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政务中的工作流群件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顾昱,陈松[1](2010)在《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协同治理机制分析》文中提出电子政务涉及政府行政管理各方面,要实现政府治理的高效运作与业务协同,必须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实现政府协同治理。通过联通各个孤立的政务系统,把分散的政务数据资源整合起来,提升政府治理的整体效能,并利用协同平台实现与社会公众的互动。论文通过剖析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协同治理运行机制,说明政府协同治理有其相关的动力来源及支撑体系。同时,政府协同治理是对现代主要公共问题的回应,政府协同治理的形成有其自身的机理,其中人力资源是政府协同治理的支撑机制,制度是政府协同治理的保障机制,电子政务是政府协同治理的核心与实现机制。论文对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协同效率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治理成本与效能各维度的构建,剖析其中对政府协同治理效率的影响。
刘世春[2](2009)在《永州市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国家要求各地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平台为企业和公民提供政府服务。县级市作为基层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系统具有更大的意义。通过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可大幅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实现协同办公处理,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本课题针对永州市电子政务开发需求,展开县级电子政务系统及其审批系统的研究。在对电子政务系统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本地电子政务建设实际需求,提出适合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电子政务综合服务模型,设计实现一个B/S架构的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同时,对系统的设计方法、软件结构及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课题采用Java Web技术开发实现一个电子政务审批系统。将OSWorkFlow工作流实现复杂的流程编排,同时应用AJAX技术、YUI控件库、WebWork的MVC模式和Java Web框架技术实现系统软件。应用结果表明:本文实现电子政务审批系统可以支持用户对审批流程的自定义,提供了灵活安全的审批过程,能满足当前电子政务的应用需求。
孙亚琴,闾国年,龚敏霞,王卫国,郑慧翎[3](2008)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中GIS与工作流的集成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文一体化已成为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基于模型级图文一体化的集成方式基本上解决了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GIS图形系统和工作流审批系统的开发相对独立的问题。模型级图文一体化的集成方式代表了GIS与工作流技术集成的发展趋势。本文以江苏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中GIS与工作流的集成为实例,研究了该电子政务平台中GIS的体系结构及GIS功能的划分,并从数据集成、用户权限角色集成、功能集成、用户界面集成等四个方面对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实现图文的一体化。并在模型层次对GIS与工作流的集成进行了初步尝试。
陈旻[4](2008)在《基于组软件技术的公安电子政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电子政务应用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电子政务在增强政务透明度、提高政府服务质量以及服务于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本文就电子政务建设中技术层面涉及的关键技术和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全面应用提供技术上的研究成果。这些问题主要有电子政务中的工作流设计、电子政务中的公文留痕迹修改设计以及电子政务中的安全等方面。本文以一个基于Lotus Domino/Notes平台的公安电子公文审批系统的研究实现为例,概括地阐述了一个基于Lotus Domino/Notes平台的电子公文审批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首先讨论设计与实现该系统的相关技术,结合用户实际提出的需求,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和功能模块,然后通过系统结构、程序结构的设计和开发,构建了一个基于Lotus Domino/Notes平台,以LoutsScript技术、Notes文档数据库实现公文文件从起草、修改、审核到审批签发全部流转过程的、具备高效、全面、安全、易用等特点的系统。在实现方法上,利用Lotus Domino/Notes搭建了系统运行平台,结合工作流平台Workflow3.0,实现灵活的工作流配置功能;结合Domino/Notes的安全性以及Microsoft Word的文件修订功能,采用OLE技术,无缝地实现了拟发文流程中的修改痕迹保留;采用XML文件+CEB的方式实现电子公章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交换,达到给电子文档加盖电子公章;采用PKI技术实现高安全性的用户身份认证。该平台已经在金华市公安局投入运行三年多时间,运行稳定,效益显着,并在全省公安系统推广使用。
