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癫痫持续状态66例病因分析

急诊科癫痫持续状态66例病因分析

一、急诊66例癫痫持续状态病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立俊[1](2021)在《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单中心分析恩施地区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为恩施地区儿童惊厥的早期病因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儿科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惊厥发作而住院的491例患儿临床资料,并通过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惊厥患儿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结果:⑴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别为:热性惊厥247例(50.3%),癫痫96例(19.6%),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49例(10%),颅内感染39例(8%),CO中毒5例(1%),低血糖4例(0.8%),重症手足口病4例(0.8%),低钙血症3例(0.6%),中毒性脑病3例(0.6%),颅脑外伤2例(0.4%),脑肿瘤2例(0.4%),脑性瘫痪2例(0.4%),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0.4%),颅内出血2例(0.4%),高氨血症1例(0.2%),高血压脑病1例(0.1%),急性心功能性脑缺血综合征1例(0.2%),尿毒症性脑病1例(0.2%),食物中毒1例(0.2%),胃复安副反应1例(0.2%),误服大量药物1例(0.2%),病因不详24例(4.9%)。(2)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75,P>0.05)。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民族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5)。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8,P<0.05),热性惊厥、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颅内感染均在1~3岁这一年龄段多见,癫痫则以≥6岁这一年龄段多见。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发病季节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4,P<0.05),热性惊厥、癫痫、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均在冬季多发,颅内感染则在秋、冬季节多发。结论: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复杂,本研究中儿童惊厥已明确的病因共21项,其中排前四位的主要病因为:热性惊厥、癫痫、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颅内感染。这四类主要病因在性别、民族构成上无明显差异,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发病季节构成上存在差异。

殷玲[2](2021)在《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按国际抗癫痫联盟2017年最新病因分类标准,分析癫痫持续状态的常见病因,为尽早对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0月以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排除病历资料极其不完善、假性发作及以其他疾病为首发症状入院患者。将病人分为儿童组(0-6岁);少年组(7-17岁);青年组(18-40岁);中年组(41-65岁);老年组(≥66岁)。2.分析癫痫持续状态总体病因构成,并应用卡方检验进行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病因构成比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326例。男女比例为1.25:1。儿童组所占比例最高(27.3%),老年组最少(12.9%)。2.总体病因构成如下,结构性病因200例(61.3%),感染性68例(20.9%),病因不明47例(14.4%),代谢性35例(10.7%),遗传性13例(4.0%),免疫性11例(3.4%)。3.不同性别病因构成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年龄组病因构成比具有差异(P<0.05),各年龄组中感染性病因所占比例为(25.8%、23.6%、24.1%、15.9%、11.9%),结构性病因分别为(40.4%、50.9%、58.6%、76.8%、92.9%),遗传性疾病主要分布在儿童组(69%),而免疫性疾病主要分布在青中年组。5.各年龄组主要病因均为结构性损伤,但导致结构性损伤的疾病在不同年龄组分布不同,儿童组常见病因为脑发育异常(22.2%)和感染性病因所致结构异常(19.4%),少年组中脑发育异常(21.4%)和未知病因所致结构异常(17.9%)常见,青年组多见脑梗死(29.4%)和脑肿瘤(14.7%),而中老年人群主要为脑梗死(38.1%、48.7%)。6.在预后不良的患者中,各病因所占比例分别为免疫性(45%),感染性(28.9%),代谢性(29.4%),结构性(27%),遗传性(15.4%),病因不明(14.9%)。结论:1.在新的病因分类中,癫痫持续状态常见已知病因为结构性损伤、感染性和代谢性疾病,且病因构成与性别无关。2.不同年龄组病因构成不同,除结构性病因外,其他病因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不同的分布。3.我院住院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各年龄组首要病因均为结构性损伤,但不同年龄组结构性损伤的疾病谱不同。4.免疫性、代谢性及感染性疾病为预后不良的常见病因。

廖良华[3](2021)在《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TNF-α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 protein,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变化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早期评估风险、判断预后、指导临床用药奠定基础。方法:(1)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及百色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09月收治的惊厥儿童共120例,50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做为持续惊厥组,其中持续惊厥1组(惊厥时间(min):30-50)36例、持续惊厥2组(惊厥时间(min):50-70)8例、持续惊厥3组(惊厥时间(min):70-90)6例;70例非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做为非持续惊厥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2)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因以及实验室常规、神经电生理等辅助检查结果。