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工作的新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张锋学[1](2020)在《人格刑法理论视域下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持续增长,犯罪特点出现了新的变化,现行犯罪预防体系面临严峻挑战,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从过分强调报复、报应的刑罚功能转变为注重教育、挽救的预防功能;从事后惩治、震慑转变为事前预防、以人为本,需要理论和实践创新。鉴于此,本文试图以人格预防理论,探讨一条有效的途径。从“人格刑法理论”视角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进行探讨,通过创新环境预防中的人格预防、构建以人格预防为导向的开放式预防体系、设计我国犯罪思想道德监测指标体系,旨在探索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新思路,降低犯罪率和社会教育、矫治成本,并为理论和实务部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参考。内容包括: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成因和预防现状、创新环境预防中的人格预防、构建以人格预防为导向的开放式预防体系。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包括:网络犯罪亚文化和不良信息成为犯罪低龄化的重要诱因、有组织犯罪和网络犯罪逐渐增多、城市社区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增多、犯罪动机简单且手段残忍、侵犯财产和涉毒案件逐渐增多。犯罪成因为:社会不良环境容易诱发思想偏差和行为失范、传统家庭教育环境未足够重视人格塑造、学校教育环境过于看重分数、文化商业市场监管失灵、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难以解决、专门学校的运行面临困境、传统帮教制度和理念有待创新。我国目前犯罪预防现状为:网络环境的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家庭环境预防没有突出人格预防、学校环境预防不够重视人格预防、社区环境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心理预防尚未成为人格预防的重点、未成年人的道德思维塑造乏力、社会团体的防治潜能尚未发挥。创新环境预防中的人格预防要提高网络环境的预防水平。通过净化网络环境和技术创新,科学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防范网络不良行为影响未成年人的人格塑造。家庭环境预防应突出人格预防,建立以“爱”为核心的家庭环境预防模式,重视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学校德育教育要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教育,要突出健康人格的塑造。社区应优化功能和环境条件,创新社区教育和帮教模式。农村应加强留守儿童犯罪防治,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建立强制监护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有效机制。以人格预防为导向的开放式预防体系的构建新思路是:积极防范未成年人在社会化进程中形成犯罪心理,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交际的心理引导,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科学运用“认知疗法”进行教育、矫治,创造良好环境条件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生物学治疗是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新路径,人格调查是生物学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应当以新技术手段提升生物预防水平。道德思维水平对塑造道德思维影响较大,道德思维教育应超越犯罪本身。道德思维能力培养是道德思维教育的核心,道德思维教育应融入“爱的教育”、“平等教育”和“独立教育”。犯罪思想道德监测有利于及时防治道德偏差,应当构建犯罪思想道德监测指标体系。创新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综合预防体系,重视体育运动干预的作用,发挥社会团体对不良行为的防治潜能,提升自我预防能力。
高小序[2](2013)在《网络环境下优化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参考咨询服务历来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更是高校师生完成学习、教学、科研的辅助.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都发生了变化,高校图书馆应从解决读者用户难题、开发与优化信息资源、运行先进的数字参考咨询方式、提高馆员素质四个方面入手,优化参考咨询工作,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褚秀艳[3](2012)在《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创新》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工件的新特点,指出了当前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何创新参考咨询工作的应对措施。
张旋[4](2011)在《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文中研究说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新特点,并阐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主要内容。
李国霞[5](2009)在《浅议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对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在传统和网络环境下的特点对比以及虚拟咨询台服务的方式,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新思考。
丁丽珊,张丽萍[6](2009)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浅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新特点,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玉丽东[7](2008)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新特点,重点介绍了当前图书馆参考咨询的主要方式,并对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唐文歌[8](2008)在《论高校图书馆网络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与对策》文中认为分析了网络化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新特点,探讨了深化高校图书馆网络化参考咨询服务的措施。
韩永文[9](2008)在《谈网络环境下高职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文中研究指明从咨询方式、信息源载体、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等方面阐述了网络环境下高职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新特点,并就如何做好参考咨询服务提出了几项新要求。
李乃奎[10](2008)在《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特点与措施》文中指出分析了网络下参考咨询服务工件的新特点,指出了当前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如何创新参考咨询工作的应对措施。
