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网络的抗破坏机制研究

多层网络的抗破坏机制研究

一、多层网络抗毁机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隽豪,黎青松,罗淩珊[1](2022)在《成渝区域高速公路网络节点抗毁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成渝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对高速公路网络静态拓扑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级联失效理论,分别对网络中节点进行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研究面对不同攻击情况时成渝区域高速公路网络的抗毁性。结果表明,适当增加节点容忍系数可提升网络抗毁性;成渝区域高速公路网络在随机攻击下抗毁性较高,在蓄意攻击下表现出脆弱性。

周蓉[2](2021)在《卫星网络弹性抗毁与频谱分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人造地球卫星被应用到远距离通信以来,卫星通信技术一直都是实现跨区域远距离通信传输的重要方式,也是各国发展国防通信力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近年来5G技术发展态势十分喜人,卫星通信与5G相融合的技术逐渐成熟,因此,如何应对涨势凶猛的通信业务并有步骤成体系地对卫星网络的弹性能力进行巩固强化成了新的挑战。从物理层拓扑控制的角度来看,目前针对应用于WSN网络的拓扑控制策略的研究众多,因此可以将其优势与卫星网络的特点相结合,从而提高卫星网络的生命周期,提高卫星节点的利用率;结合整个网络中的业务流量分布情况来看,有些卫星节点在网络中承担着主要的通信流量。在未来的空间攻防战中,这些节点一旦失效,将给整个网络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从组网路由的层面来看,可针对这些承担主要流量的卫星节点设计多径路由方案,从而提高卫星网络的弹性恢复能力;频谱灵活光网络以其细粒度弹性化的分配特点,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但应用于卫星网络的相关研究还较少;此外,当星上资源耗尽时,很难得到及时补给。因此,可对星上频谱灵活光网络的频谱分配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以提高星上频谱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通信服务质量。因此,本文结合延长空间卫星网络生命周期,提高网络层的弹性抗毁能力,优化空间光网络频谱分配等需求,重点研究了卫星网络的拓扑控制、弹性抗毁路由和星上频谱分配策略,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对传统的层次型拓扑控制策略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了优化成链方式和节点状态切换的优化方案(OCSS-PEGASIS),所提方案在成链的过程中,针对星间的距离远近,设置一个自适应阈值K以避免在相邻节点间产生长链;并引入状态切换策略,将相邻卫星节点两两配对,在节点对之间仅需一颗卫星负责消息转发即可,另一颗卫星可进入睡眠状态,以此节省节点能耗。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拓扑控制方案而言,所提方案可有效降低节点能耗,使卫星网络的生命周期提升约33%。(2)结合卫星通信网络的特点、多径路由及图论等理论基础,并考虑到卫星网络的中心节点承担了大部分的业务流量,引入介数中心性这一指标,以评估每个节点的重要程度,进而提出了基于介数中心性的卫星网络多径智能备份蚁群算法(IMB-ACR)。该算法将根据各个节点的介数值,排序选出“全局重要节点”,当且仅当蚁群算法的搜索结果中含有“重要节点”时,才对其进行备份路由计算,在提高弹性抗毁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计算开销。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K条路径蚁群算法,IMB-ACR算法的通信成功率提升幅值为3%;当失效节点数为4,IMB-ACR的弹性恢复能力约为传统算法的200%。(3)卫星弹性光网络中,随着业务的到达和离开,网络中会产生部分无法被后续业务所利用的频谱碎片。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了基于频谱资源评估集合的卫星光网络频谱分配方案(LSRA-RSA)。该方案的路由计算部分是基于K条最短路径算法实现,频谱分配策略则不同于传统方案,而是为每一条候选链路维护一个链路频谱资源评估集合,集合中含有三个参数,能多维度地对空余资源进行评估,并引入边介数来避开可能拥堵的链路,达到降低业务阻塞率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K值取2时且网络负载量为1190Erlang时,LSRA-RSA算法比起首次命中(FF)算法,可将阻塞率降低大约14%;频谱利用率的提升幅值约为56%;对比随机分配(RF)算法,LSRA-RSA算法将阻塞率降低了约28%,频谱利用率提升了约2倍。

吴嫣媛[3](2021)在《基于级联失效的复杂网络关键节点识别与抗毁性研究》文中指出在复杂网络上最引人注目的动态行为之一是级联失效过程,对其的研究是复杂网络研究的重要分支。研究网络级联失效行为,对于实现网络灾难性故障的有效控制,防止网络崩溃和保障网络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并有助于开发预测预防此类故障和从中恢复网络正常功能的工具。级联失效的发生往往由关键节点失效造成,而复杂网络鲁棒性分析很少考虑重要节点所发挥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关键节点识别方法中,仍然存在很多尚待完善的问题。此外,由于通过更改网络拓扑的方法来提高网络抗毁性非常昂贵,如何优化负载重分配策略来控制网络流成为了的研究热点。针对这些问题,主要完成工作如下:首先,在关键节点识别方法上,传统方法只针对特定的网络结构,具有片面性而不能普遍适用,且识别过程中很少考虑网络的动态特性。为此提出了采用优化算法进行网络关键节点识别,并考虑网络的动态性引入网络级联失效过程,基于此构造网络鲁棒性测度用以衡量网络性能,以此为目标函数,采用以佳点集、趋化行为及列维飞行策略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进行优化搜索。实验仿真得到本文关键节点识别方法更为准确。其次,在对网络抗毁性的研究上,改进级联失效模型,考虑网络的实时负载变化,并综合考虑节点及其邻居节点剩余容量定义实时节点状态改进网络负载重分配策略,找出在这种新策略下使网络具有更高鲁棒性的模型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关键节点识别方法研究网络抗毁性效果。实验仿真表明改进的级联失效模型能使网络面对常规攻击时具有更高抗毁性,但面对关键节点失效时抗毁性较弱,需结合关键节点识别方法进行关键节点保护。最后,在实际网络中验证所提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和改进级联失效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级联失效过程发生前保护关键节点,同时在级联失效过程中执行改进的负载重分配策略,可使网络在不同失效方式下拥有较高的综合抗毁性。

