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褪黑素主动免疫和不同光照条件对鹌鹑白细胞介素-2分泌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毛晨羽[1](2020)在《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生殖激素分泌、毛囊发育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绒山羊的生理状态受到光照的调节,本试验通过在非繁殖、非长绒季节进行不同光周期调控,探讨光照变化对绒山羊褪黑素(MLT)分泌、繁殖相关激素分泌、毛囊发育相关指标变化以及免疫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并利用体内法和体外法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光照变化影响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潜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一: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褪黑素分泌的影响试验采取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8只经产母羊和18只6月龄育成母羊,根据月龄、体重以及经产次数(经产母羊)各分为三组,分别为经产母羊对照组(MCG)、经产母羊恒定短光照组(MSDPP)和经产母羊渐减光照组(MSIPP),以及育成母羊对照组(YCG)、育成母羊恒定短光照组(YSDPP)和育成母羊渐减光照组(YSIPP),每组6头,同类羊体重无组间差异(P>0.05)。MCG组和YCG组山羊接受自然光照处理;MSDPP组和YSDPP组山羊每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6点接受8明:16暗(8L:16D)恒定短光照处理;MSIPP组和YSIPP组接受渐减光照处理:舍内光照由每天16L:8D开始,每经过1周,每天光照时间缩短1 h,直至试验结束时达到每天8L:16D,试验前期每天自然光消失后由日光灯补充光照。试验分为前期和后期,各30天。在试验前期第1天晚6点开始每隔2小时采血一次,直到试验期第2天晚6点,以摸索MLT日变化规律,确定最佳采血时间;在确定最佳采血时间后,试验前期每隔1周采血一次;试验后期每隔2天采血一次。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光照下绒山羊MLT呈现波浪式分泌,在每日的16:00分泌增多,半夜00:00达到分泌巅峰,一直维持到2:00,随后开始下降,在12:00浓度最低;恒定短光照和渐减光照处理会显着提升绒山羊血清中MLT浓度,其中,相比于对照组,恒定短光照处理分别在在试验第26d和第32d增加了经产母羊和育成母羊血清MLT浓度(P<0.05);渐减光照处理相对较晚,分别在第40和第42天上调了经产母羊和育成母羊血清MLT浓度(P<0.05)。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可以上调白细胞中MLT合成酶芳基烷基胺N-乙酰转移酶(AANAT)的基因表达(P<0.05),但对羟基吲哚-氧-甲基转移酶(HIOMT)无显着影响,其中,恒定短光照处理在试验前期就提高了经产母羊和育成母羊AANAT的基因表达(P<0.05),渐减光照处理组在试验后期才有所提高(P<0.05)。二: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同试验一。试验结果表明,前期不同光照处理对绒山羊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雌激素(E2)和Kisspeptin浓度的影响没有差异(P>0.05)。在试验后期,与对照组相比,恒定短光照处理分别在第40d和44d提高了经产母羊和育成母羊血清GnRH的浓度(P<0.05),渐减光照处理在试验第48d和50d提高了经产母羊和育成母羊血清GnRH浓度(P<0.05),维持到试验结束。相比于对照组,MSDPP组血清LH浓度在试验期第46d升高(P<0.05),MSIPP组52d升高(P<0.05);但是光照变化并没有影响育成母羊血清LH浓度(P>0.05)。对于FSH而言,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第50d和54d提高了经产母羊血清FSH浓度(P<0.05);光照改变对育成母羊影响较小,只在第58d和第60d,渐减光照处理提升了育成母羊血清FSH浓度(P<0.05),恒定短光照处理对育成母羊FSH分泌没有产生影响(P>0.05)。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第46d和54d提高了经产母羊血清E2浓度(P<0.05);对于育成母羊组而言,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都在第54d升高了育成母羊E2浓度(P<0.05)。Kisspeptin浓度在试验后期显着受光照变化的影响,其中,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试验第40d和48d,提高了经产母羊血清中该激素的浓度(P<0.05);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第46d和52d升高了育成母羊Kisspeptin的浓度(P<0.05)。以上结果提示:对于经产母羊,短光照处理可以影响绒山羊繁殖激素的分泌,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控MLT的分泌水平进而影响GnRH的释放入血,最终影响FSH、LH和E2的分泌形态;另一方面短光照处理提高了绒山羊Kisspeptin的分泌水平,高浓度的Kisspeptin可以直接刺激GnRH分泌增多,最终影响繁殖激素分泌。