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化企业组织: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宋朋青[1](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YZ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在金融科技化、生活智能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不仅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更遭遇着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传统商业银行依靠原有的固定资源和经营格局在如今的金融市场中早已丧失了竞争优势,金融科技公司的出现对传统银行业发起了诸多挑战和冲击。从“以银行为中心”的卖方市场,到“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形成,标志着银行业竞争发展的战略已经向客户关系的建立、培养和维护倾斜。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传统银行内外部数据资源,构建全新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本文以YZ银行为研究对象,在阅读和梳理国内外关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文献归纳分析、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大数据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法对YZ银行客户的满意度进行评估,运用决策树模型对银行的抽样数据进预测,对银行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分析结论梳理YZ银行在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成因。针对YZ银行在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认识、银行内部组织架构、客户信息的采集、信息技术的利用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不足,提出针对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提升方案:要求企业重新思考发展现状和目标,通过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流程再造,重塑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加强客户信息采集利用水平,细化客户关系的管理方式;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客户服务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最后通过建立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管理,建设精英队伍等制度支撑和保障措施,保证客户关系管理的有效实施。本研究重点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在大数据背景下构建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发展思路进行研究,明确客户关系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转型中的战略地位。以商业银行的客户满意度和生命周期价值为主要分析对象,提出当前商业银行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战略和理念的宏观层面、业务流程再造、细化管理方式以及提高信息技术的微观层面对客户关系管理理论进行科学的界定,从而使其具有解决中国商业银行现实问题的应用价值。希望本研究能对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推动我国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发展积累一些经验。
刘超[2](2020)在《新能源企业的产融合作联盟博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新能源企业的产融合作联盟,新能源企业的产融合作联盟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合作的有效途径,是新能源企业与金融资本信息沟通的基础平台,是金融资本支持新能源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目的是为了探索金融资本与新能源产业内企业合作的有效途径,解决在新能源企业在遇到国际环境变化时,如何突破资金瓶颈的限制。本文研究的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是指新能源产业投资企业与金融资本合作,共同对新能源产业融资企业投资的过程,它研究的核心是由新能源企业产业内的融资企业、产业投资企业和金融资本三方联合构建的小联盟体系。研究新能源产融合作联盟是为了剖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合作的内在机理和运行逻辑,并为了推演出整体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方法并最终指导新能源企业的融资实践,甚至进一步推广到其他产业。在推演产融合作联盟的理论框架时,本文主要运用了理论演绎法,综合了信息论、博弈论、网络组织理论、贝叶斯均衡理论等重要理论的模型或结论,并充分分析各个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整体的理论框架以及搭建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业务体系。金融资本具有天生的避险倾向,因此违约风险评估是产融合作联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主要运用Logistic模型构造违约概率模型在开展产融合作联盟的过程中,分析新能源企业的违约风险。运用新能源同类可比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用于评估新能源企业违约风险。此外,运用熵测度模型综合考量新能源企业信用情况和抵质押担保品的增信作用,并运用违约风险作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合作的先验概率。产业资本在产融合作联盟中的作用在于增加信用信息供金融资本进一步判断风险,产业资本分担风险、共享收益的行为为产融合作中的金融资本提供了额外信息,这构成了金融资本修正产融合作风险判断的重要依据,并再次运用熵测度模型计算整个产融合作系统中熵值的降低。再次,通过贝叶斯网络模型,推导金融资本对修正后信用风险的判断,并最终影响到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融资支持。最后,运用合作博弈中的Shapley值模型分析产融合作联盟的Pareto改进及分配。上述流程构成了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内在运行机制,也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合作的内在机理,这一机理分别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效用分配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在产融合作联盟机制中缺一不可。本文打破了原先产业资本以参股、控股为主要方式的产融结合模式,拓展了产融合作的新路径。避免了由于产业资本过度嵌入金融资本带来的过度嵌入风险,同时也避免了在纯粹的市场机制下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上升的市场失灵缺陷。在产融合作联盟中,需要进一步引入更多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形成联盟盟员冗余,这样一来才能够保障融资成本的持续降低,使产融合作联盟由Pareto改进向Pareto最优持续演进。图4幅,表25个,参考文献383篇。
朱晓[3](2020)在《多重制度逻辑、组织双元性与企业绩效 ——以青岛海尔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顾客消费理念的转变,传统电器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经营模式逐渐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许多企业陆续开始探索新的组织模式和销售模式,理论界对此的探讨也越来越多。不同制度逻辑、组织模式构成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当前理论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多重制度逻辑和组织双元性,缺少针对多重制度逻辑、组织双元性和企业绩效相结合的研究,因此本文可以针对这个方面填补理论空白,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意义。本文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出发,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海尔为研究对象,围绕“经营过程中,海尔如何选择不同制度逻辑以适应自身发展”和“在多重制度逻辑动态变化下的组织双元性应对,如何影响企业绩效”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探索多重制度逻辑下的组织应对,以及组织双元性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深入分析海尔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转型变革的过程,并使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对海尔的企业绩效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尔在实体逻辑和互联网逻辑长期共同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转型。转型初期,逻辑间兼容性比较强,主要以实体逻辑为主进行线下扩张,采用结构型双元进行应对;在转型中期,海尔的线上活动也越做越好,线上和线下此时形成一定的市场争夺,使得逻辑间兼容性降低,公司依然采用结构型双元进行应对;到转型末期,海尔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使得逻辑间兼容性提高,组织采取情境型双元和互惠型双元进行应对,从而促使海尔成功转型。本文使用平衡计分卡对企业绩效进行财务与非财务的衡量,从平衡计分卡的各个维度对企业的组织双元性进行剖析。结构型双元通过对线上和线下两个部门分别从事探索和利用活动,从财务维度提高企业绩效;情境型双元通过对服务和创新以及对员工的重点培养,从内部市场运营维度和企业的学习与成长维度提高企业绩效;互惠型双元通过交互平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产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形成产品的“输入”和“输出”,从顾客维度提高企业绩效。在互联网发展逐渐增强的情况下,互联网逻辑和实体逻辑逐渐融合,海尔采用互惠型双元、结构型双元和情境型双元进行应对,影响了平衡计分卡的财务、顾客、内部市场运营和企业从业人员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
