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甘肃省肃南县摆浪沟矿化区找矿潜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牛洪斌,李绪善,徐家乐,刘建宏,谢志峰[1](2016)在《物化探技术进步及其在甘肃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甘肃省物化探工作起步早,资料丰富,成果显着。文章力求全面系统总结物化探方法在甘肃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中的技术进步和成果,反映物化探工作程度。文章提出,随着科技发展,物探仪器实现了数字化,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自动化,工作效率和勘探效果得到显着提升,逐步朝着仪器轻便化、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方向发展。工程物探转向城市无损桩基检测、地下管线探测、地下采空区和地裂缝探测、边坡稳定性评价、地下水污染检测等领域;低密度地球化学测量在甘肃北山地区进行试验研究;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构造叠加晕方法在西秦岭铅锌、金矿区进行试验,取得新进展;1:5万矿产远景调查中物化探方法得到大量应用,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成为找矿突破重要方法工作。
廖时理[2](2014)在《甘肃省白银地区找矿靶区逐级圈定与定量预测》文中认为甘肃省白银厂矿田是我国规模最大、最典型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地,其铜铅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长期的开采,区内资源已开采殆尽,面临着严峻的增储压力。数几十年来,前人在该区进行了大量的地物化遥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然而目前对这些资料的开发和合理利用还不够充分,找矿效果也一直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因此开展白银厂矿田深部及其外围找矿,寻找新的接替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5P”成矿预测与定量评价理论是一种以不同尺度地质异常研究为基础,综合找矿信息,逐级系统进行矿产资源定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随着找矿级别的增高,找矿靶区范围依次变小,靶区级别逐步增高,找矿成功概率则逐渐增大。本文以5P成矿预测与定量评价理论为基础,以研究和定量圈定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地质异常为基本途径,将直接找矿信息与间接找矿信息研究相结合,通过深入挖掘和综合分析多元找矿信息,系统建立了白银矿田的“5P”综合找矿模型进行成矿预测,并在白银矿田圈定了不同尺度的找矿远景区及矿体远景地段,为白银厂矿田外围及深部找矿工作部署,接替资源勘探目标优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以上工作,获得了以下认识:1、通过对北祁连地区1:100万地质、物探和遥感资料的二次开发,提取相应的异常找矿信息,建立了该区的综合信息证据权找矿模型,并定量圈定了铜矿床的成矿可能地段。结果表明,区内铜矿床的含矿地层主要为奥陶系(O)、寒武系(∈)、前寒武长城系(Ch)、志留系(S)和泥盆系上统(D3),以NW-NWW向为主的断裂控制了区内地层和矿产的分布,铜矿床主要分布在距离一、二级断裂15km以及三级断裂6km的范围内,并与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关系密切。铜矿床成矿可能地段具有沿区内主要构造带的大断裂分布的特征,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带的肃南-祁连-门源-门源一带,同时,在阿克塞-肃北以及南八仙、贵德-循化一带也有零星分布,其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及基性-超基性岩的分布特征一致。2、通过对白银地区区域1:20万地质、航磁、化探资料分析和找矿信息提取,发现区内VMS矿床的含矿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中基性火山岩、白银厂组火山杂岩和皋兰群变质火山岩,并主要分布在距离断裂2km的范围内,航磁推断隐伏断裂、隐伏岩体和环状构造对矿床的空间分布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结合1:20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分析,建立了白银地区VMS矿床找矿可行地段综合信息证据权预测模型,确定了白银厂矿田及其小外围、老虎山-猪咀哑巴地区和富强堡-四眼井一带为A级找矿靶区,石青硐-朵家滩地区、二道湾一带和罗家大庄-银硐沟一带为B级找矿靶区,研究区南部的黄崖口、铁背沟、跃水崖地区为C级找矿靶区,并分别对这些远景区进行了找矿可行性分析。3、通过白银矿阳及外围1:5万地质异常找矿信息提取,发现区内矿床的含矿地层卞要为中寒武统白银厂组(∈22)、大井子组(∈23)以及中上寒武统未分地层(∈23+4),含矿岩性主要为石英角斑凝灰岩系和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系,NWW向断裂和背斜构造控制着火山岩及其含矿层和矿化的分布,矿床主要分布在距离断裂和背斜构造轴部2km的范围内。结合区内地球物理测量和1:5万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信息,建立了该区找矿有利地段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并确定了白银厂矿田本区、黑石山-横湾地区以及石青硐-朵家滩地区为A级找矿靶区,黑石川附近的地拉牌地区、占硐沟-阴沟谷峡地区为B级找矿靶区,黑石山东部地区、熊家湾地区和一堵墙南为c级远景区。