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

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

一、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路晶慧[1](2021)在《儿童药物性肾损伤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儿童药物性肾损伤(DIKI)文献、病例报告和某三甲儿童医院出院病例,了解儿童DIKI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通过分析病例特点,以提高对儿童DIKI的认识,为减少儿童DIKI提供帮助。方法:(1)检索策略(1)现状研究文献检索:以“药物性肾损伤”、“药物性肾损害”、“药物肾毒性”、“儿童”等为检索词,在CBM、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大医医学、Pub Med、Springer、OVID、Uptodate等检索2010–202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2)病例检索:以“药物性肾损伤”、“药物性肾损害”、“肾毒性”、“急性肾损伤”、“肾小球病变”、“肾小管功能紊乱”、“急性梗阻性肾病”、“慢性肾病”、“血尿或蛋白尿”等为检索词在CBM、CNKI、万方、维普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儿童DIKI病例报告。以相同检索词,查阅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山西省某三甲儿童医院出院病例,以同时间段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为补充。(2)纳入排除标准(1)现状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儿童;各类医学期刊、出版社公开发表的以DIKI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资料。排除标准:重复文献资料。(2)病例的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4岁;有可能导致肾损伤的药物暴露史;用药后出现肾损伤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异常;住院病例经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关联性评价结果为“肯定”、“很可能”、“可能”。排除标准:非药物因素引起的肾脏损害;重复病例;资料完整性较差的病例。(3)资料提取与分析提取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原患疾病、临床表现、用药记录、实验室检查指标值、治疗及预后等信息,对儿童DIKI的现状及病例特点进行分析。(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采用Wilcoxon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小样本运用Fisher精确检验。对纳入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计算优势比和95%置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儿童药物性肾损伤现状研究结果(1)儿童DIKI现状研究共纳入文献资料24个,其中书籍2本、中文文献12篇、英文文献10篇。(2)儿童DIKI的定义及分类无统一标准。纳入的文献中共涉及三种DIKI的定义,分类主要采用病理及病因两种分类方法。(3)儿童DIKI流行病学研究数据缺乏。多数研究均采用儿童AKI流行病学数据。(4)儿童DIKI的诊断较为困难。目前临床主要根据患者有可能产生药物性肾损伤的用药史及有相应的肾脏受损表现来诊断DIKI。临床常用的肾损伤的检测指标为功能性标志物与损伤性标志物。(5)评估儿童DIKI严重程度常采用改良的儿童RIFLE分类,以患儿肌酐清除率将DIKI分为肾损伤高危、肾损伤、肾衰竭。(6)儿童DIKI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原患疾病、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剂量、疗程和联合用药等。(7)儿童DIKI的防治原则主要包括关注危险因素,尽量选用肾毒性小或无肾毒性药物,密切观察尿量和肾损伤指标,充分的水化、碱化尿液等。一旦发生DIKI,及时处理积极治疗,多数DIKI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改善。(2)儿童药物性肾损伤文献病例与住院病例研究结果(1)数据库共检索到文献4956篇,纳入文献66篇,DIKI病例76例。医院病例系统共收集1112例住院病例,经筛选纳入DIKI病例60例。(2)儿童DIKI文献病例与住院病例临床特点大致相同。病例特点:男女比例分别约为2.8:1、2.1:1;平均年龄为分别为(6.741±4.039)岁、(7.065±3.845)岁;原患疾病均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三种类型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腹痛、水肿、少尿等;肾损伤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患儿服药后7天内;引起儿童DIKI排名前三的可疑药品类型为抗菌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引起肾损伤给药方式主要包括静脉滴注、口服、肌肉注射等;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停药、对症支持治疗等;预后情况大多良好。(3)肾损伤程度分析结果(1)肾损伤程度分析显示:患儿联合用药与非联合用药肾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合理用药与非合理用药肾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联合用药(OR,4.234;95%CI,2.012–6.455)、抗菌药物(OR,2.268;95%CI,0.271–4.266)是患儿肾损伤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1)目前儿童DIKI关注度不足。国内外尚未无相关指南共识对DIKI进行规范化定义,对于DIKI的分类方法缺乏统一标准,流行病学研究也比较缺乏。DIKI的诊断存在困难,影响因素较多,且常用的肾损伤标志物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特异性的损伤标志物,多数新型生物标志物还未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常用的肾损伤程度RIFLE分类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儿童DIKI仍需进一步研究。(2)关注儿童DIKI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减少DIKI的发生。儿童DIKI的临床特点包括男性多于女性、最常见的原患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以静脉滴注给药发生的肾损伤最多。致DIKI的药物主要包括抗菌药、非甾体抗炎药、抗肿瘤药等三类。肾损伤严重程度分析显示是患儿联合用药与非联合用药肾损伤程度存在差异;患儿合理用药与不合理用药肾损伤程度存在差异。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合理用药,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抗菌药物是患儿肾损伤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提示我们在临床中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以及在使用抗菌药物时严密监测肾功能变化。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选择肾毒性小的药物,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在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肾功能变化;合理用药,都将对预防患儿DIKI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一旦发生DIKI,及时停药、对症支持治疗,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改善,部分患儿肾功能也可以恢复正常,所以对于DIKI要做到早发现、早停药、早治疗。

