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检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松,石庆[1](2020)在《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单纯及重叠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状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和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单纯及重叠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状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患者21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患者21例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命名为A组,B组以及C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测,对比血清IL-6、INF-γ水平以及肝功指标。结果 C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水平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水平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相差不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检测,对于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意义重大,对于辨别是否为重叠感染有较高应用价值,适合在临床进行开展和实施。
户林燕[2](2019)在《衡水地区HBV合并HC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肝功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我国是HBV感染率较高国家之一。在慢性肝炎中,HBV和HCV是两个主要的致病因子。同时,导致全球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是HBV和HCV感染,HBV和HCV感染还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胃肠道外传播是HBV和HCV传播的主要方式,导致HBV/HCV重叠感染并不少见,HBV/HCV重叠感染的患者数量由于隐匿性HBV感染的存在可能被低估了。因此,HBV合并HCV感染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由于HBV和HCV的流行因地区而异,不同地区的HBV合并HCV感染率从1%到15%不等。静脉吸毒、血液透析、输血、器官移植、艾滋病等高危人群HBV/HCV合并感染率明显增高,好发人群是免疫力低下的老年男性。与单独的HBV病毒或HCV病毒感染患者相比,HBV/HCV重叠感染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的肝损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在日常工作中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也更容易出现漏检。因此,在本研究中拟探讨:1.衡水地区HBV/HCV合并感染与单独HBV、HCV感染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2.HBV/HCV合并感染与单独HBV、HCV感染的病毒载量的差异;3.病毒载量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为了解衡水地区HBV/HCV合并感染临床,提高衡水地区HBV/HCV重叠感染的检出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衡水地区HBV/HCV重叠感染住院患者67例,单独HBV感染住院患者127例,单独HCV感染患者113例。2.病例纳入标准:1)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HBs Ag、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且超过6个月的慢性肝脏疾病患者;2)单独HCV感染患者除HBsAg阴性外,与HBV/HCV重叠感染患者的诊断依据相同;3)单独HBV感染患者的诊断依据是HBsAg阳性超过6个月或(和)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4)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治疗;5)所有患者常住地均为衡水地区。3.空腹的状态下各采集2ml静脉血,加入到真空促凝管中让血清自然析出,对所收集的血清进行编号,记录后放于-20℃的冰箱冷冻室中保存备用。4.HBV血清抗原抗体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 Ab)、HCV抗体定性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5.应用奥林巴斯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6.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统计的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r代表相关系数,r值为正值代表正相关,r值为负值代表负相关。结果:1.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单独HBV感染组、单独HCV感染、HBV/HCV重叠感染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病毒载量的比较:单独HBV感染住院患者HBV DNA阳性率70.0%显着高于HBV/HCV重叠感染患者HBV DNA阳性率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HCV感染住院患者HCV RNA阳性率100.0%显着高于HBV/HCV重叠感染患者HCV RNA阳性率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BV/HCV重叠感染组HBV DNA载量为(12.98±1.24)×103IU/ml、单独HBV感染组HBV DNA载量为(98.92±2.57)×103IU/ml,HBV/HCV重叠感染组HBV DNA载量显着低于单独HBV感染组,两组的HBV 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HCV重叠感染组HCV RNA载量为(37.5±8.9)×103IU/ml、单独HCV感染组HCV RNA载量为(374.2±31.2)×103IU/ml,HBV/HCV重叠感染组HCV RNA载量显着低于单独HCV感染组,两组的HCV RNA载量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比较:1)与单独HBV感染组相比,HBV/HCV重叠感染组Glb、TB、ALT、GGT水平均显着增高,而PTA水平则显着下降(P值均<0.05);2)与单独HCV感染组相比,HBV/HCV重叠感染组Alb水平明显下降,Glb、TB、AST、ALT、GGT水平均显着增高,而PTA水平则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单独HBV感染组和HBV/HCV重叠感染组乙肝五项的比较:与单独HBV感染组相比,HBV/HCV重叠感染组HBeAg阳性率明显增高,HBcAb阳性率明显下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性强的可靠标志;HBcAb并非保护性的抗体,而是乙肝病毒既往感染的标志。HBV/HCV重叠感染组HBcAb阳性率明下降,可能与HCV干扰HBV病毒复制有关。6.3组患者肝损伤进程的比较:HBV/HCV重复感染组慢性肝炎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单纯HBV感染组(32.84%v.s 78.74%),重叠感染组慢性肝炎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单纯HCV感染组(32.84%v.s 8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8,P<0.05)。HBV/HCV重复感染组肝硬化发生率高于单纯HBV感染组(31.34%v.s 21.26%),重叠感染组的肝硬化发生率显着高于单纯HCV感染组(31.34%v.s 11.50%),重叠感染组肝硬化患者提示预后不良,两组患者在疾病预后与转归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P<0.05)。