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藏红花软膏23种口味的毒理学研究

外用藏红花软膏23种口味的毒理学研究

一、二十三味藏红花外敷软膏的毒理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坚(Wong Chi Kin)[1](2016)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的应用规律,并与本草文献和《伤寒杂病论》内对黄柏之运用作比较,探索黄柏在应用规律和温病学派对伤寒之继承和发扬,总结黄柏之功效及运用原则,为现代中医临床正确地运用黄柏的依据。方法:以《临证指南医案》为基础,分析有关黄柏运用和含有黄柏的医案,对其病种、症状、证型、病程长短、就诊次数和各卷门中的应用、病机、望诊、舌诊、脉象、黄柏配伍、成方等,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整理相关数据,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临证指南医案》记载有关黄柏的医案中,(1) 10卷中各卷都有应用黄柏的医案,但其应用次数不同,其中卷七应用最多,共应用26次,占应用总数的25.2%;其次是卷三,共应用21次,占应用总数的20.4%。(2) 62门中共有39门应用黄柏,应用频次最多的依次为淋浊、遗精、痿、痢、便闭、疝、虫、便血、痹等。(3) 绝大部分医案全程运用黄柏,共80则,占所有103则医案的77.7%。(4) 记载的诊次一般为1次,共占所有医案的66.0%。其次为2次,占15.5%。(5) 应用黄柏医案遍及8大现代医学系统,应用较多的系统依次为消化、运动、泌尿、生殖、神经、循环等,其中消化系统最多(34次,33.0%)。(6) 只有3次论及患者舌象情况,其中舌白、舌干苔白、舌灰边白各1次。(7) 全书合共有23处记载脉象。依次序出现次数最多为数脉, 其后为其他相兼脉,沉脉,弦脉,细脉,实脉,洪大脉,散脉,濡脉及革脉。(8) 最多见的证型为实证(多为湿热、热毒、心肝肠实火),近45%,而虚证(多为肝、肾单独或同时阴虚)稍多于虚实夹杂证(多为肾虚合并湿热,或心肾不交)(9) 根据《医学心悟》治病八法,除汗法和吐法外,其余下、和、温、清、消、补,六法都有医案记录。其中以清兼补法用最多。其后依次为清法,温补法,清和法,消法,清兼下法,消补法,温下法与补法。。(10)共有103条含黄柏组方,共采用四种剂型,其中采用汤剂69条,占67%;丸剂31条,占30%。(11)含黄柏的成方只有9条,其中出现最多的是滋肾丸,共出现12次,占所有成方的31.6%;其次安胃丸7次,占18.4%。成方以丸剂多见,共出现30次,占78.9%;其次为汤剂,出现7次,占18.4%;散剂出现1次,占2.7%。(12)与黄柏配伍最多的中药依次是黄连、茯苓、知母、泽泻、熟地黄、白芍、川萆薛、生地、人参、肉桂、龟版(连同龟甲)、广皮、牛膝、山栀、青皮、茅苍术、川楝子、当归。配伍次数最多的是黄连,共28次,占4.1%。(13) 标记了7中炮制类型的黄柏,分别为:炒焦黄柏、炒黑黄柏、略炒黄柏、盐水炒黄柏、炒黄柏、黄柏、生黄柏。运用最多的是黄柏,共应用93次,占总数的90.3%。(14) 共有8处记载黄柏的用量,用量从5分到8两不等。结论:(1) 叶氏使用黄柏的医案多是一两剂药即对症取效,而且多在全程或前期就使用黄柏。疗效之显着,反映了叶氏辩证能力超群,或者揭示黄柏使用指征的把握其实并不困难。(2) 叶氏应用黄柏治疗的病症广泛,月.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分治表里上、中、下三焦,或趋降其寒性,增加其疗效。但其主治仍离不开其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苦寒坚阴等。(3) 黄柏药性苦寒最善清化湿热,滋阴降火。故望诊中出现湿热蕴结(色黄、形膨、胀、肿)、湿热熏蒸蒙蔽清窍(色苍、神呆、迷、欲昏),叶氏承《神农本草经》之旨,认为黄柏善解湿热蕴结,可使湿去热走,燥湿而不伤阴。或阴虚火旺(形瘦)、虚火上炎(色赤)等证候是叶氏使用黄柏的指征,叶氏多次提及黄柏的潜阳、和阳功效。(4) 叶氏在医案中只有3次论及舌象。分别为舌白、舌干苔白、舌灰边白。证明黄柏在炮制后,寒性趋降,但仍能保持其化湿特性。(5) 所有黄柏医案中未见迟脉、结代脉等脉象,笔者认为若遇寒邪凝滞证型不宜用黄柏。(6) 脾胃虚弱、肾阴阳两虚、或素体虚寒者,慎用黄柏,或师李东垣法配伍健脾胃药或师朱丹溪法配伍补肾药。叶氏不只是一味使用黄柏泻实火,解热毒,还用来清虚火、潜阳、和阳,黄柏祛湿,湿去热走而阳气归源。(7) 清补法之所以使用最多,这是由于这些医案中,都不是以黄柏作为主药的缘故。(8) 叶氏擅长使用黄柏与其它药味配伍,实现相须为用或制约温燥药药性。(9) 叶氏使用含黄柏的内服膏剂和酊剂,这种剂型创新值得后世借鉴和研究。(10) 叶氏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李东垣独创的滋肾丸,大胆创新性地使用滋肾丸治疗多种病症如肝风、遗精、淋浊、便闭、疝、诸痛等,并取得良效。叶氏安胃丸是在仲景《伤寒论》中乌梅丸化裁而来,体现了叶氏对经方的传承与创新。(11) 叶氏采用含黄柏成方时多选丸剂,表明其使用黄柏每次量少,且不入汤剂水提取药理成分,而以吞服为主的用药特色。(12) 叶氏认为黄柏炒制的辅料及程度如果不同,可能引起不同的疗效药性药理变化。(13) 叶氏使用黄柏量小效宏的临床经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娅,李枫梅,刘明成,胡胜伟,张得钧[2](2014)在《藏药莪达夏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在传统藏药中,莪达夏资源丰富,药用价值高,近年来对莪达夏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报道十分广泛。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莪达夏的化学成分、毒理药理作用、制剂及其临床应用、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等五个方面进行总结,为莪达夏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薛远亮[3](2011)在《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文献证治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整理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的古今文献,总结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的渊源发展和应用方法,对比分析古今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方药的运用规律,初步探讨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古代、现代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软膏、膏药、外洗、药熨和摩捈10个方剂数据库。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以上各类药物的使用频数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相应的高频药物,并对高频药物的四性、五味、归经、功用等进行频数分析,从药性理论角度分析用药的特点。将中药复方中的药物根据是否使用该药进行分类,该方若含有此药计为“1”,若无此药计为“0”,输入SPSS 17.0软件包,对全部高频药物采用组间连接的方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合专业知识确定类的数目,选择较理想的分类。结果:各种骨折外治方法高频药物中药味以辛味、苦味、甘味为主;药性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归经以归肝经、脾经、心经、肾经的药物为主;多用具有活血化瘀、温里、解表、补虚、理气等功用的药物。聚类分析得到的药物组合每组大多有以上各类药物组成。结论:中医骨折药物外治多用解表、理气和芳香类和辛香走窜的药物以透表达络、引药入里到达病处。药物到达体内一部分直接聚集到骨折部位以消肿止痛;另一部分刺激骨折部位周围的穴位,通过经络系统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还有一部分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和内服药物相似作用。通过对高频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还可将骨折外治药物分为含有挥发油类、含生物碱类、含微量元素类、镇痛止痛类、镇静类、促进血肿吸收骨痂形成类、减轻炎性反应类、提高免疫类、局部麻醉类、利水消肿类、及促进凝血、止血类等新类别。