4、对白银矿田及小外围进行了1:2.5万地质异常找矿信息提取,发现区内矿床主要分布在中寒武统白银厂组上岩组和下岩组(∈22、∈22-1a、∈22-1c、∈21)以及大井子组(∈23b)中,其岩性主要为石英角斑凝灰岩和中-基性火山杂岩层。同时,矿床主要分布在距离NWW、NE向断裂以及背斜构造轴部0.6km的范围内,火山喷发中心对矿床的产出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距离石英钠长斑岩0.5km的区域内也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区内1:2.5重力浅源异常高值区具有呈NWW向和NE向串珠状分布的特征,中-大型VMS矿床均分布在重力浅源异常的负值区。结合1:2.5万土壤样原生晕化探找矿信息提取,建立该区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综合信息预测模型,在区内确定了白银厂折-火地区深部、小铁山地区深部以及白银矿田东两区结合部位为A级远景区,沙捞坝-大涝坝-阴沟谷峡地区、放马沟地区以及郝泉沟、白马洼地区为B级找矿远景区。5、在白银矿区小外围宋家趟和小铁山东南地区分别进行了覆盖区黄土吸附态金属离子测量实验,探索该区黄土厚层覆盖区吸附态金属离子测量(蒸发盐晕)对快速找矿评价有实际意义。结果显示该方法在白银厂半干旱环境下的厚层黄土覆盖区具有一定的找矿效果,主要成矿元素Cu、Pb、Zn、Ag的异常明显,并伴生低温元素异常,异常点位处对应的构造岩样品亦具有对应元素异常特征。通过该方法在宋家趟地区确定了多处Cu、Bi异常,在小铁山地区确定了多处Cu、Zn、Sb异常,对矿区小外围找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6、在白银矿区及其小外围开展了构造原生晕找矿,采集了10条总长度为18.7km的构造岩原生晕找矿剖面,并分析了样品的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构造岩样品的Cu、Pb、 Zn、Ag、As等元素含量均大于矿田岩石背景值,说明构造岩中矿化元素得到富集。Ag、 Mo、As、Sb中低温元素组合和Cu、Pb、Zn、Mn矿区主要成矿元素组合关系较为密切,与元素的活动性质非常相似。通过该方法在矿区及小外围获得了多处异常,且多数异常的产出位置位于已知矿床的延伸部位,表明构造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在白银矿区具有较好的效果。7、对折-火矿区近两年施工的四个见矿钻孔(ZK2-1、ZK2-3、ZK10-1、ZK10-2)的空间蚀变、矿石结构构造、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等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折、火矿区深部主要发育浸染状铜矿化,深部矿体具有雁列侧伏的分布趋势,近矿发育绿泥石化,向外逐渐转变为绢云母化和硅化。钻孔岩芯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主要成矿元素具有多个富集中心,Cu、Pb、Zn元素异常与主要成矿带范围一致,并与新揭露矿体的分布相对应,Ag、 As、Sb、Hg为矿体前缘晕出现,W.、Sn、Mo、Bi为尾部晕。元素分带计算表明,火焰山2线的钻孔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Ni-Co-As-Cu-Ag-V-Bi-Sb-Pb-Mo-Zn-Cd-Mn。两个钻孔深部Pb异常以及(Pb+Zn)/Cu比值均有加强的趋势,暗示深部有继续发现矿体的可能,建议继续布置深钻(特别是坑内钻),对深部矿体进行控制。8、通过对白银矿田大比例尺重力、高精度磁测数据建库、二次开发与综合分析,结合前人资料,发现酸性火山岩类常在区域上形成重力低,矿体常在区域重力低值区形成局部重力高,埋深大于500m的矿体无重力异常显示,酸性火山岩中的找矿有利位置为磁场强度在0nT左右NWW向和NE向磁性特征线的相交部位中出现的高磁部位。结合白银矿区VMS矿床元素分带研究以及主要控矿要素分析,建立了该区折腰山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信息找矿模型。9、通过矿区大比例尺物化探找矿信息提取与成矿规律分析,结合覆盖区黄土吸附态金属离子测量、构造原生晕找矿实验以及野外踏勘发现的多处孔雀石、铜蓝等露头,在区内圈定了折腰山-火焰山老矿区以及小铁山-铜厂沟矿区深部、折腰山-火焰山东部结合部、小铁山-铜厂沟东南部、折腰山-火焰山西部以及折腰山-火焰山北部等五个矿体远景地段,为矿区接替资源找矿提供了资料参考。
刘晓煌[3](2008)在《北祁连西段金佛寺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前人对祁连山西段的花岗岩有一定的研究,但北祁连造山带西段最大的金佛寺岩体其研究程度明显低于较其它区域。由于其交通条件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有关金佛寺岩体含矿性的研究更是不多见。本文在前人区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遥感学、放射性Re—Os、Rb—Sr、Sm—Nd、Pb同位素测年和示踪,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C、H、O、S,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论证了金佛寺岩体的成岩时代、构造环境及与之有关的金属矿床成矿时代和成因机制问题。通过野外地质工作查明了区内岩体、地层的分布,断裂构造活动及控矿规律,研究了成矿地质条件,初步掌握了矿体分布范围、产状、规模、形态变化、矿石物质成份,为下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金佛寺岩体地质特征研究地质学、岩相学研究表明:金佛寺岩体分为两期,第一期副矿物以磁铁矿、磷灰石、锆石为主。次生矿物以绢云母、碳酸盐、绿泥石为主。且富含不含角闪石的绿泥石化黑云斜长花岗岩及黑云石英闪长岩包裹体。第二期副矿物以磁铁矿为主。次生矿物以绿泥石、绢云母、绿帘石为主;Rb—Sr和Nd—Sm全岩等时线年龄第一期为421.9—426.1Ma,属于中—晚志留世(温洛克世—罗德洛世)。第二期时间为389.6—391.3Ma。属于早—中泥盆世;流体包裹研究表明:第一期岩体包裹体温度均一为116—250℃,形成深度在0—0.9Km,压力为0—25 MPa。第二期岩体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275℃,形成深度在0.28—1.5Km,压力为7.5—39 MPa。