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外洗加克霉唑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99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清[1](2021)在《香莲凝胶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香莲凝胶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此类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情况,为香莲凝胶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初步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3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及皮肤科门诊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采集一般资料,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真菌学检查以及阴道微生态相关检测(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LBG分级、Nugent评分、pH值、H2O2),进行基线评估。治疗组以香莲凝胶阴道纳药治疗,每晚使用温水清洗外阴后使用1次,每次2支,连用7天。对照组以克霉唑阴道片(凯妮汀)阴道纳药治疗,于温水清洁外阴后使用,在治疗的第1天及第4天各用药1颗。治疗后:于停药后3-7天对治疗前的所有观察指标进行再次检测评估。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来判定香莲凝胶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阴道分泌物治疗前后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LBG分级、Nugent评分、pH值、H2O2等形态学及功能学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评价香莲凝胶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情况。结果:1.纳入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共62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参与了此项临床观察,香莲凝胶组纳入患者28例,失访4例,中断干预措施1例;凯妮汀组入组患者34例,失访7例。共12例患者未能完成治疗后的疗效观察。2.临床疗效(1)全分析集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真菌转阴率分别为:21.4%、50.0%;符合方案集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真菌转阴率分别为:26.1%、63.0%,香莲凝胶组真菌转阴率低于凯妮汀组,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下降(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全分析集下,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21.4%,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50.0%;符合方案集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26.1%、63.0%。香莲凝胶组临床有效率低于凯妮汀组,两组间临床有效率经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全分析集下,香莲凝胶组总有效率为78.6%,凯妮汀组总有效率为73.5%;符合方案集下,香莲凝胶组、凯妮汀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92.6%。两组间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阴道微生态:(1)形态学变化:两组治疗后的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LBG分级、Nugent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2)功能学变化:两组治疗后阴道分泌物的pH值、H2O2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香莲凝胶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香莲凝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临床整体疗效方面与凯妮汀无显着差异。2.香莲凝胶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为消除念珠菌从而改善形态学指标,而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阴道微生态功能学指标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吴妙丽[2](2021)在《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1.系统评价中药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中药内服在本病的应用提供证据支持。2.观察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在本病的应用提供临床经验。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的文献资料,按照纳排标准,收集中药内服治疗VVC的临床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手册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频数统计分析常用内服中药治疗VVC的用药特点。2.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克霉唑阴道片外用,1片/次,单次用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扶正抗菌汤。记录治疗前后相关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评分、阴道微生态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复发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利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患者真菌转阴率、阴道微生态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三个月复发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1.Meta分析:纳入33个研究,共3922例受试者。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单纯西药相比,在真菌转阴率、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症候积分、阴道瘙痒、白带异常、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阴道分泌物改善时间、IFN-γ水平、IL-6水平、IL-8水平、总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一/二/三/六个月复发率方面优势更明显(P<0.05);在显效率/好转率、症状体征总积分、外阴瘙痒改善时间、TNF-ɑ水平和IL-4水平方面疗效相当(P>0.05)。纳入文献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中药使用以补气健脾药、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药较为常见,疏肝、凉血、活血单药出现频率亦较高。2.疗效观察:(1)转阴率:试验组转阴率为74.19%,对照组转阴率为82.76%,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阴道微生态:治疗后阴道微生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一定改善(P<0.05),试验组“阴部瘙痒”、“倦怠嗜睡”、“纳少便溏”、“中医次症”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带下质地”、“中医主症”、“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中医次症”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疗效:治疗后,试验组“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主症”疗效相当(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中医主症”、“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5)总有效率:治疗后试验组“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和“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余总有效率相当(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面色(?)