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焦煤集团煤矸石综合利用

浅谈焦煤集团煤矸石综合利用

一、浅谈焦煤集团煤矸石的综合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1](2021)在《燃用后选煤副产品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归趋及其效应》文中研究表明选煤是煤炭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通过选煤,原煤被加工成精煤,同时产生选煤副产品(煤矸石、煤泥和中煤)。选煤副产品是含有少量煤和许多杂质的复杂混合物,因其富集灰分、硫分和微量元素,热值低,被认为是劣质燃料。近年来,为处置日益增多的选煤副产品,同时也为缓解能源短缺问题,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被大力倡导,其中燃用选煤副产品发电是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二次环境污染长期以来被忽视,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十分有限。不同类型选煤副产品(煤矸石、煤泥和中煤)的品质(热值、灰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存在较大差异,为全面了解、同时也为横向比较分析不同类型选煤副产品燃用企业周边环境污染状况,本文选取六盘水某煤矸石电厂、萍乡某煤矸石电厂、济宁某煤泥电厂和大同某中煤电厂(涵盖不同类型的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这类代表性的选煤副产品燃用企业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区,采集土壤和农作物样品,基于11种环境敏感微量元素(Be、Cd、Co、Cr、Cu、Mn、Ni、Pb、Sb、V和Zn)在土壤中含量、形态分布特征以及农作物各组织中分布规律,分析土壤样品中各微量元素间的关联特征以及农作物对元素的富集特征,揭示微量元素迁移转化特征,评估研究区周边土壤及农作物污染状况和健康风险,对比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以及不同类型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周边环境污染特征,总结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结论概括如下:(1)结合各研究区土壤样品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描述性统计结果,总量和形态分布特征,以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Ward法)结果,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对周边土壤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微量元素已在研究区土壤中不同程度累积。土壤微量元素Sace(酸可提取态)能反映人类活动尤其是近期污染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而研究区土壤大部分元素的Sace随距离变化曲线规律大体符合高架点源排放污染物的地面浓度分布规律。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尾气排放及其干湿沉积,作为研究区土壤的稳定外源,使得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脱离原有的集群,形成新的集群,这些集群可以用选煤副产品中元素的不同赋存模式来解释。(2)结合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考量元素总量、形态和毒性)的评价结果可知,研究区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元素污染,污染程度依煤矸石电厂>煤泥电厂>中煤电厂递减。随着电厂用煤品质的提高,电厂微量元素排放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有效降低。此外,电厂的运行时间及污染物治理情况亦是影响电厂周边土壤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因素。电厂污染物排放情况虽受其时代背景影响,差别较大,但随着我国政府对电厂排放管理的日趋严格,电厂污染物减排卓有成效。(3)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周边部分农作物样品可食用组织中部分元素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健康风险评估表明长期摄入这些农作物会给居民带来健康风险。农作物玉米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中相同元素的生物有效组分,而不是它们的总含量。农作物不同组织对同一元素的积累能力不同,且同一农作物组织对不同元素的积累能力也有差别。(4)相较文献已报道的国内外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环境污染状况,本文研究的六盘水和萍乡两个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微量元素污染程度处于相对高位,而大同某中煤电厂和济宁某煤泥电厂周边土壤环境污染程度一般。因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装机容量远小于一般燃煤电厂,其引发的环境污染尤其值得重视。(5)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农作物均呈现出污染态势,农作物自身的生理特性是影响其吸收微量元素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监管电厂这类大气污染型企业周边农业活动时,应有意识地规避那些富集吸收重金属类元素能力强的农作物,如叶菜类。(6)综合考虑元素总量、形态和毒性评价表现,Co、Cd、Mn、Pb和Sb是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环境中存在较大环境风险的几种元素,需要重点关注。(7)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利用不当必然造成二次环境污染。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选煤副产品显然比追求经济利益更重要。针对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包括:建立选煤副产品标准化检验方法和分类指南;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制定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企业的污染物行业排放标准,实施总量控制;优化管理体系;建立全过程跟踪管理系统;制定鼓励选煤厂技术创新的政策。世界各国正积极尝试从选煤副产品这类劣质燃料中收获能源,然而,本论文显示不同类型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均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微量元素污染,其中煤矸石电厂尤为严重,对比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的装机容量,这值得引起重视。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存在诸多问题,其燃用需慎重。不建议不经预处理就直接燃用选煤副产品,需要通过更合适的技术来利用它们。

