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燃气式超正压复合射孔技术在靖安油田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杜芳利[1](2020)在《低渗煤层多级脉冲压裂作用机理与复合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方式越来越受到油气界的重视。目前我国煤层气开发的难点是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常规压裂改造措施已难以满足稳产增产的要求,迫切需要新的储层深部改造技术的探索与研究。为此,本论文充分利用多级脉冲压裂与水力压裂技术造缝机理的差异互补性,探索多级脉冲复合压裂应用于低渗煤层的开发研究。开展煤岩靶模拟实验研究其作用机理,从煤储层物性条件、煤岩力学性质、煤层气的多重解吸作用、复合性等方面分析多级脉冲压裂用于低渗煤层压裂的可行性。构建多级脉冲压裂过程火药燃烧造缝模型、能量利用模型以及裂缝动态延伸模型;其中火药燃烧造缝模型基于燃速方程、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而建立;能量利用模型考虑压井液的动能作用影响,进行裂缝扩展能量分析;裂缝延伸模型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引入加权函数形成多裂缝扩展方法,利用软件模拟分析裂缝扩展规律。通过地面模拟实验改进多级脉冲压裂模拟实验动态测试方法,揭示多级脉冲压裂松弛地应力作用机理;建立实验数据与P-t软件处理系统,优化多级脉冲压裂模拟装置。进而研究多级脉冲复合工艺优化理论设计与方法,设计适合浅层含夹层煤层气层多级脉冲压裂装置,较好地解决了多级装药与延时起爆结构优化;最后结合井例具体参数探讨与活性水压裂复合工艺优化设计,尤其支撑剂沉降特性研究,分析支撑剂在裂缝中沉降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论文所建立的多级脉冲压裂造缝模型、能量利用模型以及煤岩靶实验为复合工艺提供理论指导。建议进一步开展现场应用试验,完善煤层气多级脉冲复合压裂技术,对煤层气开发具有应用前景。
杨坤,于江[2](2018)在《多脉冲复合射孔器研制与应用》文中指出针对常规复合射孔器无法满足高含水、低渗透及稠油区块油田开发的问题,研制了多脉冲复合射孔器,该射孔器是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燃速复合火药燃烧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通过优化的泄压孔结构直接作用于孔道,对射孔孔道进行多次做功造缝,获得更长的压力作用时间,高效率地对地层实施深度压裂改造的一项新型射孔器。利用该射孔器射孔,可有效提高中、低渗透储层油井的产能。
马英文,付团辉,吴泽林,龙海峰[3](2018)在《渤中34-2/4油田外置式复合射孔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渤中34-2/4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属于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采用普通射孔作业时,聚能射孔弹射孔后形成射孔压实带,严重影响油井产能。结合该油田储层特点,采用外置式复合射孔技术对低孔、低渗地层进行补孔增产作业。该技术是一种新型复合火药射孔技术,由起爆、传爆、聚能射孔、气体压裂、井下做功数据实时采集系统,以及地面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具有动态超正压破缝的特点,施工作业前采用模拟技术软件优化射孔方案,施工过程中采用井下高速压力计实时监测压力变化,施工后采用三维声波测试仪检测施工效果。在BZ34-2/4-B7井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对低孔、低渗储层改造效果显着,日产液由24m3提高到28m3,且作业简单,安全可靠,可为海上同类储层的开采提供借鉴。
吴晋军,武进壮,周培尧,李晓骁[4](2017)在《多脉冲压裂用于低渗煤层开发可行性分析》文中提出针对多脉冲压裂广泛地用于低渗煤层开发的趋势,从储层物性、煤岩力学性质、次级微裂缝、煤层气多重解吸作用、施工工艺成熟性、复合性和施工成本等7个方面,并结合沁水盆地3#煤层Z2-005井的压裂施工增产效果,分析了多脉冲压裂用于低渗煤层压裂开发的可行性。
