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金巍,李立军,李永成[1](2022)在《桃红四物汤联合穴位灸法的康复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恢复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穴位灸法的康复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给予桃红四物汤联合穴位灸法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血各指标检测结果,生活质量评分,康复满意度,置换后疼痛指数NRS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周后VAS评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指数NRS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穴位灸法的康复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恢复的影响效果显着,VAS评分明显下降,可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吴敏[2](2021)在《黄芪熏蒸联合下肢功能锻炼对初次TKA患者早期肢体肿痛及血流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黄芪熏蒸联合下肢功能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早期下肢血流速度的影响;2、评价黄芪熏蒸联合下肢功能锻炼对TKA患者早期肢体肿痛及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贵州省某三甲医院关节外科明确诊断为严重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且初次行单侧TKA的住院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及试验Ⅱ组,每组各33例。在常规护理及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股四头肌舒缩锻炼、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及持续被动运动等下肢功能锻炼,试验Ⅰ组实施足部黄芪湿热敷疗法后进行下肢功能锻炼,试验Ⅱ组实施足部黄芪熏蒸疗法后进行下肢功能锻炼。三组患者均在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干预两次,每次干预时间为15~20分钟,共干预5天。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收集患者健肢与患肢干预前、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两次干预结束后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F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FD)、最小血流速度(FM)、平均血流速度(TAM)、阻力指数(RI),以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评估患肢肿胀程度,以NRS评分评估患肢运动与静息时的疼痛程度,同时收集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纳入99例患者,脱落7例,最终共92例患者(对照组脱落2例,余31例;试验Ⅰ组脱落3例,余30例;试验Ⅱ组脱落2例,余31例)完成资料收集,研究结果显示:1、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相关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下肢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比较三组患者分别测量了干预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两次干预结束后4个时点的健肢与患肢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1)健肢与患肢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干预前相比,三组患者健肢与患肢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FS、FD、FM、TAM水平均成上升趋势,RI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健肢:三组患者干预前及术后第1天各参数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FS、FD、R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FS、FD、FM、R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三组干预前各血流指标的参数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FM、FD、F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5天FS、FD、FM、TAM、R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健肢与患肢胫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干预前相比,三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FS、FD、FM、TAM水平均成上升趋势,RI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健肢:三组干预前及术后第1天各参数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FM、TA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FS、FD、FM、TAM、R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三组干预前各参数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仅FM、TAM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FS、FD、FM、TA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FS、FD、FM、TAM、R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对照组vs试验Ⅱ组(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vs试验Ⅰ组(P=0.106)、试验Ⅰ组vs试验Ⅱ组(P=0.6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运动NRS评分:对照组vs试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对照组vs试验Ⅰ组(P=0.197)、试验Ⅰ组vs试验Ⅱ组(P=0.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静息NRS评分:对照组vs试验Ⅱ组(P<0.001)、试验Ⅰ组vs试验Ⅱ组(P=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vs试验Ⅰ组(P=0.2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膝关节活动度:对照组vs试验Ⅱ组(P<0.001)、试验Ⅰ组vs试验Ⅱ组(P=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vs试验Ⅰ组(P=0.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试验Ⅱ组(9.67%)<试验Ⅰ组(20.0%)<对照组(38.71%),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1.黄芪熏蒸联合下肢功能锻炼更能加快TKA患者术后健肢与患肢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血流速度,降低阻力指数。2.黄芪熏蒸联合下肢功能锻炼更能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与肿胀,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在TKA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中推广应用。
