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镇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容积率计算

中小城镇旧城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容积率计算

一、中小城镇旧城改造控制性详规中容积率的测算(论文文献综述)

游涛[1](2019)在《经济性分析在拉萨东城区控规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旧城区更新是无数个经济理性个体进行相互博弈的过程,因此旧城区控规既要切实发挥科学管控再开发建设行为的作用,又要能够保证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收益。因此经济性分析对于控规编制工作至关重要,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经济性思维和分析方法在编制过程中的系统性运用。部分研究已经尝试构建了面向控规编制全过程的经济分析框架,但缺少实证经验,也并不针对旧城区的特殊性。因此,本研究尝试构建了面向控规全过程的系统性分析框架,分别在片区层面、控制单元层面、街区层面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测算不同尺度层面的经济效益;再结合经济分析结果反馈政策制定或开发策略的相关建议,使得经济性分析不止停留于技术研究层面,而是成为面向实际工作的有效工具。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东城区,该片区是典型的存量型开发片区,未来将成为承接拉萨老城区功能疏解的重要板块。经过分析发现:1)在片区层面,当补偿系数为1.37,开发成本与收益达到平衡,最终建议系数取1.2。2)在控制单元层面,19个单元中有10个亏损、9个盈利,建议部分亏损地块适当提高容积率或增加盈利性用地的开发。3)街坊地块层面,以嘎玛贡桑小区整体改造工程为例,原方案的成本最高,且没有盈利性收益,故不具备可操作性。两个新的比较方案中,投入产出效益较好的是方案A,建议实施中优先考虑。

孙羽婷[2](2019)在《东山县双东湖片区城市设计与控规融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快速城镇化进程[5],截至到2018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9.58%,这四十年的快速城镇化发展和城市扩张建设使得城市中大量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也逐渐产生了千城一面、城市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2],尤其对同时兼具城乡特点的众多县城,缺乏本土化的规划编制往往导致这些城市特色缺失。在越来越注重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的今天,社会各界开始广泛关注如何解决之前快速城镇化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对城市开发建设的有效管控来改善人居环境,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因此日渐提高。尤其2017年《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出台更是打破了城市设计一直以来地位不明确的“制度困境”,明确提出城市设计要与控规结合。而究竟二者如何做到真正的融合,既能强化城市设计的法定地位、又能弥补控规对城市空间环境控制的缺失、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本研究以东山县双东湖片区的控规与城市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追溯控规与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以及实践探索经验,梳理双东湖片区的发展条件及其控规与城市设计方案布局特点,进而找到双东湖片区城市设计与控规二者的融合切入点。其次,针对三方面切入点分别进行研究。第一,环境容量控制方面是在控规基本确定了双东湖片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基础上,通过城市设计因子的引入修正整体开发容量,加强对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相关指标的控制,着重凸出其自然山水格局。第二,公共空间控制方面是为了突出双东湖片区的公共服务和旅游服务职能,借助ArcGis平台对城市轴线和视廊等进行分析,强化对开敞空间、街道空间等公共空间体系的控制和环境品质的引导。第三,建筑形态控制方面是城市设计对控规管控的有力补充,运用Arcscene等软件分析以东山县周边山体为背景下的双东湖片区建筑高度及天际线的控制,并针对当地特色提出建筑风格与色彩等方面的引导要求。最后,提出图则与导则的融合思路及实施路径,确定控制要素和分层分级的对应关系,以及刚性与弹性并重的管控方式,以期促进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体系的衔接。

刘哲[3](2019)在《中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弹性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的城镇化历程深刻改变了我国的地理格局、经济格局以及生态环境格局,重塑了城乡的面貌和关系。当今,中小城市在我国城镇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但是由于财政实力、技术力量、重视程度等方面的不足,中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方面严重地落后于大城市。控规是我国城乡规划体系中重要的法定规划层次,当今既作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又是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划拨、出让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基于问题导向,致力解决中小城市控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创新不足问题,对中小城市控规编制中的弹性方法展开讨论。本文以中小城市的控规编制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既有控规编制体系实践的基础上,对常规控规编制中“刚性有余、弹性不足”的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基础研究与主体研究。基础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两个部分。理论研究主要是梳理我国控规的产生、演变过程,对控规编制现状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中小城市控规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案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吸收所选案例的先进经验,为主体研究寻找支撑。主体研究,从控规编制中的刚性控制内容与弹性引导内容两方面展开。刚性控制内容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控的核心,要适当地为中小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保留弹性余地,笔者将用地、容积率两大刚性控制内容作为研究重点,讨论增强刚性控制内容弹性的方法。如,增强用地弹性的方法主要有调整细分程度、增加用地兼容性、预留弹性用地以及促进街坊整体开发的方法,增强容积率弹性的方法主要有强度分区控制、区间控制以及容积率置换等。另一方面,本文将弹性引导内容中的城市设计部分作为重点,强调在控规编制中应适当增加特殊城市设计指标的管控力度。在丰富城市设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尝试将重要的城市设计指标纳入到刚性管控的内容里,指标的确定要有利于加强不同重点片区主导功能属性的刚性控制,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水平。中小城市控规编制中的弹性方法,需要根据城市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灵活变通,因城制宜、因地制宜。

白嘎力[4](2019)在《小城市居住区容积率确定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不断的提高和改善,而为了达到有效管控和持续发展,避免一些城市问题的出现,对城市建设开发活动进行严格的指标控制是一个必要的手段。控制指标中容积率指标的控制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容积率对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利用率、开发强度控制、资源有效利用率等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但是容积率指标的控制确定方法多之又多,如何针对某一类型土地选取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缺乏系统性的标准,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方向就是针对小城市发展中居住区容积率的确定方法进行分析梳理,对小城市居住区的容积率指标控制区间作针对性的研究,通过综合分析社会、经济、环境等影响因素来确定其测算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小城市湖北通城县为实证案例,以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导向,对近年来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尤其对城市居住区建设方面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并积极探索提出行之有效的管控策略。