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防治稻螟田间药效试验

瑞幸防治稻螟田间药效试验

一、锐星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刘定蓉,高德良,吴希宝,孔月,徐英,宋化稳,庄占兴[1](2022)在《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田间防效比较》文中指出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水稻二化螟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大环内酯双糖类、多杀菌素类、酰胺类、双酰肼类、缩氨基脲类、有机磷类等6类9种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酰胺类2种药剂的防效较佳,药后20 d,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45.0 g/hm2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12.5 g/hm2的防虫效果分别为86.96%和85.69%,保苗效果分别为87.04%和84.42%;其次为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和22%氰氟虫腙悬浮剂;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大环内酯双糖类杀虫剂阿维菌素和双酰肼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相对较低。

王巍,谢莉娟,钟艳平,李辰彦,彭文文,吴自明,石绪根[2](2022)在《江西双季稻重要病虫害高效防治药剂筛选》文中指出为筛选出适宜江西双季稻田常见病虫害的新型高效药剂,选用9种农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种药剂在中高浓度下对防治对象均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其中10%溴氰虫酰胺OD 45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对早稻田二化螟防效最佳,药后28 d防效达93.22%;30%唑虫酰胺SC 67.5 g/hm2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最好,药后28 d防效达87.50%;10%四氯虫酰胺SC防治螟虫使用成本最低,为108元/hm2。10%氟啶虫酰胺WG 90 g/hm2对白背飞虱的防效最好,药后26 d防效为90.17%;22%氟啶虫胺腈SC 90 g/hm2对褐飞虱防效最佳,药后26 d防效为97.54%,且应用成本最低(204元/hm2)。25%吡唑醚菌酯EC 90 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98.13%、96.49%;20%烯肟·戊唑醇SC使用成本最低,为81元/hm2。以上结果可为双季稻田相关病虫害防控药剂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为供试药剂在双季稻田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张渊海,张莉,谢洪科,解涛,张逸妍,杨震[3](2020)在《几种常见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筛选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效农药,对目前市场上6种常见的杀虫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667m2和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40 g/667m2防治效果好,持效长,最高防效分别可达94.81%和92.70%。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60 mL/667m2速效性较高,15 d防治效果达到86.71%,防治效果较好;1.8%阿维菌素微乳剂40mL/667m2持效期短,25 d的防治效果达到83.75%,35 d后防治效果仅为77.31%,防治效果一般;240 g/L甲氧虫酰肼悬浮剂30mL/667m2和150 g/L茚虫威悬浮剂20 mL/667m2对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较差。

邓艳[4](2020)在《上海农场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动态与防控技术》文中认为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Guenee)是长江流域稻区水稻生产上的一种迁飞性害虫,在江苏地区对水稻优质高产构成重大威胁。上海农场位于江苏省大丰区境内,拥有水稻种植面积4700多公顷。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广,发生量大,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给本场综合防控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有效防控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准确测报是基础,为此本文以该场三个片区29个点2014-2019年连续六年的田间赶蛾数据为基础,将田间赶蛾与灯下蛾量、大田查虫、查卵相结合,运用DPS等数据统计软件分析了该害虫种群的动态规律,并进行归纳分析,以便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场稻纵卷叶螟种群的发生动态,为生产上有效防控它的危害提供依据。同时对本地区近几年使用和即将使用的多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进行了筛选试验,提出了符合本场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控措施。主要结果如下: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在本场一年发生3-4代,四(2)代成虫开始迁入,蛾量发生程度属于轻发生;五(3)代前期成虫迁入量少,后期迁入量增多;六(4)代虫源相对复杂:一般年份(2016年-2019年)六(4)代多是以迁入成虫转化的本地虫源向外迁出为主,特殊年份(2014年、2015年)六(4)代前期是迁入虫源与本地虫源世代重叠,蛾量大。