严荣华,许礼林,吉建培,王发良,王海清[5](2006)在《Office GIS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结合我国政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现状,讨论分析了电子政务应用中G IS技术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归纳总结了电子政务工程对G IS技术所赋予的新要求,明确指出了传统G IS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局限性,接着详细阐述了O ffice G IS的总体技术架构,着重论述了O ffice G IS应用于电子政务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而提出了以O ffice G IS应对电子政务对办公信息系统和G IS无缝集成要求的技术思路,给出了基于O ffice G IS的电子政务应用的完整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建设实例验证了O ffice G IS应用于电子政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赵翠杰[6](2006)在《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电子政务之公文管理研究与系统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上的一次变革。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成为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创新的重要内容,同时政务信息化的重头戏—电子公文管理也作为社会信息化的先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随着电子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政府公文管理的解决方案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电子政务中公文管理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行公文流程的应用开发,如何方便、快捷地构造出政府公文管理系统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为此,论文通过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引入工作流的研究理论和方法,结合MVC(Model-View-Controller)设计模式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和实现。首先,将WFMC(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提出的工作流模型与公文流转结合,提出了一个基于工作流的政府公文管理动态的可复用的系统模型。其次,对电子政务系统中公文管理的过程建模、组织建模、过程模型正确性验证、模型实例化、文档与流程绑定进行设计,并且设计了并行、串行和选择路由算法。再次,对政府部门公文的流转过程,进行过程设计。通过分析文档在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流转,对工作流流程动态管理、公文跟踪管理、用户任务列表管理等模块进行设计。另外,设计和实现系统中的其他功能模块,如会议管理、信息发布等。最后在实例环节中详细说明了文档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方式、执行和操作,通过文档流转实例验证了采用工作流技术的可行性。
严荣华,许礼林,吉建培,王发良,王海清[7](2006)在《Office GIS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结合我国政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现状,讨论分析了电子政务应用中GIS技术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归纳总结了电子政务工程对GIS技术所赋予的新要求,明确指出了传统GIS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局限性,接着详细阐述了OfficeGIS的总体技术架构,着重论述了OfficeGIS应用于电子政务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而提出了以OfficeGIS应对电子政务对办公信息系统和GIS无缝集成要求的技术思路,给出了基于OfficeGIS的电子政务应用的完整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建设实例验证了OfficeGIS应用于电子政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田珂[8](2006)在《开放网络环境下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自80年代中期提出后,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至今已成为发展最快的研究方向之一。工作流管理(WFM:WorkflowManagement)代表了当前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发展的最新成果,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和政府机关所接受应用。在政府为推进信息化进程而大力开展的电子政务中,电信行业中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管理系统中,当前最热门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都离不开工作流的支持。由此可见,工作流管理是实现企业业务过程建模(BPM)、业务过程优化、业务过程管理与集成,最终实现业务过程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同时更是企业资源管理(ERP)、电子商务(B2B,B2C)等Web应用的核心技术之一。 目前,工作流柔性建模、工作流安全管理、网格工作流、工作流移动计算、工作流事务处理、自适应性工作流等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外Aalst等在工作流建模、Bertino和Atluri等在工作流安全及授权、Casati和Ellis等在工作流变更和实例迁移都做了很多工作。在国内,清华大学、中科院计算所、中科院软件所、上海交通大学等都开展了工作流管理技术的研究。 本文在分析工作流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工作流建模、工作流时间管理、工作流重构技术、工作流底层通讯服务以及部署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传统工作流管理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过程定义、过程优化、应用系统开发、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这些方面的研究着重关注于获取和执行业务过程的效率,而忽略了所设想的流程与现实之间可能会存在的不一致性,缺乏一个从流程的实现到工作流模型之间的反馈渠道。因此,传统的工作流技术并无法胜任系统体系结构的动态控制。本文结合基于事件的工作流分析和重构算法,完善了传统工作流管理的生命周期,增强了工作流的适应性,保障了工作流系统在企业环境中的健壮运行。 2.通过引入工作流网,工作流日志,工作流事件排序关系定义,建立了一种基于事件的工作流重构算法,用以度量流程模型和实际业务流程之间的差异。 3.针对在实际工作流中易出现的复杂模式,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重构算法。改进算
