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33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RA33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一、RA33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平平[1](2021)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RA33抗体 类风湿因子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33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黄河三门峡医院诊断为RA的患者80例(RA组),诊断为非RA的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76例(非RA组),健康对照者80名(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RF抗体,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用Roller 20全自动血沉仪测定ESR。结果 RA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RF抗体、hs-CRP以及ESR水平均高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RF抗体、hs-CRP、ESR对诊断RA的灵敏度分别为85.0%、78.8%、87.5%、75.0%、66.2%,特异度分别为96.0%、92.1%、76.3%、69.7%、68.4%。各指标单独检测时,抗CCP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5项指标进行平行联检,诊断RA的灵敏度达到97.5%;5项指标进行系列联合,诊断RA的特异度达100%,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RF抗体、hs-CRP、ESR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49、0.881、0.944、0.861、0.851。联合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RF抗体、hs-CRP、及ESR检测曲线下的面积为0.955。结论抗CCP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五项指标联合检测明显提高了对RA的诊断效能。

陆群群[2](2021)在《类风湿关节炎新型自身抗体的筛选与鉴定》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全身性、对称性的关节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可存在于该患者的血清、关节液内,而体内大量异常表达的自身抗体不仅与疾病临床诊断有关,也与某些特殊的临床症状或疾病亚型相关。在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和欧洲抗风湿联盟(European Allianc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共同发布的RA诊断标准中就包含了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ACCP)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清学抗体可早于典型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改变被检测到,现已有很多自身抗体被应用于RA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但约有60%的RA患者不存在这些抗体。目前RA诊断标准中仍缺乏能够辅助诊断早期RA的自身抗体指标,以及对于疑似RA血清学改变人群的检测手段。RA作为一种具有临床异质性的疾病,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大不相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变化较大,不典型表现的RA患者的诊断仍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难点。现有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也已经证实存在很多种与RA相关的自身抗体,但兼具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仍需进一步探索。近年来,人类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随着该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Hu ProtTM人类重组蛋白芯片已成为目前世界上通量最高的蛋白芯片,仅需微量样本即可同时对蛋白芯片上发生抗原抗体结合的蛋白进行分析,因而在研究多种疾病的血清标志物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本研究利用该项芯片研究RA患者中血清学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目的筛选并初步鉴定RA患者新型自身抗体,并评估其在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课题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整体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小样本探索实验:使用Hu ProtTM人类蛋白芯片选取5例RA患者和5例健康对照血清,初步筛选具有一定差异的潜在自身抗原。(2)第二阶段大样本验证实验:基于第一阶段中的筛选结果定制芯片(包括Ig G型和Ig M型两种类型),扩大样本进行验证,共选取94例健康对照者和72例RA患者;再评估具有差异表达的单个自身抗体或抗体组合对RA的诊断价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单个差异的诊断价值,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RA风险的差异抗体组合判别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探讨组合的诊断价值。最后用ELISA法在65例RA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中验证抗UBA5抗体(抗泛素样修饰激活酶5抗体,anti-UBA5)对RA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第一阶段:本研究通过人类蛋白芯在筛选的近20000个蛋白中,建立RA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抗体谱,将符合P<0.05且fold change>1.5的蛋白纳入第二阶段,最终共选取35种蛋白。第二阶段:定制上述35种蛋白对应的芯片,最终筛选得出:(1)在RA患者中共有23种Ig G型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抗MAPK1IP1L、抗RBPJ、抗FAF1、抗PDE1B和抗WBSCR27自身抗体组合对诊断RA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3%和70.8%,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UC)为0.779;该抗体组合对于诊断ACCP和RF双阴性的RA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65.6%,AUC 0.800;(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血清中共有10种Ig M型抗体水平显着升高(P<0.05),其中抗PAFAH1B3、抗BDH2、抗SH3BGR抗体组合对诊断RA具有65.7%的灵敏度和79.2%的特异度,AUC 0.784。