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敖汉旗德援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论文文献综述)
王迪[1](2020)在《《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荒漠化防治对人类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建国至今,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着成效,内蒙古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更是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提供了中国的经验和智慧。舆论宣传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近些年媒体对防沙治沙的新闻报道不计其数,本文选取内蒙古的党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建国以来至今《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的新闻框架进行分阶段研究。探索《内蒙古日报》不同阶段的防沙治沙报道框架,并指出框架变化的原因,总结《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的经验,为其他主流媒体做好防沙治沙报道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建国以来《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可以被区分为1949-1999年的“浅绿色”框架和2000年至今的“深绿色”框架。报道框架出现变化的原因主要为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生态环境治理提上日程,党报使命决定框架基调。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防沙治沙报道:第一、练“笔力”:讲好生态故事,提高新闻可读性;第二、练“脑力”:增强新闻策划能力,丰富报道形式;第三、练“眼力”:挖掘防沙治沙典型,提升新闻价值;第四、练“脚力”:深入群众,深入治沙一线。
何玲[2](2015)在《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着成效。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居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扶贫开发不仅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推动了全世界减贫进程。中国扶贫开发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同时注重吸收国际社会优秀的减贫经验,并使之本土化。20世纪90年代,国际机构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扶贫开发。中国政府先后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等国际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减贫项目合作。外资扶贫机构把国际社会先进的减贫经验、理念和方法应用到中国反贫困实践中,对中国扶贫开发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提升了扶贫开发水平和效益。同时,中国政府反贫困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认可,为国际反贫困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对外援助战略的调整,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开展扶贫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中国扶贫开发的研究成果,运用系统分析、比较分析、文献综述和跨学科研究等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视角对中国扶贫开发中的国际合作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论文主要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共分五个部分: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框架结构与创新之处等。第二章,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的理论基础。本章研究和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贫困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反贫困理论;国际组织的反贫困理论。并对这些理论的指导意义和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的必然性。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开展扶贫合作是中国农村扶贫实践发展提出的要求,也缘于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的关注。笔者从必要性和可行性角度进行分析,围绕国内和国外两个层面论述开展国际扶贫合作的依据。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决定了中国需要国际扶贫合作;国际社会具有先进的减贫理念,丰富的减贫经验和科学的减贫方法,这些也有益于中国扶贫开发实践。第四章,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的内容。中国政府先后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等联合国机构,英国国际发展部、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等国际双边机构及国际行动援助、全球基金等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了减贫合作。中国政府与这些国际机构合作的内容主要是在贫困地区实施综合性扶贫发开项目和技术援助扶贫开发项目;对扶贫开发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合作加强扶贫开发机构能力建设;共建减贫交流合作平台;合作举办减贫援外培训班;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减贫援助项目等。第五章,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的影响。国际社会援助中国扶贫开发缓解了中国扶贫财政投入不高、经验不足等问题。长期的反贫困实践使国际社会在减贫领域积累了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随着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参与式、小额信贷、整村规划、监测评估和精确瞄准等理念和方法广泛应用于扶贫开发实践中,对中国扶贫开发政策、制度、模式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中国政府积极同国际社会共建减贫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开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扶贫援助,提高了国际影响力。第六章,深化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的对策。本章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也是结论部分。在前面几章分析的基础上,本章重点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的合作。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国际社会纷纷调整对华援助战略,总体上减少或停止对中国扶贫开的援助。这虽然增加了中国利用外资扶贫的难度,但是中国政府继续争取国际扶贫合作也存在一些机遇和有利因素。笔者认为中国政府应通过制定远期规划、推动制度创新、有效使用资金和完善能力建设等对策应对深化国际扶贫合作的困难和挑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视角研究中国扶贫开发的国际合作问题,在学术观点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概括总结了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的内容。即合作开展综合性扶贫开发项目、合作开展技术援助扶贫开发项目、合作对扶贫开发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合作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共建减贫交流合作平台、合作举办减贫援外培训班以及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减贫项目援助等七个方面。二是,分析了开展国际扶贫合作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本文认为开展国际扶贫合作对中国扶贫开发的效果、政策、制度、模式和机制等五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有效推动了中国扶贫开发进程。三是,提出进一步深化国际扶贫合作的建议。本文认为,面对深化国际扶贫合作的挑战,中国政府应积极制定长远规划、创新制度、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贫困地区建设并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确保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的进一步开展。
