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须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高迪,龚若雪[1](2022)在《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中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时期,这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与信息伦理道德四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调研,针对问题找出提升策略,希望能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王志向,孟瑞瑞,杨留鑫[2](2022)在《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困境及突破路径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情境性和吸引力。本研究在剖析教师信息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探求信息素养提升的突破路径。
陈倩倩[3](2021)在《近十年国内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对推动教育教学变革作用巨大,对教师信息素养也提出更高要求。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近十年发表的教师信息素养研究文献分析发现,已有研究主要内容聚焦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意义与内涵、不同教师群体信息素养、评价机制、国际比较、问题与策略等方面。呈现出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紧跟信息时代新发展、关注实际问题及提升策略、凸显教师专业发展新内涵的特点。未来研究应拓展研究主题,注重应用价值;辨析概念差异,扩展理论视域;突破思辨范式,加强实证研究。
杜岩岩,黄庆双[4](2021)在《何以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基于X省和Y省中小学教师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水平关乎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北部X省和Y省464名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特别在"专业参与""教与学""评价"和"提升学习者数字素养"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发展受主客观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提升教师对数字素养的价值认知,满足教师数字素养的个性化学习诉求,搭建智能教学空间,营造数字化教学氛围是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有效途径。
张磊[5](2021)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宁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是信息社会,信息素养对教师专业发展日益重要。与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实践一样,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也离不开教育实践。因教育信息技术产品操作复杂等原因,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成效并不理想。如何让教师喜欢并主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产品,并在持续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促进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需要运用政策手段等加以调整完善。
魏景[6](2021)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文中指出进入新时期以来,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推动我国现代化教育进程不断加速。现在,城镇地区很多中小学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教学效果。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一直没有跟上,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策略。一、信息素养内涵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时代必须掌握的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刘欢[7](2021)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农村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云南省YL县为例》文中指出
李俊[8](2021)在《江苏省初中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表明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从1.0时代迈入2.0时代,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性发展阶段。国家对于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建立教师信息素养长效培训机制等都提出了全新的政策要求。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体教融合”等多项国家体育战略的背景下,学校体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促进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成为推动体育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构建满足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原则的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指标体系将是提升初中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完善江苏省初中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指标体系为着眼点,在借鉴已有教师信息素养指标成果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构建江苏省初中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指标体系,旨在促进初中体育教育信息化和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初步建立了江苏省初中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共4个,分别是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社会责任;二级指标共13个,分别为重要性认识、应用意识、信息理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信息定位与表达、信息检索与获取、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加工与管理、信息合作与交流、教学支撑与创新、信息道德、信息法律及信息安全;三级指标共34个。第二轮德尔菲法统计结果显示:各指标的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均值均大于3,变异系数在0.095-0.270之间,肯德尔和谐系数在0.208-0.436之间,专家协调系数达到显着性差异(P≤0.05),上述指标均满足德尔菲法的要求,证明指标体系的构建是科学、可信的。
杜琳[9](2021)在《重庆市乡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文中认为
刘亚男[10](2021)在《美国职前教师嵌入式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须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须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中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概述 |
1.内涵 |
2.对教学的作用 |
(1)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
(2)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
●石家庄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
1.调查情况概述 |
2.信息意识现状 |
(1)信息意识方面较为薄弱 |
(2)信息意识有待改变 |
3.信息知识现状 |
4.信息能力现状 |
(1)信息检索手段与相关知识有待提高 |