首先对小城市居住区的发展背景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国内外容积率相关研究和指标确定方法进行归纳梳理,通过吸收前人的经验技术来丰富目前的测算方法。同时对现行的容积率确定方法进行利弊分析,以便对文章后续的研究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对小城市居住区的各影响因素作充分的分析之后再进行匹配相应的测算标准。期间运用AHP法等指标选取方法选取重要的影响因子来测算出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因素下的容积率取值区间,再进行叠加分析合理取值容积率指标区间,以达到其科学合理性。期望为相同层次的小城市发展空间合理管控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刘艾梅[5](2019)在《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研究 ——以崇州市三江镇为例》文中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限量化要求倒逼我国小城镇从外延式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对小城镇存量用地进行“提质”、“增效”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类型多、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产权复杂、缺乏数据监管平台、自主更新缺乏大局观、缺乏统筹管理等问题突出,使得存量用地再开发处于混乱局面,再开发工作难以有序推进,存量用地的“提质、增效”缺乏实现路径—“时序”。然而,传统规划中宏观层面的近、中、远期的粗略时序划分难以适用于微观层面的存量用地再开发工作。因此本文提出在合理划分评价单元的前提下,对小城镇存量用地进行全面调查、整理、评估,划分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本文以镇区为研究范围,属于微观层面的时序研究。首先,对存量用地再开发和时序划分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梳理,明确了微观层面的时序划分侧重于地块本身的条件。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选取是合理划分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的三个关键点。其次,对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现状及时序问题进行调查。对小城镇土地利用低效化、建筑及空间环境低质量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划分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和时序划分面临的技术问题。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划分方法的改进需求。然后,构建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划分方法。基于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序排序方法三个关键内容划分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根据“空间形态”和“产权属性”划分评价单元;根据成都市小城镇现状调查情况、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实践案例的启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价法、topsis法进行各评价单元再开发时序的排序;最后采用质性评价进行校核。最后,以崇州市三江镇进行实证研究。划定再开发单元,进行时序评价,划分三江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再通过居民、政府工作人员、规划师对三江镇的主观评价,校核评价的合理性。

全裕霖[6](2019)在《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建设用地的粗放扩张,坚持集约节约的原则合理控制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可较好的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利益的统一。居住用地在一些大城市中占三成左右,其开发强度既影响土地投入和产出效益,也与人民生活及城市环境质量关系甚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不断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城乡一体化的现实情况下,开展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研究很有必要,对科学设定城市居住用地开发强度,促进城乡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实现城乡“精明增长”意义重大。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已进入内涵提升为主的城市发展阶段,人多地少、用地紧缺已经成为现实问题。为解决此问题,研究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广州市域(八区)城乡居住用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广州上下位规划的一致性,借鉴国内外城市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指引经验,重点对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基准分区模型,划定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并进行修正,制定基准容积率和地块修正系数,并对其通过控规对比、需求对比、交通承载力等三位一体进行深度校核,针对此,提出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片区指引建议和实施建议。通过分析和研究,主要如下结论。(1)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总量相对较为充足,占全市总建设量比重处于合理水平。居住用地总建设量占总建设量58%,与同类城市相比,处于合理水平。(2)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受区位条件、地块规模、开发形态、轨道交通的影响比较明显,对地价、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敏感性不高。(3)通过基准分区模型构建与评价,将居住用地设定总量平衡、职住平衡、环境优先、地铁引导、控规差异5个评价目标,将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划分为高强度开发地区、中高强度开发地区和中等强度开发地区三个区。(4)依据国内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的开发强度指标,采用“总量分配法”和“可接受强度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基准容积率。居住一区,基准容积率3.5,极限容积率8.0;居住二区,基准容积率2.8,极限容积率6.0;居住三区,基准容积率2.0,极限容积率3.0。(5)对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进行需求、承载力校核分析,发现强度分区与指标方案能满足2040年建设需求,且留有部分余量控制,基本合理;强度分区方案居住建设测算总量为6.6亿m2,与预测值基本一致,基本合理;通过分解预测建设量测算的居住基准强度值与本文提出的强度分区方案的基准容积率基本吻合,本文提出的强度分区基准容积率基本合理;基于整体层面和局部层面进行交通承载力校核,认为既有控规在土地开发强度及布局方面有所优化,居住用地比例优化,整体层面职住比更加合理;用地布局有所优化,内部出行比例增高;开发强度与轨道设施更为协调,轨道覆盖率及轨道出行比例均有所提高,体现“TOD”开发理念。

石峰[7](2018)在《制度变迁与空间转型 ——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东部地区城市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开发的背景下,近几年一些大城市的开发区出现了一个突出的新现象即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简称工转研)。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当前中国开发区的工转研现象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形成?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案例研究、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分为现象研究、理论研究与分层论证、案例研究三个部分,首先进行对工转研现象的特征、动力、模式的研究并从中发现土地制度的关键作用,然后从制度视角构建对工转研现象的理论解释,接下来从法律、政策和规划三个制度层级分别研究和论证制度对工业空间转型的影响,最后进行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第1章是导入部分,阐述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文献综述和研究框架。