张蓓蓓[2](2021)在《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潜阳育阴颗粒改善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利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血清纤维化相关指标,肾小管损伤标志物,评价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肾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设计,纳入40例中医辨证属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患者,按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标准方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基础上,探讨潜阳育阴颗粒能否通过抑制纤维化反应、降低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极显着差异(P<0.01);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方面,试验组有效率为61.1%,对照组有效率为22.2%,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相比,组间无差异性(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及脉压差优于其治疗前(P<0.01)。③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TGF-β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1),血清HA、LN、PⅢ-NP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差异(P<0.05),血清Ⅳ-C表达水平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后试验组的尿NGAL、KIM-1、IL-18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显着的差异(P<0.01);⑤治疗后试验组的杨氏模量Emean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治疗前后的杨氏模量值有极显着的差异(P<0.01)。结论:①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可显着改善阴虚阳亢型的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②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能够降低早期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收缩压、脉压差水平;③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显着降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NGAL、KIM-1、IL-18的含量。④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能够降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清中TGF-β、HA、LN、PⅢ-NP的表达水平,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⑤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协助评估高血压肾损害的程度,潜阳育阴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能够改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肾脏纤维化的程度,恢复肾脏弹性,从而降低其肾脏的杨氏模量值。

徐志祥,孙思聪,陈理,刘毅萍,胡婷霞[3](2020)在《112例药物性肾损害的潜伏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药物性肾损害的潜伏时间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和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杭州地区4家三甲医院收治的疑似药物相关性肾功能损害病例,分析潜伏时间的分布情况,以及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使用因素等对潜伏时间的影响。结果: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药物性肾损害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12例,69.64%的药物性肾损害发生在用药后1周之内。非处方药的药物性肾损害潜伏时间比处方药短。潜伏时间≤14 d的病例eGFR最大降幅比潜伏时间>14 d的高。结论:大部分药物性肾损害发生在用药后1周内,建议用药后一周左右进行随访。14 d内发生的药物性肾损害严重程度较14 d后发生的重,对于早期发现的药物性肾损害患者可能需要给予更多的临床关注。

刘瑶[4](2020)在《黄芪-丹参药对活性成分在高血压肾损害中调控microRNA-200c-3p保护肾动脉内皮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收集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四诊资料及处方用药,综合分析纳入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明确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对,为高血压肾损害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客观数据。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干预大鼠肾动脉内皮细胞(RRAECs)构建血管内皮损伤模型,通过高通量miRNA-m RNA联合测序技术,从miRNA角度及转录后水平研究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筛选确定补气活血中药黄芪-丹参药对代表性活性成分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的最佳配伍比例,探讨其改善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靶点和调节机制,为阐明黄芪-丹参药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治高血压肾损害的药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撑。方法:1.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导师用药规律研究:收集12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软件对患者基本资料、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阐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并系统分析各证素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及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尿微量白蛋白(m 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等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证素特征和基本病机。同时,统计导师临证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用药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组方规律,探索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用药经验,并筛选出核心药对,进行下一步的实验研究。2.Ang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中miRNA差异表达谱的构建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以AngⅡ体外诱导RRAECs 24 h建立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基于高通量miRNA-m RNA联合测序,筛选在Ang 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差异表达(DE)miRNA,分析Ang Ⅱ对内皮细胞miRNA表达谱的影响,并寻找其下游靶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构建DE miRNA与其靶基因的局部网络图,探讨miRNA在Ang Ⅱ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调控机制,筛选出关键miRNA进行下一步研究。3.miRNA-200c-3p靶向ZEB2参与Ang 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子对接,预测ZEB2是否是miRNA-200c-3p的靶基因。构建ZEB2-3’UTR质粒,在HEK293T细胞内进行转染,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NA-200c-3p对ZEB2的靶向作用。荧光定量PCR(qPCR)评估细胞内转染效率后,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iRNA-200c-3p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两组细胞中ZEB2的m RNA和蛋白表达,并观察ZEB2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同样,应用上述方法检测miRNA-200c-3p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miRNA-200c-3p对ZEB2的靶向调控作用。4.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RRAECs的保护作用研究:采用MTT法筛选毛蕊异黄酮(0.5 mg/L、1.5 mg/L、5 mg/L、15 mg/L、50 mg/L)和丹参酮ⅡA(1 mg/L、3 mg/L、10 mg/L、30 mg/L、100 mg/L)改善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最佳药物浓度,继而将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按比例进行配伍,确定药对活性成分的最佳配伍比例。