武进壮[5](2017)在《低渗煤层液体火药压裂开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常规油气资源开采程度的日益加剧及能源消费地愈演愈烈,作为非常规能源的煤层气开发越来越受到油气界的重视。我国煤层气产业起步较晚且存在煤层特征复杂、水敏较为严重、煤层气主产区水源贫瘠等诸多问题,因此,无水压裂及“工厂化”作业等成为煤层气开发趋势。鉴于以上分析并考虑到高能气体压裂诸多优点,探索液体火药压裂应用于低渗煤层的开发研究。系统分析低渗煤层的储层物性、煤岩力学性质及储层流体特征和压裂开发工艺,为低渗煤层压裂开发提供基础。结合液体火药压裂作用机理和特点,分析煤层气解吸机理:松弛地应力的降压解吸;热效应的升温解吸;燃烧产物的置换解吸等。同时,从煤层储层特性、煤岩力学性质、压裂成本等7个方面分析了该技术用于煤层压裂的可行性。建立低渗煤层液体火药压裂裂缝动态加载模型、滤失速率及体积滤失计算模型,用Java编程软件定量计算出沁水盆地3#煤层Z2-005井滤失速率1.12m/s;滤失量2116.92m3/s,综合改造煤层体积约为1.072m3,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出加载速率为100.56GPa/s,裂缝长度16.86m,裂缝宽度1.53mm,效果较为理想。施工工艺选择以NH4NO3为氧化剂、C3H7O3为燃烧剂的火药配方,隔离液以CaCl2基的组分混配而成,利用峰值压力三维分解法计算火药用量16.61kg,水平井点火方式采用“直井机械撞击起爆装置+延伸传爆管线引爆装置”组合方法。结合Z4-049井对低渗煤层Z2-005井进行液体火药压裂方案设计,并对比评价效果,效果较为理想,具有较好经济效益。这不仅对低渗煤层压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拓宽了非常规油气压裂研究方向。
吕园,刘涛[6](2015)在《页岩气储层高能气体压裂增产集成技术综述》文中提出通过介绍液体火药储层压裂集成技术、低渗油层层内深度爆炸集成技术、复合射孔及多脉冲压裂集成技术,这几项页岩气高能气体压裂增产集成技术,分析了我国页岩气储层特点与美国的差异并提出我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的发展前景,努力提高我国页岩气产量。
周培尧[7](2015)在《煤层气储层多脉冲压裂开发机理及工艺研究》文中提出煤层气已成为世界上继煤炭、石油及天然气后新的接替能源之一,美国、加拿大等已实现商业化的开发和利用。我国的煤层气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合理的利用和开发煤层气资源对我国的能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由于我国煤储层的“三低”特性及地层结构的复杂性,煤层气的开发工艺和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目前,以水力压裂为主的储层改造工艺还不能完全满足开发需求,迫切需要新技术的探索与研究。为此,本论文开展了煤层气储层多脉冲压裂开发机理及工艺的研究。本论文基于高能气体压裂在煤层气中的先导性试验以及对煤岩储层分析,以山西沁水郑庄区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煤层气多脉冲压裂裂缝长度、压裂药的能量利用率、煤岩的岩石力学参数以及煤层气储层多脉冲压裂的工艺研究。通过对多脉冲压裂裂缝长度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分析得出,在合理的峰值压力范围内,总装药量越大,气体能量作用于地层的时间越长,裂缝长度越长;通过对压裂药能量利用率计算模型的研究和分析得出,在浅层煤层气中,采用全封闭式压裂井口装置以及多级装药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少压挡液做功损失的能量,从而提高了压裂药的能量利用率,使地层产生更长的多裂缝体系。根据煤岩横波时差和纵波时差的实测数据,用线性经验公式法,待定系数经验公式法,Critensen预测法建立了煤岩横波时差模型,并用对比分析法和误差分析法对横波时差的模型进行优选。利用优选的横波时差模型,对煤岩的岩石力学参数公式进行了修正,并通过水力压裂法求取了煤岩的地应力。以上的研究分析为煤层气多脉冲压裂选层及压裂施工参数的确定奠定了基础。