具体表现为:2014年、2015年、2018年这三年六(4)代前期发生量大,单日蛾量达到120头/66.7 m2左右,2016年、2017年、2019年这三年在五(3)代后期发生量大,单日蛾量达到58.7-97.3头/66.7 m2。八月上旬至九月上旬是上海农场稻纵卷叶螟种群数量最多的时期,尤其是八月中、下旬至九月上旬六(4)代稻纵卷叶螟在本场集中暴发。分析结果指出,监控五(3)代和六(4)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成为本场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6种化学杀虫剂和1种生物制剂对1-2龄、3-4龄稻纵卷叶螟幼虫分别进行药效试验,综合评价不同药剂药后相同时间和相同药剂药后不同时间的防效。结果表明,(1)除了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0ml防治稻纵卷叶螟1-2龄药后3天校正防效最佳外,其他6种药剂均是药后7天达到最佳。防治稻纵卷叶螟3-4龄幼虫均是药后3天校正防效达到最佳;(2)几种药剂均表现为在1-2龄防治的校正防效优于对3-4龄的校正防效。以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5ml药剂为例,对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7天后的防效达85.88%,而对3-4龄幼虫7天后的防效仅17.02%;(3)15%茚虫威悬浮剂12ml是7种药剂中校正防效最佳的药剂,药后7天校正防效高达88.27%,6%乙基多杀菌素乳油30ml作为生物药剂,对1-2龄稻纵卷叶螟的药后7天校正防效87.40%,仅次于15%茚虫威悬浮剂12ml,并优于其他5种化学药剂(药后7天校正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87.17%、85.88%、78.67%、78.27%、67.78%)。为此,本文提出紧扣稻纵卷叶螟最佳防治虫龄,精准选用高效药剂,科学合理施药,确保稻纵卷叶螟的高效防治,为本场水稻的丰产优质提供保障。

柳辉林,柳世煜,罗兴红[5](2020)在《不同药剂对水稻二化螟药效评价及应用技术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索20%甲维·甲虫肼悬浮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使用效果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在二化螟发生初期,进行了3种药剂田间效果对比。结果表明:20%甲维·甲虫肼SC225 mL/hm2和375m L/hm2处理区防治水稻二化螟有很好的效果,施药后3d和7d的反正弦校正防治效果分别达到28.62%、31.76%和61.20%、62.80%;经方差分析达到显着水平,建议在防治水稻二化螟时交替使用。

李飞[6](2019)在《阿维菌素在水稻环境中的分布及吸附行为》文中研究说明阿维菌素是一种链霉菌的发酵产物,具有杀虫活性好、杀虫谱广和环境中残留低的优势,是目前作物害虫防治中高效的生物源农药之一。本文比较了不同剂型阿维菌素无人机喷雾和常规电动喷雾器喷雾雾滴在水稻冠层的沉积特性及其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测定了不同剂型阿维菌素在水稻环境中的消解动态,试验了阿维菌素在不同土壤(黑龙江黑土、山东黄棕壤、江西水稻土)中的吸附行为,为阿维菌素科学应用及在环境中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结果如下:(1)采用常规电动喷雾器和无人机喷雾,比较了5种剂型阿维菌素在水稻群体中的沉积特征及其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无人机喷雾雾滴在水稻冠层的分布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其密度均低于电动喷雾器喷雾;五种剂型阿维菌素无人机喷雾雾滴的沉积密度表现为干悬浮剂(DF)>水分散粒剂(WG)>水乳剂(EW)≈乳油(EC)>悬浮剂(SC),粒径表现为DF<SC<EW<EC<WG,在水稻上的沉积量表现为DF>EC≈EW>WG>SC。在相同施药剂量下,无人机喷雾阿维菌素对早稻和晚稻的保苗效果分别表现为DF>EC>WG>EW>SC和DF>SC>EC>WG>EW,均以DF效果最好,与常规电动喷雾接近。(2)采用改良的QuEChERS-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阿维菌素在水稻环境中的残留量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由PSA+C18+GCB附剂净化,以乙腈-水溶液(80∶20,v/v)为流动相,经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分离,245 nm波长检测,外标法定量。阿维菌素在稻田水中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1和0.005 mg·L-1,在土壤、糙米、稻壳和稻株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0.01、0.01和0.005 mg·kg-1,定量限分别为0.02、0.05、0.05和0.02 mg·kg-1。在0.05~50 mg/kg添加水平下,阿维菌素在稻田水、稻田土、稻米、稻株和稻壳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2.20%~109.69%,RSD为2.73%~6.26%。(3)采用HPLC法测定了五种剂型阿维菌素在水稻环境中的消解动态。阿维菌素在稻田水中的半衰期为0.99~1.92 d,消解速率表现为SC>EC=EW>DF>WG;在稻株中的半衰期为1.21~4.17 d,消解速率表现为EC=EW>SC>DF>WG;在稻田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76~3.17 d,消解速率表现为WG>SC>DF>EC=EW。最终残留检测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稻株和稻壳中的残留分别为0.26~0.72 mg·kg-1和0.02~0.13 mg·kg-1,在稻米和土壤中均未检出。(4)采用震荡平衡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阿维菌素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对阿维菌素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其吸附强弱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呈正相关,3种土壤的吸附能力表现为黑龙江黑土>山东黄棕壤>江西水稻土。

