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中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

临终关怀中的社会工作干预研究

一、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利春[1](2021)在《个案工作在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事业日益受到重视。在医院中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对象是老年癌末患者,而医院临终关怀在采取的居家式临终关怀服务中帮扶不足,且服务方案缺乏针对性。进而影响到了老年癌末患者生存期的生活质量,无法在老年癌末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做到全面服务。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尝试用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方法来解决,以期更好的满足老年癌末患者的晚期需求,弥补医院在临终关怀服务方面的不足。基于临终关怀服务现状,笔者把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方法运用到解决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中。在众多老年癌末患者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需求具有普遍性的老人做研究对象,把减轻患者生理疼痛、缓解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压力、尽力完成患者未了心愿、帮助家属更好的接纳新生活作为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应用研究中,笔者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来达到效果。在个案工作的应用过程中,经历了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服务方案的制定、服务方案的实施、服务方案的效果评估、服务方案总结和反思。应用总结来看,个案工作在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中的应用能达到一定效果,而且在病痛缓解、心理疏导、善后服务各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在心理疏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次服务过程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个案工作方法在解决医院对老年癌末患者居家式临终关怀服务不足的问题中是有效果的,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能够通过居家式的临终关怀弥补医院服务的不足。希望能把这种方式广泛推广和应用到老年癌末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中。

刘莹莹[2](2021)在《小组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机构人员职业倦怠实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工作的研究领域专家已经了解到,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较好的城市,社会工作者压力水平普遍增高,职业倦怠情况也在日渐加剧。因为临终关怀服务领域的特殊性,机构工作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比重更大。本文以缓解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为重点,通过职业倦怠量表法和问卷法,了解X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情况,并从中挑选合适的案主,开展小组治疗活动,去缓解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从而提升其应对职业倦怠的能力。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重点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通过叙述当前社会工作者工作的大环境,来确定本文的研究重点。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重点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整理其研究的侧重点,并对其研究的重点给出文献述评。第三部分主要说明本文运用到的研究方法,分别为小组工作方法、问卷法和文献综述三大方法,来体现本文主要的研究主体和研究问题。第四部分主要说明临终关怀职业倦怠的现状和问题成因的分析,并对临终关怀、职业倦怠和社会工作者的概念定义进行了说明描述。第五部分开展对小组工作介入临终关怀职业倦怠的小组活动计划、过程以及活动内容的评估的说明。第六部分主要针对治疗小组介入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职业倦怠进行社工满意度和小组活动效果评估,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和职业倦怠量表的后测表示小组成员对本次互动的满意程度以及意见和建议;其次,在最后小组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的优势和局限。本文通过实务的小组方法,来针对临终关怀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进行具体分析,该论文具有较强针对性。

郭海燕[3](2021)在《多元化养老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研究》文中提出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与临终关怀"人性至上"的服务理念一致,社会工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临终关怀的"尊重生命、善终优逝"的科学生死观不谋而合,社会工作"案主自决"的实践原则与临终关怀"知情同意"的生命伦理一致。因此,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行性。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工作的专业方法主要有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和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在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要注重协调关系、提供服务、获取和链接资源等,帮助临终患者减轻身体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感,同时也为家属减轻压力、疏导情绪。