谢湜,欧阳琳浩[4](2019)在《民国时期汕头城市商业地理的初步分析——以侨批业为中心》文中认为1860年,随着《天津条约》的签订,汕头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成为沟通海外与整个韩江流域的枢纽港,在随后的几十年间迅速发展为繁华的都市,吸引了海内外商民在此经营和居住,专门服务海外华侨和国内侨属的侨批业的发展引人瞩目。海外大量侨汇输入国内,对汕头埠及其腹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颇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提取近代日用类书《汕头指南》中商业名录等地理信息,以及房地产卡片中的土地利用信息,利用地籍图和GIS技术,可展现并分析20世纪40年代汕头埠侨批业的空间分布情况。当时较多的侨批业机构聚集在"四永一升平"街区这一商业中心,这种分布整体上呈现了城区范围内的人居变化,反映了侨批业经营网络与汕头商民的籍贯、房地产投资以及海外华侨的密切联系。
林惠玲[5](2018)在《服务创新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当前世界服务贸易高速增长,服务业国际转移日渐增多,一国服务贸易收入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一国基于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也越来越重要。服务创新不仅可以提高服务产品的竞争力,调整和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为服务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而且有利于在国际服务市场上形成优势地位,控制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资源,如资金、知识、信息等。正因为如此,推进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之一。服务创新对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2016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我国15个省市(区域)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此推进我国外贸转型并增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现实经济的发展形势,迫切需要理论界根据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加强研究通过服务创新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服务创新为视角,首先梳理服务贸易竞争力和服务创新的相关文献和概念,阐述了服务创新与服务贸易竞争力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概况、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特征,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论证服务创新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接着回顾了 1980年以来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轨迹,阐明服务创新如何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以及对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引入服务创新因素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模型进行探讨,构建了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中国与G20国家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及其优劣势。本文还分析和借鉴了一些国家基于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措施建议。
常波[6](2017)在《战略发展背景下的j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研究》文中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间,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及经营环境变幻莫测不断加剧,技术上的快速变革导致许多组织荒废,这就迫使他们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对市场保持高度的敏感度,而组织规模的不断增大已使现有的组织结构无法适应,种种研究表明,组织转型至少需要对应三种形式的变化:产业的断裂、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及企业的内部动荡。因此,大量的组织需要不断地从根本上改变自身,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而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也迫使很多组织更加灵活、更加高效。本文首先在分析各种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出了现有研究对组织结构变革的认知广度和深度。接着本研究以J公司为例来深入探究组织结构变革的策略,通过对J公司所处的内外环境分析,了解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其组织结构变革过程的分析,探究了影响变革的因素以及推动变革的动力;通过对变革后组织结构的深入剖析,找到了组织变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既关注组织结构动态调整的过程,也考察了企业战略变动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既探寻理论使用的普遍性,亦深度分析目标公司的独特性。通过研究,本文着力印证了“结构追随战略”的命题,针对组织结构变革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制定了切实可行且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组织结构调整方案。本研究得到的结论及所提出的意见,可以为企业在组织结构调整策略方面提供参考。
毕贺轩[7](2015)在《基于文化嵌入的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研究 ——以DL银行为例》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由城市信用社改革而来,走过了一段与传统商业银行不甚相同的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企业、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结成了比较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要素,嵌入、影响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的一部分。比如,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地方政府从出资建设者变为大股东、控制干预者,政府利益通过董事会、地方融资平台、政府系存款客户等载体与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融为一体。又如城市商业银行与保险、证券、资产管理、房地产等企业之间,通过签订共享客户资源协议开展交叉销售,已经分不清谁是谁的客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主体多元化,边界更通透,为文化嵌入提供了更好的载体和渠道。于是,文化嵌入逐渐成为了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文化嵌入来研究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对于丰富和深化社会嵌入、文化嵌入、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完善关于客户网络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本文以DL银行数据作为分析样本,这对于DL银行系统认识其客户网络,更好地处理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地方政府制定金融改革政策,完善城市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嵌入理论、客户网络理论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为后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对一般客户网络的文化嵌入机理、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的文化嵌入机理进行了分析。