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及进一步深入发展思路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杨美慧[1](2021)在《大连市旅顺口区某实验室工程建设行政审批案例研究》文中认为行政审批是整合公共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政府重要行政手段,体现了政府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审批效率得到了更多地关注。对于工程建设项目来说,从项目最初规划到最终验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审批时间过长会严重增加报批单位的成本,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虽近些年,行政审批制度历经多次改革,审批数量较之前已明显削减,且已实现网上审批,部分事项已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次性”审批,甚至不见面审批,人们已明显感觉审批较之前更省时、省钱、省心,但在审批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大连市旅顺口区某重点实验室工程建设项目为案例,具体研究该项目在行政报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案,并与现在的审批实际进行对比,归纳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优化审批工作思路。本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式,先学习掌握了行政审批的研究现状;了解了工程项目行政审批的运行现状;通过访谈掌握了案例情况及审批过程遇到的问题;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流程再造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对应原因分析;最终综合各方的访谈意见以及自身对行政审批改革不够成熟的见解,从“放管服”角度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建议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政府统筹推进体制改革以提升政府效能,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以转变人员意识,着力提升监管效能,提高电子政务水平,塑造服务型政府。
宋晓磊[2](2021)在《地方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R市L区为例》文中提出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总量的增长离不开能够产生具体效益的优质项目,为更好的服务项目能够更加快速的完成建设任务,各个地方的政府正在着力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方面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行简政放权,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长期以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因为审批全过程耗时长、事项往往串联审批、各信息系统之间缺少互联互通、重视事前审批忽视事中事后监管、中介服务不规范、审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得工程建设项目在审批过程中审批效率低下,减缓了工程建设项目落地的进度,提高了企业和政府的成本,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虽然近年来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审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十分必要和迫切。此文以R市L区为例,围绕地方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运用政府流程再造和服务型政府理论,通过分析现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整体思路方式,在对一些与之息息相关的重要文献梳理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深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前置条件,简化申请材料,规范审批事项,统一受理标准,实行并联审批,合理划分审批阶段,联合审图和验收,“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实行容缺受理以及信用承诺制审批,先进行审批,后续补齐材料,大幅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通过访谈等方法梳理了在审批制度上、审批权限上、审批流程上、审批监管上、审批平台上、审批理念上等存在的问题,旨在找出优化地方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高审批效率,缩短审批时间的方法。此文从审批权限再造、审批模式再造、审批平台再造、审批监管再造、审批理念再造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包括争取从上到下的审批权限和事项的下放、实施行政审批事项标准的梳理、推行行政审批网上办理、构建中介机构信用体系、树立需求导向服务意识等,实现审批过程优化和再造,科学合理高效的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R市L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作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产物,承担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使命,对行政审批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现实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为工程建设项目方面的行政审批改革提供一个较为完善、完备的样本,将对其他地方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的优化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助于弥补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以行政审批服务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为切入点的研究可有效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和工程建设项目方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素材库,为优化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提供与时俱进的参考依据。
冯加付[3](2021)在《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研究》文中指出群众性体育赛事是广大民众参与健身活动、切磋运动技艺、挑战自我极限、开展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也是落实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标,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取消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制度,在社会治理背景下,审批制度改革对于落实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加快群众性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简化办赛程序、吸引社会资本承办赛事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表明,近几年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办赛数量有了显着的上升,但与此同时,制度环境的变化引发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参与主体的权责、角色和地位的转变,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从政府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此现实背景下,对群众性体育赛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聚焦于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主要围绕三个核心问题而展开,第一,探讨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特征;第二,揭示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过程;第三,实现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效应。