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论文文献综述)
朱锡德,衡雪源,张建宁[1](2020)在《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创伤性进展性脑内血肿》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手术技术治疗小儿创伤性进展性脑内血肿的临床效果和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22例创伤性进展性脑内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16岁,平均(8.45±5.27)岁。在局部麻醉下行细孔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术14例(穿刺引流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小切口内镜下血肿清除术8例(内镜手术组)。对患儿的血肿量进展、临床症状、意识状态、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早期预后进行评价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本组22例患儿伤后12 h内通过复查,均显示在首次CT检查所示小的脑挫裂伤基础上有脑内血肿形成,其中5例血肿形成后进一步增大。有3例患儿前2次CT检查未显示明显的脑内血肿,后症状加重第3次CT检查才显示血肿形成。术前GCS较入院时降低者14例,其中2例出现脑疝。出现癫痫发作7例,其中血肿位于颞叶5例,额叶1例,基底节区1例。内镜手术组手术时间点为伤后(7.13±3.04)h,早于穿刺引流组(18.43±6.19)h;内镜手术组术后复查CT次数为(1.75±0.46)次,少于穿刺引流组的(3.14±0.66)次,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22例患儿行微创手术后复查CT均证实血肿清除满意,占位效应解除。随访显示所有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出现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是小儿颅脑创伤后脑内血肿进展的常见表现,颞叶血肿进展时更易伴发癫痫发作。部分患儿进展性脑内血肿出现在2次CT检查之后,故对儿童患者的观察需提高警惕。细孔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术快速简便,适用于血肿较为稳定者,但术后需多次复查CT证实引流效果;神经内镜手术更适用于血肿短时间内进展者,术中清除血肿确切,可减少术后复查CT次数。合理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可使小儿进展性脑内血肿取得更好恢复。
郑亚北[2](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并分析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从而提高对迟发性颅内血肿高危因素的认识。通过对DTICH的早期预测,以保证患者手术干预后的存活率,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预防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临床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同时已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病例。随后根据病例术后是否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为标准对收集的病例进行分组:病例组(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n=35)、对照组(未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n=79)。两组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数据采集,对DTICH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同时对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瞳孔改变、术前病灶分型,术前Rotterdam CT评分、受伤距离手术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本课题114例患者中,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例为35例,其发生率为30.7%。2.通过对参与课题的114例患者相关影响因素数据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术前病灶分类、合并颅骨骨折、合并对侧颅骨骨折和受伤距离手术时间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存在相关性(P<0.05);而两组患者在性别、中线偏移程度、术前瞳孔改变情况、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创伤类型、手术时间、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值、随机血糖、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方面无相关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以及专业上认为对结局有影响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OR=1.060,95%CI(1.010,1.112)]、合并对侧颅骨骨折[OR=25.297,95%CI(4.629,138.229)]和术前Rotterdam CT评分[OR=6.733,95%CI(1.360,33.342)]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受伤距离手术时间[OR=0.959,95%CI(0.922,0.999)]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保护因素。4.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病例组:恢复良好1例(2.9%)、中度残疾3例(8.6%)、重度残疾11例(31.4%)、植物生存16例(45.7%)、死亡4例(11.4%);对照组:恢复良好13例(16.5%)、中度残疾18例(22.8%)、重度残疾31例(39.2%)、植物生存10例(12.7%)、死亡7例(8.9%)。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对照组的预后情况显着优于病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68,P<0.05)。结论:1.患者年龄、合并手术对侧颅骨骨折及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是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2.患者受伤距离手术时间是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保护性因素。3.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增加了术后致死、致残率。4.患者存在高龄、术前Rotterdam CT评分较高、合并手术对侧颅骨骨折、受伤距离手术时间短等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警惕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
马一鸣[3](2016)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64例,均行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37例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观察组),227例未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对照组)。自制EXCEL表格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受伤机制(加速性损伤和减速性损伤)、首次CT检查时间、颅脑损伤程度、开放性损伤情况、脑挫裂伤情况、颅骨骨折情况、血肿位置(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血肿量、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糖、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入院至手术时间及去骨瓣减压术情况,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机制、首次CT检查时间、开放性损伤发生率、脑内血肿发生率、血肿量、收缩压及PT、FIB、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颅脑损伤程度重于对照组,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发生率及舒张压、血糖、行去骨瓣减压术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TT、APTT长于对照组,入院至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颅脑损伤〔OR=3.757,95%CI(2.475,5.797)〕、脑挫裂伤〔OR=2.874,95%CI(1.574,4.264)〕、颅骨骨折〔OR=1.864,95%CI(1.162,3.465)〕及TT延长〔OR=1.964,95%CI(1.254,4.038)〕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及TT延长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
