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审计职称考核工作圆满完成

我区审计职称考核工作圆满完成

一、我区审计职称考试工作圆满结束(论文文献综述)

林燕珠[1](2020)在《永春县审计全覆盖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审计全覆盖是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国家对审计机关提出的战略目标,也为我国迎来了国家审计发展的新时代。十八大之后,我国的国家审计开始向全覆盖方向迈进,对审计机关推进审计全覆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保障支持改善民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十九大召开后,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审计委员会相继成立,审计监督步入了全覆盖的新时代,审计职能得到优化,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我国实施审计全覆盖的成效显着,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审计覆盖率总体不高,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基层审计机关审计环境较为复杂,审计任务重与审计人手不足、审计效率低等矛盾突出,审计全覆盖工作普遍还存在不少问题,监督效果还未达到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实现审计全覆盖目标的压力越来越大,落实全覆盖的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本文以近年来国家针对审计全覆盖所出台的政策为背景,并对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进行综述,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治理理论等进行梳理与总结,采用文献研究法、参与式观察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等。接着归纳和分析永春县审计全覆盖工作的现状、经验做法、典型成效的具体数据和资料,得出永春县由于审计任务重、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执行力不够、审计效率低、审计整改检查力度不够、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等原因,审计全覆盖工作还存在审计对象和内容还存在盲区或者空白、全覆盖广度和深度不足以及成果利用不够等问题,然后借鉴国内基层审计机关的经验做法,为永春县实现审计全覆盖提出三点对策:科学统筹审计工作、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加强审计成果利用等。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提供关于基层审计机关推进审计全覆盖工作的些许参考意见,引起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共鸣及思考,共同促进解决现实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政令畅通,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孙玉[2](2020)在《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在维护财经秩序、监督制约权力运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及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今天,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如何准确把握并深刻理解新时代的新特点、新使命和新要求,创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深入开展,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以经济责任审计及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审计实践分析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现状,探究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原因,研究不同因素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政策、大数据和队伍建设带来的作用,依据不同因素的特征及重要程度提出相应的建议。合理运用从抽象概念到具体实践、从一般形式到特殊模式的研究思路,结合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先进经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新的思路。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解析相融合的研究方式。通过学习国内经济责任审计较好的做法,同时由于作者本身从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多年,顺势调研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的实际成效。设置科学合理的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调查问卷,获取审计一线的数据资料,基础理论与审计实践融会贯通,整理分析研究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实践。本文首先阐述了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详细界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和审计结果运用,从整体系统性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其次,以淮安市洪泽区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例,指出了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先进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实现基层审计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有益探索。我国目前已步入新时代,如何更好地顺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指引新时代,是我国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选拔干部和任用干部的必要程序,必须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服务新发展。这就给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新时代下,经济责任审计在机制上、理念上、技术上都需要适应新常态,而有关经济责任审计机制、理念、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本文从新常态下多角度来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谢鹏[3](2020)在《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度形塑个人,人是制度的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是了解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的关键,也是建构社会主义特色政治学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制度变迁理论则认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共同构成了“制度集成”。这种“制度集成”倒映在基层社会,一方面是文本式的正式制度的规范和制约,另一方面是传统社会残留的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和侵染。然而,基层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有着自身的“情境”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干部既是制度体系中的个人,深受政策法规条例等正式制度的规约,也是制度文化中的个人,深受“官本位”“乡土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基层干部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要素,但作为“情境理性人”,有着追逐个体理性、寻求机会成本的目的和需求。加之,压力型体制的现实存在,势必会产生高度的挤压状态,基层干部很可能不堪重负,担当作为动力不足。因此,亟待进行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修复完善制度体系中的不合理成分,解除基层干部的制度和“情境”困扰。本文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制度变迁理论,聚焦“制度”这一变迁因素,全面梳理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提炼基层干部人事工作的现实困境,力图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历经近百年,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干部工作实践经验,其制度体系建设既是传统吏治思想的扬弃,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但是,当前现行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从中央到省市县(区)一以贯之的现行的正式制度存在政策体系供给不足的困扰,制度缺位有待完善、制度衔接有待加强、制度理念有待提升;基层社会“情境”之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存有的短缺和失衡,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等因素,深刻影响着干部工作的开展、作用的发挥;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存在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等问题,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存在路径依赖,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造成了观念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滞后于社会转型步伐造成了体制障碍,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错位、缺位的现象客观存在造成了组织行为障碍,缺乏科学论证、分析研判、吐故纳新等保障机制造成了机制障碍。因此,必须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应然路径,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自有其价值取向。总体设想重在“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选拔任用重在提高精准度,教育培养重在提升能力素质,管理监督重在严格执纪监督,激励约束重在促进担当作为。

