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用红叶树种

园林绿化用红叶树种

一、美化园林的红叶树种(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1](2021)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文中提出海政发[2021]15号各镇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区内各市属公园、林场: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特此通知。2021年6月26日北京市海淀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前言森林城市建设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创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方向。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2019年,森林城市建设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城市建设,要求全市具备条件的区在"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要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为首都更好履行"四个服务"职责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宋柏君[2](2021)在《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以马鞍山市博望区县乡道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发展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大刀阔斧的建设美丽新农村,促进乡村产业转型与融合,乡村特色旅游和绿色农业成为了时下的热潮。“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乡村道路作为乡村风貌的“骨骼”,是联系乡村内部和外部的重要渠道。提升乡村道路景观建设是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的关键环节,也是评估乡村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乡村道路景观存在着管理缺失,均质化严重,质量偏低等问题。乡村道路景观是展现乡村文化风貌的前沿展廊,对于当地农民和乡镇政府来说,良好的乡村道路景观能有效促进发展要素向乡村流动,对改善人居环境,创造生态和谐的乡村风貌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理论和提升策略研究值得深入探索。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研究分析国内外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首先辨析了乡村道路景观的相关概念,对道路和景观类型进行梳理,界定本文所研究的乡村道路类型;再分别对国内外乡村道路景观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反思我国乡村道路景观现状问题。(2)通过融合景观生态学、视觉设计理论、景观美学、生态网络学等学科的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分析归纳乡村道路景观构成要素、景观功能和设计原则。从线性布局、节点设计和植物景观营造三个方面探讨不同立境下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与策略,加强乡村道路与周边环境的联系。(3)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分析了马鞍山市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发展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博望区具有典型性功能的县乡道的调研研究发现:博望区乡村公路发展中存在视觉景观单薄,植被丰富度低,竖向设计受限,缺乏管理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从植物景观的营造方面对乡村道路景观进行提升设计,将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建设成为融于自然,又不失地域特色的生态绿廊,为乡村发展提供契机。

王曼[3](2021)在《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社会发展,植物专类园研究不断兴起,高品质专类园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改善专类园景观品质,是现代园林发展一个方向。在我国,紫薇的栽培历史久,品种多,可观赏,适应强,易管理,应用广,紫薇专类园发展趋势良好,有丰富景观、弘扬文化、科研科普、种质资源保存等功能,并为绿化产业带来新发展。在这样前提下探讨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就显得意义重大。通过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为例,借鉴相关案例经验,讨论相关概念理论,探析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相关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梳理国内外植物专类园、紫薇专类园的概念、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得出:紫薇专类园形成渊源为专类药圃,且经历各阶段发展远播国外,目前紫薇相关研究包括栽培、繁殖、选育、抗性研究、园林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以湖南邵阳双龙紫薇园、湖北襄阳中华紫薇园、湖南南岭植物园紫薇专类园、上海辰山植物园绣球专类园、贵州六盘水梅花山景区五个案例为借鉴,提炼出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相关参考经验,包括理念定位、总体规划、植物配置、文化表达、紫薇艺术造型、紫薇后期维护、文创活动开展及运营管理等,为后期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指明方向提供想法。归纳相关基础理论;梳理植物专类园的分类及设计要点;探讨紫薇专类园的特点,包括紫薇现有种质资源、景观效应、文化底蕴、适用类型、园林应用、功能作用等。依照植物专类共性与紫薇特性,总结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得出规划层面,包括环境分析、资源整合、主题定位、规划布局等方法;得出设计层面,包括山水地形、道路及铺装、植物造景、园建及小品、文化展示等方法的相关探讨。完成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景观规划与设计。项目位于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占地面积约12.6hm2,是近郊重要的景观节点。项目拟收集湖南地区适用的共6个紫薇种,包括使用了品种约50余种,种植约800余株,突出紫薇专类特色。项目设计实践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设计、节点扩初。并通过植物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入,总结营造具有植物文化观赏性及地域文化展示性结合的紫薇专类园的参考模式,并对论文理论的适用性进行论证。

方荣[4](2021)在《浙北地区三个典型乡村植物景观研究》文中指出浙北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良好,积累了丰富的乡村植物景观营造模式与发展经验。通过特色植物景观营造优美的植物景观环境,促进乡村旅游和经济的发展。选取浙北地区的杭州市指南村、杭州市梅家坞村和湖州市荻港村3个依托特色植物资源进行营造景观的村庄。对村庄围村植物景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和庭院植物景观,选取典型样地调研收集数据并量化分析,总结特色与问题所在。传统花木、竹元素等植物文化在植物景观中的应用。最后对三个村庄的植物景观营造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得出以下结论:1、3个村庄依托自身特色植物景观资源形成了特色乡村景观,分别是梯田农业、龙井茶园和桑基鱼塘。吸引游人前来观赏优美乡村景观,发展农家乐等二三产业,推动乡村旅游,较成功地践行了“生产、生态、生活”的三生融合共赢发展道路。2、村庄总体植物景观植物种类丰富,共有259种,隶属于112科159属,其中乔木96种,占比37%;灌木68种,占比26%;草本95种,占比36%;乔木>草本>灌木,乔木和草本应用大于灌木。观赏价值占比中: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观形植物>观果植物。3、围村植物景观斑块整体性较强,乔木种类最多,三维绿量值最大,体现植物景观的生态价值,奠定了乡村植物景观的乡土气息,是乡村重要的景观观赏资源。4、公共空间植物景观中观赏性和生态性具备,植物季相景观特色明显,以观花观叶为主。植物开敞性和私密性兼具,以供人们游赏和休憩;公共空间绿地面积人均较少,同时指南村>梅家坞村>荻港村;传统花木和竹文化元素在公共空间植物景观应用最多。水岸绿地植物景观中柳树和香樟应用最多。5、庭院植物景观营造风格多样,有花卉观赏型、蔬果经济型。重点凸显植物的观赏价值。植物种类最多,共有95种,且草本植物种类占比达36%,乔木种类和使用频度均最低。传统的民俗植物应用较多。庭院开放度较高,以指南村为最,荻港村庭院植物景观观赏性较差。6、浙北地区乡村植物文化底蕴深厚,指南村“古树”文化,利用古树名木资源打造红叶特色景观;梅家坞茶文化村,茶山是村庄优越的特色景观,香樟、桂花作为杭州市树市花也被广泛应用;荻港村以桑基鱼塘为特色,围村植物景观以桑树为主,村内水系交织,柳树使用频度高。竹元素应用广泛,主要的营造方式有山林竹海、粉墙竹影、竹水相依。