二、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工作的新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工作的新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人格刑法理论视域下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实证分析法 |
二、图表综合分析法 |
三、比较分析法 |
四、文献分析法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未成年人犯罪与人格刑法理论 |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 |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理论 |
第二节 人格刑法相关理论 |
一、人格概述 |
二、犯罪人格的一般理论 |
三、人格刑法理论 |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人格刑法理论 |
一、刑法人格化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刑事政策 |
二、刑法人格化有利于实现刑法的公正性 |
三、刑法人格化有利于评估人身危险性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成因和预防现状 |
第一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 |
一、网络犯罪亚文化和不良信息影响较大 |
二、有组织犯罪和网络犯罪逐渐增多 |
三、城市社区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增多 |
四、犯罪动机简单且手段残忍 |
五、侵犯财产和涉毒案件逐渐增多 |
第二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
一、社会不良环境容易诱发思想偏差和行为失范 |
二、传统家庭教育环境未足够重视人格塑造 |
三、学校教育环境过于看重分数 |
四、文化商业市场监管失灵 |
五、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难以解决 |
六、专门学校的运行面临困境 |
七、传统帮教制度和理念有待创新 |
第三节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现状 |
一、网络环境的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
二、家庭环境预防没有突出人格预防 |
三、学校环境预防不够重视人格预防 |
四、社区环境预防效果有待进一步改善 |
五、心理预防尚未成为人格预防的重点 |
六、未成年人的道德思维塑造乏力 |
七、社会团体的防治潜能尚未发挥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借鉴 |
第一节 美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 |
一、美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与基本理念 |
二、美国的“转向处遇”制度 |
三、美国的“零容忍政策”和“恢复性政策” |
四、美国的“圆桌谈话” |
第二节 日本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 |
一、日本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立法概况 |
二、日本的“非行少年程序” |
三、日本的“家庭裁判所” |
四、日本的“少年司法体系”和司法理念变迁 |
第三节 英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 |
一、英国的“国家亲权主义”制度 |
二、英国的儿童福利保护 |
三、英国的社区矫正制度 |
第四节 意大利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 |
一、意大利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模式 |
二、意大利的“‘帮助身边的人’核心计划” |
三、意大利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和矫治 |
第五节 韩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 |
一、韩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刑事政策 |
二、韩国的“保护处遇制度” |
第六节 德国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 |
一、德国的少年儿童立法概况 |
二、德国的“社会调查制度” |
第七节 国外共性的经验与借鉴 |
一、重视通过立法手段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
二、重视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教育和矫治作用 |
三、重视家庭环境预防和学校环境预防的作用 |
四、重视心理预防和避免标签效应 |
五、坚持“最大化保护未成年人”原则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创新环境预防中的人格预防 |
第一节 加强网络环境预防 |
一、科学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 |
二、防范网络不良行为影响人格塑造 |
三、提升网络环境的预防水平 |
第二节 优化家庭环境预防 |
一、家庭环境预防应当突出人格预防 |
二、建立以“爱”为核心的家庭环境预防模式 |
三、围绕人格预防加强亲职教育 |
四、重视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
第三节 创新学校德育教育 |
一、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教育 |
二、学校德育教育应当突出健康人格塑造 |
三、创新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体系 |
四、德育教育的成败应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 |
第四节 提升社区功能和综合防治能力 |
一、优化社区功能与环境条件 |
二、创新社区教育和帮教模式 |
三、社区防治应结合专门学校的改革进行 |
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社区帮教工作 |
第五节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防治 |
一、加强农民工就业政策调整 |
二、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
三、改善农村学校教育环境 |
四、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强制监护制度 |
五、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有效机制 |
六、整合社会资源与加强综合治理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以人格预防为导向的开放式预防体系之构建 |
第一节 人格预防的重点在于心理预防 |
一、积极防范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心理 |
二、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交际的心理引导 |
三、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
四、科学运用“认知疗法”进行教育、矫治 |
五、创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条件 |
第二节 犯罪人格的生物预防 |
一、犯罪人格的生物因素分析 |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生物性原理 |
三、生物学治疗创新预防新思路 |
四、人格调查应作为生物学治疗的前提 |
五、新技术手段提升生物预防水平 |
第三节 实践以道德思维为导向的人格预防 |
一、道德思维概述 |
二、神经学视域下的道德思维干预 |
三、道德思维水平对塑造道德思维的影响 |
四、道德思维教育应超越犯罪本身 |
五、道德思维能力培养应作为道德思维教育的核心 |
六、道德思维教育应融入三种教育 |
第四节 构建犯罪思想道德监测体系 |