薛钊鸿[7](2019)在《浙江省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复配配方筛选》文中认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长期不科学地使用农药导致害虫对化学药剂的敏感度降低,产生抗药性,这是二化螟危害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浙江省是二化螟为害的重灾区,也是二化螟用药较为复杂的地区。近年来,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常用于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本研究主要监测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对上述三种药剂的抗性,明确浙江省不同地区二化螟的抗性现状,测定各种群的解毒酶活性并分析其与抗性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抗性产生的机制。在此基础上进行杀虫剂复配,筛选对二化螟具有较高增效作用的复配方案,为延缓二化螟抗药性的发展及水稻抗性二化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抗药性监测针对浙江省宁海、金华、海盐、乍浦、龙游、温岭、乐清、瑞安、萧山、诸暨共10个二化螟地理种群,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上述二化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三种药剂的抗性。结果显示,不同种群二化螟对这三种药剂的抗性水平差异较为明显。金华、萧山种群对这三种杀虫剂的抗性普遍较高,而诸暨、乍浦、海盐种群的抗性则相对较低。总体而言,各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最高,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RR)在 37.82-151.09 之间,达到中等(10.0<RR≤ 100.0)至高(RR>100.0)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最低,抗性倍数在7.90-30.10之间,为低(5.0<RR≤10.0)至中等(10.0<RR≤100.0)水平抗性;对甲氧虫酰肼抗性倍数在20.41-149.60 之间,为中等(10.0<RR≤ 100.0)至高水平抗性(RR>100.0)。2.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解毒酶活性测定对浙江省各二化螟种群的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进行酶活性测定,并将这些酶活性与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的抗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不同地理种群中这3种酶活性均存在一定差异,但除了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与羧酸酯酶显着负相关外,其它2种药剂与所测得3种酶活性并没有显着相关性。这可能与各地用药情况差异较大,各地理种群间存在遗传分化有关。3.室内复配配方筛选为筛选出防治二化螟的高效农药复配配方,室内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15种复配配方对金华种群二化螟的毒力效果。结果显示,与杀虫剂单剂的毒力效果比较,多杀菌素和茚虫威、阿维菌素和杀虫双、甲维盐和甲氧虫酰肼3种复配方案对二化螟具有显着增效作用,茚虫威:多杀菌素为1:1、1:9、9:1时CTC(共毒系数)分别为403.20、384.44、361.30,甲维盐:甲氧虫酰肼为 1:1、1:9、9:1 时 CTC 分别为 219.28、553.81、272.16,阿维菌素:杀虫双为 1:1、1:9、9:1时CTC分别为330.35、88.00、645.85。综上所述,本研究调查了 2018年浙江省二化螟各地理种群的抗性现状,并进行酶活性测定,分析了二化螟抗药性与各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针对二化螟的抗性问题进行了复配药剂筛选。这些结果为二化螟抗药性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李朝晖[8](2019)在《扬州地区二化螟主要寄生蜂越冬特点及盘绒茧蜂的研究应用》文中指出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多个省市为害加重。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Munakata)是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Walker)幼虫期的内寄生性优势种天敌,该蜂在田间仅发现水稻二化螟一种寄主,在世界多个国家均有分布。为了研究水稻二化螟的生物防治资源,本文对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及其寄生蜂的越冬特征进行了调查;为了评价水稻二化螟重要天敌——二化螟盘绒茧蜂的生物防治潜力,本文对二化螟盘绒茧蜂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针对水稻二化螟的为害现状,本文开展了二化螟田间药剂的筛选和二化螟盘绒茧蜂对水稻田二化螟的防效试验。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在2017年8月—2018年5月期间对扬州市附近水稻田中的越冬水稻二化螟及其寄生蜂越冬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扬州地区田间水稻二化螟在2017年11月13日左右滞育强度到达最高;螟甲腹茧蜂Chelonus munakatae(Munakata)、中华钝唇姬蜂Eribous sinicus(Holmgren)和二化螟盘绒茧蜂是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主要寄生蜂,它们都可以在水稻二化螟体内安全越冬完成世代;二化螟盘绒茧蜂是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越冬时期最主要的寄生蜂;水稻二化螟与三种寄生蜂越冬特征不尽相同,但又紧密联系。2、二化螟盘绒茧蜂生物学实验表明:二化螟盘绒茧蜂羽化具有明显节律性,羽化集中在每日6至12时。饲喂营养与不饲喂营养相比可以延长二化螟盘绒茧蜂成虫寿命,各处理延长二化螟盘绒茧蜂成虫寿命的效果依次为:10%花粉液>10%蜂蜜水>清水>不饲喂。