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CT表现及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CT表现及临床分析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CT表现与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金媛[1](202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其中,以神经精神系统受累常见,且为其主要的死因之一。在过去的50年里,研究显示神经精神事件的发生率显着增加,且大多数NPSLE(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发生于SLE发病时或SLE发病后一年内。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又称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综合征(PRL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以脑成像为特征的临床放射学综合征,目前头颅MRI为其诊断金标准,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癫痫、头痛、高血压、视力减弱及双侧皮质盲、恶心、呕吐、精神状态改变等。大约一半的PRES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史,其中,以SLE最常见。NPSLE与SLE合并PRES(SLE/PRES)在临床表现以及病程上有重叠,且目前对于NPSLE与PRES的关系尚无明确定义,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即了解1、分析SLE/PRES患者与NPSL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2、分析SLE/PRES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3、分析SLE/PRES患者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2009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35例诊断符合SLE同时符合PRES诊断(SLE/PRES),50例符合神经精神狼疮诊断(NPSLE),9例符合PRES诊断但不符合SLE诊断(PRES without SLE,PRESwo SLE)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资料、治疗方式及预后。采用t检验、卡方分割法、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SLE/PRES、NPSLE两组间在性别、高血压史、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PRES组患者发病年龄更小(30.51±11.23 vs 36±12.57,P=0.042);SLE/PRES组患者发病时高血压(88.57%vs 20%,P<0.001)、狼疮性肾炎(91.43 vs 38%,P<0.001)的发生率均显着高于NPSLE组。(2)SLE/PRES组WBC(8.61±5.11 vs 5.45±3.20,P<0.001)、NE(7.18±4.85 vs3.62±2.11,P<0.001)、Cr(153.30±116.77 vs 86.83±60.12,P=0.001)、尿素氮(12.52±7.95 vs 8.08±4.94,P=0.002)水平均显着高于NPSLE组,但SLE/PRES组的白蛋白(21.48±6.84 vs 33.40±7.44,P<0.001)水平明显低于NPSLE组;两组间镁离子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PRES组的镁浓度(0.77±0.19 vs0.86±0.13,P=0.015)低于NPSLE组。(3)在临床表现中:癫痫(71.43%vs 28%,P<0.001)、视力改变(28.57%vs 8%,P=0.026)更常见于SLE/PRES组,急性精神错乱状态(11.43%vs 54%,P<0.001)更易见于NPSLE组;在MRI中:额叶(28.57%vs 10%,P=0.027)、顶叶(54.29%vs 10%,P<0.001)、颞叶(28.57%vs 2%,P=0.001)、枕叶(45.71%vs 10%,P<0.001)受累更常见于SLE/PRES组。(4)SLE/PRES组内治疗方式对比,不同的治疗方式对预后有显着差异(?2=5.51,P=0.043),与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相比,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生存率更高(?2=4.44,P=0.035)。(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狼疮性肾炎(OR=17.41,P=0.03)、发作时高血压(OR=33.06,P=0.007)、低镁血症(OR=8.75,P=0.042)及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治疗(OR=89.61,P=0.004)为SLE/PRES的相关危险因素。(6)SLE/PRES、PRESwo SLE两组间Cr、尿素氮、年龄、发病时高血压、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性别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91.43%vs55.60%,P=0.009)更常见于SLE/PRES组。结论除肾炎和高血压外,低镁血症和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是PRES的两个新的危险因素。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是预后不良因素,需谨慎使用。PRES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表现并非都是可逆的,因此对SLE/PRES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Miskatul Mustafa Mishu[2](2020)在《剖宫产术后并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一例的病例分析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临床罕见病例入手,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一步丰富妊娠相关性PRES的知识,为PRE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和更新的临床信息。方法:总结2017年我院产科收治的一例剖宫产术后并发PRES的患者,对其起病症状、诊治经过、治疗疗效及随访结果等方面作以报导,结合相关文献,详细阐述产妇相关性PRE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并指导临床。