白或萎黄”、“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和“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余总有效率相当(P>0.05)。(6)复发:三个月后,试验组复发4.8%,对照组复发17.4%,差异不明显(P>0.05)。(7)安全性: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Meta分析提示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比常规西药,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炎性因子水平恢复,降低远期复发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规范化应用,提供更高级别的证据支持;临床VVC常用中药以健脾、清热、祛湿为主,多配伍疏肝理气药、活血凉血药。2.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能取得较高的真菌转阴率和较低的远期复发率,能明显改善早期及远期的中医证候。3.相比克霉唑阴道片,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在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早期/远期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远期中医主症疗效方面更有优势。4.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确切,较为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王盼盼[3](2021)在《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口服加味止带方联合局部外用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本病中药口服联合西药局部外用的治疗方式提供临床用药依据,并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VVC的优势所在,也为本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一定的中医辨证思路。方法:根据随机对照的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妇产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VVC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制霉素阴道栓,每晚临睡前1枚放入阴道深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加味止带方,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于治疗完成后1周后采集乳酸杆菌定量、阴道清洁度、VVC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念珠菌检查结果,治疗后3个月后采集复发情况,评价疗效。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乳酸杆菌定量、阴道清洁度、VVC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念珠菌检查结果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后均能改善患者乳酸杆菌定量、阴道清洁度、VVC评分、中医证候及念珠菌检查结果。2.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81.08%,有统计学差异(P=0.015),说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各单项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带下色质、口苦口黏、小腹痛单项改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中医症候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带下色质、口苦口黏、小腹痛三方面疗效不显着,其余单项症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念珠菌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阴性率89.2%,阳性率10.8%;对照组阴性率86.5%,阳性率13.5%,两组的念珠菌转阴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在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上效果相当。4.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1.89%、86.49%,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湿热下注型VVC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5.对两组VVC治疗有效的患者进行复发情况评价,3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1.77%、34.38%,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降低复发率方面更为有效。6.在治疗过程中,74例患者均未发生和治疗所用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且各项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未见异常变化。结论:1.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VVC的总疗效优于单一制霉素阴道栓治疗。2.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与单一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VVC,二者在念珠菌转阴率上无明显差异。3.加味止带方可以改善湿热下注型VVC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并降低其复发率。
曹亮[4](2021)在《氟康唑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血清、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氟康唑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血清、阴道灌洗液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到本院就诊的12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氟康唑+常规药物治疗+外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外洗),各60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外阴瘙痒、烧灼感、白带异常、排尿疼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及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阴瘙痒、烧灼感、白带异常、排尿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血清和阴道灌洗液中IL-2、IL-10、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短,有效缓解患者不适,可改善血清、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炎性反应,且复发率较低,临床应用意义较大。
车一平,陈丽丽[5](2020)在《加味桂芍四妙汤与中药外洗联用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IL-8、IL-2、IL-6、IL-4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析加味桂芍四妙汤与中药外洗联用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IL-8、IL-2、IL-6、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吉林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7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氟康唑、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加味桂芍四妙汤与中药外洗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比较治疗30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3个月后的病情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外阴瘙痒消失、白带减少、阴道黏膜充血消失、阴道疼痛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IL-2、IL-6、IL-4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4.29%;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总复发率为2.94%,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6.92%;试验组患者外阴瘙痒消失、白带减少、阴道黏膜充血消失、阴道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8、IL-2、IL-6、IL-4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均P <0.05)。结论加味桂芍四妙汤与中药外洗联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症状,减少不良反应,进一步提升预后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