杨凡[4](2020)在《社会工作介入麻风康复者的临终关怀服务研究 ——以MZ医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临终关怀逐渐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由于非恶性疾病的不可预测性本质,患有慢性、非恶性疾病的群体有机会接受临终关怀的呼声越来越高。临终关怀服务的提前介入、有质量的生命关怀能够让当事人及家属获得更为及时、充分地舒适照顾,越能实现善终的目的。目前学术界倡导的临终关怀服务时间跨度有限,服务内容及视角有待提升,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未能接轨发展,而国内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研究和实践则相对有限,尤其是对麻风康复者的临终关怀实践及研究基本处于萌芽状态。本研究依托在MZ医院开展的“生命最后的另一种选择”实践服务项目,针对麻风康复者开展的社会工作临终关怀服务研究,发现有效的临终关怀服务取决于临终服务主体的自主能动性发挥,需紧密结合死亡教育与临终关怀共同开展,其中死亡教育突破意识束缚在前,临终关怀行动的实践支持在后;同时基于应对死亡任务型理论的意识突破-行动实践的麻风康复者临终关怀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协助康复者面对死亡,提升其生命质量。本研究以理论层面的生命质量论、实操层面的应对死亡的任务型理论作为指导,提出意识突破-行动实践的服务模式,突破了原有的临终关怀及死亡教育之间的局限,融合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力量,实现了两者的服务接轨,一方面明显提升了麻风康复者群体的整体福祉,另一方面为社会更为广泛的非临终群老年群体的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了现实依据,更是丰富了临终关怀服务的模式及方法,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本土化发展。

张雪[5](2020)在《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反向关怀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中国传统观念来讲,社会大众会将临终者视为弱者和问题者,而社会工作认为,服务对象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行动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方法介入宁养服务(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服务),平等与差别平等的伦理视角,视患者为第一案主,照顾者为第二案主,由于患者问题的复杂性,第二案主的临终反向关怀需求凸显。以社会工作实务角度,去探讨临终反向关怀的应用内涵及干预策略,从言语、行为、精神、社会生活等方面增强患者对照顾者的反向关怀,帮助照顾者为患者生命的最后旅程营造爱的氛围,最终实现宁养服务宗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赋予生命以尊严”。然而,在实际的服务介入过程中,多重的实务困境,让满怀助人情怀的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如何跳出传统临终关怀的思维,做到科学有效的助人,从而实现宁养服务的关怀宗旨,便是本研究的初衷。研究调查过程中,存在主义理论为个案介入提供了理论解释基础,并给予工作者一种对案主困境的解析视角,才得以去帮助案主直面问题的本质,并接受行动者或选择者的责任,洞见生活中的非本真“自欺”的成分,从而转向本真,寻求改变。此外,存在主义理论在宁养服务实际助人过程中运用经验很少,工作者难以实施把控,存在主义助人方法是否适用于本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其实践路径的探讨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对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的需求评估是选择该理论模式的关键,而问题的评估需探究患者的背景,谨慎梳理去发现导致患者软弱,以逃避和自欺的行为延长无意义生命的原因。将自由和选择积极正向的传达给患者及家属,并试图将这种策略方式引入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使其拥有科学规范化的发展,以期给更多的癌症临终患者提供新的生命起点。

应欢欢[6](2020)在《音乐疗法在临终关怀过程中的运用 ——江西省Q医院的个案介入经验》文中研究说明临终患者同时承受着疾病疼痛压力、自身精神压力以及家庭经济压力,生活质量不佳。随着临终患者数量日益增加,如何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成为需要解决和关注的重要问题,临终关怀在现今社会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工作中遇到了许多障碍:其一,现有干预方法只能单一地缓解临终患者的心理问题或生理疼痛,很难做到同时改善心理和生理问题;其二,我国目前开展临终关怀工作的人员大多都是医护人员,他们并未接受过临终关怀的相关专业培训,并且很难从疾病的早期和中期治疗中分配出大量的时间来开展临终关怀工作。音乐疗法是一种近期兴起的治疗方法,通过其治疗可以同时获得改善心理、精神和身体健康等疗效。医务社会工作者运用音乐疗法介入患者临终关怀是一项新的尝试。这项尝试能够同时照顾到临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感受,有可能极大地缓解临终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江西省Q医院的临终患者林爷爷(化名)作为研究对象,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加深对临终关怀中的音乐疗法运用、沟通技巧及注意事项,并从中总结了重要的技巧(如分享信息、分享思想、分享感情等)和注意事项(如选择案主、开展音乐疗法的环境、音乐的选择、音乐播放时长等)。同时,通过观察法的运用,收集了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资料,了解服务对象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是因为案主患上了癌症、需要化疗且已卧床1月有余,进而为服务对象制定服务方案和实施服务方案。通过建立良好关系、案主被动接受音乐、案主主动选择音乐、制定后续疗养计划四个阶段进行个案介入服务,笔者通过对临终患者林爷爷个案服务过程的观察,总结出使案主感到放松、确定本次治疗的主题、选择适当的音乐、案主的选择、随时观察案主、音乐想象的时长等社工运用音乐疗法介入临终关怀临床的经验。发现在临终关怀临床上运用音乐疗法的相关政策、沟通及专业问题。