本文以研究的煤层气多脉冲压裂机理为理论依据,对多级控制装置、延时点火控制装置以及装药结构等进行了研究,设计出了煤层气储层全封闭式多脉冲压裂工艺,并将此工艺应用到现场施工中,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该技术为我国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贾亚军,张奇贞[8](2014)在《燃气式超正压复合射孔技术在玉门油田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燃气式超正压符合射孔技术是一种新型射孔技术,能同时实现压裂和射孔功能。介绍了燃气式超正压复合射孔技术原理,详细分析了升压系统中泄气枪的设计原理以及升压系统和压裂弹中用药量设计。现场应用结果显示,利用该技术能够提升油井产能,适于在低渗低压油藏开发中推广应用。
孙丽,张敏[9](2013)在《袖套式推进剂超正压复合射孔技术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袖套式推进剂超正压复合射孔技术是将特制的复合固体推进剂袖套套装在射孔枪外,在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压裂效果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文章介绍了袖套式推进剂超正压复合射孔的技术原理、主要特点和现场应用效果。现场试验证明,该技术是适用于低渗油藏油井的一项安全实用、高效增产的新型复合射孔技术。
储小三[10](2013)在《煤层气水平井液体火药压裂开发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煤层气是一种煤层本身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是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我国在新世纪最现实的接替能源。我国煤层气资源极其丰富,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然而由于成煤期后构造破坏强烈,构造煤发育,所以煤层气储层通常具有低渗透率、低压力、低含气饱和度的“三低”特性及较强的非均质性。水力压裂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主要技术手段。我国也尝试了利用水力压裂技术来提高煤储层的渗透性。由于我国煤储层的渗透率低,水力压裂作用于这类煤层时,主要是使煤层发生塑性变形,并且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对煤层渗透率的伤害也是相当的严重。因此水力压裂技术对我国煤层气开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探索一套适合我国煤层气藏特点的增产开发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储集、运移和产出机理,提出煤层气水平井液体火药压裂开发技术。文章阐述了液体火药高能气体压裂技术作用机理和技术优势,分别从液体火药配方、点火工艺、隔离液的配制、施工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对沁水盆地一口煤层气水平井P-1井进行了液体火药高能气体压裂方案设计。该技术为探索性开发我国煤层气资源提供新的途径。
二、燃气式超正压复合射孔技术在靖安油田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燃气式超正压复合射孔技术在靖安油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低渗煤层多级脉冲压裂作用机理与复合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煤层气的开发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我国煤层气开发特征 |
1.3.1 煤层气开采特点 |
1.3.2 煤层气开发难点 |
1.4 高能气体压裂应用与发展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低渗煤层气储层特征研究 |
2.1 煤岩特征 |
2.1.1 煤岩组分分析 |
2.1.2 煤岩显微特征 |