杜雪明[3](2015)在《中国矿业权空间布局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全球新兴经济体不断崛起,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达国家已不再是刺激全球生产和消费的唯一源泉,未来不断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应通力合作改变全球政治和贸易形势。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中的典型代表,发展势头强劲。但发展带来的矿产资源消费量大幅上涨,全球矿产品市场、矿业投资环境的变化和矿业结构的调整,这一系列变化将对我国矿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矿政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矿政管理的核心是矿业权管理。国家以矿产资源所有权人的身份,通过矿业权管理,实现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的基本要求。我国的矿业权管理历来是以政府管理为主体,在不同的时期,政府的定位不同。矿业权管理的重心在于矿业权布局的研究。目前为止国内涉及矿业权的文献也较多,但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矿业权(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性质、矿业权立法、矿业权管理的规范文件、矿业权制度改革、矿业权价值评估及我国矿业权市场,而有关矿业权布局的文献少之又少。然而对于矿业权如何进行合理布局、如何进行科学分区,如何把矿业权科学而已定量化,诸如此类问题的相关研究不多。本文通过对现有矿业权布局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矿业权布局领域有以下科学问题需要解决:(1)究竟什么样的矿业权布局不合理?——要解决这个科学问题,则须对矿业权布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归类。(2)如何解决矿业权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要解决这个科学问题,则须对矿业权布局不合理的典型类型提供优化方案和模式总结。(3)如何把矿业权布局定量计算?——要解决这个科学问题,则须对矿区中影响矿业权布局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把矿业权布局定量化。(4)什么样的矿区需要优化布局?矿业权布局较好的矿区又需要注意些什么?——要解决这个科学问题,则须根据矿业权布局等指标对矿区进行分类,明确各类矿区在矿政管理中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本文将围绕上述科学问题,对矿业权布局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索。由于笔者水平及论文篇幅有限,有些问题未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留作下一步研究。矿业权布局考虑的因素过多,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矿业权布局”均指矿业权究竟布局。
刘艳艳[4](2011)在《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低碳经济是在人类社会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消费方式,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高”)为基础,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化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成为了国际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内蒙古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度超过90%,是全国6个依赖度最高的省区之一。这种过度依赖煤炭的消费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不可持续的能源消费方式。据相关报道,内蒙古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量/人口数量)已居全国第一,处于“高碳消耗”状态,是比较典型的高碳经济区。而且,在2010年全国31个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中,内蒙古排倒数第一(人均GDP含金量同时也是居民收入的幸福指数)。因此,内蒙古的低碳经济增长确实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内蒙古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特点来探索低碳经济的发展,除了具有现实意义外,还具有理论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国家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都具有很大局限性,而对于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更是有限,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其次,还具有借鉴和应用意义。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民族地区也不例外。但鉴于民族地区自身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等有其特殊性,国家层面或国际经济体组织层面的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对民族地区并无太强的指导意义。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且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是欠发达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处于起始阶段,或尚未起步。因此,结合内蒙古的特点,探索出一条适合该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对于其他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正是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研究内蒙古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其他民族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层面的经济可持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来探索适合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并给以其理论方面的建议,以作为其他民族地区在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相关政策时的参考。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对研究议题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导论和第一章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简要指明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思路方法之后,对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和全球(包括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二章分析了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别从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现状、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的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论证。第三章是对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可操作性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本章在对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CDM的运行机理和交易机制进行系统阐述之后,以内蒙古成功的CDM项目为例,进一步分析了内蒙古CDM项目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改善的建议。第四章从地区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低碳技术和低碳融资,以及低碳经济的政策导向等几个方面提出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对策建议。
丁建国,刘耀军[5](2010)在《他山石》文中研究说明编者按 在世界各国中,德国是个值得研究的国家,他卷入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战败后,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又强大起来,在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背景下,发动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美英法俄分治40多年,然而就在这40多年中又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经济强国?
冯启良[6](2009)在《壮美的绿色画卷》文中研究指明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是全县出了名的花果村,也是林西县生态建设、林业改革的受益村。夏季来到七合堂村,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桃树、梨树、杏树和沙果树,枝头上满是红色、白色、粉色和黄色的花朵,姹紫嫣红,煞是喜人。1994年该村借助全县正在推行林权制度改革的东风,?