武源源[7](2019)在《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上海市C机构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疾病谱系变化使人们的临终状态被延长,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临终者在临终阶段较低的生命质量。此外,传统观念的束缚、医疗资源紧张以及家庭照料功能弱化等都影响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使临终者获得较高的生命质量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基于上海市C机构开展的临终关怀服务项目,访谈了参与临终关怀服务项目的14位C机构社会工作者、社区医院的社会工作者以及医护人员。关注社会工作者在不同的场所,针对不同特点的服务群体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介入重点、实践方式、及其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策略。从社会生态理论的视角从社区医院以及社区这两个主要系统展开分析,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工作专业在不同面向开展的临终关怀服务,探究上海市C机构开展社区临终关怀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首先,社区临终关怀服务要以社区医院为载体,面向临终者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满足临终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需要,让临终者平静告别。其次,开展面向社区的生命教育,这是临终关怀服务的重要延伸。聚焦生死教育,促进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死观。此外,开展社区临终关怀受到专业团队未发展成形、临终关怀服务技能不足以及服务提供者自身死亡焦虑的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要积极推动“医院-社区-家庭-社工”多方协助平台的建立,并针对临终关怀相关服务者开展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减缓他们的死亡焦虑。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已经成为一项社会需求,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探索构建以专业临终关怀服务为主体,生命教育为基础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有助于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李惠宇[8](2019)在《生命关怀视角下安宁疗护社会工作实践模式探索 ——以北京市某医院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在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对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社会越来越重视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尤其在面对癌症等重大疾病和濒临死亡的时刻。在我国不仅仅国民教育中普遍缺乏生死教育,并且绝大多数医学院校生和社工专业学生也缺乏必要性的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死亡等字眼较为忌讳,对于临终患者的“善终”和“优逝”缺乏深入思考。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现代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于安宁疗护社会工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们日益增长的身、心、社、灵“全人”服务理念和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引起关注,有尊严地生和死、“善终”、“优逝”逐渐成为关注议题。其次,以“助人自助”为理念的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的发展,促使社会工作逐渐专业化和细分化,在此大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者逐渐以“嵌入”的形式进入医院医学人文团队之中,社会工作者也成为了安宁疗护人文团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医院安宁病房的癌症末期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心理师、社工师和从事安宁疗护义工服务的志愿者等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观察和文献法为资料收集方法,从长时间直接服务和参与观察这些服务对象的临床实践案例和材料中,选取了典型性的研究对象以及信息饱和的案例材料,进而充分地建构出本土化的安宁疗护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临床医务社会工作者以生命关怀为视角,回顾亲身感受、反思实践经验、归纳社会生活实践、总结实务智慧、汇总实务经验,进而探索性的研究和总结安宁疗护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研究发现,在当前国内外广泛推崇的多学科和跨专业的安宁疗护团队协作的实践背景之下,以生命关怀理论为基础和视角,以“案主自决”和“需求为本”为实践核心,将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伦理和方法,与安宁疗护这门学科的理念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融合,对安宁疗护社会工作实践模式主要包括的服务对象来源及分类、核心服务理念与原则、安宁疗护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安宁疗护社会工作服务方式等各个要素展开探索性地阐释,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的安宁疗护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李泫影[9](2019)在《个案工作在癌末老人临终关怀服务中的运用 ——以S助老中心H个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事业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也因经济社会和传统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进展较为缓慢。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的研究虽然在数量与质量上均有所发展,但从研究者的学科归属看,大都属于医学学科,而社会工作学科学者较少;从研究方向及内容看,多集中在临终关怀事业的社会支持或保障、影响因素、现状与问题、运行模式等方面,而社会工作服务的实务研究很少见;从研究层面看,多集中于理论层面,而实证层面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的使用看,大都属于定量研究而较少质性研究,尤其是个案工作研究。本研究以个案工作在癌末老人临终关怀服务中的运用为题,通过选择一位较具典型性、代表性的癌症晚期老人为研究对象,以个案社会工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并结合使用文献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层访谈法,重点对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过程进行了研究。具体地,在评估服务对象需求或问题基础上,同案主一起制定了服务方案,并按计划实施了方案,最后对本次服务进行了评估总结与反馈,包括成功的经验、做法和不足之处。总体来说,本次研究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