对于育成母羊,短光照同样可以通过改变MLT的分泌影响血清GnRH和Kisspeptin的浓度,但FSH、LH和E2的分泌并没有形成规律。三: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毛囊发育及相关激素分泌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一,样品采集在试验一的基础上于试验第30d和第60d采集皮肤样品。试验结果表明:在经产母羊中,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加深了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深度(P<0.05),加宽了次级毛球宽度(P<0.05),对初级毛球宽度无影响;对于育成母羊,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加深了次级毛囊深度(P<0.05),加宽了初级毛球和次级毛球宽度(P<0.05),但初级毛囊深度无差异。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第46d和第56d降低了经产母羊血清催乳素(PRL)的浓度(P<0.05);对于育成母羊,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第44d和第56d降低了血清中PRL浓度(P<0.05)。恒定短光照处理在第44d增加了经产母羊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浓度(P<0.05),但随后分泌情况有波动,直到试验第54d,才高于对照组(P<0.05);渐减光照处理在第56d提高了经产母羊血清中IGF-1的浓度(P<0.05);光照变化对育成母羊IGF-1浓度无影响(P>0.05)。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第42d和第50d提高了经产母羊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浓度(P<0.05);对于育成母羊,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第48d和54d提高了血清中该激素的浓度(P<0.05)。光照变化对T4没有影响(P>0.05),但改变了 T3的分泌: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分别在试验第48d和52d升高了经产母羊T3浓度(P<0.05);恒定短光照处理和渐减光照处理都在第56d升高了育成母羊该激素的浓度(P<0.05)。从毛囊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结果看,在试验第30d,光周期变化并没有对毛囊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产生影响;而在第60d,与对照组相比,恒定短光照处理上调了经产母羊皮肤组织中β-catenin和血小板生长因子A(PDGFA)的基因表达和育成母羊皮肤组织中β-catenin的基因表达(P<0.05);渐减光照处理上调了经产母羊皮肤组织中β-catenin、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和PDGFA基因表达和育成母羊皮肤组织中β-catenin和PDGFA的基因表达(P<0.05)。四: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同试验一和试验三。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第30d,恒定短光照增加了试验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IL-2)的浓度;在试验第60d,恒定短光照和渐减光照都提高了经产母羊血清IgG,IL-1β和IL-2浓度(P<0.05),提高了育成母羊血清IgG和IL-1β的浓度(P<0.05),恒定短光照还提高了 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P<0.05)。此外,在试验第30d,与对照组相比,恒定短光照处理提高了试验羊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P<0.05),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渐减光照组上述指标无显着变化;在试验第60d,恒定短光照和渐减光照提高了试验羊血清中T-SOD、CAT和GPx的活性(P<0.05),降低了 MDA的含量(P<0.05)。在基因表达方面,在试验第30d,恒定短光照上调了经产母羊 SOD1、CAT、GPx4、转录因子 NF-E2 相关因子 2(Nrf2)、IL-1β、IL-2 和TNFα 的基因表达(P<0.05),上调了育成母羊 SOD1、GPx1、GPx4、CAT、Nrf2、IL-1β和IL-2的基因表达(P<0.05),而渐减光照对基因表达无任何影响;在试验第60d,恒定短光照上调了经产母羊CAT、GPx4、IL-1β和IL-2基因表达(P<0.05),上调了育成母羊SODI、CAT、GPx4、IL-1β和IL-2基因表达(P<0.05);渐减光照则上调了经产母羊SOD1、GPx4、CAT、Nrf2、IL-1β、IL-2和TNFα基因表达(P<0.05),上调了育成母羊SOD1、GPx1、CAT、IL-1β和IL-2的基因表达(P<0.05)。从皮肤抗氧化指标看,在试验期第30d,恒定短光照增加了经产母羊皮肤中T-SOD和GPx的活性(P<0.05),增加了育成母羊皮肤中T-SOD的活性(P<0.05),而渐减光照对试验羊皮肤组织的抗氧化指标无影响(P>0.05);在试验第60d,恒定短光照和渐减光照都提高了经产母羊皮肤中T-SOD、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GPx的活性(P<0.05),降低了 MDA的含量(P<0.05);在育成母羊组中,恒定短光照和渐减光照提高了皮肤中CAT和GPx的活性,降低了 MDA的含量(P<0.05)。