此外,通过ELISA法验证结果显示:抗UBA5抗体在RA(尤其是活动期RA)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1.与健康对照相比,RA患者血清中有23种Ig G型抗体(SH3BGR,WBSCR27,AKT2,MAPK1IP1L,ANP32A,PAFAH1B3,SMUG1,TUBA8,SHFM1,UBA5,RBPJ,BCAS2,RANGAP1,GARS,C9orf142,NXPH2,GPI,BDH2,FAF1,PSMA3,IDI2,PSAT1,PDE1B)水平显着升高;有10种Ig M型抗体(SH3BGR,AKT2,ANP32A,PAFAH1B3,SMUG1,UBA5,GARS,C9orf142,BDH2,PSAT1)水平显着升高。2.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以增加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抗MAPK1IP1L、抗RBPJ、抗FAF1、抗PDE1B、抗WBSCR27的Ig G型抗体联合检测以及抗PAFAH1B3、抗BDH2、抗SH3BGR的Ig M型抗体的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抗UBA5抗体在R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与RA病情活动有关。

崔斌[3](2020)在《肌骨超声及其半定量评分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指出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RA),是临床多发骨关节退行性病变,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对于RA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影像学检查占有重要地位,核磁共振(MRI)及其评分系统对于早期RA关节损伤具有较高敏感性,但是价格昂贵、实用性差。肌骨超声(MSUS)为新型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在RA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近年已受到诸多关注,其具体应用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目的探究MSUS及其半定量评分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45例确诊为RA患者、行腕关节关节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依次行双手腕关节MSUS、MRI检查,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分析。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分别分析MSUS、MRI诊断RA病变种类(关节积液、滑膜炎、骨侵蚀、肌腱/腱鞘炎)的价值,对比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统计MSUS、MRI半定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以Spearman秩相关描述两种评分系统与RA病变活动度相关指标(血沉、hs-CRP、DAS28)的相关性。结果(1)关节镜检查结果显示45例患者中32例患者有RA病变,其中24例患者同时有≥2种病理改变,14例关节积液,23例滑膜炎,14例骨侵蚀,11例肌腱/腱鞘炎。(2)MSUS检查显示,30例患者有RA病变,其中15例关节积液,23例滑膜炎,12例骨侵蚀,11例肌腱/腱鞘炎。(3)MRI检查显示,31例患者有RA病变,其中14例关节积液,23例滑膜炎,13例骨侵蚀,11例肌腱/腱鞘炎。(4)MSUS诊断RA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分别为87.50%、84.62%、93.33%、73.33%、86.67%、0.7212)与MRI(分别为93.75%、92.31%、96.77%、85.71%、93.33%、0.8606)相近(P>0.05)。MSUS诊断关节积液、滑膜炎、骨侵蚀、肌腱/腱鞘炎的符合率(分别为92.86%、100.00%、85.71%、90.91%)与MRI(分别为92.86%、95.65%、92.86%、100.00%)相近(P>0.05)。MSUS诊断RA病理改变的整体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2.31%、98.31%、0.8586)略高于MRI(分别为84.62%、96.72%、0.7978),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55%、75.00%)略低于MRI(分别为95.16%、78.57%),诊断准确性与MRI相同(均为93.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MSUS半定量评分中滑膜炎评分高于MRI评分,骨侵蚀评分低于MR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腱/腱鞘炎评分、总分与MRI评分相近(P>0.05)。(6)MSUS检查中滑膜炎GSUS评分与血沉、hs-CRP、DAS28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滑膜炎PDUS评分与DAS28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关节积液评分与hs-CRP、DAS28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MSUS总分与血沉、hs-CRP、DAS28均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MRI评分中滑膜炎评分与hs-CRP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骨侵蚀评分、骨髓水肿评分、总分均与血沉、hs-CRP、DAS28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SUS检查对于RA病变及病理改变种类的诊断价值均与MRI相近,且MSUS半定量评分与RA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此种相关关系与MRI评分系统与RA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较为一致。因此,临床中可以将MSUS及其半定量评分系统作为RA诊断的有效方法。

帖振昱,赵证才[4](2020)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早期诊断指标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R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较高,尽早确诊和治疗是延缓病情进展、避免患者致残的关键因素。以影像学征象及患者临床症状为主进行诊断导致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近年来血清早期诊断指标被认为是RA的有效诊断指标,现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早期RA血清学诊断指标的研究情况展开综述。