罗元富[2](2020)在《水城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初步调研分析》文中认为介绍了四川、贵州及重庆地区煤矸石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大湾煤矿煤矸石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合煤矸石的性质和当地煤矸石利用情况,提出了针对水城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建议。

李瑞[3](2020)在《焙烧改性尾煤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煤厂原煤入选量逐年增加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尾煤的排出。尾煤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形成粉尘污染空气,矿物中的有害成分还会通过渗透作用危害水土。随着洁净煤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选煤厂尾煤的综合治理及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使用焙烧处理对斜沟气煤、柳湾焦煤、寺河无烟煤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吸附反应温度、溶液pH值、焙烧温度对水中Cr(VI)、Cu(II)、Pb(II)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XRD分析、FTIR红外光谱分析、SEM-EDS分析、MLA分析及N2吸附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尾煤基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主要结论如下:(1)选取三种不同变质程度的尾煤进行灰分测试与粒度组成分析,得出三种尾煤均含有高岭石、伊利石、石英、方解石等物质,其中柳湾焦煤灰分最大且粒度最小,斜沟气煤灰分与粒度居中,寺河无烟煤灰分最小粒度最大。根据吸附试验可以得出:吸附剂所含灰分越大、粒度越小越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2)三种不同变质程度的尾煤中,焦煤尾煤吸附效果最佳,其次是气煤尾煤,无烟煤尾煤吸附能力最弱,灰分与粒度影响吸附效果。通过吸附试验可得出,尾煤对Cr(VI)、Cu(II)、Pb(II)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方程,增加反应温度有利于吸附过程进行,属于吸热反应。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影响较大,改性焙烧温度为800℃时尾煤吸附能力最强。对Cr(VI)、Cu(II)、Pb(II)的吸附率均可达到90%以上。(3)经过焙烧活化处理后尾煤中含氧官能团大量减少,尾煤表面电负性减弱,静电吸引力显着增强。表面产生了明显的多孔蓬松结构,矿物成分中,高岭土的含量有所减少,伊利石的含量明显增加。三种尾煤中改性焦煤比表面积与孔体积最大,其次为改性气煤,改性无烟煤比表面积与孔体积最小。这与吸附试验结果一致,吸附剂比表面积与孔体积越大,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越强。丰富的孔隙结构有利于吸附反应进行。

孙洁[4](2020)在《山西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西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基于国家提出的去产能政策,关停矿山的数量不断增加,做好关停矿山的资源整合及利用工作意义重大。由于废弃矿山环境管理工作的缺失,致使废弃矿山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凸显,加强生态建设、扭转废弃矿山的不良问题,就需整合区域资源,做好资源利用和绿色转型工作。山西关停矿山绿色发展战略研究,能提高去产能矿井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可为山西关停并转等去产能煤矿企业提供一条转型脱困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对保障山西省能源安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文献阅读、理论分析、实地调研、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在研究国内外关停矿山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山西关停矿山绿色发展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山西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能力评价模型,探索了山西关停矿山绿色经济转型发展驱动及提升战略。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山西省区域内关停矿山主要可利用资源包括地下空间,煤层气,矿井水资源,土地资源及基础设施设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以及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等。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对可利用资源综合开发,构建了综合旅游景区、地下水库和抽水蓄能电站、气体储存和压缩空气蓄能电站、生态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站、煤层气综合利用、地下垃圾处理站、地下城市配套设施、矿井水地热利用工程十种绿色绿色转型模式,为山西省关停矿山开发利用提供路径选择。(2)山西省关停矿山开发利用尚不成熟,绿色转型发展能力不足,在绿色转型发展中遇到了现实难题及问题,主要为:关于矿区人口搬迁的安置难题、转型替代产业发展难题、环境恢复治理进展缓慢、资金问题、矿业勘察工作不到位、矿山恢复治理难度大、任务繁重、转化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3)将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评价作为目标,通过RAM模型、数理分析、0-1模型分析,构建了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作为评价准则的包括目标层(A)-准则层(B)-指标层(C)的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山西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能力评价模型。(4)通过山西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得出技术创新、生态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是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能力最重要的指标。(5)通过理论、数据和模型分析提出山西省绿色转型能力提升战略:科学规划,精确定位绿色转型条件;转化闲置资源利用价值,由资源枯竭向资源再造绿色转型;加强生态修复及再利用,探索多样化生态修复技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为方向,积极研发绿色技术,多能互补;以关闭煤矿的资源类型为主导,对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制定了制度保障措施:建立生态环境监测制度、绿色技术制度、制定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绿色核算制度。