万思敏[4](2021)在《空间信息网络拓扑的抗毁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对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依赖,仅仅简单的地面网络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因此空间信息网络逐渐成为各国的角斗场。空间信息网络是由空间段(卫星等各种航天器)、临近空间段(无人机等各种临近飞行器)和地面段(各种终端及网关)组成的复杂的网络通信系统。由于空间信息网络的节点数量巨大,节点运动具有高动态性,节点之间的连接多样,导致了网络的拓扑结构复杂多变,所以有关空间信息网络拓扑的研究层见叠出,而网络的抗毁性与拓扑结构息息相关,因此本文针对空间信息网络的拓扑进行了抗毁性研究。研究网络拓扑的抗毁性往往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抗毁性评估指标,二是抗毁性优化。本文以空间信息网络为背景,围绕这两个方向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基于自然连通度的适用于空间信息网络的抗毁性评估指标。自然连通度是复杂网络中一种通过衡量网络冗余性的抗毁性评估指标,它的计算公式简洁明了且复杂度低。然而空间信息网络由于节点的高速运动导致拓扑结构频繁变化,不能直接使用自然连通度进行抗毁性测度,因此本文考虑了将一个周期内两颗卫星的链路连接时长占比作为加权邻接矩阵,结合自然连通度的概念提出了适用于空间信息网络的加权自然连通度。仿真实验证明加权自然连通度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能精准、稳定的测度空间信息网络的抗毁性。(2)结合加权自然连通度建立了抗毁性优化模型。研究网络抗毁性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抗毁性强的网络,因而本文根据加权自然连通度,结合空间信息网络中通信效率、最大度限制等因素建立了多目标的抗毁性优化模型。(3)改进了NSGA-Ⅱ的多目标求解算法。NSGA-Ⅱ是一种常用的求解多目标优化的算法,本文根据建立的模型约束条件改进了算法中初始种群的生成方法,并使用了基于模糊理论的VIKOR方法从Pareto最优解集中选取最终解。仿真实验证明,初始种群的改进能减少算法前期的盲目搜索,大大降低了迭代次数,提高了收敛速度;提出的模型和算法适用于空间信息网络,在静态时间片和动态时间段内都能保持性能优越;VIKOR也能够准确得从Pareto最优解集中筛选出最终解。

马海瑛[5](2021)在《三层网络模型构建及其抗毁性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单一的复杂网络理论已经不能准确描述真实复杂系统的特征,也无法解释现实社会中的多重复杂现象。为了研究真实复杂网络之间的结构关联以及其动力学特性,众多学者利用多层网络理论研究网络节点之间链接含义的多样化、网络层级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差异性。由于层级网络表现出强的关联性,某一层网络中的节点失效势必导致与之紧密联系的其他网络层的节点失效。因此,多层复杂网络抗毁性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实际的应用价值。本文围绕“如何准确刻画多层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如何精确度量多层复杂网络的抗毁性”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多层复杂网络的抗毁性”三个方面,详细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多层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的建模、抗毁性分析及其优化。本文主要贡献如下:(1)提出并构建了三类三层复杂网络模型。通过网络与网络之间依赖边连接概率生成概率模型,利用超邻接矩阵揭示了三层网络节点的交叉性以及节点度值的叠加性,为后续结构特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研究了三层复杂网络模型的拓扑特性。通过微观调整层级依赖边的随机耦合概率,分类研究了三类网络在节点度值分布情况,整体上呈现出单峰、双峰以及三峰等多峰特性;利用三类三层网络的传递性和特征路径长度,分析了随机耦合概率对网络整体结构的影响,揭示了随机耦合概率模型的内部结构的特征规律。(3)研究了多峰特性与三层网络抗毁性之间的关系。考虑了层级网络中的内部结构属性,利用巨大组件和冗余路径确定了具有较优抗毁性结构的三层网络模型。模拟了随机攻击策略和核心节点攻击策略(度中心性优先攻击、点介数中心性优先攻击),通过调整网络峰值提高多层复杂网络抗毁性。

杨贵珍[6](2020)在《面向多层信息网络级联故障建模与优化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多层网络之间相互依存、依赖的耦合关系相比单个独立的网络更能抽象出实际生活中的大型网络。但是,由于多层网络间存在的耦合关系必将导致整个系统网络的鲁棒性降低,并且研究表明,易受级联故障影响的多层网络之间的耦合关系也会增加。一旦某一层网络节点受到攻击而失效,进而发生网络层间的相互依赖故障传播。进一步,由相互依赖故障传播而由触发了网络层内的负载过载故障传播。如此传播过程不断的迭代传播,直到网络由于发生级联故障而达到稳态,网络崩溃。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如何通过搭建不同拓扑类型的多层网络探讨网络之间的级联故障传播演变过程以及网络级联故障后的修复,这些研究给予了网络安全维护人员日常维护网络安全提供参考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搭建BA-BA网络,研究不同可控参数对多层网络级联故障的影响。其中,本文分别构建BA-BA网络间一对一耦合关系和一对多耦合关系,并且在建立的级联故障模型中,考虑到节点的初始负荷与负荷能力之间的关系,在负载容量模型中增加了衰减系数γ和指数系数α,可以与节点度成正比。但是,它并不完全成比例,并且具有更大的程度和更强的承载能力,这与相关研究中已有的模型不同。通过实验,结果显示,不管是一对一耦合关系的多层网络还是一对多耦合关系的多层网络,可控参数对网络级联故障的影响趋势一致。抵御级联故障的鲁棒性均与攻击标度和容许参数呈正相关,与冗余参数呈负相关。其次,攻击者每次攻击网络都会搜集网络信息,对搜集到的网络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得到攻击网络的突破口。因此,本文提出三种不同的攻击策略MD/GHS/GLS,模拟攻击者攻击网络。研究不同攻击策略下,多层网络抵御级联故障的鲁棒性。为了贴合现实生活中的网络,分别搭建BA-BA,WS-WS和BA-WS三种不同拓扑类型网络。实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对于三类网络,以GHS方式攻击网络时,网络不易发生级联故障为崩溃,此时网络表现出很好的鲁棒性;以GLS/MD方式攻击网络时,网络很容易发生级联故障,此时,节点负载承载能力大的节点在网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网络此时抵御级联故障的鲁棒性很脆弱。最后,考虑到对发生级联故障的网络进行修复,本文提出基于GLS攻击策略基础上,提出Re GLS修复策略。根据网络发生级联故障的类型,分为完全故障修复和部分故障修复进行研究并且制定修复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加入修复策略后,网络发生级联故障,攻击规模大小相比未加修复策略都要大。