结果:本例患者为剖宫产产妇,术前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予饮食控制血糖,诊断 ICP 后积极行降胆酸治疗,剖宫产术后第一天并发PRES,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及意识丧失,立即予镇静治疗,症状缓解后行头颅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等检查,经过排除其他可能相关疾病诊断,最终确诊为PRES,积极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完全恢复,患者预后良好,未遗留相关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PRES在临床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头痛、视觉障碍及局灶神经系统损伤症状,PRES为排他性疾病,鉴别诊断较困难,尤其是发生于孕产妇时由于妇产科医师缺乏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亦误诊为子痫及其他疾病,本病缺乏特异性治疗,临床上以对因和对症治疗为主,如诱因的去除或原发病的治疗、控制血压、控制癫痫发作、降颅压等,通常预后良好,脑病变可逆,然而一旦延误诊治,可逆性脑病亦可发展为不可逆损伤,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故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卿德福[3](2020)在《川东北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结核感染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四川东北部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3053例SLE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实验室数据和影像学表现。共有59例(1.93%)活动性结核的狼疮患者被纳入观察组,其中绵阳404医院27名,纳入绵阳观察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32例,纳入南充观察组。按照1:2比例随机抽取同期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且未合并感染的SLE患者64例,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狼疮活动度、自身抗体、血糖、贫血程度、炎症指标、肝脏功能、肾脏功能、大便性状等临床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川东北地区SLE伴发结核发病率及病死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病以肺结核(47例,2.18%)为主。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咳嗽。患者肺部影像学特征不典型,有粟粒样结节、斑片状、条索状等多种表现,也有多种影像混合。均以肺两叶以上受累为主要表现。观察组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阳性率大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的阳性率。3.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25例,主要为细菌,22例(88%)。部位以肺部为主,15例(60%)。4.部分患者由于在外院诊断结核,并使用抗结核药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观察组有3例药疹,南充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总胆红素(TBIL)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有1例母亲有结核,10例(16.95%)既往结核。6.南充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白蛋白(ALB)、血糖(GLU)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南充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小时尿蛋白、大便隐血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南充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6个月内单用激素日均量和6个月内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日均激素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南充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病程、疾病活动度(SLEDAI)、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BUN)、肌酐(Cre)、补体、自身抗体、1年内是否激素冲击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川东北地区SLE合并结核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全国水平,发病以肺结核为主要表现。2.SLE伴发结核临床表现常见发热、咳嗽、乏力,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结果部分与临床不对称,需综合临床与检查,甚至诊断性治疗来确诊结核感染。3.如SLE患者发热时,以下指标出现一项或几项指标改变:RBC降低、HGB降低、ESR增高、GLU降低、hsCRP升高、ALB降低、血便、24小时尿蛋白增加,应警惕有无结核发生。如既往有结核病史,应高度怀疑结核复燃。4.6个月内激素单独使用或联合免疫抑制剂使用的激素量,激素日均量>10mg/d(甲基泼尼松龙),可能是结核感染的风险因素。合理使用激素治疗SLE,可降低SLE感染结核的风险。

张索,刘冬舟[4](202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表现出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或神经精神性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系统表现多样,通常有非特异性症状,如头痛和认知障碍,但也可能有器质性病变,如癫痫、横贯性脊髓炎和脑卒中等。目前认为这些症状是微血管病变和血栓形成、自身抗体和炎症介质介导的炎症反应等共同促进狼疮脑病发病的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是临床一重大挑战,且目前无统一标准,需要排除其他病因,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共同评估。治疗主要包括对于神经系统症状的对症治疗,以及根据病情评估给与免疫抑制治疗,甚至还需要抗凝治疗,但目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NPSLE的免疫发病机制和可能的靶向药物来提高NPSLE的诊治能力。本文基于NPSLE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等展开讨论并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上的诊治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郭亚培[5](2019)在《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泛指一类由自身免疫系统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反应而导致的脑炎,近年来成为神经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AE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幻觉、记忆力下降、意识错乱、癫痫、睡眠障碍等,脑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发现颞叶异常信号,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常呈正常或炎性改变。依据免疫原类型不同,AE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而不同类型可有特定临床表现。