李薇迪[3](2021)在《中医推拿联合功能锻炼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联合功能锻炼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术后接受功能锻炼,研究组47例术后接受中医推拿联合功能锻炼,对比两组膝关节恢复质量、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毕关节活动度、屈曲度、股四头肌肌力以及静息状态、运动状态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2个月关节活动度、屈曲度、股四头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静息状态、运动状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低于对照组的27.66%,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期配合功能锻炼的同时联合中医推拿,可以提升膝关节的恢复质量,缓解术后疼痛,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赫子懿[4](2021)在《基于康复前移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基于康复前移理念的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长春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住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辅以康复前移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理论培训前移、心理干预前移、物理治疗前移、肌力训练前移四方面,即患者入院至术前期间:进行1次康复指导教学,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方式方法;2次心理护理干预支持;每天进行1次患侧膝关节光子治疗仪治疗,每次照射20分钟;每天进行3次直腿抬高训练、髋关节外展内收训练、踝关节伸展屈曲训练,每次训练30分钟。在患者术后1个月,对各组患者的下肢伸肌肌力、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及膝关节综合能力给予分析研究。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对各组患者的下肢伸肌肌力、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及膝关节综合能力给予分析研究。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选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吸烟史、饮酒史、患病肢体、活动形式及患侧肌力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患者干预前HSS评分,试验组得分(42.17±5.44),对照组得分(42.00±5.57),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3.术后1个月时复查患者30秒连续座椅试验,试验组(11.81±2.90),对照组(10.53±2.41);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试验组(109.08±8.90),对照组(104.14±8.60),及HSS膝关节评分,试验组得分(81.25±5.26),对照组得分(77.75±5.50)。试验组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康复前移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的伸肌肌力、AROM及膝关节综合能力等。
左青青[5](2021)在《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在单侧TKA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构建以恐惧回避模型为基础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案,从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膝关节屈曲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多个结局指标,探讨分析该方案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产生的影响;2.探讨以恐惧回避模型为基础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案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人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以及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特点,构建以恐惧回避模型为基础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案,并进行专家咨询、修改等过程,形成最终的干预方案;2.选取2020年01月-2021年02月湖州市某三级医院82例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术后1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将所收集的资料使用Excel表格进行双人录入、核对,确认无误后,使用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文化程度、婚姻、工作、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包括:疼痛年限、疼痛评分、疼痛知识评分、手术部位、术前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术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恐动症评分(TSK)、疼痛灾难化量表评分等,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均值的大小,术后第3天分别为:试验组(48.83±5.77),对照组(40.90±5.06),P<0.001;术后第7天分别为:试验组(59.88±9.86),对照组(46.83±8.79),P<0.001;术后第1个月分别为:试验组(67.05±5.36),对照组(56.85±9.53),P<0.001。3.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ROM)均值的大小,术后第3天分别为:试验组(84.27±12.73),对照组(77.93±10.58),P=0.016<0.05;术后第7天分别为:试验组(99.37±5.56),对照组(95.78±6.19),P=0.007<0.05;术后1个月分别为:试验组(118.17±5.36),对照组(115.78±4.90),P=0.038<0.05。4.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均值的大小,术后第3天分别为:试验组(57.68±4.37),对照组(54.10±4.88),P=0.001<0.05;术后第7天分别为:试验组(68.17±4.09),对照组(64.37±3.57),P<0.001;术后第1个月分别为:试验组(74.61±6.00),对照组(70.78±6.13),P=0.005<0.05。研究结论:1.试验组方案与对照组方案从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组结果更较为满意。故可以得出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从而促进患侧膝关节的功能恢复;2.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在临床工作中切实可行,同时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新思绪。
李俊[6](2021)在《瑞士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被认为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最佳方法。但TKA术后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较术前下降,膝关节功能及平衡功能有所减退,因而术后康复训练至关重要。瑞士球(Swiss ball)是指采用PVC塑料结构且具有柔韧性的球,人们可以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体育锻炼,通过其不稳定平面,促进更大的肌肉激活,使得运动系统的需求增加,从而产生连续、足够的刺激,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增加关节韧性、维持人体的平衡和稳定。本文通过对比TKA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和瑞士球辅助下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探讨瑞士球辅助下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在促进肌力和平衡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将瑞士球这一健身器材应用于骨关节疾病中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杭州市某三甲综合医院骨科收入院的88例拟行TKA手术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人。