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抗真菌药物罗美乐2例临床应用

外用抗真菌药物罗美乐2例临床应用

一、外用抗真菌药罗每乐的临床应用2例(论文文献综述)

林华清,李诗梅,朱海龙,邢翔飞,奚炜,金桂兰,龚大春[1](2019)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中杂质Ro16-8652和Ro40-1021 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杂质Ro16-8652和Ro40-1021的研究,建立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有关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BAX Plus C18(100 mm×4.6 mm,3.5μm)色谱柱,以0.02 mol·L-1磷酸氢二钾溶液(A)-甲醇(B)(20∶8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60 min,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14 nm,进样量20μL。结果: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主成分与已知杂质及其强制破坏产生的降解产物分离良好;杂质Ro16-8652和Ro40-1021质量浓度分别在0.062 82~3.141μg·mL-1、0.062 46~3.123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n=6),校正因子分别为1.21和1.0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和98.4%,RSD分别为1.6%和5.1%;检测重复性(n=6)RSD分别为1.2%和3.0%;中间精密度试验RSD(n=12)分别为1.0%和3.2%;杂质Ro16-8652、杂质Ro40-1021待测溶液在12 h内均稳定。经检测表明,稳定工艺的3批产品中,单个杂质Ro16-8652和Ro40-1021均不大于0.2%,总杂质均不大于0.6%。结论:本法可用于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有关物质的检测。

马田[2](2018)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研制及其在甲板中的分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制治疗甲真菌病的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以市售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商品名:罗每乐)为对照,分别对分析方法、处方开发、透甲递药和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为开发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仿制药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建立测定盐酸阿莫罗芬甲板滞留量的HPLC方法,包括色谱条件、专属性、检测限LOD与定量限LOQ、标准曲线和仪器精密度。(2)研究罗每乐中盐酸阿莫罗芬在牛蹄甲板中的滞留量:选取厚度为1 mm的离体牛蹄甲板作为甲板模型,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甲试验。透甲试验结束后,将牛蹄甲板表面残留的药物清洗掉并用剪刀剪成碎屑。牛蹄甲板碎屑经液氮冷冻后利用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将其处理成粉末。采用90%乙腈对该粉末进行提取。将提取后的样品溶液进行HPLC分析测定,同时测定和计算提取回收率。(3)以搽剂与牛蹄甲板之间的生物黏附力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搽剂中成膜材料季铵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A型(RL100)的用量范围;以搽剂的干燥成膜时间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自制搽剂中95%乙醇的用量范围。(4)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中3种主要辅料RL100用量(A)、95%乙醇用量(B)和乙酸乙酯用量(C)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选择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通过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优选出自制搽剂中的主要辅料配比,从而得到最佳处方。最后制备三批盐酸阿莫罗芬搽剂进行验证试验。(5)对自制盐酸阿莫罗芬搽剂进行初步质量研究,包括药物含量测定、药物甲板滞留量和干燥成膜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检查。(6)对自制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对人指甲刺激性及大鼠皮肤的刺激性进行考察。结果:(1)色谱条件包括: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铵溶液(pH调至3.0)=70:3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最低定量限和最低检测限浓度分别为13.0 ng·ml-1和6.5 ng·ml-1;盐酸阿莫罗芬的浓度在5.2018.2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RSD=0.50%);盐酸阿莫罗芬的专属性良好。(2)提取回收率平均值为75.25±2.46%;利用提取回收率对罗每乐中的盐酸阿莫罗芬甲板滞留量进行校正,平均值为3.04±0.22%;(3)通过单因素考察试验确定自制搽剂中成膜材料RL100用量范围为1.2 g1.8 g;溶剂乙醇的用量范围为6.5 ml7.5 ml。(4)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后得出自制搽剂的最佳处方为成膜材料RL100 1.2 g、溶剂组成为95%乙醇6.5 ml和乙酸乙酯2.0 ml、增溶剂乙酸丁酯0.9 ml和增塑剂三乙酸甘油酯0.1 ml。(5)对自制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初步质量检查结果表明,自制的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中药物平均含量为99.50±1.95%;自制搽剂中盐酸阿莫罗芬甲板平均滞留量为3.07±0.08%;自制搽剂在牛蹄甲板表面干燥后呈现出平整、光滑、无气泡的成膜效果。(6)自制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对人的指甲无刺激性,对大鼠的皮肤也不会产生刺激性,安全性高。