刘文昌,潘永泰,赵英霄,高自然,尹首懿,吴鹏[5](2018)在《阳泉地区煤矸石堆存现状及治理建议》文中研究表明概述了我国和阳泉地区煤矸石的存量及种类,介绍了阳泉地区煤矸石的特性,分析了阳泉地区煤矸石山的治理及煤矸石综合利用现状;针对阳泉地区煤矸石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治理建议。

李朋林,陆浩杰[6](2015)在《基于AHP-熵权法的煤炭企业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构建了由低碳开采、低碳运输、加工和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低碳文化为主要框架的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的煤炭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AHP法和熵权法进行组合赋权。最后,对焦煤集团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08-2012年,企业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值逐年上升,低碳水平由差到优良逐渐转变。

白洁冰[7](2014)在《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的研究 ——以内蒙古蒙西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煤矸石、煤泥和洗中煤等低热值煤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中排放和堆存量最大的一种,不仅会侵占大量土地,而且还会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等的污染及地质灾害的发生。利用低热值煤发电则是综合利用煤矸石、煤泥和洗中煤等低热值煤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本论文以蒙西地区鄂尔多斯市、乌海市低热值煤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低热值煤资源、尤其是煤矸石资源利用现状和我国现有低热值煤发电技术,通过调研分析鄂尔多斯市和乌海市2011年煤炭产量、现有洗煤工艺和煤泥、煤矸石、洗中煤等低热值煤资源产量,并研究预测了今后一个时期蒙西地区低热值煤资源产量,从而提出蒙西地区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规模以及各矿区低热值煤资源量可支撑发电装机的总规模,最后对建设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蒙西地区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市和乌海市,鄂尔多斯煤炭可采资源储量约2157×108t,乌海市为34×108t;2011年,鄂尔多斯原煤产量5.88×108t,乌海市原煤产量0.33×108t;2011年,蒙西地区产生的可用于发电的低热值煤5427×104t,包括煤矸石1722×104t、煤泥1666×104t、中煤2039×104t。预测到2015年,鄂尔多斯市原煤产量53340×104t,产生低热值煤4835×104t(扣除已用),入炉低热值煤燃料(含配入劣质煤517×104t,下同)5352×104t,可支持装机1080×104kW;乌海市低热值煤资源1215×104t/a,扣除现有运行和在建煤矸石电厂的低热值煤燃料消耗量约250×104t/a,剩余可用低热值煤资源量为965×104t/a,可新增装机容量为210×104kW。

