
        4.5.1 安全指导
        4.5.2 柜体的安装
        4.5.3 电气接线
        4.5.4 接地连接
    4.6 励磁新系统现场实验
        4.6.1 开环实验
        4.6.2 空载闭环实验
        4.6.3 负载闭环实验
        4.6.4 PSS实验
        4.6.5 实验结论
    4.7 仿真实验
        4.7.1 检测原理
        4.7.2 实验仪器
        4.7.3 技术资料
        4.7.4 测试接口
        4.7.5 灭磁实验
        4.7.6 V/Hz限制实验
        4.7.7 AVR控制电压输出D/A频率响应特性测试
        4.7.8 移相触发环节特性测试
        4.7.9 静差率的测定
        4.7.10 无功电流补偿率的测定
        4.7.11 实验中发现的问题
        4.7.12 实验结论
    4.8 改造后的成果
        4.8.1 采用的新技术
        4.8.2 励磁系统改造效果
        4.8.3 硬件改造后的效果
    4.9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降低新安装医疗设备故障率的方法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离心机故障并排除
    1.1 离心机故障
    1.2 离心机故障的排除
    1.3 由离心机故障引发的思考
2 针对新安装医疗设备故障率高的专项攻关
    2.1 P阶段
        2.1.1 成立专项攻关小组
        2.1.2 查找末端因素
        2.1.3 确定要因
        2.1.4 制定对策
    2.2 D阶段
        2.2.1 针对电力品质差以及漏电保护能力差的改进
        2.2.2 针对医护人员操作不当的改进
        2.2.3 针对水压过低的改进
        2.2.4 针对设备本身存在故障的改进
    2.3 C阶段
    2.4 A阶段
3 活动效果
    3.1 直接效果
    3.2 其他效果
4 结论及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5)石油钻机电网系统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意义
    1.3 石油钻机电驱动系统的组成和区别
        1.3.1 石油钻机电驱动系统的组成
        1.3.2 SCR系统的特点分析
        1.3.3 VFD系统的特点分析
    1.4 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4.2 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5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案设计
    1.6 课题研究目标及关键技术
第2章 谐波抑制及无功补偿基础
    2.1 无功功率概念
    2.2 动态无功功率补偿
    2.3 动态补偿装置的工作原理
    2.4 谐波的基本概念
    2.5 无功和谐波检测算法的选择
    2.6 基于FFT的谐波及无功功率的测量
    2.7 谐波抑制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第3章 动态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装置设计
    3.1 动态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装置的实际意义
    3.2 动态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装置的原理
        3.2.1 传统无功补偿装置的缺陷
        3.2.2 TSC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构成原理
        3.2.3 TSC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技术优势
    3.3 动态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装置主电路设计
        3.3.1 主线路框图
        3.3.2 电容器、晶闸管连接方式
    3.4 主元器件参数计算
        3.4.1 电容器选型计算
        3.4.2 电抗器选型计算
        3.4.3 可控硅选型
第4章 投切控制器的设计
    4.1 投切控制器装置设计
    4.2 硬件设置
    4.3 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4.3.1 AT89C52 及最小系统介绍
        4.3.2 ISL1208IB8Z-TK实时时钟芯片介绍
        4.3.3 电流电压采样电路
        4.3.4 滤波电路
        4.3.5 前置固定增益放大设计
        4.3.6 A/D转换电路
        4.3.7 报警电路
        4.3.8 功率因数测量电路
        4.3.9 通讯接口电路
        4.3.10 按键扫描电路
        4.3.11 电源供电电路
    4.4 系统的软件设计
        4.4.1 编程语言与编译环境
        4.4.2 单片机软件设计
第5章 过零触发装置的设计