秦志华[9](2006)在《电子政务中安全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长足发展,电子政务(E-Government)的应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电子政务对提高政府机关各部门的办公质量和办公效率,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设计来源于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国家标准的建模运行一体化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平台,根据实际政府职能对安全性的特殊要求,把重点放在了系统应用安全技术的研究上。对应用安全技术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首先,研究分析了当前工作流设计中的缺陷,根据黑龙江省电子政务标准进一步分析采用Lotus Workflow作为流程开发工具的原因,并研究设计了以Lotus Workflow为工作流开发工具的工作流系统。 其次,结合电子政务的特点,通过对建立CA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安全性的不同需求,提出了两套CA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作了实现。 最后,通过介绍CA系统与电子公章的关系,研究分析了电子公章系统的原理,并实现了电子公章系统。
严荣华,许礼林,吉建培,王发良,王海清[10](2005)在《Office GIS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直接途径,是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管理理念。随着人们对电子政务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的不断提升,电子政务的建设对地理空间信息与技术也提出了更为强烈的需求。本文结合我国政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现状,讨论分析了电子政务应用中GIS技术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归纳总结了电子政务工程对GIS技术所赋予的新要求,明确指出了传统GIS技术应用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局限性,接着详细阐述了Office GIS的总体技术架构,着重论述了Office GIS应用于电子政务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而提出了以Office GIS应对电子政务对办公信息系统和GIS无缝集成要求的技术思路,给出了基于Office GIS的电子政务应用的完整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建设实例验证了Office GIS应用于电子政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二、电子政务中的工作流群件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政务中的工作流群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永州市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电子政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电子政务现状 |
1.2.2 电子政务技术发展趋势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市电子政务系统相关技术 |
2.1 群件技术 |
2.1.1 群件概述 |
2.1.2 群件的基本思想 |
2.1.3 常见群件系统分析 |
2.1.4 基于群件技术的电子政务OA 系统的发展趋势 |
2.2 工作流技术 |
2.2.1 工作流技术概述 |
2.2.2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参考模型 |
2.2.3 政务工作流中的用户类型 |
2.2.4 政务工作流实现的关键 |
2.2.5 电子政务中的工作流执行参考模型 |
2.3 电子政务安全相关技术 |
2.3.1 CA |
2.3.2 IPsec 虚拟专用网路 |
2.3.3 SSL VPN 加密套接字协议层虚拟专用网络 |
2.3.4 PKI |
2.3.5 PMI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市县级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
3.1 电子政务系统概述 |
3.2 系统建设目标 |
3.3 基础应用平台建设 |
3.4 电子政务系统功能需求 |
3.5 电子政务系统非功能需求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市县级电子政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1 系统设计目标 |
4.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3 系统网络基础设施 |
4.3.1 通信线路设计 |
4.3.2 广域网设计 |
4.3.3 县级城域网设计 |
4.3.4 IP 地址总体规划 |
4.4 系统应用架构设计 |
4.5 系统安全体系设计 |
4.5.1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结构 |
4.5.2 网络安全设计 |
4.5.3 应用层安全设计 |
4.5.4 数据安全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市县级电子政务审批系统分析与设计 |
5.1 审批系统功能目标 |
5.2 审批系统需求分析 |