陆浩杰[8](2014)在《基于AHP-熵权法的煤炭企业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用高新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构建节约煤炭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成为我国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推动企业低碳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在了解生态经济学、脱钩理论和系统论等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煤炭企业在煤炭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其次,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由低碳开采、低碳运输、加工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低碳文化为主要框架的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煤炭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层次分析法和近年来较为新颖的熵权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组合赋权,再运用GM(1,1)模型对企业未来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做出灰色预测。然后,以焦作煤业集团为评价对象,对该企业低碳经济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2008-2012年,企业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值逐年上升,低碳水平由差到优良逐渐转变;在2013-2017年,预测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趋势良好,预计2017年较2012年综合评价值累计增加56.28%,最后提出了焦作煤业集团发展低碳经济的三点建议。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为煤炭企业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提供了较为科学、可行的方法和依据,对我国煤炭企业提升低碳经济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9](2014)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全省重点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晋政办发(2014]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2014年度全省重点工程项目已经省人民政府研究确定,现印发给你们。各地、省直有关部门及承建单位要认真按照我省重点工程管理的要求,积极主动地为重点工程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建设条件,确保重点工程顺利建设,尽快发挥投资效益。

张兴辽,殷志勇,陶波,刘庆献,岳铁兵,姚书长[10](2013)在《河南省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文中指出借力国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的实施,近年河南省从引导带动和强化监管两方面入手,着力发展绿色矿业和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在煤炭、金属、非金属矿山领域实施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装备,建立了两个国家级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矿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推广应用并得到蓬勃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河南省开展与推广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采矿、选矿与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与科学管理进行了展望。