胡馨婷[10](2019)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下儿童临终关怀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中国的临终关怀服务普遍针对成人,尤其以老年人居多,而儿童临终关怀服务却发展缓慢,儿童的临终关怀对医务社工领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儿童群体的特殊性,使得临终儿童在面对死亡时,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上都呈现出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性,因而儿童临终关怀的社会工作服务也应体现出差异性。本文分析了临终儿童多层面的特殊性,包括在生理层面对于疾病、疼痛以及药物的感知与反应;心理层面对死亡认知的差异性以及濒死时心理状态的改变;家庭支持网络的特殊性与学校支持网络的重要性;以及身为儿童对于发展与学习的特殊需要。基于对重庆市F儿童医院、长沙市H儿童临终关怀机构的患儿情况以及儿童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调查,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聚焦于临终儿童的“个人—环境”因素,通过“研究——诊断——治疗”三个阶段,提出搭建以患儿为中心的个体增能、家庭增能、照护专业增能和社会资源链接的儿童临终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并以F儿童医院一临终儿童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从进入临终阶段到丧亲支持阶段前后5次服务过程中,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作为介入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服务对象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的需求和问题,为服务对象进行诊断治疗。

二、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个案工作在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理论工具
        1.优势视角理论
        2.社会支持理论
    (五)概念界定
        1.个案工作
        2.癌末患者
        3.临终关怀
一、N医院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现状和问题
    (一)N医院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现状
        1.医院人员构成及工作分工
        2.医院场地及设施情况
        3.医院临终关怀服务开展情况
    (二)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关注到老年癌末患者的特殊性
        2.在“居家式临终关怀”方面所提供的服务有限
        3.临终关怀服务资源缺乏
二、个案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的优势分析和设计依据
    (一)个案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的优势分析
        1.服务理念上的优势
        2.服务方法上的优势
        3.服务原则上的优势
    (二)个案社会工作介入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的设计依据
        1.专业化服务依据
        2.理论依据
三、个案工作在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中的应用
    (一)接案
        1.应用前的准备
        2.初步建立联系
    (二)问题判断与需求评估
        1.问题判断
        2.需求评估
    (三)服务方案设计
        1.服务目标
        2.方案设计
    (四)服务方案的实施
        1.第一阶段:讲授护理技巧,提供健康资讯
        2.第二阶段:释放心理压力,缓解负面情绪
        3.第三阶段:缓和家庭矛盾,感受亲情温暖
        4.第四阶段:引导生命回顾,完成未了心愿
        5.第五阶段:关注患者家属,提供心理咨询
    (五)结案与评估
        1.结案
        2.评估
        3.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小组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机构人员职业倦怠实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对社工介入临终关怀和职业倦怠人员的文献回顾
        1.1.1 国外有关社工介入职业倦怠的文献回顾
        1.1.2 国外有关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文献回顾
    1.2 国内关于社工介入临终关怀和职业倦怠的文献回顾
        1.2.1 国内有关社工介入职业倦怠的文献回顾
        1.2.2 国内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文献回顾
    1.3 国内外文献述评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临终关怀
        2.1.2 职业倦怠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支持理论
        2.2.2 人本理论
3 研究方法
    3.1 小组社会工作方法
    3.2 研究对象的选取
    3.3 研究对象资料收集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参与观察法
        3.3.3 .半结构式访谈
        3.3.4 .问卷调查法
    3.4 研究对象的需求评估