观察组采取瑞士球辅助下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在常规图文宣教、演示的基础上,辅以直径为25cm的瑞士球进行训练,对照组采取骨科常规康复训练措施,常规图文宣教、演示,徒手指导训练。在入院、出院、术后1月、术后3月采用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Berg量表、巴氏日常生活功能评估量表、疼痛数字评分分别对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活动时疼痛进行评定。研究结果:共完成82例患者的资料收集,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1)在膝关节功能方面:对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出院当天、术后1月、术后3月4个时间节点的HSS评分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当天观察组HSS评分为50.96±5.79分,对照组52.41±4.51分,无统计学差异(F=1.255,P=0.617),两组患者所测得HSS评分的基线可比。出院时HSS评分略有下降,观察组50.44±3.69分,对照组48.95±3.38分,结果相对无差异(F=1.903,P=0.221)。术后1月时,总体HSS评分显着增高,观察组72.34±5.43分,对照组68.95±4.82分,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2.990,P=0.015)。术后3月复测,观察组得分83.44±3.27分,对照组得分80.44±5.17分,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3.141,P=0.01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出院、术后1月和术后3月不同时间点的HSS评分不同(F时间=886.260,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F组别=11.908,P=0.001),处理因素和时间因素对两组患者的HSS评分的作用是相互影响的,时间与组别之间有交互作用(F交互=4.429,P=0.007)。(2)在关节活动度方面:对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出院当天、术后1月、术后3月4个时间节点的ROM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当天观察组ROM89.71±6.10°,对照组87.51±4.72°,无统计学差异(F=2.139,P=0.136)。出院时ROM有所下降,观察组81.39±3.29°,对照组79.10±3.25°,观察组ROM略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2.630,P=0.040)。术后1月时,总体ROM显着增高,观察组96.32±3.32°,对照组93.68±4.38°,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2.899,P=0.019)。术后3月复测时发现观察组107.61±4.09°,对照组105.22±4.19°,结果相对无差异(F=2.526,P=0.05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别间有统计学差异(F组别=30.388,P<0.001),两组患者的时间指标变量差异显着(F时间=521.727,P<0.001),瑞士球辅助下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的干预方法对ROM的作用并不跟随着时间这一影响因素变化而发生变化(F交互=0.038,P=0.982)。(3)在平衡功能方面:两组患者入院时观察组BBS评分为42.68±5.26分,对照组41.90±6.59分,结果无差异(F=0.593,P=0.961),两组基线可比。TKA术后出院当天评分,较前下降,观察组41.10±4.19分,对照组39.71±4.37分,无统计学差异(F=1.470,P=0.467)。术后1月再次测量,观察组45.24±3.83分,对照组43.05±3.40分,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2.780,P=0.027)。术后3月最后一次评分,观察组49.24±3.33分,对照组47.15±2.89分,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3.048,P=0.01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提示,不同组别间有统计学差异(F组别=11.216,P=0.001),两组患者的时间指标变量差异显着(F时间=47.354,P<0.001),瑞士球辅助下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的干预方法对BBS评分的作用并不跟随着时间这一影响因素变化而发生变化(F交互=0.469,P=0.646)。(4)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两组患者入院当天所测得ADL具体评分为:观察组87.68±14.01分,对照组89.02±13.75分,分析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F=0.438,P=0.987),表明两组患者所测ADL的基线可比。出院时观察组65.49±7.05分,对照组63.17±9.40分,结果相对无差异(F=1.262,P=0.612)。术后1月时,总体ADL评分显着增高,观察组95.00±5.24分,对照组91.59±5.41分,分析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2.901,P=0.019)。术后3月复测时发现观察组得分98.78±2.17分,对照组得分97.80±2.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82,P=0.28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出院、术后1月和术后3月不同时间点的ADL评分存在差异(F时间=249.650,P<0.001);两组患者ADL评分的组间因素不显着(F组别=2.017,P=0.159),说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时间与组别的比较分析(F交互=1.156,P=0.315),说明时间和组别无交互作用,时间因素的作用不随分组的不同而不同。(5)在疼痛方面:两组患者入院当天所测得活动状态下NRS具体评分为:观察组4.46±1.60分,对照组5.02±2.21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F=1.318,P=0.573),表明两组患者所测NRS的基线可比。出院时观察组2.10±0.89分,对照组2.41±0.92分,结果相对无差异(F=1.586,P=0.391)。术后1月时,NRS评分观察组0.90±0.66分,对照组1.59±1.09分,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3.074,P=0.012)。术后3月复测时发现,观察组0.12±0.33分,对照组0.32±0.52分,两组结果无差异(F=2.477,P=0.06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NRS评分的组间因素显着(F组别=13.268,P<0.001),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时间因素对结果的比较分析(F时间=212.522,P<0.001)说明两组患者在4个不同时间点的NRS评分存在差异。两组时间与组别的比较分析(F交互=0.700,P=0.482)提示时间和组别无交互作用,时间因素的作用不随分组的不同而不同。研究结论:(1)TKA术后患者行瑞士球辅助下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可增强肌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平衡功能,保持躯体稳定,减轻患者疼痛。(2)瑞士球这一健身器材应用于骨关节疾病中可行性强。