    5.1 动态过零投切的特点
    5.2 过零触发装置的设计
        5.2.1 功能要求
        5.2.2 触发要求
        5.2.3 保护要求
    5.3 过零触发装置设计采用软件的介绍
        5.3.1 软件部分设计软件
        5.3.2 硬件电路部分设计软件
    5.4 LPC1114 外围电路设计
        5.4.1 CPU电路
        5.4.2 检测电路
        5.4.3 触发电路
    5.5 软件主程序设计
    5.6 软件过零点判断设计
    5.7 软件报警与故障设计
第6章 动态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系统现场试验
    6.1 动态无功补偿系统在现场应用的情况
        6.1.1 现场主线框图
        6.1.2 钻机动态无功补偿系统投切功能试验
    6.2 过零点触发板的现场应用情况
    6.3 治理效果
    6.4 现场结论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
    2.1 变电站分类
    2.2 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分析
        2.2.1 集中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
        2.2.2 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结构
        2.2.3 分布分散(层)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2.3 小结
第三章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常见故障及其处理
    3.1 处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故障的基本原则
    3.2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常见故障及其处理
    3.3 站控层自动化系统故障
        3.3.1 监控后台/操作员工作站故障
        3.3.2 远动系统/通信管理机故障
        3.3.3 GPS同步对时系统故障
        3.3.4 保信子站系统故障
        3.3.5 网络交换机故障
        3.3.6 UPS不间断电源故障
    3.4 间隔层单元故障
        3.4.1 测控装置故障
        3.4.2 微机保护装置故障
    3.5 基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故障诊断终端常见故障及处理
        3.5.1 自动化信息平台显示的数据与在线监测系统数据不一致
        3.5.2 自动化系统与在线监测系统通讯中断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4.1 总结
    4.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智能化变电站及其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智能变电站技术指标
        1.3.1 体系结构
        1.3.2 智能变电站智能一次设备
        1.3.3 智能变电站智能设备与顺序控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智能变电站的基本组成
    2.1 “三层两网”的含义
        2.1.1 过程层
        2.1.2 间隔层
        2.1.3 站控层
        2.1.4 站控层网络
        2.1.5 过程层网络
    2.2 "SV"与"GOOSE"
        2.2.1 GOOSE
        2.2.2 SV
    2.3 组成设备
        2.3.1 光学互感器
        2.3.2 合并单元
        2.3.2.1 起源
        2.3.2.2 定义
        2.3.2.3 合并单元采样输出原理示意图
        2.3.2.4 合并单元组网模式
        2.3.3 智能终端
        2.3.3.1 智能终端功能应用概述
        2.3.3.2 功能
    2.4 本章小结
3.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的技术区别
    3.1 CT与PT
        3.1.1 常规互感器原理:
        3.1.2 非常规互感器原理
        3.1.2.1 罗柯夫斯基(ROGOWSKI)电流互感器
        3.1.2.2 全光学电流互感器
        3.1.2.3 电子式互感器与常规互感器主要技术参数的异同
        3.1.3 智能变电站配置方案
        3.1.4 非常规互感器(NCIT)的主要优点
        3.1.5 NCIT对IED的影响
        3.1.6 NCIT对保护的影响
    3.2 合并单元
        3.2.1 起源
        3.2.2 定义
        3.2.3 合并单元组网模式
        3.2.4 合并器同步
        3.2.4.1 采集器自同步
        3.2.4.2 合并器发采样脉冲同步
        3.2.4.3 合并器重采样同步
        3.2.4.4 合并器之间的同步
        3.2.4.5 合并器检修状态