黄坤艳[6](2020)在《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利用Meta分析评价中医药对比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并归纳总结纳入文献的证型及中药用药,为临床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提供理论支撑及用药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Cochrane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有关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将检索后的全部文献加载入EndnoteX9软件查重,后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利用Excel2019软件提取纳入文献数据,利用Cochrane协作评估偏倚风险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最后采用Revman5.3.5软件对文献疗效指标进行异质性、敏感性分析,合并出效应值后比较,当疗效指标纳入文献≥10篇时作漏斗图分析其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9篇随机对照试验,2777例研究对象,均无显着发表偏倚,中医药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1)假丝酵母菌转阴率[OR(95%CI)=3.15(2.60,3.82),P<0.0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4.42(3.32,5.87),P<0.0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湿热下注证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4.39(3.04,6.34),P<0.00001]、热毒蕴结证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5.29(2.87,9.74),P<0.00001]及脾虚证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3.56(1.81,7.00),P=0.0002]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3月后中医药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OR(95%CI)=0.22(0.16,0.31),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优于西药组[SMD(95%CI)=﹣1.23(﹣1.64,﹣0.8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VVC症状总积分降低优于西药组[SMD(95%CI)=﹣1.00(﹣1.72,﹣0.27),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中医药降低IL-4[SMD(95%CI)=﹣4.03(﹣5.64,﹣2.95),P<0.00001]、IL-6[SMD(95%CI)=﹣2.98(﹣4.02,﹣1.94),P<0.00001]水平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意义。(7)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OR(95%CI)=0.66(0.35,1.24),P=0.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纳入文献证型以湿热下注证为主;常用药物前三类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及补益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多选用清热、补虚、利水渗湿,配伍解表、收涩、理气、化湿、活血化瘀、杀虫止痒及开窍药。总结:Meta分析结果发现中医药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中医药能提高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能够降低VVC复发率、中医证候积分和VVC症状体征积分,降低IL-4、IL-6水平。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着优势。通过归纳本组研究全部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中药用药,发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证型是湿热下注证,常用药物前三类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及补益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多选用清热、补虚、利水渗湿,配伍解表、收涩、理气、化湿、活血化瘀、杀虫止痒及开窍药。
马留璐[7](2020)在《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客观指标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参菊洗剂熏洗外用联合克霉唑栓纳阴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克霉唑栓纳阴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停药3天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阴道清洁度分级、乳酸杆菌定量以及治疗后真菌学转阴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疗效,并评估停药1月后的复发率。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57例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两组实际完成率分别为93.3%、96.7%。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VVC临床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阴道清洁度分级、乳酸杆菌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VC临床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VVC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效果更佳。4.阴道清洁度分级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清洁度转为Ⅰ、Ⅱ度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转为Ⅰ、Ⅱ度者(89.3%)高于对照组(65.5%)。5.乳酸杆菌定量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杆菌定量转为中少量和大量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转为中少量和大量者(85.7%)高于对照组(62.1%)。6.真菌学转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真菌学检测均为阳性,两组患者治疗后真菌学转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有效率为8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停药1月复发情况比较:停药1月复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停药1月复发率(11.1%)显着低于对照组(34.6%)。结论:1.运用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能有效降低患者VV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显着。2.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可改善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阴道清洁度及阴道乳酸菌定量,有利于阴道微生态平衡。3.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预防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效果优于单一克霉唑栓用药。4.参菊洗剂药物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致病菌生长、减轻炎症效应有关。
