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臭气污染的有效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杨槟赫,曹占强[1](2021)在《一种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控制的工艺探讨》文中认为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污染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工艺技术方案。通过在垃圾堆体上建设充气膜结构密闭大棚,使堆体垃圾开挖过程处于密闭空间内,防止臭气向填埋场周围扩散。并在堆体垃圾开挖前应用强制通风预处理技术措施,有效降低垃圾堆体内填埋气体浓度。效果预测:该工艺方案的实施可有效防止填埋臭气在垃圾开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为填埋场治理的臭气防控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唐堇洢,王士维,李何君[2](2021)在《畜禽场园林绿化与臭气减排控制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畜禽场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场内产生的废弃物污染日益严重。畜禽场绿化布置可根据场地功能划分和特征相应地选择适宜树种及种植方式,并有效改善养殖场生态环境、减轻场址污染、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对建设生态牧场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畜禽场园林绿化的作用、布局和养护,综述了畜禽场臭气的成分、主要危害和减排控制技术,并综合讨论了园林绿化与臭气减排,以期为畜禽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周其信[3](2021)在《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全工艺过程管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现阶段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O3,主要贡献源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加强VOCs治理是控制PM2.5和O3污染的有效途径。VOCs来源包括天然源和人为源,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受人为源影响,工业源占人为源的1/3~1/2。要控制人为源中VOCs,关键是控制工业源VOCs。煤化工行业属于VOCs排放重点行业,VOCs治理工作起步较晚,无针对性的源项排查指南、排放系数及排放标准,开展煤制油项目VOCs排放特征及全工艺过程管控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识别煤制油项目VOCs物料,开展VOCs源项排查,建立VOCs源项清单,开展有组织和无组织检测并进行数据分析,项目VOCs排放特征明显,其中,有组织源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37.37%,无组织排放源占62.63%,在有组织源中,低温甲醇洗尾气VOCs排放量最大,占有组织排放总量的51.42%;燃烧烟气排放口中,气化热风炉排放气排放量最大,占燃烧烟气排放总量的84.33%;在无组织源中,废水集输、储存、处理过程逸散源排放量最大,占无组织排放源总量的75.61%。煤制油项目控制VOCs排放的重点是控制无组织排放,首要控制的有组织排放口是低温甲醇洗尾气排放和气化热风炉排放气。按动、静密封点分类,静密封点最多,占密封点总数的99.56%;按介质分类,重液体密封点最多,占密封点总数的59.73%;按组件类型分类,法兰密封点最多,占密封点总数的69.73%,阀门占19.29%;动静密封点泄漏率为0.07%,修复率达98.22%,修复后总泄漏率为0.0013%;法兰泄漏点所占比例最大,占总泄漏点的62.72%,其次是开口管线和阀门;轻液体最容易发生泄漏,其次是重液体;因螺栓松动造成泄漏的泄漏点占总泄漏点的73.37%,因阀门填料漏造成泄漏的占10.06%,螺栓松动是密封点泄漏的主要原因。按照2019年油品产量核算,吨油品VOCs排放1.68 kg,吨油品有组织VOCs排放0.41 kg,吨油品密封点VOCs排放0.0074 kg,减排0.0059 kg。采用系数法计算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量是相关方程法核算量的129.74倍,偏差较大;高压煤粉锅炉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平均为1.89 mg/m3,VOCs排放系数为0.015 g/kg煤(以非甲烷总烃计),在环境统计中采用现有系数计算煤制油项目锅炉VOCs排放总量,偏差较大。
王鑫,池皓,张鑫倩,肖向群,詹亚力[4](2021)在《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厂恶臭治理设施排放特征及污染控制策略》文中研究表明以某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对其恶臭治理设施外排气体的组成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外排气体中的恶臭物质主要是氨、硫化氢、非甲烷总烃、芳香烃、有机含硫化合物;其中,氨、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4-乙基甲苯的浓度均高于嗅阈值;甲硫醇、硫化氢的理论臭气浓度最高,是关键的致臭物质;生化设施恶臭治理单元的外排气体对污水厂整体恶臭污染的贡献度最高(77%);外排气体中,20种恶臭污染物的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HItotal≈10-4)和终生致癌风险(LCRtotal≈10-8)低。