龙光红[5](2021)在《重庆市中心城区街道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与优化》文中研究说明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承载了一座城市的门户形象作用,其整体质量的高低对市容市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影响。然而现有景观的营造中,缺乏相关理论指导,存在诸如树种选择单一、常绿落叶比例不合理、植物景观大同小异、缺乏养护管理等问题,且目前关于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重庆市中心城区47条道路,共计54个调查样段为研究对象,分现状调查和景观评价两部分内容展开。首先,实地调研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的树种组成结构、生长情况及特性、景观配置、管护情况、种植规范性及植物景观满意度,并进行归纳总结。其次,在前半部分调研认知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大量道路植物景观评价相关文献内容分析与专家意见咨询,构建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对54个调查对象进行评价分级。最后,基于调查与评价结果对不同类型道路的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日后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的建设与优化提供一些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调查统计,样段内应用的植物共有84种,隶属于50科73属,其中乔木、灌木、草本分别有31种、32种、21种;虽然总体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但是就单条道路而言,约有35.19%的样段其应用植物不超过3种,个别样段甚至仅有1种植物,且有62.96%的样段使用了黄葛树、小叶榕,植物种类丰富度较低、物种选择过于集中,草本地被植物较少。木本植物的常绿落叶比约为2.71:1,常绿植物占比过多,不利于冬季采光,季相变化不够丰富。乡土与外来植物之比为4.25:1,乡土树种应用充分,地带性特征较明显。观花和观叶植物种类较丰富,观果和其它类型较为匮乏,冬季景观萧条。(2)植物景观的竖向层次不够丰富且缺乏层次间的过渡与衔接,单、双层结构达到55.17%;平面种植形式则以树池式为主,约占46.30%。在生长情况上,行道树倾斜、根系露土、有枯落物、枝下高不达标的现象较为严重。分不同道路等级来看,乔灌草多层结构及树带式、组合式的应用频率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生长不佳现象表现为支路>次干路>主干路。(3)植物景观的管护质量以及种植规范性有待提升,在管理养护方面,除树干刷白、树池覆盖、修枝截干应用程度较高外,其它措施应用不足,且维护成本中人工费占比大;在种植规范性方面,存在株距偏小、种植池宽度不达标的问题,并且随道路等级降低而越发严重。市民普遍认为目前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的效果一般,存在常绿树过多、景观配置单调且疏于管理等问题。(4)从景观性、生态性、经济适用性三个方面出发,下设11个评价指标,包含6个定量指标和5个定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了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模型。指标层中权重排名前4位的因子依次为观赏特征多样性、植物的生长势、环境协调性、景观安全性,它们是提升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综合质量的关键因素。对54个调查样段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后,等级属于“优秀”的有6个,“良好”的有17个,“一般”的有18个,“较差”的有11个,“极差”的有2个。整体上为中等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分不同道路等级来看,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质量效果表现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5)综合调研和评价结果对植物景观提出优化策略如下:优化常绿落叶比,各生活型统筹兼顾;丰富植物种类,挖掘优秀乡土植物资源;注重观赏特征与季相景观的营造;丰富竖向层次,选择适宜的搭配形式;增加草本地被植物的应用,融入花境、草境;重视管理养护,设立长效维护机制;建立并完善重庆当地的行道树植物景观建设规范;重视原有景观较差道路的绿化提质工作;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营造特色优质景观街道。

肖瑶[6](2021)在《重庆中心城区平面交通环岛景观综合评价及其优化》文中认为近年来,城市景观已成为优化城市发展的研究热点,交通环岛景观作为城市线性景观中的焦点,具有赏景多样性的特征,在改善城市道路环境、塑造城市优美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现阶段交通环岛景观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建设上存在诸如安全隐患、“千篇一律”、与周边环境各自为政等问题,且目前关于交通环岛景观与周围环境综合评价研究较少。交通环岛景观不应将其作为独立的个体,常规的利用植物等元素进行景观设计,而是应与交通环岛所处区位、周边用地功能、周围环境等要素相结合。总结提出了交通环岛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第一边界内的绿化景观、雕塑小品、交通设施,第二边界内的建筑物、线性道路和景观节点等。本文选取重庆中心城区27个平面交通环岛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实地调查法收集交通环岛景观各类数据,对其景观绿化、艺术构图、焦点主题、与周围环境协调性和满意度等进行总结,进一步认知重庆中心城区平面交通环岛景观。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重庆中心城区平面交通环岛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对27个调查对象进行评价。基于调查与评价结果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今后重庆地区交通环岛的优化及改造提供一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绿化景观中存在植物种类丰富度较低、生活型季相变化不明显、乡土植物运用有待加强、冬季观赏特性较低、个别植物种类应用频繁等问题;在交通环岛艺术构图方面,平面构图有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三类,规则式运用较多,以依托高架桥为中轴线的对称构图为主,立面构图有直线式与中心突出式两种,以突出中心植物的造景形式为主,色彩构图方面,以绿色为主的单色构图运用较多,对比色主要是红色与绿色的色彩构图形式,交通环岛总体艺术构图重复性较高,赏景多样性有待提升;在焦点主题表现方面,仅有4个交通环岛具备明显的主题与载体,交通环岛景观缺乏标志物与特色植物的使用,焦点性较弱;在景观满意度方面,受访者普遍较不满意,认为要加强景观季相变化及养护管理,保持交通环岛的整洁度,突出识别性与区域特色。(2)综合交通环岛景观现状,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及专家咨询等方式,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重庆中心城区交通环岛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确立了五个准则层:空间美学、生态功能、人文特色、交通安全、经济效益,具体选取了16个指标,准则层排序为交通安全>空间美学>人文特色>生态功能>经济效益,指标层中权重靠前的5个指标依次是边缘绿化控制、景观风格与环境协调性、标志识别性、视线通透度以及景观尺度宜人性,是提升交通环岛景观综合质量的关键点。对27个交通环岛景观进行评价后,等级属于“良好”的有10个;等级属于“中等”的有13个;等级属于“较差”的有4个。总体来看,交通环岛景观水平一般,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依据调研和最终评价的结果,从交通环岛景观综合质量的角度及典型周边用地类型的角度进行分析,归纳了重庆中心城区交通环岛存在宏观上统筹规划力度不够,交通环岛景观与城区规划、道路景观以及其它交通环岛景观之间都缺少联系;中观上缺少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微观上景观品质有待提升等问题。最终与评价结果相对应,对交通环岛景观提出以城区规划为导向进行明确理念定位,对交通环岛进行定点分类;尊重现有交通环岛的场地性质,打造适宜景观风格;重新定义交通环岛的景观特性,提升景观综合品质等相应的优化策略。根据交通环岛与周围环境色彩关系推荐可粗放管理、可塑性强、经济性与观赏性并存的植物种类。最后选取了综合得分较低的两个交通环岛进行景观优化设计。

黄思祺[7](2021)在《基于美丽乡村背景下的植物景观应用研究 ——以成都市乡村为例》文中指出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步骤,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貌,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存续乡村独特风貌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安德镇和金堂县清江镇乡村绿地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0个村落的四种绿地类型,调研其植物配置组成结构,生长状况、群落搭配模式,运用植物群落学和TWINSPAN二元指示种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1)通过查阅相关课题文献,提炼出乡村植物景观的定义和特征:即在乡村范围内,通过人工种植形成的利用植物材料美化乡村环境并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需求的植物景观。(2)参照乡镇绿地划分标准,结合当地实情,将调研乡村绿地分为庭院绿地、道路绿地、公共绿地及其他绿地,分别对不同类型绿地的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踏勘。(3)调研记录样地样线范围内的植物品种、植物数量、植物观赏性等基础数据,植物组成分析中包含植物科属种、乔灌草种类数量、乡土植物品种等,植物结构分析包含常绿落叶种类,植物观赏性,植物季相性等;再过计算各项植物的重要值,采用TWINSPAN二元指示种法,将矩阵数据导入R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对乡村植物群落配置模式进行聚类和统计,根据植物主要指示种作为划分标准,将植物配置模式分为食用型、观赏型、绿化型、混合型。(4)经过对研究区乡村绿地植物景观的现状数据量化分析后,筛选出25种乔木、26种灌木及23种地被植物,拟定12种植物配置模式,适用于不同绿地类型的不同要求,为成都市美丽乡村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雷晓丽[8](2021)在《中国西南部小城市园林植物资源运用配置及植物多样性结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园林植物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大城市园林植物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运用已经非常成熟,许多小城市因资金投入较少、地理位置较偏、城市发展起步较晚等原因,园林植物生态结构不稳定。