范春芳[4](2010)在《少数民族药产业科学发展的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史就是一个民族的疾病抗争史。少数民族药学是我国少数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但在历史上为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昌盛作出过重大贡献,而且今天仍为本民族和包括汉族在内的兄弟民族防病治病和卫生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条件、文化差异、地理环境、地域区位、传统观念、配制工艺、专业人才、产业政策、行政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药资源保护挖掘工作进展缓慢,少数民族药开发利用率低、产业化程度低,各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药生产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少数民族药产业作为一个弱势产业,与我国药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如何科学发展?少数民族药产业的竞争力如何提高?现有研究对这些问题还没有作出明确回应,这些问题正是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本文主要通过调查研究、矛盾分析、比较分析、归纳和演绎分析等方法,分析少数民族药产业的现状,找出现存的问题,设定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目标,提出发展的原则和路径,为少数民族药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通过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的科学发展路径,提出提高少数民族药产业竞争力的策略,以利于少数民族药产业突破国际社会的制约和威胁。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导论部分讨论了本研究选题的意义与价值,探讨了少数民族药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其辩证关系,以及少数民族药产业研究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回顾性总结了少数民族药的历史渊源:研究了藏、蒙、苗、维、彝族的药发展史,探讨了少数民族药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提出少数民族药的发展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统一以及少数民族药受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制约的观点。第二章总结了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发展现状:首先概述了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的总体状况,然后探讨了藏、蒙、苗、维、彝族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少数民族药产业呈现的总体特征,并对制约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第三章探讨分析了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发展趋势:首先指出了发展少数民族药产业的意义,分析了世界绿色药物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提出了中国少数民族药的发展趋势以及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第四章提出了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路径:发展少数民族药产业应以制药企业为主体,发展少数民族药产业应坚持技术创新,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注重少数民族药的保护与开发,建立政策保障机制,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药特色,实现少数民族药的多元化交流,并为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政策作为我国的公共政策之一,与其他公共政策一样,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理论依据。本文运用民族平等理论、积极差别待遇与补偿理论、生物与文化多样性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解决了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理论根基”问题。二、少数民族药产业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民族产业和战略产业,产业安全问题是关系少数民族药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国家药产业安全的角度,运用产业安全理论对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三、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少数民族药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的层面和深度有限。研究少数民族药大多是从历史、文化和药学专业的角度,或者是从少数民族药史角度开展。本论文将少数民族药产业科学发展路径作为研究的基点和重点,从制度、措施、路径、战略布局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战略是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推进剂,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本文正是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永葆魅力的少数民族药产业的科学发展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少数民族药福荫人类尽微薄之力。