刘颖文[5](2020)在《联合检测降钙素和降钙素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降钙素(CT)、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RA33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RA患者82例为RA组,均符合2010年的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修订的RA分类诊断标准。RA组按病程分为早期RA组(病程≤1年)和确诊RA组(病程>1年),同期入院的非RA患者98例为非RA组,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37例,骨关节炎(OA)组30例,痛风性关节炎(GA)组31例,以及8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PCT和CT(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ELISA法)以及RF(速率散射比浊法)的水平,比较各指标分别在早期RA组、确诊RA组、SLE组、OA组、GA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评估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单项和双项联合以及联合PCT和CT检测在早期RA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对早期RA的临床诊断意义。探讨PCT和CT分别与患者年龄、病程时间、影像学进展Sharp评分以及临床实验室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PCT在早期RA组、OA组、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平均浓度水平分别为0.065ng/ml、0.025ng/ml、0.024ng/ml,三组相较起来,早期RA组PCT水平提升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在早期RA组、SLE组、GA组、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平均浓度水平分别为0.880pg/ml、2.480 pg/ml、2.550 pg/ml、3.159 pg/ml,四组相较起来,早期RA组的CT水平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RA组相较于所有对照组,RF、抗RA33抗体单项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0.65,联合PCT和CT检测后AUC进一步提升,分别为0.80、0.79(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RF+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的ROC分别为0.72、0.66,联合PCT和CT检测后AUC进一步提升,分别为0.83、0.81(P<0.05)。相较于RF和抗RA33抗体单项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度明显提升,但特异度略有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相较于RF+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度提升显着,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期RA组相较于非RA组,仅RF联合PCT和CT检测的AUC(0.76)与RF单项检测的AUC(0.55)相比显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RF+抗RA33抗体的AUC为0.61,联合PCT和CT检测的AUC进一步提升,为0.76(P<0.05)。相较于RF和抗CCP抗体单项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性显着提升,但特异性略有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相较于RF+抗RA33抗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性显着提升而特异性略有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早期RA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66、0.73、0.64,联合PCT和CT检测的AUC明显提升,分别为0.97、0.98和0.97(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RF+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的ROC分别为0.74、0.73、0.75,联合PCT和CT检测的AUC提升显着,分别为0.98、0.97、0.98(P<0.05)。相较于RF、抗CCP抗体和抗RA 33抗体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度和特异度显着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相较于RF+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度和特异度显着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RA早期患者中,PCT和CT与患者年龄、病程时间、影像学进展的Sharp评分以及临床实验室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之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1.PCT、CT联合RA相关生物标志物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2.在RA早期,PCT血清水平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有所升高,CT血清水平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有所降低。3.PCT、CT联合RA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可显着提升RA早期诊断的敏感性。4.PCT、CT与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联合检测的不同方案中,PCT+CT+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联合检测在RA早期诊断中具有高特异性与高敏感性,诊断性能最佳。

梁晓静,王冬梅,欧阳德宏[6](2020)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抽选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接收的RA患者40例,设为RA组,并取同时期收治的患有其他类型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40例,设为对照1组;取40例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接受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设为对照2组;三组均借助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及抗RA33抗体;并借助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nti Keratin Antibody,AKA)水平,对比三组四项指标阳性率,并分析其特异性,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抗RA33、抗AKA、抗CCP阳性率相比其余两组更高,且RF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度,但抗RA33、抗AKA、抗CCP诊断RA特异性更高(P <0.05)。