具体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当前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主体、治理缘起、治理政策与治理困境等进行了阐述,构建了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继而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案例验证,最后提出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优化策略。经综合研究,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社会治理视角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经历了起步与曲折,政府一元化管理(1949—1965);停滞与异化,深受“文革”运动影响(1966—1976);恢复与转型,政社合作关系形成(1977—1992);协作与探索,多元治理萌芽(1993—2012);协同与完善,多元治理格局逐渐形成(2013—)等5个历史阶段。并表现为办赛宗旨从“为国”到“为民”,办赛主体从一元到多元,办赛手段从行政到综合,办赛效益从“输血”到“造血”,办赛空间从封闭到开放等5个演变特征。(2)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结构主要由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构成;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缘起于深化改革所趋、政府管理转向、多元主体融合和体育产业驱动等;国家和地方对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有一定政策支持,并正在完善过程当中;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正面临着政府与社会地位失衡、政府部门权责模糊、多元主体利益冲突、治理过程协同不足等现实困境。(3)研究所构建的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由办赛环境、办赛主体、参与动因、协同引擎、互动行为和协同结果6个核心范畴构成,6个核心范畴在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过程中既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作用,又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互动体系;此外,每个具体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生命历程表现为“协同开启——协同过程——协同完成”3个阶段。(4)将构建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同国内外其它领域协同治理模型、以及相关支撑理论进行理论对话,试图将实质理论发展为形式理论,发现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有其领域特殊性,尚不具备从实质理论向形式理论升华的条件,扎根理论以建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的实质理论而结束。(5)案例验证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与赛事实践是基本吻合的,说明该理论模型有较高的外部效度。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办赛环境、办赛目标、办赛过程、主体结构、参与动因、互动关系等千差万别,难以在实践中找到同理论模型完全契合的赛事协同治理过程,说明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是一个理想化的理论模型。最后,基于前文的综合分析,尤其是针对当前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面临的困境和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案例验证的启示,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优化赛事治理内外部环境、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明确政府赛事治理权责边界、建立政府与社会双向监督机制、加强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治理保障和针对赛事类型选择不同治理手段等6条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优化策略。
陈丽英[4](2021)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吉林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全方位、进一步的推进改革,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应当从重视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水平几个方面入手。着力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使其在“放管服”工作全局中起到“先手棋”和“当头炮”的作用,也将其作为推动改革进一步发展、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支撑和突破点。吉林省作为东北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之一,通过多年改革,吉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扰。优化行政审批制度,是推动政府改革、帮助政府转变职能类型、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推手,也是为了适应市场基本确立的社会经济情况,满足国际接轨与全球化的现实需要,这不但能够进一步充实和健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依据的相关知识体系,还可以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也对吉林省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以“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吉林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以服务型政府理论等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以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对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都进行了说明和梳理,并对与本文相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简要概括和阐述;其次,阐述了国家推动“放管服”改革的大环境下,吉林省政府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工作实施现状,从改革的广度、进度和取得的成效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再次,在分析总结了当前吉林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基础上,选取了国内典型省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展较好的地区,并总结这些地区在相关方面的举措,借鉴了值得学习的经验;最后,从持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造性的使用Internet、IOT、分布式计算及大数据等新兴的科学技术,继续推动审批流程优化和服务标准化,继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权责清单制度,加强法治化建设,提升行政审批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方静[5](2021)在《“放管服”背景下赣江新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放管服”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向深水区迈进,全面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的切入口和突破口,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改变的攻坚战。