孟凡敏[3](2016)在《基于O/W型乳剂基质的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临床感染中真菌感染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而且真菌感染更顽固、凶险,再加上真菌对某些抗真菌药产生耐药性,因此亟待需要开发新的抗真菌药。盐酸阿莫罗芬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对治愈浅部真菌感染具有很好地疗效,还具有携带方便、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应用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到临床中,会给浅部真菌感染的病人—尤其是因全身治疗会引起副作用的病人带来福音。本课题选用盐酸阿莫罗芬作为模型药物,O/W型乳剂基质作为载体,制备盐酸阿莫罗芬乳膏。本文确定了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制备工艺和处方,建立了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质量标准,考察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稳定性,还对盐酸阿莫罗芬乳膏体外猪皮渗透贮留量进行研究。通过对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制备工艺、处方、质量标准和稳定性以及体外猪皮渗透贮留量的研究为申报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新药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制备工艺和处方筛选的研究目的:对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制备工艺和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对制备工艺中水相的处理、乳化剂的加入方式来优选乳膏制备的最佳工艺,用单因素方法确定油相、防腐剂的用量和乳化剂、助乳化剂以及卡波姆980的用量范围,进而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结果:筛选出了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最佳制备工艺即乳化剂在水相制备法,制备温度为80℃,乳化时间为30 min,搅拌速率为600r/min。确定最佳处方主要组成是硬脂酸聚烃氧40酯为乳化剂,十八醇为辅助乳化剂,卡波姆980为主要黏稠剂。结论:该工艺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处方优化合理,稳定性好,符合乳膏剂各项要求。2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质量标准研究目的:控制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质量。方法:对性状、鉴别、检查(包括p H值、装量和粒度检查)和粘稠度等指标进行考察,并建立了HPLC法测定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含量的方法。结果: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对乳膏剂要求,并摸索出了盐酸阿莫罗芬含量测定方法即: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铵溶液(磷酸调节p H值至3.0)=70: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4 nm,柱温:30°C。结论:建立的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依据。3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稳定性研究目的:考察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稳定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9001项下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规定的项目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乳膏的各项测定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达到了乳膏制剂的基本要求。结论:证明该制剂稳定性良好,并且在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高温。4盐酸阿莫罗芬乳膏体外猪皮渗透贮留量研究目的:研究自制盐酸阿莫罗芬乳膏体外猪皮渗透的药物贮留量。方法:选用巴马小香猪离体猪皮和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渗透试验,采用90%乙腈作为提取溶剂,酮康唑作为内标,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铵溶液(磷酸调节p H值至3.0)=70: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4 nm,柱温:30°C。结果:盐酸阿莫罗芬的浓度在1.138.05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48±2.58)%、(99.46±1.79)%、(101.41±2.00)%,精密度良好(RSD=1.36%)。定量限和检测限浓度分别为6.73 ng·ml-1和2.71 ng·ml-1。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应用于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皮肤生物等效性研究。

孙瑞丽,王华玺,王哲新[4](2015)在《阿莫罗芬搽剂联合特比萘芬片治疗甲真菌病82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病程长,易复发,治疗困难。我科于2012年3月—2013年9月应用5%阿莫罗芬搽剂(商品名:罗每乐,法国高德美制药公司生产,批号H20050364)联合特比萘芬片(商品名:兰美抒,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00251)治疗82例甲真菌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58例患者临床表现、真菌镜检和

毕晓东,宋明爱,翟磊[5](2015)在《长脉宽1064nm激光与阿莫罗芬联用治疗甲真菌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长脉宽1 064nm激光与阿莫罗芬联用治疗甲真菌患者临床疗效。方法甲真菌病患者144例,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给予5%盐酸阿莫罗芬甲擦剂、长脉宽1 064nm及长脉宽1 064nm激光与阿莫罗芬联用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真菌学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有效率为58.33%,B组为60.42%,C组为81.25%,两两比较后结果显示,C组相比A,B组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均显示A,B组阳性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相比A,B两组阳性个数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组患者均出现局部温热感,3组均无疼痛、水疱、结痂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长脉宽1 064nm激光与阿莫罗芬联用对甲真菌感染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促进患者病甲及皮肤的恢复,且使用安全。

胡亚莹,俞晖,高宇,曹爱华[6](2008)在《盐酸阿莫罗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观察》文中指出