何宇嘉[5](2021)在《固废处理行业与污水处理臭气治理技术分析》文中指出处理固体废弃物时,企业要合理运用污水处理臭气治理技术高效处理固废物质,最大限度上降低这些物质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少固废物质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本文就固废处理行业与污水处理臭气治理技术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有效提高臭气的处理效率。
邓海波[6](2021)在《徐州市奎河污水处理厂改建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对于环境污染也开始重视起来。之前存在的污水处理厂对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其升级改造已然是刻不容缓的。徐州市针对于污水处理提出了在原有设施的前提下对于污水处理厂进行改建,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全面分析设备对于污水的处理能力,大大降低了传统改建方案的成本,同时积极拉近合作,将污水处理之后的污泥等进行再利用,有效的增加了经济效益,同时改善了污水处理厂带来的环境污染。本文以徐州市奎河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发现,该污水厂目前执行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但是对标地表水环境质量的Ⅳ类、Ⅴ类标准尚有差距,且水边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另外污水处理厂布置与区域规划要求不符,用地基本占满,预留用地不足等问题。针对徐州市奎河污水处理厂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归纳国内外污水处理厂发展现状及国内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途径和方法,首先根据节约土地,改善周边环境的要求,确定奎河污水处理厂厂区布置形式,根据排水要求,通过方案对比,提出提标改造处理工艺方案,采用多模式“多模式A2/O+深度处理”,对主体水处理工艺和除臭展开研究,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降低生产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和水质的影响。通过对徐州市奎河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确定其在主体处理上采用“多模式A2/O+深度处理”工艺,奎河污水处理厂改建工程采取将现状地上式水厂原址改建为地下式的布置,地上改建为城市公园的建设方案;并对改造后污水厂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取得不错的效果。
胡文庆[7](2021)在《日本广岛某养猪场臭气排放特征评估》文中认为随着畜禽养殖业生产与经营规模的不断发展与扩大,有效控制畜禽养殖业所产生的恶臭气体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臭气危害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严重制约养殖产业可继续发展。明晰臭气排放特征是恶臭气体污染控制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臭气浓度的监测和臭气特征组分因子辨识为基础,基于CALPUFF模型对猪场臭气扩散进行模拟,利用AUSTAL模型预测猪场恶臭发生频率。成果以期为畜禽养殖业的恶臭气体污染评价与控制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系统调查猪场粪尿臭气指数及臭气排放超标情况。以日本广岛县世罗町第四养猪场不同处理点的粪尿为典型样品,经三点比较式臭袋法以及三点比较式烧瓶法测定了猪场各设施的臭气浓度以及臭气指数,结果表明液体样品臭气指数为36~45,气体样品臭气指数为20~60,与当地法律法规对比,超过基准限值(1号基准的臭气指数限值为15,3号基准排水的臭气指数限值为31)。根据气味指数、设施通风率及流量,得到各点和总体面源的臭气排放率,为后续模拟气味扩散提供了基础。2.明晰了养猪场猪舍、污水处理点和堆肥设施的主要臭气来源和致臭因子。监测了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组分及浓度,得到臭气强度评价结果。排水处理设施是猪场最主要的臭气来源,各组分臭气强度均超过3。不同设施的致臭化合物类型不同,猪舍的主要致臭成分为低级脂肪酸,堆肥场所主要致臭成分为硫醚类化合物。由气味活性值评价结果判定了猪舍的致臭组分,主要来自选定的优先污染物氨气、甲硫醇、硫化氢、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丙酸、正丁酸、正戊酸和异戊酸。而堆肥设施的主要致臭污染物除选定的优先污染物外,还存在其他未测定组分。3.模拟了恶臭气体的小时平均浓度和月均浓度扩散特性。