第2章描述开发区工转研的概况和过程,归纳工转研现象的三个特征:从2013年开始地方政府频繁出台相关政策,在一些开发区的规划中集中成片转型,已经开展的工转研项目大多是由原土地使用权企业作为实施主体;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区方面对工转研进行主体动力分析,工转研按照主要动力来源和博弈关系分为企业主动型、政府主动型、双向互动型三种基本模式,在模式研究中发现了制度性因素的关键作用。第3章在事实归纳和理论推演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从制度视角对工转研现象乃至工业空间转型进行理论解释。工业空间转型的四个主体为了获得潜在利润和满足偏好,通过博弈变革了制度(合约、规划、政策、法律),四个层级的制度变迁共同实现产权界定、市场交易、交易成本、利益分配、约定项目的制度功能,制度变迁通过制度功能导控工业空间如何转型。第4-6章分别从法律、政策、规划三个层级研究制度变迁对工转研的影响作用。第4章从法律层级回顾增量开发中的关键制度变革,论证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市场制度的变迁塑造了存量工业空间,指出存量开发需要法律层级的制度供给,特别是建立土地发展权制度。第5章政策层级的制度变迁研究表明三次工业空间转型的制度供给主要是政策,工转研的地方政策框架包括前提条件、土地发展权、限制条件、地价及分配、市场交易5个方面,这些方面的政策变化对应和实现了制度的功能;地方政策对空间也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第6章分析土地制度和地方政策对规划转型的影响,规划对工转研的导控表现在地块层面实现制度功能、片区层面进行空间功能重组和空间形态重构,存量规划变革的方向在于控规改革、制度设计和体系构建三个方面。第7章对南京工转研案例进行系统的案例研究,抓住在当前工转研实践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地方政策和规划两个制度层级,剖析政策和规划如何导控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第8章是导出部分,总结论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预判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和工转研现象的发展趋势,并对地方探索实践的策略建议。当前开发区工转研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地方政府试图用政策和规划引导原企业和社会资本进行工转研,双方的多轮博弈变革了制度,制度变迁通过实现土地产权的界定和交易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等制度功能,引导和控制工业空间向科技研发空间转型。存量开发目前主要依靠政策和规划层级的制度供给,需要法律层级的制度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发展权制度、土地二级市场制度。从增量开发到存量开发要求规划转型,需要存量规划与政策结合进行制度设计和变革。全文约16万字。

黄娇[8](2018)在《旧城更新背景下居住用地容积率确定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逐渐从外延式扩展向内涵式增长转变,旧城更新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旧城与新区相比建设环境更为复杂,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因此旧城更新中居住用地容积率的确定需十分慎重。然而在当前的规划实践中,居住用地容积率指标确定方法主观因素过强,欠缺科学性,同时指标弹性不足,导致容积率指标屡遭突破。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容积率相关研究,在现有确定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容积率取值的各个因素,将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建立了适于旧城更新背景下的居住用地容积率确定方法。以期为容积率的合理确定提供借鉴。本文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案例分析”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章首先指出了合理确定旧城居住用地容积率的必要性,然后辨析了容积率、居住用地容积率、旧城更新等概念,提出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第二章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按研究的时序整理了1991年至今国内关于容积率确定与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从多角度分类梳理容积率确定方法并予以评析。同时分析已有旧城更新居住用地容积率研究案例,为下文居住用地容积率确定方法的构建提供借鉴。第三章将规划实践中现行的居住用地容积率确定方法归纳为两类,并评价其优缺点,指出现有居住用地容积率确定方法主观因素过强,科学依据不足,同时指标缺乏弹性,难以适应规划管控弹性需求。然后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深入分析了影响居住用地容积率取值的主要因素。第四章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居住用地容积率取值区间的确定和取值区间的优化两方面建立了旧城更新下居住用地容积率确定的方法体系。基于Matlab图像处理和遗传算法,提出了一种兼顾用地形状的日照约束下的最大容积率确定方法。从日照标准要求、交通容量、市政设施承载力以及项目经济可行性定量地求取居住用地容积率取值区间,选取外部交通区位、服务设施状况、环境景观区位等容积率定性影响因素,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因素综合评分,进而依据评分对定量求取得容积率取值区间进行优化,最终得到合理的取值区间。第五章以娄底市老街片区居住地块为例,将该方法加以运用,取得了较为合理的容积率取值区间。

郭诗洁[9](2018)在《基于强度区划模型的控规容积率赋值研究 ——以济宁市中心城区为例》文中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公共政策属性日益强化、法定地位日渐提高,为更好的适应城市转型和规划管理实际需求,控规编制也面临着向全覆盖的创新编制模式改革。容积率是控规编制指标体系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也是控规实施管控中调整最为频繁的指标。控规实施中容积率指标呈现出诸多不适应性,也反映出容积率赋值与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未从城市整体出发进行现状要素分析及总量控制;针对强度影响因素缺乏系统性研究;容积率赋值缺乏科学的量化分析方法与手段;缺少动态化的维护机制等。因此,文章以现有问题为导向,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探索建立一套容积率科学量化的赋值及应用方法体系,以增强容积率赋值的科学性与适应性。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国内外大城市的分区实践经验,对区位条件、现状开发强度及建设情况、规划政策、城市特色、土地地价及微观因素等多元影响因素分析。其次,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针对影响与修正因子遴选评价后赋予权重值。根据各项因子不同等级、影响半径及作用分值公式,分别计算各项因子综合评价作用分值并构建数学模型。根据评价分值并运用GIS数据平台,分析强度影响与修正因子,构建居住与商业用地强度区划空间模型。而后,基于模型研究和城市实际现状数据的支撑,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人口规模与设施总量,对片区基准容积率进行测算。研究采取总量分配与增量计算相结合的模式,运用拟合模型地预测法、人均指标测算法、年均增长率法、供需平衡法、数据分析类推法等多种数学统计方法预测研究范围内的建筑面积增量与用地面积增量,进而得出片区基准容积率。最后,由用地规模条件和交通区位条件两方面出发,研究微观因素影响下的地块容积率调整系数,从而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容积率赋值体系。容积率的赋值方法研究需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时效性,是一个不断反馈、验证和动态完善的规划过程。在容积率赋值的管控应用中应当“刚弹并举”,研究主要采取分层分区控制、建设总量控制、动态化控制与市场化控制四种模式。即对片区建设总量与基准容积率进行刚性管控的同时,在街区及地块层面设定额定容积率计算方法,并置入总量控制下的弹性调整和动态维护机制。研究以济宁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探究该方法体系在控规编制与管理中的可实施性与普适性。

