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现有防晒化妆品功效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方维亚[1](2022)在《新法规下功效化妆品的机遇与挑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讨论了《分类目录》和《功效规范》发布之后,企业应如何理解新的合规要求、如何判断化妆品的申报功效、如何排查新功效化妆品、如何提供合理合规的功效证据,以及新规给化妆品行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苏哲,高家敏,李琳,钮正睿,李娅萍,张凤兰,王钢力[2](2022)在《喷雾型防晒化妆品的国际法规动态和技术监管讨论》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我国喷雾型防晒化妆品的发展趋势,综述了欧盟、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监管动态和法规要求,对此类产品的原料使用和生产工艺、理化检验、毒理学试验、防晒功效测试、产品安全评估、使用方法和标签管理等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监管建议,对喷雾型防晒化妆品在监管科学下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刘敏,邢书霞[3](2021)在《我国化妆品标准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对我国现行有效的化妆品标准进行整理分析,发现现在的标准体系存在标准交叉、重复的问题,且部分领域存在标准空白的问题。建议开展标准的清理整合,加快新标准的研制,实现标准的统一管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化妆品的安全监管。
王领[4](2021)在《植物活性成分在化妆品护肤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文中认为POINT 01化妆品植物活性成分发展背景1.市场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追求天然、绿色、安全、健康的意识日益增强。植物化妆品以其崇尚自然、温和、安全性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打造植物源化妆品已成为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打植物、天然的品牌方也越来越多。
李亚男,蒋丽刚[5](2021)在《国内外化妆品功效宣称法规的最新格局和进展》文中提出《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其与功效相关的2份配套文件《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的陆续出台和实施,使我国化妆品行业正式进入功效评价时代。在新时代正在到来的时间窗口,比较了中国与欧美各国对化妆品的定义,概述了中国和欧美各国化妆品功效宣称相关法规的最新格局和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化妆品功效评价的标准方法或评价指南,讨论了全球其他化妆品消费市场的化妆品功效监管体系带给的启示,并展望了我国化妆品法规变革背景下广大化妆品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杨柳[6](2021)在《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STS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审美追求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人对美的塑造体现在面部修饰、服装配饰等多方面。尽管人类社会早期,“以白为美”的肤色追求早已出现,但其实践途径包括产品使用始终是局限的,“美”与“白”的关联也是非必要的。直到现代,“美白”作为营销概念被确立后,美白实践才愈演愈烈。如今,美白化妆品已经成为社会的热销产品之一,并呈现出白肤色审美“同质化”的现象和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美白消费主体大众化、美白产品种类多样化以及美白理论常识化三方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过程和问题,即其背后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首先,探讨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过程。一从社会和科学技术层面分析美白需求的建构过程,分析“美白”观念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作用;二从资本与科技的互动关系,分析资本驱动与现代科技手段在美白化妆品研发创新、生产中的互动与发展;三从科技与社会、资本的互动中分析资本增值目的下科学营销方式对社会“美白”观念的刺激和美白“内卷”的循环过程。其次,揭示美白化妆品普遍化产生的问题,从健康危害、审美同质化、异化消费和社会阶层与性别不平等、生态伦理五个方面展开讨论。最后,对美白化妆品普遍化进行反思,包括公众对科学的理解、资本与科技关系、美与白的关联以及美的发展三个角度,并且提出浅层建议即倡导公众应该正确理解科学,遵循多元审美观,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反对盲目信任科学;提倡国家政府层面应该严格监管美白化妆品的生产与销售环节,健全美白化妆品安全法律和条例,保障公众身心健康、社会有序发展。