蔡静娴[8](2019)在《加减完带汤巩固治疗脾虚湿盛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观察加减完带汤对于脾虚湿盛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巩固期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寻求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巩固治疗安全有效、预防复发的方法,并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把强化治疗后真菌学转阴的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进入巩固治疗,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加减完带汤治疗,对照组予氟康唑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填写临床疗效观察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白带常规情况,以及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并在停药后随访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其中有65例病人完成了临床观察,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脱落率为7.14%。2.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有效率为90.6%,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有效率为84.4%,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单项证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带下量、色、质、味及局部症状改善两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改善带下量、色、质、味及局部症状方面疗效相当;而在改善全身症状如面色萎黄、纳少、便溏、腹胀方面,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白带脓球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带脓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有效改善白带脓球情况,治疗组改善白带脓球优于对照组。6.停药后中医证候的比较:治疗组停药3个月后随访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停药3个月后随访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后相比有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更稳定。7.复发率的比较:停药3个月,治疗组总复发率为12.1%,明显低于对照组3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更低。8.治疗过程中,完成观察的治疗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但均能坚持服药。9.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血、尿、粪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检查等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两组治疗方法均具有安全性。结论:加减完带汤巩固治疗脾虚湿盛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及白带脓球情况,有效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有效。
葛桂枝[9](2019)在《参黄洗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参黄洗剂是基于中医理论应用于临床多年的经验方,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开发参黄洗剂用于阴道炎的预防及治疗,对处方中的君药苦参及黄柏有效成分提取,筛选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其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进行研究,为洗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通过实验对提取次数、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料液比等四个单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用两种指标性成分苦参碱、盐酸小檗碱含量及干膏得率为检测指标,综合评分筛选出参黄洗剂提取的最佳工艺。在醇沉工艺中以浓缩后所提药液量、醇沉浓度、醇沉温度、沉淀时间4个单因素进行考察,得到洗剂的最佳配制工艺条件。2用薄层色谱法对参黄洗剂中的苦参中的苦参碱、黄柏中的小檗碱、大黄中的大黄酚等成分鉴别。3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洗剂项下的要求,分别检查洗剂的pH值、微生物限量及装量等项目。4用高效液相法来测定参黄洗剂中指标性成分苦参碱及小檗碱的含量,用以确定制剂的质量标准。5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考察参黄洗剂的初步稳定性,三批样品进行9个月长期稳定性试验及6个月加速试验考察,检查该品种性状、鉴别、pH值、微生物限度及含量。结果1正交试验筛选的工艺条件为提取2次,浸泡温度40℃,浸泡时间2h,料液比1:10(g·mL-1),煎煮两次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将2次提取后的提取液浓缩至1000mL,醇沉浓度60%,室温条件下醇沉,时间24小时。2在薄层色谱鉴别对主要药材进行了考察,结果苦参、小檗碱、大黄酚均找到合适方法,鉴别方法得当,结果准确且阴性无干扰。3 pH值、微生物限量、装量等均符合2015版药典通则洗剂项下的规定。4建立了HPLC含量测定方法,经实验验证两种指标性成分在色谱柱:EclipseXOB-C18(5μm,4.6×150mm),柱温:30℃;流动相:乙腈--1%磷酸溶液(pH6.8,80:20);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0.8mL/min,分离度良好,方法可靠。5初步稳定性考察中三批样品在模拟上市包装下,分别在温度为40℃±2℃,相对湿度为75%±5%下放置6月、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10%条件下放置9月,各项结果与0月对比,其外观性状、pH值、样品含量等均无明显变化,表明稳定性实验合格。结论本实验完成了对参黄洗剂制备工艺提取及制备,其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患者使用方便,为参黄洗剂在临床进一步开发研究及制剂的规范化生产做好铺垫。另外,本实验完善了质量标准,建立了洗剂的TLC定性鉴别及HPLC定量鉴别,确定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简便、稳定可靠,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但由于时间及资源问题,未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及临床试验,本结果可作为后续研究依据。图28幅;表21个;参83篇。
梁建好,王桂莲[10](2018)在《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RVVC)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其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外源性感染源、月经周期、性传播、抗菌素致使阴道菌群失调、治疗方法选择有误或治疗不彻底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时需结合临床因素、念珠菌细胞分子机制、宿主局部免疫力、患者耐药性,正确、规范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以预防和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二、中药外洗加克霉唑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99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外洗加克霉唑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99例(论文提纲范文)
(1)香莲凝胶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学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认识与研究概述 |
一、中医病名 |
二、病因病机 |
三、治疗 |
四、小结 |
第二节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与阴道微生态研究 |
一、阴道环境与雌激素 |
二、乳酸杆菌的功能 |
三、阴道菌群的分布 |
四、阴道微生态的评价 |
五、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过程中阴道微生态的变化 |
六、念珠菌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的致病机制 |
七、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 |
八、预防调护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案设计 |
一、研究内容概述 |
二、研究路线 |