南充市是中国西南部历史较悠久的小城市,具有较强代表性,本文以它为例开展西南部小城市园林植物资源应用配置与生态系统特征分析,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嘉陵区是南充市较大的一个行政区,区内含55条主要街道、10个公园、7个单位,5个不同档次的居住小区。采用随机抽样原理对南充市嘉陵区的园林植物配置及群落构成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嘉陵建成区园林绿地现栽植常见园林植物有86科178属262种。其中常见乔木有92种(隶属35科65属),占常见园林植物所有种的35.1%;灌木有95种(隶属40科63属),占常见园林植物所有种的36.3%;藤本有10种(隶属8科10属),占常见园林植物所有种的3.8%;草本有70种(隶属30科50属),占常见园林植物所有种的26.7%。2、经调查统计,嘉陵建成区常见乡土植物有55科95属118种,占常用园林植物总品种的45.1%。对乡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应加大引种驯化,利用本地植物美化城市,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结构更加稳定。3、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进行分析:嘉陵区常绿木本117种(占常见园林植物46.66%),落叶木本80种(占常见园林植物30.53%)。所有绿地常绿木本与落叶木本比值为1.46:1,常绿木本在各类绿地中均占据优势地位。4、通过对嘉陵建成区77个绿地单元中同种园林植物出现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植物运用频度,应用频度在20%以上的植物有15种,分别是: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天竺桂(Cinnamomun japonicum)、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atifolia)、银杏(Ginkgo biloba)、小叶榕(Ficus concinna)、樱花(Cerasus sp.)、女贞(Ligustrum lucidum)、红花继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Ehrharf)、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香樟(C.camphora)、朴树(Cehis sinensis Pers.)、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黄葛树(F.virens)。5、嘉陵建成区园林植物群落参数的多样性特征。(1)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dMa)特征。不同类型绿地中,均以乔木层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dMa)值最大,其次是灌木层,然后是草本层,最低是藤本植物。道路绿地在各类绿地植物层次中物种丰富度最低,公园绿地最高。(2)植物均匀度特征。不同绿地不同层次植物均匀度均不同,乔木层、灌木层中均匀度最高的是居住区绿地,乔木层最低为公园绿地;灌木层中最低为道路绿地;草本层中单位绿地均匀度最高,公园绿地最低。公园绿地虽然在各绿地中植物种类最多,但在各层次植物均匀度均较低,其中乔木层、草本层均最低。公园绿地面积最大,种类使用重复率较高,导致植物分布不均匀,所以均匀度较低。(3)Simpson辛普森指数(D)与香浓多样性指数Shannon(He)。根据物种多样性调查数据计算分析得出,Simpson辛普森指数(D)与香浓多样性指数Shannon(He)表示各类绿地不同层次的多样性关系相对一致,草本层相对于灌木层、乔木层多样性较低。公园绿地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与其他绿地类型各层次相比数值偏低,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发现,公园绿地乔木种类丰富,但为了景观效果公园某些区域成片栽植同种树种,形成以某种植物为主的景观,如樱花、桂花、水杉、香樟等。6、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特征。从77个不同类型绿地中抽样选取60个典型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嘉陵建成区园林植物群落结构有乔灌草、乔灌、乔草、灌草、灌丛5种类型,大多数为乔灌草类型及乔灌类型,占群落结构总数的88%。(2)嘉陵建成区植物群落不同维度的结构多样性比较:丰富度指数从高到底依次为乔-灌-草>乔-灌>灌-草>灌丛>乔-草;辛普森指数乔-灌>乔-灌-草>灌-草>灌丛>乔-草;香浓指数乔-灌-草>乔-灌>灌-草>灌丛>乔-草;均匀度指数灌丛>乔-草>乔-灌>乔-灌-草>灌-草,植物群落物种构成丰富的类型结构相对更加稳定。根据对嘉陵建成区园林绿化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园林植物运用主要存在群落结构单一、乡土植物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建议在今后进行植物运用时,应加大野生植物资源、乡土植物资源引种、驯化研究,运用乡土植物的资源优势和能形成稳定植物群落结构的特点,进行小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运用的群落设计,保证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王红星[9](2021)在《彩叶树木在湖南衡阳市园林绿化美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地处南岳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为"阳",故得此名;又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市区回雁峰,而雅称"雁城"。衡阳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夏之间降水集中,秋季多旱,年平均气温20℃,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尽管夏季极端温度高,但通过系统性的绿化美化,打造出园林城市,已经成为一种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彩叶树木在现代园林绿化美化的应用思路,分析了衡阳市自然条件与彩叶树木的契合度,提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打造城市彩叶树木"大园林"等应用方式,以供参考。

曾欣[10](2021)在《温州泽雅风景名胜区泽雅湖景区植物景观规划探索》文中认为风景名胜区以满足人们旅游、休闲、观光的需求为主要目的,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我国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具有旅游休闲、科普教育、旅游扶贫、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价值。植物景观作为风景名胜区最重要的风景资源,在风景名胜区中,起着承载景区的生态环境、美化景区环境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大多数关于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的研究主要从整体上提出植物景观规划的策略和内容,规划缺乏全面性和完整性。如何提高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的思路、方法和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论证理论的可行性,旨在丰富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体系,同时为类似的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提供参考借鉴。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相关概念、规划依据的理论和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提出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的思路、方法和内容。将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的思路总结为:维护景区原有的景观风貌、针对景区不同区域营建多样性的植物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交融;规划的方法总结为:植物选择、植物季相色彩规划、特色植物景观规划和反映文化内涵的植物景观规划;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的内容归纳为:植物景观分区规划、植物景观分项规划和植物景观保护规划。(2)以温州泽雅风景名胜区泽雅湖景区为实践案例,将研究所得的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的思路、方法和内容运用到泽雅风景名胜区泽雅湖景区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中。通过对泽雅湖景区的调研与分析,总结泽雅湖景区现状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从植物景观总体规划、植物景观分项规划、植物景观保护规划三方面论述了泽雅湖景区植物景观规划的具体内容。

二、美化园林的红叶树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化园林的红叶树种(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项目建设背景及意义
    1.1 海淀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背景
        1.1.1 国家层面
        1.1.2 京津冀区域层面
        1.1.3 北京市层面
        1.1.4 海淀区层面
    1.2 海淀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意义
2. 项目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河流水系