2017年1月,江西省出台《支持赣江新区发展的措施》,授予赣江新区享有扩大企业登记管辖权、准予企业名称专属权等8项权限,并支持赣江新区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试。随后,赣江新区不断探索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一照含证、注册资本认缴制、登记全程电子化和注销便利化等一系列改革,打造更具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激发市场活力,为企业松绑减负。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以赣江新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在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服务型政府理论和市场准入理论为理论依据,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从研究赣江新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效果入手,主要从改革认知度、改革便利度、网上办理情况、改革宣传力度、窗口登记人员的素质和群众满意度这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发现赣江新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存在以下问题:群众政策认知度不足、行政审批事项繁杂、虚假注册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市场监管力量不足、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并对其具体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家级新区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如浦东新区的主要经验表现为:创新登记方式、优化企业住所登记制度、创新监管模式;西咸新区的主要经验表现为:创新申报审批制度、加强平台建设和优化监管机制。在比较和分析中总结对赣江新区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启示:要减少政府的干预,加强政务平台建设和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和信用监管。最后,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希望赣江新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商事主体规范经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完善商事登记管理制度,激发市场活力;健全商事制度监督机制,促进公平公正;优化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公众满意度,以此提高登记效率,进一步加快“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李娜[6](2021)在《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优化基层政务服务的路径研究 ——以济南市L区“一次办好”改革为例》文中指出基层政务服务是基层政府一项特有的职能,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内容,更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府能否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关系到“放管服”改革“最后一公里”的顺利实现。推进“一次办好”是山东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地方实践,通过公布权力清单、业务流程再造、互联网技术支撑,推动政务服务理念、制度全方位深层次改革。整体性治理理论与“一次办好”不谋而合,在价值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整体性治理理论下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改革从价值观念、组织构架、技术支撑和协同机制四个方面入手。本论文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视角,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对以“一次办好”为例的基层政务服务进行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从界定相关概念入手,明确整体性治理理论与基层政务服务之间的契合点和适用性,将整体性治理的核心概念、理论目标等进行分析,阐述了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的整合、协调、技术与监督四个维度与“一次办好”的适用性。其次,借助山东省济南市L区“一次办好”的个案研究,从改革内容、改革措施、改革成效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个案分析,找出目前基层政务服务面临的问题。再次,根据L区“一次办好”情况,梳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总结了整体性治理视角下基层政务服务改革的经验教训。最后,针对问题和原因分析,提出构建核心价值观念、完善整体组织架构设计、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支撑、完善监督考核协同机制等制度化条件四个方面的优化路径。本论文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视角,着眼于“一次办好”为突破口的基层政务服务,通过实地调研,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力图提出优化基层政务服务的改革路径,实现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本土化应用,构建整体性服务政府。
宋文霞[7](2021)在《“放管服”背景下沈阳市行政审批流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实现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重要突破口在于行政审批流程改革。行政审批流程改革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基础和突破口,应该转变以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片面式优化,以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注重流程优化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在国家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沈阳市政府开展了又一轮的审批流程改革,以精简审批项目、推进行政审批权下、创新审批方式为牵引,对审批流程再次改进,并且配套的监管方式也得到创新。通过诸多的改革措施,沈阳市各级政府的行政审批效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当前沈阳各级政府的审批流程仍存在部门联动性不足、流程断档、审管不协同、“互联网+”运用不充分等问题,需要通过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对策。本文主要运用了三种研究方法。借助文献分析法从理论层面阐述审批流程优化的理论基础,界定“放管服”背景下行政审批流程优化的相关概念,为后续的写作提供基础和依据。通过访谈法了解沈阳市“放管服”背景下审批流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将理论分析与改革实际紧密结合,并充分运用系统分析法,分析了流程改革中的利益博弈、配套保障、监管制度、信息技术等四大方面的问题成因。根据当前沈阳市的改革实际,提出通过转变改革理念、健全资源与技术保障、完善监管体系、畅通数据共享等措施解决当前审批流程存在的短板。以期能够为沈阳市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提供思路借鉴,帮助其提高审批服务效能,助推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实现。
