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头企业花生品种系谱分析

狮头企业花生品种系谱分析

一、狮头企亲缘花生品种系谱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润风,鲁清,洪彦彬,梁炫强,陈小平,刘国强,洪成佳,李少雄[1](2021)在《中国南方区试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揭示我国南方花生品种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明确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今后花生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通过100对SSR引物分析了54份中国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聚类分析,同时通过品种系谱分析其中21份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亲本来源。【结果】有47对供试引物在不同品种间检测出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检测的等位基因数为2~7个、平均2.93个,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67~0.764、平均0.336。对54个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SR聚类结果与品种来源存在相关性,同一省份的品种更倾向于聚为一类。系谱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广东、广西3个省份花生育成品种的亲本来源是相互交叉的,以伏花生和狮头企为主培育出的粤油551、粤油551-116、汕油27以及在此基础上培育出的汕油71、汕油523是南方花生品种常用的骨干亲本。【结论】中国南方花生区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存在遗传基础狭窄的缺点。今后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花生种质资源,培育新遗传背景下的骨干亲本,拓宽花生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增加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林秀芳,叶万余,吴春玲,刘海东,徐小媛,陈灿[2](2020)在《广西审定花生品种系谱及农艺性状演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加快花生新品种选育效率,分析了广西1986-2016年审定的51个花生品种系谱及农艺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广西审定花生品种共涉及75个直接亲本,其中,主要以广东的育成品种及广西的中间材料为主。杂交育种是广西花生品种改良的主要手段,并以"育成品种×中间材料"和"育成品种×育成品种"两种组配模式为主。粤油551、汕油523、粤油223等是广西审定花生品种的骨干亲本。近年以来,广西审定花生品种荚果产量增产显着,但品质性状没有明显提高,株高、侧枝长、百果重、百仁重对增产贡献较大。因此,加强国内外花生优异种质的引进和利用,重视品质和抗性改良,是广西花生育种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常规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以实现花生育种更好更快的发展。

林秀芳,吴春玲,陈庆政,祁俊程,刘海东,叶万余[3](2020)在《贺字号系列花生品种系谱及部分农艺性状分析(英文)》文中指出对广西贺州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审定的13个花生品种进行系谱关系及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3个花生品种共涉及20个直接亲本,80%来自广西和广东,其中应用次数较多的是汕油523和粤油193;这些审定品种的系谱分析可追溯到30个祖先亲本,含伏花生及狮头企血缘的品种达84.62%,这说明遗传基础过窄,育种难有大的突破;植株的株高、分枝数、含油率变化不大,百果重及荚果产量均有提升,但出仁率有下降的趋势。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宽亲本种质基础,丰富育种手段,继续加强抗病育种及专用性花生选育工作。

高斌,李洪珍,崔顺立,郭丽果,陈焕英,穆国俊,杨鑫雷,刘立峰[4](2019)在《北方花生育成品种(系)分子标记鉴定及系谱分析》文中指出本研究利用从3964对引物中鉴定筛选到的57对SSR和6对AhTE引物对40份骨干亲本和113份北方花生育成品种(系)进行基因型扫描,共检测到267个等位位点,其中209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达78.28。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0754~0.9217,平均值为0.7134。利用基因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当遗传相似系数(GS)为0.62时,153份花生材料分为Ⅰ(2个亚群,GS为0.678)、Ⅱ(13个亚群,GS为0.774)两个类群;当GS为0.99时,63对核心引物可将153份种质资源完全分开,并构建了DNA指纹数据库。通过遗传贡献值分析出北方花生育成品种(系)的骨干亲本主要以伏花生、狮头企和沐阳大站秧为主,其中伏花生遗传贡献值最大(18.26),衍生品种最多(75份),而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伏花生衍生品种比率分别为65.12%、70.83%、72.73%,且衍生品种比率与遗传贡献值呈正相关。本研究将为我国北方花生新品种鉴定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为花生品种系谱修订奠定基础。

