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动物血吸虫病疫情复发及综合防治措施

大邑县动物血吸虫病疫情复发及综合防治措施

一、大邑县动物血吸虫病疫情反复及综合防治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汤静榆[1](2020)在《组织传播视角下四川藏区包虫病防治宣传研究 ——基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德荣玛乡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包虫病被称作“虫癌”或“第二癌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包虫病列为全球通报的传染性疾病,而我国是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包虫病列为五大寄生虫病之一,该病一直严重危害全球农牧民的身体健康,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环境安全和畜牧业发展,是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流行范围涉及23个省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主要受危害人群有接近6000万人。其中高达30%的患者均来源于石渠县,是我国重点感染地区。本研究以包虫病示范点石渠县德荣玛乡政府和牧民为调研对象,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组织传播的视角了解当地包虫病防治宣传现状和农牧民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共回收有效问卷219份。结果显示,德荣玛乡牧民包虫病知晓率达到99.5%,高于《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提出的目标要求,但牧民主动参与防治的积极性较低,防治认知和行为习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政府作为包虫病防治宣传的主要力量,应培养包虫病防治宣传的专业人员,加强融媒体中心的利用,针对不同目标受众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提升公众公共安全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广泛的包虫病防治参与氛围。

李石柱,许静,汪天平,闻礼永,杨坤,汪伟,吕山,曹淳力,周晓农[2](2019)在《弘扬新时期血防精神 推进血吸虫病消除进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曾是全球血吸虫病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经过6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在向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迈进。2018年是毛泽东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60周年,全国开展了一系列血吸虫病防治成就宣传活动,其中包括凝练我国新时期血防精神。经过专家研讨、广泛征集和筛选提炼,最终凝练出"群策群力,科学防治,甘于奉献,誓送‘瘟神’"的我国新时期血防精神。群策群力是对我国血防工作行政决策与民众参与的概括,科学防治是对我国血防策略因时因地制定与实施的提炼,甘于奉献是新时代我国血防专业工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誓送"瘟神"是新时代赋予我国血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新时期血防精神将进一步坚定我国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信念。