(3)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所有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及对照组血清中S100B、NSE、TNF-α水平,并同时测定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4)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发热、嗜睡、呕吐/头痛、烦躁/拒乳等临床表现在持续惊厥组与非持续惊厥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持续惊厥组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非持续惊厥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3)持续惊厥组最常见病因为急性症状性(占52%),非持续惊厥组最常见病因为热性惊厥(占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对照组三组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且均为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对照组。持续惊厥组和非持续惊厥组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也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为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5)持续惊厥组1组、2组、3组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含量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表现为3组>2组>1组。(6)以惊厥持续时间为因变量,分别以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为自变量做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为:(1)相关分析: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与惊厥持续时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s=0.715、0.697、0.658,P均<0.001);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与惊厥持续时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s=0.696、0.725、0.580,P均<0.001)。(2)回归分析: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均与惊厥持续时间具有相关性,其非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3.285、2.628、0.080,P均<0.001;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也均与惊厥持续时间具有相关性,其非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1.797、1.251、0.081,P均<0.001。(7)以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为因变量,以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为自变量做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为:(1)相关分析: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与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920、0.925、0.651,P均<0.001)。(2)回归分析: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可以正向影响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其非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1.181、0.806、0.638,P均<0.001。(8)持续惊厥组中脑电图正常16例(32%),非特异性异常波13例(26%),癫痫样波21例(42%),以癫痫样波为主;脑电图正常组、非特异性异常波组、癫痫样波组间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癫痫样波组>非特异性异常波组>脑电图正常组。结论:(1)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于惊厥发病早期即升高,可作为惊厥患儿发生持续状态早期识别的敏感性生化指标。(2)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与惊厥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性,即持续时间越长,数值升高越明显,为惊厥严重程度的早期识别、治疗提供参考依据。(3)脑电图结果联合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对惊厥性脑损伤判断与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WBC、PCT、CRP数值升高可作为惊厥持续状态早期预测的非特异性参考指标。

苗苗[4](2021)在《惊厥患儿血清S100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儿童惊厥发作后,血清S100B蛋白表达水平的分析及与惊厥患儿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长春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惊厥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病因分为热性惊厥组157例、癫痫组83例、病毒性脑炎组23例、化脓性脑炎组10例、不明原因抽搐组37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和免疫层析法方法对S100B蛋白进行检测,并分析血清S100B蛋白表达水平及与惊厥患儿脑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热性惊厥组中,复杂性热性惊厥血清S100B蛋白水平浓度高于单纯性热性惊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热性惊厥组、癫痫组、病毒性脑炎组、化脓性脑炎组、不明原因抽搐组组间血清中S100B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观察组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惊厥频率≥3次(P=0.000)及惊厥持续时间≥10min(P=0.008)是S100B蛋白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惊厥患儿血清中S100B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2.热性惊厥组中,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S100B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单纯性热性惊厥;3.不同病因所致惊厥患儿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4.