在此基础上,探讨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细胞迁移、活性氧生成、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5.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通过miRNA-200c-3p靶向ZEB2对Ang Ⅱ诱导RRAECs的保护机制研究:采用miRNA-mRNA联合测序技术,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构建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组与模型组中miRNA的差异表达谱,筛选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改善Ang 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作用靶点。分别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qPCR技术检测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miRNA-200c-3p和ZEB2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通过对12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54例,男女比例为1.22:1,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40±10.39岁,其中,最大年龄为89岁,最小年龄为47岁。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血压肾损害的主要发病人群,占比70.83%。所有纳入患者的高血压平均病史为12.2±8.65年,其中,最短病史为5年,最长病史为40年。合并症方面,高血压肾损害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数量最多,为38例;其次为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共36例。纳入患者中,使用最多的降压药物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其次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两类药物联用方案中,采用ARB+CCB治疗的患者例数最多;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CCB组合;三药联用方案中,采用ARB+CCB+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例数最多;其次为ARB+CCB+利尿剂组合。纳入患者的虚性证候要素主要由气虚、阴虚和阳虚构成,其中,气虚证素的患者例数最多,共100例,占比83.33%。实性证候要素主要由血瘀、湿热、肝火(阳)和痰浊构成,其中,血瘀证素的患者例数最多,共67例,占比55.83%。在所有纳入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单一证素患者最少,共4例,肝火(阳)患者3例,湿热患者1例,占总例数的3.33%。双证素患者最多,共63例,占总例数的52.5%,其中,气虚+血瘀患者例数最多,共28例,占比44.44%。三证素患者共53例,占总例数的44.27%,其中,气虚+血瘀+湿热患者例数最多,共20例,占比37.74%。各证素患者的平均年龄、尿β2-MG及e GFR在组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在高血压病史、血清Cystatin C及尿m ALB方面,各证素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虚证素患者的尿β2-MG均值最高,其次为血瘀。血瘀证素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其他证素患者,而e GFR水平则显着低于其他证素患者。血瘀、气虚证素患者的血清Cystatin C、尿m ALB水平均高于其他证素患者。用药规律方面,丹参、黄芪分别是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应用频率最高的活血、补气中药,黄芪-丹参是应用频率最高的药对组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核心药物包括丹参、黄芪、当归、川芎、黄连、大黄。2.以5x10-7mol/L AngⅡ诱导RRAECs 24 h建立血管内皮损伤模型。经miRNA-m RNA联合测序检测,AngⅡ诱导后共筛选出443个DE m RNA,其中66个上调,377个下调(fold change>1.5 or<0.67,P<0.05);共检测到58个DE miRNA,其中,55个上调,3个下调(fold change>1.5 or<0.67,P<0.05)。与对照组相比,属于miRNA-200家族不同成熟体的miRNA-200a-3p、miRNA-200b-3p、miRNA-200c-3p、miRNA-429在Ang Ⅱ组中均差异高表达,提示miRNA-200家族在AngⅡ诱导的RRAECs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故后续实验选用家族中最显着高表达的miRNA-200c-3p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此外,DE miRNA靶基因富集的GO条目与DE m RNA的富集结果相类似,均涉及细胞迁移、细胞增殖及小分子结合等方面;KEGG Pathway分析显示AngⅡ可能调控的靶基因与m TOR、AMPK、自噬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3.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NA-200c-3p与ZEB2 3’UTR序列之间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NA-200c-3p能够负调控ZEB2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miRNA-200c-3p的表达显着升高(P<0.001),ZEB2的m RNA(P<0.01)和蛋白(P<0.001)表达明显降低。敲减miRNA-200c-3p可上调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 m RNA(P<0.001)和蛋白(P<0.01)的表达,显着减弱Ang Ⅱ对细胞增殖(24 h、48 h、72 h、96 h四个时间点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5,P<0.05)和迁移(P<0.001)能力的抑制作用;反之,过表达miRNA-200c-3p,则下调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 m RNA(P<0.05)和蛋白(P<0.001)的表达,且明显增强Ang Ⅱ对RRAECs增殖(24 h、48 h、72 h、96 h四个时间点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1,P<0.01)和迁移(P<0.05)能力的抑制功效。上调ZEB2表达至少可部分逆转miRNA-200c-3p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4.AngⅡ诱导RRAECs功能障碍,可使RRAECs凋亡率升高,细胞迁移能力下降,活性氧生成增多,线粒体自噬激活,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降低细胞凋亡率,促进细胞迁移,减少活性氧生成,抑制线粒体自噬,升高线粒体膜电位。5.测序结果显示,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Ⅱ诱导RRAECs功能障碍的保护机制可能与miRNA调控细胞凋亡、炎症等相关基因及细胞因子有关。与模型组比较,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组miRNA-200c-3p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01),ZEB2的m RNA(P<0.05)和蛋白(P<0.01)表达均有上调;同时,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干预可显着减弱AngⅡ对RRAECs增殖(在24 h、48 h、72 h、96 h四个时间点的比较,分别为P<0.05,P<0.01,P<0.05,P<0.01)和迁移能力(P<0.01)的抑制作用。结论:1.临床研究: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各证候要素分布由多至少依次为气虚、血瘀、湿热、肝火(阳)、阴虚、痰浊、阳虚。气虚+血瘀为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占比最高的证素组合。各证素患者在年龄、尿β2-MG、e GFR方面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本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虚血瘀为其基本病机。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以补气活血为主,兼以清热化湿、通腑排毒;黄芪-丹参为其应用频率最高的药对组合。2.实验研究:(1)AngⅡ通过升高miRNA-200c-3p水平下调靶基因ZEB2的表达,抑制RRAE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2)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降低细胞凋亡率,促进细胞迁移,减少活性氧生成,抑制线粒体自噬,升高线粒体膜电位。(3)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显着增强Ang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机制可能与其下调miRNA-200c-3p从而靶向上调ZEB2表达密切相关。