通常,AE抗体分为两类:一类为抗神经元细胞表面抗原抗体,如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抗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inactivated protein 1,LGI1)、-γ氨基丁酸 B 型(gamma-aminobutyric acid B,GABAB)受体抗体、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like 2,CASPR2)受体抗体、抗甘氨酸受体抗体等;另一类为神经元细胞内抗原抗体,如抗Hu抗体、抗Yo、Ri、Ma2、CV2、神经元突触囊泡、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抗体等。其中,CASPR2为轴突蛋白家族中的一种细胞黏附分子,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轴突中均有表达,是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VGKC)复合体自身抗体的主要靶抗原。因而,抗CASPR2抗体阳性患者可同时具有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如:神经性肌强直、脑炎、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失眠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研究者们也一直在探索不同抗体类型AE的临床特征,以期指导临床治疗。然而,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较为罕见,目前国内外关于该疾病的报道较少,针对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尚缺乏系统认识。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2例明确诊断为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资料、影像学改变特点、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ideo-EEG)表现,通过系统性分析提高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特别地,该资料有助于了解我国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点,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入院治疗的确诊为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患者。入组标准依据2017年《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关于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分析: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演变、实验室资料、影像学资料,视频脑电图结果等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实验室资料包括:CSF生化、常规、及免疫球蛋白和病毒学检测;血清相关检测(包括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五项,抗核抗体谱,抗磷脂综合征相关抗体);血清和CSF同时检测:自身免疫抗体(包括抗LGI1、抗NMDAR、抗Caspr2、抗AMPAR、抗GABABR、抗谷氨酸受体,寡克隆区带,抗神经元抗原谱等)。研究结果1.临床表现:病程中出现癫痫发作18例(81.8%);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差、计算力差、定向力减退、注意力,语言能力等)16例(72.7%);精神症状12例(57.1%),其中烦躁7例,幻觉3例,胡言乱语3例,行为异常2例;头晕,头昏沉感9例(40.9%);睡眠障碍10例(45.5%);肢体疼痛8例(36.4%);进食差 4 例(18.2%);头痛 4 例(18.2%);发热 3 例(13.6%);自主神经功能症状4例(18.2%),包括多汗、心慌、大小便障碍,畏寒等。2.实验室资料:22例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术检查,取CSF检测。测量CSF压力在100~270mmH2O,中位数为182.5 mmH2O。CSF白细胞数为0~12个/L,中位数为5个/L;总蛋白0.14~0.59 g/L,中位数为0.4 g/L;葡萄糖为2.5~3.9mmol/L,中位数 3.02mmol/L;氯 112~130mmol/L,中位数 126mmol/L。所有患者CSF均行病毒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2例患者均行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检测,21例甲状腺功能正常,1例为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阳性 20 例(90.9%),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TPO-Ab)阳性 14 例(63.6%)。22 患者均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异常者12例(54.5%)。22患者均行血清免疫五项检测,血清IgA值高于正常18例(81.8%),中位数为10.75g/l;血清IgG高于正常0例(0%),中位数为1.54g/l;血清IgM高于正常范围0例(0%),中位数为1.195g/l;补体C3高于正常范围1例(4.5%),中位数为0.88g/l;补体C4均位于正常范围,中位数为0.19g/l。抗链球菌溶血素“O”均位于正常范围,中位数为45.3IU/ml;C反应蛋白升高4例(18.2%),中位数为5.875mg/l。22患者均行抗磷脂综合征相关检测: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升高4例(18.2%),中位数为小于10RU/ml;抗β2-糖蛋白1抗体I升高6例(27.3%),中位数为15RU/ml;抗中性粒细胞抗体谱均为阴性;血清抗核抗体谱均为阴性。22例患者均行血清和CSF CASPR2抗体检测,22例患者血清CASPR2抗体均阳性(100%);10例患者CSF-CASPR2抗体阳性(45.5%)。22例患者均行血清及脑脊液IgG指数及寡克隆区带检查,其中寡克隆区带检查阳性2例(9.1%)。22患者均行CSF免疫球蛋白检测:CSF-IgA结果高于正常范围19例(86.4%),中位数为0.27mg/dl;CSF-IgG值高于正常范围0例(0%),中位数为2.89 mg/dl,CSF-IgM值高于正常范围0例(0%),中位数为0.075 mg/dl。22患者均行血清寡克隆区带检测,阳性者2例(9.1%)。22例患者均行血清及CSF神经细胞内抗原抗体检测,血清抗Hu抗体阳性1例,血清抗Yo抗体阳性1例。3.视频脑电图:22例患者Video-EEG均出现不同程度异常,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局限性慢波及部分导联癫痫波。4.影像学:22例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显示异常6例(27.3%),主要表现为病灶脑叶部位低密度影。22例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显示异常15例(68.2%),主要表现为单侧、双侧海马或脑叶损害。其中,海马损害11例(50%),脑叶损害8例(36.4%),脑叶和海马同时受损4例(18.2%)。共4例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行PET-CT检查,均提示异常。3例MRI显示病灶部位表现为葡萄糖代谢减低,1例MRI显示病灶部位表现为葡萄糖代谢增高;其中,2例在MRI未显示异常部位出现代谢减低。