蒋越[4](2018)在《公共服务视角下宁夏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变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也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在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正值“十三五”时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建设“健康宁夏”摆在了自治区“四个宁夏”建设全局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了信息技术在卫生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卫生信息资源整合,为全区人民群众获得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服务提供了强有力信息技术保障。在这样的大气候、大环境下,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努力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是宁夏各级政府及疾控机构的职责和任务所在。因此,在公共服务的视角之下,采取何种策略来推动疾控信息化建设,藉以向宁夏600多万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本文以疾控信息化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成果为依托,通过对宁夏25家疾控机构及21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实证资料,总结分析了宁夏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借鉴国内外疾控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公共服务的视角出发,同时运用新公共服务、新公共管理等理论,提出了提高信息化公共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政府主导作用,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疾控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服务能力,开展疾控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及大数据应用,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及网络安全建设等一系列对策,以期促进宁夏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服务民生、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本文旨在通过宁夏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疾控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促进各级疾控机构在运行机制、服务模式上的转变,有效提升疾控体系信息化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的、全方位的疾病防治、卫生保健、健康咨询等公共卫生服务。

秦洁[5](2017)在《新疆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治区级师资培训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文中简称“住培”)师资培训制度,通过专业系统的课程设置、模块安排,评价制度进行带教师资的满意度调查,科学地评价师资培训运转体系。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提供良好的建议和引入更加实用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参加师资培训老师的满意度调查,使委托师资培训机构能够制定更加符合培养规格和目标要求的程度,及时掌握其学习动态,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依据国家,自治区及医院师资培训培养的指导要求,运用教育评价学,运筹学,统计学等理论和方法,进行文献查阅,指标筛选,专家咨询,满意度调查,共发放问卷146份,有效回收146份,回收率100%。分别从师资培训组织管理、师资培训制度设计、师资培训形式与内容3个维度,共设39个条目,对带教老师师资培训满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针对146名带教老师,其中博士41人、硕士89人,学士16人。正高职称19人,副高职称16人,中级职称111人初步完成相关特色指标满意度调查,并对指标的评分和满意度构成比进行结果分析,39项指标反馈满意程度的集中趋势,对于组织管理和制度设计反映良好,课程内容设置和整体感受满意度评价一般。结论:该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的科学建立及合理分析不仅使“住培”师资培训质量更加全面、科学,也是评估和管理工作更加具体、正规。该满意度分析使师资培训培养质量及今后带教的“住培”医师素质全面提高和加强,以促进“住培”医师的平衡发展,能更好的兼顾特长,更加能够适应毕业后医学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顾娟[6](2017)在《政府审计职业化问题与评价研究 ——以Z省政府审计为例》文中提出政府审计是宪法赋予权力行使监督权的部门,是国家制度的一部分,协助政府部门治理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然而与之不协调的是政府的审计模式。公务员的行政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国家对于政府审计的业务要求,换而言之,政府审计需要改革,与日益增长的经济相适应。政府审计职业化是政府审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需要,也是政府审计改革的重要内容。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审计、法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化历程,给了我们国家很多政府审计职业化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我们国家自20世纪以来有关政府审计职业化的在理论界的研究屡见不鲜,政府审计职业化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政府审计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政府审计全覆盖的客观需要,既是国际经验成果,同样也有利于保持审计独立性。政府审计相关专家也提出了很多制度建设,人员配备,行业管理的相关建议。本文的案例研究有点到线再到面,先从Z省政府审计队伍的现状出发分析浅层次的职业化问题及成因,再从Z省政府审计整个职业化体系入手,根据库伦威尔职业化理论,全面剖析了评价政府审计职业化的三层指标。原则层是从运行环境、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内部管理三方面进行分解的。基于Z省政府审计的调查问卷数据,对Z省政府审计职业化进行系统的评价体系设计,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评价指标为71%,再结合政府审计职业化进程中的定量与定性对应关系表,给出Z省政府审计职业化处于成熟的职业化水平的初期,由定性到定量,再到定性判断,科学严谨而又具有说服力。最后上升到对我国政府审计职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政府审计职业化建设可以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我国政府审计职业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并不是政府审计职业化成熟阶段或者完善阶段,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展望未来,政府审计职业化建设,需要加强审计的独立性,制定政府审计职业的行业标准以及职业规范,改革现行政府审计人事任免程序。建立审计职业准入、职业流动、晋升以及退出机制,利用审计职业人才库管理政府审计人才。鼓励政府审计社会团体的建立,系统地组织和管理审计。

闫晗[7](2017)在《天津市X区审计局公务员绩效考核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有了长足的发展,公务员作为政府人力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绩效考核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当前,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建立合理科学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与《决定》精神高度契合。基于此,本文以天津市X区政府内设工作部门-X区审计局为对象,针对该局公务员绩效考核进行研究,并尝试提出优化措施及方案。文章首先介绍公务员绩效考核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然后对天津市X区审计局现状进行简述,并概述该单位公务员绩效考核现状,对该局公务员绩效考核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展开查摆,解析问题成因。以其他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实践和国内实践为参考,总结启示。在此基础上,文章尝试设定X区审计局公务员绩效优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并对应提出优化建议:对不同岗位进行分析,拟定岗位说明书;结合目标管理理论,让考核有的放矢;结合工作实际,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构建绩效考核模型;建章立制,加强宣传。文章本着以下几方面原则:兼顾普遍性与特殊性、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重、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关注实用性效率性。以职位分析为基础,以目标管理为导向,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探索X区审计局公务员绩效考核优化。优化方法从实际出发,针对性强,对基层机关公务员绩效考核系统优化是有益的探索。