许骏尧[5](2020)在《潜阳育阴颗粒早期介入高血压治疗改善肾损害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围绕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一、通过开展流行病学研究,首次在自然人群中探讨血清尿调节蛋白(UMOD)水平与肾损害之间的关系,为利用该指标评估高血压肾损害及评价药物疗效提供依据;二、通过开展潜阳育阴颗粒早期干预高血压治疗改善肾损害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证实该药的早期介入是否可以改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结局指标,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017年6月于江苏省丹阳市车站社区依据相应纳入、排除标准采集了 1035名常驻居民的一般资料与血清标本。依据肾功能情况将参与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一般资料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身高体重、BMI、个人史、既往史、目前用药情况以及当下血压值等。检测空腹血糖、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eGFR、尿mALB、UACR等)和血清UMOD水平。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将随机选取的563名参与者依据肾功能情况分为2组,其中肾功能正常组444人,肾功能异常组1 19人;②两组参与者在性别、心率、吸烟比例、饮酒比例、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以及糖尿病患病率等方面无差异(P≥0.072),但肾功能异常者较肾功能正常者年龄更大(+3.23岁),并具有更高的BMI(+0.83kg/m2)、空腹血糖水平(+0.6 mmol/L)、血压水平(+13.1/5.85mmHg)、患高血压比例(67.23%Vs 34.23%)、以及服用降压药比例(42.86%Vs 19.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③在肾功能检测指标方面,肾功能异常者 eGFR(-4.38 mL/min/1.73m2)与血清 UMOD 水平(-13.56ng/mL)更低,尿mALB(+103.03mg/L)、UACR(+42.87mg/g)水平更高(P≤0.003);④在肾功能正常人群中,血清UMOD水平与尿素氮、血尿酸呈负相关(P≤0.018),而与尿mALB、UACR、血肌酐、eGFR等均无相关性(P≥0.068);⑤在肾功能异常人群中,血清UMOD与eGFR呈正相关(P<0.0001),与血肌酐、尿素氮呈负相关(P≤0.011),未发现血清UMOD水平与尿mALB、UACR、血尿酸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P≥0.172)。结论:在自然人群中,肾功能异常者血清UMOD水平低于肾功能正常者。血清UMOD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功能异常,但其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二、临床研究方法:选择140例证属肝火亢盛或阴虚阳亢证无明确肾损害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控制血压达标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加西药标准降压治疗。西药标准降压治疗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为基础,可以联合其他类降压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潜阳育阴颗粒。观察1年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临床疗效、诊室血压水平、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血清UMOD等的改善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受试者135人,其中试验组67人,对照组68人。②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性别、病程、体重、身高、腰围、血压等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402),但年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1);③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组间比较与中医疗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27),但各自组内比较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1);④两组在改善中医主症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改善口干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而对于其他中医次症的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⑤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⑥两组治疗后尿mALB、UACR、eGFR、血清UMO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试验组改善血清NGAL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⑦两组UACR、eGFR、血清NGAL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04),两组尿mALB和血清UMOD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潜阳育阴颗粒早期介入高血压治疗,在血压控制达标基础上干预1年后,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部分阴虚阳亢的证候和早期肾损害指标NGAL水平,进一步延缓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发展。

杨静,杨柱,龙奉玺,刘薰,魏显鳗,唐东昕[6](2019)在《中医药在防治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肾损害中的应用现状》文中研究说明化疗引起的肾功能损伤是肿瘤患者临床常见毒副反应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对此作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使用中药汤剂、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中成药、针刺以及膏方等进行临床干预,并对药物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提示中医药在防治化疗所致药物性肾损害中具有相当的优势。

赵文华[7](2018)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与不同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个人情况信息和有关实验数据,掌握其病症情况;根据患者体质量表的测定分析其中医体质特点及与临床指标相关性,更加完善中医药预防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理论,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采集153名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住院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并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测定患者体质,运用SPSS20.0软件中的数据建模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及X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得出结论。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病例153例,男60例(39.22%),女93例(60.78%);年龄在37岁-89岁,平均年龄范围为66.72士11.201岁;有吸烟史者基本为男性,有饮酒史者全为男性;病程最长为40+年,11-20年者最多,占37.25%;3级高血压者有102例,占66.67%。2.体质分布中,单一偏颇体质中分布最多的为阴虚质15例(9.80%),其次为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兼夹体质最多的是两种兼夹体质,比例为17.65%;其次是三种兼夹体质,比例为15.69%。两种兼夹中最多的为气虚质与阳虚质的兼夹(25.93%),其次为气虚质与痰湿质的兼夹(22.22%);在三种兼夹中最多的为气虚质兼夹阳虚质与痰湿质(29.17%),其次为气虚质兼夹痰湿质与血瘀质(12.50%)。3.