从皮肤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结果看,在试验第30d,光周期改变并没有对相关基因表达产生影响,在试验第60d,恒定短光照和渐减光照都上调了皮肤中SOD1、GPx4和CAT的基因表达(P<0.05)。五:褪黑素对绒山羊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本试验利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法,采取单因子试验设计,设6个MLT浓度处理(0、10、20、40、80、160 pg/mL),每个处理6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LT添加浓度的提高,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得到了提升(P<0.05)。对于免疫指标,在MLT添加量为40、80和160pg/mL时,显着提高了 IgM的含量(P<0.05),在添加量为10、20、40、80和160pg/mL时,显着提高IgA的含量,在添加量为20、40、80和160pg/mL时,显着提高IgG、IL-2和TNFα的含量(P<0.05),在添加量为10和160pg/mL时,显着提高IL-1β的含量(P<0.05),在添加量为10和160pg/mL时,显着提高IL-1β的含量(P<0.05)。细胞液添加MLT可以显着提高免疫和抗氧化水平,其中,在MLT添加量为20、40和80pg/mL时,显着提高了淋巴细胞T-SOD的活性(P<0.05);在添加量为20、40、80和160pg/mL时显着提高CAT和T-AOC的活性(P<0.05);在添加量为40、80和160pg/mL时,显着提高GPx的活性(P<0.05);在添加量为40、80和160pg/ml时,显着降低了 MDA的含量(P<0.05)。六:褪黑素通过Nrf2途径调节绒山羊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机理研究本试验利用体外淋巴细胞培养法,采取二因子试验设计,即主效应包括2个MLT添加水平(不添加MLT组,80 pg/mL MLT组)和2个Nrf2抑制剂添加组(不添加抑制剂,5 μmol/LML385抑制剂组),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ML385会降低绒山羊淋巴细胞增殖率(P<0.05),添加MLT会缓解这种趋势(P<0.05)。对于免疫指标,在非抑制剂添加组,MLT可以提高淋巴细胞中IgM、IL-1β和IL-2浓度(P<0.05),并上调IL-2的基因表达和下调核转录因子κ(NF-κB)的基因表达(P<0.05);在抑制剂添加组,MLT对免疫指标和相关基因表达无影响(P>0.05)。对于抗氧化指标,在非抑制剂添加组,MLT可以提高淋巴细胞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浓度,并提高SOD1、GPx1、GPx4、CAT和Nrf2的基因表达(P<0.05);在抑制剂添加组,MLT对淋巴细胞的抗氧化水平没有影响(P>0.05),以上结果提示MLT可能通过作为蛋白酶体抑制剂来降低Nrf2和IkB激酶的降解,并使其累积,使细胞核内Nrf2和IkBα浓度增加,从而提高Nrf2的表达和抑制NF-κB的基因表达,并对下游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郝二英[2](2020)在《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延缓产蛋后期蛋鸡卵巢衰老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蛋鸡产蛋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产蛋后期卵巢衰老和卵泡数量减少是导致其产蛋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褪黑素对保护卵泡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mTOR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生长和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项目结合多组学、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对褪黑素-mTOR信号通路-卵巢机能这一调控通路进行系统研究,探讨褪黑素和mTOR通路相关基因在蛋鸡卵巢衰老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解析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延缓产蛋后期蛋鸡卵巢衰老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研究卵泡等级化建立和延长蛋鸡利用周期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0周龄和70周龄的大午金凤蛋鸡各30只,连续5周追踪记录产蛋率和蛋品质,用ELISA方法检测抗氧化及免疫指标,HE染色检测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组织结构的变化,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CLIP-170、GRB10、LIPIN-1、ULK1、4E-BPS、S6K、PKC、RHO、SGK1)在产蛋高峰期(35周龄)和产蛋后期(75周龄)的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关键蛋白(mTOR、PKC、4EBP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35周龄蛋鸡相比,75周龄蛋鸡产蛋率,抗氧化指标SOD、GSH-Px、T-AOC和免疫球蛋白IgM、IgG的水平极显着降低(P<0.01),MDA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75周龄不同等级的卵泡数目小于35周龄,且大白卵泡、小白卵泡、初级卵泡数目与35周龄相比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产蛋后期蛋鸡的SWF,LWF,SYF和POF的颗粒细胞层,膜层和结缔层与产蛋高峰期相比极显着降低(P<0.01)。