朱锡德,衡雪源,庞琦[4](2014)在《快速细孔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附八例报道)》文中指出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发病率较低,国内外文献均少见报道。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有手术指征的10例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患儿,约占同期691例小儿颅脑创伤患儿的1.45%,其中仅2例行开颅手术,余8例采取快速细孔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对此8例患儿的治疗经验予以总结,以期为临床同道以后遇到此类患者提供一种微创治疗
向言召[5](2013)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hematoma,DTICH)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措施。加强对本病的警惕性,重视其临床特点及发展规律,合理运用动态CT检查,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提高本病的疗效和预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现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25例(病例组),未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215例(对照组)。从性别、年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颅脑损伤类型等方面分析这些因素与DTICH发生的关系,对观测指标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手术时机、手术方式、TT和APTT有显着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颅脑损伤(OR=3.678,P=0.001)、脑挫裂伤(OR=2.374,P=0.019)、颅骨骨折(OR=1.760,P=0.024)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OR=1.848,P=0.017)4个因素为DTICH的高危因素。结论: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40例颅脑损伤后DTICH患者和颅脑损伤后未发生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显示DTICH的发生与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颅骨骨折、手术时机、手术方式、TT和APTT有显着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受伤机制、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首次CT时间、PT、低氧血症、低血压和术后并发症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显着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DTICH发生的危险因素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和TT。因此,具有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和TT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易在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鉴于颅脑损伤发生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且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给社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身心伤害,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努力改进颅脑创伤急救体系及监测体系,加强规范化治疗和基础研究,为我们神经外科医师提供更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如更加规范GCS评分标准,进一步改进影像学和功能检查技术,改进相关监测设备,神经干细胞移植,加强物理和康复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水平,减轻颅脑损伤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本组研究是一项非随机、回顾性研究,因此存在潜在的偏差和变异,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仅为25例,样本量偏小,对于DTICH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其相关的发生机制还有待更大样本量的资料、进行定量控制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从而进一步调查与评估DTI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付勇强,韦名然,涂锦泉,周利[6](2006)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42例诊治体会》文中研究指明
关晓民,黄远湖,陈维,张宏[7](2004)在《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39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总结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 (DTICH)诊治经验。方法 :对 3 9例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 14例 ;手术治疗 2 5例 ,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 6例 ,颅骨钻孔脑血肿内置硅胶管 +尿激酶体外引流 9例 ,沿原切口骨窗缘穿刺脑血肿内置硅胶管 +尿激酶体外引流术 10例。结果 :良好 3 1例 ,中残 3例 ,重残 1例 ,植物生存 1例 ,死亡 3例。结论 :DTICH的发生是诸多因素的结果 ,脑挫裂伤是DTICH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 ,动态CT扫描有助于早期诊断 ,选择恰当治疗方式可取得满意疗效
余良英,张成英,陈昌华,何英[8](2003)在《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观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 987年 1月~ 1 998年 1 2月收治的 2 7例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 7例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中 ,行血肿清除术 1 3例 ,颅骨钻孔血管内置管 +增强尿激酶外引流术 6例 ,非手术治疗 8例。 2 6例治愈 ,1例死亡。结论 进行性意识障碍、头痛、呕吐、贫血加重和生命体征不稳定是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基本临床特征 ,伤后 72小时这段时间是护理观察的重点。伤后 72小时仔细观察以上症状、体征 ,为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李映良,夏佐中,梁平,翟瑄[9](2003)在《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7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 2 7例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 结果 2 7例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中 ,行血肿清除术 13例 ,颅骨钻孔血肿内置管 +增强尿激酶外引流术 6例 ,非手术治疗 8例。 2 6例治愈 ,1例死亡 ,死亡率 3.70 %。 