李显玉,王晓东,李雨涛,刘忠友[7](2007)在《抓好碳汇造林项目 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文中研究表明敖汉旗现有15个乡镇,11个国有林场。截至2006年底,全旗实际有林面积539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3.2%,森林覆盖率39.8%,活立木蓄积达到614万立方米。现在敖汉旗正在实施的主要国内外林业建设项目有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含退耕还林项目)、中德合作造林项目和CDM造林项目。
任其怿[8](2006)在《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的文化侵略活动(1931年-1945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地区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侵略活动和殖民统治,本文研究其中的文化侵略活动。 序言部分介绍选题的考虑,指出该项研究的重要性,并就先行研究概况、资料情况、研究目标和方法、创新之处、难点等问题作出说明,同时阐述文化侵略、日本的文化侵略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发展变化,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进行的文化侵略活动的研究范围及特点。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作为文化侵略手段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活动。在教育方面,把日伪时期内蒙古的教育分成东部和西部两个部分,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特殊教育和日本语教育四个方面,对日本侵略者奴化、殖民化教育活动的方针、目的、机构、手段和表现形式进行论述。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论述善邻协会的医疗卫生活动,并涉及教育、学术调查研究等相关活动,通过善邻协会说明医疗卫生活动在文化侵略中的特殊作用。第二章主要论述日本侵略者的宣传宣抚活动和学术掩盖下的侵略活动。日本侵略者查禁抗日书刊,建立各种文化侵略机构,利用报纸、杂志、书籍等各种出版物和广播电台、电影等媒体进行宣传,还通过举行集会、宣传周、展览会、宣抚班、张贴标语和散发传单等各种形式的宣传宣抚活动,进行日蒙亲善、民族协和、反共反苏的奴化教育,煽动民族分裂。日本侵略者以学术为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活动,并且在学术研究掩盖下进行思想侵略。
刘忠友,刘跃军[9](2006)在《赤峰市德援项目:五年治沙绿化51万亩》文中提出
徐国元[10](2005)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提出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赤峰市实现加快发展的一年。在中共赤峰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
二、敖汉旗德援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敖汉旗德援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框架分析 |
(一)1949-1999年的“浅绿色”框架 |
1.新闻文本的宏观选择:治沙经验与方法议题和消息体裁为主 |
2.新闻文本的中观选择:宏大的国家叙述 |
3.新闻文本的微观选择:以晕轮效应为主 |
4.小结 |
(二)2000年至今的“深绿色”框架 |
1.新闻文本的宏观选择:治沙成效议题和通讯体裁为主 |
2.新闻文本的中观选择:细微的个人话语 |
3.新闻文本的微观选择:强化文本可读性和贴近性 |
4.小结 |
二、《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框架变化原因分析 |
(一)新闻报道理念的转变 |
(二)生态环境治理提上日程 |
(三)党报使命决定框架基调 |
三、《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经验总结 |
(一)练“笔力”:讲好生态故事,提高新闻可读性 |
(二)练“脑力”:增强新闻策划能力,丰富报道形式 |
(三)练“眼力”:挖掘防沙治沙典型,提升新闻价值 |
(四)练“脚力”:深入群众,深入治沙一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框架结构和创新之处 |
1.4.1 框架结构 |
1.4.2 创新之处 |
第2章 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的理论基础 |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贫困理论 |
2.1.1 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2.1.2 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的主要内容 |
2.1.3 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的当代价值 |
2.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反贫困理论 |
2.2.1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反贫困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2.2.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反贫困理论的主要内容 |
2.2.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反贫困理论的指导意义 |
2.3 国际组织的反贫困理论 |
2.3.1 国际组织反贫困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2.3.2 国际组织反贫困理论的主要内容 |
2.3.3 国际组织反贫困理论的参考价值 |
第3章 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的必然性 |
3.1 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的必要性 |
3.1.1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贫困状况 |
3.1.2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贫困状况 |
3.2 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的可行性 |
3.2.1 国际社会先进的反贫困理念 |
3.2.2 国际社会丰富的反贫困经验 |
3.2.3 国际社会科学的反贫困方法 |
第4章 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的内容 |
4.1 中国政府同国际社会合作实施综合性扶贫开发项目 |
4.1.1 世界银行综合性扶贫开发项目 |
4.1.2 亚洲开发银行综合性扶贫开发项目 |
4.1.3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综合性扶贫开发项目 |
4.2 中国政府同国际社会合作实施技术援助扶贫开发项目 |
4.2.1 世界银行技术援助扶贫开发项目 |
4.2.2 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扶贫开发项目 |