结论1.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有以癫痫发作、记忆力减退、精神症状、睡眠障碍、肢体疼痛、进食差、头痛、发热、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时,需考虑到该疾病,注意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抗NMDAR相关脑炎,抗GABABR抗体相关脑炎,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等一般不出现周围神经受累的表现如肢体疼痛,麻木,肌束震颤,肌强直等。2.本研究发现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血清均可见抗CASPR2抗体,部分CSF检查阳性;绝大多数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内可见IgA升高;半数患者血清可见中肿瘤标志物表达。血清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C反应蛋白、aCL、β2-GP1-Ab,血清及CSF神经细胞内抗原抗体、自免脑抗体、寡克隆区带、免疫球蛋白等检测有助于疾病鉴别诊断。3.本研究发现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脑电图以弥漫性慢波、癫痫波为主,局限性慢波也较常见,但缺少临床特异性。4.本研究发现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头颅CT阳性率较低,主要表现为病灶脑叶低密度影。头颅MRI除表现为边缘系统受累外,脑叶受累也较常见。PET/CT均有阳性发现,多数表现为病灶部位葡萄糖代谢减低,少数出现病灶部位葡萄糖代谢升高。

秦朝立[6](2019)在《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分析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神经精神狼疮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升对神经精神狼疮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住院并确诊为神经精神狼疮患者71例(研究组),同期住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且不伴有神经精神症状患者8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间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和特点。结果:血小板下降、尿蛋白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C3下降、C4下降、抗rRNP抗体阳性在研究组和对照组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甘油三酯血症、C3下降、抗rRNP抗体阳性是神经精神狼疮的危险因素。研究组SLEDA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脑脊液压力升高者发生率是55.2%,脑脊液蛋白升高发生率是46.6%。神经精神狼疮中脑电图阳性率是45.5%,头颅CT阳性率是53.5%,头颅MRI阳性率是87.5%。神经精神狼疮19种综合征中头痛的发生率最高为62%。结论:1.神经精神狼疮多发生发生于疾病活动期;2.高甘油三酯血症、C3下降、抗rRNP抗体阳性是神经精神狼疮的危险因素。3.神经精神狼疮的影像学检查中头颅MRI阳性率最高,为首选检查方式。当疑为神经精神狼疮时,应尽早行头颅MRI检查。4.神经精神狼疮19种综合征中头痛最常见。

党若楠[7](2019)在《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中西医诊疗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总结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提高SSLE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7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SSLE住院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和归类一般信息、首发症状、临床表现、中医舌脉象、中西医诊断、中西医治疗、疾病转归等内容,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纳入SSLE患者349例,男女比例1:5.35,发病年龄多集中在15~35岁段。住院中位数天数为14天,中位数住院费用为19053.83元。首发症状主要为颜面及下肢水肿、关节肿痛、面部红斑、发热、泌尿系统症状、倦怠乏力、心血管系统症状、泡沫尿、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临床症状主要为倦怠乏力、泌尿系统症状、颜面及下肢水肿、心血管系统症状、口干和(或)眼干、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院前误诊率为56.16%,多误诊为泌尿系统疾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为主要受累脏器(系统)。狼疮性肾炎患者肾脏病理分型以Ⅳ型、Ⅴ型多见(78.08%)。尿蛋白及尿潜血强阳性患者分别占42.12%、32.09%,IgG升高及补体C3下降显着,自身抗体阳性率以ANA、抗SSA抗体、抗ds-DNA抗体、ANuA、AHA为主。尿潜血、IgG升高、Cr升高是SSLE累及肾脏的危险因素。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肺脏受累以青年患者为主,心脏、消化系统受累以中年患者为主。2.本组病例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实证主要为瘀、湿,虚症主要为气虚、阴虚、脾肾亏虚。舌质主要为淡暗、红、暗红,舌苔多为白腻、薄白、黄腻,脉象多为细、数、沉。3.本组病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率为98.85%,治疗总有效率为89.11%。多数患者接受了激素、丙球、免疫抑制剂等联合用药,接受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患者占43.55%,大剂量丙球冲击患者占15.47%,环磷酰胺冲击患者占51.00%,3例LN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术。中药及中成药功效以补气、化瘀、利湿等为主。另有71.06%的患者接受了中医特色疗法。4.本组病例临床抢救率13.75%,成功率85.98%,抢救次数≤3次的患者与>3次的患者抢救成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病死率6.02%,平均死亡年龄56.05±18.321岁,SSLE患者男女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感染是首位致死因素,其次为恶性肿瘤、狼疮性脑病。结论:1.本院治疗SSLE广泛使用了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总有效率为89.11%,大剂量的激素、丙球及环磷酰胺冲击仍然是控制重症狼疮活动的主要方法,其中丙球冲击治疗的患者耐受性较好。近年来本院血浆置换、肾移植、干细胞移植等疗法已逐步开展。中药联合中成药、中医特色疗法是本院中医治疗SSLE的特色,其相关疗效及优化方案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2.SSLE临床表现复杂,本组病例肾脏、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为主要受累脏器,院前误诊率高,临床需要提高对SSLE的认识水平;本组病例病死率6.02%(21/349),略低于相似文献报道,感染是首位致死因素,提示应高度重视感染对预后的不良影响,密切监测病情,预防及抗感染需贯穿SSLE治疗的始终;本组病例中位住院总费用高于相似文献报道,可能与治疗方案相对复杂有关,控制SSLE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有助于降低治疗费用。3.本组病例以虚实夹杂证为主,瘀、湿等实邪较为突出,补气、化瘀、利湿是中医主要治法,治疗当谨察病机,分辨虚实主次,泻实不忘补虚,补虚兼应泻实。