管淑慧[8](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张丁[9](2021)在《“放管服”背景下B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召开,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下简称“放管服”),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整个“放管服”改革中起着“先手棋”和“当头炮”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基础和突破口。B市近年来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不断优化B市营商环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本文以“放管服”改革为背景,在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对B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展开研究。首先,梳理总结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解释“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和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等相关概念,对政府管制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加以阐述。其次,梳理了B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以及取得的成效,通过收集有关部门的文件材料,以实地走访开展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B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队伍建设不足、审批制度不完善、监督制约力度不够以及审批效率不高的问题,分析得出问题根源在于职能转变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利益壁垒难以打破以及平台建设滞后四方面。然后,比较分析成都武侯区、杭州市等国内部分先进典型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得出可借鉴性启示。最后,从强化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机制、完善监督监管、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四个方面,提出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B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魏婧雯[10](2021)在《“放管服”背景下锦州市户政审批改革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实现了转变,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深入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研究,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也是目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锦州户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对象,对其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细致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归纳相关概念及理论,为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锦州户政审批制度改革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论述,总结出目前户政审批人员工作效率低、跨界部门间协作配合路径不顺畅、户政审批事项清单细化程度不到位、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滞后和监督形式单一等问题,并深入剖析指出工作人员配置、部门利益壁垒、权责架构与流程关系、电子政务投入力度和监督机制等方面问题成因,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锦州市户政部门实际情况,在加强户政审批人员的队伍建设、拓宽跨界部门间信息交流渠道、细化审批事项清单和流程、加大对电子政务平台投入力度和建立高效多元的监督管理机制这五大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求进一步推进改革工作。
二、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及进一步深入发展思路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及进一步深入发展思路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大连市旅顺口区某实验室工程建设行政审批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理论意义 |
1.1.3 实践意义 |
1.2 相关概念 |
1.2.1 行政审批概念 |
1.2.2 “放管服”概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理论基础 |
1.5.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1.5.2 流程再造理论 |
1.5.3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 旅顺口区某重点实验室工程建设项目案例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
2.1 旅顺口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现状 |
2.1.1 行政审批行为逐步规范 |
2.1.2 坚持放管结合 |
2.1.3 巩固深化改革成果 |
2.2 旅顺口区某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概述 |
2.2.1 项目背景与概况 |
2.2.2 试验建设内容 |
2.2.3 取得效果 |
2.3 重点实验室工程项目行政审批情况访谈 |
2.3.1 访谈目的 |
2.3.2 访谈对象 |
2.3.3 访谈设计及开展情况 |
2.4 旅顺口区某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审批过程遇到的问题 |
2.4.1 审批事项繁多 |
2.4.2 申报材料清单不完善 |
2.4.3 办理人员经验不足 |
2.4.4 审批时限履行不到位 |
2.4.5 信息共享程度较低 |
3 基于旅顺口区某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所反映出的审批问题原因分析 |
3.1 政府放权力度不够 |
3.2 政府统筹力度不足 |
3.3 审批人员协同配合意识不够 |
3.4 监管机制不完善 |
3.5 技术手段影响治理模式 |
4 旅顺口区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优化建议 |
4.1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
4.2 政府统筹推进体制改革 |
4.3 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
4.4 着力提升监管效能 |
4.5 提升电子政务服务水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访谈提纲 |
致谢 |
(2)地方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R市L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学术综述 |
1.国外研究概述 |
2.国内研究概述 |
3.研究综述 |
(四)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3.创新之处 |
一、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 |
2.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
(二)理论基础 |
1.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
2.服务型政府理论 |
二、地方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现状——以R市L区为例 |
(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主要概况 |
(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
1.立项用地规划许可 |
2.工程建设许可 |
3.施工许可 |
4.竣工验收 |
(三)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主要做法 |
1.深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 |
2.实行并联审批 |
3.实行容缺受理创新服务 |
三、R市L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审批权责界定不清,地方政府流程再造空间有限 |
1.权责界定不清,业务存在交叉 |
2.区级审批权限受限,业务链条不完整 |
(二)标准程度不高,项目审批环节设置不够合理 |
1.审批要素标准不一致,缺乏标准化依据 |
2.前置条件体外循环,审批流程涵盖不全 |
3.中介服务不规范,中介市场秩序混乱 |
(三)审批事项网办率低,一站式平台信息化程度不高 |
