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疼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一、疼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叶业钦[1](2021)在《速刺风池穴治疗风邪中络型风牵偏视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次研究采用速刺风池穴治疗风邪中络型风牵偏视,客观评价其疗效,为后期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理论突破。方法:本次研究依照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包含脱落及剔除的20%)。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风池穴,治疗组采用速刺风池穴。两组以15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记录分析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观察复视、斜视度、头晕、恶心、代偿头位的改善情况。统计分析将采用SPSS24.0分析软件计算。结果:(1)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的比较。(2)经治疗,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9%。经过统计学计算分析,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整体疗效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经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表明速刺风池穴治疗风邪中络型风牵偏视有显着的临床疗效,对复视、斜视度、头晕、恶心、代偿头位均有明显的改善,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及安全性问题,操作简单,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

何望凯,谢文君,胡华[2](2021)在《Tolosa-Hunt综合征1例》文中提出Tolosa-Hunt综合征是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其附近硬脑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或肉芽肿相关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后及眶周顽固性疼痛,疼痛数日后出现眼肌外肌麻痹,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均可受累。由于活检限制及MRI敏感性及特异性问题,THS的诊断较为困难。本文通过个案报道分享痛性眼肌麻痹的诊疗思路,采用病史及体格检查尽可能精确定位、辅助检查手段验证及排除相关疾病的方法,尽可能的节约医疗费用及提高阳性病灶的确诊率,减少误诊及漏诊。治疗上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辩证论治,针药并用,能起到扶正驱邪、减轻激素副作用、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及调理全身等作用。

段燕萍[3](2019)在《痛性眼肌麻痹》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对本科收治的1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在认真分析其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并明确诊断后,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在确诊痛性眼肌麻痹后,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能够改善预后,但易复发,宜早期进行综合治疗。

刘学[4](2019)在《儿童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painfulophthalmoplegia syndrome/Tolosa-Hunt Syndrome)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提高儿科医生对THS患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详细分析1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12岁,因间断头痛4月,口眼歪斜3天就诊。头痛以左侧为着,左侧眼眶稍疼痛,查体可见左眼眼裂小,左眼睑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治疗约3天后出现左眼视力下降、继而眼球运动受限,以外展受限为着。头颅MRI+DWI+增强+MRA结果示:左侧海绵窦稍大,左侧眶尖及左侧眼眶内脂肪异常信号,左侧小脑幕硬脑膜增厚。眼科全面检查及视觉诱发电位、头颈部淋巴结、头部DSA未见明显异常。先后辗转于4家医院就医,最终诊断为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给予激素治疗好转后出院,院外继续口服激素。随访应用激素4周后复查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激素逐渐减停(激素总疗程约12周),分别于停药2月、3月后门诊复查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停药7个月后电话随访无临床症状。结论:1儿童Tolosa-Hunt综合征发病率低,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组织活检,但受病变的特殊位置和患者的依从性因素的影响,目前极少有条件行病理活检,诊断关键在于灵活应用ICHD-3最新诊断标准,完善相关病史资料、辅助检查,排查其他可同时致头痛和眼肌麻痹的原因,积极的随访观察。2儿童Tolosa-Hunt综合征诊断较为困难,误诊、漏诊率较高,注意与眼肌麻痹性偏头痛、血管瘤、肿瘤、感染性疾病等其它造成疼痛性的眼肌麻痹的疾病鉴别。3儿童Tolosa-Hunt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早期、足量、足疗程、逐渐减量的原则。4儿童Tolosa-Hunt综合征预后好,但易复发,复发后糖皮质激素治疗仍然有效。

陈素英,刘刚,徐瑱,崔胤,刘现忠[5](2018)在《海绵窦病变眼肌麻痹伴疼痛症状病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伴疼痛症状的眼肌麻痹病例,探讨海绵窦病变引起眼肌麻痹的因果关系。方法回顾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4例伴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的眼肌麻痹患者,对颅脑MRI、MRA、MRV进行分析,研究海绵窦相关病变的不同影像表现与眼肌麻痹的因果关系。结果伴疼痛症状的眼肌麻痹可由不同病因引起,海绵窦相关病变是引起眼肌麻痹的常见原因。MRI检查海绵窦相关的异常影像可为病变诊断提供依据。结论海绵窦病变是引起眼肌麻痹的常见原因,其引起的眼肌麻痹可伴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MRI及增强检查是诊断海绵窦病变的有效方法。