二、浅谈焦煤集团煤矸石的综合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焦煤集团煤矸石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燃用后选煤副产品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归趋及其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煤副产品
        1.1.1.1 煤矸石
        1.1.1.2 煤泥
        1.1.1.3 中煤
        1.1.2 选煤副产品引发的环境问题
        1.1.3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
        1.1.3.1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背景
        1.1.3.2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政策
        1.1.3.3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模式
        1.1.4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存在问题
        1.1.4.1 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
        1.1.4.2 选煤副产品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
        1.1.4.3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引发的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污染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样品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选取
    2.2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品采集
        2.2.1 六盘水某煤矸石电厂概况及样品采集
        2.2.2 萍乡某煤矸石电厂概况及样品采集
        2.2.3 济宁某煤泥电厂概况及样品采集
        2.2.4 大同某中煤电厂概况及样品采集
    2.3 样品前处理及分析
        2.3.1 样品前处理
        2.3.2 样品痕量元素总量分析
        2.3.3 样品形态分析
        2.3.4 质量保证及控制
    2.4 数据处理
        2.4.1 评价标准
        2.4.2 污染指数(P_I)
        2.4.3 内梅罗综合指数(P_(NSI))
        2.4.4 风险评价编码法(RAC)
        2.4.5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和R_I)
        2.4.6 健康风险(THQ和HI)
        2.4.7 生物富集系数(BAF)
第3章 六盘水某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和农作物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3.1 概述
    3.2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3.2.1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含量
        3.2.2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分布
        3.2.2.1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
        3.2.2.2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元素总量对元素形态影响
        3.2.3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3.2.4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3.2.5 煤矸石电厂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污染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3.2.5.1 污染指数(P_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_(NSI))评价结果
        3.2.5.2 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结果
        3.2.5.3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和R_I)评价结果
    3.3 煤矸石电厂周边农作物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及污染特征
        3.3.1 煤矸石电厂周边农作物各组织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含量
        3.3.2 煤矸石电厂周边农作物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污染评价
        3.3.3 煤矸石电厂周边农作物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健康风险评估
    3.4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农作物系统环境敏感微量元素迁移
        3.4.1 煤矸石电厂周边农作物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富集系数
        3.4.2 煤矸石电厂周边农作物与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萍乡某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4.1 概述
    4.2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4.2.1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含量
        4.2.2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分布
        4.2.2.1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
        4.2.2.2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元素总量对元素形态影响
        4.2.3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4.2.4 煤矸石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4.2.5 煤矸石电厂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污染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4.2.5.1 污染指数(P_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_(NSI))评价结果
        4.2.5.2 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结果
        4.2.5.3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和R_I)评价结果
    4.3 小结
第5章 济宁某煤泥电厂周边土壤和农作物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5.1 概述
    5.2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5.2.1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含量
        5.2.2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分布
        5.2.2.1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
        5.2.2.2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元素总量对元素形态影响
        5.2.3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5.2.4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5.2.5 煤泥电厂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污染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5.2.5.1 污染指数(P_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_(NSI))评价结果
        5.2.5.2 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结果
        5.2.5.3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和R_I)评价结果
    5.3 煤泥电厂周边农作物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及污染特征
        5.3.1 煤泥电厂周边农作物各组织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含量
        5.3.2 煤泥电厂周边农作物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污染评价
        5.3.3 煤泥电厂周边农作物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健康风险评估
    5.4 煤泥电厂周边土壤-农作物系统环境敏感微量元素迁移
    5.5 小结
第6章 大同某中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6.1 概述
    6.2 中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6.2.1 中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含量
        6.2.2 中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分布
        6.2.2.1 中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形态
        6.2.2.2 中煤电厂周边土壤元素总量对元素形态影响
        6.2.3 中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分布特征
        6.2.4 中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相关性和聚类分析
        6.2.5 中煤电厂土壤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污染评价及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6.2.5.1 污染指数(P_I)和内梅罗综合指数(P_(NSI))评价结果
        6.2.5.2 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结果
        6.2.5.3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和R_I)评价结果
    6.3 小结
第7章 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环境中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对比分析
    7.1 概述
    7.2 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环境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对比分析
        7.2.1 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环境微量元素含量对比
        7.2.2 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环境微量元素形态对比
        7.2.3 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土壤环境微量元素污染指数对比
    7.3 不同类型选煤副产品电厂周边土壤环境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对比分析
    7.4 选煤副产品燃用电厂和燃煤电厂周边农作物环境微量元素污染特征对比分析
    7.5 小结
第8章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8.1 概述
    8.2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存在问题
    8.3 选煤副产品综合利用改进建议
        8.3.1 建立选煤副产品标准化检验方法和分类指南
        8.3.2 科学规划,合理选址
        8.3.3 制定行业排放标准,实施总量控制
        8.3.4 优化管理体系
        8.3.5 建立全过程跟踪管理系统
        8.3.6 制定鼓励选煤厂技术创新的政策
    8.4 小结
第9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水城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初步调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煤矸石的危害
    1.1 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消耗大量堆存费用
    1.2 长期露天堆放会造成环境和安全危害
2 煤矸石综合利用现状
    2.1 煤矸石的利用价值
        2.1.1 根据煤矸石岩性特征利用
        2.1.2 根据煤矸石铝硅比含量利用
        2.1.3 根据煤矸石碳含量利用
        2.1.4 根据煤矸石化学成分利用
    2.2 当前煤矸石主要利用方法
        2.2.1 煤矸石发电
        2.2.2 煤矸石制水泥
        2.2.3 煤矸石制砖
        2.2.4 煤矸石制轻骨料(陶粒)
        2.2.5 煤矸石制陶瓷
        2.2.6 煤矸石制化工产品
        2.2.7 煤矸石井下充填
        2.2.8 煤矸石复垦
    2.3 煤矸石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4 水城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煤矸石综合利用政策分析
    3.1 政策新规
    3.2 财税优惠政策
4 水城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途径分析
    4.1 煤矸石性质分析
    4.2 综合利用途径分析
        4.2.1 发电
        4.2.2 生产建材
        4.2.3 生产陶瓷制品
        4.2.4 回收有益矿产及制取化工产品
        4.2.5 井下充填
        4.2.6 矸石山复垦
5 结语