吴佳益[7](2020)在《中国航空网络及航空公司协调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民航“十三五”规划的有效推进,我国航空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国航空网络也日渐复杂。面对变化巨大的中国航空网络,从理论上研究中国航空网络发展和结构新特性,探究网络中航空公司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能力,对中国航空网络的深入了解和航空公司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建立了新的中国航空网络(NANC)并对比历年网络模型进行分析,以此研究中国航空网络模型的发展变化;建立了中国国内航空网络(DANC)和中国完整航空网络(IANC),对比分析跨境航线对中国航空网络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多层复杂网络理论:建立以航空公司为支撑的中国航空多层网络模型(CAMN),探究其结构特性和演化规律,并以多层模型为基础仿真研究网络级联抗毁性反映航司间协调能力。具体的研究工作内容以及结论如下:(1)针对航空网络中机场数量和跨境航线占比迅速增长的问题,将NANC与历年网络模型、IANC与DANC的主要网络特征统计对比分析,得出网络密度历年增加但因跨境航线的加入变小,小世界、无标度、异配网络的特性始终不变;进一步,利用三个中心性指标发掘网络中重要机场,发现乌鲁木齐机场、哈尔滨机场、香港机场在网络中发挥“桥梁”的作用。(2)通过CAMN主要特征的统计计算,得出中国航空多层网络是由大量总度值较低的机场和少量总度值较高的机场组成,且总度值服从幂律分布特征;每个机场的航空公司航线分配情况各不相同,总度值较大的机场分配给各航空公司的航线相对均匀;总度值小的机场相比于总度值大的机场更倾向于聚集成团。(3)仿真CAMN的聚合过程,发现中国航空网络呈现的高聚类系数、短特征路径长度和大量可达目的地集合特征是在各航空公司网络层逐步聚合中形成的;小世界现象主要由大型航空公司呈现,而廉价航空公司可以使网络更加同质化。(4)以CAMN为基础,结合网络动力学和级联效应,仿真网络航线受随机故障干扰后航空公司间的进行协调运作,研究网络级联抗毁性,以协调后不能到达飞行目的地比率反映网络的协调能力。仿真结果分析得出航空公司间的合作能有效提升网络协调能力,现实中部分航空联盟的存在,对于航空网络协调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张琳[8](2020)在《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下的多模式公交系统级联可靠性研究》文中指出坚持公交优先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主要支撑。随着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等多种公交模式之间耦合效能提升需求的不断增大,多模式公交系统的可靠运行至关重要。城市公交网络可靠性研究目前多集中于车头时距可靠性和运行时间可靠性等服务可靠性层面,缺乏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系统层面研究。复杂网络理论和相互依存视角下复杂网络抗毁性建模技术的引入,带来多模式公交系统可靠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传统城市公交网络抗毁性研究侧重于物理拓扑结构和系统科学层面,对城市公交网络的特殊关键节点-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关注不够,未考虑与实际公交运行紧密联系的拥挤、时滞和自组织效应,缺乏中观系统可靠性的定量控制优化方法。本研究在分析多模式公交系统时变复杂性和脆弱性的基础上,基于复杂网络级联失效模型,对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情境下的多模式公交系统级联可靠性进行研究,建立了级联可靠性模型、演化算法以及定量控制优化方法,为解析城市公交网络可靠性提供了新视角-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中观系统可靠性。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多模式公交系统时变复杂性分析确定了多模式公交系统时变复杂性与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的关联性,提出了时变复杂性通用测试框架;基于实例分析,分别验证了通用测试框架在轨道交通网络和常规公交网络中的适应性;最后,给出了不同公交模式时变复杂性的关联方法。为解析级联失效复杂动力学演化的内在动因提供了基础。(2)多模式公交系统脆弱性分析确定了多模式公交系统脆弱性与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的关联性,提出了基于Arc GIS的耦合站点定量化快速识别方法;给出了耦合站点脆弱性规则,建立了复合网络脆弱性改进分析模型;最后,基于实例仿真分析,验证了改进分析模型的适应性。为解析级联失效复杂动力学演化提供了宏观抗毁性认识基础。(3)多模式公交系统级联可靠性模型确定了多模式公交系统级联失效与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的关联性,建立了考虑不同公交模式间负荷量纲差异性的三层网络集计客流模式,并将其理解为多模式公交系统交通需求分布;引入了拥挤、时滞和自组织效应,建立了级联可靠性模型,并设计了相应演化算法。为描述级联失效复杂动力学演化提供了可定量化控制和接近实际运行的级联可靠性模型。(4)基于模型控制参数的多模式公交系统级联可靠性控制优化给出了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下的多模式公交系统常态级联失效整体演化概念图;对各模型控制参数的控制特性进行了实例仿真分析,定性评估了各级联可靠性度量指标的可靠性;最后,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模型控制参数量化分级模型,并生成了相应控制优化对策。从级联可靠性模型内部给出了级联可靠性控制优化方法。(5)基于主动调控措施的多模式公交系统级联可靠性控制优化提出了基于失效负荷动态重分配机制的控制优化方法,基于实例仿真分析,验证了基于链路预测的失效负荷动态重分配机制的可靠性,并生成了相应控制优化对策;提出了基于系统应急处置能力的控制优化方法,基于实例仿真分析,测试了各系统应急处置能力加载策略的控制优化能力,并生成了相应控制优化对策;最后,给出了主动调控措施控制效果的定量化评价方法。从具体的主动调控措施给出了级联可靠性控制优化方法。

周方[9](2019)在《城市多层关键基础设施耦合网络级联失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变得更为复杂,网络间连接也更加紧密。在自然灾害或蓄意攻击等突发事件下,一些零件的损伤会随着密集的连接关系在整个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中扩散,致使某个网络中的微小扰动造成整个城市大范围居民生活受到影响的后果。为了更深刻的理解城市多层关键基础设施发生的级联失效现象,本文围绕多层耦合网络级联失效仿真,讨论连接关系、层间拓扑结构、负载重分配、节点不确定性失效等因素对多层耦合网络脆弱性的影响,给出了适用于城市多层关键基础设施耦合网络的脆弱性评价方法。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基于复杂网络的逾渗理论讨论了不同关联关系对应的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级联失效影响。针对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网络相互依赖关系的不同特征,分析了基于功能依赖关系和地理关联关系的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失效机理,并以我国某市关键基础设施网络为实际案例,验证了多层网络层间相互依赖关系导致网络脆弱性呈二阶相变的现象,揭示了地理关联关系的重要影响,指出应该联合考虑地理和功能依赖关系才能更准确反映关键基础设施网络的实际级联失效过程。(2)从结构和功能角度分析了层间关系对于多层耦合网络脆弱性的影响。构建了多层耦合网络层间拓扑结构指标,包括层间度、层间均衡性指标和层间紧密度指标,用以衡量层间拓扑结构模式对于多层网络脆弱性的影响,从而将多层耦合网络的脆弱性评价从两层和三层耦合网络推广至更多层、更复杂的耦合网络。此外,提出了多层耦合网络脆弱性的相互影响指数和基于级联失效的交叉影响量化公式。(3)构建了基于地理和功能特性的多层耦合网络脆弱性评价指标和方法。