朱晓蕙[6](2016)在《Tolosa-Hunt综合征与肥厚性硬脑膜炎相似性的回顾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肥厚性硬脑膜炎(HP)和Tolosa-Hunt Syndrom(Tolosa-Hunt综合征,THS)都是以非特异性慢性肉芽肿性炎性改变为特征的少见疾病,两种疾病因为重叠的临床表现而难以鉴别。本文通过对两组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两种疾病是否存在本质性区别。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01月至2016年3月期间,神经内科及眼科收治的以疼痛性眼肌麻痹为症状性诊断,或颅脑磁共振出现硬脑膜炎改变的186个病例,经逐一筛选后,对最终确定的9例HP和12例TH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关于人口数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颅脑磁共振检查及治疗结果等,分析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结果:HP与THS的发病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没有明显的不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均为头痛和颅神经麻痹,其中眶周疼痛及额颞部疼痛最为多见。THS中颅神经受累最常见的是动眼神经(66.67%),其次是外展神经(50.00%),随后是滑车神经(25.00%)、视神经(16.67%)和三叉神经(8.33%)。HP中颅神经受累同样是重要的临床症状(88.89%),最常见的是动眼神经(44.44%)、三叉神经(44.44%)和外展神经(44.44%),随后是滑车神经(22.22%)和视神经(11.11%)。两组疾病在受累颅神经的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实验室检查方面,白细胞计数、CRP、ESR在两组间均未发现有显着性意义的差别。关于脑脊液各项对比,没有发现组间存在有显着性意义的差别。2例THS患者出现硬脑膜增厚表现,7例HP患者颅脑MRI示病变累及海绵窦区,其中2例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再次随访颅脑MRI,可见硬脑膜异常信号影范围较前明显减小,强化减弱,硬脑膜增厚亦较前改善。两组疾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均反映良好。结论:HP与THS在人口数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表现高度相似,可能为在同一发病机制下表现的不同临床综合征,类似的疾病还可能包括眼眶炎性假瘤及眼眶肉芽肿等。临床工作中应有意识地收集患者病理资料以供深入分析。THS患者的颅脑磁共振检查为阴性结果较为普遍,ICHD-3 THS标准将影像学(或病理学)结果作为必要条件的前提下,宜制定对阴性结果患者的处置意见。建议ICHD-3 THS标准对THS、HP、眼眶炎性假瘤及眼眶肉芽肿等导致头痛的非特异性慢性肉芽肿性炎性疾病进行统一的分类,关于THS的具体诊断则应分点归类和分级评估,这可能会让医师们更为有章可循,让患者得到更及时的治疗。

高志红,赵敏,刘轲[7](2014)在《痛性眼肌麻痹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痛性眼肌麻痹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原因不清,目前仅少数病理组织可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文介绍了1例痛性眼肌麻痹的治疗。综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易复发,且宜早期治疗。