结论:抗RA33、抗AKA、抗CCP在RA早期即可出现,且具有极高特异性,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余方媛[7](2020)在《五种抗体联合检测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抗II型胶原蛋白(CII)抗体、抗RA33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Sa抗体和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CarP)抗体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SNRA)诊断中的意义,并比较多种抗体联合检测在SN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或门诊确诊的SNRA患者35例,同期住院或门诊确诊的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15例,同期我院健康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SNRA患者为病例组,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为病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抗CII抗体、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抗Sa抗体和抗CarP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三组间抗体水平比较:35例病例组的抗CII抗体、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抗Sa抗体和抗CarP抗体水平分别为38.38±33.42 ug/L、28.98(10.96,124.85)U/L、9.54(4.32,14.83)ug/L、3.20(2.77,14.00)ng/L和7.94(6.61,16.62)U/m L;15例病例对照组的抗体水平分别为24.87±13.91 ug/L、21.8(9.63,38.92)U/L、13.33(1.99,19.04)ug/L、2.66(2.01,9.14)ng/L和7.33(5.08,9.58)U/m L;10例健康对照组抗体平均水平分别为13.75±6.96 ug/L、9.84(3.66,17.08)U/L、9.83(6.51,16.02)ug/L、2.31(2.04,2.77)ng/L和6.44(5.03,8.57)U/mL;病例组的抗CII抗体值均高于病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F=3.669,P=0.032),且病例组和病例对照组的抗RA33抗体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H=7.521,P=0.023),同时病例组患者中抗Sa抗体值高于对照组(H=8.687,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各组间阳性率比较:病例组患者中抗CII抗体阳性率高于病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39),同时抗CarP抗体阳性率高于病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病例组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参数的比较:病例组中抗CII抗体、抗MCV抗体和抗CarP抗体阳性患者的ESR和DAS28水平均分别高于各自抗体阴性组,且抗CII抗体阳性SNRA患者的平均CRP水平显着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病例组抗体水平与X线分期的比较:患者中不同X线分期的血清抗MCV抗体和抗CarP抗体水平均有差异(P<0.05),X线分期越高,抗CarP抗体可能含量约高;5.病例组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参数及X线的相关性:患者中5种抗体与临床参数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CRP、ESR、DAS28、X线分期与抗CarP抗体水平均呈显着相关性(P<0.05);DAS28关节活动评分以及骨破坏X线分期与抗MCV抗体、抗CarP抗体均呈强相关性(r>0.40,P<0.05);6.ROC曲线分析:单个抗体检测:以ROC曲线下面积研究单个抗体对SNRA诊断价值,抗CII抗体、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抗Sa抗体、抗CarP抗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5、0.658、0.490、0.707和0.644;多个抗体联合检测:抗RA33抗体+CarP抗体、MCV抗体+CarP抗体、CII抗体+RA33抗体+MCV抗体、CII抗体+RA33抗体+Sa抗体和CII抗体+RA33抗体+CarP抗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782、0.771、0.751和0.771。结论:1.SNRA患者的抗CII抗体含量高于其他组,可以作为SNRA辅助鉴别指标;2.抗MCV抗体具有较好反映疾病活动度的特点,可以用于SNRA疾病活动监测;3.抗CarP抗体能够较好的反映SNRA患者影像学疾病进展程度;4.单项检测抗CII抗体和抗Sa抗体对SNRA的诊断价值较高,其中抗Sa抗体具有较高敏感性,而抗CII抗体具有更好地特异性;5.联合检测抗RA33抗体+抗CarP抗体和抗MCV抗体+抗CarP抗体对SNRA的诊断价值较高,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刘勤[8](2019)在《联合检测NLR、抗CCP、RF、抗RA33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结缔组织系统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早期关节破坏性改变,关节肿痛,进而导致软骨被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形成慢性侵袭性关节炎,直至晚期关节畸形,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其5-10的致残率高达60%。目前,国内外普遍将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纳入RA的血清学检测诊断标准中,但现今已发现RF的特异度较差,而抗CCP抗体虽然特异度较高,但敏感度稍差,因此,国内外都在积极寻找和研究RA诊断效能较高的血清学标志物。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作为炎症标志物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甚至精神疾病等存在相关性,而在免疫性疾病领域研究较少。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作为血清学指标已被临床用于诊断RA,这五项指标之间的两项、三项联合检测诊断RA国内外有过报道,但是这五项指标的联合检测诊断RA至今没有过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NLR在R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CRP和ESR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意义及应用价值和RF亚型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在RA中的诊断价值来综合分析NLR、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联合诊断RA的临床价值。