平和质与冠心病呈现负相关,阳虚质与冠心病呈现正相关,阴虚质与脑血管病呈现正相关,气虚质与高血压病程和脑血管病呈现正相关,痰湿质与吸烟、脑血管病、血脂异常呈现正相关,血瘀质与冠心病、脑血管病呈现正相关。4.阳虚质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相关性;气虚质与尿微量白蛋白具有相关性;湿热质与NAG具有相关性;痰湿质与总胆固醇具有相关性;血瘀质与血β2微球蛋白有相关性,与血尿酸具有强相关性,余体质与实验室相关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并且女性比男性的患病几率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早期肾损害并不是病程越长出现几率越大。2.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单一偏颇体质以阴虚质最多。在兼夹体质中,气虚质占主导地位;两种兼夹体质中,主要为气虚质与阳虚质的兼夹(25.93%),其次为气虚质与痰湿质的兼夹(22.22%);三种兼夹体质中,气虚质兼夹阳虚质与痰湿质(29.17%),其次为气虚质兼夹痰湿质与血瘀质(12.50%)。3.平和质不易患冠心病;阳虚质、血瘀质的人应警惕冠心病的发生;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的患者易得脑血管病;气虚质对高血压是不利的;吸烟可造成痰湿质,同样痰湿质易形成血脂异常。4.各单一偏颇体质与早期肾损害化验室结果对比来说,阳虚质与痰湿质对血脂影响较大,易造成血脂异常,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对肾小球早期侵害较为突出。

张嘉琰[8](2018)在《代谢综合征肾损害患者临床特点观察及柴芪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肾损害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高脂高糖饮食、营养过剩、久坐少动等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的增加,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etS)己逐渐成为社会主要公共健康问题,研究报道合并MetS患者肾功能不全和蛋白尿的发生率分别是无MetS患者的5.34倍和2.91倍,说明MetS患者较非MetS患者更容易出现肾损害。探究MetS肾损害的核心病机、发病机制,在代谢综合征进程中及其诱发的肾损害早期即给予治疗,可防止肾损害的发生及进展。寻找代谢综合征及其肾损害的相关因素、危险因素,有利于防、治结合,共同达到防止或延缓MetS肾损害发生及进展的目的。一.临床研究观察代谢综合征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病变特征目的:通过对MetS患者和非MetS患者肾损害、并发症、代谢异常严重程度的比较,观察各代谢因素对肾损害以及肾损害并发症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探寻可促进MetS及其肾损害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以期早期干预、治疗,防止或延缓MetS肾损害的发生及进展。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患者200例,100例肾损害合并MetS的患者,100例有肾损害但尚未构成MetS诊断标准的患者。记录每个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血压、原发病、病史、家族史、生活饮食习惯等一般状况以及血清指标 TG、CHO、GLU、HDL-C、LDL-C、HGB、ALB、CRP、T3,肾损害指标UA、Cre、Urea、β2-MG、24小时尿蛋白定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及BMI,并记录肾脏B超结果。结果:MetS组患者肾损害指标UA、Cre、β2-MG、尿蛋白定量均显着高于非MetS组,MetS组患者体重、腰围、BMI、SBP、TG、GLU、CRP水平显着高于非MetS组,HGB、ALB、T3水平显着低于非MetS组。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脂血症、TG、GLU、UA等是与MetS及其肾损害发生发展最密切相关的因素。两组患者以脾虚痰湿、肝郁脾虚证出现最多,MetS肾损害早期病变主要在肝脾。结论:代谢综合征可加重肾损害及肾损害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且异常代谢因子个数越多,肾损害越严重;吸烟饮酒、家族史、糖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炎性反应等均是代谢综合征及其肾损害的危险因素;CKD早期以肝脾病变为主,在本研究中我们认为肝郁脾虚是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并在MetS肾损害早期起主要作用。基于MetS肾损害的核心病机,我们提出健脾疏肝法治疗代谢综合征肾损害,以期在MetS未出现肾损害或肾损害早期即进行干预,防止或延缓肾损害的发生及进展。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健脾疏肝法对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的防治效果,进行疗效评价。二.实验研究1.柴芪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及肾损害的干预作用目的:评价柴芪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及肾损害的干预效果。方法:以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代谢综合征肾损害模型,造模初期即给予柴芪汤及盐酸吡格列酮进行干预,实验第12周末进行模型评价,第16周末取材检测大鼠血清FBG、FINS、TG、TC、HDL-C、LDL-C 等糖脂代谢指标以及 Cre、Urea、UA、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等肾损害指标。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SBP、FBG、FINS、TG、TC、LDL-C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柴芪汤及吡格列酮组的上述指标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但仍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Cre、Urea、UA、尿蛋白定量均显着高于正常组,中、西药组上述指标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芪汤可有效抑制MetS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减轻MetS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模初期即给予药物干预,对肾损害的出现及进展均起到一定的预防及保护作用。2.柴芪汤对p38MAPK-CREB-FN通路的调控作用目的:探寻柴芪汤防治代谢综合征大鼠肾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肾脏做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结构的改变,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炎性因子IL-6、TNF-α、MCP-1的表达,以及肾脏氧化应激因子SOD、MDA的水平;Western-blot及RT-PCR法检测p38MAPK-CREB-FN信号通路上各分子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肾脏病理损害以及纤维蛋白、胶原沉积;模型组大鼠肾脏炎性因子IL-6、TNF-α、MCP-1含量及氧化应激指标MDA水平均显着高于正常组,抗氧化应激指标SOD显着低于正常组。模型组p38MAPK,P-p38MAPK,P-CREB,FN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均强于正常组,中、西药组上述蛋白表达弱于模型组。结论: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发生了更为严重的肾脏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柴芪汤通过调节p38MAPK-CREB-FN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通路,减轻肾脏炎性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肾脏病理损伤,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陈德生,刘玉宁[9](2017)在《名医刘玉宁教授谈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文中提出人到老年期,体弱多病,服药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不可或缺。然而,药物的副作用又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所以,必须对它警惕和防范。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地服药,同时又能巧妙地防止药物性肾损害呢?这就是老年人应该了解的知识了。有鉴于此,记者日前专程赴京,采访了我国着名肾病专家刘玉宁教授,请他谈了老年人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刘教授是《长寿》杂志的良师益友,早在2012