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3](2017)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国卫疾控发[2017]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持续落实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编制了《"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黄玉政[4](2016)在《南京地区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基于血清差异多肽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血吸虫病是对人与动物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分布范围最广、经水传播疾病(Water-borne diseases)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病。至2015年底,江苏省除南京市四个区县(栖霞、六合、浦口、江宁)与镇江市3个区县(丹徒、扬中、润州)尚处于血吸虫病控制阶段,其余各市(县、区)均已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然而,长江中上游部分省市仍然处于疫情控制阶段,其阳性钉螺与感染病人病畜仍时有发现,部分达标地区存在钉螺复燃情况,且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可随水系扩散与人群流动频繁等因素,对江苏血防构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对当前低流行态势下的重点区域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做一全面调查,对血防策略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血防监测包括对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分布、终宿主(人与易感动物)的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哨鼠”开展早期预警、晚期血吸虫病人的诊断与治疗。在当前低流行态势下,以抗体ELISA检测、粪便查虫卵为主的方法,已满足不了早期监测的要求,亟需发展快速、准确的检测新方法:寄生虫学剖检查成虫的哨鼠检测方法也存在时效性差、耗时耗力、准确性不高等缺点,迫切需要发展更为准确、快速、灵敏的方法;再者,针对新发展晚血病人与现症病人的鉴别,在血吸虫病低流行态势下,需建立新的辅助诊断方法。本研究在南京地区开展了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基于血清差异多肽建立诊断新方法以及应用于实验小鼠、预警“哨鼠”及晚血与现症病人的鉴别诊断。1.钉螺及其感染尾蚴与人畜感染日本血吸虫抽样调查2013-2014年在栖霞区、2015年在高淳区的芜申运河水阳江段开展了钉螺密度与人畜感染情况调查。方法:根据《血吸虫病控制与消除标准GB15976-2015》,机环结合法开展钉螺调查,DDIA血清学与尼龙绢袋集卵孵化粪检法开展人群调查,塑料杯顶管粪便孵化法检测动物血吸虫感染;并结合往年报表数据分析。结果:栖霞区与高淳区的水阳江段均未查到阳性钉螺:但水阳江段活螺密度显着高于其他地区,提示水阳江段具备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人群调查显示,栖霞区2个行政村的血清学检查阳性率均低于1%,高淳区3个行政村血检阳性率2.48%,粪检均未查出阳性。家畜粪检未检测到感染。结论:综合2004-2014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分析,江苏省内有螺面积逐年减少,活螺数与活螺密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较低水平;血吸虫病呈低度流行态势,近年无血吸虫急性感染病例报道;高淳区水阳江段血检阳性率高于1%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也高于全省其他地区的血清阳性率,提示该地区具有较高风险,需加强疫情监测。2.实验兔血清肽谱分析及基于血血清差异多肽检测法的建立分析血吸虫急性感染实验兔的血清肽质量指纹图谱,并根据血清差异多肽建立诊断方法。方法:通过血清采集、磁珠富集血清多肽、MALDI-TOF/TOF质谱检测与ClinProTools分析血清肽质量指纹图谱,建立人工感染兔的血清差异多肽诊断方法(CPT方法),并进行敏感性与特异性分析,比较多种方法检测不同感染时期的准确性。结果:Mr 1787蛋白分子在兔感染后第6d有显着上调(P<0.05);在感染后第9 d,Mr 2834蛋白分子有极显着上调(P<0.01),Mr 3483呈显着上调(P<0.05),Mr 4018有显着下调(P<0.05)。在感染后第12 d,Mr 3151蛋白分子有显着下调(P<0.05),而Mr 4018则出现极显着下调(P<0.01),Mr 3530呈显着上调(P<0.05),两者趋势一直持续至感染后第30 d。经二级质谱鉴定并搜库比对,预测Mr 1787蛋白为α烯醇化酶的片段,Mr 3530预测为热休克蛋白90或热休克蛋白47片段,提示此两种蛋白可能为血吸虫感染兔的早期疾病标志物。基于感染第5周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差异多肽指纹图谱,利用ClinProTools软件建立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区别诊断模型,盲测样本显示,感染1、2、3、4 w的家兔血清鉴定为阳性的占30%、55%、75%、80%,而同期ELISA检测结果分别为0,0,20%和50%,利用弓形虫感染血清验证,结果显示特异性好。结论:基于血清差异表达多肽建立的诊断方法,敏感性要优于常规的ELISA法,有望应用于血吸虫病早期检测并筛选具有诊断价值的血清多肽(蛋白)标志物。3.血血清多肽检测方法的应用3.1血清差异多肽检测法在实验小鼠模型上的应用小鼠动物模型在血吸虫感染实验及相关研究中应用广泛,发展对其快速、准确、简便的诊断方法意义重大。方法:采用血清富集并磁珠纯化多肽、MALDI-TOF/TOF质谱检测与ClinProTools分析肽质量指纹图谱,根据急性感染第5 w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差异表达多肽,建立检测方法(CPT方法),并比较ELISA、寄生虫学剖检等多种方法的检测敏感性,并验证急性感染不同时期、不同感染度小鼠的准确性。结果:与传统的ELISA方法比较,CPT方法在第1w即检测到急性感染小鼠5%(3/60)的阳性率,在第2w至第5w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35%(21/60),75%(45/60),87.93%(51/58)与98.15%(53/54),而ELISA方法在感染后第3w才检测到阳性,其3-5 w的感染率分别为65%(39/60),77.59%(45/58)与94.44%(51/54),均低于CPT方法;寄生虫学剖检在第3、4 w有70%(7/10)的小鼠被检出阳性,低于CPT方法同期检出率。针对不同感染度小鼠的诊断,在感染14,18,22条尾蚴的小鼠中,所有小鼠均被预测为感染,准确性达100%,感染4、6、10条尾蚴组的小鼠预测准确率分别为40%(4/10),50%(5/10)与80%(8/10)。结论:血清差异多肽检测法较血清抗体ELISA检测法至少提前2-3 w,较寄生虫学剖检极大的降低了工作量,可以用于低度感染状态下的实验小鼠检测和样本初筛,有望为“哨鼠”检测提供新的方法。3.2血清差异多肽检测法在血防“哨鼠”预警上的应用利用“哨鼠”监测长江水体血吸虫感染风险,是我省血防预警工作的重要手段,寄生虫学剖检查成虫与肝脏虫卵结节是判断“哨鼠”感染与否的主要手段,但时效性较差,且耗时耗力,需要发展新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剖检2015年现场试验的660只哨鼠(含栖霞与高淳60只、宁镇扬600只)并采集血清、5例本室保存的经解剖查成虫确诊的阳性“哨鼠”与50例阴性“哨鼠”血清,经血清多肽富集与质谱检测,获取多肽指纹图谱,并导入已建立的血清多肽检测方法(CPT法)验证。结果:5例阳性“哨鼠”与50例阴性“哨鼠”均可以被准确诊断,2015年现场试验的660只哨鼠经CPT验证为未感染,与寄生虫学剖检结果一致。结论:利用血清差异表达多肽检测方法,较常规“哨鼠”解剖查成虫方法,节省人力物力,并可以提早1-2w对“哨鼠”进行初筛,缩短了检测血吸虫感染的“窗口期”可与常规病原学检测方法联合应用于“哨鼠”早期预警。3.3血清差异多肽检测法在鉴别晚血病人上的应用晚期血吸虫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是血防工作重点,尤其在低流行态势下,对血吸虫病地方考核更为重要。病原学检查与抗体检测,很难区别现症与既往病人。方法:采集晚血、新发展晚血、晚血治愈、健康对照四组人群,血清多肽指纹图谱检测并应用ClinProTools分析,建立基于新发晚血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差异多肽的检测方法。结果:晚血与新发晚血、新发晚血组中切脾与否在血清肽谱无显着差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晚血组在Mr 2662,2991,3241,5337与5906处均显着下调,在Mr 2082与4282处均显着上调;而有史治愈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发现,在Mr 2662,4209,5337与5906处显着下调,2082处显着上调。新发晚血组与有史对照组相比,在Mr 3241处显着下调。提示Mr 3241显着下调、4282显着上调可以作为判定新发晚血的指征,二级质谱鉴定并搜库,推测该两种多肽(蛋白)均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根据新发晚血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多肽建立的诊断方法,盲测试验显示,晚血组、有史治愈组、无血吸虫感染组均与晚血病人具有一致的血清肽谱特征,而粪检阳性病人血清有73.3%(11/15)无法被验证,不能归于新发晚血或健康对照组,水阳江段流行病学调查获取的血清抗体阳性但粪检阴性样本有86.2%(25/29)被验证为晚血组。结论:血清差异多肽检测法可以间接将晚血病例与现症病例区分,但后者可能包括既往感染或反复感染,故有部分仍然被验证为晚血组,提示感染者有进一步发展为晚血病人的可能;水阳江段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可能为既往感染,非现症病人;血清差异多肽检测联合常规寄生虫学检查,可以对血吸虫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初筛。