惊厥频率≥3次(P=0.000)及惊厥持续时间≥10min(P=0.008)是S100B蛋白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赵嵌[5](2021)在《东北地区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讨存在癫痫持续状态的老年人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的认识。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6月至2020年10月46例确诊为癫痫持续状态的老年患者。收集资料包括就诊情况、发病病因及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脑电图(EEG)、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采用SPSS 20.0软件(IBM公司,美国纽约州阿蒙克市)进行统计分析。变量用平均值±标准差(SD)显示,并用Student t检验进行比较。分类值用频率(百分比,%)表示,并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共收集46例老年SE患者,男性有30例,女性有16例,男女比例1.9:1,60岁是患者最小年龄,88岁是患者最大年龄,平均年龄69.02±7.64岁。60岁-69岁年龄段所占比重最大,占比67.4%。根据患者发病季节进行统计,发现本组46例老年SE患者中,春季发病8例,占比17.4%,夏季发病18例,占比39.1%,秋季发病17例,占比37%,冬季发病3例,占比6.5%。病因中既往癫痫病史3例,病毒性脑炎9例,既往脑血管病9例,急性卒中7例,肿瘤及术后5例(脑胶质瘤3例,鼻咽癌1例,乳腺癌1例),变性及脱髓鞘4例(路易体痴呆1例,快进进展性痴呆2例,脑白质病变1例),酮症酸中毒1例,急性酒精戒断1例,既往静脉窦血栓1例,病因不明6例。急性病因18例,占比39.1%,慢性病因22例,占比47.9%,病因不明6例,占比13%。急性病因以颅内感染、代谢紊乱、急性卒中常见,慢性病因以既往脑血管病病史,肿瘤及术后,癫痫未正规治疗多见。其中60岁-79岁患者多以慢性病因为着,80岁-89岁患者以急性病因为着,男性患者多以急性病因为着,女性患者多以慢性病因为着。46例SE患者中无明显诱因引发者40例,感染诱发3例,精神创伤诱发2例,疲劳诱发1例。46例SE患者中CSE41例,其中GCSE34例,CPSE7例,5例患者为NCSE。46例SE患者中非难治性SE30例,难治性SE8例,超难治性SE2例。本组46例SE患者中未做影像学检查2例,影像学检查正常3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及软化灶22例,颅脑术后改变7例,急性脑梗死7例。本组46例SE患者中未做脑电图者10例,痫性放电26例,异常慢波22例,背景节律慢4例,背景快活动3例,异常尖波2例,弥漫低电压或低幅1例。除2例患者未做心电图外,心电图正常28例,窦速8例,室上速1例,房颤3例,房扑1例,T波低平2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例。入院患者中腰椎穿刺术24例,正常3例,异常21例,其中压力升高3例,压力降低1例,葡萄糖高13例,蛋白高13例,白细胞高8例,氯高6例,氯低2例,IGG高10例。46例患者中33例在24h内入院,13例超过24h入院,34例患者SE持续时间为30-60min,12例患者SE持续时间60min以上。46例患者就诊于急诊时均肌注地西泮,入院后因经济等因素放弃治疗者6例,40例患者在入院后病情控制方面,使用一线药物得以控制者22例,使用二线药物治疗得以控制者14例,使用到三线药物治疗控制者4例。出院时评估治疗疗效,治疗有效24例,治疗部分有效9例,治疗无效2例,院内死亡2例,中途放弃治疗7例。结论:(1)老年SE患者中男性居多,多集中60岁-69岁年龄段,高发季节是夏秋季。急性病因以颅内感染、代谢紊乱、急性卒中常见,慢性病因以癫痫未正规治疗多见。(2)入院时间、发作持续时间与出院时预后有相关性,24h内入院患者以及持续时间30-60min者预后好。(3)老年SE患者预后较好。

冯兰棱[6](2021)在《以核心能力为导向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以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为导向,参考国内外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经验,构建既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又能体现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方案,旨在规范我国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提高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为急诊专科护士管理、培训、考核及认证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推进急诊专科护理领域的发展。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及核心能力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并手工补充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提取相关内容,了解国内外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及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初步拟定培训方案框架。2.半结构式访谈:根据研究目的拟定访谈提纲,对5名急诊专科护士和10名急诊护理专家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对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理解,以及对急诊专科护士培训的认识、建议与意见,进一步补充完善培训方案。3.Delphi法:采用Delphi法对30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采用Excel2019、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指标纳入标准(重要性评分>4.0分,变异系数<0.25)以及专家意见修改相应指标,最终确定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通过检索共获得1906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559篇后按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纳入28篇文献,涉及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长、考核标准、培训学员和教师准入标准等内容。2.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整理分析访谈内容后提炼5个主题,分别为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内容设置、培训管理、考核评价、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效果及展望,结合文献研究结果初步形成培训方案。3.Delphi结果:参与2轮咨询的专家均来自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包括急诊专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领域。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90%、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4,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201、0.322(P<0.05)。