考虑了单层子网络节点失效后的负载重分配引发的级联失效,并强调不同基础设施网络共同承担城市服务功能的特点,采用保留服务功能面积比例代替最大连通分量节点比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网络脆弱性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最大弱功能面积和最大强功能面积指标,并综合考虑人口和经济指标,实现了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城市多层关键基础设施耦合网络的级联失效对城市的影响程度。(4)提出了不确定性破坏下城市多层关键基础设施耦合网络的级联失效模拟及控制措施。针对爆炸的区域破坏和随机性破坏特点,提出了基于期望的城市多层关键基础耦合网络脆弱性评价方法;并针对大规模网络节点随机破坏情况,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每个网络节点的失效不确定性,实现了爆炸破坏下城市多层关键基础耦合网的级联失效模拟;同时分析城市多层关键基础设施耦合网络发生级联失效的原因,结合级联失效的控制措施,实现了城市灾害蔓延模拟、脆弱性估计、薄弱区域识别以及级联失效控制措施的探讨。

刘艺[10](2019)在《面向SDN网络的安全服务链映射与调整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是一种逻辑控制与数据转发分离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它能够为互联网提供满足当前及未来需求的平滑演进能力,已成为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安全服务链(Security Service Chain,SSC)是解决SDN网络端端安全的核心技术,它将借助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技术从硬件安全设备中解耦出来的虚拟安全功能(Virtual Security Function,VSF)编排成安全服务链条,并映射到实现VSF的通用服务器上,利用SDN网络的细粒度流量管控功能,引导流量按照SSC的顺序要求依次处理,从而为用户提供端端安全服务。本文围绕SSC部署过程中的两个主要问题——“SSC优化映射”和“SSC自适应调整”展开研究,重点研究了面向单域、多域网络的SSC映射方法、面向安全服务需求变化的SSC随需调整方法和面向故障网络的SSC抗毁调整方法,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提出基于安全服务拓扑的单域SSC映射方法。针对现有方法未考虑VSF在服务能力和资源需求方面存在差异、映射效果不佳的问题,设计了安全服务拓扑生成算法,为SSC分配满足其服务能力需求的VSF组合,规划VSF之间的连接关系、VSF与SSC的共享关系形成全局安全服务拓扑;设计了基于双向记忆的服务节点选择算法,改进人工免疫算法为VSF寻找最优部署方案,在降低服务器资源碎片化程度的同时缩短VSF所在服务节点之间的距离,减轻了VSF部署位置对后续优化安全服务时延的影响;设计了基于混合禁忌搜索的服务路径建立算法,在允许多径路由的情况下为SSC寻找时延最低的服务路径,减小了安全服务时延。2.提出基于多域协同的分布式跨域SSC映射方法。针对现有方法难以获得整体最优的映射方案、未考虑平衡自治域之间的负载等问题,提出了由SSC域级划分、片段域内映射和域间负载平衡三阶段构成的多域协同映射框架。设计了基于片段拍卖的域级划分算法,将自治域映射目标转化为“效益”,允许不同的自治域在收到相同的SSC片段集合后,依据自身域内信息对片段投标,并通过有限次自治域投标和协商迭代,使得自治域整体映射效果达到最优;设计了能力交易算法,将在高负载自治域中部署的若干片段迁移至低负载自治域,有效解决了域间负载不平衡问题。3.提出基于资源动态分配的SSC随需调整方法。针对现有方法无法有效支持多种SSC变化类型、未考虑降低SSC迁移影响的问题,依据VSF纵向扩展机制和SSC迁移机制,给出了新启VSF、直接复用已有VSF、扩展已有VSF、迁移SSC等四项操作,设计了两种SSC调整算法。面向扩容SSC的资源分发算法通过灵活组合四项操作生成若干候选调整方案,利用带权多层图和Viterbi算法求解最佳选择,确保选中的SSC调整方案带来的底层网络资源开销和影响最小;面向缩容SSC的资源回收算法在减少VSF所占据的服务器资源的同时,通过为资源设置休眠状态,避免了频繁变更VSF配置。4.提出基于等级区分的SSC抗毁调整方法。针对现有方法存在失效SSC恢复成功率低、恢复后安全服务时延长的问题,将SSC划分为提供重要服务的关键SSC和提供一般服务的普通SSC两个等级,设计了相应的抗毁调整方法。关键SSC抗毁调整方法通过预先分配备用资源,在主备安全服务路径之间建立桥接路径,采用贪心思想交替进行节点和链路映射,减小了安全服务时延;普通SSC抗毁调整方法只对失效部分重建,将失效VSF重部署问题转化为最大流问题进行求解,为失效VSF连接链路利用改进的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重新选择一条低时延的服务路径,提高了恢复失效SSC的成功率,有效解决了底层网络发生单点和单链路故障情况下的SSC抗毁调整问题。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推进SDN网络的大规模应用与部署提供有力的安全支撑。

二、多层网络抗毁机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层网络抗毁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成渝区域高速公路网络节点抗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模型构建及静态指标分析
    1.1 高速公路复杂网络构建
    1.2 复杂网络静态指标分析
        1.2.1 度与度分布
        1.2.2 节点聚类系数
        1.2.3 节点介数
    1.3 高速公路网络级联失效模型
        1.3.1 初始负载
        1.3.2 节点容量
        1.3.3 负载重分配策略
    1.4 网络抗毁性评价指标
2 抗毁性仿真分析
    2.1 随机攻击
    2.2 蓄意攻击
3 改善网络抗毁性的对策
4 结论

(2)卫星网络弹性抗毁与频谱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拓扑控制技术
        1.2.2 弹性路由技术
        1.2.3 频谱分配技术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距离阈值和休眠调度的卫星网络拓扑控制算法
    2.1 拓扑控制技术原理
        2.1.1 功率控制型拓扑控制技术
        2.1.2 层次型拓扑控制技术
    2.2 OCSS-PEGASIS算法原理
        2.2.1 运行模型
        2.2.2 算法设计思路
    2.3 OCSS-PEGASIS算法性能验证与分析
        2.3.1 高斯投影坐标转换
        2.3.2 仿真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介数中心性的卫星网络多径智能备份蚁群算法
    3.1 图论概述
        3.1.1 图论数学模型
        3.1.2 图论中常见参数概述
    3.2 IMB-ACR算法理论概述
        3.2.1 传统蚁群算法
        3.2.2 IMB-ACR算法设计思路
        3.2.3 IMB-ACR算法执行过程
    3.3 IMB-ACR算法性能验证与分析
        3.3.1 仿真场景
        3.3.2 卫星星座图论参数计算
        3.3.3 度量指标
        3.3.4 仿真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频谱资源评估集合的卫星弹性光网络RSA算法
    4.1 频谱分配技术原理