石磊[10](2015)在《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合理确定方法与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湖南省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各种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特别是土地资源利用面临越来越大的空间和环境压力,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极大的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将土地集约利用作为一个长远目标,才能实现湖南省小城镇以及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容积率作为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的一项指标在城镇建设、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是评价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的指标,另一方面也是城镇空间环境质量好坏的晴雨表。同时,容积率作为基本的定量控制指标之一,在城镇规划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城镇面貌、城镇环境质量以及城镇交通,与城镇公共利益密不可分。由此可见,确定合理的容积率是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容积率过高、过低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如何合理确定地块容积率尤其是小城镇居住用地的容积率,已成为当前湖南省规划界研究的一个焦点。在当前的城镇规划实践过程中,由于对容积率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以及缺乏先进、科学的辅助手段,容积率确定主要还是凭借规划工作者及专家的经验来进行的,存在很大的主观片面性,这也是很多城镇的居住用地容积率指标在实施过程中经常被突破或面临要调整原因所在。因此,对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进行全面系统认知以及探讨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的合理确定与管理显得十分有必要。基于此,本文从湖南省小城镇现行容积率的确定方法与不足入手,深入分析了影响容积率的各方面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影响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取值的三大核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接着对这三大核心因素对湖南省居住用地容积率的影响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和分析,然后通过建立起这三大核心因素与容积率的量化数学关系模型的方式,提出了本文求取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合理容积率的方法[2]。最后,本文对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的管理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的管理的政策规定与适用原则、容积率指标调整的论证方法等,并针对目前湖南省小城镇容积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湖南省现阶段小城镇建设自身的特点,提出以下合理性建议:针对不同的城镇空间结构对居住用地容积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居住用地容积率的基准值严格限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避免过度追求级差地租带来的暂时利益,兼顾社会与环境效益;依法裁定与自由裁量相结合,以提高容积率确定的灵活性;加强居住用地容积率实施的监督,完善行政审批流程。希望本文对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的研究能为今后居住用地容积率的合理确定与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中小城镇旧城改造控制性详规中容积率的测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城镇旧城改造控制性详规中容积率的测算(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性分析在拉萨东城区控规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存量时代下旧城区成为控规编制的重点
        1.1.2 经济性分析在旧城区控规中的价值日益凸显
        1.1.3 西部边境地区发展亟需科学理性的规划工具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济性分析研究综述
    2.1 经济性分析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1.1 理论基础
        2.1.2 应用研究进展
    2.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经济性分析方法与应用
        2.2.1 控规中经济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2.2.2 控规经济性分析的具体应用
    2.3 经济性分析在旧城区控规中的应用研究
        2.3.1 我国旧城区控规编制的研究重点
        2.3.2 经济性分析在旧城区控规的应用趋势
    2.4 总结与启示
第三章 控规经济性分析框架构建
    3.1 核心理念
    3.2 分析目的
    3.3 基本思路
    3.4 总体框架
        3.4.1 分析基础
        3.4.2 分析方法
        3.4.3 分析过程与分析反馈
第四章 经济性分析在拉萨东城区控规中的应用
    4.1 拉萨东城区控规编制背景
        4.1.1 拉萨东城区现状特征
        4.1.2 控规编制主要内容
    4.2 片区整体经济性分析
        4.2.1 基础分析要素
        4.2.2 片区投入产出测算
        4.2.3 分析反馈
    4.3 控规单元经济性分析
        4.3.1 基础分析要素
        4.3.2 控规单元投入产出测算
        4.3.3 控规单元经济效益评价
        4.3.4 分析反馈
    4.4 街坊地块层面经济性分析
        4.4.1 基础成本分析
        4.4.2 多方案投入产出测算
        4.4.3 多方案经济效益综合比较
        4.4.4 分析反馈
第五章 结语
    5.1 研究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2)东山县双东湖片区城市设计与控规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1.3 实践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2 国内外相关发展与研究综述
    2.1 国外相关发展与研究综述
        2.1.1 区划发展研究
        2.1.2 国外城市设计发展研究
        2.1.3 国外法定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结合
    2.2 国内相关发展与研究综述
        2.2.1 控规发展研究
        2.2.2 国内城市设计发展研究
        2.2.3 国内城市设计与控规的融合发展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东山县城市基本概况及相关规划
    3.1 县城基本概况
        3.1.1 空间区位条件
        3.1.2 自然山水环境
        3.1.3 历史文化资源
        3.1.4 社会经济发展
    3.2 双东湖片区基本概况
        3.2.1 中心区位明显
        3.2.2 对外联系紧密
        3.2.3 风水格局优越
    3.3 相关规划内容
        3.3.1 总体规划
        3.3.2 西埔控规
        3.3.3 相关专项规划
    3.4 东山县双东湖片区控规与城市设计
        3.4.1 东山县双东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4.2 东山县双东湖片区城市设计
        3.4.3 城市设计与控规融合切入点
    3.5 本章小结
4 双东湖片区环境容量控制研究
    4.1 容积率
        4.1.1 容积率控制问题分析
        4.1.2 在控规管理指导下进行容积率分区
        4.1.3 在城市设计指导下确定地块层次容积率
    4.2 建筑密度
        4.2.1 建筑密度控制问题分析
        4.2.2 引入建筑空间密度概念
        4.2.3 在控规管理指导下确定各地块建筑基底密度
        4.2.4 在城市设计指导下确定各地块建筑空间密度
    4.3 绿地率
        4.3.1 绿地率控制问题分析
        4.3.2 城市设计指导下从定量走向系统控制
        4.3.3 导则深化地块绿地率控制内容
    4.4 环境容量控制成果表达
        4.4.1 街道单元图则与导则的对应
        4.4.2 社区单元导则纳入图则
        4.4.3 地块单元图则与导则的对应
    4.5 本章小结
5 双东湖片区城市开放空间控制研究
    5.1 城市景观节点与轴线控制
        5.1.1 城市景观节点空间控制
        5.1.2 城市轴线控制
    5.2 开敞空间
        5.2.1 城市开敞空间控制问题分析
        5.2.2 双东湖片区开敞空间体系研究
    5.3 街道空间
        5.3.1 街道空间控制问题分析
        5.3.2 双东湖片区街道空间控制研究
    5.4 交通组织
        5.4.1 车行交通组织
        5.4.2 步行交通组织
    5.5 开放空间控制成果表达
        5.5.1 街道单元图则与导则的对应
        5.5.2 地块单元图则与导则的对应
    5.6 本章小结
6 双东湖片区建筑形态控制研究
    6.1 建筑高度与天际线控制
        6.1.1 建筑高度控制问题分析
        6.1.2 双东湖片区建筑高度体系的建立
    6.2 建筑风格与色彩控制
        6.2.1 建筑风格与色彩控制问题分析
        6.2.2 双东湖片区建筑风格与色彩控制
    6.3 建筑形态控制成果表达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后续展望
    7.1 研究结论——双东湖片区城市设计与控规融合策略总结