魏静雪[7](2021)在《基于用户画像的跨国化妆品企业在华精准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化妆品行业也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当前,我国化妆品市场由欧美品牌为主的国际品牌主导。但近年来日益兴起的国产化妆品新锐品牌不仅是新来者,更是颠覆者。这些新兴品牌打破了传统化妆品品牌的运营模式,以对消费者的洞察为基础,建立品牌“人设”,并利用强大的数据能力进行精准营销,这些品牌中的佼佼者大有赶超国际品牌之势。面对这些后起之秀的威胁,跨国化妆品企业应当居安思危,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本土消费者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作为近几年研究热点的用户画像,是建立在真实数据基础上的虚拟用户代表,对明确用户需求,挖掘用户价值,进行精准营销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构建中国化妆品用户画像,基于用户画像,提出跨国化妆品企业在华精准营销策略的建议。本文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本文对用户画像、精准营销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回顾,基于用户画像理论初步预设了化妆品用户画像标签体系,并分析了跨国化妆品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环境及营销现状。随后,通过深度访谈洞察化妆品消费者购买动机,确定26个购买动机变量,并据此变量及其他相关变量设计问卷,进行市场调研,完成数据的收集。之后,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在获得“宣传推广”、“永葆青春”、“追求功效”、“热衷折扣”、“后天补救”和“口碑评价”六个主因子的基础上,对主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功效导向型”、“品质导向型”、“口碑导向型”、“时尚导向型”和“折扣导向型”五种典型化妆品用户画像。随后,以欧莱雅为例,列举其对应五种典型用户画像的成功精准营销策略。最后,提出跨国化妆品企业在华精准营销策略建议。
钟翙依[8](2021)在《桑黄的安全性初评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拟以药食同源菌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研发一款日用化妆品。考虑到桑黄目前尚未进入化妆品原料目录和药食同源菌目录,依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15年版)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0天经口毒性试验》对桑黄作为化妆品原料和食品做安全性评价;并通过动物实验对添加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化妆品做功效验证和质量评价,评估桑黄用于化妆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用性。方法1.桑黄样品的制备和活性筛选:分别以桑黄基源菌种火木层孔菌发酵菌液和桑黄子实体为原料,子实体通过乙醇、水进行提取和不同有机溶剂进行萃取获得提取物和萃取物,不同发酵天数的菌液通过乙酸乙酯萃取获得不同发酵天数菌液萃取物,对子实体和菌液各样品的总抗氧化能力、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紫外波段吸光度等指标进行测定,筛选出最适宜作为化妆品原料的样品,测试该样品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在紫外波段的吸收能力和总多酚含量分析。2.桑黄及桑黄提取物安全性初评:采用动物实验对提取物做急性经口毒性、急性经皮毒性实验;对原料桑黄子实体做90 d经口毒性实验。3.桑黄类化妆品的研制及其质量和功效初评:通过正交实验结合感官评价优化化妆品水、油相基质配比,设计出使用感优良的桑黄日霜;并对日霜做微生物限量、重金属限量等指标测定,通过动物实验对日霜的抗紫外辐照和抗衰老等功效做评价。结果1.初步得到待测桑黄样品10份,综合评估各样品总抗氧化能力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紫外波段吸光度筛选出桑黄子实体乙醇提取物(SH2)作为化妆品原料。SH2对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高达89.7±0.00%;当浓度为125μg/mL时SH2在UVB紫外波段的吸光度值均高于2.0;总多酚含量占比为60.4%。2.SH2的急性经口毒性、急性经皮毒性实验,桑黄子实体的90 d经口毒性实验,各实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SH2和桑黄实际安全无毒无刺激性。3.水包油型桑黄日霜水相主要原料配比为甘油5%、丁二醇8%、丙二醇2%、山梨醇2%;油相主要原料配比为羊毛脂1%、凡士林4%、霍霍巴油5%、甘油硬脂酸酯1%。制作出来的桑黄日霜稳定性良好、微生物限量和重金属限量检测均符合标准。功效评价中,衰老皮肤中酶指标检测显示日霜组与模型组相比,SOD和CAT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HYP和MDA含量差异显着(P<0.05)。紫外照射皮肤损伤评分显示,日霜组损伤程度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综上所述,桑黄安全无毒,桑黄日霜质量稳定且具有一定紫外防护和延缓衰老的功效。