吴子松,杨莉[5](2016)在《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及展望》文中提出介绍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进展,总结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四川血防要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血防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十三五"消除阶段,四川血防应坚持依法、科学、综合防治,加快成果转化,实施精准血防。四川省经过5年努力,抓住机遇、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实现全省消除血吸虫病的宏伟目标。

陈雪峰,张茜,陶伟,吴明耀,杜怡芳[6](2015)在《2005—2013年石台县钉螺分布动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2005—2013年石台县钉螺分布特点与变化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钉螺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从年度血吸虫病防治报表中收集2005—2013年石台县春季钉螺调查数据,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不同水系、不同环境和不同疫情类别地区的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活螺密度以及感染性钉螺密度等螺情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石台县2005年钉螺面积285.33 ha(1 ha=10 000 m2),感染螺面积20.29 ha,沿秋浦河、黄湓河、清溪河三大水系分布,其中,96%的有螺面积和100%的感染螺面积分布于秋浦河与黄湓河水系;沟渠、溪河是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分布的主要环境。9年间钉螺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285.33 ha降至2013年的258.20 ha,感染螺环境由2005年的136处20.29 ha降至2013年的0 m2;年间感染螺环境主要分布于传播未控制村.但传播控制村仍发生感染螺环境复现情况。活螺密度从2005年的4.79只/0.1 m2下降到2013年的1.14只/0.1 m2,下降了76.2%;活螺框出现率由43.81%下降至21.64%,下降了22.17%(x2-4 953.6,P<0.01),直线相关分析,活螺密度与感染螺密度呈正相关(r=0.755,P<0.05)。结论石台县螺情呈下降趋势,在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同时,仍应加强螺情控制力度。