3、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生物学实验表明:不同水稻二化螟密度对二化螟盘绒茧蜂后代生物学有影响,寄主密度增加时,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率和水稻二化螟幼虫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型,符合Holling功能反应II型。二化螟盘绒茧蜂雌蜂寄生时分多次将卵产至多只寄主体内,雌蜂多次寄生可增加后代数量,随着雌蜂寄生次数增多,雌蜂产卵量呈下降趋势,前4次寄生产卵数显着高于寄生后3次后的产卵数。二化螟盘绒茧蜂对未滞育水稻二化螟寄生率略高于滞育水稻二化螟,因此,滞育水稻二化螟也可以供二化螟盘绒茧蜂扩大种群使用。4、在田间进行水稻二化螟绿色药剂和二化螟盘绒茧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盘绒茧蜂对水稻二化螟有显着防效,放蜂后28 d防效高达39.18%,且防效有一定的持续性,放蜂后42 d杀虫效果为12.25%。7种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100亿/微升短稳杆菌悬浮剂600 ml/亩>8000 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25 ml/亩>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20 ml/亩>20%三唑磷乳油100 ml/亩>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亩>25%杀虫双水剂200 g/亩>5%甲维盐乳油4 g/亩。

吴成斌[9](2018)在《池州市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池州市水稻病虫害7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水稻病虫害发生种类及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主要结果如下:池州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的种类高达50余种。病害有20余种,中等发生的病害有5种,分别是:条纹叶枯病、水稻胡麻斑病和稻粒黑粉病、水稻恶苗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重发生的病害有3种,分别是: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虫害有30余种,中等发生的虫害有3种,分别是: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稻螟蛉;重发生的虫害有4种,分别是: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和稻蓟马。自2008年以来,田间稻飞虱种群始见期逐年推后,但是稻纵卷叶螟及二化螟的发生量处于较高水平。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孕穗期之后,灌浆期发病最为严重;稻瘟病主要表现为稻叶瘟,其发病率以及病害等级也在逐年增加。通过大田药效试验,筛选出对水稻秧田蓟马有较好防效的药剂: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防效的药剂:阿维菌素微乳剂;对稻飞虱有较好防效的药剂:60%烯啶·呋虫胺水分散粒剂;对纹枯病有较好防效的药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4%己唑醇·嘧菌酯悬浮剂;对稻叶瘟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40%稻瘟灵乳油,对穗期病害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杨东升,崔博,赵翔,曾章华,王琰,孙长娇,刘国强,崔海信[10](2018)在《新型农药纳米分散剂型的表征和防效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明确高效氯氟氰菊酯固体纳米分散体的理化性状及其对鳞翅目害虫的田间药效,采用市售乳油和微囊悬浮剂作为对照剂型,通过形貌特征、分散性能、接触角和滞留量测定,对其分散特性及界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其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显示:该制剂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20.63 nm和0.36)均小于乳油(460.60 nm和0.455)和微囊悬浮剂(1 077.00 nm和0.505),水稻叶面接触角比乳油小9°(左)和6°(右),甘蓝叶面接触角比微囊悬浮剂小46°(左)和41°(右),且甘蓝叶面上固体纳米分散体的滞留量比微囊悬浮剂大4.83 mg/cm2。纳米化减小了颗粒粒径,改善了兑水分散特性,减小了接触角,增大了滞留量。田间药效结果证明固体纳米分散体使用剂量为乳油推荐剂量(18.75 g a.i./hm2)的43.2%时,对水稻二化螟的白穗防效和保苗效果分别为85.64%和90.18%,防效显着优于乳油,表现出优异的速效性。使用剂量与微囊悬浮剂的推荐剂量(11.25 g a.i./hm2)相当时,对甘蓝菜青虫的药后1 d、3 d、7 d和14 d防效分别为83.55%、90.00%、93.48%和88.00%,显示出较好的持效性。上述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固体纳米分散体因其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分散性能、靶标展布附着和渗透力显着增强,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可有效提高农药生物活性,降低使用剂量和施用频次,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新型农药制剂。

二、锐星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锐星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田间防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药剂
    1.3 试验设计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防效调查。