孙子淇[5](2018)在《花生重要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河南省审定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提出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世界第四大油料作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油料生产的日益重视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花生生产呈稳定上升趋势。河南省是我国第一花生生产大省,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2%和27%。培育高产、优质、抗性好、具有理想株型的花生品种一直以来都是花生育种工作的目标。而研究目标性状的遗传机制,了解花生种质资源和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是实现育种目标的前提。本研究利用tGBS(Tunable Genotypingby Sequencing)测序技术获得的高质量 SNP(Single Nuclotide Polymorphism)分析了 320份花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花生农艺、品质、生育期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掘与其紧密关联的SNP标记,为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同时,利用分子标记和亲缘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arentage)解析了河南省培育及审定的106个花生品种的遗传关系,今后花生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指导。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tGBS技术测序并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得到的37,128个高质量SNP构建了 320份花生种质资源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320份花生资源根据其植物型可被划分为三大类(C1、C2和C3),C1除3份材料外,其余均为多粒型,C2主要是珍珠豆型,C3包含有普通型、龙生型和中间型,且C1和C2属于连续开花亚种,C3属于交替开花亚种。本研究首次将连续开花亚种中的两个变种即多粒型和珍珠豆型利用分子标记区分开,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该结论的可靠性。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K=2时,连续开花亚种的两个变种(多粒型和珍珠豆型)被归为一个亚群,而当K=3时它们被区分为两个亚群。固定指数(FST)分析结果表明,连续开花亚种的两个变种间的遗传关系较近(C1和C2间的FST值为0.2838),两个亚种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势(C1、C2与C3间的FST值均大于0.4)。核苷酸多样性(π)分析结果表明,C2的遗传多样性更广(0.048),接下来依次为C1(0.035)和C3(0.012)。本结论为花生种质资源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为提高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依据。2、利用 MAF(Minor Allele Frequency)高于 0.05 的 10004 个 SNP 位点和实现在 TASSEL 5.2.13 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MLM),对花生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生育期性状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当显着性水平为0.05(临界值约为5.3)时,共检测到119个显着性SNP与花生重要性状相关联。其中,有19个SNP位点与农艺性状如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总分枝数关联,表型贡献率为7.95%~18.53%,B06染色体上与主茎高相关联的SNP在两个不同测试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其余位点仅在一个环境中检测到。与品质性状如蔗糖、油酸、亚油酸含量和油亚比显着相关联的SNP共50个,表型贡献率为8.78%~23.17%,其中有9个与油亚比相关联的SNP能在两个或三个环境中检测到,其余位点仅出现在一个环境中。共发现33个位点与开花期显着相关联,表型贡献率为8.45%~18.80%,有8个位点在两个环境中检测到。与产量相关性状如百果重、百粒重、荚果和籽粒的面积、周长、直径、长、宽、长宽比显着相关联的SNP有26个,表型贡献率为7.61%~16.90%,其中21个位点为一因多效,控制两个及两个以上性状,14个位点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境中检测到,还有3个位点即SARAIP.B05_29253753、SARAIP.B06_72952240、SARAIP.B06_97561085不但同时控制多个性状而且在4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本研究为目标性状基因的遗传解析和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前提。3、利用分子标记和系谱信息分析了河南省1982年至2016年间培育及审定的106个花生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系谱信息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育成花生品种绝大多数含有骨干亲本伏花生的血缘,约92%的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亲缘系数变异范围为0~0.773,平均值为0.149。106个花生品种根据分子标记和亲缘系数分析结果分别聚集成9类和10类,两个聚类结果的部分类群相互对应,其中珍珠豆型和普通型花生品种相互间具有明显的区别。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06个花生品种可以分为3个亚群,该结果与根据分枝、开花习性和荚果类型的分类相吻合,亚群划分情况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的遗传背景较窄,遗传多样性较差,挖掘利用新的优异种质资源是今后花生育种工作的发展方向。

孙子淇,齐飞艳,郑峥,董文召,黄冰艳,张俊,张忠信,汤丰收,张新友,刘志勇[6](2017)在《河南省106个审定花生品种亲缘关系分析》文中指出利用花生育成品种的系谱和亲缘系数分析了河南省1982-2016年间培育和审定的106个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河南省主要育成花生品种绝大多数含有骨干亲本伏花生的血缘,约92%的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变异范围为00.773,平均COP值为0.149。COP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3个品种(开农53、泛花3号、驻花2号)因与其他品种无亲缘关系而各自独成一类外,其余103个品种均有亲缘关系。13个品种与其他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剩余90个品种可被分为10类,每类均由特定品种及其衍生系组成。以上结果表明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的遗传背景较窄,遗传多样性较差,利用新的种质资源,创新亲本组配方式,提高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今后花生育种工作中需要改进的方向。

崔顺立,孟硕,何美敬,杨鑫雷,侯名语,穆国俊,Charles Y.Chen,刘立峰[7](2017)在《美国花生微核心种质资源纯化系的引进与表型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花生种质资源是花生新品种选育和重要农艺性状遗传研究的基础材料。引进国外优异花生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评价对发掘优良花生种质、丰富我国花生资源遗传多样性以及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4-2015年连续2年在河北保定对104份引进的美国花生微核心种质资源纯化系进行了农艺性状考察和抗病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美国微核心种质纯化系多为匍匐型,主茎高变异范围为24.5089.50 cm,侧枝长为39.3799.23 cm,单株果数和单株果重分别为8.7546.33个和8.4929.54 g,百果重为80.76216.72 g,单株粒数为18.2558.00个,单株粒重为9.8933.36 g,百仁重为25.5274.18 g,出仁率为52.58%76.08%。抗病性鉴定表明,部分美国微核心种质资源纯化系高抗褐斑病和网斑病,性状优良。该研究结果为花生新品种选育与遗传研究提供了优异材料和参考信息。