与35周龄蛋鸡相比,75周龄蛋鸡mTOR信号通路下游基因CLIP-1 70、GRB10、LIPIN-1、4E-BP1、S6K、RHO和SGK的mRNA表达量在SWF,LWF,F1,F3和卵巢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在SYF卵泡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而75周龄蛋鸡ULK1基因在SWF、LWF、F3、F1及卵巢的mRNA表达量与35周龄蛋鸡相比极显着增加(P<0.01),SYF显着下降(P<0.05)。结果表明mTO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模式具有年龄特异性。试验选取60只蛋鸡(70周龄),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褪黑素组,褪黑素组连续28d腹腔内注射褪黑素,剂量为20mg/kg·d。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显着增加了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P<0.05)以及生殖激素雌二醇(E2)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P<0.01),同时增加了中白卵泡和小白卵泡的数量(P<0.05),且降低血浆中的活性氧(ROS)水平(P<0.01)。褪黑素组中mTOR,4E结合蛋白-1(4E-BP1)和核糖体蛋白6激酶(S6K)的mRNA表达极显着上调(P<0.01),且褪黑素组中mTOR、p-mTOR蛋白以及mTORC1下游蛋白4E-BP1和p-4E-BP1蛋白水平显着上调(P<0.05)。以上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和生殖激素的水平以及激活产蛋后期蛋鸡中的mTOR信号通路来促进卵泡生长。试验选用褪黑素处理(200umol/L)与不处理的蛋鸡卵泡颗粒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共筛选出58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处理的蛋鸡卵泡颗粒细胞中有259个基因上调,322个基因下调。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后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显示主要聚集在mTOR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差异表达基因,发现与转录组结果一致。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GRB10,SGK1,PRKCA,RPS6KA2,RAF1,PIK3R3,WNT16 在 mTOR信号通路中调控细胞的生理功能,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CDKAlA,STAR,IL1B,BOK,FAT,BMP5,AIFM3,PAWR,Foxol参与调控卵泡的增殖和凋亡。表明mTOR信号通路参与褪黑素介导的蛋鸡卵泡颗粒细胞增殖的调控,褪黑素可能通过PI3K-Akt-mTOR级联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试验选用小黄卵泡(直径8-10mm)作为研究对象,分离颗粒细胞,将蛋鸡卵泡颗粒细胞与褪黑素(0、2、20或200 umol/L)共同培养48h。结果表明,褪黑素可通过上调Cyclin D1(P<0.01)、Bcl-2(P<0.01)和下调P21、Caspase-3、Beclinl和LC3-Ⅱ(P<0.01)来增强20umol/L和200umol/L颗粒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P<0.05)。褪黑素处理增加了mTOR,PKC,4E-BP1,S6K的mRNA(P<0.05)和p-TOR,p-S6K蛋白的表达。在细胞中添加mTOR激活剂和抑制剂,并筛选出最佳剂量(10umol/L MHY1485和100nM雷帕霉素),与20umol/L褪黑素联合培养用于后续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20umol/L褪黑素+10umol/LMHY1485联合培养,颗粒细胞增殖显着增强(P<0.05);100nM雷帕霉素显着抑制颗粒细胞增殖并增强颗粒细胞凋亡(P<0.05),但在20umol/L褪黑素+100nM雷帕霉素联合处理组中,该作用被逆转(P<0.05)。Cyclin D1,Bcl-2蛋白上调和P21,Caspase-3,Beclinl,LC3-II蛋白的下调也验证了这一结果(P<0.05)。20umol/L褪黑素+10umol/LMHY1485激活了mTOR信号通路上游基因PI3K,AKT1,AKT2和下游基因PKC,4E-BP1,S6K(P<0.05)的mRNA表达以及p-TOR,p-S6K的蛋白表达。雷帕霉素显着抑制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P<0.05)。