        7.1.1 融合内容体系
        7.1.2 融合方法途径
    7.2 研究思考与后续展望
        7.2.1 研究思考
        7.2.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中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弹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改革背景——城乡规划体系变革
        1.1.2 实践背景——控规的调整与修改
        1.1.3 建设背景——中小城市建设现状
    1.2 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阐释
        1.4.1 中小城市
        1.4.2 控制性详细规划
        1.4.3 弹性方法
    1.5 相关学术理论
        1.5.1 混沌理论
        1.5.2 不确定性理论
        1.5.3 弹性管理
    1.6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研究框架
第2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综述
    2.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演变与问题
        2.1.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
        2.1.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演变
        2.1.3 控规编制中的问题分析
    2.2 国内外相关规划编制中的弹性方法实践
        2.2.1 国外相关规划编制中的弹性方法实践
        2.2.2 国内控规编制中的弹性方法实践
    2.3 中小城市控规的理论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小城市控规编制的现状研究
    3.1 中小城市的概述
        3.1.1 城市分布
        3.1.2 区划调整
        3.1.3 政策解读
    3.2 中小城市控规的编制与管理
        3.2.1 编制体系
        3.2.2 编制要点
        3.2.3 实施问题
    3.3 大城市弹性方法在中小城市适用性探讨
        3.3.1 分层控制的适用性
        3.3.2 分区控制的适用性
        3.3.3 分类控制的适用性
        3.3.4 通则控制的适用性
        3.3.5 美学控制的适用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小城市控规编制中刚性控制内容的弹性方法研究
    4.1 刚性控制内容与研究思路
        4.1.1 刚性控制内容
        4.1.2 研究思路
    4.2 用地的弹性方法优化
        4.2.1 调整细分程度
        4.2.2 规划用地兼容性
        4.2.3 预留弹性用地
        4.2.4 街坊整体开发
    4.3 容积率的弹性方法优化
        4.3.1 强度分区控制
        4.3.2 区间控制优化
        4.3.3 容积率的置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小城市控规编制中弹性引导内容的弹性方法研究
    5.1 弹性引导内容与研究思路
        5.1.1 弹性引导内容
        5.1.2 研究思路
    5.2 控规编制中弹性引导内容的困境
        5.2.1 法定效力缺失
        5.2.2 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5.2.3 忽略传统风貌的保护
        5.2.4 成果要求不规范
        5.2.5 成果内容“大而全”
    5.3 控规编制中城市设计的弹性方法优化
        5.3.1 城市设计的指标控制
        5.3.2 城市设计的管控分级
        5.3.3 重点片区(街区)的管控
        5.3.4 小结
    5.4 重点管控指标的确定
        5.4.1 KJ法概述
        5.4.2 KJ法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后记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4)小城市居住区容积率确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整合法
        1.3.2 模糊层次分析法
        1.3.3 定性定量结合法
        1.3.4 多学科理论渗透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容积率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容积率研究
        2.1.1 国内容积率研究
        2.1.2 国外容积率研究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小城市
        2.2.2 居住区
        2.2.3 容积率
        2.2.4 容积率的值域
    2.3 容积率的分类
        2.3.1 按概念分类
        2.3.2 按层次分类
    2.4 容积率指标确定方法相关研究
        2.4.1 经验类容积率确定方法
        2.4.2 推算类容积率确定方法
        2.4.3 经济测算方法
        2.4.4 借助数学模型量化容积率指标
        2.4.5 OD反推容积率确定方法
        2.4.6 分层次控制方法
        2.4.7 规划政策层面
    2.5 对目前容积率指标确定方法存在问题的分析
        2.5.1 考虑因素单一和影响因素多重的矛盾
        2.5.2 固化的指标与瞬息万变的市场不相符
        2.5.3 主观定性分析与数理量化模型不兼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城市居住区容积率影响因素与确定方法选取
    3.1 小城市居住区容积率评价体系建立
        3.1.1 评价要素选取
        3.1.2 评价体系建立
    3.2 小城市居住区容积率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社会影响因素
        3.2.2 经济影响因素
        3.2.3 环境影响因素
    3.3 基于小城市影响因素选取指标确定测算方法
        3.3.1 基于人口密度因素测算容积率值域的方法
        3.3.2 技术规范限定下测算方法选取
        3.3.3 基于环境因素测算容积率值域的方法
        3.3.4 基于经济利润因素测算容积率值域的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城市居住区容积率指标确定案例研究
    4.1 湖北省通城县概况
        4.1.1 地理区位与自然环境
        4.1.2 人口规模与经济概况
        4.1.3 用地状况与道路交通
        4.1.4 公共设施与建筑风貌
    4.2 通城县新城区居住区容积率指标测算
        4.2.1 研究区评价要素选取
        4.2.2 实证研究地块概述
        4.2.3 社会因素制约下容积率指标测算
        4.2.4 经济因素制约下容积率指标测算
        4.2.5 环境因素制约下容积率指标测算
        4.2.6 新城区居住区测算结果说明及开发建议
    4.3 通城县老城区居住区容积率指标测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容积率指标控制策略
    5.1 总体控制
        5.1.1 规范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
        5.1.2 制定规划控制条例和规范
        5.1.3 提高规划监督和执法效率
        5.1.4 构建统一的规划管理平台
        5.1.5 加强完善公众参与的力度
        5.1.6 提升城市发展模式和质量
        5.1.7 提升规划思维和设计能力
    5.2 分层控制
        5.2.1 城市新区控制策略
        5.2.2 老城区控制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和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

(5)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研究 ——以崇州市三江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型城镇化对小城镇建设提出绿色发展要求
        1.1.2 绿色发展背景下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的现实需求
        1.1.3 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相关概念
        1.4.1 小城镇
        1.4.2 存量用地
        1.4.3 存量用地再开发
        1.4.4 再开发时序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内容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3 研究方法
        1.5.4 研究框架
        1.5.5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存量用地再开发相关研究
        2.1.1 国内“存量用地再开发”的研究