喻明英[9](2020)在《TiO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在防晒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相较于传统乳液(由表面活性剂稳定),Pickering乳液具有较低的乳化剂使用量、更低的生物毒性或刺激性、更多的功能性、更高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可为制备新型多功能乳液和复合材料提供良好平台。负载型微球通常用作化妆品中的皮肤平滑剂和包载运输体系,通常通过两步法来制备,而通过Pickering乳液聚合/固化方法可一步制备这类微球。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物理防晒剂,具有出色的紫外线屏蔽性能,但存在结块,增白效果以及可能渗透到皮肤毛囊等问题;采用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将纳米TiO2负载到微球上或可改善这些问题。而获得稳定且液滴尺寸可控的纳米TiO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是获得TiO2负载型微球的关键,也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纳米TiO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可控制备和稳定机理。本文成功地制备了两种稳定且液滴尺寸可控的纳米TiO2稳定的水包油(O/W)Pickering乳液,并且这两种乳液体系基于两种不同的稳定机理;系统地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乳液的形成及稳定性。此外,以TiO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为模板,本文还制备了封装化学防晒剂并负载有纳米TiO2的聚合物微球和蜡球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接近中性润湿性的胶体TiO2颗粒,并其用稳定水包油(乙烯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研究了粒径,粒径,pH值,油水比对乳液形成的影响。温度,pH值,储存时间,盐的稳定性测试表明,该乳液具有超高稳定性,这应归因于颗粒接近中性的润湿性能,而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TDA)揭示了这种润湿性能源于残留在颗粒表面的丁基相关基团。而且,可以通过调节TiO2纳米颗粒的尺寸来调节乳液的液滴尺寸和流变行为。然后,采用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制备了直径为1?20μm负载纳米TiO2的有机硅弹性微球(TiO2@Silicone);该微球具有提高的防晒系数(SPF)、改善泛白以及柔焦的效果。类似地,本文还制备了负载纳米TiO2、封装阿伏苯宗(AVB)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TiO2@PMMA-AVB),直径为1~5μm。与PMMA,纳米TiO2和AVB的混合物相比,这种复合结构具有更高的SPF值,更高的光稳定性,并且能有效降低AVB的透皮效果。文章发现商业化未改性纳米TiO2可以通过在其等电点处能有效稳定Pickering乳液,并通过实验和理论初步研究了该乳液体系的稳定机理。考虑到在等电点附近,纳米粒子之间具有最小静电排斥力以及粒子在油水界面的弱亲疏水作用,本文推测粒子与粒子之间以及油滴和粒子之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导致堆积的纳米颗粒锚定在油水界面从而保证了乳液的稳定。探讨了颗粒浓度,油水比,油类型和pH值对乳液体系的影响;在不同的pH,储存时间和温度下测试了乳液的稳定性。该乳液在过高或过低的pH下均不稳定,并且还表现出冻融破乳性质。最后,通过Pickering乳液制备了表面负载纳米TiO2并包载AVB的蜡珠(TiO2@Wax-AVB),直径为3~20μm,能有效降低AVB的光降解速率。
贺鑫鑫[10](2020)在《防晒化妆品乳液的理化质量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防晒化妆品,作为一类可有效地保护人体免受过量紫外线伤害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是人们日常必备的防护用品之一,基于其防晒机理,可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产品两种。物理防晒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较高,而化学防晒产品在紫外线吸收剂的作用下与人体大面积接触时,很可能会对人体皮肤或健康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故在对其进行风险评价时,除需考量产品的接触安全、防护品质和皮肤刺激等综合质量外,还应考察其质量保持的程度,即理化质量稳定性,这也是消费者和化妆品配方师们一直关注的重点。