蔡龙云[7](2021)在《黄帝内针应用于TKA术后镇痛及功能康复的作用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黄帝内针针刺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其患者对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病区住院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 OArthritis,KOA)并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共6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从1-60进行编号,采用SPSS24.0对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为药物组和针刺组各30例。药物组从术后第一天开始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每日2次;1周后改口服塞来昔布200mg,每日2次。针刺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每日进行黄帝内针针刺治疗,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根据黄帝内针取穴原则,于患者手术部位肢体的对侧上肢肘关节曲池穴、曲泽穴以及天井穴附近寻找疼痛点为主要针刺部位,嘱患者适当屈伸患膝关节行导引配合,留针45min,共治疗2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后综合运动功能测试评分(aggregated locomotor function score,ALF)、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术后追加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观察指标,采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最终完成病例59例,针刺组脱落1例。结果显示: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病程及术前用药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1)术后第5天针刺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被动活动状态下,术后第5、7、14天针刺组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膝关节活动度:(1)术后第3、7、14天针刺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较药物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术后第3、7、14天针刺组较药物组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LF测试时间: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4天针刺组完成ALF测试所用时间均明显少于药物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CRP水平:术后第14天针刺组血清CRP值下降更为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5.术后追加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药物组有9例,针刺组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物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多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黄帝内针针刺有助于缓解单侧TKA患者的术后疼痛,尤其对患膝关节被动活动时疼痛的改善效果联合黄帝内针针刺干预优于单纯使用非甾体类药物。2.黄帝内针针刺辅助镇痛下可以更明显改善TKA术后患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并有效减少膝关节功能ALF测试所用的时间,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3.和单纯运用非甾体类药物相比,联合黄帝内针针刺可以更有效降低患者术后CRP水平,减轻术后应激反应。4.黄帝内针针刺用于TKA术后镇痛与功能康复在穴位选择上有法可循,操作简单,安全性较好,并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马沛[8](2021)在《互动式患者参与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互动式患者参与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TKA患者术后的院内院外护理提供指导意义,同时为未来开展TKA术后康复护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河北省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区行TK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70例。将研究对象在入院时随机入住骨二科和骨三科,然后随机将骨二科作为对照组,骨三科作为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TKA术后常规护理及出院随访,试验组患者采取TKA术后常规护理+互动式参与(包括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的相关护理)。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36条简明健康问卷(SF-36)以及满意度评价表来评估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其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状况。收集患者在出院时、术后1个月时、术后3个月时的评分资料。将收集的资料数据使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互动式患者参与对TKA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结果:(1)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HSS评分以及SF-36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2)试验组患者在出院时、术后1个月时、术后3个月时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患者在出院时、术后1个月时、术后3个月时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患者参与可促进TKA患者术后机体的康复,减少关节粘连、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的发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同时提升其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朱玉树[9](2020)在《复元活血汤加减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及相关因素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对TKA术后患肢肿胀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探讨其对TKA术后患肢肿胀的疗效、快速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为样本,均接受同一手术者操作和相同的常规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消肿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复元活血汤加减,服用一周。分别测量并记录术前1天、术后第1、3、5、7天的患肢髌骨中点上10cm、髌骨中点、髌骨中点下10cm处的肢体周径,计算肿胀值;记录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的静息痛VAS评分、血浆D-2聚体的变化和术前1天、术后第7天的HSS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本研究共选择60例患者,实际完成57例。治疗组实际完成29例,1例因中途停药而脱落;对照组实际完成28例,2例因转科治疗而无法进行观察指标而脱落。1.一般资料: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行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66,p=0.381>0.05)。2.肿胀值:两组在髌骨中点上10cm、髌骨中点、髌骨中点下10cm的术前肢体周径、术后第1天肿胀值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天肿胀值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消肿优于对照组。3.静息痛VAS评分:两组术前1天、术后第1天静息痛VAS评分行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静息痛VAS评分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4.HSS功能评分:两组术前1天HSS评分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HSS评分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更利于术后功能恢复。5.血浆D-2聚体水平:两组术前1天、术后第1天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D-2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对减轻TKA术后患肢肿胀有确切的疗效,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术后的快速康复。