这些结果最终表明,褪黑素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来调节鸡颗粒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过程。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褪黑素通过mTOR信号通路抑制了蛋鸡卵泡颗粒细胞凋亡,增强了机体抗氧化性能,延缓产蛋后期蛋鸡卵巢的衰老。本试验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蛋鸡卵巢机能衰减机制,延长蛋鸡产蛋周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邢瑞虎[3](2014)在《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生长、代谢、免疫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选用360只0日龄岭南黄羽鉴别公雏,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研究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养分代谢、免疫性能和屠宰性能等的影响。四组光照周期分别为连续光照组(23h光照∶1h黑暗,23L∶1D),短光照组(16L:8D),短光照间歇组(12L∶3D∶2L∶3D∶2L∶2D)和模拟自然光照组。0~3d采用23L∶1D光照,于4日龄开始依照试验设计实施。前三组光循环始于早晨6点,模拟自然光照组按照兰州地区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进行(每天的光照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为试验第1天的05:48到第63天的06:25,试验第1天20:22到第63天的19:54)。全期光照强度为20Lx。试验期63天,分为0~21、22~42和43~63日龄三个阶段。单层笼养,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如下:生长性能中,除第1周的采食量和体重在自然光照组显着低于连续光照、短光照和短光照间歇组(P<0.05)外,其他各阶段均无显着影响(P>0.05)。其他一些性能指标在不同的处理间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21日龄间歇光照组肉鸡的胸腺指数和T-淋巴细胞酸性α萘酯酶染色阳性率(A-naphthylacetate esterase positive percentage,ANAE+)比自然光照组分别提高19.89%(P=0.057)和16.14%(P=0.086)。42日龄的ANAE+在间歇光照组有大于连续光照组的趋势(P=0.062),42日龄肌酸激酶水平活性在自然光照组有比连续光照组降低的趋势(P=0.094)。63日龄法氏囊指数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ve capacity,T-AOC)活性在自然光照组比短光照间歇组分别提高31.01%(P=0.059)和31.84%(P=0.083)。63日龄新城疫抗体效价在自然光照组比连续光照组和短光照间歇组分别提高17.65%和15.47%(P=0.073)。短光照组和短光照间歇组的全净膛率有比自然光照组提高的趋势(P=0.080)。其他各指标不受光照周期的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兰州夏季长日照条件下,岭南黄羽肉鸡利用自然光照即能获得与连续和长光照条件下相同的性能。不仅避免了调整光照程序的麻烦,节约了成本,也更符合肉鸡的生物学习性,利于肉鸡福利。
王丽莎,庞有志[4](2013)在《鹌鹑的实验动物学价值》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鹌鹑作为实验动物已广泛用于生物学及生物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实验动物学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鹌鹑做为实验动物在生物学、畜牧学及医学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进展,并就今后进一步加强鹌鹑实验动物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占今舜,张彬[5](2011)在《褪黑素的作用及其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褪黑素(MLT)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改善睡眠、调控生殖活动、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本文对褪黑素的作用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占今舜,张彬[6](2011)在《浅谈褪黑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褪黑素是哺乳动物的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改善睡眠、调控生殖活动、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文章对褪黑素的合成、分泌和代谢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作用进行简述。