1.自建系统多,信息壁垒、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 |
2.审批系统功能不完善,电子化利用率低 |
(四)人员服务质量较差,行政审批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
1.政务服务大厅整体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整体规划 |
2.行政审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
四、R市L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缺乏制度支持,权力事项下放力度不够 |
1.审批制度不健全,缺少法律依据支撑 |
2.审批部门职能划分随意,协调性不够 |
3.层级间权限下放不同步 |
(二)缺乏审批监管,对标准化重视程度不够 |
1.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
2.审批流程制定缺乏整体性 |
3.中介机构管理不到位 |
4.权责体系尚未完善 |
(三)缺乏技术支撑,信息化建设路径不明晰 |
1.电子政务应用水平较低 |
2.审批信息在部门间流转协调性差 |
(四)缺乏服务意识,审批人员理念转变不够 |
1.行政审批观念未能及时转变 |
2.行政审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足 |
五、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优化路径 |
(一)审批权责再造 |
1.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2.争取上级审批权限下放 |
(二)审批模式再造 |
1.推进审批事项标准梳理 |
2.科学合理设置审批环节 |
3.精简重复项目申报资料 |
(三)审批平台再造 |
1.推进电子审批平台建设 |
2.大力推行网上行政审批 |
(四)审批监管再造 |
1.加强对审批全过程监管 |
2.加强对审批单位的监管 |
3.加大中介机构监管力度 |
4.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
(五)审批理念再造 |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转变为民服务理念 |
2.开展业务素质能力培训,强化优质服务技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3)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 |
1.2.1 步入新时代:广大民众对群众性体育赛事需求增加 |
1.2.2 面对新环境: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迎来机遇与挑战 |
1.2.3 治理新格局: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内在驱动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方法论 |
1.5.2 具体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之处 |
1.6.1 研究内容创新 |
1.6.2 研究视角创新 |
2 研究综述 |
2.1 文献综述 |
2.1.1 群众性体育赛事的相关研究 |
2.1.2 治理的相关研究 |
2.1.3 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的相关研究 |
2.1.4 协同治理模型构建相关研究 |
2.1.5 研究述评 |
2.2 核心概念 |
2.2.1 群众性体育赛事 |
2.2.2 协同 |
2.2.3 治理 |
2.2.4 治理机制 |
2.2.5 理论模型 |
3 理论基础 |
3.1 协同治理理论 |
3.1.1 协同治理的概念 |
3.1.2 协同治理的内涵 |
3.1.3 协同治理的本土化 |
3.1.4 协同治理的实践应用 |
3.2 其它相关的理论 |
3.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2.2 协同优势理论 |
3.2.3 资源依赖理论 |
3.2.4 委托代理理论 |
4 社会治理视角下新中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历程回顾 |
4.1 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体育赛事历史阶段划分 |
4.1.1 起步与曲折阶段(1949—1965):政府一元化管理 |
4.1.2 停滞与异化阶段(1966—1976):深受“文革”运动影响 |
4.1.3 恢复与转型阶段(1977—1992):政社合作关系形成 |
4.1.4 协作与探索阶段(1993—2012):多元治理萌芽 |
4.1.5 协同与完善阶段(2013—):多元治理格局逐渐形成 |
4.2 新中国以来群众性体育赛事演变特征 |
4.2.1 赛事宗旨:从“为国”到“为民” |
4.2.2 办赛主体:从一元到多元 |
4.2.3 管理手段:从行政到综合 |
4.2.4 赛事效益:从“输血”到“造血” |
4.2.5 办赛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
5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现实审视 |
5.1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缘起 |
5.1.1 制度改革:群众性体育赛事数量增加与各种问题并存 |
5.1.2 赛事治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客观要求 |
5.1.3 改革转型:传统的赛事管理路径出现“政府失灵” |
5.1.4 多元融合:协同治理主体互动关系亟待理顺 |
5.1.5 产业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 |
5.2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主体 |
5.2.1 政府:监管服务与部门协调 |
5.2.2 市场:资源配置与经费扩充 |
5.2.3 社会:公益服务与技术支持 |
5.2.4 个人:民众参与与资源整合 |
5.3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政策 |
5.3.1 国家层面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政策梳理 |
5.3.2 地方层面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政策梳理 |
5.3.3 基于公共政策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特征分析 |
5.4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困境 |
5.4.1 政府与社会地位失衡 |
5.4.2 政府部门权责模糊 |
5.4.3 多元主体利益冲突 |
5.4.4 治理过程协同不足 |
6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构建 |
6.1 理论模型构建研究设计 |
6.1.1 方法选择 |
6.1.2 样本选取 |
6.1.3 分析工具 |
6.2 理论模型构建过程 |
6.2.1 产生研究问题 |
6.2.2 资料收集 |
6.2.3 资料分析——实质性编码 |
6.2.4 理论建构——理论性编码 |
6.2.5 理论应用 |
6.3 理论模型阐释 |
6.3.1 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整体性阐释 |
6.3.2 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核心要素阐释 |
6.4 关于理论模型严谨性的说明 |
7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案例验证 |
7.1 案例研究设计 |
7.1.1 案例验证思路 |
7.1.2 资料来源与收集 |
7.2 验证案例介绍 |
7.2.1 案例一:中国(京山)绿林网球·英雄会 |
7.2.2 案例二:陈仓区周末篮球联赛 |
7.3 理论模型案例验证 |
7.3.1 办赛环境 |
7.3.2 办赛主体 |
7.3.3 参与动因 |
7.3.4 协同引擎 |
7.3.5 互动行为 |
7.3.6 协同结果 |
7.4 案例验证结果与启示 |
8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优化策略 |
8.1 双管齐下:优化赛事治理内外部环境 |
8.2 政社共治: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 |
8.3 定权定责:明确政府赛事治理权责边界 |
8.4 互监互督:建立政府与社会双向监督机制 |
8.5 软硬兼施:加强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治理保障 |
8.6 精准施策:针对赛事类型选择不同治理手段 |
9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局限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体育赛事管理部门访谈提纲 |
附件2: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主体访谈提纲 |
附录3:调研照片 |
附录4:调研访谈内容节选 |