杨江峰[8](2014)在《特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研究 ——以深圳市盐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特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社会和谐总目标的引领下,为消除深圳市内六个区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市政府通过调节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和文化各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在六个区之间的布局、规模、速度和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使特区范围内区域之间的义务教育呈现协调发展的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率先在区域范围内进行。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重视。那么,什么是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己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特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文在对深圳市六个区(重点是盐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上述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思路。基于以上逻辑思路,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是确定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阐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研究思路。第二章介绍了深圳市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以盐田区为例系统地阐述了深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举措及成效。第三章以盐田区为例结合深圳市六个区的情况,介绍了特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分析、梳理了特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和形成的特色。第四章分析了特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面临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职能部门执行教育法规不积极;区际之间、区内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仍不均衡;个别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不到位;公、民办学校的发展不协调等。第五章在分析深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破解问题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赵靖茹[9](2012)在《我国藏族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基于“内地西藏班”的实例分析》文中指出民族国家如何对待和解决少数民族问题,一直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全球经济竞争的需求还是社会凝聚力的需要,教育都是民族国家制定国家政策的重要工具。民族国家运用教育手段解决少数民族问题,是世界民族国家保证国家安全与地区稳定发展的一般规律。西藏是我国最特殊的少数民族地区。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单一的藏民族高度聚居、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残留痕迹、全体藏民笃信喇嘛教、外国势力策划分裂活动一直活跃,西藏因此成为一个斗争繁杂、举世注目、非常敏感的地区。西藏的稳定,涉及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国家的发展,西藏的安全,涉及国家的安全。西藏的安全、稳定与发展,从根本上依靠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培养新西藏建设人才,是发展经济和繁荣文化的人才保证。作为未来西藏建设人才的藏族中学生,借助1984年制定的内地西藏班政策,在内地获得了富有内涵的成长。该政策创造了少数民族教育最独特的异地办学方式,在藏族学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施加影响,以同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影响和带动藏族群众,在内地营造民族教育的自然成长环境,有效促进了汉藏民族交流,藏族中学生毕业后返回西藏工作,成为建设新西藏的优质人力资源。内地西藏班政策是中央针对特殊的西藏采取的独创性尝试,成为藏族等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成功借鉴。本研究根据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策略,运用教育公平理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构筑理论框架,重点研究内地西藏班政策,围绕该政策的起源、目标、实施、结果、评价,通过对藏族中学生的内地适应性研究和内地西藏班政策实施过程与效果研究,探寻内地西藏班办学模式效果、藏族中学生跨地域跨文化成长、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藏族民族教育政策提供有益借鉴。本研究立足于三个研究层面:宏观上从世界上不同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内涵与发展,深入到西藏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变化的研究;中观上从内地若干西藏民族中学的办学研究,深入到藏族中学生的内地适应性评价研究;微观上从上海共康中学的历史与特色研究,深入到共康中学学生个体的成长效果研究。三个层面的研究运用了以下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历史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问卷研究法,对全国一届近50%的内地西藏班藏族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并做了数据分析;通过访谈研究法,了解内地西藏班政策的实施,笔者赴武汉、重庆、上海、绍兴、常州、南通、北京、天津、郑州等地的11所西藏民族中学访谈校长、德育教导、班主任、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法,进行内地西藏班政策的效果和价值研究,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本人赴西藏调研,深入到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那曲五个地市,走访西藏地市级和乡村学校10所,了解西藏中小学教育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深入到内地西藏班在校学生的家中向其家长了解对该政策的看法和建议,向现在藏工作的内地西藏班毕业生了解其求学感受和政策评价。技术手段上借助因子分析法,选取了“对中学生提升文化知识的质量评价、对中学生认识世界和了解社会的效果评价、对中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对学习中国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联系评价、对传递的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联系评价、对拓展文化视野的评价、对认同本民族文化的评价”等十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确定相应的评分标准,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将十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学习、文化、民族三个主成分因子,并对参加问卷调查的上海共康中学94名学生的三个主成分因子的计算得分进行分析,按照综合评价得分数据左偏分布特征,获得了对内地西藏班政策效果较高评价的结论。根据因子分析法结论、问卷数据结果,结合访谈观点,得出以下结论:综合得分左偏分布证明内地西藏班政策整体效果良好;学习、文化、民族是影响内地西藏班政策效果评价的三大因子。政策执行方面:生源的质量保证了内地西藏班政策的高起点与可持续发展;限定的西藏领导干部子女的入学率,保证该政策的严格执行和教育发展的公正公平。藏族学生培养和选拔制度的分离,保证了对藏族学生评价的客观公正,以及人才培养明确的目标和民族政策执行的可持续性。藏族中学生内地适应性方面:藏族厨师内地支教可以提高政策效果评价;藏族中学生在内地的藏语学习难度超过汉语。政策评价方面:内地西藏班政策全面带动了汉藏文化交流;大量的内地西藏班毕业生成为西藏基层干部,维护国家政权,保证民族团结,体现鲜明的政治功效;内地西藏班政策带动中央在藏其它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政策建议方面:实施了26年的内地西藏班政策需要适当的调整,以“民居制”代替封闭式学校管理,以“助学金”方式支持学生回家探望,用市场理念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内地西藏班教学质量,注重内地西藏班政策与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西藏人才政策的一体化衔接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内地西藏班政策独特的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促进藏汉民族相互认同、保证国家安全稳定具有重大政治意义,为世界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选题新颖独特。从国家、区域、学校、个体四个层面,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客观评价了政策效果,方法科学准确。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层次都获得富有意义的成果,对国家层面藏族等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对区域层面教育政策的执行、对个体层而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都具有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内地西藏班的独特政策,体现了中央更强的统筹性、地方服从中央的政治性、民族地区与内地省市更融洽的协调性、学校自主办学的灵活性、培养人才更鲜明的适用性,是最独特、最有效的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教育政策。该政策的成功实践对我国藏族等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建立完善具有积极的策略意义:通过教育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最有效的手段;按照“积极差别对待”的原则,保证藏族等少数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少数民族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承担民族团结的使命;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与传统,优先加大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政策宏观调控,把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