7.HBV/HCV重叠感染组患者病毒载量与细胞因子的比较将重叠复制组分为两组-I组病毒载量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103 copies/ml;II组病毒载量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103copies/ml。I组IL-1β、IL-6、TNF-α、IL-4、IL-10水平与II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I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I组,而IL-4、IL-10水平均高于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 DNA载量、HCV RNA载量与IL-1β、IL-6、TNF-α指标呈正相关,与IL-4、IL-10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单独HBV或HCV病毒感染相比,HBV/HCV重叠感染更易发生严重的肝脏损害,肝硬化的发生率也显着升高。2.进入肝硬化病程的HBV/HCV重叠感染组患者,HBV DNA、HCV RNA病毒复制载量的水平越低,肝损伤越重,肝脏病变程度甚至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不良。慢性肝炎病程的HBV/HCV重叠感染组患者,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升高更显着,肝损伤更重。HBV/HCV重叠感染组患者更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3.在HBV/HCV重叠感染组中HBV DNA、HCV RNA载量与IL-1β、IL-6、TNF-α指标呈正相关,与IL-4、IL-10呈负相关。
张红梅,赵磊,张小玉,王建芳[3](2017)在《肝功能异常孕妇的肝炎病毒标志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肝功能异常孕妇各种肝炎病毒单独和/或重叠感染情况,为孕妇病毒性肝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肝功能异常孕妇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采用SPSS 20.0分析其在不同孕期的分布,并与肝功能异常同龄非孕女性对照分析。结果 485例肝功能异常孕妇存在单一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共146例(30.31%),其中甲型肝炎抗体(HAV-IgM)、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IgG)、戊型肝炎抗体(HEV-IgM和HEVIgG)阳性率分别为0.62%、18.76%、2.27%、3.92%和8.45%。在不同孕期,HBsAg阳性率均为最高,HAV-IgM最低,HEV-IgG阳性率大于HCV-IgG(P<0.05)。晚期孕妇HEV-IgM阳性率>HCV-IgG(P<0.05),但是早、中孕期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存在甲乙、乙丁、乙戊和甲乙丙戊多种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以乙戊居多,占1.6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HEV-IgG和HEV-IgM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BV和HEV是导致孕妇肝功能异常的两种首要肝炎病毒,二者重叠是孕妇病毒性肝炎常见的重叠模式,中、晚期孕妇尤其应该加强HEV常规检测,并做好防控措施谨防戊型肝炎的发生。
刘欣[4](2017)在《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与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镇平县中医院134例肝炎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乙型肝炎组(n=43)、丙型肝炎组(n=46)、重叠感染组(n=45)。抽取所有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测,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各组INF-γ诱导蛋白10(IP-10)、γ-干扰素(IFN-γ)及肝功能相关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表达水平,并以Child-Pugh评分量表对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评分。结果重叠感染组TBil(21.54±8.04)umol/L、AST(70.25±10.35)U/L、ALT(75.72±13.03)U/L表达水平及Child-Pugh评分(10.64±1.65)分均明显高于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组TBil、AST、AL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重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INF-γ水平为(15.52±4.62)ng/ml,IP-10水平为(621.83±57.53)ng/ml,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组及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组及丙型肝炎组间INF-γ及IP-10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不会对患者肝功能造成影响,但更易引发肝组织炎症反应,损害肝脏储备功能。
韩忠学,赵玉红,于丹枫[5](2004)在《3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调查及其意义探讨》文中研究表明 随着医学的发展,肝炎病毒的分类越来越多,但常见的还是甲、乙、丙3种类型。近年有报道认为一种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影响其他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即一种肝炎病毒对另一种肝炎病毒的复制有抑制作用。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亦发现同一个患者同时感染了两型或三型肝炎病毒,即肝炎病毒各型之间存在着重叠感染的状况。本文对我院1 326例患者依据常规检查肝炎7项的化验结果分析甲、乙、丙型肝炎病毒间重叠感染的分布,旨在为病毒性肝炎防治、预后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谢顺清,常永超,孙宗立[6](2003)在《甲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检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了解甲型肝炎病毒 (HAV)、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重叠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对 2 83重叠感染者检测血清抗 -HAV、抗 -HCV和HBV -M ,并比较各型临床类型各型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 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V的感染率最高 86.9% ,HAV和HBV的重叠感染最多 42 8% ,HBV和HCV重叠感染次之 3 2 9%。结论 甲、乙、丙型肝炎病毒可以重叠感染 ,以HBV的感染为主 ,重叠感染加重病情。
郭辛,巩俊琴[7](2003)在《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研究七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是否存在双重或多重感染。方法 :血清学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 ISA)。对 2 0 6 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阳性结果测定 2次。结果 :通过对 2 0 6 5例各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测 ,重叠感染占 19.5 6 % ( 4 0 4 / 2 0 6 5 )。双重感染者 89.85 % ( 36 3/ 4 0 4 ) ,三型重叠感染 10 .15 % ( 4 1/ 4 0 4 )。重叠感染以甲、乙型多见 ,占 4 .99% ( 10 3/ 2 0 6 5 ) ,乙、丁型次之 ,占 2 .95 % ( 6 1/ 2 0 6 5 )。结论 :七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仅存在七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 ,也存在多重感染。提示乙肝重叠丙肝是肝炎慢性化——肝硬化——肝癌演变原因之一。戊型肝炎病毒 ( HGV)与丙型肝炎病毒 ( HCV)或乙型肝炎病毒 ( HBV)重叠感染与病情加重和慢性化形成有关