        2.1.5 土壤条件
    2.2 社会经济条件
        2.2.1 历史沿革
        2.2.2 行政区划和人口
        2.2.3 经济发展概况
        2.2.4 交通条件
    2.3 自然资源
        2.3.1 土地资源
        2.3.2 水资源
        2.3.3 湿地资源
        2.3.4 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
        (2)动物资源
        2.3.5 旅游资源
    2.4 生态环境状况
        2.4.1 空气环境质量
        2.4.2 水环境
        2.4.3 土壤环境
        2.4.4 声环境
        2.4.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2.5 特色文化
        2.5.1 皇家园林文化
        2.5.2 古树名木文化
        2.5.3 大运河文化
        2.5.4 红色文化
        2.5.5 高等教育文化
        2.5.6 中关村科创文化
3. 森林城市建设基础分析
    3.1 森林资源特征分析
        3.1.1 林地资源
        (1)总体情况
        (2)空间分布
        3.1.2 林种结构
        3.1.3 乔木林特征
        (1)林龄组成
        (2)林分起源
        (3)优势树种
        3.1.4 林木蓄积
        3.1.5 森林覆盖率
    3.2 城区绿地特征分析
    3.3 生态科普载体分析
    3.4 资源管护情况分析
        3.4.1 森林防火
        3.4.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3.4.3 林业信息化建设
        3.4.4 公益林管护
        3.4.5 绿地管护
        3.4.6 野生动植物保护
        3.4.7 林业队伍
    3.5 指标达标情况分析
        3.5.1 森林网络
        (1)林木覆盖率
        (2)城区绿化覆盖率
        (3)城区树冠覆盖率
        (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5)城区林荫道路率
        (6)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
        (7)乡村绿化
        (8)道路绿化
        (9)水岸绿化
        (10)农田林网
        (11)重要水源地绿化
        (12)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
        3.5.2 森林健康
        (1)树种多样性
        (2)乡土树种使用率
        (3)苗木使用
        (4)生态养护
        (5)森林质量提升
        (6)动物生境营造
        (7)森林灾害防控
        (8)资源保护
        3.5.3 生态福利
        (1)城区公园绿地服务
        (2)生态休闲场所服务
        (3)公园免费开放
        (4)乡村公园
        (5)绿道网络
        (6)生态产业
        3.5.4 生态文化
        (1)生态科普教育
        (2)生态宣传活动
        (3)古树名木
        (4)市树市花
        (5)公众态度
        3.5.5 组织管理
        (1)建设备案
        (2)规划编制
        (3)科技支撑
        (4)示范活动
        (5)档案管理
        3.5.6 总体情况
    3.6 森林城市建设潜力分析
        3.6.1 国土增绿潜力分析
        (1)林业用地
        (2)村庄驻地、四旁用地
        (3)城区绿地
        3.6.2 森林健康提升潜力
        3.6.3 森林服务提升潜力
        3.6.4 森林文化提升潜力
    3.7 优势与问题
        3.7.1 优势
        (1)生态区位重要,规划站位较高
        (2)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支持有力
        (3)生态格局完整,建设基础扎实
        (4)群众基础较好,爱绿氛围浓厚
        3.7.2 面临的问题
        (1)城市绿地空间分布与服务功能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
        (2)乡村绿化特色和乡愁生态景观还需进一步挖掘强化
        (3)生态场所服务和生态活动传播还需进一步发动扩散
4. 森林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4.1 指导思想
    4.2 建设原则
        4.2.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4.2.2 坚持服务首都核心功能
        4.2.3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绿化
        4.2.4 坚持近自然化理念
        4.2.5 坚持科学节俭绿化
        4.2.6 坚持人文生态融合
        4.2.7 坚持全民共建共享
    4.3 规划愿景
    4.4 规划依据
        4.4.1 法律法规
        4.4.2 标准规范
        4.4.3 国家、地方文件与规划
    4.5 规划范围
    4.6 规划期限
    4.7 规划目标
        4.7.1 总体目标
        4.7.2 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2021年—2023年)
        (2)中期目标(2024年—2025年)
        (3)远期目标(2026年—2035年)
        4.7.3 指标目标
5. 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
    5.1 上位规划衔接
        5.1.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1)规划分析
        (2)对本规划的指导
        5.1.2《北京市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
        (1)规划分析
        (2)对本规划的指导
        5.1.3《海淀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
        (1)规划分析
        (2)对本规划的指导
    5.2 总体布局
        (1)一屏四心
        (2)多廊多点
6. 森林网络体系建设
    6.1 城区绿地完善工程
        6.1.1 建设范围、人口数量
        6.1.2 建设目标
        6.1.3 建设内容
        (1)公园绿地建设
        (2)小微绿地建设
        (3)老旧公园升级
        (4)环境友好型社区改造
        (5)森林城市建设示范活动
        (6)森林城市科技主题公园建设
    6.2 两道绿隔扩展工程
        6.2.1 建设现状
        6.2.2 建设目标
        6.2.3 建设内容
        (1)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提质增绿
        (2)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优化扩绿
    6.3 道路景观提升工程
        6.3.1 建设现状
        6.3.2 建设目标
        6.3.3 建设内容
        (1)新建道路高标准绿化
        (2)已建道路绿化景观提升
        (3)林荫停车场建设
    6.4 生态水系打造工程
        6.4.1 建设现状
        6.4.2 建设目标
        6.4.3 建设内容
        (1)“水清岸绿”生态河渠建设
        (2)小月河生态廊道建设
        (3)北部生态湿地群营建
    6.5 绿色村镇建设工程
        6.5.1 建设现状
        6.5.2 建设目标
        6.5.3 建设内容
        (1)休闲场所建设
        (2)村庄绿化提升
        (3)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
    6.6 近自然片林营建工程
        6.6.1 建设现状
        6.6.2 建设目标
        6.6.3 建设内容
    6.7 自然保护地优化工程
        6.7.1 建设现状
        6.7.2 建设内容
    6.8 古树名木保护工程
        6.8.1 保护现状
        6.8.2 建设目标
        6.8.3 建设内容
7. 森林健康体系建设
    7.1 高质量森林经营
        7.1.1 林分抚育提质
        (1)建设现状
        (2)建设目标
        (3)建设内容
        7.1.2 生态公益林管护
        (1)建设现状
        (2)建设内容
    7.2 生境营建
        7.2.1 建设目标
        7.2.2 建设内容
        (1)完善生态廊道
        (2)划建自然保留区
        (3)营造鸟类栖息地
        (4)改善河道水生态系统
        (5)建设城市水鸟保护区域
        (6)海淀区城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建设
    7.3 绿地养护
        7.3.1 建设目标
        7.3.2 建设内容
        (1)绿地有机覆盖
        (2)城市林木近自然管理
    7.4 森林火灾防控
        7.4.1 建设目标
        7.4.2 建设内容
        (1)完善防火预警预测体系
        (2)提升防火调度水平
        (3)提升扑救火能力
        (4)开展常态化防火宣传
    7.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7.5.1 建设目标
        7.5.2 建设内容
        (1)完善有害生物监测体系
        (2)提升有害生物防治能力