        4.1.1 弹性光网络基本概念
        4.1.2 弹性光网络约束条件
        4.1.3 频谱分配技术基本原理
    4.2 LSRA-RSA算法原理
        4.2.1 算法设计思路
        4.2.2 运行机制与评估参数
    4.3 LSRA-RSA算法性能仿真分析
        4.3.1 仿真参数与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基于级联失效的复杂网络关键节点识别与抗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研究现状
        1.2.2 级联失效抗毁性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复杂网络结构及级联失效分析
    2.1 复杂网络典型结构与模型
    2.2 网络级联失效过程分析
        2.2.1 渗流理论下的节点失效过程
        2.2.2 负载重分配策略下的节点失效过程
    2.3 网络级联失效模型
    2.4 网络抗毁性研究
        2.4.1 级联失效抗毁性影响因素
        2.4.2 关键节点与网络抗毁性研究
        2.4.3 级联失效模型与网络抗毁性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级联效应的网络关键节点识别
    3.1 级联失效算法流程
    3.2 基于级联失效的网络鲁棒性测度
    3.3 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关键节点识别
        3.3.1 求解模型与基本人工鱼群算法
        3.3.2 算法性能改进
    3.4 实验仿真与分析
        3.4.1 不同容忍系数下保护关键节点的性能比较
        3.4.2 改进优化算法性能分析
        3.4.3 整体识别算法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进级联失效模型与网络抗毁性研究
    4.1 网络抗毁性分析方法
    4.2 级联失效模型的改进
        4.2.1 初始负载的定义
        4.2.2 节点容量的定义
        4.2.3 节点负载重分配策略
    4.3 实验仿真与级联失效抗毁性分析
        4.3.1 基于级联失效的网络脆弱性测度
        4.3.2 不同失效方式下网络抗毁性分析
        4.3.3 基于关键节点的抗毁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仿真分析
    5.1 数据集与实验步骤
    5.2 网络关键节点识别
    5.3 网络抗毁性研究
        5.3.1 改进级联失效模型下网络性能分析
        5.3.2 基于关键节点的网络抗毁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空间信息网络拓扑的抗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间信息网络拓扑的研究现状
        1.2.2 网络拓扑的抗毁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空间信息网络及抗毁性概述
    2.1 空间信息网络概述
        2.1.1 空间信息网络的组成
        2.1.2 空间信息网络的特点和应用
        2.1.3 空间信息骨干网络
    2.2 网络拓扑的抗毁性概述
        2.2.1 抗毁性评估指标
        2.2.2 抗毁性优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间信息网络拓扑的抗毁性评估指标
    3.1 自然连通度
    3.2 加权自然连通度
        3.2.1 评估方法
        3.2.2 指标分析
    3.3 仿真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间信息网络拓扑的抗毁性优化
    4.1 基于加权自然连通度的抗毁性优化模型
        4.1.1 目标函数
        4.1.2 约束条件
        4.1.3 优化模型
    4.2 基于NSGA-Ⅱ的模型求解
        4.2.1 NSGA-Ⅱ
        4.2.2 改进的NSGA-Ⅱ
    4.3 仿真实验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三层网络模型构建及其抗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杂网络研究现状
        1.2.2 多层网络研究现状
        1.2.3 抗毁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础知识
    2.1 多层网络的基本概念
        2.1.1 多层网络的定义
        2.1.2 多层网络的拓扑指标
    2.2 多层网络的经典模型
        2.2.1 多维型多层网络
        2.2.2 相互依存型网络
        2.2.3 超网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层网络模型构建算法
    3.1 引言
    3.2 三层网络模型构建算法
        3.2.1 EEE网络演化算法
        3.2.2 BEB网络演化算法
        3.2.3 WEW网络演化算法
        3.2.4 三层网络的超邻接矩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多峰特性分析
        3.3.2 网络传递性分析
        3.3.3 特征路径长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层网络抗毁性分析
    4.1 引言
    4.2 抗毁性测度
    4.3 抗毁性策略
        4.3.1 随机策略
        4.3.2 核心节点策略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基于特征根的抗毁性分析
        4.4.2 基于连通巨片的抗毁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个人简介
附录二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6)面向多层信息网络级联故障建模与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复杂信息网络
        1.3.2 复杂信息网络特征
        1.3.3 复杂信息网络问题
    1.4 复杂信息网络研究现状
        1.4.1 复杂信息网络国外研究现状
        1.4.2 复杂信息网络国内研究现状
        1.4.3 多层信息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典型级联故障模型
    1.6 本文的工作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不同可控参数的多层信息网络级联故障研究
    2.1 不同可控参数下多层信息网络级联模型
    2.2 一对一依赖关系网络级联故障仿真结果分析
    2.3 一对多依赖关系网络级联故障仿真结果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不同攻击模式下的多层信息网络级联故障研究
    3.1 不同攻击模式网络级联故障模型
    3.2 基于不同攻击模式下网络级联故障仿真结果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关键组件技术优化