廖锋烨[8](2014)在《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诊断情况回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采用ICHD标准对我院神经内科、眼科痛性眼肌麻痹(PO)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THS的诊疗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7月至2014年4月期间神经内科及眼科头痛合并眼肌麻痹为主诉患者的病例。采用ICHD-2与ICHD-3测试版的诊断标准对照我院以头痛合并眼肌麻痹为主诉患者的诊断情况,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尤其是Tolosa Hunt综合征(THS),进行分类对照分析。收集头痛合并眼肌麻痹症状收入院患者资料,共145人。其中男83人,平均年龄52.8±15.3岁;女62人,平均年龄51.3±16.8岁。其中来自神经内科117人,眼科28人。结果:其中可考虑诊断为PO的患者有92人,除诊断肿瘤、糖尿病性、动脉瘤性、偏头痛性等病因明确外,其中出院诊断为THS仅2人,笼统诊断为痛性眼肌麻痹的有29人。全部PO患者中,按照ICHD-2标准规范诊断后,可诊断为THS的共有33例,其中确诊THS的有25例,疑似THS的有8例。在诊断为THS患者中,有66.6%被误诊为痛性眼肌麻痹,18.2%被误诊为慢性硬脑膜炎,9.1%误诊为海绵窦综合征。全部PO患者中,按照ICHD-3标准规范诊断后,可诊断为THS的共有10例,其中确诊THS的有8例,疑似THS的有2例。在诊断为THS患者中,有20%被误诊为痛性眼肌麻痹,60%被误诊为慢性硬脑膜炎,10%误诊为海绵窦综合征。按ICHD-2、ICHD-3诊断的THS(包括疑似)数与出院诊断的符合情况分别为6.1%,10%。使用ICHD-2诊断标准,颅神经麻痹的数量最多的是动眼神经,其次是外展神经,其次是三叉神经,滑车神经、视神经数量最少。使用ICHD-3诊断标准,颅神经麻痹的数量最多的是外展神经,其次是动眼神经、三叉神经,其次是视神经,滑车神经数量为零。但在两种标准入组患者中均有出现视神经与三叉神经第二支损害的情况,属罕见情况。有明确影像学证据确诊为THS占全部ICHD-2THS比例为8/25(32.0%),以海绵窦为最多。ICHD-3THS比例为8/8(100.0%),也以海绵窦为最多。不论是在ICHD-2THS,还是ICHD-3THS患者,72小时内眼肌麻痹不缓解率均较高,而头痛的缓解率均很高。结论:1.THS的出院诊断中存在较高的误诊率,需进一步在临床上加强诊断标准推广应用;2.ICHD-3THS标准显然比ICHD-2THS更为严格,更加强调MRI影像学和病理学证据,弱化激素治疗效果在标准中的地位,在本次研究调查中同样支持弱化激素治疗效果在诊断标准的地位,使用ICHD-3THS诊断标准能够减少误诊。所以Tolosa-Hunt综合征诊断关键在于遵循最新的诊断标准、完善头痛及眼肌麻痹等相关病史资料、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痛性眼肌麻痹的其他原因、积极的随访观察。

韩勤,牛德旺,屈宝华[9](2010)在《痛性眼肌麻痹16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我院2005年治疗疼痛性眼肌麻痹(painful ophthalmo-plegia)1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6~60岁,平均50.5岁。1.2临床表现头痛和眼肌麻痹同时出现10例,先有头

孙觊[10](2009)在《86例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对眼肌麻痹这一常见临床症状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探求其早期的病因诊断方法,本研究对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1999年1月至2009年3月间收治的以眼肌麻痹为主要首发症状且不伴有肢体瘫痪的86例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史、病前诱因、起病形式、神经及肌肉的受累情况、伴随症状与体征、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分析86例眼肌麻痹患者的病因、年龄、眼动障碍类型三者间的分布关系及治疗预后情况,总结各种病因的临床特点,探讨眼肌麻痹的病因诊断方法,从而为临床上该症状的病因鉴别及诊治提供参考。结果显示86例患者中,引起眼肌麻痹的前三位病因是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动脉瘤、炎症性病变。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以单侧外展神经受累居多,其次为单侧动眼神经受累,很少累及瞳孔括约肌。动脉瘤引起的眼肌麻痹以单侧动眼神经受累居多,常累及瞳孔括约肌。炎症性病变中,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以单侧多种眼球运动神经受累居多,也可有单侧动眼或外展神经受累;吉兰-巴雷综合征可有双侧多种眼球运动神经受累;非特异性炎症常累及单侧神经。重症肌无力以提上睑肌受累居多。甲状腺相关眼病可累及下直肌。本研究中动眼神经以单侧受累为主,50岁以上者常见的前三位病因是动脉瘤、糖尿病性眼肌麻痹、肿瘤;而50岁以下者常见病因为动脉瘤、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外展神经均为单侧受累,50岁以上者最多见的病因是糖尿病性眼肌麻痹;而50岁以下者最多见的病因为炎症性病变。多种眼球运动神经以双侧受累为主,多见于60岁以下者,病因以炎症性病变最多见。引起眼肌麻痹的病因复杂多样,临床特点各异,早期确诊病因需结合年龄、既往病史、神经及肌肉的受累情况、伴随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如早期针对其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多数患者的眼肌麻痹症状可以好转;在引起眼肌麻痹常见的三种病因中,炎症性病变引起的眼肌麻痹好转率较高。