5.2.1 系统用户 |
5.2.2 功能需求 |
5.3 审批系统业务模型 |
5.4 审批系统信息模型 |
5.4.1 顶级数据流图 |
5.4.2 数据流图分解 |
5.5 审批系统流程设计 |
5.6 审批系统功能设计 |
5.7 审批系统接口设计 |
5.8 系统的特点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市县级电子政务审批系统实现与测试 |
6.1 审批系统运行环境 |
6.1.1 系统部署模型 |
6.1.2 运行环境 |
6.2 审批系统主要功能界面 |
6.3 审批系统实现 |
6.4 审批系统测试方案 |
6.5 系统测试结果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基于组软件技术的公安电子政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子政务简介 |
1.1.1 电子政务定义 |
1.1.2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
1.1.3 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现况 |
1.1.4 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1.2 课题研究背景 |
1.2.1 金华市公安局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
1.2.2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需求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组软件及电子政务相关知识 |
2.1 组软件技术 |
2.1.1 组软件概念 |
2.1.2 组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
2.1.3 工作流开发平台-Lotus Workflow |
2.2 电子政务系统业务流程与设计 |
2.2.1 电子政务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2.3 电子政务系统组成 |
第三章 金华公安电子政务总体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1.2 系统平台的需求分析 |
3.2 总体设计 |
3.2.1 性能要求 |
3.2.2 系统逻辑架构 |
3.2.3 系统软件架构 |
3.2.4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 |
第四章 金华公安电子政务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
4.1 公文流转 |
4.1.1 公文流转概况 |
4.1.2 拟文管理 |
4.1.3 办文管理 |
4.1.4 公文流转功能实现 |
4.2 留痕迹技术 |
4.2.1 留痕迹技术分析 |
4.2.2 留痕迹技术实现 |
4.3 电子公章 |
4.3.1 简介 |
4.3.2 总体需求 |
4.3.3 系统架构 |
4.3.4 技术特点 |
4.3.4 电子公章实现 |
4.4 部分数据库结构表 |
4.4.1 电子公文表单的设计 |
4.4.2 信息简报表单的设计 |
4.4.3 公文反馈单表单的设计 |
4.4.4 内部网络传真表单的设计 |
4.4.5 业务便笺的设计 |
第五章 金华公安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设计 |
5.1 安全需求分析 |
5.1.1 信息安全 |
5.1.2 网络安全 |
5.2 PKI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应用 |
5.2.1 PKI的概念 |
5.2.2 基于PKI的电子政务安全方案 |
5.2.3 基于Domino/Notes安全认证技术 |
5.2.4 基于PKI体系认证模式的USBKey |
5.2.5 基于PKI的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的实现 |
5.3 电子政务中的其它安全技术 |
5.3.1 防火墙技术的使用 |
5.3.2 入侵检测技术的使用 |
5.3.3 安全扫描技术的使用 |
5.3.4 内外网安全接入技术 |
第六章 金华公安电子政务系统使用情况 |
6.1 系统部分界面展示 |
6.2 系统运行状况 |
6.3 系统效益分析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5)Office GIS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GIS应用于电子政务的技术要求 |
1) 数据集成 |
2) 业务集成 |
3) 控制集成 |
4) 视图集成 |
3 Office GIS的总体技术架构 |
4 基于Office GIS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
5 结束语 |
(6)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电子政务之公文管理研究与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理论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主要的开发技术方式 |
1-3-2 主要的系统结构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工作流和工作流模型介绍 |
§2-1 工作流概述 |
2-1-1 工作流来源和定义 |
2-1-2 工作流相关概念 |
2-1-3 工作流管理系统 |
§2-2 工作流模型概述 |
2-2-1 建模方式的选择 |
2-2-2 过程模型 |
2-2-3 组织模型 |
2-2-4 资源模型 |
2-2-5 访问控制模型 |
第三章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公文管理分析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2 系统功能分析 |
§3-3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3-1 系统技术可行性分析 |
3-3-2 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 |
3-3-3 系统操作可行性分析 |
第四章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公文管理的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开发设计模式 |
4-1-2 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
4-1-3 系统功能设计 |