王薇[7](2015)在《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畜牧养殖数量最大的国家,畜牧业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国家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2012年5月2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指导全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规划,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进入了规划引领、科学防治的新阶段。本论文在此背景下,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规划》的基本理念,研究影响我国动物疫情政府防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防控政策、创新防控组织体系建设、防控技术推广以及促进、社会防控资源整合有着很强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危机管理学、农业推广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下,综合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风险理论、脆弱性分析、动物卫生经济学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提出的四个能力建设的基本保障,提出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的四大基础要素:法制规范、组织体制、科技支撑和条件保障。分章对此四大基本要素在我国建设的基本概况、存在的基本问题、问题引发的原因、国外的基本经验及做法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和做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提升我国政府提高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能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文献探讨和实证昀方法对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与结论。首先,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其中需要改变观念,从动物卫生安全的高度看待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立法;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碎片化;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需要从专业性出发设立常规性指挥机构;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合式组织结构;以政府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再次,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需要做到接轨国际标准,加强科技支撑基础条件建设;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科技支撑沟通平台建设;注重社会需求,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评价机制;重视技术应用,科学研究与防控实践相结合。最后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需要在条件保障上重心前移,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建立多元化的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合理安排重大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及通过案例的实地调查和大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可能在两方面具有创新:一是基本研究思路的创新性。文章突破单纯的从畜牧兽医学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疫情防控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如何削弱或消减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发生的风险。二是计量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本项目采用回归分析对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找出目前影响防控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对我国短期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路龙廷[8](2014)在《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染源控制策略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通过分析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四川省2004-2012年的疫情数据、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措施实施情况,了解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措施在四川省取得的防治成效。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发展变化过程、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传染源控制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根据文献总结的障碍因素初步建立障碍因素框架,并基于此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通过三轮专家咨询(德尔菲法)最终建立障碍因素指标群,并进一步采用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确定四川省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对策。第一部分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及传染源控制综合措施实施情况的分析通过分析2004-2012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年报数据、传染源控制综合措施实施情况,结果显示四川省主要开展了人群查治病、查灭螺等卫生措施,以及结合农、林、水等多部门实施了建设卫生厕所及沼气池、家畜圈养、环境改造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人、耕牛疫情显着下降,但钉螺总面积在2008-2012年基本保持不变。目前四川省处在由传播控制到传播阻断的阶段,需要在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的同时,重点关注钉螺控制问题。第二部分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演变的文献计量学研究通过检索血吸虫病防治相关文献以及查阅血吸虫病防治资料汇编,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78)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第二阶段(1979-2003)以人畜同步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该阶段研究重点是血吸虫病疫情监测、防治策略的转变以及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策略的现场防治效果。通过检索2004-2012年“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相关文献,归纳山丘型地区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执行中的障碍因素框架,将障碍因素分为3个类别8个子类别28个障碍因素。第三部分四川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实施中存在的障碍因素研究根据文献分析得到的障碍因素框架设计专家咨询问卷,由专家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对指标进行九分制评价,经过三轮专家咨询得到3个类别8个子类别21个障碍因素并确定其权重。根据专家咨询确定的主要障碍因素设计了现场访谈提纲,采取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访谈对象涉及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及村级的行政官员、血吸虫病专业防治人员和疫区群众,访谈结果显示目前传染源控制策略在山丘型地区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是:(1)综合防治资金缺乏,后续工作推进困难(2)健康教育形式传统单一,群众审美疲劳,接受度低(3)流动人口可控性低,宣传、查病成难点(4)卫生厕所、沼气池建设资金缺乏,本次研究所获得的障碍因素,将为巩固山丘型地区血防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及制定防治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