金佛寺岩体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Rb—Sr、Sm—Nd、Pb同位素特征暗示,其原始岩浆来源于地壳,岩体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2)金佛寺岩体的成矿作用研究金属矿物生成顺序及划分成矿期次:1赤铁矿—2黄铁矿—3黄铜矿—4斑铜矿—5方铅矿1—6黑钨矿—7辉钼矿—8闪锌矿—9方铅矿2—10白钨矿—11(铅矾—白铅矿、褐铁矿、针铁矿、辉铜矿)。该区大体划分为2个矿化期5个矿化阶段,分别为:热液矿化期:Ⅰ磁铁矿—赤铁矿中高温阶段、Ⅱ石英—黄铁矿中低温热液阶段、Ⅲ黄铜矿—辉钼矿中、高温热液阶段、Ⅳ方铅矿—闪锌矿中低温热液阶段、Ⅴ方解石—方铅矿低温热液阶段。表生氧化期:部分金属化合物氧化为褐铁矿、针铁矿、铅矾—白铅矿、辉铜矿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的成矿来源是地壳,成矿流体以岩浆为主并受大气水的影响;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温度差异不大,而成矿流体的成份也很相似,具有相似的成矿环境。西柳沟钨钼矿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成矿年龄为422.2Ma,属于中晚志留世。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Rb—Sr、Sm—Nd、Pb同位素研究表明西柳沟钨钼矿形成于中晚志留世北祁连造山作用初期环境;索同沟的铅来源单一,可能与造山作用及其围岩—奥陶纪的火山有关。(3)成矿模式的研究西柳沟钨钼矿、索同沟Ⅲ号脉铅锌矿与金佛寺第一期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和包裹体特征相接近,索同沟Ⅲ号脉铅锌矿同时也具有Ⅰ号铅锌矿脉的部分地球化学的特征,而Ⅰ号脉与奥陶系的阴沟群(OYa)地球化学特征相似。Pb同位素、包裹体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体及与金佛寺岩体有关矿的源区主要是大陆壳,而不是地幔,它们都与造山作用有关。Ⅰ号铅锌矿脉形成于金佛寺第一期岩体就位前,与第一期岩体就位前的流体和奥陶系阴沟群a岩组(OYa)有关;西柳沟钨钼矿形成于金佛寺第一期岩体就位后,与岩体及基底北大河岩群有关;Ⅲ号脉形成于第一期岩体形成后的金佛寺岩体的成矿作用晚期,是这一次成矿作用的结束。
殷先明[4](2007)在《甘肃省火山岩型铜矿找矿工作再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研究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该类型找矿方面的实践,建立了具有较实用性的矿床预测类型和找矿预测区。并就加强甘肃省火山岩型铜矿的找矿提出了6条建议。
张照伟,赵东宏[5](2006)在《甘肃省北祁连山错沟—寺大隆铜(锌)成矿带区域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文中提出甘肃省错沟—寺大隆铜(锌)成矿带位于奥陶纪弧后盆地和岛弧扩张脊火山岩带内,沿成矿带分布有5个矿化集中区,区内典型矿床研究表明:矿床形成于强烈拉张的构造背景,赋存在蛇绿岩套中—上部的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中,受古火山机构和其原生构造裂隙控制,根据控矿条件分析,今后有必要对蛇绿岩套发育、存在以Cu为主的化探异常、海底热液喷流标志明显的摆浪沟地区和小砂石地区进行深入的找矿工作。
郭周平[6](2006)在《北祁连山塞浦路斯型铜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研究》文中提出北祁连山是中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之一,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VHMS)矿床是主要成矿类型。按成矿环境、赋矿岩石和成矿元素组合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大陆裂谷和岛弧环境长英质火山岩有关的Cu(Pb、Zn)VHMS矿床;另一类是与洋壳环境基性火山岩有关的Cu(Zn)VHMS矿床。前者研究较为详细,以白银厂大型铜矿床为典型代表;后者研究薄弱,近年来石居里沟(雪泉铜矿)中型矿床的发现,显示了该类矿床的找矿意义和研究价值。 北祁连山与洋壳环境基性火山岩有关的Cu(Zn)VHMS矿床具有典型塞浦路斯型矿床的特征,对这类矿床的成矿构造环境、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的系统研究,表明该类矿床形成于中晚奥陶世北祁连洋盆向北俯冲消减造就的弧后扩张脊环境,是伴随大量洋底拉斑质基性火山岩喷发作用,在喷发间歇岩浆流体与海水混合形成的成矿热液体系循环而成的,矿化或成矿部位受海底火山机构制约的裂隙系统和火山地表局部凹地控制,并遭受后期造山作用改造叠加形成富铜矿体。北祁连山目前残存的中晚奥陶世蛇绿岩套的基性火山岩系,是寻找塞浦路斯型富铜矿的有利地质体,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 北祁连山塞浦路斯型铜矿化总体可划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以石居里、九个泉和错沟等矿床为典型代表,东段主要为猪嘴哑吧和银硐沟等矿点。矿床(点)整体表现出:矿体多呈不规则柱状和透镜状产出,并具成层特点,主要表现为上部块状矿石、下部网脉状和浸染状矿石分带特征,围岩蚀变普遍发育;矿石以铜锌为主,少铅而富微量元素;黄铁矿中微量元素显示受热液影响。西段矿体顶部多发育有红色碧玉岩,而东段矿体则上覆有黑色磁铁矿层,显示了东西段成矿环境上的差异。西段石居里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显示气相成分中水的含量较大,液相成分以SO42-和Cl-为主,并且SO42->Cl-,反映了海水特征;东段猪嘴哑吧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中CO2含量较高,显示该区成矿流体为火山热液流体与海水混合特征。东段石居里矿区黄铜矿、黄铁矿中δ 34S变化范围为+4.95‰~+8.88‰,九个泉δ 34S平均值为+6.69‰,西段猪嘴哑吧和银硐沟矿区δ 34S变化范围为-1.55‰~+5.22‰,猪嘴哑吧δ 34S平均值为+3.63‰,银硐沟δ 34S平均值为+2.45‰,表明硫主要来自海水,并有岩浆硫的参与,其中东段有较多的岩浆硫。矿体中Pb同位素研究显示,Pb主要来自幔源,表明成矿金属主要为幔源。来自幔源的成矿物质在火山作用下进入成矿区域附近,并在热水循环作用机制下由深部运移至成矿区域,在原生裂隙系统或局部凹地发生成矿。成矿的主元素在围岩中明显亏损,表明围岩受热液淋滤作用,致使成矿元素在成矿热液中富集而成矿。