    4.1 故障修复模型
    4.2 恢复策略和恢复原则
    4.3 网络级联故障修复恢复仿真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中国航空网络及航空公司协调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杂网络的研究现状
        1.2.2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航空网络研究现状
        1.2.3 航空多层网络研究现状
        1.2.4 复杂系统协调能力研究现状
    1.3 文章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复杂网络理论及概念
        2.1.1 网络的图表示
        2.1.2 复杂网络的统计特征指标
    2.2 几种复杂网络模型
        2.2.1 规则网络
        2.2.2 随机网络
        2.2.3 小世界网络
        2.2.4 无标度网络
    2.3 多层复杂网络基本概念
        2.3.1 多层网络模型
        2.3.2 多层网络度量指标
    2.4 复杂网络分析工具
        2.4.1 Python基本工具
        2.4.2 拓展工具包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复杂网络的中国航空网络单层网络构建和特征分析
    3.1 研究对象和数据
        3.1.1 中国航空网络概况
        3.1.2 中国航空网络数据
    3.2 NANC的构建和对比分析
        3.2.1 NANC模型构建
        3.2.2 NANC特征度量指标
        3.2.3 NANC结构特征量对比分析
        3.2.4 NANC网络中心性
    3.3 DANC和IANC的构建和对比分析
        3.3.1 DANC和 IANC模型构建
        3.3.2 DANC和 IANC结构特征量对比分析
        3.3.3 IANC网络中心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航空多层网络研究
    4.1 研究对象和数据
        4.1.1 中国航空多层网络概况
        4.1.2 中国航空多层网络数据
    4.2 CAMN模型和度量参数
        4.2.1 CAMN网络模型建立
        4.2.2 CAMN度量指标
        4.2.3 CAMN网络特征分析
    4.3 CAMN聚合仿真
        4.3.1 聚合过程仿真
        4.3.2 度量指标
        4.3.3 CAMN聚合仿真结果分析
        4.3.4 CAMN归类聚合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航空多层网络协调能力研究
    5.1 研究对象和仿真模型构建
        5.1.1 研究对象概况
        5.1.2 仿真模型构建
    5.2 仿真结果分析
        5.2.1 中国航空多层网络协调能力仿真对比
        5.2.2 真实航空公司联盟仿真对比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8)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下的多模式公交系统级联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重要概念的界定
        1.2.1 相近概念的界定
        1.2.2 级联可靠性
        1.2.3 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
        1.2.4 多模式公交系统
        1.2.5 时变复杂性
        1.2.6 脆弱性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公交网络复杂性研究综述
        1.3.2 公交网络静态抗毁性研究综述
        1.3.3 单层公交网络动态抗毁性研究综述
        1.3.4 相互依存视角下公交网络动态抗毁性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多模式公交系统时变复杂性分析
    2.1 多模式公交系统时变复杂性与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的关联性
    2.2 公交网络通用建模方法
    2.3 时变复杂性通用测试框架
        2.3.1 通用测试框架的组成及一般操作步骤
        2.3.2 时变复杂性的候选测试指标集
    2.4 轨道交通网络时变复杂性
        2.4.1 实例轨道交通网络简介
        2.4.2 时变站点强度和平均站点强度的演化分析
        2.4.3 时变累积站点强度分布的演化分析
        2.4.4 时变站点单位强度和平均站点单位强度的演化分析
        2.4.5 时变站点权重分布差异性和平均站点权重分布差异性的演化分析
        2.4.6 时变站点强度-强度相关性的演化分析
        2.4.7 时变累积最短距离分布和平均最短距离的演化分析
        2.4.8 时变站点加权聚类系数和平均站点加权聚类系数的演化分析
        2.4.9 时变网络结构熵的演化分析
    2.5 常规公交网络时变复杂性
        2.5.1 实例常规公交网络简介
        2.5.2 时变站点强度和平均站点强度的演化分析
        2.5.3 时变累积站点强度分布的演化分析
        2.5.4 时变站点单位强度和平均站点单位强度的演化分析
        2.5.5 时变站点权重分布差异性和平均站点权重分布差异性的演化分析
        2.5.6 时变站点强度-强度相关性的演化分析
        2.5.7 时变累积最短距离分布和平均最短距离的演化分析
        2.5.8 时变站点加权聚类系数和平均站点加权聚类系数的演化分析
        2.5.9 时变网络结构熵的演化分析
    2.6 不同公交模式时变复杂性的关联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模式公交系统脆弱性分析
    3.1 多模式公交系统脆弱性与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的关联性
    3.2 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复合网络建模方法
        3.2.1 子网络建模方法
        3.2.2 基于ArcGIS的耦合站点定量化快速识别方法
        3.2.3 复合网络表示方法
    3.3 复合网络脆弱性改进分析模型
        3.3.1 耦合站点脆弱性规则
        3.3.2 仿真攻击策略
        3.3.3 脆弱性度量指标
    3.4 实例仿真分析
        3.4.1 耦合站点统计特征分析
        3.4.2 脆弱性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模式公交系统级联可靠性模型
    4.1 多模式公交系统级联失效与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的关联性
    4.2 多模式公交系统建模方法
        4.2.1 建模过程
        4.2.2 网络客流模式
        4.2.3 建模机理解析
        4.2.4 各层子网络的负荷量纲差异性
    4.3 多模式公交系统级联失效的一般过程
    4.4 考虑拥挤效应的失效负荷动态重分配
        4.4.1 时段描述尺度下的失效负荷动态重分配