        1.4.2 安全性调查。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虫效果比较
    2.2 不同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的保株效果比较
    2.3 对作物安全性评价
3 结论与讨论

(2)江西双季稻重要病虫害高效防治药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药剂
    1.3 试验设计
    1.4 调查时间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2.2 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2.3 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3.1 对早稻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
        2.3.2 对早稻褐飞虱药后调查结果
    2.4 对水稻纹枯病药效分析
    2.5 对水稻稻瘟病药效分析
    2.6 不同药剂的使用成本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几种常见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虫源
        1.1.2 供试水稻品种
        1.1.3 供试药剂
        1.1.4 试验仪器及工具
    1.2 方法
        1.2.1 试验方法
        1.2.2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后15?d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2.1 药后25?d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2.3 药后35?d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3 结论

(4)上海农场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动态与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稻纵卷叶螟发生与危害概况
        1.1 稻纵卷叶螟概况
        1.2 稻纵卷叶螟发生和危害情况
    2 稻纵卷叶螟的测报与防治
        2.1 稻纵卷叶螟的测报
        2.2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3 上海农场农业生产简介
    4 立项依据及目的意义
第二章 2014-2019年上海农场稻纵卷叶螟的种群动态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4-2019年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
        2.2 2014-2019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趋势分析
        2.3 2014-2019年连续六年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2 药剂浓度
        1.3 试验田概况与小区设计
        1.4 施药时间与方法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分析
        2.2 不同药剂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期施用的防效评价
        2.3 不同药剂在稻纵卷叶螟3-4龄幼虫期施用的防效评价
        2.4 不同药剂在稻纵卷叶螟不同幼虫期防效评价
    3 讨论
    附
        1 施药前后天气情况
        2 1-2龄幼虫在药前、药后3天、7天、15天各虫龄所占比例
        3 3-4龄幼虫在药前、药后3天、7天、15天各虫龄所占比例
第四章 稻纵卷叶螟防控策略
    1 2014-2019年稻纵卷叶螟大田防控策略
        1.1 2014年稻纵卷叶螟大田防控策略
        1.2 2015年稻纵卷叶螟大田防控策略
        1.3 2016年稻纵卷叶螟大田防控策略
        1.4 2017年稻纵卷叶螟大田防控策略
        1.5 2018年稻纵卷叶螟大田防控策略
        1.6 2019年稻纵卷叶螟大田防控策略
    2 讨论
第五章 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推广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不同药剂对水稻二化螟药效评价及应用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地基本概况
    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1.3.1 试验处理
        1.3.2 田间管理
        1.3.3 施药方法
        1.3.4 调查与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2.2 药害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4 应用技术

(6)阿维菌素在水稻环境中的分布及吸附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农药剂型的研究进展
        1.1.1 我国农药剂型的现状和问题
        1.1.2 我国农药制剂的发展方向
        1.1.3 农药混配的现状和问题
    1.2 农药吸附行为及消解动态研究进展
        1.2.1 农药的吸附行为概述
        1.2.2 影响农药吸附行为的因素
        1.2.3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2.3.1 样品前处理
        1.2.3.2 样品净化
        1.2.3.3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1.2.4 农药的消解动态概述
        1.2.5 阿维菌素的消解动态研究进展
    1.3 阿维菌素概述
        1.3.1 阿维菌素的简介
        1.3.2 阿维菌素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4 二化螟的危害与化学防治