通过CALPUFF对养猪场的臭气扩撒进行模拟,从1440个小时的模拟结果来看,风向风速的变化直接决定了污染物的稀释程度,其他气象因素如温度等也对臭气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在臭气的平均排放率相差较大的情况下,6月月均臭气的整体影响范围大于1 1月,但对于整体扩散的影响面积而言,两个月无显着性差异。4.预测了养猪场周边恶臭发生频率及污染距离和范围。通过AUTSTAL View软件对恶臭发生频率以及距离范围模拟,结果表明当6月和11月的恶臭发生频率为10%时,臭气浓度为10以上的最远影响距离为2.5 km,臭气浓度为1以上的最远影响距离为4.2 km。当恶臭发生频率6%时,臭气浓度为10以上的最远影响距离为4 km,臭气浓度为1以上的最远影响距离为6.5 km,此时6月的最大的影响范围达到1300 m× 900m,即以猪场为中心周围区域大多数都受到臭气烦扰。基于周边生活社区的投诉数量,选取4个敏感区模拟恶臭发生频率,猪场西南2 km范围内的1号敏感区Sakagami是受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且超过参考法规限值,需要采取防护措施。综上,本研究通过对主要恶臭气体各组分致臭贡献度、气体排放随含量变化等分析,辨识养殖场臭气的特征组分因子;应用模型模拟等评价方法,通过与现有各国际标准与地区标准的对比,明晰了养猪场恶臭气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距离与范围。研究成果补充和完善了养殖场恶臭气体污染组分特征因子信息,对实现臭气污染的多元化评价,促进养殖场恶臭气体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蔡佳馨[8](2021)在《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行业中的臭气治理技术要点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环境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认知,城市当中的污水和固体废物产生的臭气不仅会影响到环境,同时还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注重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发展急需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行业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臭气治理技术的运用,意在为我国环保事业发展提出更多的思考角度。
陈杨[9](2021)在《公民参与环境治理问题研究 ——以长春市蘑菇沟垃圾场臭气污染治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与国家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应整合各类资源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在全民防治、源头防治的原则要求下,进一步推动和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赢得蓝天保卫战的最后胜利。另外,应构筑新时代环境治理体系,政府在这一体系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将政府视作主体,引导公民与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既是国家最新的任务和要求,又是公民利益和诉求,但是在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单纯的依靠政府来进行治理很难满足治理的需求,公民的参与就成为了一种环境污染治理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公民的参与度不高,并且缺乏相应成熟的治理模式和经验总结,导致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并不顺利。鉴于此,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展开论述,以长春市蘑菇沟地区自2019年入夏以来所发生的垃圾场臭气污染问题为例,从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公民参与角度出发,通过分析长春市公民参与到臭气污染治理的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参与现状,从不同视角探析了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政治学理论知识,为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的提升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基于这样的逻辑起点,本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对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国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创新与不足等方面加以阐释;第二部分为论文的主体部分,首先,对环境污染治理中公民参与所涉及的理论加以分析,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理论成果,详细考察了治理、公民参与、环境治理等概念。并从协同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公民参与阶梯理论以及环境权理论等视角阐述了环境污染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理论基础。