赵丽娟,杜遵义,李恋[5](2007)在《关于红花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

史辑[6](2004)在《中药金钱草生药学研究及新药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钱草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主产于四川,临床上用于治疗热淋,沙淋,尿涩作痛,黄疸尿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本实验对正品金钱草及广金钱草,连钱草,点腺过路黄及聚花过路黄进行了性状和显微鉴别。金钱草、广金钱草及连钱草均为药典收载品种,均可用来治疗结石症,临床上常被混用:三者分属不同科,专属性特征差异较大,易识别从而明确区分。假冒金钱草甚多的是报春花科植物聚花过路黄和点腺过路黄,为同科同属不同种,外形特征相似,易混淆:二者被认为是金钱草的伪品。 对金钱草乙醇提取物浓缩浸膏,通过各种色谱手段(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及薄层制备色谱),分离得到七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的测定,光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查阅等,鉴定了六种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正十七烷醇,二十烷酸,豆甾醇,3β,16α,28-三羟基-齐墩果-5,12,18-三烯-28-0-β-D-呲喃葡糖苷,咖啡酸酯,山奈素鼠李糖苷。以上化合物,除山柰素鼠李糖苷外,均为首次自该化合物中分离。 开发出以金钱草为主药的六类新药—复方金钱草喷雾剂,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考察及优化,制定质量标准,进行了稳定性初步考察,并进行了药理活性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以山柰素为对照品,对喷雾剂中的金钱草药材进行了定性鉴别。以绿原酸和山柰素为指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金钱草喷雾剂进行含量测定,本法简便、可靠,可以控制质量。药理活性研究通过二甲苯,10%蛋清炎症模型,热板法等动物模型和抑菌实验考察了复方金钱草喷雾剂在抗炎,镇痛及抗菌等方面的作用。