李文渊[7](2004)在《祁连山岩浆作用有关硫化金属矿床成矿与找矿》文中提出祁连山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早古生代与海相火山岩有的块状硫化物(VHMS)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带,而其北邻的龙首山则为中国元古宙最主要的岩浆铜镍硫化物(铂族金属)矿床成矿带,本论文从成矿发展的角度,将两成矿带视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谓之广义的祁连山予以研究,重点摘取元古宙、早古生代成矿作用片段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元古宙岩浆铜镍硫化物(铂族金属)矿床成矿作用范围覆盖整个广义祁连山的前长城纪古老基底陆块和微陆块,早古生代VHMS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则仅发育于狭义祁连山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作用范围(局部可抵新元古代末)。 元古宙岩浆铜镍硫化物(铂族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以金川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为典型代表,岩石-矿物Sm-Nd等时线定年为1508±31Ma,其西邻的具科马提岩特点的藏布太不含矿蚀变超镁铁岩Sm-Nd等时线定年为1511±67Ma,北祁连西段镜铁山微陆块朱龙关群中鉴别出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不同方法定年数据形成了较大的时间跨度(1780~604Ma),但也处于元古代,而南祁连化隆微地块中分布的几乎全岩矿化的拉水峡小型岩浆铜镍硫化物(铂族金属)矿床等相邻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尽管目前尚无确切的定年数据,亦形成于元古宙无疑。本论文认为这些现存于不同陆块、微陆块基底中的元古宙喷出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科马体岩、侵入的镁铁-超镁铁岩体和熔离成因的岩浆铜镍硫化物(铂族金属)矿体,是响应Columbia超大陆裂解,祁连古陆在1.5Ga左右时期伴随拉张作用,发生大规模岩浆作用导致形成大火成岩省(LIP)的结果。源于核幔边界“D”层的地幔柱上升作用于岩石圈底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多物质来源大规模岩浆,最终上涌喷出(CFB、科马体岩)、形成喷发管道(基性岩墙群,镜铁山微陆块、龙首山微陆块中的大量出现的辉长岩脉集中分布?)、上侵形成层状侵入体和岩浆铜镍硫化物(铂族金属)矿体(成带分布的镁铁-超镁铁岩体群和局部高矿化率的岩体)构成了祁连古LIPs。 与世界上大部分着名的LIPs形成后一直处于稳定的克拉通不同,祁连古陆形成LIPs后,在早古生代即遭解体而支离破碎,并演化成为造山带而横垣于中国两部。因此,祁连古LIPs的恢复较为困难,需要更加细致的工作。事实上,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世界上大部分大规模的岩浆铜镍硫化物(铂族金属)矿床均为地幔柱作用的结果,可分为核幔边界来源和次生的软流圈地幔来源两种地幔柱作用,前者可形成大规模的铜镍矿床,后者则难有大规模的铜镍聚集,主要形成于造山作用期后。 金川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整体岩石化学成分为二辉橄榄岩,矿化率高达60%,拉水峡高达90%,如此之高的金属硫化物聚集绝非岩浆就地熔离所为,肯定为深部更大岩浆房不混溶形成含金属硫化物岩浆,甚至金属硫化物液相(矿浆)直接贯入所致;岩体ε Nd(t)=-1.9~-4.3,(La/Yb)N为5.39~79.15之间,平均值15.04,(87Sr/86Sr)i在0.702547~0.711761之间,
赵东宏,李文渊,宋忠宝,申少宁,李长安,王伟,张江华[8](2004)在《甘肃省肃南县雪泉铜(锌)矿床找矿勘查思路探讨》文中认为雪泉塞浦路斯型富铜(锌)块状硫化物矿床地处北祁连山西段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带内,矿床的形成受火山热液喷流中心控制,每个喷流中心的成矿遵循"蘑菇"状的成矿模式,目前已发现矿区存在多个热液喷流中心,与此相对应的矿体表现出呈群出现,分段集中的特点。结合矿区地形特点,笔者提出矿床下一步的找矿勘查应按照"面上展开——利用地质测量、物探扫面进行探寻热液喷流中心;分段深入——在每个热液喷流中心主要利用硐探工程进行探矿验证"的思路开展工作。
赵东宏,李长安,杨合群,张白志[9](2003)在《甘肃省肃南县摆浪沟矿化区找矿潜力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摆浪沟地区地处北祁连山西段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带内,区内古火山机构保留完整,火山岩系为蛇绿岩套上部火山岩的组成部分,岩相发育齐全,与铜矿化密切相关的喷流岩——红碧玉岩发育,沿火山机构铜矿化发育普遍,既有与构造破碎带有关的铜矿化,也有与喷流岩有关的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化存在,显示了该区寻找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巨大前景。