当下,防晒化妆品的理化质量稳定性研究大多比较表观,缺乏较为全面的考察体系,也无相应的指导原则。再者,大多紫外线吸收剂的稳定性较差,难以维持产品所宣称的防晒功效,故完善防晒化妆品理化质量稳定性的研究体系和了解紫外线吸收剂在防晒乳液体系中的稳定性情况是十分有必要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基于恒温恒湿(45℃,75%RH)和冷热循环(4℃、24 h,45℃、24 h)加速破坏试验,以防晒剂含量、气味、外观、颜色和物理性状稳定性为监测指标的防晒化妆品乳液理化质量稳定性研究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防晒化妆品乳液中8种紫外线吸收剂同时检测的HPLC法符合方法学验证中的各项要求,可用于不同乳液类型的防晒化妆品中紫外线吸收剂的定量检测。颜色、气味、外观和物理性状稳定性这四个质量指标则随产品的类型和所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的不同而不同。2.建立了防晒化妆品乳液中8种紫外线吸收剂稳定性的UPLC-Q-TOF/MS确证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准确度高,可用于防晒乳液中紫外线吸收剂的稳定性确证,并可对降解产物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为防晒产品中紫外线吸收剂的稳定性考察提供了可靠参考。3.建立了防晒化妆品乳液理化质量监测的ATR-FTIR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快速、准确、实用性强,不仅可用于配方组成差异极小的防晒乳液间的鉴别归属,还可用于化妆品产品,尤其是无功效成分的基础化妆品的理化质量稳定性监测,为其有效期预测提供了一种较科学合理的方法。
二、中国现有防晒化妆品功效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现有防晒化妆品功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新法规下功效化妆品的机遇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如何判断化妆品的“申报”功效 |
1.1 熟悉分类目录,排查新功效 |
1.2 区分机理、功效、宣称 |
2 功效证据提供原则 |
2.1 必须采用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后简称“人体试验”) |
2.2 二选一:人体试验与消费者使用测试(后简称"消费者测试") |
2.3 三选一:人体试验、消费者测试、实验室试验 |
2.4 四选一:人体试验、消费者测试、实验室试验、文献资料和研究数据(后简称“数据”) |
2.4.1 找资料容易,找对资料不易 |
2.4.2 功效的判定,不仅仅是来源于产品包装上的描述 |
2.5 普通化妆品行业方法在不断更新中 |
3 功效下带来的挑战和机会 |
3.1 成本、周期、团队多重考验 |
3.2 广告宣称、市场监察 |
3.2.1 情形一:量化宣称 |
3.2.2 情形二:原料功效推导产品功效 |
(2)喷雾型防晒化妆品的国际法规动态和技术监管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产品发展趋势 |
2 国际法规动态 |
2.1 欧盟 |
2.2 美国 |
2.3 澳大利亚 |
2.4 韩国 |
3 技术监管讨论 |
3.1 原料和生产工艺 |
3.1.1 原料使用和限量要求 |
3.1.2 推进剂的使用和填报 |
3.1.3 生产工艺 |
3.2 理化检验 |
3.3 毒理学试验 |
3.4 防晒功效测试 |
3.5 产品安全评估 |
3.6 使用方法和标签管理 |
4 结束语 |
(3)我国化妆品标准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化妆品标准现状 |
1.1 化妆品标准分级 |
1.2 基础分类 |
1.2.1 基础标准 |
1.2.2 方法标准 |
1.2.3 产品标准 |
1.2.4 原料标准 |
1.2.5 管理标准 |
2 我国化妆品标准存在的问题 |
2.1 标准归口部门多,缺乏完善的体系及分类 |
2.2 标准交叉、重复、不一致 |
2.3 部分标准缺失或不完善 |
2.4 部分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 |
2.5 部分标准有待更新 |
3 对我国化妆品标准体系建设的建议 |
3.1 实现化妆品的统一权威管理 |
3.2 化妆品标准的进一步细化 |
3.3 加快化妆品新标准的研制 |
3.4 实现化妆品标准的信息化管理 |
(4)植物活性成分在化妆品护肤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化妆品植物活性成分发展背景 |
1.市场分析 |
2.国家政策 |
植物活性成分在化妆品产业中的应用现状 |
1.护肤应用现状 |
2.其他应用现状 |
植物活性成分发展问题及趋势 |
1.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
2.发展趋势 |
(5)国内外化妆品功效宣称法规的最新格局和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与欧美各国对化妆品定义的比较 |
2 中国化妆品法规关于功效宣称的规定 |
2.1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