        (3)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宣传
    7.6 林业信息化建设
        7.6.1 建设现状
        7.6.2 建设目标
        7.6.3 建设内容
        (1)完善园林绿化资源管理体系
        (2)建设智慧林业信息系统
8. 生态福利体系建设
    8.1 绿道网络建设
        8.1.1 建设现状
        8.1.2 建设目标
        8.1.3 建设内容
        (1)三级绿道体系建设
        (2)绿道服务点建设
        (3)绿道管理养护
    8.2 生态休闲空间发展
        8.2.1 建设现状
        8.2.2 建设目标
        8.2.3 建设内容
        (1)郊野公园休闲空间建设
        (2)清河滨水休闲空间建设
        (3)生态田园休闲空间建设
        (4)森林康养休闲空间建设
    8.3 农林产业发展带建设
        8.3.1 建设现状
        8.3.2 建设目标
        8.3.3 建设内容
9.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9.1 生态文化体验基地建设
        9.1.1 建设目标
        9.1.2 建设内容
        (1)森林文化体验基地
        (2)湿地文化体验基地
        (3)古树文化体验基地
        (4)园林文化体验基地
        (5)义务植树基地
    9.2 全民自然教育网络构建
        9.2.1 建设目标
        9.2.2 建设内容
        (1)成立海淀区自然教育网络
        (2)成立海淀区自然教育中心
        (3)自然教育基地建设
        (4)自然教育驿站建设
    9.3 生态标识系统建设
        9.3.1 建设目标
        9.3.2 建设类别
        9.3.3 建设内容
        (1)海淀区生态标识系统设计
        (2)生态科普标识标牌布设
    9.4 生态文化传播
        9.4.1 建设目标
        9.4.2 建设内容
        (1)制作森林城市建设宣传物料,服务百姓生活
        (2)拍摄图文视频素材全方位展示森林海淀风貌
        (3)开展多种形式的森林城市建设宣传活动
        (4)持续推动森林城市建设惠民活动
1 0. 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价
    1 0.1 估算依据
    1 0.2 工程总投资
        1 0.2.1 按照建设项目与费用构成分
        1 0.2.2 按照建设期限分
    1 0.3 资金筹措
        1 0.3.1 上级生态建设类项目资金
        1 0.3.2 地方财政投入
        1 0.3.3 社会性投入
    1 0.4 效益评价
        1 0.4.1 生态效益分析
        (1)涵养水源
        (2)保育土壤
        (3)净化大气环境
        (4)调节小气候
        (5)固碳释氧
        (6)保护生物多样性
        1 0.4.2 社会效益分析
        (1)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
        (2)传播森林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4)增加就业机会
        1 0.4.3 经济效益分析
        (1)直接经济效益
        (2)间接经济效益
1 1.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 1.1 全面建立林长制
        1 1.1.1 分级设立林长
        1 1.1.2 建立工作机制
    1 1.2 严格考核反馈
    1 1.3 全面统筹,保障资金
    1 1.4 人才强林,科技兴林
        1 1.4.1 加强人才培养
        1 1.4.2 凸显科技创新特色
        1 1.4.3 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
    1 1.5 林政资源管理
        1 1.5.1 制定合理的林木采伐限额
        1 1.5.2 划定林地保护红线,统筹国土空间
        1 1.5.3 建立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体系
    1 1.6 森林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2)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以马鞍山市博望区县乡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辨析
        1.1.1 景观与景观设计
        1.1.2 乡村道路
        1.1.3 乡村道路景观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概述
        1.2.2 国内研究概述
    1.3 乡村道路景观现存问题
        1.3.1 景观规划设计方面
        1.3.2 配套设施方面
        1.3.3 植物景观方面
        1.3.4 管理维护方面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创新点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检索查阅法
        2.4.2 交叉学科法
        2.4.3 比较分析法
        2.4.4 实践检验法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基础理论及方法研究
    3.1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基础理论
        3.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3.1.2 生态网络理论
        3.1.3 景观美学理论
        3.1.4 视觉设计理论
    3.2 乡村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3.2.1 硬质景观要素
        3.2.2 软质景观要素
        3.2.3 人文景观要素
    3.3 乡村道路景观功能
    3.4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3.4.1 整体性原则
        3.4.2 以人为本原则
        3.4.3 景观与功能相结合原则
        3.4.4 可持续原则
        3.4.5 生态建设原则
    3.5 乡村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3.5.1 乡村道路景观的线性布局
        3.5.2 乡村道路景观节点设计
        3.5.3 乡村道路景观植物营造
第四章 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设计实践
    4.1 项目概况
        4.1.1 区位概况
        4.1.2 规划范围
    4.2 现状概况
        4.2.1 澄湖路现状概况
        4.2.2 薛向路现状概况
        4.2.3 长裕路现状概况
        4.2.4 护林路现状概况
        4.2.5 石臼湖路现状概况
        4.2.6 博望区乡村道路景观特征及现状总结
    4.3 设计目标及原则
        4.3.1 设计目标
        4.3.2 设计原则
    4.4 澄湖路(X008)道路景观设计
        4.4.1 规划范围
        4.4.2 设计策略
    4.5 典型性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4.5.1 薛向路(山地道路)景观设计
        4.5.2 长裕路(产业连接道路)景观设计
        4.5.3 护林路(生态防护道路)景观设计
        4.5.4 石臼湖路(旅游风景道路)景观设计
    4.6 道路节点景观设计
        4.6.1 节点一——梅落缤纷
        4.6.2 节点二——湖光山色
        4.6.3 节点三——林舒风清
    4.7 乡村道路景观网络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目的
        1.2.2 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植物专类园
        1.3.2 紫薇专类园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植物专类园
        1.4.2 紫薇
        1.4.3 小结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案例借鉴
    2.1 湖南·邵阳双龙紫薇园
        2.1.1 案例概况
        2.1.2 案例特色
        2.1.3 启示借鉴
    2.2 湖北·襄阳中华紫薇园
        2.2.1 案例概况
        2.2.2 案例特色
        2.2.3 启示借鉴
    2.3 湖南·南岭植物园紫薇专类园
        2.3.1 案例概况
        2.3.2 案例特色
        2.3.3 启示借鉴
    2.4 上海·辰山植物园绣球专类园
        2.4.1 案例概况
        2.4.2 案例特色
        2.4.3 启示借鉴
    2.5 贵州·六盘水梅花山景区
        2.5.1 案例概况
        2.5.2 案例特色
        2.5.3 启示借鉴
    2.6 小结
3 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相关理论及方法探讨
    3.1 相关基础理论
        3.1.1 园林美学
        3.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3 植物群落学
        3.1.4 符号学美学
    3.2 植物专类园分类及设计要点
        3.2.1 分类
        3.2.2 设计要点
    3.3 紫薇专类园的特点
        3.3.1 丰富的种质资源
        3.3.2 独特的景观效果
        3.3.3 深厚的文化底蕴
        3.3.4 多样的应用方式
        3.3.5 多种的园林应用
        3.3.6 广泛的功能作用