郭作梁,欧卫谦,陈晓华,马树华[8](20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将其分为观察组(10例)与对照组(132例)。对其相关临床指标、指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精神异常、意识障碍、癫痫、记忆力减退、双侧肢体无力、视觉异常和偏身麻木。查体显示,6例患者有双侧病理反射,4例患者有单侧病理反射。视乳头水肿2例,脑膜刺激征1例,眼球运动障碍1例,面瘫1例,延髓麻痹1例,共济失调1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谷丙转氨酶升高、尿红细胞升高、C3下降、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四项指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危险因素(P <0.05)。观察组10例患者均接受颅脑CT和MRI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0%和80%。结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相关的因素中,以谷草转氨酶、尿红细胞、C3、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四项指标异常为其独立危险因素,本病患者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高,将CT、MRI结果与临床独立危险因素相结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胡娜娜[9](20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探讨SLE合并PRES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研究方法:回顾2009年9月至2018年3月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病住院的SLE患者,回顾16例合并PRES的年龄、性别、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LE活动性评分(SLE-DAI)、病理诊断、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检测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管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LY)、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抗双链DNA抗体(A-ds DNA)、补体(C3、C4)、抗心磷脂抗体谱、β2糖蛋白I抗体、C1q抗体、红细胞碎片,收集头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资料,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SLE合并PRES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特点。研究结果:1.16例患者中,女性14例,男性2例,年龄943岁,平均(22.75±8.46)岁,16例均有狼疮重度活动(14例无肾脏替代治疗的SLE-DAI评分为(21.50±4.78)),SLE合并PRES的患者多为年轻女性、狼疮活动指数高。2.16例患者发生PRES前15例有高血压,1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淋巴细胞计数低下、血脂异常,16例均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提示高血压、淋巴细胞低、血脂异常、激素等药物可能为诱发PRES的因素。3.16例患者临床症状有癫痫发作16例,头痛5例,视觉障碍5例,恶心呕吐6例,CT及磁共振成像(MRI)显示病灶多位于双侧顶枕叶,也可累及颞叶、额叶、脑室、基底节、小脑及皮层,予以停用免疫抑制剂、降压、抗癫痫和小剂量激素控制狼疮活动后症状可缓解。研究结论:SLE合并PRES是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常与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狼疮重度活动、淋巴细胞低下、血脂异常、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相关,SLE合并PRES时若能及时诊断并治疗,病变一般可逆,多数预后较好。

连永伟,王鸿章,范伟雄,俞万香[10](2015)在《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影像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P-SLE)的脑部临床CT、MRI表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按临床表现分为弥漫型和局灶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结果 NPSLE的CT、MRI表现多样:脱髓鞘样改变,大片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脑炎样改变,脑萎缩。其中弥漫型的影像学表现多为正常;腔隙性脑梗塞、脱髓鞘样改变,其预后较好;局灶型的影像学表现多为大片脑梗塞、脑出血、脑炎样改变,其预后较差。MRI和CT的检出率、弥漫型和局灶型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CT、MRI表现多样,与临床表现类型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影像学检查不仅可发现病变,还可帮助评估治疗效果。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CT表现与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CT表现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参考文献

(2)剖宫产术后并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一例的病例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定义
    1.2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概念内涵
    1.3 妊娠相关性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第二章 资料与分析
    2.1 病史
    2.2 诊治经过及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
    3.2 发病机制
        3.2.1 脑灌注压突破学说
        3.2.2 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学说
        3.2.3 脑血管痉挛学说
    3.3 辅助检查
        3.3.1 血清学检查
        3.3.2 脑电图
        3.3.3 脑脊液检查
        3.3.4 影像学检查
    3.4 临床表现
    3.5 诊断
    3.6 鉴别诊断