2.2 《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 |
2.3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 |
2.4 化妆品安全和功效评价方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 |
3 欧盟-化妆品法规关于功效宣称的规定 |
3.1 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 |
3.2 《化妆品宣称合理性通用准则》(EU) No 655/2013 |
3.3 CE《化妆品功效评价指南》& EEMCO 功效评估指南 |
4 《化妆品功效范围的修订》&日本化妆品学会(JCSS)功效评价指南 |
5 《功能性化妆品检验规定》&韩国食品药品安全评价院功效评价指南 |
6 OTC 专论&FDA对于化妆品的功效宣称管理较为宽松 |
7 其他国家化妆品功效监管体系的启示 |
7.1 欧盟动物试验禁令带给的启示 |
7.2 日本、韩国功效原料清单带给的启示 |
7.3 各国功效评价指南对完善我国化妆品功效评价体系的启示 |
8 新规背景下,广大化妆品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
(6)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STS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第二章 美白化妆品的历史与现状 |
2.1 美白化妆品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化妆品、护肤品 |
2.1.2 美白化妆品 |
2.2 美白化妆品的发展历程 |
2.2.1 早期物理遮盖类美白化妆品 |
2.2.2 近代洗白、漂白、防晒产品 |
2.2.3 现代美白化妆品 |
2.3 当代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特征及表现 |
2.3.1 消费主体大众化 |
2.3.2 产品种类多样化 |
2.3.3 美白理论常识化 |
第三章 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过程 |
3.1 美白化妆品的需求建构 |
3.1.1 历史上的“美”“白”需求 |
3.1.2 被重新建构的现代“美白”需求 |
3.2 美白化妆品的研发与生产 |
3.2.1 需求拉引:资本增值 |
3.2.2 美白化妆品的研发生产 |
3.2.3 美白化妆品的科研团体及场所变化 |
3.3 美白化妆品的营销与宣传 |
3.3.1 营销的媒介——从杂志、电视、街道广告到互联网 |
3.3.2 营销的话语——从心理学话语到科学话语 |
3.3.3 营销的主体——从销售员到医生、专家/伪专家 |
第四章 美白化妆品普遍化产生的问题 |
4.1 产生身体危害 |
4.2 导致审美问题 |
4.3 产生异化消费问题 |
4.4 加剧社会性别与阶层不平等问题 |
4.5 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与动物伦理问题 |
第五章 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反思 |
5.1 科学主义与公众理解科学 |
5.2 科技与资本的关系 |
5.3 美与白的关联及审美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用户画像的跨国化妆品企业在华精准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跨国化妆品企业在华营销环境分析 |
3.1 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概况 |
3.2 宏观环境分析 |
3.3 行业环境分析 |
3.4 SWOT分析 |
第四章 跨国化妆品企业在华营销现状分析 |
4.1 跨国化妆品企业在华营销现状 |
4.2 跨国化妆品企业在华营销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跨国化妆品企业用户画像的构建 |
5.1 化妆品消费者深度访谈 |
5.2 化妆品消费者问卷调查 |
5.3 构建化妆品用户画像 |
第六章 精准营销案例分析:以欧莱雅为例 |
6.1 基于功效导向型用户的精准营销策略 |
6.2 基于品质导向型用户的精准营销策略 |
6.3 基于口碑导向型用户的精准营销策略 |
6.4 基于时尚导向型用户的精准营销策略 |
6.5 基于折扣导向型用户的精准营销策略 |
第七章 跨国化妆品企业在华精准营销策略建议 |
7.1 实施本土化策略,增加品牌认同度 |
7.2 尊重文化差异,树立国际化品牌形象 |
7.3 个性化精准服务,增强用户体验感 |
7.4 搭建互动平台,提升用户参与感 |
7.5 多渠道精准营销,提高用户认知度 |
7.6 创新促销方式,吸引潜在用户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桑黄的安全性初评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桑黄样品的制备和活性筛选 |
1.1 材料和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第二章 桑黄及桑黄提取物安全性初评 |
2.1 试剂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桑黄日霜的研制及其质量和功效初评 |