        2.1.2 国外“存量用地再开发”的研究
        2.1.3 国内外存量用地再开发研究总结
    2.2 “时序”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关于“时序”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时序”的研究
        2.2.3 “时序”研究总结
    2.3 研究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现状与时序问题
    3.1 成都市小城镇发展概况
        3.1.1 成都市小城镇概况
        3.1.2 成都市小城镇用地发展情况
        3.1.3 成都市小城镇向存量模式发展的趋势
    3.2 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现状分析
        3.2.1 土地利用现状特征
        3.2.2 建筑及空间环境
        3.2.3 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现状问题总结
    3.3 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问题
        3.3.1 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划分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3.3.2 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划分面临的技术问题
    3.4 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划分方法的改进需求
        3.4.1 注重调查评估,建立时序划分的空间思维
        3.4.2 整合存量用地,划分可操作的单元
        3.4.3 科学合理的时序评价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划分方法
    4.1 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划分逻辑
        4.1.1 确定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划划分原则
        4.1.2 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划分流程
    4.2 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单元的划分
        4.2.1 单元划分原则
        4.2.2 存量用地再开发单元的划分
        4.2.3 存量用地再开发单元的重要作用
    4.3 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评价指标体系
        4.3.1 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4.3.2 关于“单元”的评价研究
        4.3.3 存量型规划实践案例启示—《武进区礼嘉镇总体规划2015-2030》
        4.3.4 指标初步汇总
        4.3.5 相关领域评价指标的补充和修正
        4.3.6 最终的评价指标
    4.4 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排序方法
        4.4.1 专家打分法
        4.4.2 层次分析法
        4.4.3 Topsis法
    4.5 评价校核
        4.5.1 评价主体
        4.5.2 评价流程
    4.6 小结
第5章 崇州市三江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划分
    5.1 三江镇城镇概况
        5.1.1 三江镇基本概况
        5.1.2 西控政策对三江镇的空间发展要求
        5.1.3 三江镇城镇空间现状特征
    5.2 三江镇存量用地再开发评价单元划分
        5.2.1 三江镇形态单元划分
        5.2.2 三江镇产权单元划分
        5.2.3 三江镇存量用地再开发单元
    5.3 三江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评价
        5.3.1 存量用地再开发单元信息梳理
        5.3.2 存量用地再开发单元类型
        5.3.3 指标权重确定
        5.3.4 评价过程及结果
    5.4 评价校核
        5.4.1 各评价主体的时序划分
        5.4.2 评价分析与校核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土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研究是城市规划的关键性基础工作和城市规划管理趋势
        1.1.2 广州规划管理亟需开展土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研究
        1.1.3 新时期广州城市发展对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管控提出更多要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1.4.1 数据来源
        1.4.2 数据处理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相关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研究
        2.2.2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分区研究
        2.2.3 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及分区研究
    2.3 研究述评
第三章 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析
    3.1 广州城乡居住用地规模特征
        3.1.1 市域(八区)居住用地规模分析
        3.1.2 各片区居住用地现状特征
        3.1.3 各行政区居住用地现状特征
    3.2 居住用地开发强度指标特征
        3.2.1 容积率级差分布特征
        3.2.2 指标趋势特征
    3.3 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空间特征
        3.3.1 各区(片区)开发强度对比
        3.3.2 圈层分析
        3.3.3 强度中心分析
    3.4 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3.4.1 公共中心体系
        3.4.2 开发形态
        3.4.3 地块规模
        3.4.4 地价
        3.4.5 轨道站点
        3.4.6 公共服务设施
    3.5 小结
第四章 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划定
    4.1 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样本设定与选取
        4.1.1 样本设定原则
        4.1.2 居住样本选取
    4.2 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划定
        4.2.1 划定原则与方法
        4.2.2 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
        4.2.3 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校核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建议
    5.1 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指引建议
        5.1.1 中心城片区指引建议
        5.1.2 花都片区指引建议
        5.1.3 番禺片区指引建议
        5.1.4 东部(黄埔部分)片区指引建议
    5.2 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实施措施建议
        5.2.1 法律法规
        5.2.2 配套政策
        5.2.3 技术指引
        5.2.4 动态维护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6.1.1 主要结论
        6.1.2 创新点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制度变迁与空间转型 ——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总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5 研究的框架
2 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的特征与模式研究
    2.1 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的发展概况
    2.2 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的类型与特征
    2.3 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的主体动力
    2.4 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的博弈