其中,在探讨中国情境下的政商文化和共赢文化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地方政银文化、交叉销售文化的形成背景及嵌入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的机理。三是在对DL银行对公客户、个人客户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构建了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分析模型,并据此分析了DL银行客户网络的个体网规模与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关联性、中间人等结构特征。四是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利用DL银行客户网络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银文化变量、交叉销售文化变量对DL银行客户网络结构的影响,所有理论假设得到了较好的验证。五是基于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中的客户交易活跃度、交易强度、中心性、派系串联能力等,建立了客户价值测度模型,进而测算了DL银行客户网络的客户价值,并进行了客户价值的分区分析。最后,基于文化嵌入视角,从提升客户价值和增加客户业务资金量两个方面,给出了DL银行客户网络结构改进的营销策略。本文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地方政银文化、交叉销售文化以客户为载体嵌入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地方政银文化通过控制董事会、地方融资平台和政府系存款客户嵌入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交叉销售文化通过共享原有客户和共同发展新客户嵌入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二是对公客户在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中的重要性明显强于个人客户。DL银行是由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现为由国有股份、中资法人股份及个人股份共同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股权结构中,DL市政府占有最大股权,具有董事长、行长等部分高管的任命权。在DL银行发展过程中,DL市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帮助和协调。DL银行排名前20位的对公存款客户和对公贷款客户中,有8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9家政府系存款客户、9家保险理财型公司、12家房地产及建筑类公司。由此可见,DL银行的大型对公客户多数是地方政银文化或交叉销售文化的嵌入载体。而且,DL银行客户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对公客户在客户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个体网规模、中心度、参与派系数、扮演中间人次数等网络结构指标均明显高于个人客户。三是文化嵌入要素对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影响显着。其中,客户的业务资金量、股东成员客户对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变量具有正向影响;地方融资平台客户、政府系存款客户对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变量具有负面影响;交叉销售合作企业对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变量具有正向影响,但在个别方面,房地产公司与保险理财公司的影响存在差异。四是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改进有提升客户价值和增加客户业务资金两个方向。本文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中的客户价值比重与客户业务资金比重应该相匹配。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改进的基本原则是促使客户在价值分区中的位置以改进的方式向对角线靠拢。相应地,客户网络结构改进的方向就有两个:一是提升“低价值区”客户的客户价值比重;二是提升“高价值区”客户的业务资金比重。本文的创新性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界定了地方政银文化并对其嵌入城市商业银行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本文从历史角度,详细分析了地方政府与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关系的形成背景,在此基础上将二者之间这种长期形成的关系、规则和秩序界定为地方政银文化。进而从动机、成因、作用途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地方政银文化嵌入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的机理。二是验证了文化嵌入对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的影响。现有文献很少将文化嵌入作为一种要素,来分析其对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的影响。然而,城市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地方政银文化和交叉销售文化都对其客户网络结构有较强的影响。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建立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分析模型,得到了详实的客户网络结构数据,并且为文化嵌入因素找到了合理的衡量指标和数据选取方式。正是得益于此,本文顺利地实现了对文化嵌入因素影响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的实证检验。三是构建了客户价值测度模型并基于此确定了客户网络结构改进方向与营销策略。本文认为,客户网络中的客户价值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客户价值,它受到客户交易活跃度、交易强度、中心性、派系串联能力等方面影响。基于这一认识,构建了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中的客户价值测度模型,并据此形成了客户网络结构改进方向及营销策略。从而,使本文关于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分析、文化嵌入影响实证检验和网络结构改进分析,构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和紧凑的分析框架,这种分析角度和方式在现有研究文献中并不多见。当然,本文的研究也存在局限:一是关于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改进原则与方向的判断欠缺实证检验;二是对城市商业银行个人客户的分析相对不足。在未来研究中,本文作者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模型和客户价值测度模型,与其他评估模型相互印证,同时加强问卷调查和健全数据量表,丰富关于城市商业银行个人客户的相关分析。
哈斯[8](2015)在《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在2007年银监会《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出台后形成了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和独立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三分天下的局面,并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类融资租赁公司数量井快速增长,业务总量迅速增加,融资租赁企业之间开始出现联盟合作,其中以金融租赁公司为核心主导的联盟最具规模和代表性,并呈网络化发展的趋势;然而,目前我国理论界对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的研究尚处于尝试阶段,对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的现状、联盟形成的动因、联盟成员间的博弈关系、以及战略联盟网络的特征及角色都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本文结合融资租赁行业和典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已有企业间的战略联盟研究的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从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的效用、形成机理、联盟网络特征和角色认知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在法律、会计、监管、税收四大支撑体系还有待完善的情况下,立足于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总结,发现我国融资租赁行业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融资租赁行业服务领域有待拓展和延伸,不同层次规模和服务于不同领域的企业结构数量有待优化;(2)租赁公司融资来源单一,受政策变化影响大;(3)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巨大的市场容量融资租赁企业间竞争缺乏活力;(4)当前融资租赁企业间的联盟层次较低,对于通过联盟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缺乏明确认识,开展联盟动力不足。