邵宗体,冯锡光,熊孟韬,吴明寿,张云,杨猛贤,左继茂,沈美芬,孙佳昱,赵志英,伊春园,董兴齐[9](2013)在《云南省南涧县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云南省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及其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南涧县选择2个典型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村,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螺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结合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调查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法调查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应用夜笼法和夜夹法捕捉居民区及周围农耕区有螺环境中的野生小动物,采用解剖法结合粪孵法检查野生小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在居民区周围或家畜活动频繁的有螺环境调查野粪分布和污染,采用孵化法检查野粪血吸虫阳性情况,计算野粪污染指数。结果2个村共调查533.56 hm2,查出钉螺面积16.52 hm2,有螺框出现率为1.03%,钉螺密度为0.07只/0.1 m2,未查出感染性钉螺;人群血检阳性率为1.61%,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牛血吸虫感染率为0.90%,马属动物感染率为0.62%,其他家畜未检出阳性;共捕获以鼠类为主的野生小动物57只,未检出血吸虫感染阳性小动物。共检获6种野粪,分别为人粪、牛粪、马属动物粪、羊粪、猪粪和犬粪,密度以牛粪、马属动物粪和犬粪相对较高,分别为7.2、4.3堆/hm2和2.1堆/hm2。查出阳性野粪6份,其中牛粪3份,阳性率为2.27%(3/132);马属动物粪2份,阳性率为2.63%(2/76);犬粪1份,阳性率为3.70%(1/27),牛、马属动物和犬粪相对污染指数分别为80.68%、15.89%和3.43%。结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云南省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仍然存在,牛仍是最主要的传染源,马属动物和犬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今后应进一步加大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和监测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和管理措施,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王维华[10](2012)在《松滋市耕牛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人畜共患病,耕牛是我国血吸虫病传播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松滋市是湖北省12个尚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重疫区县市之一。本次试验主要是对松滋市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做一个调查与分析,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对部分疫区村镇的居民进行血检,耕牛进行粪检,调查耕牛的存栏数、占畜牧业的总产值、血吸虫感染率,不同性别、年龄感染血吸虫的情况和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不同性别、年龄感染的情况,有效的掌握耕牛和居民感染血吸虫病的具体情况;评价洲滩禁牧和耕牛圈养、翻耕种植有螺河滩、有螺防浪林喷洒药物、改水工程、改厕改圈以及兴林灭螺等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分析居民和耕牛感染及螺情变化;选取疫情较重的马放坪项目区为试验场地,随机选取240头血吸虫血清学检查呈阳性的存栏耕牛作为试验对象。将所有试验牛随机分为12组,每组20头。分析不同剂量、不同用药途径的毗喹酮组、硝硫氰胺组和硝硫氰醚组防治耕牛及居民血吸虫病的治疗效果,以期找到正确的治疗剂量以及用药途径。调查结果表明,耕牛在松滋市畜牧业产值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2008-2011年间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都处于上升的趋势。2008-2011年间耕牛的感染率每两年之间的结果其差异显着(0.010.05),治愈率结果之间其差异不显着。数据显示,母牛和壮牛属于易感染和感染较多的群体,其次是老牛也有一定的感染,公牛和幼牛感染的相对较少。松滋市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按性别来分,男性比女性更易感染血吸虫;按年龄来划分,中年人感染血吸虫较严重,其次是青少年,最后是老年人。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血吸虫感染的问题还是存在,并未彻底消灭,所以仍需做进一步的努力。从不同措施对松滋市耕牛血吸虫病的防治效果来看:翻耕种植有螺河滩和有螺防浪林喷洒药物二项措施对各年度间感染螺的平均密度差异显着;用河滩哨鼠测定法测定项目区疫水中感染血吸虫病的感染率明显下降且差异显着。洲滩禁牧和耕牛圈养、改水工程及沼气工程等措施在2008-2011年中每两年结果其差异不显着(p>0.05)。但每两年之间其阳性率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患病人数在逐年减少,人群感染率也在逐年下降。通过对不同剂量的三种药物的不同途径的治疗效果分析表明:10%吡喹酮以15~25mg/Kg应用三胃注射、吡喹酮以20~30mg/kg应用口服、1.5%硝硫氰胺以2-3mg/kg应用静脉注射以及10%硝硫氰醚以15~25mg/kg应用三胃注射都有显着的疗效。通过t检验,它们的减虫率差异不显着。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而硝硫氰胺应用肌肉注射以及硝硫氰醚应用肌肉注射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疗效不显着。由于吡喹酮价格较高,所需成本较高,所以,硝硫氰胺和硝硫氰醚是贫困地区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吡喹酮口服疗法安全有效,但治疗费用较高,如果能解决药源的治疗费用,应是首选治疗药物。各疫区可根据当地的药物来源、治疗习惯、技术力量以及经费的承受能力择药使用。综合试验和调查研究结论告诉我们,血吸虫由于其自身繁殖力强、寄生宿方广泛、传播渠道太多、地理水系复杂、人畜共患面大、反复交叉感染等原因,导致防治难度加大。松滋要想彻底根治,必须采取始终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总方针,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措施:1、牢固确立科学防治总体策略。即:以综合治理、科学防治为核心,以动物(耕牛)血防为重点,以河流、水域水系、区域治理为途径,以综合防治为手段,以消灭传染源为目的,建立科学的防治技术和预防屏障体系,走持久型、效益型血防之路。2、抓住控制传染原重点,狠抓耕牛血吸虫病防治,主要是有效防治病牛、采取洲滩禁牧、耕牛圈养、以机代牛、替代养殖等方式,切实控制耕牛反复或交叉感染。同时配合处理好耕牛粪便,减少传染源。3、抓好人群感染控制,全面查治,重点预防,并改厕改水。4、抓好安全牧场建设,把洲滩禁牧与建设安全牧场结合起来。采取禁牧、限牧、规范放牧等综合措施,努力减少耕牛接触疫水的机会。5、切实加大耕牛血防工作经费投入。当前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动物(耕牛)血防,各级政府要求“人畜查治同步”,但人与畜的查治工作经费却是天壤之别。人的查治药物全部上面拨给且工作经费充足,但耕牛血防不仅不给工作经费,且治疗药物也不给,全部要求县级地方政府筹资解决,而县级政府财力十分紧张,往往不能满足耕牛血防工作的需要,严重影响了耕牛血防工作顺利开展。总之,动物血防工作是一件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命健康的大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大投入予以保障,需要各部门、各级组织通力合作、群策群力,需要科学防治、综合治理,才能够实现消灭血吸虫并走上持久、长效之路。