(2)信息使用与创造方面有待加强 |
(3)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有待提升 |
5.信息伦理道德现状 |
(1)教师对盗版信息认识不足 |
(2)信息共享意识有待提升 |
●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建议 |
1.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 |
2.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 |
3.建立教学研究小组 |
●总结 |
(3)近十年国内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基本情况 |
(一)数量分布 |
(二)关键词分布 |
二、研究主题与观点 |
(一)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意义 |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
(三)不同教师群体信息素养 |
(四)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机制 |
(五)国外教师信息素养 |
(六)教师信息素养的问题和策略 |
三、研究评价 |
(一)研究特点 |
(二)未来展望 |
1. 拓展研究主题,注重应用价值 |
2. 厘清概念差异,扩展理论视域 |
3. 突破思辨范式,加大实证研究 |
(4)何以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基于X省和Y省中小学教师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回顾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工具 |
(二)调查对象 |
三、研究结果分析 |
(一)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现状 |
1.专业参与素养处于初级探索者(A2)水平。 |
2.数字资源素养处于中级整合者(B1)水平。 |
3.教与学素养处于初级探索者(A2)水平。 |
4.评价素养处于初级探索者(A2)水平。 |
5.赋能学习者素养处于中级整合者(B1)水平。 |
6.提升学习者数字素养处于探索者(A2)水平。 |
(二)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的差异化分析 |
1.性别: |
2.所在区域: |
3.教龄: |
4.学科及学校类型: |
(三)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1.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特别是“专业参与”“教与学”“评价”和“提升学习者数字素养”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具体分析如下: |
2.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 |
(二)研究建议 |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体系,提升教师对数字素养的价值认知。 |
2.创建教师数字素养微认证系统,满足中小学教师个性化学习诉求。 |
3.优化数字化教学环境,搭建智慧教学空间。 |
4.注重数字软环境建设,营造数字化教学氛围。 |
(5)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宁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的背景及缘由 |
二、信息素养与教师的教育实践 |
(一)信息素养是当代教师必备的素养 |
1. 信息意识。 |
2. 信息伦理。 |
3. 信息知识。 |
4. 运用信息的能力。 |
(二)教育实践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
三、教师信息素养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目的性不强 |
(二)自觉性不够 |
(三)积极性不高 |
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实践成效的制度设计 |
(一)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
(二)营造良好氛围,增强教师的积极性 |
(三)完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实践积极性 |
(四)改进信息教育技术,提高实践成效的制度设计 |
(6)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素养内涵 |
二、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
三、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
(一)构建新型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
(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
(三)展开信息技术教育实践培训 |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形式和步骤 |
(一)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
(二)骨干教师培训 |
(三)校本培训 |
五、结语 |
(8)江苏省初中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文献综述 |
1.5.1 概念界定 |
1.5.2 理论依据 |
1.5.3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5.4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1.5.5 简要述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比较研究法 |
2.2.3 德尔菲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江苏省初中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指标体系构建 |
3.1 指导思想 |
3.2 构建原则 |
3.2.1 科学性原则 |
3.2.2 系统性原则 |
3.2.3 导向性原则 |
3.2.4 可操作性原则 |
3.3 构建过程 |
3.3.1 指标体系模型初构 |
3.3.2 专家选择与确认 |
3.3.3 问卷设计与制作 |
3.3.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3.5 问卷整理与分类 |
3.3.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3.7 第一轮统计与分析 |
3.3.8 第二轮统计与分析 |
3.3.9 指标体系内容确立 |
3.3.10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4 结论 |
5 研究不足与改进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评价等级量化值对应关系 |
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须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中小学为例[J]. 高迪,龚若雪.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02)
- [2]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困境及突破路径探析[J]. 王志向,孟瑞瑞,杨留鑫. 中小学电教, 2022(01)
- [3]近十年国内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述评[J]. 陈倩倩.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05)
- [4]何以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基于X省和Y省中小学教师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杜岩岩,黄庆双.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1(04)
- [5]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宁夏的研究[J]. 张磊. 回族研究, 2021(03)
- [6]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 魏景. 新智慧, 2021(21)
- [7]教育信息化2.0时代农村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云南省YL县为例[D]. 刘欢. 四川师范大学, 2021
- [8]江苏省初中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李俊. 南京体育学院, 2021
- [9]重庆市乡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D]. 杜琳. 西南大学, 2021
- [10]美国职前教师嵌入式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研究[D]. 刘亚男. 吉林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