二、疼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疼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速刺风池穴治疗风邪中络型风牵偏视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一 风牵偏视的中医综述
    二 麻痹性斜视的西医综述
临床试验研究
    1 诊断标准
    2 病例选择
    3 试验设计
    4 观测指标
    5 统计方法
试验结果
    1 完成情况分析
    2 基线比较
    3 疗效性分析
典型病例
讨论
本课题创新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Tolosa-Hunt综合征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3)痛性眼肌麻痹(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病例介绍
    1.1 主诉
    1.2 病史
    1.3 既往病史
    1.4 查体
    1.5 诊断处理
    1.6 随访讨论
2 点评

(4)儿童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海绵窦病变眼肌麻痹伴疼痛症状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6)Tolosa-Hunt综合征与肥厚性硬脑膜炎相似性的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病例收集
    2. 人口数据及临床表现
    3. 实验室检查
    4. 影像学检查
    5. 治疗和预后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痛性眼肌麻痹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及形成机理
    2.2 鉴别诊断
    2.3 治疗

(8)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诊断情况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痛性眼肌麻痹1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2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3.1 命名及病因
    3.2 临床诊断标准
    3.3 预后

(10)86例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神经源性眼肌麻痹的分类
        2.1.1 核上性眼肌麻痹
        2.1.2 核间性眼肌麻痹
        2.1.3 核性眼肌麻痹
        2.1.4 周围(核下)性眼肌麻痹
    2.2 眼肌麻痹的常见病因与临床特点
        2.2.1 核上性病变
        2.2.2 核间性病变
        2.2.3 核性病变
        2.2.4 核下性病变
        2.2.5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2.2.6 肌肉病变
        2.2.7 其他病变
    参考文献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病例选择
        3.1.1 入选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观察指标
        3.2.1 一般指标
        3.2.2 临床指标
        3.2.3 辅助检查指标
        3.2.4 治疗及预后
    3.3 判定标准
        3.3.1 病因判定标准
        3.3.2 预后判定标准
    3.4 分析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临床资料
        4.2.1 病前诱因
        4.2.2 起病形式
        4.2.3 神经受累分布
        4.2.4 肌肉受累分布
        4.2.5 伴随症状
        4.2.6 伴随体征
        4.2.7 辅助检查
    4.3 病因分析
        4.3.1 病因与年龄分布
        4.3.2 神经受累所致眼肌麻痹的病因与眼动障碍类型分布
        4.3.3 部分神经受累所致眼肌麻痹的病因与年龄分布
    4.4 治疗及预后
第5章 讨论
    5.1 眼肌麻痹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
        5.1.1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5.1.2 动脉瘤
        5.1.3 炎症性病变
        5.1.4 脑干梗死
        5.1.5 海绵窦血栓形成
        5.1.6 肿瘤病变
        5.1.7 重症肌无力
        5.1.8 甲状腺相关眼病
    5.2 眼肌麻痹的病因诊断初步探讨
第6章 结论
第7章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疼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速刺风池穴治疗风邪中络型风牵偏视的临床观察[D]. 叶业钦.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Tolosa-Hunt综合征1例[J]. 何望凯,谢文君,胡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1(08)
  • [3]痛性眼肌麻痹[J]. 段燕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5)
  • [4]儿童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 刘学.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5]海绵窦病变眼肌麻痹伴疼痛症状病因分析[J]. 陈素英,刘刚,徐瑱,崔胤,刘现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10)
  • [6]Tolosa-Hunt综合征与肥厚性硬脑膜炎相似性的回顾分析[D]. 朱晓蕙. 福建医科大学, 2016(07)
  • [7]痛性眼肌麻痹1例[J]. 高志红,赵敏,刘轲. 中医临床研究, 2014(25)
  • [8]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诊断情况回顾分析[D]. 廖锋烨. 福建医科大学, 2014(02)
  • [9]痛性眼肌麻痹16例临床分析[J]. 韩勤,牛德旺,屈宝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24)
  • [10]86例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D]. 孙觊. 吉林大学, 2009(08)

标签:;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