高翔,陈杰,孙萍萍,夏延哲,闫佳佳,吴海燕,洪晓丹[10](2015)在《77例药物性肾损害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提高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77例确诊为药物性肾损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药物性肾损害药物主要为免疫抑制剂(24.7%)、中药(14.3%)、造影剂(13%)、非甾体抗炎药(11.7%)、抗菌药(11.7%)。77例药物性肾损害患者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5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6例;65例好转,1例死亡,好转率84%。结论对于有肾损害危险因素的病人在应用药物时应考虑各方面因素,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及尿量的变化。

二、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药物性肾损伤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儿童药物性肾损伤现况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筛选结果
        2.2 儿童DIKI的定义
        2.3 儿童DIKI的分类
        2.4 儿童DIKI的流行病学研究
        2.5 儿童DIKI的诊断
        2.6 儿童DIKI严重程度分级
        2.7 儿童DIKI的危险因素
        2.8 儿童DIKI的防治原则
    3 讨论
        3.1 儿童DIKI定义及分类无统一标准、流行病学研究缺乏
        3.2 儿童DIKI诊断困难,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3.3 儿童DIKI肾损伤程度分级存在局限性
        3.4 DIKI防大于治
第二部分 儿童药物性肾损伤文献病例回顾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筛选结果
        2.2 基本资料
        2.3 发生肾损伤患儿原患疾病类型
        2.4 肾损伤患儿临床表现
        2.5 肾损伤发生时间
        2.6 肾损伤程度
        2.7 可疑药品
        2.8 肾损伤患儿的治疗与预后
第三部分 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儿童药物性肾损伤住院病例回顾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筛选结果
        2.2 基本资料
        2.3 原患疾病类型
        2.4 临床表现
        2.5 肾损伤发生时间
        2.6 肾损伤程度
        2.7 可疑药品
        2.8 肾损伤患儿的治疗与预后
第四部分 真实世界数据与文献病例数据的比较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儿童DIKI病例临床特点比较
        2.2 肾损伤程度分析
        2.3 肾损伤程度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儿童DIKI病例特点大致相同
        3.2 易引发肾损伤可疑药物及作用机制
        3.3 合理用药,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3.4 儿童应慎用中药及中药注射剂
        3.5 研究不足之处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药物性肾损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儿童DIKI病例收集表
致谢
个人简介

(2)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潜阳育阴颗粒改善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1.1 高血压肾损害的病理机制
        1.2 评价高血压肾损害的相关生化指标
        1.3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程度评价
        1.4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
    2.中医学对高血压肾病的认识
        2.1 高血压肾病中医病名认识
        2.2 高血压肾病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2.3 高血压肾病的辩证分期
        2.4 高血压肾病的中医治疗
    3.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经验浅析
    4.潜阳育阴颗粒研究进展
        4.1 潜阳育阴颗粒的组成配伍及药理作用
        4.2 潜阳育阴颗粒通过调控肾纤维化防治高血压肾损害假说建立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试验病例的终止
        2.5 脱落病例的处理
    3.研究方法
        3.1 随机
        3.2 分组
        3.3 给药方法
        3.4 疗程
        3.5 合并用药及规定
    4.实验药品和仪器
        4.1 实验药品
        4.2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5.研究内容及观察指标
        5.1 中医证候积分
        5.2 血压参数
        5.3 血清纤维化指标
        5.4 肾小管损伤标志物
        5.5 肾脏杨氏模量值
        5.6 安全性观察
    6.统计方法
    7.研究结果
        7.1 治疗前一般资料对比
        7.2 疗效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研究结果讨论
        1.1 潜阳育阴颗粒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2 潜阳育阴颗粒对早期高血压肾小管损害标志物的影响
        1.3 潜阳育阴颗粒对血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1.4 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潜阳育阴颗粒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2.总结
    3.问题与展望
        3.1 存在问题
        3.2 未来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主要缩写词
    附表2: 中医症状积分表
    附表3: 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表4: 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表5: 病例随访资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112例药物性肾损害的潜伏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资料筛选
    1.3 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患者因素与潜伏时间
        2.1.1 性别
        2.1.2 年龄
        2.1.3
    2.2 药品因素与潜伏时间
        2.2.1 药物类别
        2.2.2 药物品种
        2.2.3 是否为非处方药(OTC)
    2.3 药品使用因素与潜伏时间
        2.3.1 给药途径
        2.3.2 是否联合用药
        2.3.3 季节性因素
    2.4 eGFR最大降幅与潜伏时间
3 讨论
    3.1 潜伏时间整体分布情况
    3.2 药物种类与潜伏时间
    3.3 年龄与潜伏时间
    3.4 是否OTC与潜伏时间
    3.5 严重程度与潜伏时间
    3.6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4)黄芪-丹参药对活性成分在高血压肾损害中调控microRNA-200c-3p保护肾动脉内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英文词缩略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高血压肾损害的关键因素
    2 miRNA在高血压及肾脏疾病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2.1 miRNA的生物学特点
        2.2 miRNA参与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2.3 miRNA对肾脏稳态与肾脏疾病的调控作用
    3 中医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认识
        3.1 中医对高血压肾损害病机的认识
        3.2 黄芪、丹参及其活性成分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3.3 CKD分期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研究方法
        6.1 病例收集
        6.2 观察指标
        6.3 数据处理
    7 结果
        7.1 性别分布
        7.2 年龄分布