段龙[7](2010)在《间歇光照对肉仔鸡免疫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肉鸡养殖业多年来普遍采用连续光照措施,其益处肉鸡生长快速,弊端是应激加大,且易于发生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HS)、腿病(leg problem)和猝死综合征(SDS)等疾病。控制光照可以有效防治这几种疾病,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学者多从能量代谢、应激和自由基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对与光照关系极为密切的褪黑激素(MEL)却很少涉及。哺乳动物MEL的分泌直接受光照的影响,黑暗促进而光照抑制其分泌,鸡也有类似报道。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的MEL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抗应激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而免疫力下降、应激因素众多是当前集约化养殖肉鸡疾病频发的重要原因。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光照时间下肉仔鸡免疫性能、抗氧化体系及自由基的变化来研究:两种不同的间歇光照制度能否通过促进MEL的分泌增多而提高肉仔鸡免疫力和抗氧化功能,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通过比较两种间歇光照下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及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筛选出效果较好的光照措施,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和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奠定基础。本实验设计了一个连续光照组和两个间歇光照组:24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C)、光照1组(Light 1 group,L1)和光照2组(Light 2 group, L2),每组80羽,在7-30d,分别采取24L:0D、22L:2D和20L:4D的光照措施,30d后均恢复为24h光照,其他饲养条件相同。每周清晨饲喂前各组随机抽取5羽鸡称重,并称剩料,记录给料量。从14d-42d每周随机抽取各组鸡10羽采集血清,检测白蛋白、总蛋白、IgG、IgA、IgM、T-SOD、GSH-PX、MDA的值和NU-HI效价。于14、28、35和42d每组随机抽取5羽称重后剖杀,采集脾脏和法氏囊称重,计算其指数。42d各组剖杀5羽鸡,观测肠绒毛长度。结果如下:两个间歇光照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总体趋势高于C组;IgA除L1组21d和35d、L2组35d稍低于C组外,其余均升高;IgG除L1组35d外均高于C组;IgM从14d-42d均高于C组,上述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脾脏指数的总体趋势是两个间歇光照组高于对照组(P>0.05)。L1组法氏囊指数除14d稍低外,其他时间均高于C组(P>0.05),且在35d时差异显着(P<0.05);L2组除28d低于C组(P>0.05),其他时间均高于C组,且在35d时差异显着(P<0.05)。NU-HI在整个试验期间呈无规律变化,且无显着性差异(P>0.05)。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两种间歇光照措施对肉仔鸡免疫器官的发育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C组相比,两个间歇光照组肉鸡脾脏结构清晰,细胞排列紧密,脾动脉周围淋巴鞘明显增厚,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法氏囊内淋巴小结数量增多、大小均匀,皱襞内淋巴细胞增多,皮、髓质分界明显;胸腺组织结构清晰,细胞排列密集、规则。此外,两个间歇光照肉仔鸡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长度均高于C组(P>0.05)。两个间歇光照组的T-SOD除L1组35d稍低于C组外,其余均高于C组,并且L2组在35d显着高于C组(P<0.05)。GSH-PX除L2组35d稍低外其余均高于C组,MDA除L1组35d稍低外其余均高于C组,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从14d-42d,L1和L2组体重均低于C组,并在21d时差异显着(P<0.05)。料重比以C组最高、L2组最低,但三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C组发病率为7.5%,L1、L2组分别为5%和3.75%。试验结果表明,22L:2D和20L:4D两种间歇光照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仔鸡的免疫机能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发病率,并且对出栏体重没有明显的影响,且L2组对肉仔鸡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IgG,脾脏指数和发病率等的影响要比L1组更明显。