        4.4.2 连边拥挤效应
        4.4.3 遵循用户均衡机制的失效负荷动态重分配
        4.4.4 各层子网络的失效负荷动态重分配速率差异
    4.5 基于耦合站点的交互作用
        4.5.1 耦合站点失效负荷转换系数
        4.5.2 典型交互作用示例
    4.6 考虑时滞效应的交互作用
        4.6.1 站点承载压力与耦合强度的联系
        4.6.2 当量影响系数与交互作用的联系
        4.6.3 时滞效应
    4.7 考虑自组织效应的级联失效判定方法
        4.7.1 站点状态与自组织效应
        4.7.2 站点级联状态
        4.7.3 级联失效判定准则
    4.8 级联可靠性多视角度量指标体系
        4.8.1 级联失效站点比率
        4.8.2 时段级联失效规模全局和局部比率
        4.8.3 时段级联失效负荷损失率
    4.9 级联可靠性模型的演化算法设计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模型控制参数的多模式公交系统级联可靠性控制优化
    5.1 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下的常态级联失效演化机理
        5.1.1 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的作用机制
        5.1.2 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下的常态级联失效整体演化概念图
    5.2 模型控制参数和级联可靠性度量指标仿真特性解析
        5.2.1 模型控制参数仿真特性解析
        5.2.2 级联可靠性多视角度量指标体系仿真特性解析
    5.3 实例仿真分析
        5.3.1 实例城市多模式公交系统简介及仿真初始化
        5.3.2 路段零流阻抗控制参数τ的演化分析
        5.3.3 连边传输能力控制参数θ的演化分析
        5.3.4 耦合强度控制参数μ的演化分析
        5.3.5 站点过载调节能力控制参数γ的演化分析
        5.3.6 站点失效负荷动态重分配系数σ的演化分析
        5.3.7 耦合站点失效负荷转换系数δ的演化分析
    5.4 模型控制参数量化分级及控制优化对策生成
        5.4.1 基于AHP的模型控制参数量化分级模型
        5.4.2 基于模型控制参数的控制优化对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主动调控措施的多模式公交系统级联可靠性控制优化
    6.1 基于失效负荷动态重分配机制的控制优化
        6.1.1 遵循用户均衡的失效负荷动态重分配
        6.1.2 基于平均疏散的失效负荷动态重分配
        6.1.3 基于站点容量比例的失效负荷动态重分配
        6.1.4 基于链路预测的失效负荷动态重分配
        6.1.5 实例仿真分析
        6.1.6 控制优化对策
    6.2 基于系统应急处理能力的控制优化
        6.2.1 系统应急处置能力的概念界定
        6.2.2 系统应急处理能力确定方法
        6.2.3 加载系统应急处置能力的一般过程
        6.2.4 系统应急处置能力的加载策略设计
        6.2.5 基于加载策略组1的实例仿真分析
        6.2.6 基于加载策略组2的实例仿真分析
        6.2.7 基于加载策略组3的实例仿真分析
        6.2.8 控制优化对策
    6.3 主动调控措施控制效果的定量化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与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五章附图
    第六章附图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9)城市多层关键基础设施耦合网络级联失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关键基础设施及其相互依赖关系的研究现状
        1.2.1 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及其复杂性
        1.2.2 关键基础设施的依赖关系
        1.2.3 耦合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的级联失效
    1.3 复杂网络与网络脆弱性的研究现状
        1.3.1 复杂网络及其基本性质
        1.3.2 网络脆弱性与逾渗理论
        1.3.3 双层耦合网络的脆弱性评价
        1.3.4 多层耦合网络及其脆弱性评价
    1.4 研究目标及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路线
2 基于相互依赖关系的级联失效机理研究
    2.1 双向与单向关联关系下的级联失效
        2.1.1 双向关联关系下的双层耦合网络级联失效
        2.1.2 单向关联关系下的双层耦合网络级联失效
        2.1.3 基于关联关系的多层耦合网络级联失效
        2.1.4 多层耦合网络失效模型仿真
    2.2 功能与地理关联关系下的级联失效
        2.2.1 功能依赖关系下的级联失效特点
        2.2.2 地理关联关系下的级联失效特点
        2.2.3 基于关联关系的级联失效计算流程
    2.3 案例分析——某市关键基础设施网络
        2.3.1 案例背景及模型信息
        2.3.2 基础设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设置
        2.3.3 单向与双向关联下网络级联失效模拟
        2.3.4 功能与地理关联下网络级联失效模拟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级联失效的多层耦合网络相互影响分析
    3.1 层间拓扑结构模式影响分析
        3.1.1 层间拓扑结构与层间度
        3.1.2 五层网络层间拓扑结构基本模式
        3.1.3 五层网络层间拓扑结构模式分析
        3.1.4 其他影响因素分析
    3.2 多层网络层间拓扑结构特性分析
        3.2.1 层间拓扑结构指标
        3.2.2 逾渗特征值p_λ
        3.2.3 多层网络指标分析
    3.3 多层耦合网络层间交叉影响分析
        3.3.1 多层耦合网络交叉影响分析流程
        3.3.2 多层耦合网络相互影响指数及矩阵
    3.4 案例分析
        3.4.1 层间拓扑结构分析
        3.4.2 全局网络对单层子网络的影响分析
        3.4.3 单层子网络对全局网络的影响分析
        3.4.4 单层子网络的交叉影响分析
        3.4.5 影响增益矩阵与依赖性矩阵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地理和功能特性的城市多层耦合网络脆弱性评价
    4.1 基于保留功能面积比例的多层耦合网络脆弱性评价
        4.1.1 服务区域划分
        4.1.2 多层耦合网络脆弱性指标
        4.1.3 城市受影响人口和经济估计
    4.2 考虑负载的有向网络级联失效
        4.2.1 带负载的级联失效描述
        4.2.2 负载重分配过程
    4.3 考虑功能依赖关系的层间级联失效演化
        4.3.1 演化机制分析
        4.3.2 考虑负载重分配和功能依赖关系的级联失效过程
    4.4 案例分析