其次以个案长春市蘑菇沟垃圾场臭气污染治理为例,对案例进行回顾,并结合调查问卷来分析该地区公民参与臭气污染治理的情况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三部分为结论,从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将公民参与环境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这四个层面为完善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何光辉[10](2020)在《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工程项目针对工业园区生产企业排放的废水的集中处理进行提标改造,在充分分析水质成分的基础上,尽量运用原有构筑物,新增深度处理工艺来保证出水的稳定性。本文对提标改造的方案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论证,包括排水体制论证、建设规模与处理程度论证、厂址论证、污水处理工艺论证、尾水消毒工艺论证、污泥处理处置论证及除臭工艺论证,最终采取的工艺流程为:粗格栅提升泵房→现状调节池→新增调节池→循环厌氧池→A/O池→二沉池→现状BAF池→中间水池→BAF组合池→活性焦吸附塔→次氯酸钠消毒→排放。经过提标改造后主要的成果为:(1)将BAF分为碳氧化、硝化部分和反硝化部分。新增BAF池一座,并放有专用ECM-210载体滤料。(2)在原有A/O池中投加ECM-410优势菌种及载体、O池中投加ECM-110优势菌种及载体,配套建设生物强化发酵生产单元,为生化池提供优势菌剂。(3)污泥采用低温干化工艺,将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4)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年削减量约为CODCr:821.25 t/a、BOD5:620.5t/a、SS:711.75 t/a、TN:100.375 t/a、NH3-N:73 t/a、TP:13.69 t/a。经过单机调试、单元工艺启动和组合工艺联机调试及优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后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稳定提升至一级A标准。
二、臭气污染的有效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臭气污染的有效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控制的工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工艺方案 |
3 效果预测 |
4 结论 |
(2)畜禽场园林绿化与臭气减排控制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畜禽场园林绿化的作用 |
1.1 园林绿化的作用 |
1.2 树种选择与绿化布局 |
1.3 园林绿化的种植方式和养护管理 |
2 臭气减排控制研究 |
2.1 畜禽场臭气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
2.2 畜禽场恶臭气减排控制技术 |
2.2.1 物理除臭技术。 |
2.2.2 化学除臭技术。 |
2.2.3 生物除臭技术。 |
2.2.4 恶臭原位综合控制技术。 |
2.2.5 其他控制方式。 |
3 小结 |
(3)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全工艺过程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大气生态环境现状 |
1.1.2 首要污染物组成及来源分析 |
1.2 挥发性有机物管理现状 |
1.2.1 挥发性有机物来源及治理 |
1.2.2 挥发性有机物防治政策及标准 |
1.2.3 挥发性有机物管控现状 |
1.3 煤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技术路线 |
2 某煤制油项目概况 |
2.1 项目所在园区概况 |
2.2 项目整体概况 |
2.3 主工艺装置简介 |
2.3.1 空分装置 |
2.3.2 气化装置 |
2.3.3 合成气净化装置 |
2.3.4 甲醇合成装置 |
2.3.5 油品合成装置 |
2.3.6 油品加工装置 |
2.3.7 硫回收装置 |
2.3.8 动力站装置 |
2.3.9 液体灌区 |
2.3.10 水系统 |
2.4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简介 |
2.4.1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设计情况 |
2.4.2 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情况 |
2.5 研究期间装置运行情况 |
3 某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源项排查情况 |
3.1 受控装置判定 |
3.2 排查方法及排查范围 |
3.3 源项排查情况 |
3.3.1 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VOCs污染源排查 |
3.3.2 有机液体储存与调和挥发损失VOCs污染源排查 |
3.3.3 有机液体装卸损失VOCs污染源排查 |
3.3.4 废水集输、储存、处理处置过程逸散VOCs污染源排查 |
3.3.5 其他源项VOCs污染源排查 |