        1.4.1 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
        1.4.2 二化螟的田间化学防治
    1.5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概述
        1.5.1 植保无人机的简介
        1.5.2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现状和问题
        1.5.3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进展
        1.5.3.1 国外飞防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近况
        1.5.3.2 国内飞防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近况
    1.6 农药雾滴沉积分布研究进展
    1.7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1.7.1 主要研究内容
        1.7.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无人机喷施不同剂型阿维菌素的喷雾效果及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药剂和机械
        2.1.2 试验设计
        2.1.2.1 小区设计
        2.1.2.2 无人机参数
        2.1.2.3 试验方法
        2.1.2.4 雾滴粒径测定
        2.1.2.5 水稻冠层雾滴沉积分布密度分布测定
        2.1.2.6 农药在水稻冠层的沉积量测定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喷雾雾滴粒径对比
        2.2.2 电动喷雾和无人机喷雾雾滴在水稻冠层沉积密度分布对比
        2.2.3 不同剂型阿维菌素无人机喷雾雾滴粒径的对比
        2.2.4 不同剂型阿维菌素无人机喷雾雾滴在水稻冠层沉积密度分布的对比
        2.2.5 不同剂型阿维菌素无人机喷雾雾滴在水稻冠层沉积量的对比
        2.2.6 不同剂型阿维菌素电动喷雾器喷雾雾滴在水稻冠层沉积量的对比
        2.2.7 不同剂型阿维菌素无人机和电动喷雾器喷雾对早稻二化螟的防效
        2.2.8 不同剂型阿维菌素无人机喷雾和电动喷雾器喷雾对晚稻二化螟的防效
    2.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不同剂型阿维菌素在稻田中的分布与残留动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试剂与药品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田间试验设计
        3.1.3.1 消解动态试验
        3.1.3.2 最终残留试验
    3.2 分析方法
        3.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3.2.2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3.2.2.1 稻田水
        3.2.2.2 稻田土
        3.2.2.3 植株、稻米和稻壳
        3.2.3 色谱条件
        3.2.3.1 吸收波长的选择
        3.2.3.2 液相色谱条件
        3.2.4 计算公式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最低检测浓度、准确度与精密度的确定
        3.3.1.1 标准曲线和线性关系
        3.3.1.2 定性定量方法
        3.3.1.3 最低检测浓度
        3.3.1.4 精密度与准确度
        3.3.2 5种剂型阿维菌素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动态
        3.3.2.1 在稻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3.3.2.2 在植株中的消解动态
        3.3.2.3 在稻田土中的消解动态
        3.3.3 五种剂型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试验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1.2 供试土壤
    4.2 试验方法
        4.2.1 吸附动力学试验
        4.2.2 解析动力学试验
        4.2.3 吸附等温试验
        4.2.4 解吸等温试验
    4.3 HPLC分析条件
    4.4 计算方法
    4.5 结果与分析
        4.5.1 水土比的优化选择
        4.5.2 吸附动力学
        4.5.3 解吸动力学
        4.5.4 阿维菌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
        4.5.5 阿维菌素吸附系数与土壤参数的关系
    4.6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浙江省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复配配方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
        1.1 二化螟的发生历史
        1.2 二化螟发生为害现状
    2 二化螟的化学防治
        2.1 二化螟的化学防治历史
        2.2 二化螟的抗性发展
        2.3 浙江省二化螟抗药性
        2.4 二化螟的抗药性机理
        2.4.1 多功能氧化酶系(MFOs)
        2.4.2 酯酶(EST)
        2.4.3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
        2.4.4 靶标部位敏感性降低
        2.5 混配药剂在二化螟田间防治中的研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抗药性监测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虫源
        2.2 供试水稻