        7.3 患者高血压病史及血压达标情况
        7.4 合并症分布情况
        7.5 降压药物应用情况
        7.6 中医证候要素分析
        7.7 各证候要素与一般资料的关系
        7.8 各证候要素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7.9 用药统计分析
    8 讨论
        8.1 证素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医病机研究中的应用
        8.2 关联规则分析在疾病用药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8.3 研究结果分析
    9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Ang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中miRNA差异表达谱的构建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株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2.4 实验用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MTT比色实验
        3.3 高通量miRNA-m RNA联合测序
        3.4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Ang Ⅱ对 RRAEECs存活力的影响
        4.2 AngⅡ诱导RRAECs中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 讨论
        6 结论
    实验二 miRNA-200c-3p靶向ZEB2 参与Ang 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株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2.4 实验用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细胞转染
        3.3 细胞增殖功能检测
        3.4 Transwell细胞迁移功能检测
        3.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NA-200c-3p与 ZEB2 的靶向关系
        3.6 qPCR实验
        3.7 Western Blot实验
        4 实验结果
        4.1 Ang Ⅱ体外诱导活化的RRAECs中 miRNA-200c-3p的表达变化
        4.2 miRNA-200c-3p对 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4.3 ZEB2是miRNA-200c-3p的直接潜在功能性靶基因
        4.4 Ang Ⅱ体外诱导活化的RRAECs中 ZEB2 的表达变化
        4.5 ZEB2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4.6 ZEB2 的异常表达可逆转miRNA-200c-3p对 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
        5 讨论
        6 结论
    实验三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株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2.4 实验用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MTT比色实验
        3.3 细胞功能检测实验分组
        3.4 细胞凋亡实验
        3.5 细胞划痕实验
        3.6 活性氧检测实验
        3.7 线粒体/溶酶体/核染色观察RRAECs内线粒体自噬的变化
        3.8 线粒体膜电位(JC-1)检测实验
        3.9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毛蕊异黄酮不同浓度作用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
        4.2 丹参酮ⅡA不同浓度作用下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
        4.3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不同浓度配比作用下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
        4.4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凋亡的影响
        4.5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迁移的影响
        4.6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活性氧的影响
        4.7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内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4.8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线粒体膜电位(Δψ_m)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
    实验四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通过miRNA-200c-3p靶向ZEB2对Ang 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 miRNA差异表达谱的影响
        3.3 细胞转染
        3.4 细胞增殖功能检测
        3.5 Transwell细胞迁移功能检测
        3.6 qPCR实验
        3.7 Western Blot实验
        3.8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 miRNA差异表达谱的影响
        4.2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通过miRNA-200c-3p靶向ZEB2 改善Ang 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5 讨论
        6 结论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病机制与中医病机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5)潜阳育阴颗粒早期介入高血压治疗改善肾损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2 发病机制
        1.3 高血压肾损害临床检测指标
        1.4 西医治疗
    2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认识
        2.1 中医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2.4 中医治疗
        2.5 导师诊疗经验
第二部分 流行病学研究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现场资料采集
        2.5 样本采集与检测
        2.6 研究质量管控
        2.7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参与者特征
        3.2 血清UMOD水平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4 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中止标准
        2.6 病例脱落及处理
        2.7 治疗方案
        2.8 观察与评价指标
        2.9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2.10 评价节点
        2.11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受试者基线情况比较
        3.2 两组受试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 两组治疗后组间血压的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肾损害指标的比较
        3.5 安全性指标
    4 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附录、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6)中医药在防治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肾损害中的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化疗药物性肾损害的认识
2 中医治疗在化疗药物性肾损害中的应用
    2.1 中药复方
    2.2 单味中药及提取物
    2.3 中成药
    2.4 膏方
    2.5 针刺疗法
3 小结

(7)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与不同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分级