4.2.3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技术援助扶贫开发项目 |
4.3 中国政府同国际社会合作对扶贫开发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 |
4.3.1 世界银行研究项目 |
4.3.2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项目 |
4.3.3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研究项目 |
4.4 中国政府同国际社会合作加强扶贫开发机构能力建设 |
4.4.1 世界银行机构能力建设项目 |
4.4.2 亚洲开发银行机构能力建设项目 |
4.4.3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机构能力建设项目 |
4.5 中国政府同国际社会共建减贫交流合作平台 |
4.5.1 同世界银行共建减贫交流合作平台 |
4.5.2 同亚洲开发银行共建减贫交流合作平台 |
4.5.3 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建减贫交流合作平台 |
4.6 中国政府同国际社会合作举办减贫援外培训班 |
4.7 中国政府及民间组织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减贫项目援助 |
4.7.1 医疗卫生项目援助 |
4.7.2 科技扶贫项目援助 |
4.7.3 建立减贫示范基地 |
第5章 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的影响 |
5.1 对中国扶贫开发效果的影响 |
5.1.1 改善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状况 |
5.1.2 推动了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 |
5.2 对中国扶贫开发政策的影响 |
5.2.1 推动了开发式扶贫政策的实施 |
5.2.2 促进了综合扶贫政策的完善 |
5.3 对中国扶贫开发制度的影响 |
5.3.1 促进了扶贫开发项目管理制度的完善 |
5.3.2 推动了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相衔接制度的建立 |
5.4 对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影响 |
5.4.1 以社区为单位的多部门资源整合模式 |
5.4.2 以村级规划为平台农户广泛参与模式 |
5.4.3 以一次规划为基础分年实施操作模式 |
5.5 对中国扶贫开发机制的影响 |
5.5.1 促进了目标瞄准机制的完善 |
5.5.2 推动了贫困监测机制的建立 |
第6章 深化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的对策 |
6.1 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深化合作的机遇 |
6.1.1 中国同国际反贫困组织拥有共同的反贫困目标 |
6.1.2 中国同国际反贫困组织拥有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
6.2 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深化合作的挑战 |
6.2.1 国际社会对中国反贫困的软贷款和技术援助减少 |
6.2.2 贫困地区缺乏按要求对外资进行足额配套的能力 |
6.2.3 贫困地区在利用外资扶贫的过程中面临多重矛盾 |
6.2.4 政府的服务能力限制了外资扶贫项目效益的实现 |
6.3 创新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深化合作的路径 |
6.3.1 制定争取国际社会援助扶贫开发的长远规划 |
6.3.2 推动争取国际社会援助扶贫开发的制度创新 |
6.3.3 探索扶贫开发中外资及外资与内资混合使用新模式 |
6.3.4 更加重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
6.3.5 提高政府向贫困农户提供参与市场竞争所需的服务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3)中国矿业权空间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矿业权管理研究综述 |
1.4 矿业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6 主要工作量 |
第2章 中国矿业权管理现状 |
2.1 中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 |
2.2 现有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 |
第3章 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探析 |
3.1 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的推行 |
3.2 矿业权管理统计分析 |
3.3 对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思考 |
第4章 矿业权布局研究 |
4.1 矿业权设置方案与矿业权管理 |
4.2 矿业权布局案例分析 |
4.3 矿业权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 矿业权整合模式探讨 |
4.5 矿业权设置的原则总结 |
4.6 矿业权整合合理性边界模型 |
4.7 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优化布局的功能实现 |
第5章 矿业权布局模型初探 |
5.1 矿区布局模型(ML模型)简介 |
5.2 矿区管理综合模型(REL)中的重要系数 |
5.3 矿业权布局模型中各坐标的内涵讨论 |
5.4 矿业权布局模型的建立 |
5.5 基于矿业权布局综合模型(REL模型)的矿区分类 |
第6章结论 |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和成果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6.3 下一步研究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论 |
一、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相关动态 |
三、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
四、论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低碳经济概述 |
第一节 低碳经济的产生及其历史背景 |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
二、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
三、低碳经济认识误区 |
第二节 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
一、低碳经济的国际实践及趋势 |
二、发达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长远目标 |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 |
第二章 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第一节 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
一、内蒙古经济发展处于快速增长期 |
二、内蒙古产业结构以工业为支柱 |
三、内蒙古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二节 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 |