    3.4 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方法
        3.4.1 规划层面
        3.4.2 设计层面
    3.5 小结
4 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
    4.1 项目概况
        4.1.1 基础条件
        4.1.2 场地现状
    4.2 设计总则
        4.2.1 设计依据
        4.2.2 设计原则
        4.2.3 设计定位
        4.2.4 设计目标
    4.3 总体规划
        4.3.1 景观结构与功能分区
        4.3.2 平面布局
    4.4 分区规划
        4.4.1 入口管理区
        4.4.2 生产科普区
        4.4.3 文化展示区
        4.4.4 紫薇品种区
        4.4.5 自然休闲区
    4.5 专项设计
        4.5.1 山水地形
        4.5.2 道路交通
        4.5.3 园建及小品
        4.5.4 市政工程
        4.5.5 植物景观规划
        4.5.6 文化体现
    4.6 重要节点设计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紫薇品种分类表格
附录B 主要节点初步设计图纸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浙北地区三个典型乡村植物景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技术路线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景观中的植物应用
        1.3.2 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1.3.2.1 国内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1.3.2.2 国外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1.3.3 乡村建设与乡村景观
        1.3.3.1 国外乡村建设
        1.3.3.2 国内的乡村建设发展
    1.4 相关研究概念解读
        1.4.1 浙北地区
        1.4.2 乡村
        1.4.3 乡村植物景观类型
        1.4.3.1 围村植物景观
        1.4.3.2 公共空间植物景观
        1.4.3.3 庭院植物景观
        1.4.4 三维绿量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阅读法
        2.2.2 实地调研法
        2.2.3 归纳总结
        2.2.4 数据分析法
    2.3 研究样地概括
        2.3.1 指南村
        2.3.2 梅家坞村
        2.3.3 荻港村
3 浙北地区乡村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
    3.1 指南村植物景观调查与研究
        3.1.1 围村植物景观
        3.1.2 公共空间植物景观
        3.1.2.1 村口绿地植物景观
        3.1.2.2 道路交通绿地植物景观
        3.1.2.3 公共游憩绿地植物景观
        3.1.2.4 水岸绿地植物景观
        3.1.3 庭院空间植物景观
        3.1.4 植物文化
        3.1.5 小结
    3.2 梅家坞村植物景观调研与研究
        3.2.1 围村植物景观
        3.2.2 公共空间植物景观
        3.2.2.1 村口绿地植物景观
        3.2.2.2 道路绿地植物景观
        3.2.2.3 水岸绿地植物景观
        3.2.2.4 公共游憩绿地植物景观
        3.2.3 庭院绿地植物景观
        3.2.4 植物文化
        3.2.5 本章小结
    3.3 荻港村植物景观调研与研究
        3.3.1 围村植物景观
        3.3.2 公共空间植物景观
        3.3.2.1 村口绿地植物景观
        3.3.2.2 道路绿地植物景观
        3.3.2.3 水岸绿地植物景观
        3.3.2.4 公共游憩绿地植物景观
        3.3.3 庭院植物景观
        3.3.4 植物文化
        3.3.5 本章小结
4 浙北地区乡村植物景观特征对比分析
    4.1 围村植物景观
        4.1.1 共性特征
        4.1.2 差异分析
        4.1.2.1 地形与植物景观差异
        4.1.2.2 围村生产景观肌理特征
    4.2 公共空间植物景观
        4.2.1 共性特征
        4.2.2 差异分析
        4.2.2.1 村口绿地植物景观
        4.2.2.2 道路绿地植物景观
        4.2.2.3 水岸绿地植物景观
        4.2.2.4 公共游憩绿地植物景观
    4.3 庭院植物景观
        4.3.1 共性特征
        4.3.2 差异分析
    4.4 植物文化
        4.4.1 共性特征
        4.4.2 差异分析
    4.5 现状不足与提升策略
        4.5.1 围村植物景观彩化不足,丰富植物种类提升观赏性
        4.5.2 公共空间景观系统性缺乏,整体性原则协调景观风貌
        4.5.3 庭院植物景观同质化严重,政府科学引导丰富庭院类型
        4.5.4 植物文化应用较少,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强化景观内涵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浙北地区乡村植物景观常用木本植物名录
附录B 浙北地区乡村植物景观常用草本植物名录
附录C 浙北地区乡村植物景观常用水生植物名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重庆市中心城区街道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重庆城市品质提升的需要
        1.1.2 行道树绿化的重要性
        1.1.3 重庆市推进行道树绿化建设的实践情况
        1.1.4 重庆市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面临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行道树绿化树种选择的研究
        1.3.2 行道树绿化配置的研究
        1.3.3 行道树绿化价值功能的研究
        1.3.4 行道树绿化评价的研究
    1.4 研究范畴界定
        1.4.1 街道
        1.4.2 行道树绿化带
        1.4.3 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
        1.4.4 植物景观评价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主要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森林生态学与园林植物学
    2.2 园林植物造景与植物景观美学
    2.3 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设计
    2.4 植物景观评价
    2.5 层次分析法
第3章 重庆市中心城区街道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现状调查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3.1.2 植被资源及绿化建设
        3.1.3 行道树绿化概况
    3.2 调查对象
        3.2.1 选取原则
        3.2.2 调查对象的确定
    3.3 调查内容及方法
        3.3.1 调查内容
        3.3.2 调查方法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3.4.1 植物组成结构分析
        3.4.2 植物生长情况及特性分析
        3.4.3 植物景观配置分析
        3.4.4 植物景观管护分析
        3.4.5 植物景观种植规范性分析
        3.4.6 植物景观满意度调查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
    4.1 评价方法
    4.2 评价体系构建
        4.2.1 指标确定
        4.2.2 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
        4.2.3 指标赋权
        4.2.4 指标量化与综合计算
    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1 总体评价结果分析
        4.3.2 不同等级道路的评价结果分析
        4.3.3 不同层次结构的评价结果分析
        4.3.4 新旧道路的评价结果分析
第5章 现存问题及优化策略
    5.1 存在问题分析
    5.2 优化策略
        5.2.1 总体优化策略
        5.2.2 不同等级道路的优化策略
        5.2.3 不同层次结构的优化策略
        5.2.4 新旧道路的优化策略
        5.2.5 设计思路与植物推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道路基本信息补充表
    附录2 植物名录统计表
    附录3 景观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4 道路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使用频次统计表
    附录5 评价指标筛选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6 评价指标赋权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7 定性评价指标打分问卷
    附录8 各样段评价结果
致谢

(6)重庆中心城区平面交通环岛景观综合评价及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案
    1.5 技术路线
2 交通环岛景观基本认知
    2.1 交通环岛景观的功能
    2.2 交通环岛景观的特性
    2.3 交通环岛景观的构成要素
    2.4 交通环岛分类与特征
    2.5 本章小结