        3.2.6 合并器电压并列切换
    3.3 智能终端
        3.3.1 定义
        3.3.2 智能终端功能应用概述
        3.3.3 智能终端硬件构成
        3.3.4 智能终端检修状态
    3.4 本章小结
4. 智能变电站故障类型与分析
    4.1 电压暂升/暂降的起因
    4.2 电压暂升/暂降的定义及其特征量
    4.3 常见故障类型
        4.3.1 水平传播
        4.3.2 垂直传播
        4.3.3 其他因素影响
    4.4 互感器引起的故障
        4.4.1 影响电子式互感器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4.4.2 常见故障与解决
    4.5 合并单元引起的故障
        4.5.1 影响合并单元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4.5.2 常见故障与解决
    4.6 智能终端引起的故障
        4.6.1 影响智能终端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4.6.2 常见故障与解决
    4.7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某110千伏X变电站1彩苏线、#1主变跳闸故障分析
        5.1.1 背景说明
        5.1.2 监控信号分析
        5.1.3 事件经过
        5.1.4 保护动作分析
6. 新一代智能化变电站
    6.1 智能化变电站故障系统模块作用
        6.1.1 报文采集、解析模块
        6.1.2 报文监测、记录模块
        6.1.3 故障录波模块
        6.1.4 高精度时钟模块
        6.1.5 分析站模块
    6.2 智能变在线监测配置方案介绍
        6.2.1 技术方案
        6.2.2 状态监测系统独立组网配置方案
        6.2.3 状态监测系统与综自系统完全融合方案
    6.3 现阶段智能变电站建设的主要技术特点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建议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高铁自动过分相系统冲击分量监测与抑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速动车组过分相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对高铁断电自动过分相过电压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牵引变压器励磁涌流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性
第二章 牵引传动系统与高铁自动过分相
    2.1 牵引供电系统
    2.2 牵引供电方式
        2.2.1 牵引站向接触网的供电方式
        2.2.2 牵引网向电力机车的供电方式
    2.3 自动过分相的几种方式
        2.3.1 地面开关式自动过分相
        2.3.2 车载断电式自动过分相
        2.3.3 柱上自动切换式过分相
        2.3.4 过分相方式优劣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铁自动过分相瞬态冲击机理分析及牵引传动系统建模
    3.1 高铁自动过分相瞬态冲击机理分析
        3.1.1 过电压影响因素
        3.1.2 高铁过分相中性线过电压机理
        3.1.3 励磁涌流产生机理
    3.2 高铁牵引传动系统建模
        3.2.1 牵引整流器建模
        3.2.2 牵引逆变器建模
        3.2.3 牵引电机建模
        3.2.4 仿真模型搭建
    3.3 高铁过分相冲击分量仿真
        3.3.1 中性线过电压仿真
        3.3.2 车载变压器分闸过电压
        3.3.3 合闸瞬间车载变压器励磁涌流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铁自动过分相冲击分量检测仪设计
    4.1 实验装置功能分解
    4.2 总体设计方案
        4.2.1 微处理器的选择
        4.2.2 模拟量输入模块
        4.2.3 开关量输出模块
        4.2.4 人机接口模块
        4.2.5 存储模块
        4.2.6 电源模块
    4.3 软件应用程序的设计
        4.3.1 系统软件菜单
        4.3.2 系统主菜单与模拟测试菜单
        4.3.3 分合闸相角设置菜单
        4.3.4 试验结果显示界面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分闸模拟试验
        4.4.2 合闸模拟试验
        4.4.3 自动过分相模拟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铁自动过分相瞬态冲击治理研究
    5.1 基于RC吸收装置的过电压治理方案
    5.2 基于准同期装置的励磁涌流治理方案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UPS电源在朔黄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信号系统供电现状