第二节 香莲凝胶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研究 |
一、研究资料 |
二、研究设计类型 |
三、样本量估算 |
四、随机分组方法 |
五、试验用药及方法 |
六、观察流程 |
七、观察指标 |
八、统计学分析 |
九、研究结果 |
十、讨论 |
第三节 香莲凝胶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影响的临床研究 |
一、研究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三、观察内容 |
四、统计学方法 |
五、研究结果 |
六、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2)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中药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 |
1 研究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
1.4 文献筛选 |
1.5 数据提取 |
1.6 文献质量评估 |
1.7 统计分析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流程图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4 安全性评价 |
2.5 Meta分析结果 |
2.6 纳入文献用药特点 |
3 讨论 |
3.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讨论 |
3.2 纳入文献质量讨论 |
3.3 Meta分析结果讨论 |
3.4 异质性讨论 |
3.5 发表偏倚讨论 |
3.6 敏感性讨论 |
3.7 用药特点讨论 |
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VVC的疗效观察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立项依据 |
4.2 祖国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
4.3 对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探讨 |
4.4 对扶正抗菌汤的方药分析 |
4.5 西医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
4.6 结果分析与探讨 |
4.7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带下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收集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标本采集方法 |
2.2 标本检测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内容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3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4.2 临床疗效比较 |
4.3 安全性观察 |
第二部分 讨论 |
1 理论依据 |
2 组方分析 |
3 中药药理研究 |
4 制霉素阴道栓药理分析 |
5 临床疗效分析 |
5.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5.2 念珠菌转阴疗效分析 |
5.3 综合疗效分析 |
5.4 复发率分析 |
5.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湿热下注型VVC患者临床观察调查问卷 |
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概述 |
1 中医学对VVC的认识 |
1.1 病名历史沿革 |
1.2 中医病因病机 |
1.3 中医药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VVC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2.1 VVC的分类 |
2.2 阴道微生态环境与VVC |
2.3 现代医学对VVC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2.4 VVC的诊断方法 |
2.5 VVC的西医治疗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4)氟康唑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血清、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2.5 两组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2.6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
3 讨论 |
(5)加味桂芍四妙汤与中药外洗联用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IL-8、IL-2、IL-6、IL-4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复发率 |
2.2 症状改善时间 |
2.3 血清炎性因子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6)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库选择及检索方案 |
1.2 各数据库检索方案 |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4 文献筛选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
1.5 资料提取 |
1.6 文献的质量评价 |
1.7 结局指标 |
1.8 统计分析 |
1.8.1 确定效应量 |
1.8.2 异质性检验 |
1.8.3 敏感性分析 |
1.8.4 亚组分析 |
1.8.5 森林图 |
1.8.6 发表偏倚检验 |
2.研究结果 |
2.1 文献检索情况与纳入情况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
2.2.1 样本量 |
2.2.2 诊断标准 |
2.2.3 干预方案 |
2.2.4 疗效标准 |
2.2.5 疗程、随访及不良反应 |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4 有效性评价/Meta分析结果 |
2.4.1 假丝酵母菌转阴率 |
2.4.2 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 |
2.4.3 不同证型中医证候总有效率 |
2.4.4 治疗3 个月后复发率 |
2.4.5 中医证候积分 |
2.4.6 VVC症状体征积分 |
2.4.7 细胞因子水平 |
2.4.8 不良反应 |
2.5 纳入文献的证型及中药规律 |
3.讨论 |
3.1 现代医学对VVC的认识 |
3.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
3.1.2 症状及体征 |
3.1.3 诊断方法 |
3.1.4 不同类型VVC的治疗 |
3.2 纳入研究的特点分析 |
3.3 纳入研究的质量分析 |
3.4 总结Meta分析结果 |
3.5 部分研究结局异质性来源的分析 |
3.6 敏感性分析 |
3.7 发表偏倚检验 |
3.8 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中药规律分析 |
3.9 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
3.9.1 优点 |
3.9.2 不足 |
4.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与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
1.6 研究中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类型 |
2.2 分组方法 |
2.3 干预措施 |
2.4 指标检测 |
2.5 疗效评定 |
2.6 记录不良反应并制定相关应对方案 |
2.7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纳入情况 |
3.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3.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VVC临床评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 临床评分比较 |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差值比较 |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9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 |
3.10 两组患者治疗前阴道清洁度比较 |
3.1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清洁度比较 |
3.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清洁度转为Ⅰ、Ⅱ度比较 |
3.13 两组患者治疗前乳酸杆菌定量比较 |
3.1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杆菌定量比较 |
3.1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杆菌定量转为中少量和大量比较 |
3.16 两组患者真菌学转阴比较 |
3.17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18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19 两组患者停药1 月复发情况比较 |