2.1.3 煤岩宏观特征 |
2.2 煤层孔隙及渗透特征 |
2.2.1 煤层孔隙结构 |
2.2.2 煤层孔隙度特征 |
2.2.3 煤层渗透率特征 |
2.3 煤层压力及岩石力学特征 |
2.3.1 煤层气层压力特征 |
2.3.2 煤层岩石力学特征 |
2.4 煤层气吸附与解吸特征 |
2.4.1 煤层气吸附与解吸机理 |
2.4.2 影响吸附与解吸的因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煤层气层多级脉冲压裂作用机理研究 |
3.1 多级脉冲压裂技术研究 |
3.1.1 多级脉冲压裂技术增产机理 |
3.1.2 多级脉冲压裂技术作用特点 |
3.2 多级脉冲压裂裂缝扩展机理研究 |
3.2.1 火药燃烧升压特征 |
3.2.2 裂缝扩展能量分析 |
3.3 煤层多级脉冲压裂可行性分析 |
3.3.1 煤层气储层物性分析 |
3.3.2 煤层气多重解吸作用 |
3.3.3 多级脉冲压裂复合作用 |
3.3.4 多级脉冲作用对套管影响分析 |
3.4 煤岩靶多级脉冲压裂裂缝扩展模拟 |
3.4.1 物理模型设计方法 |
3.4.2 压裂药适应性分析 |
3.4.3 大尺寸模拟靶设计 |
3.4.4 裂缝模式控制分析 |
3.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5 煤层多级脉冲压裂裂缝扩展模型 |
3.5.1 固体火药燃烧造缝模型 |
3.5.2 火药燃烧能量利用模型 |
3.5.3 裂缝宽度与长度计算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低渗煤层多级脉冲压裂复合工艺研究 |
4.1 多级脉冲复合支撑压裂设计原理 |
4.2 多级脉冲复合支撑压裂技术 |
4.2.1 复合支撑压裂技术特点 |
4.2.2 复合压裂设计匹配原则 |
4.3 煤层气多级脉冲压裂结构设计 |
4.3.1 点火起爆方式设计 |
4.3.2 多级复合装药结构设计 |
4.3.3 多级脉冲压裂装药量计算 |
4.4 密闭型多级脉冲压裂工艺优化设计 |
4.4.1 密闭多级脉冲压裂设计原理 |
4.4.2 煤层气密闭型压裂装置设计 |
4.5 多级脉冲复合水力压裂工艺 |
4.5.1 煤层活性水压裂优势 |
4.5.2 支撑剂沉降特性研究 |
4.5.3 复合作用过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低渗煤层多级脉冲复合压裂开发方案研究 |
5.1 W井基本概况 |
5.1.1 W井基本参数 |
5.1.2 W井测井资料解释 |
5.2 W井复合压裂工艺设计 |
5.2.1 W井压裂方案设计 |
5.2.2 W井压裂施工工艺 |
5.2.3 W井复合压裂施工参数计算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2)多脉冲复合射孔器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多脉冲复合射孔器原理及设计 |
1.1 技术原理 |
1.2 技术特点 |
1.3 射孔枪设计 |
1) 枪身泄压孔的设计 |
2) 堵片的设计 |
1.4 多脉冲复合火药设计 |
2 试验检测 |
2.1 火药药性检测 |
2.2 堵片检测 |
1) 耐压能力测试 |
2) 破碎堵片的破碎效果 |
2.3 多脉冲复合射孔器地面检测 |
2.4 现场射孔测试 |
3 现场应用 |
3.1 压力检测 |
3.2 应用效果 |
4 结论 |
(3)渤中34-2/4油田外置式复合射孔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外置式复合射孔技术 |
2 外置式复合射孔作业重点参数计算 |
2.1 外置式复合火药井内燃烧压力传递模型 |
2.2 地层岩石在脉冲压力下破裂数学计算模型 |
3 应用实例 |
3.1 BZ34-2/4-B 7井况 |
3.2 作业设计 |
3.2.1 作业管柱 |
3.2.2 装药方案优选 |
3.3 作业情况 |
3.4 三维声波评估完井效果 |
3.5 作业结果 |
4 结论 |
(4)多脉冲压裂用于低渗煤层开发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多脉冲压裂作用于煤层的增产机理 |
2 低渗煤层多脉冲压裂可行性分析 |
3 应用实例 |
(1) Z2-005井基本参数 |
(2) Z2-005井多脉冲压裂施工评价 |
4 结语 |