王梦琼[7](2003)在《《伤寒论》剂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伤寒论》成书于东汉末年,文辞简约,医理幽深,不仅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医学典籍,也是一部药剂学巨着,其在制剂技术方面的许多独特创造,充分反映出了我国古代医药学家在药剂学上的伟大成就。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仲景学术现代研究如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开发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研究方法,也由传统的文献理论研究,转变为以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的整体研究;从偏重主观、定性的研究,转向重视客观、定量的研究,从而将仲景学术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仲景着作以其独特的体系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其许多经方以卓越的疗效一直为历代医家推崇和应用。经方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方证相对、药味加减、药量变化等多方面,而且其剂型也是丰富多彩的,并对后世剂型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奠基作用。然而以汤剂为主的中医药剂型仍存在着煎煮烦琐、个体煎药,操作不规范,服用、携带不方便,易变质,不易贮藏等诸多不足,因而造成了汤剂的疗效不稳定。随着现代制剂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疗效显着、使用方便的中药新剂型,如注射剂、颗粒剂、胶囊、冲剂等。将临床疗效奇特的经方制剂与现代制剂学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跨学科的结合起来,对继承和发扬仲景学术思想、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走向世界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研究了《伤寒论》剂型的应用、对后世药剂学的影响以及其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并以现代制剂学方法为手段,遵循“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基本原则,在继承传统医药学的前提下,探讨对中医药传统剂型的改革。本研究以《伤寒论》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药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仪器和设备,将遵仲景和、清、消、补法而组成的临床验方,由汤剂改为胶囊剂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其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了客观评价。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实验研究。1.文献综述: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中医药剂型的研究现状,并特别对与本文关系密切的汤剂和胶囊剂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2.理论研究:阐述了《伤寒论》在药剂学上的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并对《伤寒论》中所应用的剂型种类、药物的炮制方法、煎煮方法、服药方法及药后护理等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仲景在制剂学上的杰出贡献,特别是《伤寒论》对有关汤剂制备方面的经验,为现代药剂学和调剂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很多至今仍被广泛的使用。本文同时还探讨了现代制剂学对中医药学的促进和发展,认为经方剂型的创新发展是继承发扬仲景学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3.实验研究:包括汤剂改为制剂(胶囊剂)的实验和汤剂与制剂的比较实验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黄芪甲苷为指标成分通过正交实验进行胶囊剂制备工艺的筛选。结果表明处方中药材以加入12倍水、浸泡3小时、煎煮1小时、煎煮3次效果最佳。应用此条件提取,经三次实验验证效果均较理想。在第二部分中,以处方中主要药物柴胡、黄芩、栀子、黄芪的组分为指标,用TLC法对汤剂与制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此四味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均在制剂中得到了较好的保留;证明本实验的提取方法能使方剂中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较好的溶出,从而提高方剂的作用功效。 jZ《伤寒论》剂型研究j 综上所述,本文从制剂学角度对仲景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的深入j 研究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方法学研究思路。研究结果提示中药的浸泡时间、煎煮时 间、煎煮次数以及提取方法均对药物有效成份含量及最终制剂疗效产生重要影响, 充分表明从药效及服用等角度来看,将经方剂型由传统汤剂改为现代胶囊剂具有 临床应用价值。但本文所述研究内容仅对经方由汤剂改为胶囊剂作了一些初步的 探讨和定性的研究,因此,今后对该制剂的量化研究、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以 及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等方面将进一步的研究。总之,本研 究对于继承发扬仲景学术思想,改进原有经方剂型,使之成为增效、减毒、安全、 方便的现代剂型,进而使中药生产工艺科学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等都具有一定的 借鉴意义,也为更为有效地提高经方的临床价值,使其更为广泛地造福于世人。