第一轮修改41项指标,合并6项指标,删除8项指标,新增5项指标;第二轮修改6项指标,合并4项指标,删除2项指标,最终确立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管理、培训内容及考核评价4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102项三级指标。研究结论:本研究选择的咨询专家专业领域涉及广泛,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专家积极性、权威性、协调性较好,表明研究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培训方案充分融合核心能力要求,突出急诊专科化培训的特色,能为我国完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叶远良[7](2020)在《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组织学及相关疾病救治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对颅内动脉的解剖学进行大量的研究,使得经动脉途径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明显改善。由于对颅内静脉窦解剖及组织学认识不足,经静脉途径治疗脑血管疾病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出血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相比,两者有共同点,但治疗原则完全不同,早期极容易误诊。研究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窦壁及纤维索的组织学特点,探讨介入材料对颅内静脉窦内纤维索及血栓影响,比较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脑出血及原发性脑出血发病早期临床资料。研究方法:应用神经内镜及组织学方法探讨尸头内颅内静脉窦纤维索、蛛网膜颗粒及窦壁的解剖与组织学特点;建议尸头静脉窦血栓模型,模拟经静脉窦途径介入取栓术,应用神经内镜及组织学方法探讨介入材料对窦内纤维索及血栓影响;分析CVST合并出血及幕上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发病早期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研究结果:1.大脑大静脉-直窦连接处变异较大,解剖结构有静脉瓣样结构、窦壁连接处突起及球样小结结构,球样小结弹性纤维成分高于蛛网膜颗粒,表面有平滑肌细胞;大脑静脉分支及大脑大静脉与窦壁连接处均有平滑肌。2.岩下窦开口变异较大,位于颈静脉球部前内侧壁,在鞍背-斜坡延长线与上颚-枕骨大孔连线稍上方。3.桥静脉汇入静脉窦过程中,蛛网膜下段及静脉窦壁段长度分别为15.23±5.40mm和5.28±2.36mm。中央前沟静脉及中央沟静脉与冠状缝距离分别为 2.18±1.90cm 及 5.48±2.19cm。4.横窦窦壁连接处可见大量血管组织;直窦底壁呈分层排列,直窦底壁及板层纤维厚度最大,乙状窦壁厚度最小。5.支架对直窦内纤维索损伤比例分别为0级占53.4%、1级占43.20%及2级占5.40%,球囊对直窦内不同程度纤维索损伤比例分别为0级占73.9%、1级占17.4%及2级占9.52%,支架及球囊在直窦内反复牵拉对纤维索的损害没有显着增加;支架材料在直窦对纤维索的损伤高于上矢状窦。6.三次支架取栓过程中产生的血栓颗粒数分别为11.17±2.17、9.00±6.07及5.00±2.96;,第一次取栓产生的大颗粒数较第二、三次明显增加;第一次取栓术后残留血栓面积较第二次、第三次大。7.年龄、癫痫症状、水肿/血肿体积对早期诊断CVST合并脑出血具有统计学意义;重症CVST合并脑出血术后预后优于重症幕上原发性脑出血组。研究结论:1.颅内静脉窦窦内纤维索分布不同,静脉窦窦壁呈分层改变,熟悉窦内相关解剖,有利于降低静脉窦手术的难度,改善手术质量,提高临床疗效;2.介入材料可导致窦内纤维索轻度损伤,取栓过中容易导致血栓松动,临床上需要重视术后抗凝的重要性;3.CVST合并脑出血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在发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重症CVST合并脑出血预后优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呈“治愈or死亡”现象,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早期避免误诊,尽早规范化治疗。

程瑶[8](2020)在《院前咪达唑仑肌注与水合氯醛灌肠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院前急救中咪达唑仑肌肉注射与水合氯醛灌肠救治小儿急性惊厥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院前处置小儿急性惊厥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院前急救科2015年6月~2018年5月院前接诊的需要止惊处置的急性惊厥患儿94例,按止惊措施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水合氯醛组(C组)。院前常规治疗基础上,M组(48例)给予咪达唑仑0.2mg/kg肌肉注射,C组(46例)予10%水合氯醛0.5 ml/kg灌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 M组有效率93.8%,C组有效率91.3%,1 min、3 min、5 min、10 min控制例数(5 vs.4,24 vs.19,38 vs.34,45 vs.42),惊厥控制时间[(3.21±1.97)min vs.(3.57±2.12)min],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开始治疗时间即治疗准备时间,M组[(1.06±0.25)min]显着短于C组[(1.62±0.34)min],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在惊厥缓解总时间上,M组[(4.25±2.14)min]也短于C组[(5.21±2.08)min],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M组复发患儿数、维持治疗患儿数均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5 vs.12,8 vs.16,P<0.05);4静脉维持治疗后M组惊厥控制时间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63±14.42)min vs.(45.44±13.34)min,P<0.05]。意识恢复时间[(7.75±2.56)h vs.(8.39±2.19)h]和住院时间[(4.75±1.16)d vs.(5.06±1.12)d],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舒张压(DBP)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64.02±7.72)mm Hg vs.(62.93±6.56)mm Hg,P>0.05],其余M组、C组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R)和M组DBP较治疗前均有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显着(P<0.05),波动变化均属正常范围,无需停药或处理,M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p O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升高,达到正常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显着(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6两组患儿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肌注和水合氯醛灌肠对院前小儿急性惊厥同样安全有效,但咪达唑仑肌注操作更便捷,稳定性更高,更适用于院前急救。图0幅;表10个;参165篇。