3.4 源项排查结论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某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与分析 |
4.1 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情况 |
4.1.1 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
4.1.2 检测结果 |
4.2 检测结果分析 |
4.2.1 有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分析 |
4.2.2 LDAR检测分析 |
4.2.3 排放量统计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某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全工艺过程管控情况分析 |
5.1 煤制油项目源头管控情况 |
5.1.1 原辅材料使用及管控 |
5.1.2 生产工艺装置 |
5.1.3 输送过程 |
5.2 煤制油项目过程控制情况 |
5.2.1 开展设备与管线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 |
5.2.2 储罐管理 |
5.2.3 装卸管理 |
5.2.4 污水处理 |
5.2.5 循环水系统 |
5.2.6 非正常工况管理 |
5.2.7 其他过程管理 |
5.3 煤制油项目末端治理情况 |
5.3.1 储罐 |
5.3.2 装卸 |
5.3.3 废水液面 |
5.3.4 工艺有组织 |
5.4 某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管控问题分析 |
5.4.1 存在问题 |
5.4.2 拟采取措施 |
6 结论、创新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5)固废处理行业与污水处理臭气治理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臭气的产生机理 |
2 臭气排放标准要求 |
3 密封性对生物炭得率的影响 |
4 臭气污染的特征 |
5 臭气治理技术分类 |
5.1 掩蔽法。 |
5.2 活性炭除臭技术。 |
5.3 生物除臭技术。 |
5.4 离子除臭技术。 |
5.5 天然植物液除臭技术。 |
5.6 稀释扩散法。 |
5.7 催化燃烧法和热力燃烧法。 |
5.8 光催化氧化除臭法。 |
5.9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 |
6 固废处理和污水处理行业臭气治理技术应用 |
6.1 活性炭技术的运用。 |
6.2 生物除臭技术的运用。 |
6.3 离子法除臭技术的运用。 |
6.4 天然植物液臭气技术应用。 |
7 结论 |
(6)徐州市奎河污水处理厂改建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国内发展现状 |
1.3.2 国外发展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我国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方式和方法 |
2.1 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目的和要求 |
2.1.1 升级改造的目的 |
2.1.2 升级改造的原则和要求 |
2.2 我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常用的方法 |
2.2.1 预处理改造 |
2.2.2 生物处理改造 |
2.2.3 深度处理改造 |
2.3 提标改造方式选择 |
2.3.1 提标改造方式方法 |
2.3.2 我国的提标改造案例 |
第3章 奎河污水处理厂改建方案研究 |
3.1 奎河污水处理厂现状 |
3.1.1 徐州市自然地理概况 |
3.1.2 奎河污水处理厂基本情况 |
3.2 奎河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水厂出水水质有待提升 |
3.2.2 水厂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 |
3.2.3 水厂布置与区域规划要求不符 |
3.3 奎河污水处理厂改造目标要求 |
3.3.1 设计规模的确定 |
3.3.2 进出水水质的确定 |
3.3.3 其他处理目标的确定 |
3.4 奎河污水处理厂布局方案 |
3.4.1 不同布置形式的特点分析 |
3.4.2 厂区布置方案优选 |
3.4.3 工程布置方案 |
3.5 奎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方案 |
3.5.1 主体工艺方案优选 |
3.5.2 主体处理工艺设计 |
3.5.3 除臭工艺方案 |
3.5.4 厂区生态环境布置方案 |
3.6 承泄区水质提升设计方案 |
3.6.1 承泻区排污控制 |
3.6.2 种植生态植物 |
第4章 奎河污水处理厂改建工程影响分析 |
4.1 环境生态分析 |
4.1.1 污染对环境生态影响分析 |
4.1.2 环境生态控制对策 |
4.1.3 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的环境及因环境生态导致的风险分析 |
4.2 经济效益分析 |
4.3 环境生态效益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日本广岛某养猪场臭气排放特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养殖场的恶臭气体污染特征及危害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养殖场中主要恶臭气体污染物 |