        4.4.1 服务区域划分及基本参数
        4.4.2 节点重要性评价
        4.4.3 多层网络脆弱性评价
        4.4.4 节点失效的城市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不确定性破坏下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的级联失效与控制措施
    5.1 爆炸破坏中节点的不确定性失效
        5.1.1 爆炸破坏特性
        5.1.2 节点失效概率模型
        5.1.3 基于期望的网络脆弱性评价
    5.2 基于蒙特卡洛的不确定性级联失效模拟
        5.2.1 基于蒙特卡洛的脆弱性指标期望估算
        5.2.2 基于蒙特卡洛的级联失效模拟流程
        5.2.3 城市中心某地爆炸破坏模拟
        5.2.4 城市全区域爆炸破坏模拟
    5.3 级联失效的控制措施及效果
        5.3.1 级联失效的控制措施
        5.3.2 优化功能依赖关系
        5.3.3 控制地理关联发生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面向SDN网络的安全服务链映射与调整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主要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面向单域网络的基本安全服务链映射方法研究现状
        1.3.2 面向多域网络的跨域安全服务链映射方法研究现状
        1.3.3 安全服务链随需调整方法研究现状
        1.3.4 安全服务链抗毁调整方法研究现状
        1.3.5 问题归纳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安全服务拓扑的单域安全服务链映射方法
    2.1 引言
    2.2 问题描述
        2.2.1 基本定义
        2.2.2 单域SSC优化映射问题描述
    2.3 安全服务拓扑生成算法
        2.3.1 算法描述
        2.3.2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2.4 基于双向记忆的服务节点选择算法
        2.4.1 问题建模
        2.4.2 算法描述
        2.4.3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2.5 基于混合禁忌搜索的服务路径建立算法
        2.5.1 问题建模
        2.5.2 算法描述
        2.5.3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2.6 实验与结果分析
        2.6.1 实验环境
        2.6.2 实验结果分析
    2.7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多域协同的分布式跨域安全服务链映射方法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2.1 基本定义
        3.2.2 跨域SSC优化映射问题描述
    3.3 多域协同映射框架
    3.4 基于片段拍卖的域级划分算法
        3.4.1 问题建模
        3.4.2 算法描述
        3.4.3 算法分析
    3.5 能力交易算法
        3.5.1 算法描述
        3.5.2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3.6 实验与结果分析
        3.6.1 实验环境
        3.6.2 实验结果分析
    3.7 总结
第四章 基于资源动态分配的安全服务链随需调整方法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
        4.2.1 基本定义
        4.2.2 SSC随需调整问题描述
    4.3 SSC随需调整问题建模
    4.4 面向扩容SSC的资源分发算法
        4.4.1 带权多层图和迁移因子定义
        4.4.2 带权多层图构建子算法
        4.4.3 带权多层图最短路径搜索子算法
        4.4.4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4.5 面向缩容SSC的资源回收算法
    4.6 实验与结果分析
        4.6.1 实验环境
        4.6.2 实验结果分析
    4.7 总结
第五章 基于等级区分的安全服务链抗毁调整方法
    5.1 引言
    5.2 问题描述
        5.2.1 基本定义
        5.2.2 面向KSSC的抗毁调整问题描述
        5.2.3 面向NSSC的抗毁调整问题描述
    5.3 面向KSSC的抗毁调整建模与求解
        5.3.1 面向KSSC的抗毁调整模型
        5.3.2 主备安全服务路径构建算法
        5.3.3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5.4 面向NSSC的抗毁调整建模与求解
        5.4.1 面向NSSC的抗毁调整模型
        5.4.2 失效安全服务路径重建算法
        5.4.3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5.5 实验与结果分析
        5.5.1 实验环境
        5.5.2 实验结果分析
    5.6 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与创新点
        6.1.1 研究总结
        6.1.2 主要创新点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多层网络抗毁机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成渝区域高速公路网络节点抗毁性研究[J]. 杨隽豪,黎青松,罗淩珊. 公路与汽运, 2022(01)
  • [2]卫星网络弹性抗毁与频谱分配研究[D]. 周蓉.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基于级联失效的复杂网络关键节点识别与抗毁性研究[D]. 吴嫣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空间信息网络拓扑的抗毁性研究[D]. 万思敏.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三层网络模型构建及其抗毁性分析[D]. 马海瑛.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9)
  • [6]面向多层信息网络级联故障建模与优化技术研究[D]. 杨贵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中国航空网络及航空公司协调能力研究[D]. 吴佳益.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20(09)
  • [8]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大客流下的多模式公交系统级联可靠性研究[D]. 张琳. 东南大学, 2020
  • [9]城市多层关键基础设施耦合网络级联失效研究[D]. 周方.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10]面向SDN网络的安全服务链映射与调整方法研究[D]. 刘艺.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