3 重庆中心城区交通环岛景观现状调研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调研方案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交通环岛景观评价体系构建
    4.1 评价方法
    4.2 评价指标的确定
    4.3 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
    4.4 评价指标赋权
    4.5 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
5 重庆中心城区交通环岛景观综合评价
    5.1 评价对象
    5.2 数据获取
    5.3 结果与分析
    5.4 重庆中心城区交通环岛景观现存问题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评价结果的重庆中心城区交通环岛景观优化
    6.1 交通环岛景观优化策略
    6.2 植物种类推荐
    6.3 重庆中心城区交通环岛景观优化设计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 交通环岛现状图
    附录 Ⅱ 交通环岛植物调查表
    附录 Ⅲ 交通环岛景观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 Ⅳ 评价指标专家意见征询表
    附录 Ⅴ 评价指标赋权专家意见征询
    附录 Ⅵ 交通环岛景观评价照片
    附录 Ⅶ 交通环岛定性指标统计结果
    附录 Ⅷ 交通环岛定量指标调查数据统计及计算结果
致谢

(7)基于美丽乡村背景下的植物景观应用研究 ——以成都市乡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美丽乡村发展的相关政策
        1.1.2 乡村植物景观建设现有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利于乡土文化的存续
        1.2.2 利于指导乡村建设
    1.3 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路线
        1.4.2 调查方法与内容
    1.5 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现状
        1.5.1 国外乡村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1.5.2 国内乡村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第二章 美丽乡村植物景观的相关概念
    2.1 相关概念
        2.1.1 “美丽乡村”
        2.1.2 乡村植物景观
    2.2 美丽乡村植物景观功能分析
        2.2.1 乡村植物景观的生活功能
        2.2.2 乡村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
        2.2.3 乡村植物景观的生产功能
    2.3 美丽乡村植物景观的配置原则
        2.3.1 乡土性原则
        2.3.2 生态性原则
        2.3.3 功能性原则
        2.3.4 经济性原则
    2.4 乡村绿地分类
        2.4.1 公共绿地
        2.4.2 庭院绿地
        2.4.3 其他绿地
        2.4.4 道路绿地
第三章 四川省成都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3.1 成都市美丽乡村建设发展
    3.2 研究区域概况
        3.2.1 地理自然概况
        3.2.2 社会经济与产业概况
        3.2.3 生态绿化建设概况
        3.2.4 美丽乡村建设概况
        3.2.5 一村一产业,一村一特色
    3.3 调研乡村概况
第四章 调研结果分析
    4.1 乡村基础数据
        4.1.1 乡村基础经济数据
        4.1.2 主要优势产业
    4.2 乡村庭院绿地调研内容分析
        4.2.1 乡村庭院绿地植物景观
        4.2.2 乡村庭院绿地物种组成
        4.2.3 植物物种数量分析
        4.2.4 庭院绿地植物生长势分析
        4.2.5 庭院绿地植物配置模式聚类分析
        4.2.6 庭院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物种多样性分析
        4.2.7 小结
    4.3 乡村公共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4.3.1 乡村公共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4.3.2 乡村公共绿地植物物种组成
        4.3.3 植物物种数量分析
        4.3.4 乡村公共绿地植物生长势分析
        4.3.5 公共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聚类分析
        4.3.6 公共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4.3.7 小结
    4.4 乡村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4.4.1 乡村道路绿地植物景观
        4.4.2 乡村道路绿地植物物种组成
        4.4.3 植物物种数量分析
        4.4.4 道路绿地植物生长势分析
        4.4.5 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聚类分析
        4.4.6 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4.4.7 小结
    4.5 乡村其他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4.5.1 乡村其他绿地植物景观
        4.5.2 植物物种组成
        4.5.3 其他绿地植物物种数量分析
        4.5.4 其他绿地植物生长势分析
        4.5.5 其他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聚类分析
        4.5.6 其他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物种多样性分析
        4.5.7 小结
第五章 乡村植物景观探讨
    5.1 现存主要问题
        5.1.1 其他绿地植物景观建设问题
        5.1.2 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建设问题
        5.1.3 庭院绿地植物景观建设问题
        5.1.4 公共绿地植物景观建设问题
    5.2 乡村植物景观品种选择
    5.3 乡村植物配置优化方案
        5.3.1 庭院绿地植物群落搭配
        5.3.2 公共绿地植物群落搭配
        5.3.3 其他绿地植物群落搭配
        5.3.4 道路绿地植物群落搭配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
    6.3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图片索引
附录C:植物资源调查表

(8)中国西南部小城市园林植物资源运用配置及植物多样性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选题来源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园林植物运用配置的相关研究
        1.1.1 园林植物运用配置原则
        1.1.2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
    1.2 园林植物群落的相关研究
        1.2.1 国外园林植物群落研究
        1.2.2 国内园林植物群落研究
        1.2.3 植物群落多样性方法研究
第2章 研究区域和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嘉陵区基本情况
        2.1.2 绿化发展状况
    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2.5 研究方法
        2.5.1 文献收集归纳
        2.5.2 实地勘察研究
        2.5.3 数据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嘉陵建成区园林植物运用现状与分析
        3.1.1 嘉陵建成区园林植物科、属、种基本组成
        3.1.2 嘉陵建成区园林植物运用与各城市比较分析
        3.1.3 嘉陵建成区园林植物运用频度分析
        3.1.4 乡土植物运用分析
        3.1.5 嘉陵建成区园林植物生活型分析
        3.1.6 嘉陵建成区园林植物季相分析
        3.1.7 小结
    3.2 南充市嘉陵建成区园林植物配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3.2.1 嘉陵城区代表性道路园林植物配置
        3.2.2 嘉陵城区代表性公园绿地园林植物配置
        3.2.3 嘉陵城区代表性居住区园林植物配置
        3.2.4 嘉陵城区代表性单位绿地园林植物配置
        3.2.5 小结
    3.3 嘉陵建成区绿地园林植物多样性分析
        3.3.1 园林植物物种丰富度分析
        3.3.2 园林植物物种均匀度分析
        3.3.3 园林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3.4 典型园林植物群落结构分析
        3.4.1 园林植物群落结构组成
        3.4.2 园林植物群落木本植物优势度分析
        3.4.3 植物群落密度比较分析
        3.4.4 郁闭度分析
        3.4.5 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主要研究结论
        4.2.1 南充市嘉陵建成区园林植物运用特征
        4.2.2 南充市嘉陵建成区园林植物配置特征
        4.2.3 南充市嘉陵建成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4.2.4 南充市嘉陵建成区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4.3 建议
    4.4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嘉陵建成区园林植物运用名录