讨论与分析 |
1 临床所用治疗药品解读剖析 |
1.1 参菊洗剂 |
1.2 克霉唑栓药物机理分析 |
2 研究结果分析 |
2.1 临床疗效分析 |
2.2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
2.3 乳酸菌定量及阴道清洁度疗效分析 |
2.4 VVC评分比较分析 |
2.5 真菌学转阴情况分析 |
2.6 两组患者停药1月复发情况比较 |
2.7 参菊洗剂治疗VVC的疗效机理分析 |
2.8 安全性分析 |
3 结论与展望 |
3.1 结论 |
3.2 展望 |
3.3 存在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病例观察表 |
附录二 :评分表 |
附录三 :妇科联检报告单 |
附录四 :不良反应记录及安全评价表 |
综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调查 |
1.2 病原体与发病机制 |
1.3 传播途径及诱发因素 |
1.4 VVC的西医治疗方法 |
2 中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
2.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中医概述 |
2.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因病机 |
2.3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辨证论治 |
2.4 中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与成果 |
(8)加减完带汤巩固治疗脾虚湿盛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与诊断标准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脱落及剔除标准 |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
1.8 伦理学要求的临床研究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标准评定 |
3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
2 治疗前可比性分析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单项证候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白带脓球比较 |
3 疗效性分析 |
3.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3.2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3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4 两组治疗后中医单项证候比较 |
3.5 两组治疗后白带脓球比较 |
3.6 两组停药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7 两组随访复发率比较 |
4 不良反应评价 |
5 安全性评价 |
分析与讨论 |
1 中医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
2 西医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
3 脾虚湿盛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因病机 |
4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巩固治疗原则 |
5 加减完带汤的组方依据 |
5.1 立方依据及方义分析 |
5.2 加减完带汤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可能机制探讨 |
6 巩固治疗时机的选择 |
7 选择氟康唑作为对照组用药的依据 |
8 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在预防复发的重要性 |
9 临床疗效分析 |
9.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
9.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单项证候的分析 |
9.3 两组患者白带脓球情况的分析 |
9.4 两组患者停药后中医证候的分析 |
9.5 两组患者复发率的分析 |
10 不良反应分析 |
11 安全性分析 |
1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参黄洗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参黄洗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方法 |
1.2 结果 |
1.2.1 提取工艺单因素分析实验结果 |
1.2.2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
1.2.3 提取工艺验证实验结果 |
1.2.4 提取液醇沉工艺的单因素分析实验 |
1.2.5 提取液醇沉工艺的正交试验 |
1.2.6 提取液醇沉工艺的验证实验 |
1.3 讨论 |
1.3.1 提取工艺中单因素的选择 |
1.3.2 正交试验的选择 |
1.4 小结 |
第2章 参黄洗剂的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薄层色谱实验结果 |
2.2.2 成品检查项目结果 |
2.2.3 含量测定结果 |
2.2.4 稳定性试验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参黄洗剂的质量标准(草案) |
3.1 原料及辅料的质量标准(草案) |
3.2 药品质量标准(草案)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综述临床常见阴道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
4.1 临床阴道炎的分类、诊断标准 |
4.1.1 临床常见阴道炎的类型 |
4.1.2 西医诊断标准 |
4.1.3 中医诊断标准 |
4.2 阴道炎的治疗方法 |
4.2.1 细菌性阴道炎 |
4.2.2 老年性阴道炎 |
4.2.3 念珠菌性阴道炎 |
4.2.4 滴虫性阴道炎 |
4.3 参黄洗剂的组方设计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生原因 |
1.1 外源性感染源 |
1.2 月经周期的影响 |
1.3 性传播 |
1.4 抗菌素致使菌群失调 |
1.5 治疗方法选择有误或治疗不彻底 |
2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方法 |
2.1 西医治疗方法 |
2.1.1 氟康唑 |
2.1.2 碘伏消毒剂 |
2.1.3 米可定泡腾阴道片 |
2.1.4 克霉唑外用膜 |
2.2 中医治疗方法 |
2.2.1 中药外洗法 |
2.2.2 中药内服、外洗综合疗法 |
四、中药外洗加克霉唑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99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香莲凝胶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临床研究[D]. 李玉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D]. 吴妙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加味止带方联合制霉素阴道栓治疗湿热下注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D]. 王盼盼.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氟康唑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血清、阴道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J]. 曹亮. 中国医学创新, 2021(03)
- [5]加味桂芍四妙汤与中药外洗联用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IL-8、IL-2、IL-6、IL-4水平的影响[J]. 车一平,陈丽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16)
- [6]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D]. 黄坤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7]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D]. 马留璐.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8]加减完带汤巩固治疗脾虚湿盛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蔡静娴.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参黄洗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葛桂枝.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10]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病因及治疗方效果分析[J]. 梁建好,王桂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23)
标签:中医论文; 中药论文; 霉菌性阴道炎的原因论文; 假丝酵母菌论文; 克霉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