在对行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卡特彼勒、民生租赁公司、远东租赁公司等企业的案例分析,系统总结了厂商系、银行系、独立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的运营现状和特点,并在业务模式、联盟形式和风险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对比,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进一步以融资租赁联盟实际现状为基础对融资租赁战略联盟进行分类,探索了各类联盟形成的动因,根据动因分析结果并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市场竞争、行业拓展等状况。分析认为未来融资租赁联盟从范围角度将扩展到更多的行业和企业,从功能角度将更趋向于风险管理、知识共享;而且金融租赁战略联盟将随着行业竞争时代的到来而越发普遍,能够率先成为联盟的主导者并且能够通过联盟获取竞争优势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获胜。论文分析了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的效用,将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形式分为独自完成和合作完成两种,其中基于战略联盟又把合作完成具体分为支付固定管理费委托其他租赁公司完成(模式一)和与其他租赁公司共同完成分享收益(模式二)两种具体合作模式。在对金融租赁公司两种业务完成形式下的效用进行对比之后,构建了两个博弈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分析得出,合作模式一在基本模型中更容易实现,而当存在外部收益时,合作模式二更容易实现,且此时博弈双方均能够获得额外收益。最后,从宏观角度对金融租赁战略联盟网络进行了分析,构建了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网络,发现当前融资租赁联盟的实际网络已形成并颇具规模。进而,以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为基础,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总结了当前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的基本概况,计算出了表征网络特征的各种参数,并利用各个公司的中心性差异建立了网络中企业角色定位模型。对网络中各公司进行角色定位与认知分析得出:虽然当前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已颇具规模,但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主导者、依附者、中间者、边缘者四种网络角色中,金融租赁公司仅扮演主导者、边缘者的角色,角色较为单一,而银行主要扮演着主导者、中间者的角色,在网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上述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的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社会网络分析、博弈论、归纳演绎等多种研究方法,不但实现了从联盟实际现状总结到理论探讨、从微观角度具体阐释到联盟的宏观架构的完整结合,而且较为系统地对卡特彼勒、民生租赁公司、远东租赁公司进行了案例分析,并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博弈论于金融租赁联盟角色的定位和联盟的有效性分析中得出了重要的结论。这些研究工作不但为今后在融资租赁联盟的研究中奠定了基础,而且其中的结论也为融资租赁联盟的发展和融资租赁企业的决策提供了必要的借鉴。
戴礼伟[9](2013)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是继国有商业银行大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后的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银行体系第三梯队之称城市商业银行在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融资城乡居民金融服务方面具有大型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如果能与大型商业银行形成优势互补,无疑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各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和规模的发展,城商行普遍具有做大做强的冲动,市场定位与成立之初渐行渐远基于此种情形,文章首先回顾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认真分析了我国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基本结构,并将整个银行体系划分出来进行对比研究以寻找各自定位的异同点然后,大胆提出利用银行持续盈利能力大小模拟城市商业银行定位有效与否在此基础上仔细分析识别可能影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大小的因素,搜集相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准确市场定位提供依据参考全文框架如下,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第二部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文献综述,并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第三部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析介绍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和所处现状,并将其与国内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和发达国家中小银行的定位状况进行比较研究与国内其他银行的比较分析中侧重风险管理资产质量管理以及资产规模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而在与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中侧重分析了不同国家对中小银行的定位特色和决策流程第四部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中存在的问题从地方行政干预,市场多元化经营,地域限制,风险集中程度,产品同质化等角度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失策,指出忽视准确定位的经营隐患第五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选择了包括城商行的业务多元化程度(PNIR和Entropy指标)行业宏观环境及竞争程度(CRn指标)决策效率水平(PSOS指标)风险控制能力(NPL指标)金融创新潜力(PPLR指标)在内的5大类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ROAA ROAE进行回归分析第六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策略选择,结论及建议利用实证分析结果尝试解释城市商业银行定位失效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城商行如何准确定位的策略,并提出相关建议
孙景阳[10](2011)在《吉林银行授信评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流程再造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当代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经历了近三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下一步要如何发展、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身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瓶颈问题。吉林银行亦是如此,随着省内市场的饱和,竞争环境日益恶化,以及受制于自身资本约束及监管要求,通过传统的以规模砸市场、以网店拼市场的经营模式,已经很难复制上一个快速发展的三年。吉林银行要实现上市经营的目标,只有通过加强管理、优化流程的手段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及风险控制能力,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途径,在此背景下,吉林银行授信评审体制改革及业务流程再造势在必行。本文以组织行为学、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吉林银行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先进银行的授信评审流程,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流程再造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二章介绍了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介绍了业务流程再造研究现状、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综述、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法综述、业务流程再造国内实践研究现状,以海尔集团业务流程再造为实例介绍了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在国内的应用。第三章以吉林银行为实例,对吉林银授信业务评审流程进行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比照国内外先进银行的授信审批特点,提出了新的授信评审体系和业务审批流程,从体系、业务流程、岗位描述、授权机制、激励机制五个方面形成完整的流程再造方案,并介绍了新的授信评审体系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及推广方式,使方案具有可操作性。第五章从新业务流程的优势和缺点两个方面对新的流程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新的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补充措施。第六章通过对全文的总结,得出了本文的结论,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价值与后续展望。本文以吉林银行为实例,提出了完整的授信评审体系改革和流程再造的方案,对城市商业银行实施授信评审体制改革及业务流程再造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二、网络化企业组织: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化企业组织: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大数据背景下YZ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客户关系管理概念界定 |