    2.5 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的模式
    小结
3 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的理论研究
    3.1 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的理论基础
    3.2 土地和资本角度对工转研的理论解释
    3.3 制度视角的理论假设
    小结
4 法律层级的制度变迁与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
    4.1 增量开发中法律层级的制度变革
    4.2 存量开发中法律层级的制度需求
    4.3 法律层级对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的影响
    小结
5 政策层级的制度变迁与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
    5.1 三次工业空间转型与政策层级的制度供给
    5.2 地方政策对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的导控
    5.3 地方政策对空间的直接影响
    小结
6 规划层级的制度变迁与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
    6.1 制度变迁中的城市规划
    6.2 规划对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的导控
    6.3 存量规划变革
    小结
7 南京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案例研究
    7.1 南京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的政策
    7.2 江宁区工转研政策与实践剖析
    7.3 江宁高新园工转研规划案例
    小结
8 结论与讨论
    8.1 发展趋势判断
    8.2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8.3 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8.4 对地方探索实践的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旧城更新背景下居住用地容积率确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旧城容积率确定的特殊性
        1.1.2 居住用地容积率是多方利益主体关注的焦点
        1.1.3 居住用地容积率指标屡遭突破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与特征
        1.3.1 容积率
        1.3.2 居住用地容积率
        1.3.3 旧城更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博弈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进展
        2.2.2 国内研究进展
        2.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2.3 旧城更新中居住用地容积率确定案例研究
        2.3.1 成都龙潭寺片区
        2.3.2 重庆市江北区洪恩寺地块
        2.3.3 合肥市城中村“公园道1号”
        2.3.4 经验借鉴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旧城居住用地容积率确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3.1 现行容积率确定的主要方法与评价
        3.1.1 经验类容积率确定方法
        3.1.2 推算类容积率确定方法
        3.1.3 现有方法的不足
    3.2 旧城居住用地容积率影响因素
        3.2.1 经济因素对旧城居住用地容积率的影响
        3.2.2 社会因素对旧城居住用地容积率的影响
        3.2.3 环境因素对旧城居住用地容积率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旧城更新背景下居住用地容积率确定方法
    4.1 旧城居住用地容积率确定的原则与思路
        4.1.1 居住用地容积率确定原则
        4.1.2 居住用地容积率确定思路
    4.2 旧城居住用地容积率区间取值定量求解
        4.2.1 旧城居住用地容积率上限求解
        4.2.2 旧城居住用地容积率下限求证
        4.2.3 旧城居住用地容积率取值区间
    4.3 旧城居住用地容积率取值区间优化
        4.3.1 区间优化影响因素选取
        4.3.2 影响因素的权重与赋值
        4.3.3 综合评分下容积率区间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分析-以娄底市老街居住地块为例
    5.1 项目背景介绍
        5.1.1 娄底市概况
        5.1.2 老街片区概况
    5.2 旧城更新中居住用地容积率取值区间测算
        5.2.1 地块容积率上限测算
        5.2.2 经济容积率下限测算
        5.2.3 容积率取值区间确定
        5.2.4 容积率取值区间优化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全文总结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

(9)基于强度区划模型的控规容积率赋值研究 ——以济宁市中心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控规编制体系亟待变革
        1.1.2 城市开发强度管控不足
        1.1.3 控规容积率指标编制与管控面临转型
        1.1.4 容积率是控规研究热点与核心指标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与范围界定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研究对象与范围界定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关于控规容积率赋值研究
        1.4.2 关于控规开发强度区划研究
        1.4.3 关于控规容积率管控方法研究
        1.4.4 小结
    1.5 相关实践研究
        1.5.1 国外强度制度实践
        1.5.2 国内强度分区实践
    1.6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框架
2 控规容积率指标问题分析
    2.1 控规容积率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2.1.1 土地开发强度划分缺乏科学性
        2.1.2 容积率的确定缺乏科学支撑
        2.1.3 容积率编制与控制方式无法应对新时期城市发展
    2.2 控规容积率指标实施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2.2.1 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保障民生诉求
        2.2.2 无法适应新时期城市规划管理要求
        2.2.3 控规实施中容积率调整与审批程序繁复
    2.3 控规实施中容积率调整的问题分析
        2.3.1 控规容积率调整特征
        2.3.2 控规容积率调整原因
        2.3.3 控规容积率调整程序
    2.4 强度区划研究是片区容积率确定的重要前提
3 控规编制强度影响因素与区划模型建立
    3.1 强度区划模型研究思路及对象遴选分级
        3.1.1 片区层面强度区划模型整体研究思路
        3.1.2 建设用地研究类型遴选
        3.1.3 强度分级研究
    3.2 强度指标量化影响因素分析
        3.2.1 区位因素
        3.2.2 现状开发强度及建设情况
        3.2.3 规划政策因素
        3.2.4 城市特色因素
        3.2.5 地价因素
        3.2.6 微观因素
    3.3 强度区划因子选取
        3.3.1 强度区划影响因子选取
        3.3.2 强度区划修正因子选取
    3.4 强度区划因子赋值
        3.4.1 因子赋值方法
        3.4.2 数据标准化
        3.4.3 因子分类量化
        3.4.4 相关参数确定
        3.4.5 权重值确定
    3.5 强度区划空间数学模型建立
        3.5.1 基准模型建立思路方法
        3.5.2 基准强度区划模型建立
        3.5.3 修正强度区划模型建立
        3.5.4 强度区划模型成果
4 强度区划模型下容积率指标确定与管控方式改进
    4.1 基准容积率测算
        4.1.1 居住用地
        4.1.2 商业用地
        4.1.3 小结
    4.2 地块容积率调整系数
        4.2.1 交通区位调整系数
        4.2.2 用地规模调整系数
        4.2.3 小结
    4.3 地块额定容积率的确定
    4.4 容积率管控方式改进
        4.4.1 分层分区控制与总量控制
        4.4.2 动态化控制
        4.4.3 市场化控制
5 以济宁市中心城区为例
    5.1 研究概况与强度现状分析
        5.1.1 案例选取缘由及案例概况
        5.1.2 强度现状分析
        5.1.3 强度现状分级
    5.2 强度区划因子赋值及模型建立
        5.2.1 权重值确定
        5.2.2 影响因子分析与赋值
        5.2.3 修正因子分析与赋值