徐光勇[7](2008)在《甲癣洗剂治疗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完成对甲癣洗剂治疗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探讨中药治疗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的理论机理。方法:通过抑菌试验,检测筛选甲癣洗剂复方及拆方对皮肤癣菌和念珠菌的敏感性。临床观察,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甲癣洗剂组、伊曲康唑组、甲癣洗剂+伊曲康唑组;将6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甲癣洗剂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测量30日后两组指甲的生长长度;结果:抑菌实验中,甲癣洗剂复方及拆方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观察,三组疗效依次是甲癣洗剂组+伊曲康唑组>伊曲康唑组>甲癣洗剂组;甲癣洗剂用药组指甲30日的生长长度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结论:甲癣洗剂具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治疗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疗效显着。

杨国玲,王华,宋智琦,郭伟,高明阳[8](2007)在《磨甲联合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治疗35例指甲真菌病》文中研究指明我科自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门诊就诊的指甲真菌病采用磨甲联合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商品名罗每乐)外用治疗35例,收到一定疗效,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病例情况:35例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20岁4

李立安[9](2007)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感染药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真菌(fungus,fungi)是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真核生物,其细胞壁含有几丁质(甲壳质)和葡聚糖(系某些抗真菌药物选择性作用的靶位),基本形态为菌丝和(或)孢子,喜温暖潮湿,最适宜生长温度22~36℃,相对湿度95%~100%,最适 pH 5.0-6.5。真菌对外界抵抗力强,紫外线不能杀灭真菌,但在100℃左右较短时间内可使大部分真菌死亡,因此煮沸消毒既经济又方便高效。但是, 真菌引起的人体感染无法实施这种消毒方法,实践证明使用抗真菌感染药物是临床治疗真菌感染的

庞晓文,那爱华[10](2006)在《阿莫罗芬搽剂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外用抗真菌药罗每乐的临床应用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用抗真菌药罗每乐的临床应用2例(论文提纲范文)

(1)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中杂质Ro16-8652和Ro40-1021 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流动相选择
    2.3 波长选择
    2.4 专属性考察
        2.4.1 辅料干扰试验
        2.4.2 系统适用性
        2.4.3 强降解试验
    2.5 检测下限、定量下限、线性关系考察
    2.6 杂质Ro16-8652和杂质Ro40-1021的回收率
    2.7 精密度试验
        2.7.1 杂质Ro16-8652、杂质Ro40-1021重复性
        2.7.2 杂质Ro16-8652、杂质Ro40-1021中间精密度
    2.8 杂质Ro16-8652、杂质Ro40-1021待测溶液稳定性
3 讨论
    3.1 制剂中已知杂质Ro16-8652、Ro40-1021来源分析
    3.2 分析方法学验证
    3.3 制剂中有关物质的控制要求