一、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
二、内蒙古的政策支持 |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内蒙古经济转型的机遇 |
第三节 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
一、人力资本缺乏 |
二、科研技术及设备落后 |
三、融资困难 |
四、市场有待进一步扩张 |
五、政策不够完善 |
第三章 内蒙古低碳经济市场机制分析 |
第一节 低碳经济市场机制 |
一、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机理及交易机制 |
二、全球碳交易市场现状 |
三、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核心定义及环节 |
四、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重要制度安排分析 |
第二节 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市场机制——CDM |
一、内蒙古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现状 |
二、内蒙古发展碳交易市场优势分析 |
三、内蒙古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面临的问题 |
四、内蒙古清洁发展机制(CDM)发展建议 |
第四章 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对策思考 |
第一节 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 |
一、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 |
二、发展非资源型产业 |
三、培育新兴产业 |
四、加快建设国家级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
五、发展绿色旅游业 |
第二节 加快低碳技术和碳金融的发展 |
一、低碳经济技术基础——碳中和 |
二、经济手段——碳金融 |
第三节 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导向 |
一、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二、政府政策导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抓好碳汇造林项目 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意项目及合作协议签署过程 |
1、碳汇项目实施背景 |
2、前期准备情况 (可研及设计) |
二、项目进展情况 |
三、CD M造林项目对敖汉旗林业的影响 |
1、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为林业发展拓展空间 |
2、借鉴先进管理模式与方法, 提升了敖汉旗林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
3、推动敖汉旗林业生态服务有偿化进程 |
4、加快敖汉旗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和发展 |
5、加快敖汉旗现代林业建设步伐 |
6、展示敖汉旗林业新的发展前景 |
(8)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的文化侵略活动(1931年-1945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序言 |
第一章 作为“文化工作”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活动 |
第一节 奴化与殖民化的教育活动 |
一、日伪的学校教育 |
二、日伪的社会教育 |
三、日伪的特殊教育 |
四、日伪的日本语教育 |
第二节 善邻协会以医疗卫生活动为主的文化侵略活动 |
一、日本帝国主义在内蒙古东部的医疗卫生活动 |
二、善邻协会以医疗卫生活动为主的文化侵略活动 |
第二章 通过宣传宣抚和学术进行的文化侵略活动 |
第一节 建立新闻社及利用报纸、书刊进行的宣传活动 |
一、对传统书刊及抗日报纸、杂志、书籍的禁止 |
二、利用报刊进行的宣传 |
第二节 利用广播、电影进行的宣传活动 |
一、利用广播电台进行的宣传 |
二、利用电影进行的宣传 |
第三节 宣传宣抚活动及机构团体 |
一、各种形式的宣传宣抚活动 |
二、从事宣传的机构和文化团体 |
第四节 以学术为名的文化侵略活动 |
一、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学术调查活动及出版物 |
二、学术研究掩盖下的宣传和思想侵略 |
第三章 对内蒙古社会文化的奴化、殖民化活动 |
第一节 对文化遗产的掠夺和破坏 |
一、对文物、图书典籍的掠夺 |
二、对文化遗产和文化设施的破坏 |
第二节 日本语词汇的大量使用 |
一、政府机构名称和官职名称的日本化 |
二、政府公文、法令中日本语词汇的使用 |
第三节 社会文化中的其它奴化和殖民化现象 |
一、政权旗图案和伪满“国歌”中的奴化、殖民化含义 |
二、街道、剧院等的奴化名称 |
三、各种组织、团体的奴化名称 |
四、节假日、标准时间的日本化及樱花 |
第四章 利用宗教进行的文化侵略活动 |
第一节 神道教与唯神之道的文化侵略活动 |
一、内蒙古的神社 |
二、忠灵塔 |
三、慰灵祭 |
第二节 对喇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控制和利用 |
一、对喇嘛教的控制、改造和利用 |
二、对基督教的控制和利用 |
第五章 毒化社会风气的文化侵略活动 |
第一节 日寇的鸦片毒化政策及毒化活动 |
一、对内蒙古东部的鸦片毒化 |
二、对内蒙古西部的鸦片毒化 |
第二节 赌场与妓院 |
一、赌场、俱乐部 |
二、妓院 |
第三节 对帮会和封建礼教的利用 |
一、对帮会的扶植和利用 |
二、对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利用 |
结语 |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敖汉旗德援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日报》防沙治沙报道研究[D]. 王迪.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2]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合作问题研究[D]. 何玲. 吉林大学, 2015(05)
- [3]中国矿业权空间布局研究[D]. 杜雪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10)
- [4]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 刘艳艳.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2)
- [5]他山石[N]. 丁建国,刘耀军. 赤峰日报, 2010
- [6]壮美的绿色画卷[N]. 冯启良. 赤峰日报, 2009
- [7]抓好碳汇造林项目 推进现代林业建设[J]. 李显玉,王晓东,李雨涛,刘忠友. 内蒙古林业, 2007(09)
- [8]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的文化侵略活动(1931年-1945年)[D]. 任其怿. 内蒙古大学, 2006(12)
- [9]赤峰市德援项目:五年治沙绿化51万亩[J]. 刘忠友,刘跃军. 内蒙古林业, 2006(02)
- [10]政府工作报告[N]. 徐国元. 赤峰日报,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