夏京花[10](2020)在《基于老年患者需求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的实际需求,采用设计思维方法,构建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移动医疗APP,并基于此APP平台对空巢老年患者进行院外管理,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推广康复管理移动医疗APP的使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1.以设计思维为理论框架构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设计过程分为移情、定义、设想、原型及测试五部分。移情阶段通过质性访谈法,深入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期望与真实感受;定义阶段通过构建典型用户角色帮助开发人员明确用户特点;设想阶段根据对医学及信息学专家的访谈建议初步构思移动医疗APP系统功能框架;原型阶段由研究者采用Axure RP8.0设计APP原型;测试阶段应用启发式评估法和质性访谈法评价APP原型可用性。综合启发式评估人员及用户测试结果,由研究者与软件工程师协作进行APP迭代,最终构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移动医疗APP。2.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 9年5月15日至9月22日山东省某三甲医院骨科病房72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空巢老年患者进行预实验。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组,1~36号患者为对照组,37~72号患者为干预组。干预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对其进行院外管理,包括康复视频推送、健康知识宣教、医患在线沟通与指导等;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健康教育,出院时由骨科医生或护士进行术后常规出院指导,教会其出院后康复锻炼方法,嘱患者定期门诊复查。在手术前及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分别收集患者疾病相关资料以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状况及生活质量。在术后三个月时对移动医疗APP干预进行评价。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录入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1.通过设计思维方法,构建了包括康复计划、知识学习、康复日记、在线互动、测一测以及我的信息六大功能模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移动医疗APP。2.最终共有69例患者完成本次干预研究,其中对照组34例,干预组35例。结果显示: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学历、BMI、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在手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基线资料可比。②术后一个月,干预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着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③术后三个月,干预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对象对APP的整体可用性评价较高。结论:1.本研究以老年患者为中心,将设计思维理论应用于APP的构建过程,结果显示基于设计思维理论构建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能够满足老年患者需求,具有较好的可用性。2.基于移动医疗APP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空巢老年患者进行院外康复管理,结果表明该管理方法可能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居家康复依从性、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进而提升生活质量的有利工具。
二、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1)桃红四物汤联合穴位灸法的康复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血各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比较 |
2.4 两组患者康复满意度比较 |
2.5 两组患者置换后疼痛指数NRS比较 |
3 讨 论 |
(2)黄芪熏蒸联合下肢功能锻炼对初次TKA患者早期肢体肿痛及血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工具 |
1.4 质量控制 |
1.5 伦理原则 |
1.6 统计学方法 |
1.7 技术路线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创新之处 |
6 不足之处 |
7 下一步计划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肢体肿痛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疾病资料记录表 |
附件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法(Numerical Ratings Scale,NRS) |
附件三:知情同意书 |
附件四:伦理同意答复书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中医推拿联合功能锻炼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干预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膝关节恢复质量比较 |
2.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基于康复前移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膝关节置换术 |
1.1 膝关节置换术概念 |
1.2 膝关节置换术的发展现状 |
2 康复前移护理干预 |
2.1 康复前移概念 |
2.2 康复前移护理干预的应用 |
2.2.1 在骨科中的应用 |
2.2.2 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
2.3 康复前移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小结 |
研究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人群 |
3.1 研究对象 |
3.2 诊断、纳入、排除、脱落标准 |
3.2.1 诊断标准 |
3.2.2 纳入标准 |
3.2.3 排除标准 |
3.2.4 脱落标准 |
3.3 样本量计算及分组 |
4 干预方法 |
4.1 干预小组的设立 |
4.2 康复前移护理干预方案的制定 |
4.2.1 理论培训前移 |
4.2.2 心理干预前移 |
4.2.3 物理治疗前移 |
4.2.4 肌力训练前移 |
4.3 两组患者干预措施的实施 |
5 观察指标 |
6 数据采集 |
7 统计学方法 |
8 质量控制 |
9 相关伦理学 |
10 技术路线 |
结果 |
1 试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
2 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HSS评分比较 |
3 试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
3.1 30秒连续座椅试验(30s CST)结果对比 |
3.2 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对比 |
3.3 HSS膝关节评分对比 |
讨论 |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术前HSS评分的比较分析 |
2 两组患者术后1 个月30s CST、AROM及 HSS评分的比较分析 |
2.1 两组患者术后1 个月30s CST结果比较分析 |
2.2 两组患者术后1 个月AROM结果比较分析 |
2.3 两组患者术后1 个月HSS评分比较分析 |
2.3.1 理论培训前移的相关影响 |
2.3.2 心理干预前移的相关影响 |
2.3.3 物理治疗前移的相关影响 |
2.3.4 肌力训练前移的相关影响 |
3 未来研究方向 |
4 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5)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在单侧TKA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介绍及流行病学现状 |
1.1.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常见治疗方式及其效果 |