吕雯慧[10](2012)在《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1987年到2010年间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开展的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国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其所面临的时代问题及其对策,揭示了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合作推进视障儿童随班就读的内在发展逻辑与影响因素,反映了当代中国特殊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生动侧面。论文的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以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的交接仪式为切入口,采用白描的手法介绍了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的工作环境和日常的工作情况,展现了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交接仪式的现场,凸显了社会各界对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和徐白仑先生的评价,为下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第二章从纵向的角度,介绍了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的试点阶段和大面积实验阶段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实践特色。第三章以中国随班就读发展面临的时代核心问题为重点,详细论证了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中的独特解决办法,为当代随班就读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第一节以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随班就读作为中国一种新的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形式所面临的必要性、可行性、试点经验推广等三个时代问题为核心展开了论述,总结了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试点实验阶段的历史经验。第二节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随班就读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质量保障、特殊教育体系完善、观念认识提升等三个时代问题为核心展开论述,总结了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大面积实验阶段的实践经验。第四章分析了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运作的外部组织群落和内部组织系统;提炼了影响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区域推进的五个主要因素——认识、资金、政策制订及行政执行力、专业程序及工具、舆论;彰显了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在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中的作用和推进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发展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二、我区审计职称考试工作圆满结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区审计职称考试工作圆满结束(论文提纲范文)

(1)永春县审计全覆盖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审计全覆盖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结构和创新之处
        一、论文结构安排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审计全覆盖概念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审计
        二、审计全覆盖
    第二节 审计全覆盖相关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免疫系统理论
        三、国家治理理论
第三章 永春县实施审计全覆盖现状分析
    第一节 永春县审计全覆盖实施的基本情况
        一、永春县审计工作基本情况
        二、永春县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完成情况
    第二节 永春县实施审计全覆盖主要做法
        一、分类管理审计对象
        二、统筹结合审计项目计划
        三、创新审计项目实施方式
    第三节 永春县审计全覆盖实施成效
        一、构建制度体系明确审计全覆盖目标
        二、横向审计监督面扩大
        三、纵向审计监督线加深
        四、审计全覆盖成果明显
第四章 永春县实施审计全覆盖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永春县实施审计全覆盖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全覆盖的对象和内容还存在盲区或空白
        二、审计全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不足
        三、审计全覆盖的成果利用不足
    第二节 永春县实施审计全覆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审计任务重且审计力量不足
        二、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且审计效率低
        三、审计整改检查力度不够且审计结果运用制度不够健全
第五章 国内基层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全覆盖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内基层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全覆盖的实践做法
        一、泗阳县加强审计对象管理
        二、宜昌市西陵区优化工作机制
        三、苏州市吴中区改革乡镇审计
    第二节 国内基层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全覆盖的经验启示
        一、统筹协调审计工作
        二、加强审计与其他部门工作协作
        三、加快推进基层审计机构改革
第六章 永春县实施审计全覆盖的对策
    第一节 科学统筹审计工作
        一、正确认识审计全覆盖的要求
        二、健全完善审计工作制度
        三、科学确定审计全覆盖的内容和工作方案
        四、统筹整合人力资源
    第二节 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
        一、创新审计管理模式
        二、有效整合审计全覆盖方式
        三、创新审计全覆盖的技术
    第三节 加强审计成果利用
        一、加大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力度
        二、加强审计结果运用
        三、强化审计与巡察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综述分析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审计
        2.1.2 经济责任
        2.1.3 经济责任审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2.2.2 国家治理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3章 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3.1 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3.1.1 所采取的举措
        3.1.2 取得的成效
    3.2 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2.1 经济责任审计覆盖仍有盲区
        3.2.2 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不高
        3.2.3 经济责任评价定责不够明确
        3.2.4 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应用不足
        3.2.5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3.3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3.3.1 审计力量不足与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矛盾显现
        3.3.2 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欠缺与经济责任审计要求高矛盾突出
        3.3.3 缺乏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定责标准
        3.3.4 经济责任审计“科技强审”思维匮乏
        3.3.5 经济责任审计整改督导推动力度较弱
第4章 国内其他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借鉴
    4.1 江苏省外其他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概况
        4.1.1 厦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协作机制
        4.1.2 重庆:借力数据分析集中同步推进审计重点
        4.1.3 黄石:严把“三关”实现质量效率“双提升”
    4.2 江苏省内其他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概况
        4.2.1 南京:设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
        4.2.2 无锡:搭建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对象数据平台
        4.2.3 徐州: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实施“审巡同步”监督
    4.3 经验借鉴
        4.3.1 科学编制经济责任审计计划
        4.3.2 合理整合资源有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4.3.3 发挥大数据平台技术支撑作用
        4.3.4 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操作程序控制审计质量
第5章 推动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对策分析
    5.1 科学统筹规划推进项目管理全覆盖
        5.1.1 协调安排“巡审同步”监督
        5.1.2 组织推广运用“离任交接”实施办法