2.1.2 大数据的相关概念界定 |
2.2 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1 客户价值分析理论 |
2.2.2 客户生命周期理论 |
2.2.3 客户满意度理论 |
2.2.4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YZ银行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YZ银行概况 |
3.1.1 YZ银行概况 |
3.1.2 YZ银行的组织架构 |
3.1.3 YZ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
3.2 YZ银行客户现状分析 |
3.2.1 客户数量和市场占有率分析 |
3.2.2 YZ银行的业务结构分析 |
3.2.3 YZ银行客户分类 |
3.2.4 YZ银行电子银行使用分析 |
3.3 YZ银行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的调查分析 |
3.3.1 客户满意度分析 |
3.3.2 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分析 |
3.3.3 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 YZ银行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不完善 |
3.4.2 客户信息的采集管理不到位 |
3.4.3 服务质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 |
3.4.4 信息技术利用不够充分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大数据的YZ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优化对策 |
4.1 大数据推动下的流程再造 |
4.1.1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
4.1.2 企业组织结构再造 |
4.1.3 市场营销业务流程再造 |
4.1.4 信息化服务流程再造 |
4.2 加强基于大数据的客户信息管理 |
4.2.1 拓宽大数据信息采集渠道 |
4.2.2 细化客户数据的采集标准 |
4.2.3 优化客户的分类 |
4.2.4 健全客户信息共享制度 |
4.2.5 动态管理客户信息 |
4.3 建立客户服务管理体系 |
4.3.1 制定客户服务标准 |
4.3.2 整合营销服务策略 |
4.3.3 增加客户关怀服务 |
4.4 完善大数据应用技术 |
4.4.1 建立完整的客户数据系统 |
4.4.2 建立多渠道客户服务系统 |
4.5 本章小结 |
5 YZ银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保障措施 |
5.1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保障 |
5.1.1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
5.1.2 树立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服务理念 |
5.1.3 提高大数据技术应用意识 |
5.2 基于大数据的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保障 |
5.2.1 加大培训力度 |
5.2.2 整合销售团队 |
5.3 银行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保障 |
5.3.1 优化管理结构 |
5.3.2 提高管理水平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总结 |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YZ 银行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
(2)新能源企业的产融合作联盟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1.4 研究目的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概念界定 |
1.3.1 产融合作 |
1.3.2 产融合作联盟 |
1.3.3 联盟博弈 |
1.3.4 贝叶斯均衡 |
1.3.5 产业资本 |
1.4 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 |
2.基于联盟协同发展的产融合作博弈理论研究及评述 |
2.1 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 |
2.1.1 信息论与信息经济学 |
2.1.2 信息经济 |
2.1.3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 |
2.2 网络组织、企业联盟与博弈信息 |
2.2.1 网络组织及企业联盟的经济学意义 |
2.2.2 网络组织中的熵理论与结构洞理论 |
2.2.3 自组织临界与企业联盟 |
2.3 产融合作联盟的相关研究 |
2.3.1 产融合作中的风险 |
2.3.2 产融合作联盟的组织合理性 |
2.3.3 产融合作联盟的稳定性 |
2.3.4 产融合作联盟的利益分配 |
2.4 理论研究评述 |
3.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框架 |
3.1 新能源产融合作联盟概要 |
3.1.1 新能源产业概要 |
3.1.2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特征分析 |
3.2 新能源企业的风险评估模型 |
3.2.1 产融合作中的风险测度方法 |
3.2.2 投资风险的熵测度 |
3.2.3 风险评估模型 |
3.3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中的贝叶斯均衡 |
3.4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中的机制 |
3.4.1 产融合作联盟的运行机制 |
3.4.2 产融合作博弈的分配机制 |
3.5 本章小结 |
4. 新能源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研究 |
4.1 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新能源企业基于财务状况的信用能力 |
4.2.1 Logistic模型在信用风险评价领域的应用 |
4.2.2 研究假设及设计 |
4.2.3 实证研究及信用模型推导 |
4.2 基于信息熵的综合风险状况判断 |
4.2.1 信息熵在风险状况评估中的应用 |
4.2.2 目标企业的投资风险熵 |
4.3 本章小结 |
5.新能源产融合作联盟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构建与分析 |
5.1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中的贝叶斯网络 |
5.1.1 贝叶斯网络在产融合作联盟介绍 |
5.1.2 贝叶斯网络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的作用 |
5.2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 |
5.2.1 产融合作联盟中的合作方类型及先验概率分布 |
5.2.2 贝叶斯网络及产业合作方视角下的后验概率分布 |
5.2.3 产融合作各方的纯策略效用函数 |
5.2.4 产融合作的贝叶斯均衡与策略函数 |
5.3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中的贝叶斯均衡的具体案例 |
5.3.1 产业融资企业类型判断及贝叶斯网络 |
5.3.2 产融合作基金的贝叶斯均衡 |
5.3.3 经修正的投资风险熵 |
5.4 本章小结 |
6. 基于合作博弈新能源产融合作联盟运行机制应用研究 |
6.1 产融合作联盟中的机制 |
6.1.1 产融合作联盟的运行机制 |
6.1.2 产融合作联盟的激励机制 |
6.2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实际收益 |
6.2.1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运行机制分析 |
6.2.2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激励机制分析 |
6.3 合作博弈Shapley值对实际协同效益分配机制的评价 |
6.3.1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收益转移分配机制 |
6.3.2 基于Shapley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
6.3.3 新能源企业产融合作联盟的收益分配机制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7.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管理启示与建议 |
7.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新能源企业样本及指标列表 |
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多重制度逻辑、组织双元性与企业绩效 ——以青岛海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制度变迁与制度复杂性 |