一、犯罪思想道德监测的内涵和原则 |
二、监测犯罪思想道德的指标体系 |
三、构建犯罪思想道德监测体系的具体实践 |
第五节 加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防治 |
一、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概述 |
二、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防治的理论基础 |
三、创新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综合预防体系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网络环境下优化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参考咨询服务的定义及高校参考咨询服务的意义 |
2 网络环境下, 高校参考咨询服务的新特点 |
2.1 网络环境下高校参考咨询服务信息资源的新特质 |
2.2 网络环境下高校参考咨询服务对象的新变化 |
2.3 网络环境下高校参考咨询服务新方式 |
2.4 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参考馆员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
3 网络环境下优化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探索 |
3.1 解决用户的难题 |
3.2 开发与优化信息资源 |
3.3 运行先进的数字参考咨询方式 |
3.4 提高馆员素质 |
(3)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工作的新特点 |
1.1 参考咨询信息资源多样化。 |
1.2 参考咨询手段的现代化。 |
1.3 参考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和服务对象的社会化。 |
2 当前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基础设施问题。 |
2.2 人员素质问题。 |
2.3 服务理念问题。 |
3 创新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应对措施 |
3.1 加强创新服务理念。 |
3.2 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 |
3.3 加强馆际间的合作。 |
3.4 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
3.5 加强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
4 结论 |
(4)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新特点 |
1.1 参考源的多样化 |
1.2 服务手段的现代化 |
1.3 服务内容的层次化 |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内容 |
2.1 书目参考和解答咨询服务 |
2.2 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 |
2.3 开展图书馆利用教育 |
2.4 馆际网络协作咨询服务 |
3 结束语 |
(5)浅议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化参考咨询服务新特点 |
1.1 信息资源新特点 |
1.2 服务对象新特点 |
1.3 服务手段新特点 |
1.4 服务内容新特点 |
2 网络环境下虚拟咨询台服务方式 |
2.1 电子邮件/Web表单的参考咨询服务 |
2.2 以实时交互模式开展的参考咨询服务 |
2.3 常见问题解答 (FAQ) |
3 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新思考 |
3.1 加强参考咨询馆员队伍建设 |
3.1.1 良好的职业道德 |
3.1.2 敏锐的网络信息意识 |
3.1.3 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英语水平 |
3.2 加强网络用户培训 |
3.3 个性化咨询服务 |
3.4 走合作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道路 |
3.5 建立特色专题数据库和地方特色数据库 |
(7)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新特点 |
1.1 参考咨询信息源多元化 |
1.2 参考咨询服务内容层次化 |
1.3 参考咨询服务方式多样化 |
1.4 参考咨询服务对象社会化 |
2. 目前网络参考咨询的主要方式 |
2.1 E-mail及WEB表单服务 |
2.2 FAQ服务 |
2.3 实时在线咨询服务 |
2.4 网络合作参考咨询 |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 |
3.1 智能化的参考咨询服务 |
3.2 个性化定制服务 |
3.3 拓展联合参考咨询服务 |
3.4 参考咨询服务的产业化 |
3.5 参考咨询服务的规范化 |
4. 结束语 |
(10)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特点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工作的新特点 |
1.1 咨询场所的变化馆内与馆外并存 |
1.2 咨询方式的变化手工检索与网络化检索并存 |
2 当前参考咨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基础设施问题 |
2.2 人员素质问题 |
2.3 服务理念问题 |
3 创新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应对措施 |
3.1 服务理念创新 |
3.2 基础设施创新 |
3.3 馆员素质创新 |
四、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工作的新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格刑法理论视域下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D]. 张锋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2]网络环境下优化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探索[J]. 高小序.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 [3]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创新[J]. 褚秀艳.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2)
- [4]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J]. 张旋.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03)
- [5]浅议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J]. 李国霞.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16)
- [6]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浅析[J]. 丁丽珊,张丽萍. 科技信息, 2009(07)
- [7]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J]. 玉丽东.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06)
- [8]论高校图书馆网络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与对策[J]. 唐文歌.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9)
- [9]谈网络环境下高职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J]. 韩永文. 职业教育研究, 2008(05)
- [10]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特点与措施[J]. 李乃奎.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