陈晓青[9](2020)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根据对儿童难治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RE)早期发病危险因素的分析筛选出的指标体系,建立儿童难治性癫痫早期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验证。方法 1基于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病房新诊断的癫痫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分组标准,将诊断为难治性癫痫的患者设为病例组,将诊断为非难治性癫痫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以查阅病例日志记载、当面及电话访谈患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形式完成癫痫患者的信息采集,采集信息内容包括患儿的一般情况、初次癫痫发作的年龄、癫痫的病因、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发病到药物治疗时间、治疗前后脑电图表现、治疗前颅脑MRI结果、初次抗癫痫药物疗效、是否癫痫综合征、既往史、家族史等。2利用收集的数据,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根据OR值(Odds Ratio)及95%置信区间,建立预测模型的指标体系。3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集的样本数据作为建模人群,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集的样本数据作为验证人群,用Logistic回归及分类回归方法在建模人群中建立预测模型,在验证人群中对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和预测效果。4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结果 1本研究总共纳入326例研究对象,其中病例组111例,对照组215例,根据划分标准,划为建模人群的有273例,划为验证人群的有131例。2预测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的OR值及95%置信区间,最终单因素分析确定13个相关预测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4个预测指标进入回归方程,分别为:X1为病因(赋值特发性的病因为0,症状性或隐源性病因为1)、X2为发作类型的改变(赋值无改变为0,有改变为1)、X3为治疗半年后脑电图(赋值正常或背景异常为0,痫样放电为1)、X4初次服药疗效(赋值有效为0,无效为1)。3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所建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P=1/(1+exp[-(-3.871+2.405X1+2.333X2+1.013X3+2.606X4)]),在建模的人群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7,当截断值为0.296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737,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8和0.829,预测模型拟合优度检验P=0.921。在验证人群中发现,AUC为0.927,当截断值为0.297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749,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3、0.826,拟合优度检验P=0.911。建立的分类树模型为包括初次抗癫痫药物的疗效、癫痫的病因、治疗前MRI结果、治疗前精神运动发育4个预测指标在内的分类树模型,在建模人群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0,当截断值为0.604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746,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6和0.960,经10折交叉验证风险估计值是0.103。在验证人群中发现,AUC为0.919,当截断值为0.169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710,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49和0.761,在验证人群中的风险估计值是0.107。经过统计学分析,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与分类树预测模型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的AUC差别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1应用Logistic回归和分类树分析建立了两种儿童难治性癫痫发病风险早期预测模型。2经过验证和评价发现,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和分类树预测模型均具有较强的预测区分能力和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并且可以作为相互补充。图3幅;表16个;参88篇。

汪顺贵[10](2020)在《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型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证)临床疗效及细胞炎性因子水平,以探讨该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案,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及住院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型患者共62例。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治疗组予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及记录发作频次、发作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脑电图、不良反应情况,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脑电图及安全指标和不良反应,评定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符合的60例患者均完成了试验,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病程、癫痫类型、脑电图方面经统计分析,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2周后,治疗组发作控制有效率97%优于对照组83%(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脑电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证)临床疗效显着,安全可靠,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缺血性卒中后癫痫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二、急诊66例癫痫持续状态病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诊66例癫痫持续状态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出生史