        2.3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标准
        2.4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2.5 病例纳入标准
        2.6 病例排除标准
        2.7 研究内容
        2.8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统计情况
        1.2 年龄统计情况
        1.3 吸烟饮酒史
    2 高血压相关情况
        2.1 高血压病程
        2.2 高血压分级
        2.3 高血压家族史
        2.4 合并其他慢性病史情况
    3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医体质情况
        3.1 各种体质整体分布
        3.2 兼夹体质分布情况
    4 单一中医体质类型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4.1 平和质与各因素回归分析
        4.2 阳虚质与各因素回归分析
        4.3 阴虚质与各因素回归分析
        4.4 气虚质与各因素回归分析
        4.5 痰湿质与各因素回归分析
        4.6 血瘀质与各因素回归分析
    5 各化验指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中医体质研究
        2.1 体质情况分析
        2.2 中医体质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3 展望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1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 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病机制
        1.2 高血压肾损害的病理变化
        1.3 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断
        1.4 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分期
        1.5 化验指标
        1.6 西医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情况
    2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中医学研究概况
        2.1 中医病名
        2.2 中医病因病机
        2.3 治疗
        2.4 体质的研究
        2.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附录2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临床信息调查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8)代谢综合征肾损害患者临床特点观察及柴芪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肾损害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1. 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査
    2. 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3. 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4. 并发症
    5. 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的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的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1. 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
    2. 中医对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的认识
    3. 中医对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的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代谢综合征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二 代谢综合征肾损害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柴芪汤对代谢综合征肾损害大鼠的生化指标作用研究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柴芪汤对p38MAPK-CREB-FN通路的调节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10)77例药物性肾损害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1.2 药物性肾损害诊断标准
    1.3 资料分析方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分析一般临床资料以及造成肾损害常见药物所占的比例。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入选病例中, 男53例, 女22例, 男女比例2.2:1。年龄10~81岁, 平均年龄 (47.5±16.5) 岁。各年龄段药物性肾损的例数详见表1。
    2.2 基础疾病
    2.3 用药时间与肾损害发生的关系
    2.4 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
    2.5 肾毒性药物与肾损害类型病例
    2.6 治疗方法
    2.7 转归77例药物性肾损害患者中, 65例好转, 10例转为慢性肾功能损害, 1例死亡, 1例自动出院, 好转率84%。
3 讨论
    3.1 肾脏损伤的机制由于疾病治疗的复杂性和用药的多样化, 一些药物在常规用量时即可发生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 药物所致的肾损害往往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因此药物性肾损害难以及早发现[3]。认识和预防药源性肾损害, 首先要明确肾毒性药物导致肾损伤的病理机制, 药源性肾损害的机制主要包括:肾小球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肾小管细胞的毒性、炎症反应、结晶性肾病以及形成微血管血栓[4]。
    3.2 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3.3 药物性肾损害的治疗
    3.4 药物性肾损害的预后
    3.5 药物性肾损的预防

四、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药物性肾损伤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路晶慧.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潜阳育阴颗粒改善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研究[D]. 张蓓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112例药物性肾损害的潜伏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 徐志祥,孙思聪,陈理,刘毅萍,胡婷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17)
  • [4]黄芪-丹参药对活性成分在高血压肾损害中调控microRNA-200c-3p保护肾动脉内皮机制研究[D]. 刘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潜阳育阴颗粒早期介入高血压治疗改善肾损害的临床研究[D]. 许骏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中医药在防治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肾损害中的应用现状[J]. 杨静,杨柱,龙奉玺,刘薰,魏显鳗,唐东昕.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19(04)
  • [7]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与不同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D]. 赵文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代谢综合征肾损害患者临床特点观察及柴芪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肾损害的作用机制研究[D]. 张嘉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9]名医刘玉宁教授谈药物性肾损害的防治[J]. 陈德生,刘玉宁. 长寿, 2017(01)
  • [10]77例药物性肾损害病例分析[A]. 高翔,陈杰,孙萍萍,夏延哲,闫佳佳,吴海燕,洪晓丹. 2016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 2015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