附录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吉林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评述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行政审批制度 |
2.1.2 “放管服”改革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2.3 政府管制理论 |
2.3 “放管服”背景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2.3.1 “放管服”改革的发展历程 |
2.3.2 “放管服”改革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 |
第3章 吉林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 |
3.1 吉林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 |
3.1.1 实现随机抽查“三个全覆盖” |
3.1.2 “只跑一次”改革实施范围全覆盖 |
3.1.3 实现跨部门联合检查常态化 |
3.1.4 形成事中事后监管闭环式管理 |
3.1.5 “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服务全覆盖 |
3.2 吉林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
3.2.1 审批服务流程得到优化 |
3.2.2 权责清单更加明晰 |
3.2.3 “一窗办多事”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
3.2.4 不断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 |
3.2.5 “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
3.2.6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初具规模 |
第4章 吉林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吉林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审批服务流程仍有优化空间 |
4.1.2 政策落实效果还有待加强 |
4.1.3 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 |
4.1.4 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助力不足 |
4.1.5 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 |
4.1.6 行政审批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
4.2 吉林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信息孤岛”问题依旧存在 |
4.2.2 市场化机制不够完善 |
4.2.3 监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
4.2.4 “数字鸿沟”短时间难以逾越 |
4.2.5 政府职能尚需转变 |
4.2.6 改革成效评判机制不够健全 |
第5章 国内典型省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和启示 |
5.1 国内典型省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 |
5.1.1 江苏省南京市“不见面”审批模式 |
5.1.2 浙江省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模式 |
5.1.3 内蒙古包头市“三个四”模式 |
5.2 国内典型省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启示 |
5.2.1 在观念转变上要适应审批制度改革要求 |
5.2.2 在审批流程再造上要树立客户需求导向 |
5.2.3 在释放改革红利上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助推作用 |
第6章 吉林省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
6.1 继续推动审批流程优化和服务标准化 |
6.1.1 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 |
6.1.2 进一步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 |
6.2 全面推进权责清单制度,加强法治化建设 |
6.2.1 从编制清单的程序入手进行法制化建设 |
6.2.2 从保障清单的落实入手进行法制化建设 |
6.3 持续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
6.3.1 从严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 |
6.3.2 建立专门机构统一行使监管权 |
6.3.3 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关键环节 |
6.4 创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 |
6.4.1 打造可以兼顾整合“云网一体”的基本大数据建设体系 |
6.4.2 继续打造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吉林模式” |
6.5 继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
6.5.1 推动网上审批方式更加快捷 |
6.5.2 打造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线上“一网通办” |
6.6 提升行政审批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
6.6.1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
6.6.2 用审批服务文化来凝聚队伍向心力 |
6.6.3 积极探索政务服务功能外包提高工作效率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5)“放管服”背景下赣江新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放管服”改革 |
2.1.2 国家级新区 |
2.1.3 商事登记制度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服务型政府理论 |
2.2.2 市场准入理论 |
第3章 “放管服”背景下赣江新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 |
3.1 赣江新区“放管服”改革的主要措施 |
3.1.1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
3.1.2 开展流程优化再造 |
3.1.3 提升服务效能,加强监督 |
3.2 赣江新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现状 |
3.2.1 取消预先核准变自主申报 |
3.2.2 从“多证合一”到“一照含证” |
3.2.3 注册资本方式由实缴转变为认缴制 |
3.2.4 登记流程全程电子化 |
3.2.5 注销程序优化 |
3.3 赣江新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效果分析 |
3.3.1 问卷调查与访谈实施情况 |
3.3.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章 赣江新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赣江新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问题 |
4.1.1 群众对政策认知度不足 |
4.1.2 行政审批事项繁杂 |
4.1.3 虚假注册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
4.1.4 市场监管力量不足 |
4.1.5 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
4.2 赣江新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政策宣传引导不到位 |
4.2.2 审批流程和机制不够精简 |
4.2.3 企业信用意识淡薄 |
4.2.4 监管理念和方式转变不到位 |
4.2.5 信息平台建设欠完善 |
第5章 国家级新区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经验借鉴 |
5.1 上海浦东新区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经验 |
5.1.1 创新登记方式 |
5.1.2 优化企业住所登记制度 |
5.1.3 创新监管模式 |
5.2 陕西西咸新区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经验 |
5.2.1 创新申报审批制度 |
5.2.2 加强平台建设 |
5.2.3 优化监管机制 |