    2.3 既往史
    2.4 惊厥发作情况
    2.5 其他临床表现
    2.6 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分布特点
    2.7 止惊药物的应用
    2.8 检查结果
    2.9 惊厥患儿的病因构成特点
    2.10 主要病因在性别、民族、年龄、入院时间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2.11 主要病因在脑电图、头颅CT、头颅MRI等方面的分布特点
3 讨论
    3.1 惊厥的流行病学特点
    3.2 惊厥的辅助检查结果特点
    3.3 病因构成特点
    3.4 各主要病因的构成特点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2)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癫痫持续状态与感染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TNF-α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与步骤
2 结果
    2.1 起病初临床表现比较
    2.2 实验室常规辅助检查比较
    2.3 研究对象的病因构成比较
    2.4 各组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的水平比较
    2.5 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
    2.6 血清与脑脊液中 S100B、NSE 和 TNF-α的相关性分析
    2.7 持续惊厥组各EEG特征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比较
3 讨论
    3.1 一般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对早期预测惊厥持续状态的意义
    3.2 病因对预测早期惊厥持续状态的意义
    3.3 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变化对早期预测惊厥持续状态的意义
    3.4 脑电图(EEG)结果对早期预测惊厥持续状态的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相关指标及头颅磁共振成像价值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4)惊厥患儿血清S100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S100B蛋白在惊厥患儿中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观察组纳入及排除标准
        1.1.2 对照组纳入及排除标准
        1.1.3 研究对象分组
    1.2 研究方法
    1.3 实验材料
        1.3.1 主要试剂
        1.3.2 实验设备
        1.3.3 实验原理
        1.3.4 样本要求
    1.4 检测参考值范围
    1.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不同病因分组比较
        2.1.1 热性惊厥组
        2.1.2 癫痫组
        2.1.3 病毒性脑炎组
        2.1.4 化脓性脑炎组
        2.1.5 不明原因抽搐组
        2.1.6 组间比较
    2.2 S100B蛋白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东北地区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研究进展
    1.1 SE定义的演变
    1.2 SE分类的演变
    1.3 SE与年龄性别种族
    1.4 SE在老年人中的流行病学
    1.5 SE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发病机制
    1.6 SE的病因及诱因
    1.7 SE的并发症
    1.8 SE的辅助检查
        1.8.1 脑电图(EEG)
        1.8.2 其他辅助检查
    1.9 SE的防治措施最新进展
        1.9.1 一线治疗
        1.9.2 二线治疗
        1.9.3 RSE和Super-RSE
        1.9.4 免疫调节疗法
        1.9.5 新兴疗法
    1.10 目前在癫痫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第2章 病历资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资料收集
        2.1.3 统计分析
        2.1.4 疗效判断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SE的年龄分布
    3.2 SE与发病季节
    3.3 既往史
    3.4 SE的病因
    3.5 SE的诱因
    3.6 SE的发作类型
    3.7 SE持续时间与病因分布
    3.8 头颅影像学
    3.9 脑电图类型分类
    3.10 入院时检查
    3.11 脑脊液检查
    3.12 治疗及预后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以核心能力为导向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及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理论基础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成立研究小组
    2.2 文献研究
    2.3 半结构式访谈
    2.4 Delphi法的实施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文献研究结果
    3.2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3.3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初步构建结果
    3.4 Delphi咨询结果
    3.5 确立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
第四章 讨论
    4.1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构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2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4.3 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内容分析
第五章 小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性
    5.3 研究局限性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组织学及相关疾病救治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颅内静脉窦窦内结构内镜解剖学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颅内静脉窦窦壁结构组织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介入材料对颅内静脉窦内纤维索及血栓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与幕上原发性脑出血救治对比研究