苑旺,赵永亮,王丽洁[8](2016)在《SSR分子标记在花生种质资源鉴定方面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富含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尽管花生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但是其种质资源的丰富程度并不明显,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已有较多种的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种质资源鉴定,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SSR分子标记技术,它可用于花生亲缘关系的鉴定、品种鉴定、真实性鉴定以及纯度鉴定等。本综述讲述了SSR分子标记在花生种质资源鉴定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阐明了其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后期全面开展花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奠定基础。

肖宇,陈剑洪,郭陞垚,陈永水,王金线[9](2015)在《福建省近年来审(认)定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指出以近年来通过福建省审(认)定的23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对株型、叶形、叶片大小、叶色、荚果形状、网纹粗细、网纹深浅、开花习性、种仁大小、种皮颜色和粒形共11个表型性状的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简称SI)和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简称H’)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开花习性、种皮颜色和种仁大小3个性状表现一致外,23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SI=0.506,H’=0.796,其中以荚果形状最低(SI=0.237,H’=0.387),以网纹粗细最高(SI=0.755,H’=1.335);从50对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较好引物,共扩增出59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6.56条多态性条带,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7460.957,平均值为0.88。23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250.818,平均为0.579。在相似系数0.55处可分为3个类群。系谱分析表明亲本来源相近的品种优先聚在一起,利用辐照诱变材料对于拓宽花生遗传基础发挥作用较明显。SSR分析结果基本上与系谱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陈永水,陈剑洪,郭陞垚,肖宇,陈茹艳,王金线[10](2014)在《福建省审(认)定花生品种系谱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文中指出探讨福建省花生品种的亲缘关系和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良,为今后花生新品种选育和引种工作提供依据。对福建省开始开展花生品种审定工作至今审(认)定的29个花生品种进行系谱和共祖先度(或称亲本系数)分析以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结果表明,这29个花生品种共涉及38个直接亲本,92.11%来自广东和福建省,其中‘汕油523’、‘粤油92’、‘泉花10号’、‘泉花327’的利用频率较高;这些审(认)定品种系谱分析可追溯到47个祖先亲本,74.47%来自省外地方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但只有8个祖先亲本利用频率较高;主要由2个系谱树组成,‘粤油92’、‘泉花10号’、‘汕油523’、‘泉花327’是福建省审(认)定品种直接的骨干亲本。共祖先度分析进一步了解品种群内亲缘关系的远近。随着年代的推后,审(认)定品种的大多数主要性状得到了改良,百果重、百仁重对提高花生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用。福建省审(认)定的花生品种其遗传基础较为狭窄;系谱分析可充分了解品种的亲缘关系,而共祖先度(或亲本系数)则可从量上进一步说明两者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宜得彰。品种产量性状的改良应协调好与单株结果数、果仁大小、出仁率、以及植株性状等性状的关系。

二、狮头企亲缘花生品种系谱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狮头企亲缘花生品种系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南方区试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植物材料
        1.1.2 生化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花生叶片DNA提取
        1.2.2 PCR扩增
        1.2.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2.2 类型间的聚类分析
    2.3 系谱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2)广西审定花生品种系谱及农艺性状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西审定花生品种分析
        2.1.1 不同时期审定的品种数量及其选育方法
    2.2 广西审定花生品种系谱分析
        2.2.1 广西审定花生品种的祖先亲本来源分析
        2.2.2 广西审定花生品种的骨干亲本分析
    2.3 广西审定花生品种的杂交组配模式分析
    2.4 广西审定花生品种农艺性状演变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育种方式
    3.2 育种亲本
    3.3 农艺性状演变

(3)贺字号系列花生品种系谱及部分农艺性状分析(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 Introduction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2.1. Materials
    2.2. Methods
3. Results and Analysis
    3.1. Parent analysis of peanut variety
    3.2. Derived varieties with bred varieties as direct parents
    3.3. Agronomic characters
4. 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

(4)北方花生育成品种(系)分子标记鉴定及系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分子标记鉴定及DNA指纹图谱构建
    1.3 聚类及系谱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核心引物多态性及DNA指纹图谱
    2.2 花生品种特异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2.3 系谱分析
3 讨论
    3.1 SSR标记与花生DNA指纹鉴定
    3.2 系谱分析与花生育种