        3.6.1 急性缺血性卒中
        3.6.2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3.6.3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
        3.6.4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炎症
        3.6.5 其他
    3.7 治疗方法
        3.7.1 一般措施
        3.7.2 降血压
        3.7.3 控制癫痫
        3.7.4 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
        3.7.5 其他
    3.8 预后和随访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与妊娠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川东北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结核感染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结核感染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个人简历
致谢

(5)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抗CASPR2抗体脑炎的临床表现特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实验室资料特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脑电图特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影像学特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综述 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A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附表B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6)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精神狼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中西医诊疗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及研究
        一、历史源流
        二、病因病机
        三、中医治疗经验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及研究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狼疮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三、狼疮重要靶器官损害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评价标准
        六、疾病转归
    第二节 信息采集
        一、信息采集的内容
        二、信息采集表的设计
    第三节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总体描述
        一、性别与年龄
        二、科室分布
        三、住院天数
        四、住院费用
    第二节 病史及临床资料
        一、首发症状
        二、院前诊断
        三、临床症状
        四、中医诊断
        五、中医辨证
        六、舌脉象
        七、重要脏器(系统)受累情况
        八、有创操作
        九、实验室检查及病理
    第三节 中西医治疗
        一、治疗类别
        二、中西医治疗
    第四节 治疗效果
        一、疾病转归
        二、抢救情况
        三、死亡病例资料
        四、狼疮活动度评估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基本资料分析
        一、一般资料
        二、病史及临床症状分析
        三、实验室检查
    第二节 中西医治疗分析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
        二、西医治疗
        三、中医治疗
    第三节 抢救情况及死亡病例分析
    第四节 狼疮活动度评估
    第五节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内容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危险因素分析
    2.3 影像学检查
3 讨论

(9)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术语缩略表
附录B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附录C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0)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影像表现与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CT表现与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D]. 金媛.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剖宫产术后并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一例的病例分析报告[D]. Miskatul Mustafa Mishu. 扬州大学, 2020(04)
  • [3]川东北地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结核感染的回顾性研究[D]. 卿德福.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4]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研究进展[J]. 张索,刘冬舟. 实用医学杂志, 2020(03)
  • [5]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D]. 郭亚培. 郑州大学, 2019(02)
  • [6]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D]. 秦朝立.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7]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中西医诊疗临床分析[D]. 党若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的临床观察[J]. 郭作梁,欧卫谦,陈晓华,马树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23)
  • [9]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D]. 胡娜娜. 蚌埠医学院, 2018(01)
  • [10]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影像表现与预后的关系[J]. 连永伟,王鸿章,范伟雄,俞万香. 热带医学杂志, 2015(07)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