致谢

(9)彩叶树木在湖南衡阳市园林绿化美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彩叶树木在现代园林绿化美化的应用思路
2 湖南衡阳市的自然条件与应用彩叶树木的契合度分析
    2.1 湖南衡阳市绿地系统规划现存的问题
    2.2 湖南衡阳市的自然条件结合彩叶树木的优势分析
3 彩叶树木在湖南衡阳市园林绿化美化中的应用方式
    3.1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打造城市彩叶树木“大园林”
    3.2 增值乡土树种,凸显湖南地域文化特色
    3.3 适合湖南衡阳市的彩叶树木种类分析
        3.3.1 娜塔栎。
        3.3.2 枫香。
        3.3.3 蓝冰柏。
4 结语

(10)温州泽雅风景名胜区泽雅湖景区植物景观规划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2.1 实地调查
        1.4.2.2 案例分析
        1.4.2.3 植物景观实例规划
    1.5 技术路线
2 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风景名胜区
        2.1.1.1 风景名胜区的概念
        2.1.1.2 风景名胜区的类型
        2.1.1.3 风景名胜区的功能
        2.1.2 植物景观
        2.1.2.1 植物景观的概念
        2.1.2.2 植物景观的特征
        2.1.2.3 植物景观的功能
    2.2 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的分类、特性
        2.2.1 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的分类
        2.2.2 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的特性
        2.2.2.1 植被类型多样
        2.2.2.2 地域特征明显
        2.2.2.3 生态环境良好
        2.2.2.4 多重功能价值
    2.3 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的旅游功能认知
        2.3.1 植物景观与旅游的关系
        2.3.2 植物景观在旅游中的重要作用
    2.4 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的保护与利用
        2.4.1 植物景观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2.4.2 植物景观保护与利用的不足
    2.5 本章小结
3 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依据的理论
    3.1 风景名胜区建设依据的理论
        3.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1.2 旅游学理论
        3.1.3 风景园林学理论
    3.2 植物景观提升依据的理论
        3.2.1 景观美学理论
        3.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3.3 休闲观光、养生保健依据的理论
        3.3.1 游憩学理论
        3.3.2 环境心理学理论
        3.3.3 森林医学理论
    3.4 本章小结
4 相关案例分析
    4.1 千岛湖风景区
        4.1.1 项目概况
        4.1.2 植物景观改造提升策略
        4.1.3 总结借鉴
    4.2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
        4.2.1 项目概况
        4.2.2 植物景观改造提升策略
        4.2.3 总结借鉴
    4.3 本章小结
5 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研究
    5.1 调研与分析
        5.1.1 资料收集
        5.1.2 现状调研
    5.2 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5.2.1 规划目标
        5.2.2 规划原则
        5.2.2.1 可持续性原则
        5.2.2.2 观赏性原则
        5.2.2.3 实用性原则
        5.2.2.4 经济性原则
        5.2.2.5 文化性原则
    5.3 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的思路
        5.3.1 维护景区原有的景观风貌
        5.3.2 针对景区不同区域,营建多样性的植物景观
        5.3.3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交融
    5.4 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的方法
        5.4.1 植物季相色彩规划
        5.4.2 特色植物景观规划
        5.4.3 反映文化内涵的植物景观规划
        5.4.3.1 选用富有文化寓意的植物,烘托文化氛围
        5.4.3.2 利用乡土植物材料,彰显地域文化
        5.4.4 植物选择
        5.4.4.1 植物选择原则
        5.4.4.2 植物种类选择
    5.5 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规划的内容
        5.5.1 植物景观分区规划
        5.5.2 植物景观分项规划
        5.5.2.1 “点”上的植物景观规划
        5.5.2.2 “线”上的植物景观规划
        5.5.2.3 “面”上的植物景观规划
        5.5.3 植物景观保护规划
        5.5.3.1 植物资源的保护
        5.5.3.2 古树名木的保护
    5.6 本章小结
6 泽雅风景名胜区泽雅湖景区植物景观规划
    6.1 项目基本情况
        6.1.1 泽雅风景名胜区概况
        6.1.2 泽雅湖景区概况
        6.1.3 地理区位
        6.1.4 规划范围与面积
        6.1.5 自然条件
        6.1.5.1 地质地貌
        6.1.5.2 水文条件
        6.1.5.3 气候条件
        6.1.5.4 土壤条件
        6.1.5.5 植被资源
        6.1.6 社会经济条件
        6.1.7 土地利用现状
        6.1.8 历史与文化
        6.1.9 旅游状况
        6.1.9.1 温州市旅游市场分析
        6.1.9.2 泽雅风景名胜区客源结构及时间分布规律
    6.2 规划区块现状分析
        6.2.1 概况
        6.2.2 风景资源特色
        6.2.3 道路交通
        6.2.4 村庄及建筑
    6.3 规划区块植物景观分析
        6.3.1 植物资源现状
        6.3.2 古树名木
        6.3.3 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6.4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与目标
        6.4.1 规划原则
        6.4.1.1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
        6.4.1.2 保护为主,改造为辅
        6.4.1.3 立足现状,强调特色
        6.4.1.4 突出季相,四季分明
        6.4.2 规划目标
    6.5 植物景观总体规划
        6.5.1 景观分区
        6.5.2 分区规划
        6.5.2.1 竹林休闲景观区
        6.5.2.2 桔林观光景观区
        6.5.2.3 田园风光景观区
        6.5.2.4 山地森林景观区
    6.6 植物景观分项规划
        6.6.1 点状植物景观规划
        6.6.1.1 村落植物景观
        6.6.1.2 寺庙植物景观
        6.6.1.3 主要景点植物景观
        6.6.2 线状植物景观规划
        6.6.2.1 水岸植物景观
        6.6.2.2 古道植物景观
        6.6.2.3 公路沿线植物景观
        6.6.3 面状植物景观规划
    6.7 植物景观保护规划
        6.7.1 植物资源保护规划
        6.7.2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6.8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美化园林的红叶树种(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21年——2035年)的通知[J].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2]乡村道路景观设计 ——以马鞍山市博望区县乡道为例[D]. 宋柏君.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3]长沙县浔龙河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D]. 王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4]浙北地区三个典型乡村植物景观研究[D]. 方荣.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2)
  • [5]重庆市中心城区街道行道树绿化带植物景观评价与优化[D]. 龙光红. 西南大学, 2021(01)
  • [6]重庆中心城区平面交通环岛景观综合评价及其优化[D]. 肖瑶. 西南大学, 2021(01)
  • [7]基于美丽乡村背景下的植物景观应用研究 ——以成都市乡村为例[D]. 黄思祺.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8]中国西南部小城市园林植物资源运用配置及植物多样性结构分析[D]. 雷晓丽. 西南大学, 2021(01)
  • [9]彩叶树木在湖南衡阳市园林绿化美化中的应用[J]. 王红星. 现代园艺, 2021(04)
  • [10]温州泽雅风景名胜区泽雅湖景区植物景观规划探索[D]. 曾欣.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