1.1.3 TKA术后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 |
1.1.4 TKA术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现状及相关研究 |
1.1.5 恐惧回避行为对TKA术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
1.1.6 恐惧回避模型理论 |
1.1.7 恐惧回避模型理论框架 |
1.1.8 恐惧回避模型的应用现状 |
1.1.9 总结及立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剔除标准 |
2.2.4 样本量估算 |
2.3 研究工具 |
2.3.1 基础资料调查表 |
2.3.2 疼痛灾难化量表 |
2.3.3 恐动症量表 |
2.3.4 疼痛知识问卷 |
2.3.5 疼痛数字评分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 |
2.3.6 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 |
2.3.7 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 |
2.3.8 膝关节活动度(ROM) |
2.4 研究方法 |
2.4.1 伦理原则 |
2.4.2 研究分组 |
2.4.3 基础资料收集 |
2.4.4 试验组干预内容 |
2.4.5 对照组干预内容 |
2.4.6 评价指标收集 |
2.4.7 质量控制 |
2.4.8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础资料 |
3.1.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
3.1.2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比较 |
3.2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康复锻炼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
3.3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膝关节活动度的效果分析 |
3.4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膝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 |
4 讨论 |
4.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分析 |
4.1.1 人口学特征 |
4.1.2 疾病学特征 |
4.2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单侧TKA术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
4.3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单侧TKA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
4.4 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单侧TKA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研究的创新点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恐惧回避模型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瑞士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现状 |
1.2.2 瑞士球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1.4 样本量计算 |
2.2 研究方法 |
2.2.1 成立研究小组 |
2.2.2 确定干预方案 |
2.3 评估工具 |
2.3.1 一般资料记录表 |
2.3.2 膝关节功能评定 |
2.3.3 关节活动度评定 |
2.3.4 平衡功能评定 |
2.3.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
2.3.6 疼痛评定 |
2.4 数据收集与整理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审查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和基线资料 |
3.1.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1.2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 |
3.2 两组患者干预后比较 |
3.2.1 两组患者HSS评分比较 |
3.2.2 两组患者ROM比较 |
3.2.3 两组患者BBS评分比较 |
3.2.4 两组患者ADL评分比较 |
3.2.5 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 |
4 讨论 |
4.1 瑞士球辅助下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的意义 |
4.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
4.3 瑞士球辅助下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
4.4 瑞士球辅助下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分析 |
4.5 瑞士球辅助下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对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 |
4.6 瑞士球辅助下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分析 |
4.7 瑞士球辅助下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对疼痛的影响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的创新点 |
5.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黄帝内针应用于TKA术后镇痛及功能康复的作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2.1 术前准备 |
2.2.2 手术方法 |
2.2.3 镇痛方法 |
2.2.4 术后处理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学分析 |
5.结果 |
5.1 一般资料 |
5.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评价指标情况 |
5.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 |
5.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的比较 |
5.2.4 干预前后两组患膝关节被动活动度的比较 |
5.2.5 两组术后综合运动功能(ALF)测试评分对比 |
5.2.6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值的比较 |
5.2.7 两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对比 |
5.2.8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1.KOA概论 |
2.骨关节炎的治疗 |
3.TKA术后疼痛的因素 |
3.1 手术创伤 |
3.2 手术麻醉方式 |
3.3 术中止血带的应用 |
3.4 术前镇痛 |
3.5 性别 |
3.6 术前心理状态 |
4.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后镇痛方式 |
4.1 加速康复外科在TKA术后的应用 |
4.2 全身性药物镇痛 |
4.3 局部浸润麻醉 |
4.4 椎管内镇痛 |
4.5 外周神经阻滞 |
4.6 冷冻镇痛 |
4.7 经皮电刺激 |
4.8 超前镇痛 |
4.9 中医综合镇痛 |
第三章 讨论 |
1.针刺镇痛的理论基础与运用现状 |
2.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 |
3.黄帝内针用于TKA术后的临床疗效 |
3.1 黄帝内针镇痛的理论基础 |
3.2 黄帝内针减轻TKA患者术后疼痛 |
3.3 黄帝内针减轻术后炎症应激反应 |
3.4 黄帝内针对TKA术后功能康复的作用 |
3.4.1 黄帝内针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 |
3.4.2 黄帝内针减少患者ALF测试评分 |
3.5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
4.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针刺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8)互动式患者参与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意义 |
4 研究目的 |
定义 |
1 疾病相关定义 |