        5.1.3 统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
    5.2 多措并举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5.2.1 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5.2.2 进一步细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5.2.3 准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5.3 构建健全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和定责标准
        5.3.1 制定科学规范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5.3.2 完善经济责任定责依据
    5.4 加快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建设
        5.4.1 建立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库
        5.4.2 搭建经济责任审计数据中心
        5.4.3 强化数据采集和管理
        5.4.4 扎实开展大数据审计
    5.5 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体制
        5.5.1 审计整改纳入问责制度体系
        5.5.2 制定报告规范使用相关制度
        5.5.3 建立成果运用部门协调机制
        5.5.4 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层次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二、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和问题与不足
        一、论文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所遇问题
        四、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干部
        二、基层干部
        三、干部人事制度
    第二节 理论依据及主体框架
        一、宏观层面: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
        二、微观和中观层面:制度变迁理论
        三、搭建理论依据与主体架构的桥梁
第二章 政治现代化、基层治理与干部行为模式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下的基层治理结构
        一、基层权威结构的历时嬗变
        二、基层社会规则及其运行逻辑
        三、基层政权结构与治理形态
    第二节 基层干部的行为动机及其模式
        一、关于人性的三种理论假设
        二、“情境理性”:基层干部的人性假设
    第三节 压力型体制与干部行为逻辑
        一、数量化的任务分解机制
        二、指标化的责任考评体制
第三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传统吏治思想及其扬弃
        一、尊重人才,选贤任能
        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三、注重基层,历练培养
        四、加强考核,严格监管
        五、廉洁奉公,节操自爱
    第二节 制度建设的探索历程
        一、初创阶段:解放思想,破旧立新
        二、探索阶段:打牢基础,破冰前行
        三、改革阶段:积极探索,深化前行
        四、“新时代”:建章立制,全面发展
    第三节 基本经验及其启示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二、秉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三、强化理论武装和基层历练
        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
第四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正式制度下政策体系供给不足
        一、制度缺位有待完善
        二、制度衔接有待加强
        三、制度理念有待提升
    第二节 社会“情境”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失衡
        一、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
        二、“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
        三、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
        四、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
    第三节 制度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
        一、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
        二、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
        三、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
        四、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
    第四节 制度改革存在路径依赖
        一、观念障碍: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
        二、体制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迟滞”
        三、组织行为障碍:党委及组织部门错位缺位
        四、机制障碍:缺乏吐故纳新的保障机制
第五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探索
    第一节 总体设想:“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
        一、涵盖选育管用四个方面
        二、“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是关键
        三、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目标任务
    第二节 选拔任用:提高精准度
        一、考实政治素质,注重群众公论
        二、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实绩考量
        三、开展谈心谈话,强化分析研判
        四、细化完善机制,健全过程保障
    第三节 教育培养:提升能力素质
        一、分层分类分级推进培训
        二、完善学习培养系统方案
        三、强化基层一线实践历练
    第四节 管理监督:严格执纪监督
        一、严格遵守监管原则
        二、细化层级管理规定
        三、实施立体监管制度
        四、完善宽严相济体系
        五、正确处理各项关系
    第五节 激励约束:促进担当作为
        一、健全考核激励制度
        二、推进职务职级并行
        三、完善身心关爱机制
结语:通往现代干部人事管理之路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4)公共服务视角下宁夏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理论依据
    五、研究路线及方法
第一章 宁夏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宁夏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问卷调查
    第二节 宁夏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
    第三节 宁夏疾控机构人员信息化素养情况分析
    第四节 宁夏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分析
第二章 宁夏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宁夏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宁夏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疾控信息化建设在国内外的实践及启示
    第一节 国外疾控信息化建设情况
    第二节 国内疾控信息化建设情况
    第三节 国内外疾控信息化建设经验启示
第四章 公共服务视角下宁夏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对策
    第一节 切实提高对疾控信息化公共服务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节 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政府主导作用
    第三节 依托政府财政及社会合作,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
    第四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人才服务能力
    第五节 提升疾控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服务能力
    第六节 推进业务系统建设及大数据应用,提升决策支持服务能力
    第七节 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及网络安全建设,服务机构科学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宁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化现状调查表
附录二: 专业技术人员信息技术素养及信息化认知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5)新疆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治区级师资培训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问卷调查对象
        1.2 访谈对象
    2 研究内容
        2.1 新疆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治区师资培训现状
        2.2 新疆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治区师资培训满意度调查问卷
        2.3 为新疆自治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师资培训提出建议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研究法
        3.2 问卷调查法
        3.3 现场调查法
        3.4 定性访谈法
        3.5 统计分析法
    4 质量控制
        4.1 设计阶段
        4.2 准备阶段
        4.3 调查阶段
        4.4 数据资料录入阶段