2.2 组织双元性 |
2.3 企业绩效 |
2.4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3 案例选择 |
3.4 资料收集与数据处理 |
3.5 评价指标选取 |
3.6 信度和效度 |
第四章 案例介绍与案例分析 |
4.1 案例介绍 |
4.2 案例分析 |
4.2.1 多重制度逻辑与组织双元性应对 |
4.2.2 组织双元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实践启示 |
5.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民国时期汕头城市商业地理的初步分析——以侨批业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 文献、地图的搜集整理与数据整合 |
(一) 近代《汕头指南》 |
(二) 地籍图与房地产材料 |
二、 侨批业的发展及侨批局的分布 |
三、 人群、地产与侨批局的分布 |
结语 |
(5)服务创新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 |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服务创新的文献综述 |
二、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
三、对现有研究的总体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一、主要创新点 |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内涵 |
一、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 |
二、服务、服务业与服务贸易 |
三、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服务创新概述 |
一、服务创新的定义 |
二、服务创新的特征 |
三、服务创新的动力因素 |
第三节 马克思的相关理论 |
一、服务经济理论 |
二、国际贸易理论 |
三、竞争理论 |
四、创新思想 |
第四节 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 |
一、比较优势理论 |
二、竞争优势理论 |
三、技术创新理论 |
四、新增长贸易理论 |
第二章 服务创新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系 |
第一节 服务创新是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
一、服务创新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度 |
二、服务创新促进服务贸易内部结构的优化 |
三、服务创新成为服务贸易市场垄断的主导力量 |
四、服务创新推动服务贸易企业网络组织的发展 |
第二节 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是服务创新的动力 |
一、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业是服务创新最主要的使用者 |
二、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是服务创新的方向 |
三、服务贸易是服务创新最重要的推广途径之一 |
四、服务贸易为不同服务创新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 |
第三节 服务创新、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 |
第三章 服务创新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
第一节 中国服务业发展概况 |
一、中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的变化情况 |
二、中国服务业内部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
三、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 |
第二节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和特征 |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 |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征 |
第三节 服务创新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的主要表现 |
一、服务创新促进服务贸易项目的开发 |
二、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贸易资源的配置效率 |
三、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贸易产品的质量 |
四、服务创新影响服务贸易品牌打造 |
五、服务创新影响服务贸易产品价格优势的形成 |
六、服务创新促进服务贸易商业模式发展 |
第四节 服务创新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
一、指标选择 |
二、模型构建 |
三、数据来源 |
四、实证分析 |
五、结论 |
第四章 服务创新推动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 |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概况 |
一、国际服务贸易1980年以来的发展轨迹 |
二、现阶段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
第二节 服务创新对服务贸易四种提供方式的影响 |
一、服务创新对跨境交付的影响 |
二、服务创新对境外消费的影响 |
三、服务创新对商业存在的影响 |
四、服务创新对自然人流动的影响 |
第三节 服务创新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核心要素 |
一、服务创新对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作用 |
二、服务创新与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理论模型的发展—从“钻石模型”到“加核钻石模型” |
第五章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基于“加核钻石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方法 |
一、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的指标评价方法 |
二、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 |
三、综合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
第二节 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二、指标体系 |
三、评价对象和数据收集 |
第三节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国际比较的实证分析 |
一、实证过程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三、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
第六章 服务创新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障碍分析 |
第一节 当前服务贸易发展中服务创新呈现出的几种趋势 |
一、服务创新的外部环境变化发展越来越快 |
二、服务创新领域不断扩大 |
三、服务创新的人才多样化需求日益凸显 |
四、服务创新带来的贸易收益不断增加 |
第二节 服务创新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障碍 |
一、服务创新投资强度增大制约服务创新的发展 |
二、服务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弱化了服务创新的动力 |
三、服务创新政策管制过严影响了服务创新活力 |
四、服务创新人才不足制约服务创新能力的发展 |
五、服务创新能力偏弱制约了服务贸易收入的增长 |
第七章 一些国家基于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做法和经验 |
第一节 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 |
一、美国服务贸易的创新路径 |
二、日本的东京模式 |
三、德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经验 |
第二节 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
一、印度软件服务贸易业的成功经验 |
二、巴西服务贸易发展及其促进政策 |
第三节 上述国家基于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经验启示 |
一、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
二、不断优化服务创新环境 |
三、重视服务创新人才培养 |
四、大力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 |
第八章 基于服务创新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措施建议 |
第一节 以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宏观环境 |
一、进一步改革创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
二、加强研究和出台有针对性的服务贸易产业支持政策 |
三、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服务贸易竞争法制环境 |
四、建设有利于服务创新协同发展的新型组织和共用技术平台 |
五、进一步强化国际服务贸易竞争规则创新发展的话语权 |
第二节 以强化规划完善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中观战略 |
一、开展特色性的服务创新促进区域服务贸易发展 |