2 其他相关定义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伦理原则 |
6 统计学分析 |
研究结果 |
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
2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HSS评分和SF-36 评分的比较 |
3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节点HSS评分的比较 |
4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节点SF-36 评分的比较 |
5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
6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比较 |
7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住院天数比较 |
讨论 |
1 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
2 互动式患者参与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
3 互动式患者参与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
4 互动式患者参与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
5 互动式患者参与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
6 互动式患者参与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住院天数的影响 |
结论与建议 |
1 研究结论 |
2 本研究创新点 |
3 研究的局限性 |
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复元活血汤加减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及相关因素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与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数据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3.3 观察指标 |
3.4 疗效评定 |
3.5 统计学处理 |
3.6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
4. 临床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TKA术后肿胀机制的探讨 |
2. 现代医学对TKA术后肿胀的治疗 |
3. 检测血浆D-2聚体的意义 |
4. 祖国医学对TKA术后肿胀的认识 |
5. 祖国医学对TKA术后肿胀的治疗 |
6. 典型案例临床观察 |
7. 复元活血汤加减的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8. 疗效分析 |
9.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10)基于老年患者需求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概述 |
1.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流行病学概述 |
1.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危害 |
1.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式 |
2 全膝关节置换术概述 |
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
3.1 国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治疗模式 |
3.2 国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治疗模式 |
3.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康复锻炼依从性低 |
3.4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康复管理干预方式 |
4 空巢老人现状 |
5 移动医疗APP在患者院外管理中的应用 |
5.1 国内移动医疗APP发展现状 |
5.2 移动医疗APP在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 |
6 小结 |
第三章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 |
1 理论框架 |
2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 |
2.1 移情阶段一-质性访谈 |
2.2 定义阶段一-用户角色分析 |
2.3 设想阶段---构建APP功能系统框架 |
2.4 原型阶段---构建APP原型 |
2.5 测试阶段 |
3 小结 |
第四章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在空巢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3 干预方法 |
4 研究指标及测量工具 |
5 资料收集 |
6 统计分析 |
7 伦理原则 |
8 研究结果 |
8.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8.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 |
8.3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8.4 基于移动医疗APP的干预评价 |
9 讨论 |
9.1 基于移动医疗APP干预对TKA术后空巢老年患者整体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
9.2 基于移动医疗APP干预对TKA术后空巢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9.3 移动医疗APP使用评价 |
第五章 结论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性 |
3 局限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
四、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桃红四物汤联合穴位灸法的康复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恢复的影响[J]. 金巍,李立军,李永成. 四川中医, 2022(01)
- [2]黄芪熏蒸联合下肢功能锻炼对初次TKA患者早期肢体肿痛及血流的影响研究[D]. 吴敏.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中医推拿联合功能锻炼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J]. 李薇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12)
- [4]基于康复前移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赫子懿.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恐惧回避模型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在单侧TKA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D]. 左青青.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6]瑞士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应用研究[D]. 李俊.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1)
- [7]黄帝内针应用于TKA术后镇痛及功能康复的作用观察[D]. 蔡龙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互动式患者参与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D]. 马沛.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9]复元活血汤加减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及相关因素的临床观察[D]. 朱玉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基于老年患者需求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管理APP的构建及应用[D]. 夏京花. 山东大学, 2020(11)
标签:对照组论文;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论文; 膝关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