3.1 材料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桑黄及中药化妆品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9)TiO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在防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Pickering乳液 |
1.1.1 Pickering乳液及其稳定机理 |
1.1.2 Pickering乳化剂 |
1.1.3 影响Pickering乳液的因素 |
1.1.4 Pickering乳液研究现状 |
1.2 Pickering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1.2.1 化妆品中可用的Pickering乳液 |
1.2.2 Pickering乳液包埋、缓释功效成分及促进透皮吸收 |
1.2.3 Pickering乳液法制备化妆品用微球体 |
1.3 化妆品中的防晒 |
1.3.1 防晒的简介 |
1.3.2 常用的防晒剂 |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
1.4.1 课题研究背景 |
1.4.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趋势 |
1.4.3 课题研究目的 |
1.4.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两亲性胶体TiO_2纳米粒子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及复合防晒微球的制备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两亲性胶体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 |
2.2.4 两亲性胶体TiO_2纳米粒子的表征 |
2.2.5 纳米TiO_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
2.2.6 纳米TiO_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表征 |
2.2.7 复合微球的制备 |
2.2.8 复合微球的表征 |
2.2.9 复合防晒微球性能测试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两亲性胶体TiO_2纳米粒子 |
2.3.2 影响两亲性TiO_2粒子稳定乳液的因素 |
2.3.3 TiO_2-3 稳定的Pikering乳液的稳定性测试 |
2.3.4 TiO_2@Silicone微球 |
2.3.5 TiO_2@PMMA-AVB微球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未改性TiO_2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及机理探究与应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仪器 |
3.2.3 未改性纳米TiO_2的表征 |
3.2.4 乳液的制备 |
3.2.5 乳液的表征 |
3.2.6 TiO_2@Wax-AVB微球的制备 |
3.2.7 TiO_2@Wax-AVB微球的表征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四种未改性TiO_2的形貌与大小 |
3.3.2 四种未改性TiO_2的表面化学特性 |
3.3.4 未改性TiO_2的Zeta电位与二次粒径 |
3.3.5 未改性TiO_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 |
3.3.6 未改性TiO_2稳定Pickering乳液的机理探究 |
3.3.7 未改性TiO_2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影响因素 |
3.3.8 乳液的稳定性测试 |
3.3.9 TiO_2@Wax-AVB微球的表征 |
3.4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10)防晒化妆品乳液的理化质量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一览表 |
第一章 综述 |
1.1 前言 |
1.2 防晒化妆品的定义及分类 |
1.2.1 防晒化妆品的定义 |
1.2.2 防晒化妆品的分类 |
1.3 防晒化妆品的发展现状 |
1.3.1 防晒化妆品中防晒剂的分类 |
1.3.2 防晒化妆品中防晒剂的使用频率 |
1.3.3 复配型防晒化妆品 |
1.4 稳定性研究和质量安全 |
1.5 稳定性研究的条件选择 |
1.6 产品有效期的预测 |
1.7 防晒化妆品的稳定性研究现状 |
1.7.1 紫外线屏蔽剂的稳定性研究现状 |
1.7.2 紫外线吸收剂的稳定性研究现状 |
1.7.3 防晒化妆品中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稳定性研究现状 |
1.7.4 防晒化妆品基质体系稳定性研究现状 |
1.8 立题依据 |
第二章 防晒化妆品乳液理化质量稳定性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设备 |
2.2.2 试剂与材料 |
2.2.3 加速实验 |
2.2.3.1 恒温恒湿加速实验 |
2.2.3.2 冷热循环加速实验 |
2.2.4 含量稳定性考察 |
2.2.4.1 标准贮备溶液的配制 |
2.2.4.2 混合标准溶液的配制 |