赵东宏,李长安,杨合群,申少宁[10](2003)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摆浪沟矿化区找矿潜力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摆浪沟地区地处北祁连山西段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带内,区内古火山机构保留完整,火山岩系为蛇绿岩套上部火山岩的组成部分,岩相发育齐全,与铜矿化密切相关的热水沉积岩——红碧玉岩发育,沿火山机构铜矿化发育普遍,既有与构造破碎带有关的铜矿化,也有与喷流岩有关的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化存在,显示了该区寻找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巨大前景。
二、甘肃省肃南县摆浪沟矿化区找矿潜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甘肃省肃南县摆浪沟矿化区找矿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物化探技术进步及其在甘肃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甘肃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
1.1 物探工作发展历程 |
1.2 物探工作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及重要成果 |
(1)物探工作方法技术的试验探索 |
(2)综合物探方法进行直接或间接找矿 |
(3)磁法找矿效果 |
(4)综合物探在煤炭、铀矿评价中的应用 |
1.3 物探在水工环工作中应用效果 |
(1)水气矿产评价 |
(2)地热资源勘查评价 |
(3)工程地质和环境(含灾害)地质评价 |
1.4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步 |
2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 |
2.1 主要工作阶段 |
2.2 主要工作成果 |
2.2.1 区域地球化学编图 |
2.2.2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研究 |
2.2.3 化探找矿成果 |
2.3 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进步 |
3 结语 |
(2)甘肃省白银地区找矿靶区逐级圈定与定量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的来源 |
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选题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
1.2.1 地质异常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2 5P成矿预测体系 |
1.2.3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MS)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4 研究区勘查历程与现状 |
1.2.5 存在问题 |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案 |
1.3.4 选题的创新点 |
§1.4 论文工作量 |
第二章 地质背景 |
§2.1 成矿构造背景 |
§2.2 区域地层及含矿性 |
§2.3 构造 |
2.3.1 断裂构造 |
2.3.2 褶皱构造 |
§2.4 岩浆作用 |
2.4.1 火山岩 |
2.4.2 侵入岩 |
2.4.3 岩浆-构造-成矿作用 |
§2.5 成矿地质条件 |
第三章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3.1 地层 |
§3.2 岩浆岩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
3.2.1 主要岩石类型及鉴定特征 |
3.2.2 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 |
3.2.3 岩浆岩含矿性分析 |
§3.3 构造 |
3.3.1 褶皱构造 |
3.3.2 断裂构造 |
3.3.3 火山机构 |
3.3.4 旋钮构造 |
§3.4 围岩蚀变 |
3.4.1 围岩蚀变分类 |
3.4.2 围岩蚀变组合及分带 |
3.4.3 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 |
§3.5 典型矿床特征 |
3.5.1 折腰山矿床 |
3.5.2 小铁山矿床 |
3.5.3 银硐沟矿床 |
3.5.4 猪嘴哑吧矿床 |
第四章 北祁连地区铜矿成矿可能地段预测 |
§4.1 地质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
4.1.1 地层找矿信息提取 |
4.1.2 断裂找矿信息提取 |
4.1.3 岩浆岩找矿信息提取 |
§4.2 地球物理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
4.2.1 区域地球物理背景 |
4.2.2 地球物理找矿信息提取 |
§4.3 地球化学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
4.3.1 地球化学背景及元素组合特征 |
4.3.2 地球化学异常找矿信息 |
§4.4 遥感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
4.4.1 线状构造找矿信息提取 |
4.4.2 环状构造找矿信息提取 |
§4.5 成矿可能地段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
4.5.1 综合信息预测模型 |
4.5.2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
4.5.3 成矿可能地段圈定 |
第五章 白银厂区域成矿预测及找矿可行地段圈定 |
§5.1 地质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
5.1.1 地层异常信息提取 |
5.1.2 断裂异常信息提取 |
§5.2 地球物理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