§4-2 工作流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
4-2-1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
4-2-2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逻辑结构 |
4-2-3 工作流中心数据层设计 |
4-2-4 工作流管理层设计 |
4-2-5 工作流表示层设计 |
§4-3 公文流转子系统中的工作流模型设计 |
4-3-1 公文流转过程模型 |
4-3-2 公文管理模块功能设计 |
4-3-3 公文管理模块数据库设计 |
§4-4 其他模块设计的概要设计 |
4-4-1 信息发布模块的设计 |
4-4-2 会议管理模块的设计 |
第五章 基干工作流技术的公文管理的实现 |
§5-1 系统设置 |
5-1-1 数据库连接池的实现 |
5-1-2 Servlet 的配置 |
§5-2 公文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1 工作流公文流程管理的实现 |
5-2-2 公文跟踪的实现 |
5-2-3 会议管理模块的实现 |
5-2-4 信息发布模块的实现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8)开放网络环境下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工作流简介 |
1.1.1 工作流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1.1.2 工作流的定义 |
1.1.3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参考模型 |
1.1.4 工作流管理系统分类 |
1.1.5 工作流管理与其他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 |
1.1.6 现有工作流技术的不足 |
1.1.7 工作流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 |
1.2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 |
1.4 论文的组织 |
第二章 工作流建模技术 |
2.1 工作流的建模方法 |
2.1.1 基于PETRI网的建模及分析 |
2.1.2 基于协调理论的建模方法 |
2.1.3 事务工作流建模方法 |
2.1.4 协作工作流建模方法 |
2.2 过程描述语言 |
2.2.1 WPDL&XPDL |
2.2.2 BPML |
2.2.3 BPEL4WS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作流支撑技术研究 |
3.1 基于插件的部署研究 |
3.1.1 J2EE的部署模式和问题 |
3.1.2 插件部署的相关概念 |
3.1.2.1 插件定义 |
3.1.2.2 插件自描述文件 |
3.1.2.3 系统总体部署文件: |
3.1.2.4 插件依赖关系的建立: |
3.1.3 插件部署系统的架构 |
3.2 消息性能优化研究 |
3.2.1 JBOSS消息服务器(JBossMQ)的传输性能 |
3.2.2 差异分析 |
3.2.3 优化策略 |
3.2.4 具体实现 |
3.2.5 测试结果 |
3.3 一种新的消息报文分类算法 |
3.3.1 消息报文分类技术的现状 |
3.3.2 报文分类问题 |
3.3.3 RFC算法 |
3.3.4 改进的算法 |
3.3.5 改进算法的性能 |
3.3.5.1 时间复杂度分析 |
3.3.5.2 空间复杂度分析 |
3.3.5.3 算法的实验 |
3.4.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作流时间管理 |
4.1 工作流的时间问题 |
4.2 工作流时间约束 |
4.2.1 单个活动的执行时间约束 |
4.2.2 相邻活动间的时间约束 |
4.2.3 非相邻活动的时间约束 |
4.3 时间一致性的动态维护 |
4.3.1 流程启动时的检查 |
4.3.2 流程执行期间的再检查 |
4.3.2.1 只检查未执行的活动 |
4.3.2.2 只检查未来可能会被执行的活动 |
4.3.2.3 去除无效的时间约束 |
4.4 基于关键路径的截止期限分配方法 |
4.4.1 流程模型的时间描述 |
4.4.2 关键路径 |
4.4.2.1 最长(最短)关键路径的确定方法 |
4.4.3 工作流控制结构的时间分析 |
4.4.3.1 串联控制结构 |
4.4.3.2 并联控制结构 |
4.4.3.3 选择控制结构 |
4.4.3.4 循环控制结构 |
4.5 一个示例流程截止时间的重新分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日志的工作流重构 |
5.1 PETRI网 |
5.2 工作流网WF-NET |
5.3 工作流日志与事件 |
5.3.1 工作流日志 |
5.3.2 工作流事件 |
5.4 重构算法的形式化规约 |
5.4.1 构建依赖-频率表 |
5.4.2 推导依赖-频率图 |
5.4.3 从依赖-频率图中生成工作流网 |
5.5 复杂模式的重构 |
5.5.1 自循环任务模式 |
5.5.2 互循环任务模式 |
5.5.3 改进的重构算法 |
5.5.3.1 自循环任务模式处理 |
5.5.3.2 互循环任务模式的处理 |
5.5.4 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工作流重构 |
6.1 遗传算法 |
6.1.1 遗传算法的主要优点: |
6.1.2 主要研究领域: |
6.2 模拟退火算法 |
6.2.1 算法原理: |
6.2.2 算法的基本步骤: |
6.3 模拟退火与遗传算法的结合 |
6.4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工作流重构 |
6.4.1 相关概念 |
6.4.1.1 日志噪声 |
6.4.1.2 活动依赖关系的度量 |
6.4.1.3 活动因果关系矩阵 |
6.4.2 混合遗传算法在重构中的应用 |
6.4.2.1 创建初始种群 |
6.4.2.2 适应函数和初温的确定 |
6.4.2.3 选择复制操作 |
6.4.2.4 交叉率和变异率的确定: |
6.4.2.5 交叉(CROSSOVER)和变异(MUTATION)操作 |
6.4.2.6 终止规则 |
6.4.2.7 模拟退火操作 |
6.4.2.8 试验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开放网络环境下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现 |
7.1 背景 |
7.2 体系结构 |
7.3 UOS FLOW执行服务器组成 |
7.4 UOS FLOW软件实现 |
7.4.1 WORKFLOW CLIENT&MANAGER的设计考虑 |
7.4.2 WORKFLOW ENGINE的设计考虑 |
7.4.2.1 怎么知道活动产生的工作项已经完成 |
7.4.2.2 怎么判断条件 |
7.4.2.3 怎么查询参与者 |
7.4.3 WAPI2服务的设计考虑 |
7.4.4 审计数据服务的设计考虑 |