二、优化服务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区域服务贸易效率 |
三、建设服务创新园区攻克区域服务贸易发展瓶颈 |
第三节 以创新管理强化服务创新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微观基础 |
一、以服务创新战略改善服务贸易企业的市场竞争态势 |
二、以服务创新要素汇聚提高服务贸易企业的竞争绩效 |
三、以服务创新知识管理促进形成服务贸易企业的竞争优势 |
四、以服务创新人才培育持续保持服务贸易企业的竞争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战略发展背景下的j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战略相关理论研究 |
一、战略的概念 |
二、战略的内容 |
三、战略制定的理论与方法 |
第二节 组织结构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
一、组织结构的概念 |
二、组织结构的类型 |
三、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匹配 |
四、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
第三节 组织结构变革相关理论研究 |
一、组织结构变革的概念 |
二、组织结构变革的动因 |
三、组织变革过程中的阻力 |
四、组织变革过程中的对策 |
第三章 J公司战略变革分析 |
第一节 J公司概况 |
第二节 J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
一、代理产品市场环境分析 |
二、硬件集成服务环境分析 |
三、软件市场环境分析 |
第三节 战略发展背景下J公司的SWOT分析以及新战略定位 |
第四节 J公司现有组织结构不适应新战略的问题 |
一、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 |
二、缺乏协调机制 |
三、职责划分不清 |
四、与内外部环境不相容 |
五、缺乏创新精神 |
第四章 基于新战略的J公司组织结构变革方案 |
第一节 J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的动因 |
第二节 J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方案及分析 |
一、J公司战略选择对组织结构的要求 |
二、J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的过程与方案 |
第三节 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策略的效果分析预测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
一、J公司组织结构变革所取得的成果 |
二、J公司组织结构变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J公司组织结构变革方案实施计划及阻力化解 |
第一节 J公司组织结构变革方案设计 |
一、加强与员工沟通,化解变革阻力 |
二、加强对关键客户的维护 |
三、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 |
四、建设学习型组织 |
五、创建创新型文化 |
六、树立持续变革意识 |
第二节 J公司组织结构变革方案的实施计划 |
一、开展组织调查 |
二、进行组织分析 |
三、实施和控制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文化嵌入的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研究 ——以DL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结构安排 |
1.3 主要创新点 |
1.3.1 界定了地方政银文化并梳理了其嵌入机理 |
1.3.2 验证了文化嵌入对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的影响 |
1.3.3 构建了客户价值测度模型并基于此确定了客户网络结构改进方向与营销策略 |
2 文献综述 |
2.1 嵌入理论综述 |
2.1.1 社会嵌入 |
2.1.2 文化嵌入 |
2.2 客户网络研究综述 |
2.2.1 社会化客户角色 |
2.2.2 客户关系结构 |
2.2.3 客户网络功能 |
2.2.4 商业银行客户网络 |
2.3 简要评述 |
2.3.1 嵌入理论为客户网络研究提供了更优的研究视角 |
2.3.2 客户网络中的客户价值分析需要借助网络模型 |
2.3.3 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研究需要引入文化嵌入理论 |
3 客户网络的文化嵌入机理分析 |
3.1 一般客户网络的文化嵌入机理分析 |
3.1.1 一般客户网络的发展与研究推进 |
3.1.2 客户网络节点的角色类型 |
3.1.3 社会文化嵌入对客户网络的作用机理 |
3.1.4 社会文化嵌入对客户网络管理的要求 |
3.2 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的文化嵌入机理分析 |
3.2.1 中国情景下的政商文化与共赢文化 |
3.2.2 地方政银文化的形成背景与嵌入机理 |
3.2.3 城市商业银行的交叉销售文化形成背景与嵌入机理 |
4 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分析:基于DL银行客户数据 |
4.1 DL银行客户基本情况分析 |
4.1.1 DL银行对公客户分析 |
4.1.2 DL银行个人客户分析 |
4.2 DL银行客户网络结构分析 |
4.2.1 商业银行客户网络分析方法 |
4.2.2 样本、数据与矩阵构建 |
4.2.3 客户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
5 文化嵌入对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的影响实证分析 |
5.1 理论假设 |
5.1.1 地方政银文化嵌入对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影响的理论假设 |
5.1.2 交叉销售文化嵌入对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影响的理论假设 |
5.2 模型构建 |
5.2.1 地方政银文化嵌入对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影响模型构建 |
5.2.2 交叉销售文化嵌入对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影响模型构建 |
5.3 回归结果分析 |
5.3.1 地方政银文化嵌入对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
5.3.2 交叉销售文化嵌入对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
5.3.3 稳健性检验 |
6 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改进 |
6.1 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改进基础与原则 |
6.1.1 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改进基础:网络中的客户价值 |
6.1.2 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改进原则与方向 |
6.2 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改进营销策略 |
6.2.1 以提升客户价值来改进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的营销策略 |
6.2.2 以增加客户业务资金量来改进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的营销策略 |
7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1.1 地方政银文化、交叉销售文化以客户为载体嵌入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 |
7.1.2 对公客户在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中的重要性明显强于个人客户 |
7.1.3 文化嵌入要素对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影响显着 |
7.1.4 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改进方向包括提升客户价值和增加客户业务 |
7.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7.2.1 主要研究局限 |
7.2.2 未来研究方向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融资租赁业的产生 |
1.1.2 世界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及现状 |
1.1.3 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及现状 |
1.2 研究对象 |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2.1 融资租赁的文献回顾 |
2.1.1 融资租赁的概念界定 |
2.1.2 融资租赁的基本理论及国外研究现状 |
2.1.3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研究及文献综述 |
2.1.4 我国融资租赁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2.2 战略联盟的文献回顾 |
2.2.1 战略联盟的产生背景及基础理论 |
2.2.2 战略联盟的概念 |
2.2.3 战略联盟的主要形式及发展阶段 |
2.2.4 我国金融行业的战略联盟研究 |
2.2.5 我国融资租赁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
3 融资租赁战略联盟的案例研究 |
3.1 卡特彼勒(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厂商系) |
3.1.1 卡特彼勒融资租赁公司简介 |
3.1.2 卡特彼勒融资租赁模式介绍 |
3.1.3 卡特彼勒融资租赁的战略联盟 |