孙芳云,王聚乐,赵健民,曾南阳,杨阳[8](2003)在《二十三味藏红花外敷软膏的毒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二十三味藏红花外敷软膏进行了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该药对小白鼠一次灌胃临床常用量 4 97 5倍 ,对家兔破损皮肤连续涂沫7天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对月豕鼠皮肤无过敏反应 ;对家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

曾南阳,孙芳云,赵健民,王聚乐,杨阳[9](2002)在《二十三味藏红花外敷软膏对家兔活血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肉眼观察家兔耳部血管充盈度、色泽 ,手感耳朵表面温度 ,冷光源显微镜下观察耳廓微循环的血流速度 ,对二十三味藏红花外敷软膏进行了活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有强大的活血作用 ,有明显的扩张血管作用

二、二十三味藏红花外敷软膏的毒理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十三味藏红花外敷软膏的毒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临证指南医案》相关研究进展
        1.1.1 《临证指南医案》中单味药的应用研究进展
        1.1.2 《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某病用药规律的研究进展
    1.2 黄柏相关研究进展
        1.2.1 地道沿革
        1.2.2 分布
        1.2.3 性状
        1.2.4 炮制
        1.2.5 性味归经
        1.2.6 功效主治及相关论述
        1.2.7 现代应用
        1.2.8 张仲景对黄柏的方证研究
        1.2.9 近代名老中医对黄柏用药的体会
        1.2.10 黄柏配伍研究进展
        1.2.11 黄柏药理研究进展
        1.2.12 黄柏安全性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资料来源
        2.1.2 研究对象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步骤
        2.2.1 分析黄柏的药性与功效
        2.2.2 分析黄柏在经方中的应用
        2.2.3 筛选医案
        2.2.4 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
        2.2.5 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黄柏在各卷中的应用情况
        2.3.2 黄柏在各门中的应用情况
        2.3.3 黄柏在病程不同时期的应用情况
        2.3.4 医案中患者的就诊次数
        2.3.5 所论述症状在现代医学系统中的分类情况
        2.3.6 医案中所论述望诊的情况
        2.3.7 医案中所论述舌象的情况
        2.3.8 医案中所论述脉象的的情况
        2.3.9 含黄柏医案的证型及脏腑虚实分布情况
        2.3.10 医案选用的治法分布情况
        2.3.11 含有黄柏的成方
        2.3.12 黄柏成方在各卷中的应用情况
        2.3.13 各门中含黄柏成方应用的情况
        2.3.14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各门中详细应用情况
        2.3.15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不同证型中的详细应用情况
        2.3.16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阴阳辩证中的应用情况
        2.3.17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各脏腑中的应用情况
        2.3.18 含有黄柏组方的剂型分布
        2.3.19 与黄柏配伍的药味及其频次
        2.3.20 各种炮制黄柏的运用情况
        2.3.21 各种黄柏的用量统计
第三部分 讨论
    3.1 黄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各卷、门、系统应用的分析
    3.2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病证虚实、病位、病机与治则、治法的分析
    3.3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望诊的分析
    3.4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切诊的分析
    3.5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的病程及就诊次数的分析
    3.6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的成方及其在卷门中分布情况的分析
    3.7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组方剂型的分析
    3.8 《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与药味配伍的分析
    3.9 《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炮制种类的分析
    3.10 经方与《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用量的对比分析
    3.11 黄柏的药用忌宜
第四部分 结语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附录
第七部分 致谢

(2)藏药莪达夏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研究
    1.1 黄酮类
    1.2 生物碱类
    1.3 甾体及五环三萜类
    1.4 其他化学成分
2 毒理药理研究
    2.1 药理作用
        2.1.1 抗炎作用
        2.1.2 止痛作用
        2.1.3 抗缺氧作用
        2.1.4 抗肿瘤作用
        2.1.5 止血作用
        2.1.6 去痰作用
        2.1.7 抑菌作用
        2.1.8 平喘作用
        2.1.9 抗氧化作用
        2.1.1 0 防紫外线作用
        2.1.1 1 其它作用
    2.2 毒理作用
3 制剂及其临床应用
    3.1 膏剂
    3.2 片剂
    3.3 复方制剂
    3.4 其它
    3.5 不良反应
4 有效成分提取及测定方法
5 结语