(5)花生重要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河南省审定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栽培种花生的起源分类及分子研究进展
        1.1.1 栽培种花生的起源
        1.1.2 栽培种花生的植物学分类
        1.1.3 栽培种花生的基因组研究进展
        1.1.4 花生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1.2 栽培种花生遗传研究进展
        1.2.1 栽培种花生的遗传进化研究
        1.2.2 栽培种花生重要性状相关基因定位
        1.2.3 花生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1.2.4 河南省花生育种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花生重要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DNA提取和测序
        2.1.3 田间试验
        2.1.4 基因型数据分析
        2.1.5 表型数据分析
        2.1.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测序结果
        2.2.2 基因型分析结果
        2.2.3 表型鉴定结果
        2.2.4 关联分析结果
    2.3 讨论
        2.3.1 320份花生资源植物学验证
        2.3.2 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驯化
        2.3.3 SNP calling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3.4 显着性关联位点与前人研究相比较
第三章 河南省审定花生品种遗传关系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DNA提取
        3.1.3 SSR扩增
        3.1.4 KASP分型
        3.1.5 统计分析
        3.1.6 亲缘系数计算
    3.2 结果分析
        3.2.1 SSR标记多态性
        3.2.2 KASP标记检测
        3.2.3 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3.2.4 群体结构分析
        3.2.5 育成品种系谱
        3.2.6 品种间的亲缘系数
        3.2.7 品种亲缘系数的聚类分析
        3.2.8 不同育种单位及不同年代品种间的亲缘系数
    3.3 讨论
        3.3.1 不同标记类型比较
        3.3.2 不同聚类结果比较
        3.3.3 亲缘系数分析
第四章 全文结论
    4.1 花生资源遗传进化关系
    4.2 花生性状关联分析结果
    4.3 河南省审定花生品种遗传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6)河南省106个审定花生品种亲缘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育成品种系谱
    2.2 品种间的亲缘系数
    2.3 品种亲缘系数的聚类分析
    2.4 不同育种单位及不同年代品种间的亲缘系数
3 讨论

(7)美国花生微核心种质资源纯化系的引进与表型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农艺性状鉴定调查
    1.3 抗病性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鉴定
        2.1.1 植株性状表现
        2.1.2 荚果及子仁性状
    2.2 美国花生微核心种质资源纯化系抗病性状表现
3 讨论与结论
    3.1 美国花生微核心种质资源纯化系的优势
    3.2美国花生微核心种质资源纯化系引入后的变化
    3.3 美国花生微核心种质资源纯化系与国内外微核心资源的比较

(8)SSR分子标记在花生种质资源鉴定方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SSR分子标记技术
2 种质资源鉴定
    2.1 亲缘关系鉴定
    2.2 品种鉴定
    2.3 真实性鉴定
    2.4 纯度鉴定
3 小结
作者贡献

(9)福建省近年来审(认)定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性状的调查
    1.3 SSR分析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表型性状的分布频率
    2.2 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SSR标记多态性
    2.4 品种间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
3 讨论

(10)福建省审(认)定花生品种系谱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来源及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审(认)定花生品种及其系谱分析
        2.1.1 不同年代审(认)定的品种数量及其选育方法
        2.1.2 审(认)定花生品种其亲本的地理来源和类型
        2.1.3 审(认)定品种的亲缘关系
    2.2 福建省审(认)定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良
        2.2.1 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
        2.2.2植株性状的遗传改良
3 结论与讨论

四、狮头企亲缘花生品种系谱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南方区试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王润风,鲁清,洪彦彬,梁炫强,陈小平,刘国强,洪成佳,李少雄. 广东农业科学, 2021(12)
  • [2]广西审定花生品种系谱及农艺性状演变[J]. 林秀芳,叶万余,吴春玲,刘海东,徐小媛,陈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05)
  • [3]贺字号系列花生品种系谱及部分农艺性状分析(英文)[J]. 林秀芳,吴春玲,陈庆政,祁俊程,刘海东,叶万余.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02)
  • [4]北方花生育成品种(系)分子标记鉴定及系谱分析[J]. 高斌,李洪珍,崔顺立,郭丽果,陈焕英,穆国俊,杨鑫雷,刘立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06)
  • [5]花生重要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河南省审定花生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D]. 孙子淇. 中国农业大学, 2018(02)
  • [6]河南省106个审定花生品种亲缘关系分析[J]. 孙子淇,齐飞艳,郑峥,董文召,黄冰艳,张俊,张忠信,汤丰收,张新友,刘志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06)
  • [7]美国花生微核心种质资源纯化系的引进与表型评价[J]. 崔顺立,孟硕,何美敬,杨鑫雷,侯名语,穆国俊,Charles Y.Chen,刘立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3)
  • [8]SSR分子标记在花生种质资源鉴定方面的应用研究[J]. 苑旺,赵永亮,王丽洁. 分子植物育种, 2016(12)
  • [9]福建省近年来审(认)定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肖宇,陈剑洪,郭陞垚,陈永水,王金线.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4)
  • [10]福建省审(认)定花生品种系谱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J]. 陈永水,陈剑洪,郭陞垚,肖宇,陈茹艳,王金线.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8)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