3.1.4 卡特彼勒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 |
3.1.5 卡特彼勒融资租赁案例总结 |
3.1.6 卡特彼勒融资租赁对银行参与融资租赁联盟的启示 |
3.2 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银行系) |
3.2.1 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3.2.2 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模式 |
3.2.3 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联盟的表现形式 |
3.2.4 民生金融租赁的风险管理 |
3.2.5 民生金融租赁案例总结 |
3.3 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第三方) |
3.3.1 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简介 |
3.3.2 远东租赁的业务模式 |
3.3.3 远东租赁战略联盟的表现形式 |
3.3.4 远东租赁的风险管理 |
3.3.5 远东租赁案例总结 |
4 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的类型与动因分析 |
4.1 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的类型 |
4.1.1 融资租赁公司与设备制造商的战略联盟 |
4.1.2 融资租赁公司与承租人的战略联盟 |
4.1.3 融资租赁公司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战略联盟 |
4.1.4 融资租赁公司与政策性机构的战略联盟 |
4.1.5 融资租赁公司的多方联盟 |
4.2 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产生的动因 |
4.2.1 战略联盟产生动因的理论分析 |
4.2.2 金融租赁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分析 |
4.2.3 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动因与联盟类型的关系 |
4.2.4 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的发展 |
5 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效用的博弈分析 |
5.1 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合作的效用 |
5.1.1 金融租赁不同业务模式的效用表达 |
5.1.2 金融租赁不同联盟模式的效用比较分析 |
5.2 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分析的博弈模型 |
5.2.1 模型基本假设及问题定义 |
5.2.2 博弈模型分析 |
5.3 考虑外部收益的融资租赁合作博弈模型 |
5.3.1 考虑金融租赁公司外部收益的博弈模型分析 |
5.3.2 考虑联盟伙伴外部收益的博弈模型分析 |
5.4 金融租赁联盟合作博弈的结果比较 |
6 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网络及其角色分析 |
6.1 社会网络分析的参数选择 |
6.1.1 图形理论 |
6.1.2 中心性描述参数 |
6.2 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网络分析 |
6.2.1 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的整体网络 |
6.2.2 金融租赁公司联盟网络的中心性 |
6.2.3 金融租赁公司联盟的个体网 |
6.3 金融租赁公司联盟网络的角色定位与分析 |
6.3.1 社会网络角色定位模型 |
6.3.2 联盟网络下的角色定位 |
7 结论与建议 |
7.1 本文结论 |
7.2 本文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4 可能存在的创新和不足 |
2.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市场定位理论 |
2.2 小银行优势理论 |
2.3 区位理论 |
2.4 规模报酬理论 |
2.5 交易成本理论 |
2.6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文献综述 |
3.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
3.1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
3.2 城市商业银行和国内其他银行的现状比较 |
3.3 发达国家中小银行的介绍 |
4.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位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地方行政干预过多,市场定位阻力大 |
4.2 目标市场不明确,市场定位趋于雷同 |
4.3 地域限制负面效应显现,风险集中度高 |
4.4 中小企业业务份额下降,拳头产品种类较少 |
5.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实证分析 |
5.1 变量选取分析 |
5.2 模型类型选择分析 |
5.3 数据来源 |
5.4 模型的建立与估计 |
5.5 实证结果分析 |
6. 结论及建议 |
6.1 城商行市场定位策略的要点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吉林银行授信评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2章 业务流程再造相关理论基础 |
2.1 业务流程再造研究现状 |
2.1.1 业务流程再造 |
2.1.2 业务流程优化 |
2.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综述 |
2.2.1 流程再造研究的背景 |
2.2.2 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 |
2.2.3 业务流程再造研究的任务 |
2.2.4 业务流程再造的管理特点 |
2.2.5 业务流程再造的条件 |
2.3 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法综述 |
2.3.1 价值链分析法 |
2.3.2 作业成本分析法 |
2.3.3 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 |
2.3.4 标杆瞄准法 |
2.4 业务流程再造国内实践研究现状 |
第3章 吉林银行现有的授信评审流程分析 |
3.1 公司授信评审体系及流程介绍 |
3.1.1 公司授信评审体系框架 |
3.1.2 岗位描述 |
3.1.3 公司授信业务评审流程 |
3.1.4 公司授信业务评审的优势和缺点分析 |
3.2 小企业授信评审体系及流程介绍 |
3.2.1 小企业授信评审体系框架 |
3.2.2 岗位描述 |
3.2.3 小企业授信评审流程 |
3.2.4 小企业授信评审的优势和缺点分析 |
3.3 个人贷款评审体系及流程介绍 |
3.3.1 个人贷款评审体系框架 |
3.3.2 岗位描述 |
3.3.3 个人贷款评审流程 |
3.3.4 个人贷款评审的优势和缺点分析 |
第4章 吉林银行授信评审流程的再造设计 |
4.1 国内外先进银行授信审批的特点 |
4.1.1 审批环节 |
4.1.2 审批效率 |
4.1.3 授权机制 |
4.2 流程再造的条件 |
4.2.1 客户和市场需求 |
4.2.2 领导者支持 |
4.3 授信评审体系建立 |
4.3.1 公司授信评审体系 |
4.3.2 小企业授信评审体系 |
4.3.3 授信评审体系 |
4.4 业务流程再造 |
4.4.1 公司授信业务审批新流程 |
4.4.2 小企业授信业务审批新流程 |
4.4.3 个人贷款业务审批新流程 |
4.4.4 新流程工作岗位描述 |
4.4.5 授权机制与岗位权限描述 |
4.4.6 新流程的激励机制 |
4.5 新的业务流程特点 |
4.6 新业务流程的推广方案 |
4.6.1 组织建设 |
4.6.2 培训支持 |
第5章 吉林银行授信评审流程再造效果分析 |
5.1 新授信评审流程优势 |
5.2 新授信评审流程的不足 |
5.3 新授信评审流程实施的补充措施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网络化企业组织: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数据背景下YZ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 宋朋青.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2]新能源企业的产融合作联盟博弈研究[D]. 刘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多重制度逻辑、组织双元性与企业绩效 ——以青岛海尔为例[D]. 朱晓.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民国时期汕头城市商业地理的初步分析——以侨批业为中心[J]. 谢湜,欧阳琳浩. 近代史研究, 2019(03)
- [5]服务创新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 林惠玲.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6]战略发展背景下的j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研究[D]. 常波. 厦门大学, 2017(07)
- [7]基于文化嵌入的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网络结构研究 ——以DL银行为例[D]. 毕贺轩. 东北财经大学, 2015(08)
- [8]金融租赁公司战略联盟研究[D]. 哈斯.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6)
- [9]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与策略研究[D]. 戴礼伟. 安徽农业大学, 2013(05)
- [10]吉林银行授信评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 孙景阳. 吉林大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