3 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3.1 电压波动大、谐波含量高
    3.2 失压后, 配电所自动重合闸时限大于双电源切换时限
    3.3 失压后, 配电所备自投时限大于双电源切换时限
    3.4 自闭、贯通两路电源同时停电
    3.5 双电源切换装置本身存在问题
        3.5.1?双电源切换装置存在闪断问题
        3.5.2?电源屏质量检测存在误差
        3.5.3?双电源切换装置故障
4 解决方案
    4.1 解决方案概述
    4.2 方案实施
        4.2.1?UPS电源功率选择
        4.2.2?UPS电源电池组选择
        1) 后备时间的确定
        2) 蓄电池的选择
        4.2.3 UPS主机选择??
5 UPS方案试验效果
    5.1 解决了信号电源双路转换中的问题
    5.2 解决了信号电源两路停电的问题
    5.3 解决了电源谐波的问题
6 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设想
    6.1 单台UPS电源的可靠性
    6.2 UPS电源并联冗余系统
    6.3 并机特点
7 结束语

(10)水资源远程监控及水泵保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项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项目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系统数据通信方法研究
    2.1 系统网络设备特点
    2.2 几种通信方式比较
        2.2.1 有线通信方式和无线通信方式
        2.2.2 几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比较
    2.3 ZigBee 通信概述
        2.3.1 ZigBee 协议概述
        2.3.2 ZigBee 技术特点
        2.3.3 ZigBee 设备分类及网络结构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总体方案确定
    3.2 系统主要组成及功能
        3.2.1 监控终端
        3.2.2 网关
        3.2.3 监控中心
    3.3 系统需求分析
        3.3.1 系统参数测量
        3.3.2 系统保护功能
    3.4 系统各模块选型
        3.4.1 微处理器选型
        3.4.2 电能计量芯片选型
        3.4.3 ZigBee 模块选型
        3.4.4 GPRS 模块选型
        3.4.5 传感器选型
    3.5 本章小结
4 监控终端与网关硬件设计
    4.1 监控终端与网关硬件总体设计
    4.2 监控终端硬件设计
        4.2.1 供电电路
        4.2.2 处理器外围电路
        4.2.3 实时时钟电路
        4.2.4 水泵运行参数采集电路
        4.2.5 模拟量采集电路
        4.2.6 开关量输出电路
        4.2.7 蜂鸣器电路
        4.2.8 SD 卡存储电路
        4.2.9 键盘与显示电路
        4.2.10 ZigBee 通信电路
    4.3 网关硬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监控终端与网关软件设计
    5.1 监控终端与网关软件总体架构
    5.2 μC/OS-II 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
        5.2.1 μC/OS-II 简介及其优势
        5.2.2 μC/OS-II 在 STM32 上的移植
    5.3 底层驱动程序开发
        5.3.1 STM32 固件库简介
        5.3.2 实时时钟驱动函数
        5.3.3 ZLG7290 驱动函数
        5.3.4 ADC 驱动函数
        5.3.5 SD 卡驱动函数
        5.3.6 异步串行口(UART)驱动函数
        5.3.7 ATT7026A 驱动函数
    5.4 监控终端应用程序设计
        5.4.1 监控终端应用程序总体架构
        5.4.2 数据采集任务
        5.4.3 数据处理任务
        5.4.4 数据存储任务
        5.4.5 取水控制任务
        5.4.6 显示控制任务
        5.4.7 键盘处理任务
        5.4.8 水泵故障检测与保护任务
        5.4.9 报警任务
        5.4.10 ZigBee 通信任务
    5.5 网关应用程序设计
        5.5.1 ZigBee 通信任务
        5.5.2 GPRS 通信任务
        5.5.3 网络融合
    5.6 ZigBee 网络的组建
        5.6.1 协调器创建网络
        5.6.2 终端节点加入网络
    5.7 本章小结
6 监控中心软件开发
    6.1 监控中心软件功能
    6.2 功能模块设计
        6.2.1 用户登录模块
        6.2.2 数据采集及通信模块
        6.2.3 系统维护管理模块
        6.2.4 数据库模块
        6.2.5 报表打印模块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稳压电源非正常跳闸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变电站直流绝缘检测技术研究[D]. 余海. 山东理工大学, 2021
  • [2]商用客机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D]. 孟杰. 燕山大学, 2021
  • [3]蟒塘溪水电站励磁系统改造方案及其应用研究[D]. 彭科. 湖南大学, 2019
  • [4]降低新安装医疗设备故障率的方法及实践[J]. 张志琪,周渊,高华敏. 中国医疗设备, 2019(06)
  • [5]石油钻机电网系统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研究与设计[D]. 张鹏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6]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D]. 王淑燕.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7]智能化变电站及其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法[D]. 张怡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7(03)
  • [8]高铁自动过分相系统冲击分量监测与抑制方法研究[D]. 冶晓刚.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9]UPS电源在朔黄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 张翼翔.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3(05)
  • [10]水资源远程监控及水泵保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惠洒乐. 陕西科技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