        2.3 供试药剂
        2.4 试验方法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
        3.2 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性
        3.3 二化螟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
        3.4 二化螟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比较
    4 讨论
第三章 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解毒酶活性测定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虫源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测定
        2.2.2 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
        2.2.3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2.2.4 细胞色素P450活性测定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
        3.2 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测定
        3.3 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细胞色素P450活性测定
        3.4 二化螟抗性水平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第四章 室内复配配方筛选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虫源
        2.2 供试药剂
        2.3 方法
        2.4 统计分析
        2.5 复配药剂增效作用评价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7种杀虫剂单剂毒力测定
        3.2 复配药剂毒力测定
    4 讨论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扬州地区二化螟主要寄生蜂越冬特点及盘绒茧蜂的研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水稻二化螟发生与危害
        1.1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
        1.2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
    2 水稻二化螟防治现状及问题
        2.1 农业防治
        2.2 物理防治
        2.3 化学防治
        2.4 生物防治
    3 水稻二化螟天敌研究现状
        3.1 水稻二化螟天敌种类及研究概况
        3.2 二化螟盘绒茧蜂研究现状
    4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扬州地区二化螟及其寄生蜂越冬特征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试验仪器与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标本鉴定
    2.2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2.1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体内寄生蜂调查
        2.2.2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三种寄生蜂的寄生率调查
        2.2.3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的滞育特征
        2.2.4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体内寄生蜂越冬特征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二化螟盘绒茧蜂生物学研究
    3.1 二化螟盘绒茧蜂羽化节律研究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数据分析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小结与讨论
    3.2 连续寄生对二化螟盘绒茧蜂生物学影响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数据分析
        3.2.3 结果与分析
        3.2.4 小结与讨论
    3.3 寄主密度对二化螟盘绒茧蜂生物学影响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数据分析
        3.3.3 结果与分析
        3.3.4 小结与讨论
    3.4 不同空间内寄主密度对二化螟盘绒茧蜂生物学影响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数据分析
        3.4.3 结果与分析
        3.4.4 小结与讨论
    3.5 不同营养对二化螟盘绒茧蜂寿命影响
        3.5.1 材料与方法
        3.5.2 数据分析
        3.5.3 结果与分析
        3.5.4 小结与讨论
    3.6 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滞育水稻二化螟与非滞育水稻二化螟的比较
        3.6.1 材料与方法
        3.6.2 结果与分析
        3.6.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水稻二化螟田间绿色药剂及寄生蜂防效评价与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实验仪器及与材料
        4.1.1.1 供试田块及虫源
        4.1.1.2 供试药剂
        4.1.1.3 实验仪器及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1.2.1 施药及放蜂时间
        4.1.2.2 寄生蜂释放方法