5.2.1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
5.2.2 航磁异常信息提取 |
§5.3 地球化学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
5.3.1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
5.3.2 地球化学异常找矿信息 |
§5.4 找矿可行地段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
5.4.1 综合信息预测模型 |
5.4.2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
5.4.3 找矿可行地段圈定 |
第六章 白银矿田及外围找矿有利地段优选 |
§6.1 地质找矿信息提取 |
6.1.1 地层-岩性异常信息提取 |
6.1.2 构造异常信息提取 |
§6.2 地球物理找矿信息提取 |
6.2.1 航磁异常特征 |
6.2.2 重力异常特征 |
6.2.3 地球物理异常信息提取 |
§6.3 化探找矿信息提取 |
§6.4 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
6.4.1 综合信息预测模型 |
6.4.2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
6.4.3 找矿有利地段圈定 |
第七章 白银厂矿区及小外围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远景预测 |
§7.1 地质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
7.1.1 地层异常找矿信息提取 |
7.1.2 断裂找矿信息提取 |
7.1.3 背斜构造找矿信息提取 |
7.1.4 火山机构找矿信息提取 |
7.1.5 岩浆岩找矿信息提取 |
§7.2 地球物理找矿信息提取 |
7.2.1 重力异常特征 |
7.2.2 重力找矿信息提取 |
§7.3 地球化学找矿信息提取 |
§7.4 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
7.4.1 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模型 |
7.4.2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
7.4.3 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圈定 |
第八章 大比例尺综合物化探找矿方法在白银矿田的应用 |
§8.1 矿区地球物理找矿 |
8.1.1 岩矿石物理性质 |
8.1.2 折西高精度磁测 |
8.1.3 大比例尺重力测量 |
§8.2 矿区地球化学找矿 |
8.2.1 矿区小外围覆盖区土壤样偏提取找矿 |
8.2.2 矿区构造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 |
第九章 白银厂矿区及小外围矿体远景地段圈定与评价 |
§9.1 矿区钻孔原生晕及坑道原生晕找矿 |
9.1.1 火焰山2线 |
9.1.2 折腰山10线剖面 |
9.1.3 折腰山-火焰山坑道原生晕 |
9.1.4 原生晕分带模式 |
§9.2 矿区及小外围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总结 |
§9.3 综合信息找矿模式 |
§9.4 白银厂矿区综合找矿有利靶区的圈定 |
9.4.1 折腰山—火焰山以及小铁山—铜厂沟老矿区深部 |
9.4.2 折腰山—火焰山东部结合部找矿远景区 |
9.4.3 小铁山—铜厂沟东南部找矿远景区 |
9.4.4 折腰山—火焰山西部找矿远景区 |
9.4.5 折腰山—火焰山北部找矿远景区 |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说明 |
图版Ⅰ |
图版Ⅱ |
图版Ⅲ |
图版Ⅳ |
(3)北祁连西段金佛寺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区域研究现状 |
1.1.1 区域地质调查 |
1.1.2 区域物、化探测量 |
1.1.3 遥感地质工作 |
1.1.4 矿产地质工作 |
1.2 存在问题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1.4 论文研究工作概况和完成主要工作量 |
1.5 样品采集制备和分析方法 |
1.5.1 样品采集 |
1.5.2 样品制备 |
1.5.3 样品分析单位及分析方法 |
1.6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2 区域地质特征 |
2.1 构造单元划分 |
2.1.1 敦煌地块 |
2.1.2 阿拉善地块 |
2.1.3 中祁连地块 |
2.1.4 北祁连造山带 |
2.2 区域重磁场特征及构造解译 |
2.2.1 北西向断裂构造 |
2.2.2 北东向断裂 |
2.2.3 局部重力异常 |
2.3 遥感特征及构造解译 |
2.3.1 线性构造 |
2.3.2 环形构造 |
2.3.3 金佛寺岩体及与之有关的矿的遥感特征 |
2.4 区域化探异常特征及元素组合分类 |
2.5 构造演化模式 |
2.5.1 地壳地质特征 |
2.5.2 构造演化阶段 |
2.6 北祁连西段多金属成矿带与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关系 |
2.6.1 矿带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
2.6.2 矿带与地球物理关系 |
2.6.3 矿带与遥感异常关系 |
3 金佛寺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作用 |
3.1 金佛寺岩体的地质特征 |
3.2 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
3.2.1 第一期岩体 |
3.2.2 第二期岩体 |
3.2.3 捕掳体 |
3.3 金佛寺岩体遥感解译 |
3.4 包裹体特征 |
3.5 岩石化学特征 |
3.5.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3.5.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3.5.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3.6 成岩年代学 |