1.2.2 不同国家恶臭气体污染物排放标准 |
1.2.3 臭气采样以及测定方法 |
1.2.4 恶臭气体污染评价方法 |
1.2.5 恶臭的健康风险评价 |
1.3 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2 试验猪场粪尿排放臭气浓度研究 |
2.1 实验场地与分析方法 |
2.1.1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
2.1.2 三点比较式烧瓶法 |
2.2 养殖场排出水臭气浓度测定 |
2.2.1 恶臭样品采集 |
2.2.2 恶臭液体样品实验装置及材料 |
2.2.3 结果分析 |
2.3 养猪场恶臭气体浓度测定 |
2.3.1 排出水恶臭样品采集 |
2.3.2 养殖场恶臭气体样品实验装置及材料 |
2.3.3 结果分析 |
2.4 臭气排放率 |
2.5 本章小结 |
3 猪场粪尿臭气组分分析及致臭因子研究 |
3.1 臭气组分浓度测定 |
3.1.1 恶臭气体采样 |
3.1.2 实验仪器及组分浓度测定方法 |
3.2 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
3.3 基于臭气强度对恶臭主导致臭因子的分析 |
3.4 基于气味活性值对臭气组分致臭作用的分析 |
3.5 章节小结 |
4 猪场臭气扩散模拟研究 |
4.1 场地与气候条件 |
4.2 CALPUFF模型 |
4.2.1 CALPUFF系统组成 |
4.2.2 CALMET/CALPUFF模型配置 |
4.2.3 参数设置 |
4.2.4 标准参考 |
4.3 典型日污染扩散模拟 |
4.4 全月月均污染扩散模拟 |
4.5 臭气浓度扩散的影响因素 |
4.5.1 日均风速对扩散的影响 |
4.5.2 风向对扩散的影响 |
4.5.3 环境温度对扩散的影响 |
4.6 章节小结 |
5 基于AUSTAL模型预测猪场恶臭发生频率研究 |
5.1 扩散范围与距离 |
5.1.1 AUSTAL VJEW设置 |
5.1.2 预测范围以及网格点划分 |
5.1.3 标准参考 |
5.1.4 结果讨论 |
5.2 敏感区或敏感点的恶臭气体污染 |
5.2.1 敏感区的选择 |
5.2.2 敏感区恶臭发生概率 |
5.3 章节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臭气污染防控建议 |
6.2.1 饲料管理 |
6.2.2 养猪场改建 |
6.3 研究创新点 |
6.4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8)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行业中的臭气治理技术要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臭气污染的相关概述 |
1.1 臭气污染的原因 |
1.2 臭气产生的原因 |
1.3 臭气的危害 |
2 除臭技术的应用范围 |
3 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行业中的臭气治理技术要点探析 |
3.1 生物过滤除臭处理 |
3.2 热力燃烧法 |
3.3 催化燃烧法 |
3.4 活性炭吸附法 |
3.5 密闭空间离子除臭法 |
3.6 植物成分除臭技术 |
4 结论 |
(9)公民参与环境治理问题研究 ——以长春市蘑菇沟垃圾场臭气污染治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四)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基本理论分析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1.治理 |
2.公民参与 |
3.环境治理 |
(二)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理论基础 |
1.协同治理理论 |
2.利益相关者理论 |
3.公民参与阶梯理论 |
4.环境权理论 |
(三)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 |
1.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
2.能够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 |
3.有助于环境污染治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
二、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分析——以长春市蘑菇沟垃圾场臭气污染治理为例 |
(一)长春市蘑菇沟垃圾场臭气污染事件案例回顾 |
1.事件起源 |
2.事件发酵 |
3.事件推动 |
(二)长春市公民参与蘑菇沟垃圾场臭气污染治理的实例调查 |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概况 |
2.调查问卷的发放与统计 |
3.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三)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
1.公民存在高关注低参与现象 |
2.公民参与环境治理存在阶段性差异 |
3.公民参与存在非制度化现象 |
4.公民参与环境治理渠道不够畅通 |
(四)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公民存在“搭便车”的心理 |
2.公民自身的能力素质有限 |
3.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体系不完善 |
4.信息的不对称性 |