(5)低渗煤层液体火药压裂开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煤层气概述 |
1.1.1 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 |
1.1.2 煤层气开发意义 |
1.2 煤层气开发现状 |
1.2.1 国内外煤层气发展历程 |
1.2.2 煤层气开发难点 |
1.2.3 煤层气层压裂开发发展趋势 |
1.3 高能气体压裂技术应用与发展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低渗煤层储层特征及压裂开发工艺 |
2.1 煤层孔隙及渗透特征 |
2.1.1 孔隙结构 |
2.1.2 孔隙度 |
2.1.3 孔隙类型 |
2.1.4 煤层割理系统 |
2.1.5 煤层渗透特征 |
2.2 煤岩力学性质特征 |
2.2.1 基本力学参数 |
2.2.2 煤岩力学性质 |
2.2.3 煤层地应力计算方法 |
2.3 煤层流体特征 |
2.4 煤层压裂开发工艺 |
2.4.1 水力压裂 |
2.4.2 连续管压裂技术 |
2.4.3 液态CO_2压裂开发工艺 |
2.4.4 高能气体压裂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煤层液体火药压裂技术 |
3.1 液体火药压裂技术 |
3.1.1 作用机理 |
3.1.2 作用特点 |
3.2 煤层液体火药压裂煤层气解吸机理 |
3.2.1 松弛地应力的降压解吸 |
3.2.2 热效应的升温解吸 |
3.2.3 燃烧产物的置换解吸 |
3.2.4 弹性应力波的振荡作用 |
3.3 煤层液体火药压裂可行性分析 |
3.3.1 煤层储层特征 |
3.3.2 煤岩力学性质 |
3.3.3 煤层多脉冲压裂的参考性 |
3.3.4 多重煤层气解吸作用 |
3.3.5 次级微裂缝的渗流作用 |
3.3.6 压裂成本方面 |
3.3.7 储层评价技术的进步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煤层液体火药压裂裂缝模型研究 |
4.1 煤层液体火药压裂造缝加载模型 |
4.1.1 物理模型 |
4.1.2 液体火药燃速方程 |
4.1.3 质量守恒方程 |
4.1.4 能量守恒方程 |
4.2 煤层爆燃气体滤失模型 |
4.2.1 煤层破裂及止裂压力计算 |
4.2.2 爆燃气体滤失速率计算模型 |
4.2.3 爆燃气体体积滤失计算模型 |
4.2.4 煤层液体火药压裂裂缝长度与宽度计算 |
4.2.5 Java计算软件 |
4.3 煤层液体火药压裂裂缝动态扩展分析 |
4.3.1 动态延伸分析 |
4.3.2 动态止裂分析 |
4.4 液体火药压裂裂缝对煤层气增产效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煤层液体火药压裂工艺研究 |
5.1 煤层液体火药配方研究 |
5.1.1 性能要求 |
5.1.2 组分优选及配制比例分析 |
5.1.3 优化配比方案 |
5.2 隔离液制备 |
5.2.1 组分选择 |
5.2.2 隔离液配方 |
5.3 煤层液体火药压裂装药量计算 |
5.4 煤层液体火药压裂点火工艺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低渗煤层液体火药压裂设计方案 |
6.1 沁水盆地区域地质特征 |
6.1.1 构造特征 |
6.1.2 煤层特征 |
6.1.3 含煤层气性 |
6.1.4 煤层物性 |
6.2 Z2-005 井液体火药压裂设计方案 |
6.2.1 Z2-005 井基本参数 |
6.2.2 Z2-005 井测井资料解释 |
6.2.3 Z2-005 井液体火药压裂方案 |
6.3 Z2-005 井压裂效果预评价 |
6.3.1 Z2-005 井压裂施工工艺 |
6.3.2 Java软件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6)页岩气储层高能气体压裂增产集成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基础 |
2页岩气高能气体压裂增产集成技术研究 |
2.1液体火药储层压裂集成技术 |
2.2低渗油层层内深度爆炸集成技术 |
2.3复合射孔及多脉冲压裂集成技术 |
3可行性分析研究 |
(7)煤层气储层多脉冲压裂开发机理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煤层气的开发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2.3 我国煤层气的开发难点 |