方法:(1)实验分为RA组、非RA风湿免疫组和健康组,分别检测三组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RP、ESR、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RF-IgM、RF-IgG、RF-IgA数值,且通过NE与LY比值计算NLR数值,运用SPSS软件对NLR及其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2)统计分析三组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CRP、ESR的阳性检出率,且通过平行试验与系列实验探讨这五项指标联合检测RA的诊断性能。(3)ROC曲线分析RF-IgM、RF-IgG、RF-IgA的诊断效能,统计分析RF-IgM、RF-IgG、RF-IgA诊断RA的阳性率和诊断性能。结果:(1)经SPSS软件分析,RA组NLR数值较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显着升高,RA患者NLR与WBC、NE、CRP呈正相关,与LY呈负相关,NLR的AUC值为0.738,敏感度为60.8%,特异度为79.1%,NLR诊断效能较抗CCP抗体与RF差,但高于抗RA33抗体、CRP与ESR。(2)五项指标间联合检测的平行试验结果显示,敏感度: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CRP+ESR最高;特异度:RF+抗CCP抗体最高;系列实验结果显示,敏感度:RF+抗CCP抗体最高;特异度: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CRP+ESR最高。(3)RF-IgM、RF-IgG、RF-IgA之间显着性相关,且RF-IgM、RF-IgG、RF-IgA诊断效能较高。结论:(1)NLR可作为一种新的炎症反应指标对RA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价值。(2)抗CCP抗体、RF和抗RA33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RA的敏感度与特异性,适用于RA的早期诊断,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在考虑方便与经济因素的前提下,我提议联合检测RA只使用抗CCP抗体+RF+抗RA33便可达到理想的诊断效果。(3)RF三个亚型对RA的诊断均具有中等诊断效能,综合三部分的结果可以得出NLR、抗CCP抗体、RF亚型、抗RA33抗体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诊断效能,有利于RA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上值得推广。

洪雄新,胡润涛,尤美霞,陈辉雄[9](2017)在《联合检测RF、AKA、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0例RA患者(RA组)和62例非RA的自身免疫病患者(自免组)血清,同时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纳入人群检查RF、AKA、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A组RF、AKA、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自免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项指标诊断RA的敏感性高低依次为抗CCP抗体>RF>AKA>抗RA33;特异性高低依次为抗RA33>AKA>抗CCP抗体>RF;四项指标联合检测进行平行诊断试验中敏感性高达96.0%,在系列诊断试验中特异性高达100%。结论:RF、AKA、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极大提高特异性和敏感性,有利于提高RA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陈华,胡彦,陈娟娟,王小中[10](2016)在《抗CCP、RF、AKA、RA33/36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文中指出目前,临床上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X线表现以及一些免疫学如类风湿因子的检查。有学者发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血清中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ies,AKA)、抗RA33/36抗体等早期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本文针对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AKA、抗RA33/36抗体血清学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二、RA33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A33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RA33抗体 类风湿因子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实验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2.2 5项指标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
    2.3 联合检测多项指标对RA的诊断评价:
    2.4 各项检测指标对RA诊断效能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2)类风湿关节炎新型自身抗体的筛选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肌骨超声及其半定量评分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立题依据
    2 研究现状
    3 研究主要内容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5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2 关节镜诊断结果
    3 MSUS检查结果
    4 MRI检查结果
    5 MSUS、MRI检查诊断RA病变及病变种类价值对比
    6 MSUS、MRI评分情况对比
    7 MSUS、MRI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关系
讨论
    1 肌骨超声识别类风湿关节炎病变及病变类型的价值
    2 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系统与MRI评分系统诊断价值分析
    3 肌骨超声半定量评分系统、MRI评分系统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关系
    4 小结
结论
    创新性与局限性
    研究展望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肌骨超声技术概述
    2 类风湿关节炎肌骨超声表现
    3 不同RA的肌骨超声评分系统的应用情况
    4 肌骨超声在RA临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早期诊断指标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类风湿因子(RF)
2 ACPA
    2.1 CCP抗体
    2.2 MCV抗体
    2.3 APF
    2.4 AKA
    2.5 AFA
    2.6 其他
3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
4 抗氨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