        3.4.1 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
        3.4.2 访谈内容分析结果
4 临终关怀机构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现状表现及原因分析
    4.1 社会工作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
        4.1.1 郑州市社会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4.1.2 郑州市X机构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4.1.3 X临终关怀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
        4.1.3.1 职业倦怠量表的分析说明
        4.1.3.2 职业倦怠表量问卷的调查结果
    4.2 X机构临终关怀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4.2.1 机构内工作人员的情绪耗竭
        4.2.2 机构内工作人员的人格解体
        4.2.3 工作人员低成就感
    4.3 X机构临终关怀工作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4.3.1 社会工作人员的薪资水平
        4.3.2 社工机构缺乏激励晋升机制
        4.3.3 工作量巨大,社工人员负荷重
5 小组工作介入X临终关怀机构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实务过程
    5.1 小组工作开展前的准备
        5.1.1 小组成员招募
        5.1.2 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
        5.1.3 小组介入所需的资源
    5.2 小组方案设计
        5.2.1 小组的目标
        5.2.2 小组介入活动理念
        5.2.3 小组活动过程的设计
    5.3 小组活动过程
        5.3.1 第一次小组活动“遇见我们”
        5.3.2 第二次小组活动“和倦怠的第一次相遇”
        5.3.3 第三次小组活动“倦怠倦怠释放心态”
        5.3.4 第四次小组活动“人际网络无限大”
        5.3.5 第五次小组活动“提升自信,做合格的一员”
        5.3.6 第六次小组活动“未来天空分外蓝”
    5.4 小组活动评估
        5.4.1 倦怠量表前测后测数据分析
        5.4.2 小组介入效果评估
6 小组工作介入临终关怀领域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反思与结论
    6.1 小组工作介入过程反思
        6.1.1 小组介入前期反思
        6.1.2 小组介入中期反思
        6.1.3 小组介入后期反思
    6.2 优势
        6.2.1 运用自身实践优势开展服务
        6.2.2 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6.3 局限
        6.3.1 小组工作者自身专业水平的局限性
        6.3.2 服务延续性欠缺,难以维持改变
        6.3.3 小组工作介入职业倦怠深度和广度的局限性
    6.4 改善小组介入活动的对策建议
        6.4.1 增强小组凝聚力,形成互助小组支持网络
        6.4.2 建立全方位的小组介入评估方法
        6.4.3 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多元化养老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终关怀的内涵及目标
二、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理论基础与伦理困境
    (一)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价值基础
        1.社会工作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与临终关怀的“人性至上”的服务理念一致。
        2.社会工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临终关怀的“尊重生命、善终优逝”的科学生死观不谋而合。
        3.社会工作“案主自决”的实践原则与临终关怀“知情同意”的生命伦理一致。
    (二)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伦理困境
        1.保密和知情同意的冲突。
        2.情感及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冲突。
三、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理论模式与工作方法
    (一)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理论模式
        1.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3.人本治疗模式。
        4.危机介入模式。
    (二)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专业方法
        1.个案社会工作方法。
        2.小组社会工作方法。
        3.社区社会工作方法。
四、多元化养老模式下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家庭养老模式下的临终关怀社会工作
        1.家庭养老模式下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内容。
        2.家庭养老模式下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方法。
    (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的临终关怀社会工作
        1.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内容。
        2.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方法。
    (三)机构养老模式下的临终关怀社会工作
        1.机构养老模式下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内容。
        2.机构养老模式下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方法。

(4)社会工作介入麻风康复者的临终关怀服务研究 ——以MZ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际意义
    (三)研究综述
        1、死亡教育服务研究