二、大邑县动物血吸虫病疫情反复及综合防治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邑县动物血吸虫病疫情反复及综合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组织传播视角下四川藏区包虫病防治宣传研究 ——基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德荣玛乡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及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包虫病防治研究综述
        二、包虫病防治宣传研究综述
        三、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宣传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理论依据与核心概念界定
        一、组织传播
        二、包虫病防治宣传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德荣玛乡包虫病防治基本情况
    第一节 石渠县包虫病防治历史概况
    第二节 石渠县德荣玛乡包虫病防治概况
第二章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德荣玛乡包虫病防治宣传现状
    第一节 石渠县德荣玛乡包虫病防治宣传主体
        一、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防治宣传组织构成
        二、石渠县德荣玛乡包虫病防治宣传组织构成
    第二节 石渠县德荣玛乡包虫病防治宣传受众
    第三节 石渠县德荣玛乡包虫病防治宣传内容
    第四节 石渠县德荣玛乡包虫病防治宣传渠道
        一、乡政府主导的包虫病防治宣传
        二、乡卫生院主导的包虫病防治宣传
        三、乡中心校主导的包虫病防治宣传
    第五节 石渠县德荣玛乡包虫病组织传播的特征
        一、多组织的联动性
        二、组织行为的级层性和强制性
第三章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德荣玛乡包虫病防治宣传的受众调查
    第一节 样本总体特征
        一、男性受众比例略大于女性
        二、中青年群体为主要宣传受众
        三、牧民受教育程度低
        四、家庭年收入未达到石渠县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第二节 德荣玛乡牧民媒介接触情况
        一、政府和学校为包虫病防治宣传的主要力量
        二、大众媒介和新媒体在包虫病防治宣传中的效能有限
        三、活佛及宗教人士在包虫病防治宣传中影响减弱
    第三节 石渠县德荣玛乡包虫病防治宣传的传播效果分析
        一、牧民对包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高
        二、牧民对包虫病防治的认知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牧民对政府开展的包虫病宣传的评价
第四章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德荣玛乡包虫病防治宣传的瓶颈
    第一节 三大联动机制效能有待提升
        一、部分领导对包虫病防治宣传的重视度不够
        二、基层干部专业技能薄弱
        三、防治经费短缺或导致包虫病防治效率降低
        四、防疫员和医生待遇低存在工作效率下降的风险
        五、“小手拉大手”活动中家长接收信息的有效程度有待考察
    第二节 大众传媒在藏区包虫病防治宣传中使用不足
    第三节 藏区牧民文化素质、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亟待提高
        一、牧民文化素质低阻碍信息传播
        二、全民参与包虫病防治宣传有待提高
        三、牧民媒介素养较低,参与防治的积极性有待加强
        四、牧民在认知上对包虫病存在一定误区
        五、语言障碍导致宣传效果不佳
第五章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防治宣传效果提升对策
    第一节 完善三大联动机制效能,进行广泛社会动员
        一、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防治宣传专业人员
        二、政府继续加大对包虫病防治的资金投入
    第二节 增强大众传媒防治宣传功能
    第三节 针对不同目标受众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
    第四节 提高藏区牧民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二 访谈提纲及被访者人名对照表
附录三 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防控知识调查问卷表
附录四 调研工作照
致谢

(2)弘扬新时期血防精神 推进血吸虫病消除进程(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期血防精神是对我国60余年血防伟大实践的文化内涵提炼
    1.1 血防文化实质与内涵研讨
    1.2 基层血防一线专业人员的提炼
    1.3 专家组筛选与凝练
2 群策群力是对我国血防工作行政决策与民众参与的概括
3 科学防治是对我国血防策略因时因地制定与实施的提炼
4 甘于奉献是新时代我国血防专业工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4.1 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投身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是甘于奉献的基础
    4.2 广大血防工作者立足岗位, 勤恳敬业, 不畏艰辛、脚踏实地开展血防工作是甘于奉献的关键
    4.3 广大血防专业人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顶得住是甘于奉献的突出表现
    4.4 广大血防专业人员不为名、不为利, 默默无闻, 无怨无悔, 始终坚守岗位是甘于奉献的品格所在
5 誓送“瘟神”是新时代赋予我国血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与责任担当
6 新时期血防精神将进一步坚定我国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的信念
附件1中国血防科技成果名单
附件2全国血防先驱全国血防先驱、全国血防先驱提名、全国血防楷模和全国血防卫士名单
附件3新时期血防精神征集字语库清单
附件4“中国血防中国血防”徽章设计方案征集结果

(3)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二) 规划目标。
    (三) 主要工作指标。为确保实现上述规划目标, 到2020年, 应完成以下主要工作指标。
三、防治策略
    (一) 未达到传播阻断地区。
    (二) 达到传播阻断及消除地区。
    (三) 监测地区。
四、重点任务
    (一) 卫生计生部门。
    (二) 农业部门。
    (三) 水利部门。
    (四) 林业部门。
    (五) 国土资源部门。
    (六) 其他相关部门。
五、保障措施
    (一) 组织保障。
    (二) 经费保障。
    (三) 技术保障。
    (四) 机构和人员保障。强化血吸虫病防治
六、监督和考核

(4)南京地区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基于血清差异多肽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血吸虫病研究概况与防治技术进展
    1 血吸虫与钉螺
        1.1 血吸虫的发现及其病原学
        1.2 血吸虫生活史
        1.3 吸虫病分布流行
        1.4 血吸虫传播流行的中间宿主
    2 血吸虫病防治技术
        2.1 血吸虫病诊断与预警
        2.2 血吸虫病治疗研究进展
        2.3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南京地区钉螺及其尾蚴感染的抽样调查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南京地区人与家畜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抽样调查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血清差异多肽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方法的建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血清差异多肽检测法在实验小鼠模型的应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血清差异多肽检测法在血防“哨鼠”预警上的应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血清差异多肽检测法在鉴别晚血病人上的应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附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及专着