(3)焙烧改性尾煤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尾煤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尾煤堆放的危害
        1.2.2 尾煤利用现状
        1.2.3 尾煤改性研究现状
        1.2.4 煤基吸附剂的研究现状
    1.3 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概述
        1.3.1 重金属离子来源和危害
        1.3.2 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
    1.4 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
        1.4.1 主要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试验部分及尾煤基本性质
    2.1 试验药品及仪器
        2.1.1 试验药品
        2.1.2 试验仪器
    2.2 尾煤性质及吸附剂制备
        2.2.1 尾煤的基本性质
        2.2.2 吸附剂制备
    2.3 尾煤吸附试验方法
        2.3.1 吸附试验
        2.3.2 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
    2.4 表征试验
        2.4.1 X射线衍射分析
        2.4.2 MLA矿物定量组成分析
        2.4.3 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
        2.4.4 孔隙结构分析
        2.4.5 红外光谱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焦煤尾煤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3.1 焙烧改性焦煤尾煤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
        3.1.1 反应温度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
        3.1.2 pH值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
        3.1.3 改性焙烧温度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
    3.2 焙烧改性焦煤尾煤去除水中Cu(Ⅱ)的研究
        3.2.1 反应温度Cu(Ⅱ)吸附率影响
        3.2.2 pH值对Cu(Ⅱ)吸附率的影响
        3.2.3 改性焙烧温度对Cu(Ⅱ)吸附率的影响
    3.3 焙烧改性焦煤尾煤去除水中Pb(Ⅱ)的研究
        3.3.1 反应温度对Pb(Ⅱ)吸附率的影响
        3.3.2 pH值对Pb(Ⅱ)吸附率影响
        3.3.3 改性焙烧温度对Pb(Ⅱ)吸附率的影响
    3.4 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3.4.1 吸附等温线
        3.4.2 吸附动力学
        3.4.3 吸附热力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煤尾煤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4.1 焙烧改性气煤尾煤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
        4.1.1 反应温度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
        4.1.2 pH值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
        4.1.3 改性焙烧温度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
    4.2 焙烧改性气煤尾煤去除水中Cu(Ⅱ)的研究
        4.2.1 反应温度对Cu(Ⅱ)吸附率的影响
        4.2.2 pH值对Cu(Ⅱ)吸附率的影响
        4.2.3 改性焙烧温度对Cu(Ⅱ)附率的影响
    4.3 焙烧改性气煤尾煤去除水中Pb(Ⅱ)的研究
        4.3.1 反应温度对Pb(Ⅱ)吸附率的影响
        4.3.2 pH值对Pb(Ⅱ)吸附率的影响
        4.3.3 改性焙烧温度对Pb(Ⅱ)附率的影响
    4.4 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4.4.1 吸附等温线
        4.4.2 吸附动力学
        4.4.3 吸附热力学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烟煤尾煤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5.1 焙烧改性无烟煤煤尾煤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
        5.1.1 反应温度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
        5.1.2 pH值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
        5.1.3 改性焙烧温度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
    5.2 焙烧改性无烟煤尾煤去除水中Cu(Ⅱ)的研究
        5.2.1 反应温度对Cu(Ⅱ)吸附率的影响
        5.2.2 pH值对Cu(Ⅱ)吸附率的影响
        5.2.3 改性焙烧温度对Cu(Ⅱ)附率的影响
    5.3 焙烧改性无烟煤尾煤去除水中Pb(Ⅱ)的研究
        5.3.1 反应温度对Pb(Ⅱ)吸附率的影响
        5.3.2 pH值对Pb(Ⅱ)吸附率的影响
        5.3.3 改性焙烧温度对Pb(Ⅱ)附率的影响
    5.4 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5.4.1 吸附等温线
        5.4.2 吸附动力学
        5.4.3 吸附热力学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焙烧改性对尾煤理化性质的影响