    5 技术路线
结果与分析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6)政府审计职业化问题与评价研究 ——以Z省政府审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与不足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创新点
        1.3.4 本文存在的难度和不足
2.文献综述
    2.1 审计职业化实质与内涵的文献综述
    2.2 审计职业化特征和要素的文献综述
    2.3 审计职业化内容中专业胜任力的文献综述
    2.4 职业化程度和制度构想的文献综述
3.政府审计职业化的概述
    3.1 政府审计职业化的相关概念
        3.1.1 职业化的概念
        3.1.2 政府审计的概念
        3.1.3 政府审计职业化的概念
    3.2 政府审计职业化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分析
4.政府审计职业化的横向与纵向比较
    4.1 政府审计职业化的横向比较
        4.1.1 CPA审计与内部审计职业化历程与经验借鉴
        4.1.2 以法官为代表的公务员职业化经验借鉴
        4.1.3 发达国家政府审计职业化经验借鉴
    4.2 我国政府审计职业化发展历程
5.Z省政府审计队伍职业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5.1 Z省政府审计队伍职业化现状
    5.2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6.政府审计职业化评价体系Z省
    6.1 建立政府审计职业化评价体系的现实意义
    6.2 Z省政府审计职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1 Z省政府审计职业化评价指标
        6.2.2 调查问卷设计及结果
        6.2.3 建立权重及计算
        6.2.4 Z省政府审计职业化指数的运用
7.政府审计职业化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7.1 政府审计职业化困境
    7.2 政府审计职业化的对策建议
        7.2.1 制度环境建设为政府审计职业化保驾护航
        7.2.2 人力资源升级使政府审计管理自成体系
        7.2.3 社会团体组建使政府审计更“接地气”
参考文献
后记

(7)天津市X区审计局公务员绩效考核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创新点
第2章 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概念
        2.1.1 绩效及绩效考核的概念
        2.1.2 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内容及特点
    2.2 公务员绩效考核理论基础
        2.2.1 公共选择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组织行为学理论
        2.2.4 目标管理理论
        2.2.5 激励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 国内研究综述
第3章 天津市X区审计局公务员绩效考核现状与问题
    3.1 天津市X区审计局概况
        3.1.1 主要职责
        3.1.2 内设机构
        3.1.3 人事信息概述
    3.2 天津市X区审计局公务员绩效考核方法
        3.2.1 绩效考核制度
        3.2.2 考核内容
        3.2.3 考核程序
        3.2.4 绩效考核结果及运用
    3.3 天津市X区审计局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天津市X区审计局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3.3.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4章 国内外公务员绩效考核相关实践经验及启示
    4.1 国外公务员绩效考核相关实践经验
        4.1.1 英国
        4.1.2 美国
        4.1.3 法国
        4.1.4 新加坡
        4.1.5 日本
    4.2 国内公务员绩效考核实践经验
        4.2.1 天津市
        4.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4.2.3 浙江省温州市
        4.2.4 江苏省如皋市
    4.3 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启示
        4.3.1 指标体系科学化是公务员考核的发展趋势
        4.3.2 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现了组织与个人的辩证关系
        4.3.3 辩证看待定性与定量之间的关系
第5章 天津市X区审计局公务员绩效考核优化
    5.1 天津市X区审计局公务员绩效考核优化目标与原则
        5.1.1 优化目标
        5.1.2 优化原则
    5.2 天津市X区审计局公务员绩效考核优化具体方案
        5.2.1 建立职位分析制度,制定岗位说明书
        5.2.2 结合目标管理理论,让考核有的放矢
        5.2.3 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绩效考核模型
        5.2.4 建章立制,加强宣传
    5.3 天津市X区审计局公务员绩效考核优化方案实施保障
        5.3.1 建立现场审计考勤制度
        5.3.2 建立审计项目执行进度管理控制标准
        5.3.3 依托平时考核纪实手册加强平时考核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与结论
        6.1.1 全文总结
        6.1.2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特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研究 ——以深圳市盐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的不足和局限
    1.4 本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
        1.4.1 义务教育
        1.4.2 教育均衡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1.5.4 观察法
    1.6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6.1 研究思路
        1.6.2 结构安排
2. 深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情况
    2.1 深圳市基础教育改革总体情况
    2.2 深圳市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
    2.3 深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与成效
        2.3.1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充足,基本实现“三个增长”
        2.3.2 生均预算内义务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
        2.3.3 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2.3.4 教职工工资福利逐年增长
        2.3.5 专项经费投入逐年增长
        2.3.6 教育费附加使用比例合理
        2.3.7 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经费管理
    2.4 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基本达到规定标准
        2.4.1 公办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特区外高于特区内
        2.4.2 公办学校生均建筑面积特区内外相差不大
    2.5 设备设施配置基本完善,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2.5.1 功能室配置达标率较高
        2.5.2 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2.6 教育队伍配置标准较高,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2.6.1 按时核定编制,配置大体均衡
        2.6.2 校长、教师持证率和学历达标率普遍较高
        2.6.3 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6.4 开展校际结对帮扶,促进区域师资均衡
    2.7 民办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学校配置水平不断提高
        2.7.1 民办学校生均占地和建筑面积基本达到深圳市标准
        2.7.2 民办教师持证率较高
    2.8 教育行政管理规范,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8.1 着力改薄扶弱,促进校际均衡
        2.8.2 规范招生入学,促进教育公平
        2.8.3 优化课程教学,深化优质均衡
        2.8.4 强化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
    2.9 学校教育教学不断优化,提高了优质均衡的水平
        2.9.1 确立均衡导向,提升办学思想
        2.9.2 执行政策法规,规范教育行为
        2.9.3 开展校本教研,创新课程教学
        2.9.4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
        2.9.5 彰显学校特色,打造办学品牌
    2.10 高标准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彰显教育公平
    2.11 教育进一步成就民生幸福
    2.12 教育有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2.12.1 特区建立30周年的历史节点,迎来承前启后的关键期
        2.12.2 作为国内教育改革的先行地区,深圳站在了更高的平台
        2.12.3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素质教育成绩喜人
3. 深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经验
    3.1 战略定位,全面规划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2 明确责任,形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强大合力
    3.3 制定政策,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3.4 因地制宜,彰显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
        3.4.1 福田区提出“教育向西片倾斜”的发展思路