5 抗Ra33抗体(anti-Ra33)
6 小结与展望

(5)联合检测降钙素和降钙素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四项指标阳性率对比
    2.2 不同检测结果对比
3 讨论

(7)五种抗体联合检测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3.1 资料的收集
        3.2 实验步骤
        3.2.1 实验原理
        3.2.2 实验步骤
        3.2.3 计算结果
    4 研究对象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 三组间五种抗体值比较
    3 三组间阳性检出率比较
    4 疾病活动参数在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差异
        4.1 ESR在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
        4.2 CRP在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
        4.3 DAS28在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
    5 各抗体和X线分期关系的比较
    6 抗体与RA疾病活动参数相关性比较
    7 ROC曲线分析
        7.1 单一抗体ROC曲线分析
        7.2 多种抗体组合的ROC曲线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8)联合检测NLR、抗CCP、RF、抗RA33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NLR在 RA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主要仪器、主要试剂和方法
    1.2 结果
        1.2.1 三组间WBC、NE、LY、RDW、NLR、抗CCP、RF、抗RA33、CRP、ESR比较分析
        1.2.2 RA患者NLR与 WBC、NE、LY、RDW、CRP、ESR相关分析
        1.2.3 RA患者NLR与 WBC、NE、LY、RDW、CRP、ESR的回归分析
        1.2.4 NLR诊断RA的 ROC曲线及性能分析
        1.2.5 抗CCP、RF、抗RA33、CRP、ESR诊断RA的 ROC曲线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抗CCP抗体、RF、抗RA33 抗体、CRP、ESR联合检测RA的价值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主要仪器、主要试剂和方法
    2.2 结果
        2.2.1 抗CCP抗体与RF、抗RA33 抗体、CRP、ESR相关分析
        2.2.2 三组中抗CCP抗体、RF、抗RA33 抗体、CRP、ESR阳性率的比较分析
        2.2.3 抗CCP、RF、抗RA33、CRP、ESR五项指标单独检测对RA的诊断效能评价
        2.2.4 抗CCP抗体、RF、抗RA33 抗体、CRP、ESR平行试验对RA的诊断效能评价
        2.2.5 抗CCP抗体、RF、抗RA33 抗体、CRP、ESR平行试验对RA的诊断效能评价
    2.3 讨论
    2.4 小结
三、RF分型对RA的诊断价值分析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诊断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主要仪器、主要试剂和方法
    3.2 结果
        3.2.1 RF-IgG、RF-IgM、RF-IgA数据比较分析
        3.2.2 RF-IgG、RF-IgM、RF-IgA间相关分析
        3.2.3 RF-IgG、RF-IgM、RF-IgA诊断RA的 ROC曲线分析
        3.2.4 RF-IgG、RF-IgM、RF-IgA阳性检出率比较分析
        3.2.5 RF-IgG、RF-IgM、RF-IgA三项指标单独检测RA的诊断效能评价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NLR、抗CCP抗体、RF、抗RA33 抗体、CRP、ESR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联合检测RF、AKA、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方法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三组的RF、AKA、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
    2.2 单独检测四项指标对诊断RA的效能评价
    2.3 四项指标平行试验相关性能诊断
    2.4 四项指标系列试验相关性能诊断
3 讨论

(10)抗CCP、RF、AKA、RA33/36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类风湿因子(RF)
2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
3 抗角蛋白抗体(AKA)
4 抗RA33/36抗体
结语

四、RA33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RA33抗体 类风湿因子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J]. 杨平平. 实用医技杂志, 2021(06)
  • [2]类风湿关节炎新型自身抗体的筛选与鉴定[D]. 陆群群. 安徽医科大学, 2021
  • [3]肌骨超声及其半定量评分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D]. 崔斌.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4]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早期诊断指标的应用进展[J]. 帖振昱,赵证才.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12)
  • [5]联合检测降钙素和降钙素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 刘颖文.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6]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J]. 梁晓静,王冬梅,欧阳德宏. 中医临床研究, 2020(09)
  • [7]五种抗体联合检测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D]. 余方媛.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8]联合检测NLR、抗CCP、RF、抗RA33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D]. 刘勤.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联合检测RF、AKA、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J]. 洪雄新,胡润涛,尤美霞,陈辉雄. 中国医学创新, 2017(24)
  • [10]抗CCP、RF、AKA、RA33/36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 陈华,胡彦,陈娟娟,王小中.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6(04)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