(3)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文献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整理与研究
    一、闭合性骨折名称简述
    二、骨折的病因
        (一) 外因
        (二) 内因
    三、骨折病机
        (一) 脏腑、经络病机
        (二) 皮肉、筋骨病机
        (三) 气血、精津病机
    四、骨折外治辨证
        (一) 骨折外治
        (二) 骨折肿胀外治法
        (三) 中医五体辨证理论
    五、骨折中药外治的作用
        (一) 整体作用
        (二) 局部作用
        (三) 综合作用
    六、骨折中药外治方法
        (一) 敷贴药
        (二) 搽擦药
        (三) 熏洗湿敷药
        (四) 热熨药
    七、骨折外治方药源流
        (一) 殷商战国到秦汉时期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 隋唐时期
        (四) 宋金元时期
        (五) 明清时期
    八、骨折中药外治的现代研究
        (一) 骨折中药外治的优势
        (二) 临床疗效研究
        (三) 骨折中药外治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机制研究
        (四) 经皮吸收与中药经皮给药
    九、骨折中药外治方法作用机理研究
        (一) 膏药作用机理研究
        (二) 熏洗作用机理研究
        (三) 药熨作用机理研究
    十、活血化瘀机制研究
        (一) 活血化瘀影响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
        (二) 活血化瘀影响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的生成
        (三) 活血化瘀可加速骨折早期钙盐沉积
        (四) 活血化瘀增加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数量
        (五) 印证活血化瘀有关理论
第二部分 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一、设计思路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三) 资料与方法
    二、统计结果
        (一) 中药学研究(频数分析)
        (二) 组方配伍研究(聚类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一、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的用药规律
        (一) 性味归经功用规律
        (二) 药物应用规律
    二、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作用机理初步探讨
        (一) 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二) 药物作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论文摘要

(4)少数民族药产业科学发展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二、少数民族医与少数民族药的辩证关系和概念界定
    三、少数民族药产业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少数民族药历史渊源
    第一节 少数民族药简史
        一、藏族药发展史
        二、蒙古族药发展史
        三、苗族药发展史
        四、维吾尔族药发展史
        五、彝族药发展史
    第二节 少数民族药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
        一、少数民族药产生于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生产过程中
        二、少数民族药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制约
        三、发展少数民族药有利于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
    第三节 少数民族药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统一
        一、少数民族药促进了少数民族劳动者的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统一
        三、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发展是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第四节 少数民族药以及少数民族药业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相统一
        一、少数民族药具有地域性
        二、少数民族药产生是少数民族劳动者与自然协调共处的产物
        三、少数民族药的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第二章 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概况
        一、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总体现状
        二、部分民族的药产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少数民族药产业呈现的总体特征
        一、产业形态的多元性
        二、产业水平的不平衡性
        三、产业规模的局限性
        四、产业发展思路的盲目性
    第三节 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模式概括
        二、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模式特征
        三、少数民族药产业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制约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制约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人才因素
        二、制约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技术因素
        三、制约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资源因素
        四、制约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观念因素
        五、制约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制度因素
        六、制约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资金因素
        七、制约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市场因素
第三章 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意义
        一、发展少数民族药产业的重要意义
        二、发展少数民族药产业,有利于我国医药产业安全
        三、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
    第二节 世界药产业发展对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启示
        一、世界药产业发展在指导思想上的发展趋势
        二、外国制药企业对少数民族药的研发
        三、我国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应紧跟世界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从自然经济向工业化生产转变
        二、从医院制剂室向市场化制药企业发展
        三、从高度分散到集约经营转变
        四、从民族地区向全国范围发展
    第四节 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
        一、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特殊性
        二、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要依循其特殊的发展规律
第四章 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发展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应以企业为主体
        一、支持建立现代化的少数民族药企业
        二、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药龙头企业发展
        三、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药民营企业
        四、推进跨区域企业联合,实现少数民族药企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节 完善少数民族药产业结构
        一、构建以少数民族药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
        二、加快产业资源整合,形成少数民族药产业竞争合力
        三、建立与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保障系统
        四、医药相生共促,培育少数民族药品牌
    第三节 推进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
        一、少数民族药产业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的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
        二、内生外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
        三、提高少数民族药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节 促进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一、少数民族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少数民族药发展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
        三、开发绿色产品,发展绿色少数民族药产业
    第五节 加大少数民族药的保护与开发力度
        一、少数民族药资源保护
        二、少数民族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三、少数民族药人才的保护
        四、少数民族药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五、从少数民族药中寻找新药
    第六节 完善少数民族药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法律的保障
        二、机制的保障
        三、政策的保障
        四、资金的保障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中药金钱草生药学研究及新药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金钱草及混淆品鉴别研究
    前言
    第一节 金钱草的鉴别研究
        一、 性状鉴别
        二、 显微鉴别
        三、 粉末鉴别
    第二节 金钱草易混淆品的鉴别
        一、 广金钱草的鉴别
        二、 连钱草的鉴别
        三、 点腺过路黄的鉴别
        四、 聚花过路黄的鉴别
    第三节 性状图片
    第四节 显微图片
    第五节 检索表
第二章 金钱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前言
    第一节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二节 实验部分
第三章 复方金钱草喷雾剂的制备工艺
    前言
    第一节 实验方法
        一、 处方
        二、 仪器与试药
        三、 工艺优选实验
        四、 最佳工艺确定
        五、 工艺流程图
        六、 讨论
第四章 复方金钱草喷雾剂质量标准制定
    前言
    第一节 复方金钱草喷雾剂
    第二节 实验部分
        一、仪器、试药与实验样品
        二、 定性鉴别
        三、 含量测定
        1 以绿原酸为指标含量测定
        2 以山柰素为指标含量测定
第五章 一般药理学研究
    前言
    第一节 一般药理学实验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实验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个人简历
附图