3.6.1 铷-锶同位素研究 |
3.6.2 钐-钕同位素研究 |
3.7 地球动力学的成岩作用 |
3.7.1 成岩物质来源 |
3.7.2 成岩地球动力学过程 |
4 与金佛寺岩体有关的主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 |
4.1 矿脉特征 |
4.1.1 西柳沟钨钼矿 |
4.1.2 索同沟铅锌矿 |
4.1.3 苦沱沟铅锌矿 |
4.1.4 大道口钨钼矿 |
4.1.5 大道口铅锌矿 |
4.1.6 松木沟铜矿 |
4.2 成矿期次的划分 |
4.3 地球化学特征 |
4.3.1 微量元素 |
4.3.2 稀土元素 |
4.4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
4.4.1 包裹体特征 |
4.4.2 氢、氧同位素特征 |
4.4.3 硫同位素特征 |
4.4.4 碳同位素特征 |
4.5 铅同位素研究 |
4.6 成矿年代研究 |
4.6.1 样品描述 |
4.6.2 测试结果 |
4.7 成矿机理 |
5 北祁连西段金佛寺岩体的成矿作用模式 |
5.1 北祁连山成矿作用概述 |
5.2 金佛寺岩体的成矿作用模式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版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在学期间的参与主要科研项目 |
(6)北祁连山塞浦路斯型铜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选题的科学意义 |
二、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三、主要工作量和实验测试工作 |
四、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一章 绪论 |
一、国内外塞浦路斯型铜矿研究现状 |
(一) 矿床分类 |
(二) 矿床地质特征 |
(三) 成因认识 |
二、北祁连山奥陶纪塞浦路斯型铜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 塞浦路斯型铜矿床成矿构造及构造环境 |
(二) 北祁连山塞浦路斯型铜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二章 北祁连山奥陶纪弧后盆地塞浦路斯型铜矿形成的构造环境 |
一、北祁连山奥陶纪沟-弧-盆体系 |
(一) 大地构造划分及其构造演化 |
(二) 北祁连中-晚奥陶世聚敛体系 |
二、北祁连中-晚奥陶世弧后盆地蛇绿岩 |
(一) 北祁连山中-晚奥陶世蛇绿岩地质分布 |
(二) 北祁连山中西段中-晚奥陶世蛇绿岩地质特征 |
(三) 北祁连山东段中-晚奥陶世蛇绿岩地质特征 |
(四) 形成时代 |
(五)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三章 北祁连山典型塞浦路斯型铜矿床地质特征 |
一、北祁连山塞浦路斯型铜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
(一) 塞浦路斯型矿床时空分布特征 |
(二) 塞浦路斯型矿床成矿特征 |
二、北祁连山典型塞浦路斯型铜矿床地质特征 |
(一) 北祁连山西段石居里(雪泉)铜矿床 |
(二) 北祁连山东段猪嘴哑吧铜矿床 |
第四章 北祁连山塞浦路斯型铜矿床地球化学 |
一、北祁连山塞浦路斯型铜矿床矿石化学成分分析 |
二、矿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一) 黄铁矿微量元素 |
(二) 黄铜矿微量元素 |
(三) 闪锌矿微量元素 |
三、同位素地球化学 |
(一) 铅同位素 |
(二) 硫同位素 |
四、流体包裹体研究 |
(一) 样品制备及测试 |
(二) 流体包裹体成分特点及讨论 |
第五章 北祁连山塞浦路斯型铜矿成因及找矿潜力 |
一、北祁连山塞浦路斯型铜矿成因认识 |
二、找矿潜力分析 |
结论及存在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说明 |
发表论文 |
(7)祁连山岩浆作用有关硫化金属矿床成矿与找矿(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论文选题的由来和创新意义 |
二、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三、学术思想和技术路线 |
四、论文研究工作概况和完成主要工作量 |
五、样品采集制备和分析方法 |
六、主要创新成果 |
第二章 岩浆作用有关硫化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
一、世界岩浆作用有关硫化金属矿床的类型和分布 |
(一) 概念及研究范畴 |
(二)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类型及分布 |
(三) 岩浆硫化物矿床类型及分布 |
二、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HMS)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
(一) 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研究发现 |
(二) 蛇绿岩及其成矿 |
(三) 成矿环境及成矿物质来源 |
(四) 成矿流体性质与来源 |
(五) 热液循环成矿机制 |
三、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
(一) Voisey's Bay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
(二) 大火成岩省与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 |
(三) 不混溶成矿作用与硫化物饱和度控制 |
(四) 地壳污染和岩浆混合对硫化物溶解度的影响 |
(五) 复合热液作用对岩浆硫化物矿床的成矿贡献 |
第三章 祁连山岩浆作用有关硫化金属矿床成矿背景与成矿地质条件 |
一、祁连山构造格架及构造地质演化 |
(一) 大地构造位置 |
(二) 构造单元划分 |
(三) 区域构造演化 |
二、祁连山古微陆块及中元古代大陆溢流玄武岩 |
(一) 主要微陆块地质归属 |