5.3 对赣江新区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启示 |
5.3.1 减少政府的干预 |
5.3.2 加强政务平台建设 |
5.3.3 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和信用监管制度 |
第6章 赣江新区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
6.1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商事主体规范经营 |
6.1.1 加大商事登记改革解读力度 |
6.1.2 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 |
6.2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
6.2.1 创新实行内部流转实现并联审批 |
6.2.2 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素质 |
6.3 完善商事登记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
6.3.1 完善商事登记相关管理体系 |
6.3.2 科学制定规则 |
6.4 健全商事制度监督机制,促进公平公正 |
6.4.1 厘清相关部门监管职责 |
6.4.2 构建高效的协同监管体系 |
6.5 优化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公众满意度 |
6.5.1 提供在线交流指导服务 |
6.5.2 优化业务流程,精简手续 |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问卷调查 |
附录2:访谈提纲(政府工作人员版) |
附录3:访谈提纲(现场办事人员版) |
致谢 |
(6)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优化基层政务服务的路径研究 ——以济南市L区“一次办好”改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学界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四)个案概述 |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基层政务服务与“一次办好”改革的概念界定 |
1.政务服务与基层政务服务 |
2.“一次办好”改革 |
(二)“一次办好”改革的理论基础 |
1.整体性治理理论 |
2.新时代系统集成改革理论 |
(三)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和分析框架 |
1.治理根源:“棘手性难题”和“碎片化问题” |
2.价值取向:以公共利益和群众需求为标准 |
3.判断标准:目标与手段互相强化 |
4.功能因素:建立信任和责任感 |
5.操作路径:整体性整合和无缝隙项目 |
6.制度化条件:环境、利益、认知和情感关注 |
7.路径策略 |
(四)整体性治理理论与“一次办好”改革的适用性分析 |
1.立足于“公共需求”的价值理念高度一致 |
2.构建“内畅外联”的组织结构高度契合 |
3.实现“无缝高效”的运行方式不谋而合 |
4.“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支撑高度契合 |
二、济南市L区推进“一次办好”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
(一)济南市L区“一次办好”改革背景 |
1.“放管服”改革的山东地方实践 |
2.“3545”改革目标的政策要求 |
3.改革服务方式及完善政务服务流程的现实需要 |
(二)济南市L区“一次办好”改革内容 |
1.改革行政机构,开展“减证便民”行动 |
2.设定目标,采用重点手段加强地区创新 |
3.打造高水平服务载体,创建特色服务品牌 |
4.优化制度化条件,全面监督责任落实 |
(三)济南市L区推进“一次办好”改革的实践措施 |
1.信息技术支撑:“两微一端”开展 |
2.服务性目标强化:“三级体系”目标 |
3.整体性运作体系:“由点到面”“由远到近” |
4.主体多元合作:“政银合作”,全体参与 |
(四)济南市L区推进“一次办好”改革的实践成效 |
1.调研数据及样本分析 |
2.实践结果及成效 |
三、“一次办好”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一次办好”改革存在的问题 |
1.价值取向有偏颇,理念转变不到位 |
2.运行机制和流程不规范、行政审批标准不统一 |
3.数据共享缺乏、“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 |
4.政府内外缺乏协同,第三方力量参与不足 |
5.制度化条件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 |
(二)“一次办好”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环境因素:行政环境不健全,经济制约改革 |
2.认知因素:核心价值理念缺失,地方缺乏能动作用 |
3.体制因素:“分权化改革”导致组织架构设计不当 |
4.技术因素:信息手段运用滞后,统筹规划不全面 |
5.行为因素:政府利益判断和考量 |
四、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优化基层政府政务服务的路径 |
(一)构建以公共利益为主导的价值取向 |
1.创新行政理念,塑造“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观念 |
2.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塑造服务型政府行政文化 |
(二)优化完善整体性系统性组织架构设计 |
1.中央削权减证,优化政府管理机制 |
2.赋权地方实践,实现地方对中央的回应性建设 |
(三)完善和加强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支撑 |
1.加强部门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技术体系 |
2.依靠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 |
3.强化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
(四)构建和健全法律法规、监督考核等制度化条件 |
1.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为政务服务提供法制保障 |
2.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实现审管有机衔接 |
3.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创新激励竞争机制 |
4.细化人才队伍培养,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7)“放管服”背景下沈阳市行政审批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评价 |
三、研究思路和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框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系统分析法 |
(三)访谈法 |
五、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第二章 “放管服”背景下沈阳市行政审批流程优化的基本理论 |
一、核心概念 |
(一)“放管服” |
(二)行政审批 |
(三)行政审批流程 |
(四)行政审批流程优化 |
二、“放管服”改革与行政审批流程优化的关系 |
(一)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突破口 |
(二)行政审批流程优化要以“放管服”为指导 |
三、理论基础 |
(一)流程再造理论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三章 “放管服”背景下沈阳市行政审批流程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放管服”背景下沈阳市行政审批流程的现状 |
(一)精简审批事项,推行集成式审批 |
(二)实施“互联网+监管”,提高审管联动性 |
(三)提高线下与线上审批服务质量 |
二、“放管服”背景下沈阳市行政审批流程存在的问题 |
(一)流程改革中部门联动性不足 |
(二)存在审批流程断档问题 |
(三)审批与监管之间存在缝隙 |
(四)在线政务平台审批服务作用发挥不充分 |
第四章 “放管服”背景下沈阳市行政审批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流程改革过程中存在利益博弈 |
(一)利益部门化与部门本位主义的阻碍 |
(二)审批权下放中权责划分不合理 |
二、流程优化的配套资源与技术不完备 |
(一)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
(二)基层审批部门技术装备更新较慢 |
(三)改革评估制度不完善 |
三、监管体系建设不完善 |
(一)监管的程序性制度建设滞后 |
(二)监管的规范化与法治化程度不高 |
(三)事中事后监管主体单一 |
四、信息性梗阻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
(一)部门间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