郭素珍,常永超,孙宗立[8](2002)在《甲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了解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对283重叠感染者检测血清抗-HAV、抗-HCV和HBV-M,并比较各型临床类型各型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 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V的感染率最高86.9%,HAV和HBV的重叠感染最多42.8%,HBV和HCV重叠感染次之32.9%。结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可以重叠感染。以HBV的感染为主,重叠感染加重病情。
江永珍,鲁健,赵洪兰,张文英,廖胜东,孟庆玲,汪媛,詹美云[9](2001)在《1995至2000年北京地区散发性急性肝炎患者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了解北京市地区散发性肝炎患者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型别分布及重叠感染。方法 用EIA法检测 1995年 2月至 2 0 0 0年 12月北京地区散发性急性肝炎患者抗 HAVIgM、HBsAg 抗 HBcIgM、抗 HCVIgM IgG和抗 HEVIgM IgG。结果 2 14例散发性急性肝炎患者血清 ,抗甲、乙、丙和戊型肝炎病毒IgM总阳性数 15 5例 ,总阳性率为 72 4%。在 15 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中 ,甲型肝炎 45例 ,乙型肝炎 2 8例 ,丙型肝炎 6例 ,戊型肝炎 76例。有 9名患者检出 2种肝炎病毒抗原或抗体阳性 ,其中在 3名肝硬化患者和 2名静脉吸毒者同时检测到HBV和HCV抗原或抗体 ,1例HB sAg阳性者检测到抗 HAVIgM ,3例 HCVIgG阳性者中分别检测到 2例抗 HAVIgM和 1例抗 HEVIgM。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 9名患者年龄在 31岁至 49岁之间。结论 北京地区散发性急性肝炎78%是由消化道传染的甲戊型肝炎病毒引起 ,戊型肝炎在四种肝炎中位居首位 ,其次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多见乙、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或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合并甲型或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我国对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应引起高度重视
杨列永,于咸怀[10](2000)在《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肝病毒(HA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丁肝病毒(HDV)、戊肝病毒(HEV)和庚肝病毒(HGV)。近年来国内对以上病毒重叠感染报道逐渐增多,重叠后各病毒间相互作用及临床关系应引起重视,现综述如下。
二、甲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检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单纯及重叠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指标对比 |
2.2 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指标对比 |
3 讨 论 |
(2)衡水地区HBV合并HC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肝功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HBV、HCV合并感染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xD;$#xA;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肝功能异常孕妇的肝炎病毒标志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肝功能异常的入选标准 |
三、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
四、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孕妇单一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分析 |
二、孕妇两种及以上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分析 |
讨论 |
(4)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与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各组肝脏血清学指标水平对比 |
2.2 各组INF-γ及IP-10水平对比 |
3 讨论 |
(9)1995至2000年北京地区散发性急性肝炎患者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血清样品 |
1.2 检测方法 |
1.2.1 抗-HAV IgM的检测 |
1.2.2 HBs Ag和抗-HBc IgM的检测 |
1.2.3 抗-HCV IgM和IgG的检测 |
1.2.4 抗-HEV IgM和IgG的检测 |
2 结果 |
2.1 1995年至2000年散发性急性肝炎患者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 |
2.2 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分析 |
3 讨论 |
四、甲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检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单纯及重叠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状况[J]. 张松,石庆. 贵州医药, 2020(05)
- [2]衡水地区HBV合并HC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肝功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D]. 户林燕.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3]肝功能异常孕妇的肝炎病毒标志物分析[J]. 张红梅,赵磊,张小玉,王建芳. 肝脏, 2017(04)
- [4]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生化免疫指标变化与临床意义[J]. 刘欣. 医药论坛杂志, 2017(02)
- [5]3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调查及其意义探讨[J]. 韩忠学,赵玉红,于丹枫. 武警医学, 2004(04)
- [6]甲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检测分析[J]. 谢顺清,常永超,孙宗立.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04)
- [7]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临床研究[J]. 郭辛,巩俊琴. 临床医药实践, 2003(05)
- [8]甲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情况分析[J]. 郭素珍,常永超,孙宗立. 口岸卫生控制, 2002(04)
- [9]1995至2000年北京地区散发性急性肝炎患者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与分析[J]. 江永珍,鲁健,赵洪兰,张文英,廖胜东,孟庆玲,汪媛,詹美云.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1(04)
- [10]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及临床意义[J]. 杨列永,于咸怀.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