    4.1 资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颅内静脉窦解剖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救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中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8)院前咪达唑仑肌注与水合氯醛灌肠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分组方法
        1.1.3 治疗方法
        1.1.4 观察指标
        1.1.5 疗效判断标准
        1.1.6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比较
        1.2.2 临床疗效比较
        1.2.3 不良反应比较
    1.3 讨论
        1.3.1 咪达唑仑肌注与水合氯醛灌肠的临床疗效分析
        1.3.2 咪达唑仑肌注与水合氯醛灌肠的安全性分析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及药物治疗进展
    2.1 SE定义
    2.2 CSE病因
    2.3 CSE诊断
        2.3.1 临床表现
        2.3.2 CSE临床症状与EEG表现
        2.3.3 神经影像学改变
    2.4 CSE治疗
        2.4.1 院前急救
        2.4.2 院内治疗
        2.4.3 CSE管理
    2.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9)儿童难治性癫痫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资料收集
        1.1.3 指标体系建立
        1.1.4 统计学处理
        1.1.5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比较
        1.2.2 观察指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 儿童难治性癫痫早期预测模型的指标体系
第2章 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1.3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建模组人群与验证组人群观察指标的比较
        2.2.2 预测模型的建立
        2.2.3 预测模型的验证与评价
    2.3 讨论
        2.3.1 儿童难治性癫痫发病有关的因素
        2.3.2 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和分类树预测模型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 难治性癫痫的诊治研究进展
    3.1 难治性癫痫的定义
    3.2 难治性癫痫的耐药机制的假说
        3.2.1 转运体假说
        3.2.2 靶点假说
    3.3 难治性癫痫的内科治疗
        3.3.1 药物治疗
        3.3.2 饮食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A EpiData调查表文件各变量赋值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10)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认识
        1.1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定义和诊断
        1.2 流行病学研究
        1.3 危险因素
        1.4 发作类型
        1.5 发病机制
        1.6 脑电图表现
        1.7 血清炎性因子与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关系
        1.8 治疗方法
    2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方药治疗
        2.3 针刺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内容
        3.4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疗效性指标的比较分析
        4.3 安全性指标
    5 讨论
        5.1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证)的理论基础
        5.2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癫痫的研究
        5.3 醒脑静组方的方义解析及单药药理研究
        5.4 疗效结果及安全性分析
        5.5 初步探讨醒脑静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证)的作用机制
        5.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略缩词表
综述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癫痫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急诊66例癫痫持续状态病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D]. 黄立俊.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分析[D]. 殷玲.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TNF-α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 廖良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4]惊厥患儿血清S100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及研究[D]. 苗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东北地区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临床分析[D]. 赵嵌. 吉林大学, 2021(01)
  • [6]以核心能力为导向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D]. 冯兰棱. 兰州大学, 2021(11)
  • [7]颅内静脉窦内镜解剖、组织学及相关疾病救治对比研究[D]. 叶远良.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8]院前咪达唑仑肌注与水合氯醛灌肠治疗小儿急性惊厥的疗效观察[D]. 程瑶.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儿童难治性癫痫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D]. 陈晓青.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10]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痰火扰神型的疗效观察[D]. 汪顺贵.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