1.3 HEGF的研究状况 |
1.3.1 高能气体压裂的作用原理 |
1.3.2 HEGF的主要工艺技术及优缺点 |
1.4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低渗煤层多脉冲压裂裂缝机理研究 |
2.1 多脉冲压裂起裂机理的概述 |
2.1.1 低渗煤层多脉冲压裂裂缝的造缝过程 |
2.1.2 裂缝自行支撑理论 |
2.1.3 煤岩压裂的主要影响因素 |
2.2 煤层气多脉冲压裂裂缝长度理论计算 |
2.2.1 煤层气多脉冲压裂裂缝系统物理模型 |
2.2.2 利用井下实测P-t曲线计算裂缝长度 |
2.3 多脉冲气体压裂压裂药能量利用率的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煤层地应力研究分析 |
3.1 地应力及其相关理论 |
3.1.1 地应力影响因素分析 |
3.1.2 地应力求解方法 |
3.2 煤岩横波时差模型的建立 |
3.3 煤岩岩石力学参数模型的建立 |
3.3.1 煤岩泊松比模型的建立 |
3.3.2 煤岩弹性模量模型的建立 |
3.3.3 煤岩体积模量模型的建立 |
3.3.4 煤岩剪切模量模型的建立 |
3.4 煤岩最大水平地应力计算模型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煤层气储层全封闭式多脉冲压裂开发工艺 |
4.1 全封闭式多脉冲压裂的设计思路 |
4.2 多脉冲压裂的作用原理及特点 |
4.2.1 多脉冲压裂的作用原理 |
4.2.2 多脉冲压裂作用特点对比分析 |
4.3 全封闭式多脉冲压裂的结构设计 |
4.3.1 多脉冲压裂装置的设计方法及原理 |
4.3.2 全封闭式多脉冲压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4.4 多脉冲气体压裂的工艺设计 |
4.4.1 泄气管的强度设计 |
4.4.2 多脉冲压裂压力峰值及装药量的计算 |
4.5 煤层气储层多脉冲压裂的适用条件及应用前景 |
4.5.1 多脉冲压裂适用的煤层性质 |
4.5.2 煤层气储层多脉冲压裂的选井选层条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煤层气储层多脉冲压裂实例计算 |
5.1 Z4-049 井的压裂施工设计及效果评价 |
5.1.1 Z4-049 井施工设计的目的及依据 |
5.1.2 Z4-049 煤层气井的基本参数 |
5.1.3 Z4-049 煤层气井全封闭式多脉冲压裂施工设计 |
5.1.4 Z4-049 井全封闭式多脉冲压裂施工效果评价 |
5.2 Z4-049 井裂缝长度的实例计算 |
5.2.1 工艺参数及施工设计 |
5.2.2 裂缝延伸速度的确定 |
5.2.3 多脉冲压裂缝长的计算 |
5.2.4 结果分析 |
5.3 多脉冲压裂能量利用率实例计算 |
5.3.1 Z4-049 井的基本数据 |
5.3.2 Z4-049 井多脉冲气体压裂施工参数的计算 |
5.4 煤层气多脉冲压裂软件的编制 |
5.5 煤层气储层多脉冲压裂的应用前景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燃气式超正压复合射孔技术在玉门油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燃气式超正压复合射孔技术原理 |
2 关键工艺设计 |
2.1 升压系统中泄气枪的设计 |
2.2 升压弹和压裂弹中用药量的设计 |
3 现场应用效果 |
3.1 油井应用情况 |
3.2 孔污染井应用情况 |
(9)袖套式推进剂超正压复合射孔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原理与主要特点 |
1.1 技术原理 |
1.2 主要特点 |
1.3 施工工艺 |
1.4 应用范围 |
2 应用效果 |
2.1 混凝土靶试验 |
2.2 井下P-T测试试验 |
2.3 应用案例及效果 |
4 结语 |
(10)煤层气水平井液体火药压裂开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煤层气开发技术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储集、运移和产出机理 |
2.1 煤层气储层特征 |
2.1.1 煤层气储层的基质孔隙系统 |
2.1.2 煤层气储层的裂隙系统 |
2.1.3 煤储层的渗透率 |