三、推进公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纾解之策 |
(一)提高公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意识和积极性 |
1.提高公民综合素质 |
2.加强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宣传力度 |
3.建立公民参与的奖惩机制 |
(二)将公民参与环境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
1.通过立法确立公民的环境权并将其具体化 |
2.健全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程序保障机制 |
3.建立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行政问责机制 |
(三)拓宽公民参与环境治理渠道 |
1.发挥短视频平台新优势 |
2.积极调动环保组织活力 |
(四)完善环境信息公开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长春市臭气污染治理中公民参与情况调查问卷 |
(10)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
1.2.2 污水厂污泥处理技术 |
1.2.3 污水厂除臭技术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2章 提标改造前运营状况 |
2.1 污水厂简介 |
2.2 工艺运行状况 |
2.2.1 格栅 |
2.2.2 事故调节池 |
2.2.3 初沉厌氧池 |
2.2.4 复合好氧池 |
2.2.5 二沉池 |
2.2.6 曝气生物滤池 |
2.3 改造前污水处理状况 |
2.3.1 原污水厂设计进出水 |
2.3.2 原污水厂实际进出水 |
2.3.3 主要问题分析及改造思路 |
2.4 改造前污泥处理工艺概况 |
2.4.1 工艺简介 |
2.4.2 处理效果 |
2.5 改造前除臭措施概况 |
第3章 提标改造方案论证 |
3.1 建设规模与处理程度论证 |
3.1.1 污水量预测 |
3.1.2 建设规模 |
3.1.3 处理程度 |
3.2 厂址论证 |
3.3 污水处理工艺论证 |
3.3.1 原工业水处理构筑物设计参数复核 |
3.3.2 改造思路 |
3.3.3 生物强化单元技术介绍对比 |
3.3.4 污水处理深度处理技术对比 |
3.3.5 前期中试结果及推荐方案 |
3.4 尾水消毒工艺论证 |
3.4.1 常见尾水消毒工艺 |
3.4.2 尾水消毒工艺选择 |
3.5 污泥处理处置论证 |
3.6 除臭工艺论证 |
3.6.1 污水厂构筑物加盖除臭设计原则 |
3.6.2 污水厂除臭处理常用方法 |
第4章 提标改造工艺方案确定 |
4.1 污水提标改造方案 |
4.1.1 调节池改造 |
4.1.2 水解酸化池和A/O生化池改造 |
4.1.3 原BAF反冲洗池改造 |
4.1.4 新建BAF组合池 |
4.1.5 活性焦吸附塔及再生系统 |
4.2 污泥处理系统改造方案 |
4.2.1 方案介绍 |
4.2.2 设备参数 |
4.3 除臭工艺方案 |
4.3.1 收集风管 |
4.3.2 集气风机 |
4.3.3 电气控制 |
4.3.4 生物滤池 |
第5章 提标改造工艺的实施效果分析 |
5.1 提标改造工艺运行调试 |
5.1.1 提标改造调试方案 |
5.1.2 调试分析 |
5.1.3 改造后进出水情况 |
5.2 改造前后污泥处理效果对比 |
5.3 改造后除臭设施现场运行效果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臭气污染的有效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控制的工艺探讨[J]. 杨槟赫,曹占强. 绿色科技, 2021(22)
- [2]畜禽场园林绿化与臭气减排控制研究现状[J]. 唐堇洢,王士维,李何君. 安徽农业科学, 2021(18)
- [3]煤制油项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全工艺过程管控研究[D]. 周其信. 浙江大学, 2021(02)
- [4]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厂恶臭治理设施排放特征及污染控制策略[J]. 王鑫,池皓,张鑫倩,肖向群,詹亚力. 环境工程学报, 2021(07)
- [5]固废处理行业与污水处理臭气治理技术分析[J]. 何宇嘉. 科学技术创新, 2021(15)
- [6]徐州市奎河污水处理厂改建方案研究[D]. 邓海波. 扬州大学, 2021(08)
- [7]日本广岛某养猪场臭气排放特征评估[D]. 胡文庆. 重庆理工大学, 2021
- [8]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行业中的臭气治理技术要点探讨[J]. 蔡佳馨.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03)
- [9]公民参与环境治理问题研究 ——以长春市蘑菇沟垃圾场臭气污染治理为例[D]. 陈杨.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10]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研究[D]. 何光辉. 南昌大学, 2020(02)
标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论文; 污水处理工艺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公民权利论文;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