(2)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研制及其在甲板中的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本课题探究的背景及意义
    2 透甲递药系统
        2.1 搽剂
        2.2 贴剂
        2.3 紫外光固化凝胶
        2.4 微乳
        2.5 微粒载体
    3 透甲促进剂
        3.1 硫醇化合物
        3.2 角蛋白酶
        3.3 角质剥夺剂
        3.4 无机盐
    4 体外透甲试验
    5 抗真菌药物盐酸阿莫罗芬
        5.1 药物介绍与特性
        5.2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
    6 仿制药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开发
        6.1 搽剂成膜材料
        6.2 溶剂
        6.3 增溶剂
        6.4 增塑剂
        6.5 搽剂制备工艺研究
第二章 盐酸阿莫罗芬甲板滞留量的HPLC测定方法学
    1 仪器与试药
    2 罗每乐体外透甲试验方法
        2.1 牛蹄甲板处理
        2.2 体外透甲试验
        2.3 牛蹄甲板提取处理
    3 体外透甲试验的HPLC方法学
        3.1 色谱条件
        3.2 贮备液的制备
        3.3 标准曲线的制备
        3.4 检测限与定量限
        3.5 专属性实验
        3.6 提取回收率的测定
        3.7 精密度试验
    4 盐酸阿莫罗芬(罗每乐)甲板体外透甲试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第三章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研制
    1 仪器与试药
    2 搽剂基本处方和工艺
        2.1 盐酸阿莫罗芬基本处方成分分析
        2.2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基本制备工艺
    3 考察指标的确立
        3.1 搽剂黏度指标的测定
        3.2 搽剂生物黏附力指标的测定
        3.3 搽剂干燥成膜时间指标的测定
    4 单因素考察搽剂处方工艺
        4.1 RL100 用量范围确定
        4.2 95%乙醇用量的确定
    5 正交试验优化处方
        5.1 正交试验设计
        5.2 综合评价指标的建立
        5.3 正交试验结果
        5.4 三批优化处方验证试验
    6 小结
第四章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初步质量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处方
    3 制法
    4 性状
    5 装量
    6 含量测定
    7 自制搽剂中盐酸阿莫罗芬甲板滞留量
    8 电镜观察成膜效果
    9 小结
第五章 盐酸阿莫罗芬搽剂安全性考察
    1 指甲刺激性试验
    2 皮肤刺激性试验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3)基于O/W型乳剂基质的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皮肤真菌病及其成因
    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 国内外抗真菌药研究概述
        2.2 盐酸阿莫罗芬概述
    3 旋转流变仪和物性测试仪的应用
        3.1 旋转流变仪的应用
        3.2 物性测试仪的应用
        3.3 旋转流变仪和物性测试仪对乳膏制备工艺和处方优化的意义
    4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第一章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处方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剂型与规格的选择
        2.2 处方成分的确定
        2.3 物性测定仪的测定原理和参数设定
        2.4 自制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评价标准
        2.5 制备工艺的确定
        2.6 单因素考察确定主要辅料的用量
        2.7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
    3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处方和制备工艺的确定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质量标准的建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
        2.2 鉴别
        2.3 检查
        2.4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粘稠度测定
        2.5 含量测定
    3 小结
第三章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稳定性考察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乳膏稳定性考察项目
        2.1 性状
        2.2 均匀性
        2.3 分层现象
        2.4 粒度
        2.5 含量测定
    3 方法与结果
        3.1 影响因素试验
        3.2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4 加速试验
    5 长期试验
    6 小结
第四章 盐酸阿莫罗芬乳膏体外猪皮渗透贮留量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动物来源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2.1 流动相和内标的筛选
        2.2 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2.3 体外猪皮渗透试验
        2.4 样品处理及测定
        2.5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4)阿莫罗芬搽剂联合特比萘芬片治疗甲真菌病8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长脉宽1064nm激光与阿莫罗芬联用治疗甲真菌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3组患者真菌学检验结果比较
    2.3 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7)甲癣洗剂治疗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研究
    甲癣洗剂对甲真菌病常见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实验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临床研究
    临床观察一 甲癣洗剂治疗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的临床观察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病例排除标准
        5 病例剔除标准
        6 治疗方法
        7 评价参数
        7.1 临床观察指标
        7.2 真菌学疗效
        7.3 疗效判定标准
        8 统计学处理
        9 结果
        10 结论
        11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二 甲癣洗剂对正常指甲生长速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讨论
    1 有关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该病的研究
        1.2 祖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
    2 方药分析
        2.1 方药组成
        2.2 组方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实验结果分析
        3.2 临床疗效分析
    4 作用机理分析
        4.1 丁香的现代药理研究
        4.2 川椒的现代药理研究
        4.3 蛇床子的现代药理研究
        4.4 黄连、地肤子、射干、紫草的现代药理研究
        4.5 生姜、大蒜、葱白根的现代药理研究
工作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中药体外抗真菌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甲真菌病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科技查新报告

(10)阿莫罗芬搽剂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
        1.1.1 病例选择
        1.1.2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疗效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四、外用抗真菌药罗每乐的临床应用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盐酸阿莫罗芬搽剂中杂质Ro16-8652和Ro40-1021 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J]. 林华清,李诗梅,朱海龙,邢翔飞,奚炜,金桂兰,龚大春. 药物分析杂志, 2019(06)
  • [2]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的研制及其在甲板中的分布研究[D]. 马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基于O/W型乳剂基质的盐酸阿莫罗芬乳膏的研究[D]. 孟凡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4]阿莫罗芬搽剂联合特比萘芬片治疗甲真菌病82例疗效观察[J]. 孙瑞丽,王华玺,王哲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02)
  • [5]长脉宽1064nm激光与阿莫罗芬联用治疗甲真菌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 毕晓东,宋明爱,翟磊.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05)
  • [6]盐酸阿莫罗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观察[J]. 胡亚莹,俞晖,高宇,曹爱华.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02)
  • [7]甲癣洗剂治疗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D]. 徐光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0)
  • [8]磨甲联合盐酸阿莫罗芬搽剂治疗35例指甲真菌病[J]. 杨国玲,王华,宋智琦,郭伟,高明阳.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10)
  • [9]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感染药物[A]. 李立安. 浙江省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
  • [10]阿莫罗芬搽剂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J]. 庞晓文,那爱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12)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