(5)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概况
2 防治进展
    2.1开展调查研究,防治试点,探索经验(1949-1966年)
    2. 2 群防群控,防治血吸虫病从( 1967-1977 年)
    2.3深化血防改革,探索发展新路(1978-1988年)
    2.4利用世行贷款,实施综合治理、科学防治(1989-1999年)
    2.5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实现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2000-2008年)
    2.6深化传染源控制,实施综合治理,系统预警监测,实现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2009-2015年)
3 遗留问题及挑战
    3.1依靠治标措施达标,综合治理覆盖不够,疫情反弹风险
    3.2部分综合治理环境钉螺回升,卫生设施的效果和使用堪忧
    3.3防治手段落后,技术力量薄弱
    3.4人群和家畜流动性大,传染源管理困难
4 消除阶段的战略机遇
    4.1要紧紧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推进血防规划实施,使血防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4.2要借鉴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思路,着力打造血防“一带一路”
5 下步防治策略和工作重点
    5. 1 坚持依法防治,贯彻落实条例和行动计划
    5.2深化综合治理,加强部门协同形成防控合力
    5.3加强科学防治,因地因时实施精准血防
    5. 4 突出科技引领,加快成果转化形成倍增效应
6 展望

(6)2005—2013年石台县钉螺分布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钉螺面积分布与变化
        2.1.1 不同水系钉螺面积的年间变化
        2.1.2 不同环境类型的钉螺面积年间变化
        2.1.3 不同疫情类别的钉螺面积年间分布
    2.2 感染螺面积分布变化
        2.2.1 不同水系感染性钉螺面积的年间变化趋势
        2.2.2 不同环境类型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年间变化趋势
        2.2.3 不同疫情类别的感染螺面积年间分布
    2.3 螺情变化情况
3 讨论

(7)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危机防控能力研究
        1.2.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研究
        1.2.3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4 本文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公共危机
        2.1.2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
        2.1.3 危机防控能力
        2.1.4 能力建设及其基础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2.2.2 风险管理与脆弱性研究
        2.2.3 动物卫生经济学
        2.2.4 系统管理理论
第3章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能力建设基础及其形成
    3.1 能力基础之一:法制体系建设情况
    3.2 能力基础之二:管理体制建设情况
    3.3 能力基础之三:科技研发支持情况
    3.4 能力基础之四:条件保障建设情况
    3.5 综合能力形成:应急响应实施情况
第4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法制体系建设
        4.1.1 我国动物卫生法律体系建设概况
        4.1.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情况
    4.2 我国动物疫情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立法文本及内容自身存在的问题
        4.2.2 法律文本与实践工作存在脱节
        4.2.3 应急法律体系的操作性存在欠缺
    4.3 其他国家动物疫情防疫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4.3.1 美国:1+N系统化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4.3.2 澳大利亚:风险监控为主的动物疫情防控立法
        4.3.3 加拿大:体系健全覆盖面广的疫情防控立法
        4.3.4 欧盟:规范化、人性化的动物卫生立法体系
    4.4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立法的改进方向
        4.4.1 健全动物防疫组织立法,防止立法碎片零散
        4.4.2 树立动物疫情风险意识,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4.4.3 改变动物疫病防控观念,做好系统规范立法
第5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制建设
    5.1 构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理论基础
        5.1.1 应急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5.1.2 公共危机组织结构的特点
    5.2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现状
    5.3 我国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问题及原因
        5.3.1 动物疫情常态应急机构尚未建立
        5.3.2 危机管理指挥联动系统尚且缺乏
        5.3.3 官方组织缺乏与社会力量的整合
        5.3.4 重大动物疫情区域合作机制缺乏
    5.4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5.4.1 专业性、常规性指挥机构的设立
        5.4.2 以任务为中心建立复式组织结构
        5.4.3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相协调
第6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6.1 动物疫病公共危机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现状
        6.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发展现状
        6.1.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研发情况
        6.1.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成果运用情况
    6.2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问题
        6.2.1 防控科技人力资本待遇较低、队伍不稳
        6.2.2 防控技术研究投资不足、应用水平偏低
        6.2.3 防控科研项目立项及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6.2.4 科技成果鉴定评价机制忽视了实践需求
        6.2.5 科研成果推广缓慢,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6.3 制约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分析
        6.3.1 缺乏与时俱进的科学劳动价值评价机制
        6.3.2 缺乏全面、完整、连续的经费资助机制
        6.3.3 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平台
        6.3.4 缺乏科技需求方主导的制度化评价机制
        6.3.5 缺乏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成果转化机制
    6.4 我国动物疫情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途径
        6.4.1 优化薪酬结构,尊重科技人才价值
        6.4.2 改善投资机制,加强基础条件建设
        6.4.3 抓住核心技术,做好管理平台建设
        6.4.4 注重社会需求,完善鉴定评价机制
        6.4.5 重视技术应用,科研与防控相结合
第7章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条件保障建设
    7.1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政策概述
        7.1.1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的历史演变
        7.1.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基本理念的形成
    7.2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的问题
        7.2.1 财政支持总量尚显不足
        7.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7.2.3 财政支持的持续性不够
    7.3 我国动物疫病财政支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7.3.1 财政投入理念存在差距
        7.3.2 财政分摊机制并未健全
        7.3.3 财政支出方式过于单一
    7.4 美国和澳大利亚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的基本经验
        7.4.1 财政支持总量充足力度较大
        7.4.2 财政支出结构动态均衡变化
        7.4.3 多元主体共同平衡分摊费用
        7.4.4 疫病消灭计划占据较大比重
    7.5 改进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条件保障的建议
        7.5.1 加大和稳定动物疫病危机防控财政支持
        7.5.2 建立多元化动物疫病防控资金分摊机制
        7.5.3 对动物疫病防控重点领域进行合理分派
        7.5.4 合理安排动物疫情应急资金和物资储备
第8章 政府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
    8.1 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应急响应的理论框架
    8.2 Matlab回归分析理论模型
    8.3 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实证研究
    8.4 提升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防控的应急响应的路径选择
第9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改变观念,建立系统化的动物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9.2 突破限制,建立开放型的动物疫情防控体制框架
    9.3 创新科技,构建有机性的动物疫情防控科技支撑
    9.4 重视投入,建立稳定性的动物疫情防控条件保障
第10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10.1 防控能力建设基础的综合性研究
    10.2 防控能力基础条件的精细化研究
    10.3 防控能力建设效果的全面性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染源控制策略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标
    3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及传染源控制综合措施实施情况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演变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四川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实施中存在的障碍因素的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全文小结
致谢
附件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附件四