        2、临终关怀服务研究
        3、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研究
        4、麻风康复者临终关怀的社会工作介入发展研究
        5、研究述评
    (四)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五)研究方法
        1、参与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结构式访问法
    (六)研究创新
二、麻风康复者临终关怀的服务需求分析
    (一)麻风康复者的基本状况
        1、麻风康复者年老体弱
        2、康复者总人数逐年降低
        3、麻风康复者的死亡率愈加增高
    (二)临终关怀服务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1、麻风康复者的临终参与受限
        2、麻风康复者的身后事处理仓促简单
        3、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影响最大化
    (三)临终关怀服务需求评估
        1、心理层面:死亡及自我的接纳程度有限
        2、身体层面:机体功能下降且缺乏护理照顾
        3、社会层面:社会参与及支持力度薄弱
        4、精神层面:自我生命意义及价值被忽视
三、社会工作介入麻风康复者临终关怀的实务分析
    (一)麻风康复者临终关怀的对象界定
    (二)麻风康复者临终关怀的服务设计
        1、基于应对死亡任务型理论的服务框架
        2、意识突破-行动实践的服务模式
        3、个案与社区工作综合运用的服务手法
    (三)意识突破,直面死亡
        1、从日常生活中的死亡现象出发,初步探析死亡话题
        2、回顾生命历程,掌握生命规律
        3、强化内部支持,鼓励集体互助
        4、调动资源,推动社会参与
    (四)行动实践,超越生死的行为层面介入
        1、心理:预备将来,形成生前预嘱
        2、社会:规划现在,实现人生夙愿
        3、精神:回顾过去,找到自我价值
四、麻风康复者临终关怀的成效分析
    (一)评估方法
        1、生命质量提升:生存质量问卷
        2、死亡态度变化: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
        3、服务群体正向变化:利益相关方深入访谈
    (二)成效分析
        1、麻风康复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麻风康复者的死亡态度发生正面变化
        3、麻风康复者呈现正向变化
五、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总结
        1、麻风康复者临终关怀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结论
        2、麻风康复者临终关怀服务实践模式及推广
    (二)研究建议
        1、强调麻风康复者在临终关怀服务过程中的自主能动性
        2、从个体的意识和行为两个层面深化临终关怀服务
        3、加强生命死亡教育的全人化发展
        4、提升临终关怀服务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三)研究反思
        1、研究困境及思考
        2、伦理分析
        3、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临终关怀服务对象基本信息表
附录2 :死亡态度描绘修订量表(DAP-R)
附录3 :生存质量问卷(MQOL)
附录4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反向关怀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临终关怀发展的研究
        (二)临终关怀服务模式的研究
        (三)临终反向关怀的研究
        (四)社会工作对临终关怀介入的研究
        (五)简单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临终关怀
        (二)临终反向关怀
        (三)宁养服务
    五、理论依据
        (一)存在主义理论
        (二)悲伤五阶段
    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癌症晚期患者的现状分析
    一、H宁养院概况
    二、癌症晚期患者的问题表现
        (一)家庭经济
        (二)生理表现
        (三)心理表现
        (四)行为表现
    三、癌症晚期患者的需求分析
        (一)缓解疼痛的需求
        (二)情绪疏导的需求
        (三)关怀与反向关怀的需求
第二章 临终反向关怀个案服务过程
    一、个案服务前期准备
        (一)心理层面的预估
        (二)专业能力的预估
    二、接案与建立关系
    三、案主信息及问题分析
        (一)案主基本信息
        (二)案例背景
        (三)案例分析及问题评估
    四、服务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二)服务计划
        (三)工作技巧与伦理守则
    五、服务的实施——临终反向关怀干预
        (一)帮助患者自强发挥自助能力
        (二)加强家人间的情感支持
        (三)临终反向关怀的实施
        (四)行为追踪与结案
    六、服务的评估
        (一)成效评估
        (二)过程评估
第三章 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二、反思
        (一)非求助式介入
        (二)经验技术的限制性
        (三)实务伦理冲突
    三、建议
        (一)让生命顺其自然
        (二)增强临终关怀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
参考文献
附录:在校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6)音乐疗法在临终关怀过程中的运用 ——江西省Q医院的个案介入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临终关怀
        2.1.2 音乐疗法
    2.2 理论基础——人生回顾理论
    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3.1 有关临终关怀工作推广困难的研究
        2.3.2 有关临终关怀工作开展建议的研究
        2.3.3 有关音乐疗法临床运用的研究
    2.4 文献述评
第3章 音乐疗法介入Q医院关怀病房临终患者的实务过程
    3.1 个案服务对象的选择
    3.2 接案
        3.2.1 接案前的准备
        3.2.2 具体接案
    3.3 个案工作的方案设计
        3.3.1 案主基本情况