2.2 煤层气储集机理 |
2.2.1 游离态煤层气 |
2.2.2 溶解态煤层气 |
2.2.3 吸附态煤层气 |
2.3 煤层气运移和产出机理 |
2.3.1 煤层气的解析过程 |
2.3.2 煤层气的扩散过程 |
2.3.3 煤层气的渗流及产出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煤层气藏特点及开发难点 |
3.1 我国煤层气藏特点 |
3.2 我国煤层气藏的开发技术要求 |
3.3 我国煤层气开发难点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液体火药压裂开发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
4.1 高能气体压裂技术 |
4.1.1 国内外高能气体压裂技术的发展 |
4.1.2 高能气体压裂技术作用机理 |
4.2 液体火药高能气体压裂技术 |
4.2.1 燃烧反应机理 |
4.2.2 主要作用特点 |
4.3 液体火药压裂技术应用于煤层气水平井开发研究 |
4.3.1 煤层气水平井开发技术 |
4.3.2 液体火药压裂技术应用于煤层气水平井开发 |
4.3.3 应用于煤层气水平井开发的选井条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液体火药配方设计 |
5.1 内能法基本原理 |
5.2 氧化剂和燃烧剂的选择 |
5.2.1 氧化剂选择 |
5.2.2 燃烧剂选择 |
5.3 氧化剂和燃烧剂的配比 |
5.4 水含量的要求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液体火药点火工艺设计 |
6.1 点火机理 |
6.2 试验分析 |
6.3 液体火药点火性能改进 |
6.4 液体火药点火工艺设计 |
6.4.1 点火药的选择 |
6.4.2 点火起爆方式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液体火药隔离液配制工艺设计 |
7.1 以 CaCl_2原油为基的隔离液 |
7.2 以重晶石粉和柴油为基的隔离液 |
7.3 聚丙烯酰胺隔离液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施工工艺设计 |
8.1 区域概况 |
8.2 井的基本数据 |
8.3 施工设计 |
8.3.1 装药配方及药量设计 |
8.3.2 点火设计 |
8.3.3 隔离液配方及液量设计 |
8.3.4 压井液设计 |
8.3.5 施工步骤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及展望 |
9.1 结论 |
9.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四、燃气式超正压复合射孔技术在靖安油田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渗煤层多级脉冲压裂作用机理与复合工艺研究[D]. 杜芳利.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1)
- [2]多脉冲复合射孔器研制与应用[J]. 杨坤,于江.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8(03)
- [3]渤中34-2/4油田外置式复合射孔技术[J]. 马英文,付团辉,吴泽林,龙海峰. 油气井测试, 2018(01)
- [4]多脉冲压裂用于低渗煤层开发可行性分析[J]. 吴晋军,武进壮,周培尧,李晓骁. 煤炭技术, 2017(12)
- [5]低渗煤层液体火药压裂开发技术研究[D]. 武进壮. 西安石油大学, 2017(11)
- [6]页岩气储层高能气体压裂增产集成技术综述[J]. 吕园,刘涛. 石油化工应用, 2015(11)
- [7]煤层气储层多脉冲压裂开发机理及工艺研究[D]. 周培尧. 西安石油大学, 2015(12)
- [8]燃气式超正压复合射孔技术在玉门油田的应用[J]. 贾亚军,张奇贞.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10)
- [9]袖套式推进剂超正压复合射孔技术及其应用[J]. 孙丽,张敏. 企业技术开发, 2013(28)
- [10]煤层气水平井液体火药压裂开发技术研究[D]. 储小三. 西安石油大学,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