        4.1.2.3 实验小区设计
        4.1.2.4 调查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田间防效评价
        4.2.2 田间释放二化螟盘绒茧蜂对水稻二化螟防效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池州市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水稻病虫害发生现状
        1.2.1 稻瘟病
        1.2.2 稻纹枯病
        1.2.3 稻曲病
        1.2.4 二化螟
        1.2.5 稻纵卷叶螟
        1.2.6 褐飞虱
    1.3 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
        1.3.1 稻瘟病的防治
        1.3.2 稻纹枯病的防治
        1.3.3 稻曲病的防治
        1.3.4 二化螟的防治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
    3.2 水稻主要害虫药剂组合筛选
        3.2.1 供试药剂
        3.2.2 试验设计
        3.2.3 调查方法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水稻病害发生种类
    4.2 水稻虫害发生种类
    4.3 水稻害虫优势种群发生规律
        4.3.1 稻飞虱发生规律
        4.3.2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
    4.4 水稻病害优势种群发生规律
        4.4.1 纹枯病发生规律
        4.4.2 稻瘟病发生规律
    4.5 化学药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田间防效
        4.5.1 药剂对稻蓟马田间防治试验
        4.5.2 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田间防治试验
        4.5.3 药剂对稻飞虱田间防治试验
        4.5.4 药剂对纹枯病田间防治试验
        4.5.5 药剂对稻叶瘟病田间防治试验
        4.5.6 药剂对穗期病害田间防治试验
        4.5.7 水稻理论测产
5 讨论
    5.1 水稻上主要病虫发生规律演变
        5.1.1 二化螟、纹枯病等常发性病虫逐年加重
        5.1.2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两迁害虫重发频次增加
        5.1.3 灰飞虱、稻曲病等次要病虫危害水平上升
        5.1.4 白叶枯病、三化螟等部分重要病虫变为次要病虫
        5.1.5 稻水象甲、南方黑条矮缩病等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
    5.2 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原因分析
        5.2.1 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
        5.2.2 药剂和防治方法
        5.2.3 气候因素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新型农药纳米分散剂型的表征和防效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药品与试剂
        1.1.2 仪器与设备
        1.1.3 生物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高效氯氟氰菊酯固体纳米分散体的制备
        1.2.2 粒径测定
        1.2.3 接触角测定
        1.2.4 滞留量测定
        1.2.5 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1.2.6 防治甘蓝菜青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固体纳米分散体的粒径表征
    2.2 固体纳米分散体的接触角
    2.3 固体纳米分散体的滞留量
    2.4 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2.5 防治甘蓝菜青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3 讨论

四、锐星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田间防效比较[J]. 刘定蓉,高德良,吴希宝,孔月,徐英,宋化稳,庄占兴. 现代农业科技, 2022(05)
  • [2]江西双季稻重要病虫害高效防治药剂筛选[J]. 王巍,谢莉娟,钟艳平,李辰彦,彭文文,吴自明,石绪根. 植物保护, 2022(01)
  • [3]几种常见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J]. 张渊海,张莉,谢洪科,解涛,张逸妍,杨震. 湖南农业科学, 2020(09)
  • [4]上海农场稻纵卷叶螟种群发生动态与防控技术[D]. 邓艳. 扬州大学, 2020(05)
  • [5]不同药剂对水稻二化螟药效评价及应用技术初探[J]. 柳辉林,柳世煜,罗兴红. 生物灾害科学, 2020(01)
  • [6]阿维菌素在水稻环境中的分布及吸附行为[D]. 李飞.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7]浙江省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复配配方筛选[D]. 薛钊鸿.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8]扬州地区二化螟主要寄生蜂越冬特点及盘绒茧蜂的研究应用[D]. 李朝晖. 扬州大学, 2019(02)
  • [9]池州市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 吴成斌. 安徽农业大学, 2018(04)
  • [10]新型农药纳米分散剂型的表征和防效的比较研究[J]. 杨东升,崔博,赵翔,曾章华,王琰,孙长娇,刘国强,崔海信.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0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