    6.1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6.2 尾煤吸附剂的孔隙结构
        6.2.1 等温吸脱附曲线
        6.2.2 比表面积
        6.2.3 孔容和孔径分布
        6.2.4 气煤尾煤与无烟煤孔隙结构
    6.3 表面官能团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山西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关停矿山数量不断增加
        1.1.2 关停矿山引发环境与安全问题
        1.1.3 全球能源转型与低碳化发展
        1.1.4 山西迫切需要资源型经济转型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
        1.3.2 关停矿山转型发展
        1.3.3 关停矿山开发利用实践
        1.3.4 存在的不足
    1.4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理论体系
    2.1 相关概念
        2.1.1 绿色经济理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战略管理理论
    2.2 绿色转型理论基础
        2.2.1 绿色转型基本架构
        2.2.2 技术创新绿色发展
        2.2.3 增长方式绿色转型
        2.2.4 制度创新
    2.3 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与阶段
        2.3.1 绿色转型路径
        2.3.2 绿色转型发展阶段
    2.4 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西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3.1 山西关停煤矿情况
        3.1.1 十三五期间山西关闭煤矿情况
        3.1.2 山西关停矿山资源利用情况
    3.2 山西关停煤矿可利用资源分类及发展模式
        3.2.1 可利用资源分类
        3.2.2 绿色转型发展模式构建与技术
    3.3 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能力构成元素及存在的问题
        3.3.1 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能力构成元素
        3.3.2 山西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存在的问题
    3.4 山西省关停矿山绿色转型政策及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3.4.1 山西省关停矿山绿色转型相关政策
        3.4.2 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西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能力评价模型
    4.1 基于RAM的测算模型
        4.1.1 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测算模型构建
        4.1.2 变量选取及结果检验
        4.1.3 回归结果分析
    4.2 环境资源难题分析
    4.3 基于0-1模型的发展能力分析
    4.4 基于AHP的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能力评价模型
        4.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4.2 评价指标体系
        4.4.3 评价模型的构建
        4.4.4 评价指标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西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驱动及能力提升战略
    5.1 关停矿山转型发展驱动力的形成机理
        5.1.1 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
        5.1.2 资源利用优化方式的形成机理
        5.1.3 生态治理能力形成机理
        5.1.4 生态环境承载力优化形成机理
    5.2 山西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能力提升路径
        5.2.1 科学规划,精确定位绿色转型条件
        5.2.2 转化闲置资源利用价值,由资源枯竭转向资源再造的绿色转型路径
        5.2.3 加强生态修复及再利用,探索多样化生态修复技术
        5.2.4 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为方向,积极研发绿色技术,多能互补
        5.2.5 以关闭煤矿的资源类型为主导,对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5.3 制度保障
        5.3.1 建立生态环境监测制度
        5.3.2 绿色技术制度
        5.3.3 制定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
        5.3.4 绿色核算制度
    5.4 实证分析
        5.4.1 模型验证与分析——以白家庄矿和安源矿为例
        5.4.2 太原白家庄矿绿色转型实践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阳泉地区煤矸石堆存现状及治理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阳泉地区煤矸石存量现状及特性
    1.1 阳泉地区矸石存量现状
    1.2 阳泉地区煤矸石特性
        1.2.1 煤矸石种类
        1.2.2 煤矸石组成
2 阳泉地区煤矸石的治理现状
    2.1 煤矸石对环境的危害
    2.2 煤矸石的治理现状
3 阳泉地区煤矸石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3.1 未发生自燃的煤矸石利用
    3.2 自燃后的煤矸石利用
4 今后对煤矸石的治理建议