(二) 中元古代大陆溢流玄武岩 |
三、祁连山中元古代镁铁超镁铁岩侵入体 |
(一) 中元古代镁铁-超镁铁岩分布及形成特征 |
(二) 中元古代镁铁-超镁铁岩成岩演化 |
四、祁连山新元古代大陆裂解的沉积学证据和火山作用响应 |
(一) 大陆裂解的沉积学证据 |
(二) 碎屑流沉积的构造指相意义及火山作用响应 |
五、北祁连山加里东期聚敛作用的构造转换及岩浆作用特征 |
(一) 北祁连山加里东期聚敛作用的构造转换 |
(二) 区域岩浆作用指相及成矿响应 |
(三) 两种构造聚敛模式转换动力学机制 |
六、祁连山区域成矿构造环境及动力学分析 |
(一) 祁连山区域成矿构造环境 |
(二) 区域成矿动力学分析 |
第四章 祁连山岩浆作用有关硫化金属矿床成矿作用 |
一、祁连山主要矿床组合及特征 |
(一) 主要矿床组合及其成矿作用类型 |
(二) 早古生代火山岩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
(三) 中元古代早期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床区域成矿特征 |
(四) 早古生代晚期矽卡岩一石英脉型钨矿床主要成矿特征 |
(五) 贵金属主要成矿特征及与硫化金属矿床成矿关系分析 |
二、北祁连塞浦路斯型Cu-Zn矿床成矿作用 |
(一) 北祁连塞浦路斯型Cu-Zn矿床发现的地质找矿意义 |
(二) 北祁连赋矿弧后盆地火山岩系 |
(三) 石居里沟塞浦路斯型Cu-Zn矿床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四) 中晚奥陶世北祁连弧后扩张及海底热液循环成矿 |
三、祁连山元古宙大规模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 |
(一) 金川岩浆Cu-Ni-PGE矿床地质对比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
(二) 金川岩浆Cu-Ni-PGE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三) 元古宙祁连古陆大规模岩浆事件及熔离成矿 |
第五章 祁连山岩浆作用有关硫化金属矿床找矿潜力 |
一、祁连山暨西北地区金属矿床在全国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地位 |
(一) 西北地区古生代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特点 |
(二) 西北地区成矿背景及成矿条件约束 |
二、南祁连化隆地区金川型岩浆Cu-Ni-PGE矿床找矿靶区优选 |
(一) 找矿战略靶区筛选的指示剂 |
(二) 地质条件与成矿显示的对比 |
(三) 物化遥异常信息及找矿靶区筛选 |
三、北祁连中西段塞浦路斯型铜矿找潜力 |
(一) 古火山机构及控矿原生裂隙系统判别 |
(二) 音频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探矿 |
(三) 找矿潜力分析 |
第六章 结语 |
一、论文要点 |
二、对于未来研究的一些思考 |
三、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已出版专着和发表论文 |
附录Ⅱ 主要获奖研究成果 |
(8)甘肃省肃南县雪泉铜(锌)矿床找矿勘查思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
2 区域成矿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 |
2.1 区域成矿背景 |
2.2 矿区地质概况 |
2.3 矿体地质特征 |
2.3.1 Ⅷ号沟铜矿体 |
2.3.2 Ⅵ号沟铜矿体 |
2.3.3 Ⅲ号沟铜矿 (化) 点 |
3 找矿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4 找矿勘查思路 |
4.1 面上展开 |
4.2 分段深入 |
4.3 指导全区 |
5 找矿勘查手段选择 |
5.1 地质测量 |
5.2 化探 |
5.3 物探 |
5.4 槽探及硐探工程 |
5.5 钻探 |
6 结语 |
(9)甘肃省肃南县摆浪沟矿化区找矿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2 矿化区地质特征 |
2.1 火山岩系 |
2.2 原生构造 |
2.3 矿化特征 |
2.4 地球化学异常 |
3 成矿潜力分析 |
3.1 成矿背景分析 |
3.2 火山机构及热源条件 |
3.3 物源条件 |
3.4 海底热液喷流作用显示 |
3.5 矿化显示 |
4 结论 |
四、甘肃省肃南县摆浪沟矿化区找矿潜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物化探技术进步及其在甘肃地质勘查中的应用[J]. 牛洪斌,李绪善,徐家乐,刘建宏,谢志峰. 甘肃地质, 2016(03)
- [2]甘肃省白银地区找矿靶区逐级圈定与定量预测[D]. 廖时理. 中国地质大学, 2014(02)
- [3]北祁连西段金佛寺岩体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D]. 刘晓煌. 兰州大学, 2008(12)
- [4]甘肃省火山岩型铜矿找矿工作再思考[J]. 殷先明. 甘肃地质, 2007(04)
- [5]甘肃省北祁连山错沟—寺大隆铜(锌)成矿带区域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J]. 张照伟,赵东宏. 甘肃地质, 2006(02)
- [6]北祁连山塞浦路斯型铜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研究[D]. 郭周平. 长安大学, 2006(12)
- [7]祁连山岩浆作用有关硫化金属矿床成矿与找矿[D]. 李文渊. 西北大学, 2004(11)
- [8]甘肃省肃南县雪泉铜(锌)矿床找矿勘查思路探讨[J]. 赵东宏,李文渊,宋忠宝,申少宁,李长安,王伟,张江华. 西北地质, 2004(02)
- [9]甘肃省肃南县摆浪沟矿化区找矿潜力分析[J]. 赵东宏,李长安,杨合群,张白志. 地质找矿论丛, 2003(04)
- [10]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摆浪沟矿化区找矿潜力分析[J]. 赵东宏,李长安,杨合群,申少宁. 西北地质,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