(二)“互联网+审批”建设缺乏公民本位意识 |
第五章 “放管服”背景下沈阳市行政审批流程优化的对策 |
一、转变理念,提高审批服务质量 |
(一)提高整体性流程改革意识 |
(二)强化“公民本位”审批服务理念 |
(三)健全清单管理,明晰权责关系 |
(四)重点清理变相审批事项 |
二、做好流程改革的资源与技术保障工作 |
(一)加快人事制度改革 |
(二)完善人员培训与绩效考核制度 |
(三)及时更新基层政府的信息化设备 |
(四)审批权力下放中重视基层调研 |
三、完善监管体系,提高审管协同性 |
(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法律约束 |
(二)创新监管方式,推进互联网+监管 |
(三)引入多元监管主体 |
四、畅通数据共享,推进互联互通 |
(一)加快建成和完善线上一体化政务平台 |
(二)整合信息资源,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9)“放管服”背景下B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放管服”改革 |
2.1.2 行政审批制度 |
2.1.3 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政府管制理论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三章 B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现状与成效 |
3.1 B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现状 |
3.1.1 涵盖全面化服务事项 |
3.1.2 提供智能化自助设施 |
3.1.3 提供人性化周到服务 |
3.2 B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 |
3.2.1 审批服务效率不断提高 |
3.2.2 审批服务流程得到优化 |
3.2.3 审批服务权限公开透明 |
第四章 B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调查问卷样本分析 |
4.2 B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
4.2.1 行政审批队伍建设不足 |
4.2.2 行政审批制度不完善 |
4.2.3 审批监督制约力度不够 |
4.2.4 行政审批效率仍存在提升空间 |
4.3 B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1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4.3.2 体制机制不健全 |
4.3.3 利益壁垒难以打破 |
4.3.4 数据平台建设滞后 |
第五章 国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 |
5.1 国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 |
5.1.1 成都市武侯区设立的国内首个行政审批局 |
5.1.2 杭州市提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
5.2 国内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启示 |
5.2.1 转变政府治理理念 |
5.2.2 健全完善监督制度 |
5.2.3 做好数据信息平台建设 |
第六章 “放管服”背景下B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策 |
6.1 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
6.1.1 树立服务为先的思想观念 |
6.1.2 强化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
6.2 建立健全规范的体制机制 |
6.2.1 从立法层面推进体制改革 |
6.2.2 从规范制度方面实现改革标准化 |
6.3 不断完善监督监管制度 |
6.3.1 构建多元化监管体系 |
6.3.2 利用评估考核规范管理 |
6.4 创新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 |
6.4.1 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
6.4.2 推进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
6.4.3 积极探索“政府+中介”模式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放管服”背景下锦州市户政审批改革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与研究难点 |
一、研究创新点 |
二、研究难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户政审批 |
二、户政审批“放管服”改革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重塑政府理论 |
二、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三章 锦州市公安户政审批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锦州市公安户政审批改革的现状 |
一、逐次逐级下放了审批权力 |
二、增加了户政电子审批模式 |
三、实施了户政审批便民措施 |
第二节 锦州市公安户政审批改革存在的问题 |
一、户政审批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 |
二、跨界部门间的协同配合路径不顺畅 |
三、户政审批事项清单细化程度不到位 |
四、电子政务平台使用效率较低 |
五、对户政审批过程的监督形式单一 |
第三节 锦州市公安户政审批改革问题的产生原因 |
一、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
二、部门利益壁垒制约户政审批权力的下放 |
三、权责结构不合理 |
四、电子政务平台投入力度不足 |
五、缺乏高效完善的监管流程 |
第四章 “放管服”背景下锦州市公安户政审批改革的改进对策 |
第一节 加强户政审批人员的队伍建设 |
一、提高思想认识 |
二、落实各项制度 |
三、定期业务培训 |
四、合理配置人力 |
第二节 拓宽跨界部门间信息交流渠道 |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
二、打破利益壁垒 |
三、发挥综合服务大厅优势 |
四、推进网上联合审批 |
第三节 细化审批事项清单和流程 |
一、细化审批流程 |
二、明晰审批事项 |
三、提升审批效率 |
四、加大下放力度 |
第四节 加大对电子政务平台投入力度 |
一、加大技术投入 |
二、扩大网上审批种类 |
三、丰富宣传方式 |
第五节 建立高效多元的监督管理机制 |
一、完善户政审批政务平台 |
二、拓宽监督主体范围 |
三、引入大数据技术 |
四、强化事后监管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及进一步深入发展思路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连市旅顺口区某实验室工程建设行政审批案例研究[D]. 杨美慧.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地方政府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R市L区为例[D]. 宋晓磊.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研究[D]. 冯加付.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4]“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吉林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 陈丽英.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5]“放管服”背景下赣江新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研究[D]. 方静.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1)
- [6]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优化基层政务服务的路径研究 ——以济南市L区“一次办好”改革为例[D]. 李娜.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7]“放管服”背景下沈阳市行政审批流程优化研究[D]. 宋文霞.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8]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9]“放管服”背景下B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D]. 张丁. 河北大学, 2021(02)
- [10]“放管服”背景下锦州市户政审批改革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D]. 魏婧雯.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