结论 进行性意识障碍、头痛、呕吐、贫血加重和生命体征不稳定是小儿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基本临床特征 ,高度警惕本病的发生 ,及时再次CT扫描有利于早期诊断 ;掌握好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指征 ,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葛明,赵继宗,马振宇,富壮,赵元立,韩利江[10](2002)在《小儿外伤性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文中认为目的 研究小儿外伤性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 ,并探讨其发生机制。 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 1991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收治的小儿外伤性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 2 3例。 结果 本组手术清除血肿 2 1例 ,血肿自行吸收 2例 ,无死亡。 结论 小儿迟发性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多发生在伤后 2~ 5d ,占该类血肿 78.3%。跌倒伤是主要的致伤原因。此类血肿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 ,但多伴有颅骨线形骨折。小儿外伤性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及时发现和治疗 ,预后良好。CT扫描是可靠而简便的诊断方法。而延误诊断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二、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论文提纲范文)
(2)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分组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资料收集 |
2.3.1 一般临床资料 |
2.3.2 临床观察指标 |
2.3.3 影像学表现 |
2.3.4 实验室检查指标 |
2.4 治疗手段 |
2.4.1 术前准备 |
2.4.2 手术方式 |
2.4.3 术后处理 |
2.4.4 术后随访 |
2.5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3.2 术前GCS评分比较 |
3.3 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比较 |
3.4 术前瞳孔改变、中线偏移及病灶分类情况比较 |
3.5 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
3.6 DTICH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3.6.1 单因素分析结果 |
3.6.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
3.7 病例组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 |
3.8 两组患者近期预后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一般临床资料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 术前Rotterdam CT评分影响因素分析 |
4.3 凝血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
4.4 颅骨骨折影响因素分析 |
4.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对侧DTICH的发生机制 |
4.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对侧DTICH对预后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3)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单因素分析 |
2.2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颅脑损伤程度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 |
3.2颅脑损伤类型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 |
3.3血肿位置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 |
3.4血压、血糖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 |
3.5凝血指标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 |
3.6入院至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关系 |
(5)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6)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42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影像学检查 |
1.3 治疗结果 |
2 讨论 |
2.1 发病情况及血肿成因 |
2.2 诊断和治疗 |
(7)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3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2.结 果 |
3.讨 论 |
(8)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受伤原因 |
1.3 症状体征 |
1.4 治疗及结果 |
2 临床特点 |
3 观察与护理要点 |
3.1 意识变化的观察 |
3.2 瞳孔变化的观察 |
3.3 颅内压的观察 |
3.4 生命体征的观察 DTICH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均可导致生命体征改变。 |
3.5 脑受压体征的观察 |
3.6 缺氧情况的观察 DTICH形成的机理, 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血管扩张学说。 |
3.7 出血倾向的观察 |
4 小结 |
(9)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论文提纲范文)
临 床 资 料 |
1. 一般资料: |
2. 受伤原因: |
3. 症状和体征: |
4.治疗及结果: |
讨 论 |
(10)小儿外伤性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症状与体征: |
3. 辅助检查: |
结 果 |
讨 论 |
四、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创手术治疗小儿创伤性进展性脑内血肿[J]. 朱锡德,衡雪源,张建宁.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20(06)
- [2]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D]. 郑亚北. 河北大学, 2020(08)
- [3]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研究[J]. 马一鸣.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03)
- [4]快速细孔钻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附八例报道)[J]. 朱锡德,衡雪源,庞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4(11)
- [5]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研究[D]. 向言召. 延安大学, 2013(02)
- [6]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42例诊治体会[J]. 付勇强,韦名然,涂锦泉,周利. 中国厂矿医学, 2006(04)
- [7]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39例临床分析[J]. 关晓民,黄远湖,陈维,张宏.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4(05)
- [8]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J]. 余良英,张成英,陈昌华,何英. 现代护理, 2003(06)
- [9]小儿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J]. 李映良,夏佐中,梁平,翟瑄. 中华创伤杂志, 2003(01)
- [10]小儿外伤性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J]. 葛明,赵继宗,马振宇,富壮,赵元立,韩利江. 中华创伤杂志,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