(7)《伤寒论》剂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剂型的研究现状
        1 新剂型简介
        2 制剂工艺与技术的发展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汤剂和胶囊剂的研究进展
        1 汤剂的研究现状
        2 胶囊的研究现状
        3 研究与展望
理论研究
    一、 中医剂型历史发展回顾
        1 先秦时期的剂型
        2 汉唐时期的剂型
        3 宋金元时期的剂型
        4 明清时期的剂型
    二、 《伤寒论》剂型研究
        1 《伤寒论》对中药药用部位的选择和炮制
        2 汤剂
        3 丸剂
        4 散剂
        5 其他制剂
        6 结论
        7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1 设计思路
        1.1 方法的选择
        1.2 剂型的选择
        1.3 方剂的选择
    2 实验方法
        2.1 处方及主要药物
        2.2 主要药物
        2.3 原料药鉴别
        2.4 汤剂改为胶囊剂的实验
        2.5 制剂与汤剂的比较实验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8)二十三味藏红花外敷软膏的毒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

四、二十三味藏红花外敷软膏的毒理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D]. 王志坚(Wong Chi Ki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2]藏药莪达夏研究进展[J]. 张娅,李枫梅,刘明成,胡胜伟,张得钧. 亚太传统医药, 2014(03)
  • [3]闭合性骨折中药外治文献证治规律研究[D]. 薛远亮.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4]少数民族药产业科学发展的路径研究[D]. 范春芳.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3)
  • [5]关于红花的研究进展[J]. 赵丽娟,杜遵义,李恋.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7(03)
  • [6]中药金钱草生药学研究及新药开发[D]. 史辑. 辽宁中医学院, 2004(01)
  • [7]《伤寒论》剂型研究[D]. 王梦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3)
  • [8]二十三味藏红花外敷软膏的毒理学研究[J]. 孙芳云,王聚乐,赵健民,曾南阳,杨阳. 西藏医药杂志, 2003(01)
  • [9]二十三味藏红花外敷软膏对家兔活血实验研究[J]. 曾南阳,孙芳云,赵健民,王聚乐,杨阳. 西藏医药杂志, 2002(03)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