        3.4.2 罗湖区不断优化外部环境,深化教育内涵发展
        3.4.3 南山区注重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3.4.4 盐田区实施“精品”战略,率先试行人事制度改革
        3.4.5 宝安区“重点转移,重心下移,内涵式发展”
        3.4.6 龙岗区加大投入,解决教育“欠账”
    3.5 深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经验、特色梳理
4. 深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部分职能部门执行教育法规不积极
        4.1.1 部分小区配套建设的学校移交手续不完备
        4.1.2 少数老城区的老学校占地面积不足,建筑面积不达标
        4.1.3 部分地段的学校建设进度须加快
        4.1.4 教育投入没有完全做到依法足额
        4.1.5 临聘教师比例较大,教师队伍不稳定
    4.2 区际之间、区内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仍不均衡
        4.2.1 经费投入不均衡
        4.2.2 设备设施配置不均衡
        4.2.3 骨干教师配置不均衡
    4.3 个别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不到位
        4.3.1 课程计划执行不力、利用节假日补课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4.3.2 音、体、美等学科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4.3.3 评价手段仍然陈旧、单一,不够科学
        4.3.4 考试学科过于强势,学生学业负担依然偏重
        4.3.5 教师继续教育方式方法有待改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仍需加强
        4.3.6 家校互动联系工作力度不够
        4.3.7 设备设施使用率不高,教育资源的效益有待提高
        4.3.8 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社会实践活动仍相对薄弱
        4.3.9 教师师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4.4 公、民办学校的发展不协调
5. 深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建议
    5.1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5.2 进一步建章立制,明确各职能部门依法治教的职责
    5.3 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切实保障义务教育优先发展
    5.4 加大教育行政执法监督和指导力度,提升义务教育优质水平
    5.5 建立民办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公、民办学校协调发展
        5.5.1 加大扶持、规范力度,提升质量
        5.5.2 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分层提高
        5.5.3 构建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平台
        5.5.4 依法依规扶持,稳定、发展教师队伍
    5.6 完善体系,有序督导
    5.7 统筹兼顾,促进公平
    5.8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设想
        5.8.1 注重内涵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5.8.2 数字化时代为教育均衡提供了手段和平台
    5.9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理解、把握到实施的思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9)我国藏族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基于“内地西藏班”的实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少数民族教育理论和政策
    二、内地西藏班实证研究
    三、内地西藏班政策研究文献
    四、本项研究的理论意义
    五、本研究的政策分析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本章参考引文 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家认同和民族教育
    一、加强民族认同
    二、增进国家凝聚
    三、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节 教育公平理论
    一、教育公平在我国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二、西方教育公平理论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三、教育公平理论的核心思想
第三节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
    一、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内涵精髓
    三、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特点分析
    四、多元文化主义的国际比较
第四节 人力资本理论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和特征
    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发展
    四、跨文化管理中的人力资本
    五、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途径依靠教育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二、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含义
    四、可持续发展中的和谐理念
本章参考引文 第二章 若干国家民族教育与政策比较研究
第一节 美国、加拿大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及特点
    一、美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及其特点
    二、加拿大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及其特点
第二节 德国、英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及特点
    一、德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分析
    二、英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分析
第三节 印度、中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及特点
    一、印度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二、中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本章参考引文 第三章 从蒙藏学校到内地西藏班:中央对西藏特殊的教育政策安排
第一节 1985年以前的西藏教育情况概述
    一、旧西藏的历史和教育
    二、独特的西藏礼仪和文化
    三、西藏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及政策规定
    四、西藏中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及政策规定
第二节 内地西藏班(校)政策的起源
    一、历史上的蒙藏学校制度
    二、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幼童计划
    三、内地西藏班的最初设立
第三节 内地西藏班政策的生态环境分析
    一、特殊教育政策的客观环境
    二、教育援藏方针的初步确立
    三、教育援藏政策的正式实施
    四、教育援藏政策的物质保障
    五、教育援藏政策的人才支持
    六、教育援藏政策的配套政策
第四节 内地西藏班政策发展脉络追踪
    一、内地西藏班政策的基本内容
    二、内地西藏班的招生人数
    三、内地西藏班初中毕业生的分流
    四、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扩招
    五、内地西藏班招生政策的调整
第五节 特殊的教育政策与人力资源的形成
    一、影响藏族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教育
    二、影响藏族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汉文化环境
    三、促进藏族中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自塑能力
本章参考引文 第四章 当前内地西藏班的办学格局与特点研究
第一节 内地西藏班政策的教育特点分析
    一、特殊的道德教育
    二、特殊的师生关系
    三、特殊的管理方式
    四、特殊的教学方法
    五、特殊的家庭教育
第二节 东中西部地区内地西藏学校办学分析
    一、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二、武汉西藏中学
    三、重庆西藏中学
第三节 政策执行效果评价研究
    一、政策执行效果评价依据之一:日常生活管理
    二、政策执行效果评价依据之二:教育教学管理
    三、政策执行效果评价依据之三:汉语言的使用
    四、藏族中学生对政策的改善建议分析
本章参考引文 第五章 教学机构个案分析:上海共康中学
第一节 上海共康中学
    一、共康中学的前身——回民中学
    二、共康中学的现状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道德教育
    四、“健全学生人格”的心理教育
    五、三年制教改实验
    六、开设多元文化课程
第二节 上海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届别情况分析
    一、1985届上海内地西藏班学生情况分析(参照附录三)
    二、1995届上海内地西藏班学生情况分析(参照附录四)
    三、2005届上海内地西藏班学生情况分析(参照附录五)
第三节 上海共康中学对西藏教育发展的贡献
    一、学校招生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藏族中学生学业成绩良好
    三、上海内地西藏班毕业生职业发展良好
本章参考引文 第六章 内地西藏班学生成长轨迹分析
第一节 藏族中学生内地适应情况分析
    一、内地西藏班学生性别分析
    二、藏族中学生的业余生活怎么过
    三、藏族中学生内地生活有哪些不适应
    四、藏族中学生的交友情况如何
第二节 藏族中学生文化民族的认同与传承
    一、藏族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了解多少
    二、藏族中学生的语言取向如何
    三、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节 内地西藏班办学模式分析
    一、为什么来内地读书
    二、如何看待内地办班效果
    三、藏族中学生的自我期待是什么
第四节 内地西藏班政策对藏族中学生的成长影响