        5.2.4 强度区划空间模型建立
    5.3 基准容积率测算
        5.3.1 居住用地
        5.3.2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5.3.3 其他用地的容积率确定
        5.3.4 小结
    5.4 编制方法与成果对比分析
        5.4.1 技术路线中容积率编制对比
        5.4.2 片区编制成果对比
6 研究总结
    6.1 研究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与合理性比较分析
        6.2.1 研究创新点
        6.2.2 研究合理性比较分析
    6.3 研究适用性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第一轮各项因子权重专家评分表
附录二 第二轮各项因子权重专家评分表

(10)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合理确定方法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相关定义与理论基础
        1.5.1 相关定义
        1.5.2 相关理论基础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6.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6.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湖南省现行容积率确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湖南省现行容积率确定的主要方法
        2.1.1 技术管理规定指标参考法
        2.1.2 经验归纳法
        2.1.3 指标自上而下分解法
        2.1.4 指标自下而上汇总法
    2.2 湖南省容积率现有确定方法的缺陷与不足
        2.2.1 容积率的确定未考虑外部负效应
        2.2.2 容积率指标缺乏评判标准,房地产开发市场欠公平
        2.2.3 缺乏弹性机制
    2.3 影响容积率的因素分析
        2.3.1 经济效益
        2.3.2 城镇规模与经济实力
        2.3.3 自然因素
        2.3.4 日照间距要求
        2.3.5 城镇土地级差
        2.3.6 城镇交通和基础设施容量
        2.3.7 开发建造方式和形体规划设计
        2.3.8 社会文化与人的需求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影响因素分析
    3.1 经济因素对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影响分析
        3.1.1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与地价的关系
        3.1.2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与房地产开发利润
        3.1.3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最佳容积率
        3.1.4 启示
    3.2 社会因素对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影响分析
        3.2.1 湖南省城镇规划相关法规与居住用地容积率的关系
        3.2.2 湖南省小城镇人的需求与居住用地容积率的关系
        3.2.3 湖南省小城镇规划政策的调控与居住用地容积率的关系
        3.2.4 湖南省小城镇的文化特质与居住用地容积率的关系
    3.3 环境因素对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影响分析
        3.3.1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与城镇环境的关系
        3.3.2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与居住环境关系
        3.3.3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的合理确定研究
    4.1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合理确定的原则
        4.1.1 技术研究与政策引导相互结合
        4.1.2 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确立容积率分类指导的控制方法
        4.1.3 建立兼顾效率与公平,刚柔结合的容积率体系
    4.2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合理确定的思路
        4.2.1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合理容积率的含义
        4.2.2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合理确定的思路
    4.3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合理容积率的确定
        4.3.1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在经济因素影响下的取值
        4.3.2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在社会因素影响下的取值
        4.3.3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取值
        4.3.4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合理容积率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的管理研究
    5.1 容积率管理的政策规定和适用原则
        5.1.1 容积率管理的相关政策规定
        5.1.2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管理的原则
    5.2 当前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管理工作中的误区
        5.2.1 高容积率建筑,等于节约资源
        5.2.2 控制高容积率建筑,就是降低土地利用率
        5.2.3 限制高容积率,等于限制高层建筑
    5.3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指标修改论证方法
        5.3.1 修改居住用地容积率的一般程序及禁止修改的一般要求
        5.3.2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指标修改的具体论证方法
        5.3.3 湖南省居住用地容积率修改补交土地出让金的计算及征收管理
    5.4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5.4.1 目前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5.4.2 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4.3 对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管理方面的相关建议
    5.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竞赛获奖情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与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中小城镇旧城改造控制性详规中容积率的测算(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性分析在拉萨东城区控规中的应用研究[D]. 游涛.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3)
  • [2]东山县双东湖片区城市设计与控规融合研究[D]. 孙羽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3]中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的弹性方法研究[D]. 刘哲. 山东建筑大学, 2019(09)
  • [4]小城市居住区容积率确定研究[D]. 白嘎力.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5]成都市小城镇存量用地再开发时序研究 ——以崇州市三江镇为例[D]. 刘艾梅.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6]广州城乡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分区管控研究[D]. 全裕霖.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7]制度变迁与空间转型 ——开发区工业空间转科技研发空间研究[D]. 石峰. 东南大学, 2018
  • [8]旧城更新背景下居住用地容积率确定方法研究[D]. 黄娇. 湖南大学, 2018(02)
  • [9]基于强度区划模型的控规容积率赋值研究 ——以济宁市中心城区为例[D]. 郭诗洁.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6)
  • [10]湖南省小城镇居住用地容积率合理确定方法与管理研究[D]. 石磊. 湖南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