7.4.5 流程管理的设计考虑 |
7.4.5.1 数据库表格方式 |
7.4.5.2 XPDL实体方式 |
7.4.5.3 UOS Flow的实现方式 |
7.4.6 SCHEDULER服务的设计考虑 |
7.4.7 事件处理 |
7.4.8 异步处理 |
7.4.8.1 对状态进行通知或轮询 |
7.4.8.2 生成跟踪ID |
7.4.8.3 状态跟踪 |
7.4.8.4 处理超时 |
7.4.8.5 错误补偿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参与下列项目: |
(9)电子政务中安全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的来源 |
1.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背景 |
1.2.1 电子政务简述 |
1.2.2 各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
1.2.3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
1.2.4 电子政务的安全性需求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总体设计和安全设计 |
2.1 系统总体设计 |
2.1.1 系统实施目标 |
2.1.2 系统规划原则 |
2.1.3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 |
2.2 体系结构设计 |
2.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2.2.2 系统优点 |
2.3 系统的安全设计 |
2.3.1 系统安全需要 |
2.3.2 系统应用安全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作流安全性的设计 |
3.1 Lotus Domino/Notes群件系统 |
3.1.1 Lotus Domino/Notes简介 |
3.1.2 Lotus Domino/Notes的强大功能 |
3.1.3 Lotus Domino/Notes新技术 |
3.2 工作流技术 |
3.2.1 工作流技术的基本概念 |
3.2.2 当前工作流设计的缺陷 |
3.2.3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中工作流的标准 |
3.3 Lotus Workflow工作流管理系统 |
3.3.1 Lotus Workflow简介 |
3.3.2 Lotus Workflow设计思想 |
3.3.3 Lotus Workflow的优点 |
3.3.4 Lotus Workflow工作原理及过程 |
3.4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3.4.1 设计工作流引擎 |
3.4.2 设计使用Architect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CA安全系统的应用 |
4.1 PKI的概述 |
4.2 PKI的组成 |
4.3 PKI涉及的安全技术和原理 |
4.3.1 非对称加密机制 |
4.3.2 密钥管理技术 |
4.3.3 数字签名 |
4.3.4 数字证书 |
4.4 SSL |
4.4.1 SSL的基本原理 |
4.4.2 SSL握手协议 |
4.4.3 SSL记录协议 |
4.5 CA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4.5.1 通过Lotus Domino建立CA认证系统 |
4.5.2 基于第三方权威CA与Domino安全特性提供的安全服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子公章的研究与应用 |
5.1 电子公章原理 |
5.1.1 电子公章组成结构 |
5.1.2 电子公章的相关角色 |
5.1.3 电子公章与数字证书的关系 |
5.1.4 电子公章散列值 |
5.1.5 电子公章的使用 |
5.2 电子公章系统的设计 |
5.2.1 系统功能模块 |
5.2.2 业务流程 |
5.2.3 注册模块 |
5.2.4 签发模块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电子政务中的工作流群件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协同治理机制分析[A]. 顾昱,陈松.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2010
- [2]永州市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世春.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 [3]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中GIS与工作流的集成应用研究[J]. 孙亚琴,闾国年,龚敏霞,王卫国,郑慧翎. 测绘科学, 2008(03)
- [4]基于组软件技术的公安电子政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陈旻.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07)
- [5]Office GIS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J]. 严荣华,许礼林,吉建培,王发良,王海清. 测绘科学, 2006(06)
- [6]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电子政务之公文管理研究与系统实现[D]. 赵翠杰.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6)
- [7]Office GIS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A]. 严荣华,许礼林,吉建培,王发良,王海清. 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 2006
- [8]开放网络环境下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技术研究[D]. 田珂. 电子科技大学, 2006(01)
- [9]电子政务中安全技术的研究[D]. 秦志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12)
- [10]Office GIS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A]. 严荣华,许礼林,吉建培,王发良,王海清. 中国测绘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综合性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