(9)云南省南涧县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与方法
    1 现场选择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螺情调查
        2.2 居民血吸虫感染调查
        2.3 家畜血吸虫感染调查
        2.4 野生小动物血吸虫感染调查
        2.5 野粪调查
    3 质量控制与资料分析
        3.1 质量控制
        3.2 资料分析
结果
    1螺情
    2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
    3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
    4 野生小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
    5 野粪污染情况
讨论

(10)松滋市耕牛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血吸虫病的流行、传播及危害
    1.3 血吸虫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血吸虫病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松滋市耕牛及居民感染血吸虫病的基本情况
    2.1 松滋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基本市情
    2.2 松滋市耕牛及居民感染血吸虫病的基本慨况
    2.3 松滋市治疗血吸虫病的措施
    2.4 松滋市马放坪血防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调查方法
    3.2 松滋市耕牛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
    3.3 观察指标及统计分析方法
    3.4 不同药物对松滋市血吸虫病疫区耕牛的治疗效果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3.5 试验地点及时间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松滋市血吸虫疫区耕牛及居民感染血吸虫病调查与分析
    4.2 不同措施对松滋市耕牛血吸虫病的防治结果与分析
    4.3 不同药物对松滋市血吸虫病疫区耕牛的治疗效果分析
第5章 讨论与小结
    5.1 讨论与小结
    5.2 综合防治效果
    5.3 动物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今后动物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探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四、大邑县动物血吸虫病疫情反复及综合防治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组织传播视角下四川藏区包虫病防治宣传研究 ——基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德荣玛乡的调查[D]. 汤静榆.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2]弘扬新时期血防精神 推进血吸虫病消除进程[J]. 李石柱,许静,汪天平,闻礼永,杨坤,汪伟,吕山,曹淳力,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01)
  • [3]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7(03)
  • [4]南京地区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基于血清差异多肽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黄玉政. 扬州大学, 2016(02)
  • [5]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及展望[J]. 吴子松,杨莉.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6(01)
  • [6]2005—2013年石台县钉螺分布动态分析[J]. 陈雪峰,张茜,陶伟,吴明耀,杜怡芳.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2015(04)
  • [7]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政府防控能力建设研究[D]. 王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8]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染源控制策略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研究[D]. 路龙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12)
  • [9]云南省南涧县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J]. 邵宗体,冯锡光,熊孟韬,吴明寿,张云,杨猛贤,左继茂,沈美芬,孙佳昱,赵志英,伊春园,董兴齐.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3(06)
  • [10]松滋市耕牛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王维华. 长江大学, 2012(04)

标签:;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