(6)基于AHP-熵权法的煤炭企业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煤炭企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低碳开采
    1.2 低碳运输
    1.3 加工与综合利用
    1.4 环境保护
    1.5 低碳文化
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1 层次分析法
        2.1.1 构造层次结构
        2.1.2 构造判断矩阵
        2.1.3 一致性检验
        2.1.4 AHP权重计算
    2.2 熵权法
        2.2.1 基本原理
        2.2.2 熵权计算
    2.3 基于 AHP-熵权法的组合权重
    2.4 煤炭企业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值
3 河南焦煤集团的实证研究
    3.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3.2 焦煤集团低碳经济评价
        3.2.1 原始数据处理
        3.2.2 基于 AHP-熵权的组合权重
        3.2.3 焦煤集团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值

(7)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的研究 ——以内蒙古蒙西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方法和写作流程
        1.2.1 研究目标和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2.3 论文结构
        1.2.4 选题的意义
第二章 低热值煤资源利用现状
    2.1 低热值煤特性和利用途径分析
        2.1.1 煤泥
        2.1.2 洗中煤
        2.1.3 煤矸石
    2.2 我国低热值煤的利用现状
    2.3 国外低热值煤的利用情况
第三章 煤炭资源生产和洗选现状
    3.1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现状
        3.1.1 总体情况
        3.1.2 蒙西地区煤炭资源情况
        3.1.3 蒙东地区煤炭资源情况
    3.2 可洗选煤炭资源情况
        3.2.1 鄂尔多斯市
        3.2.2 乌海市
        3.2.3 其他盟市
    3.3 煤炭生产和洗选现状
        3.3.1 矿区分类
        3.3.2 原煤生产及原煤洗选现状
        3.3.3 低热值煤资源利用现状
        3.3.4 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低热值煤资源情况分析
    4.1 洗选工艺及产品结构
    4.2 低热值煤资源预测方法
    4.3 低热值煤资源量预测
第五章 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分析
    5.1 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前景
    5.2 低热值煤资源支撑装机规模分析
    5.3 环境影响分析
        5.3.1 环境现状分析
        5.3.2 环境影响分析
        5.3.3 环境保护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基于AHP-熵权法的煤炭企业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低碳经济研究
        1.2.2 煤炭低碳经济研究
        1.2.3 煤炭企业低碳经济评价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论文总体思路及框架
        1.3.1 论文总体思路
        1.3.2 论文逻辑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低碳经济基本理论
    2.1 低碳经济的内涵
    2.2 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脱钩理论
        2.2.3 系统论
3 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1 原煤开采环节
    3.2 煤炭运输环节
    3.3 加工与综合利用环节
4 煤炭企业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模型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1.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4.1.2 指标体系的构成
        4.1.3 各指标的含义及计量
    4.2 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2.2 熵权法确定权重
        4.2.3 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
    4.3 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4.4 低碳经济预测
5 焦作煤业集团实证研究
    5.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5.1.1 样本选取
        5.1.2 数据来源
    5.2 焦煤集团概况
    5.3 低碳经济评价
        5.3.1 AHP 权重计算
        5.3.2 熵权计算
        5.3.3 组合权重计算
        5.3.4 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5.4 低碳经济预测
    5.5 焦煤集团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河南省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河南省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基本情况
    1.1 煤炭领域
        1.1.1 煤炭开采
        1.1.2 煤矸石综合利用
        1.1.3 瓦斯综合利用
        1.1.4 矿井水利用
    1.2 金属矿产
        1.2.1 矿山开采
        1.2.2 低品位矿利用
        1.2.3 难处理矿石选矿
        1.2.4 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
        1.2.5 废渣、尾矿利用
    1.3 非金属矿产
    1.4 技术装备研发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展望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采矿方面
        2.1.2 选矿方面
        2.1.3 综合利用与废渣尾矿利用方面
    2.2 未来展望

四、浅谈焦煤集团煤矸石的综合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燃用后选煤副产品中环境敏感微量元素归趋及其效应[D]. 李丹. 南昌大学, 2021(02)
  • [2]水城矿区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初步调研分析[J]. 罗元富.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20(06)
  • [3]焙烧改性尾煤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D]. 李瑞.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4]山西关停矿山绿色转型发展战略研究[D]. 孙洁.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5]阳泉地区煤矸石堆存现状及治理建议[J]. 刘文昌,潘永泰,赵英霄,高自然,尹首懿,吴鹏.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8(11)
  • [6]基于AHP-熵权法的煤炭企业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研究[J]. 李朋林,陆浩杰. 中国煤炭, 2015(05)
  • [7]低热值煤综合利用发电的研究 ——以内蒙古蒙西地区为例[D]. 白洁冰. 内蒙古大学, 2014(03)
  • [8]基于AHP-熵权法的煤炭企业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研究[D]. 陆浩杰. 西安科技大学, 2014(02)
  • [9]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全省重点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J].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西政报, 2014(05)
  • [10]河南省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J]. 张兴辽,殷志勇,陶波,刘庆献,岳铁兵,姚书长.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3(04)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