2.2.4.3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2.2.4.4 色谱条件 |
2.2.5 感官质量稳定性考察 |
2.2.6 物理性状稳定性考察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
2.3.1.1 色谱柱的选择 |
2.3.1.2 流动相的优化 |
2.3.2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
2.3.2.1 提取溶剂的选择 |
2.3.2.2 提取时间的选择 |
2.3.4 方法学评价 |
2.3.4.1 方法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与定量限 |
2.3.4.2 加标回收率与精密度 |
2.3.5 紫外线吸收剂含量稳定性考察 |
2.3.5.1 样品均匀性考察 |
2.3.5.2 防晒乳液中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稳定性考察 |
2.3.6 感官质量稳定性考察 |
2.3.7 物理性状稳定性考察 |
2.3.8 防晒化妆品乳液有效期预测 |
2.4 小结 |
第三章 防晒化妆品乳液中功效成分稳定性的UPLC-Q-TOF/MS确证分析方法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溶液的制备 |
3.2.2.1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
3.2.2.2 混合标准溶液的配制 |
3.2.2.3 试剂溶液的制备 |
3.2.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2.3 检测条件 |
3.2.3.1 色谱条件 |
3.2.3.2 质谱条件 |
3.2.4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样品净化条件的优化 |
3.3.2 精密度和重复性 |
3.3.3 准确度 |
3.3.4 加速防晒化妆品乳液中紫外线吸收剂稳定性分析 |
3.3.5 加速防晒化妆品乳液中紫外线吸收剂的降解产物推测 |
3.4 小结 |
第四章 防晒化妆品乳液快速鉴别和理化质量稳定性监测的ATR-FTIR分析方法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2.3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方法学考察结果 |
4.3.2 ATR-FTIR 用于组成差异极小的防晒化妆品乳液的快速鉴别检测 |
4.3.3 ATR-FTIR 在防晒化妆品乳液理化质量稳定性方面的应用 |
4.3.4 防晒化妆品乳液基质体系有效期预测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附件1.化妆品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草案) |
附件2.化妆品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草案) 化妆品乳液中 8 种紫外线吸收剂稳定性的 UPLC-Q-TOF/M 确证分析方法 |
附件3. 化妆品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补充分析方法(草案)——化妆品理化质量稳定性监测的ATR-FTIR 分析方法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四、中国现有防晒化妆品功效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法规下功效化妆品的机遇与挑战[J]. 方维亚.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22(01)
- [2]喷雾型防晒化妆品的国际法规动态和技术监管讨论[J]. 苏哲,高家敏,李琳,钮正睿,李娅萍,张凤兰,王钢力. 日用化学工业, 2022(01)
- [3]我国化妆品标准现状分析[J]. 刘敏,邢书霞.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21(04)
- [4]植物活性成分在化妆品护肤领域的应用和发展[J]. 王领. 中国化妆品, 2021(08)
- [5]国内外化妆品功效宣称法规的最新格局和进展[J]. 李亚男,蒋丽刚.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21(07)
- [6]美白化妆品普遍化的STS研究[D]. 杨柳.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7]基于用户画像的跨国化妆品企业在华精准营销策略研究[D]. 魏静雪.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8]桑黄的安全性初评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D]. 钟翙依.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9]TiO2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在防晒中的应用[D]. 喻明英. 江南大学, 2020(01)
- [10]防晒化妆品乳液的理化质量稳定性研究[D]. 贺鑫鑫.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