        3.3.2 问题评估
        3.3.3 需求评估
        3.3.4 服务目标
    3.4 个案工作的介入
        3.4.1 第一阶段目标——建立良好关系
        3.4.2 第二阶段目标——案主被动接受音乐
        3.4.3 第三阶段目标——案主主动选择音乐
        3.4.4 第四阶段目标——制定后续疗养计划
    3.5 个案工作的评估与结案
        3.5.1 过程评估
        3.5.2 结果评估
        3.5.3 结案
第4章 总结、问题与建议
    4.1 经验总结
        4.1.1 运用音乐疗法进行临终关怀的流程总结
        4.1.2 运用音乐疗法进行临终关怀的临床经验总结
    4.2 运用音乐疗法进行临终关怀的现实困境
        4.2.1 服务对象对临终关怀和音乐疗法缺乏充分了解
        4.2.2 临终关怀服务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
        4.2.3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4.2.4 临终关怀服务提供者的心理疏导有待加强
    4.3 建议
        4.3.1 积极推广成功的临终关怀经验
        4.3.2 完善与临终关怀服务相关的支持政策
        4.3.3 不断加强医务社工的专业能力培养
        4.3.4 关注从业临终关怀医务社工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致谢

(7)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上海市C机构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临终关怀研究
        1.2.2 国内临终关怀研究
        1.2.3 研究不足与趋势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临终关怀
        1.3.2 社区临终关怀
        1.3.3 生命教育
    1.4 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1.4.1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1.4.2 分析框架
    1.5 研究方法
        1.5.1 资料收集方法
        1.5.2 资料分析方法
第2章 临终关怀服务的兴起、发展与转变
    2.1 临终关怀服务的兴起
        2.1.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1.2 临终关怀服务的社会需求
    2.2 临终关怀社会政策的发展
        2.2.1 我国的临终关怀社会政策
        2.2.2 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
    2.3 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与转变
        2.3.1 临终关怀的服务场所由医院逐步转向社区
        2.3.2 临终关怀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对象的多元化
第3章 面向临终者的临终关怀服务:以社区医院为载体
    3.1 社区医院开展社区临终关怀的必要性
        3.1.1 社区养老催生社区临终关怀
        3.1.2 公共基础医疗体系的职责要求
    3.2 以院内医务社会工作者为主导的模式
        3.2.1 侧重临终关怀的社区医院
        3.2.2 第三方提供的督导与补充服务
    3.3 以机构社会工作者为主导的模式
        3.3.1 侧重老年护理的社区医院
        3.3.2 长期住院老人的关怀服务
第4章 面向社区的生命教育:临终关怀服务的延伸
    4.1 生命教育与临终关怀的关系与内涵
        4.1.1 生命教育是临终关怀思想干预
        4.1.2 生命教育:死亡的可习得性
    4.2 社区生命教育的服务对象
        4.2.1 探访癌症康复期的老人
        4.2.2 社区高龄老人及慢性病患者
    4.3 社区生命教育的开展方式
        4.3.1 居家探访的实践方式
        4.3.2 社区高龄老人的关怀服务
第5章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困境与完善策略
    5.1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两种路径
        5.1.1 发展专业化临终关怀服务
        5.1.2 推广面向社区的生命教育
    5.2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困境
        5.2.1 临终关怀服务团队未建立成形
        5.2.2 专业力量不足导致参与困难
        5.2.3 临终关怀服务相关者的死亡恐惧
    5.3 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建议
        5.3.1 搭建“医院-社区-家庭-社工”多方协助平台
        5.3.2 加强生命教育,构建新的生死观
        5.3.3 社会工作倡导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6.1 研究发现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生命关怀视角下安宁疗护社会工作实践模式探索 ——以北京市某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生命关怀理论与视角
    第二节 关于安宁疗护的研究
    第三节 关于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安宁疗护社会工作的研究
    第五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质性研究
    第二节 研究对象选取方法
    第三节 研究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四章 研究发现
    第一节 安宁疗护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来源及分类
    第二节 安宁疗护社会工作的核心服务理念与原则
    第三节 安宁疗护社会工作的需求评估
    第四节 安宁疗护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
    第五节 安宁疗护社会工作的服务方式
第五章 反思与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个案工作在癌末老人临终关怀服务中的运用 ——以S助老中心H个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简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理论工具
        (一)优势视角理论