    一、藏族中学生内地生活描述
    二、藏族中学生内地生活适应的四大关
    三、藏族中学生在内地学习生活的适应性测验
本章参考引文 第七章 绩效评价:价值与效果研究
第一节 内地西藏班政策评价
    一、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总体评价
    二、评价的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三、考察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四、提取因子
    五、西藏社会各界对政策的高度评价
第二节 政治价值分析
    一、积极的道德建设
    二、增进民族认同
    三、培养信念坚定的新西藏建设人才
第三节 文化价值分析
    一、汉藏双语促进文化交流
    二、藏汉文化相互融合
    三、带动文化援藏力度加大
第四节 教育价值分析
    一、改善西藏教育教学设施
    二、内地西藏班政策推动西藏中等教育发展
    三、内地西藏班学生享受同等优质教育资源
    四、提高西藏教育师资水平
第五节 经济社会价值分析
    一、“全国援藏”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大发展
    二、独特办学政策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内地西藏班毕业生直接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第六节 西藏发展成就对制定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启示
    一、西藏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
    二、西藏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三、我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基本策略
本章参考引文 第八章 内地西藏班: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研究
第一节 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成长烦恼
第二节 内地西藏班教师的发展困惑
第三节 内地西藏班教育教学管理优化
    一、管理体制问题
    二、经费问题
    三、教材和教学计划问题
    四、教学质量监督问题
第四节 基干文化适应的教育政策调整
    一、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二、以“民居制”代替封闭式学校管理
    三、以“助学金”方式支持学生回家探望
    四、引进藏族厨师
    五、适当调整教学安排
第五节 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一体化衔接
    一、完善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建议
    二、内地西藏班政策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对接
    三、内地西藏班政策与西藏自治区人才政策对接
本章参考引文 结论与展望 访谈观点摘要 采访程序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绩 附录一:访谈实录
上海地区
    访谈一
    访谈二
    访谈三
    访谈四
    访谈五
    访谈六
    访谈七
    访谈八
重庆地区
    访谈九
    访谈十
    访谈十一
西藏拉萨市
    访谈十二
    访谈十三
    访谈十四
    访谈十五
    访谈十六
    访谈十七
    访谈十八
    访谈十九
    访谈二十
    访谈二十一
    访谈二十二
    访谈二十三
    访谈二十四
    访谈二十五
    访谈二十六
    访谈二十七
    访谈二十八
西藏山南地区
    访谈二十九
西藏日喀则地区
    访谈三十
西藏林芝地区
    访谈三十一
西藏那曲地区
    访谈三十二
    访谈三十三
浙江绍兴
    访谈三十四
江苏常州
    访谈三十五
    访谈三十六
江苏南通
    访谈三十七
    访谈三十八
北京地区
    访谈三十九
    访谈四十
    访谈四十一
天津地区
    访谈四十二
河南郑州
    访谈四十三 附录二: 内地西藏班办学模式调查问卷 附录三: 1985届上海内地西藏班学生情况表 附录四:1995届上海内地西藏班学生情况表 附录五:2005届上海共康中学学生情况表 附录六:1985届上海内地西藏班学生毕业去向情况表 附录七:上海市共康中学西藏班学生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及排名 附录八 共康中学2009学年度总课表 附录九: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朱镕基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摘要) 致谢

(10)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已有研究成果分析
    三、概念界定
    四、徐白仑先生生平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的交接仪式
    一、交接的前夕准备
    二、金钥匙中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
第二章 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的试点实验
        一、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试点实验的历史背景
        二、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试点实验的实施
        三、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试点实验的特色
    第二节 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的大面积实验
        一、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大面积实验的历史背景
        二、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大面积实验的实施
        三、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大面积实验的特色
第三章 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面临的时代问题
    第一节 改革视障教育,提升视障儿童的入学率
        一、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必要性的凸现
        二、视障儿童随班就读的可行性与存在难题
        三、试点经验的推广与波折
    第二节 视障儿童随班就读质量保障与可持续发展
        一、视障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保障
        二、特殊教育体系的完善
        三、提升社会各界对特殊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的思想认识
第四章 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运作的组织系统
    第一节 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运作的外部组织群落
        一、外部组织群落的构成及关系剖析
        二、外部组织群落的功能分析
    第二节 金钥匙中心的组织建设与运作
        一、金钥匙中心的组织建设
        二、运作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项目的四大任务
        三、金钥匙中心的组织特色
    第三节 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影响因素
        一、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系统的层次划分
        二、影响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运作的中观因素分析
        三、金钥匙中心在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中的作用
        四、金钥匙中心推进区域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发展的意义
结语
    一、随班就读的思想认识
    二、随班就读的政策调适
    三、随班就读的推进策略
附录
    附录1 徐白仑先生的主要经历
    附录2 徐白仑先生所获荣誉
    附录3 1985-2010年金钥匙中心工作简要回顾
    附录4 崔永元《不过如此》节选
    附录5 襄垣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盲童教育的决定
    附录6 关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视障儿童教育“金锡匙工程”的通知
    附录7 黑龙江金钥匙工程齐齐哈尔示范县项目合作协议书
    附录8 希望是心灵的眼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我区审计职称考试工作圆满结束(论文参考文献)

  • [1]永春县审计全覆盖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D]. 林燕珠. 华侨大学, 2020(01)
  • [2]淮安市洪泽区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D]. 孙玉.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3]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D]. 谢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4]公共服务视角下宁夏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 蒋越. 宁夏大学, 2018(01)
  • [5]新疆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治区级师资培训现状分析[D]. 秦洁.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4)
  • [6]政府审计职业化问题与评价研究 ——以Z省政府审计为例[D]. 顾娟. 南京审计大学, 2017(06)
  • [7]天津市X区审计局公务员绩效考核优化研究[D]. 闫晗. 天津大学, 2017(09)
  • [8]特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研究 ——以深圳市盐田区为例[D]. 杨江峰.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8)
  • [9]我国藏族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基于“内地西藏班”的实例分析[D]. 赵靖茹. 复旦大学, 2012(03)
  • [10]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 吕雯慧. 华东师范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