        (二)危机介入理论
    五、概念界定
        (一)个案工作
        (二)癌末老人
        (三)临终关怀
    六、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S助老中心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不足与对本研究的启示
    一、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
        (一)S助老中心简介(以下简称“机构”)
        (二)临终关怀服务现状
    二、临终关怀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居家式临终关怀”方面所提供的帮扶显得不足
        (二)临终关怀服务资源的缺乏
    三、临终关怀服务存在的不足对本研究的启示
        (一)社工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必要性
        (二)个案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可行性
第二章 接案、需求评估与服务方案设计
    一、接案
        (一)介入前的准备
        (二)初步建立联系
        (三)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及笔者的初步评估
    二、需求评估
    三、服务方案设计
        (一)服务目标
        (二)拟采取的行动
        (三)社工角色
第三章 服务方案的实施与结案评估
    一、服务方案的实施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四)第四阶段
    二、结案评估
        (一)服务对象的自评估
        (二)社工的评估
        (三)家属的评估
第四章 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二、反思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学位论文类
    三、期刊类
    四、其他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10)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下儿童临终关怀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观点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临终关怀
        2.1.2 儿童临终关怀
    2.2 理论基础
        2.2.1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2.2.2 人在情境中理论
        2.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 临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3.1 生理层面
    3.2 心理层面
        3.2.1 儿童对死亡的认知模糊
        3.2.2 临终儿童在临终情境下的心理反应
    3.3 社会支持层面
    3.4 外部环境层面
4 基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儿童临终关怀服务架构
    4.1 介入阶段
        4.1.1 心理社会研究阶段
        4.1.2 问题诊断阶段
        4.1.3 具体治疗阶段
    4.2 介入内容
        4.2.1 对临终儿童的个体增能
        4.2.2 对临终儿童的相关环境增能
5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个案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5.1 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概述
    5.2 个案历程
        5.2.1 接案前的准备
        5.2.2 建立专业关系
        5.2.3 患儿临终前的服务经过
        5.2.4 丧亲支持
    5.3 个案评估
6 结论与思考
    6.1 研究结论
    6.2 关于儿童临终关怀的思考
    6.3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的科研项目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四、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个案工作在老年癌末患者临终关怀服务中的应用[D]. 王利春.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小组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机构人员职业倦怠实务研究[D]. 刘莹莹. 辽宁大学, 2021
  • [3]多元化养老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研究[J]. 郭海燕.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1(03)
  • [4]社会工作介入麻风康复者的临终关怀服务研究 ——以MZ医院为例[D]. 杨凡.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反向关怀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 张雪.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6]音乐疗法在临终关怀过程中的运用 ——江西省Q医院的个案介入经验[D]. 应欢欢.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7]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上海市C机构的实践探索[D]. 武源源.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8]生命关怀视角下安宁疗护社会工作实践模式探索 ——以北京市某医院为例[D]. 李惠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9(05)
  • [9]个案工作在癌末老人临终关怀服务中的运用 ——以S助老中心H个案为例[D]. 李泫影.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10]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下儿童临终关怀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D]. 胡馨婷. 重庆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