李文斌[8](2010)在《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选用576只0日龄Arbor Acres (AA)鉴别公雏,随机分成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按4×2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四组光照制度分别为持续光照(23h光照:1 h黑暗,23 L:1D)和三种间歇光照:20 L:4D(12L:2D:8L:2D),16L: 8D (12L:3D:2L:3D:2L:2D)和12 L:12D(9L:3D:1L:3D:1L:3D:1L: 3D);两组营养水平为高蛋白、高能量(前期0~21 d:CP为23%,AME为13.39 MJ/Kg;后期22~42 d:CP为20.7%,AME为13.39 MJ/Kg)及低蛋白、低能量水平(前期0~21 d:CP为20.7%,AME为12.03 MJ/Kg;后期22~42 d:CP为18%,AME为12.14 MJ/Kg).试验结果如下:1)肉仔鸡42日龄体重、0~42 d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不受光照制度的影响(P>0.05);胸肌率在23 L:1 D和16 L:8 D组显着高于12 L:12 D组(P=0.031);与持续光照组相比,三种间歇光照制度极显着地提高了肌肉的蛋白质含量(P<0.001),肌肉丙二醛(MDA)含量在12 L:12 D组显着低于23 L:1 D组(P=0.048)。21日龄的血清MDA含量在12 L:12 D组极显着地低于23 L:1 D、20 L:4 D及16 L:8 D组(P<0.001),42日龄的血清MDA含量在12 L:12 D和16 L:8 D组极显着地低于23 L:1 D和20 L:4 D组(P<0.001);42日龄的血清SOD活力在12 L:12 D和16 L:8 D组有大于23 L:1 D和20 L:4 D组的趋势(P=0.086);21日龄和42日龄的GSH-Px活性不受光照制度的影响(P>0.05)。42日龄的ANAE阳性率在12 L:12 D组极显着地高于23 L:1 D和20 L:4 D组(P<0.001),42日龄的血清IgG浓度在12 L:12 D组显着高于23 L:1 D组(P=0.046);21日龄的新城疫抗体效价在16 L:8 D组显着高于23 L:1 D和12 L:12 D组(P=0.013)。2)肉仔鸡全期的体重、采食量、及除36~42 d外(P>0.05)的饲料转化效率在高营养水平组均极显着地高于低营养水平组(P<0.001)。低营养水平降低了肉仔鸡的腹脂率(P<0.001),提高了肌肉的失水率(P=0.018)及翅膀(P=0.009)和腿的比率(P=0.032)。肉仔鸡42日龄的法氏囊指数在低营养水平组显着高于高营养水平组(P=0.035),低营养水平有增加肉仔鸡42日龄的ANAE阳性率的趋势(P=0.089)。肉仔鸡前、后期血液抗氧化能力均不受营养水平的影响(P>0.05)。3)肉仔鸡8~14 d、15~21 d的饲料转化效率(P<0.001)和42日龄的法氏囊指数(P=0.002)均受光照和营养水平交互作用的影响。在23 L:1D,20L:4D和12 L:12D的光照制度下,高营养水平显着提高了肉仔鸡的FCR;在16 L:8 D处理组,高营养水平的FCR低于低营养水平组(8~14 d)或两个营养水平无显着差异(15~21 d)。持续光照的高营养水平组法氏囊指数高于20 L:4 D组,低营养水平组法氏囊指数低于间歇光照组。研究结果表明,间歇光照在不影响肉鸡生长性能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降低肌肉的MDA含量从而改善肉品品质;12 L:12 D和16 L:8 D两组光照制度通过降低血浆MDA含量、提高血浆SOD活力加强了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通过提高ANAE阳性率、血清IgG浓度和新城疫抗体效价增强了机体的免疫能力;低营养水平降低了肉仔鸡的生产性能,但同时也降低了腹脂率,并且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趋势。
宋丽霞[9](2009)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褪黑素对鸡体内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阐明不同光照条件下,褪黑素水平变化对鸡体内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控制不同光照时间(6h短光照组、12h对照组、18h长光照组)饲养1日龄雏鸡225只,每组75只,控制光照3周后分3批进行试验。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鸡胸腺、脾脏、腔上囊、骨髓、肾脏、肾上腺、肺脏、小肠、睾丸中c-Fos蛋白表达情况。观察鸡上述9种器官c-Fos蛋白阳性信号表达部位,并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各组织c-Fos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阳性信号IOD与阳性面积的比值(IOD/area),结果如下:c-Fos蛋白表达在骨髓白细胞系的细胞胞浆中,红细胞未见表达;胸腺皮质髓质的淋巴细胞胞浆均有c-Fos蛋白表达,但髓质表达强于皮质;腔上囊小结皮质髓质的淋巴细胞胞浆均有c-Fos蛋白表达;脾脏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淋巴细胞胞浆均有c-Fos蛋白表达;肾脏中c-Fos蛋白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肾小体未见其表达; c-Fos蛋白在肾上腺髓质细胞胞浆表达,肾上腺皮质细胞未见表达;c-Fos蛋白表达在肺脏三级支气管上皮细胞胞浆中;在小肠固有膜的淋巴细胞胞浆和肠腺基底层细胞胞浆均有c-Fos蛋白表达; c-Fos蛋白表达在睾丸的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胞浆,间质细胞未见表达。随着光照时间的缩短,鸡体内胸腺、脾脏、腔上囊、骨髓、肾脏、肾上腺、肺脏、小肠、睾丸的c-Fos蛋白表达量均减少,且都与12h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 c-Fos蛋白表达量均增加,且都与12h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三批试验中的脾脏、腔上囊、肾脏、肾上腺、肺脏、小肠中的c-Fos蛋白表达量均无明显差异;骨髓、胸腺的c-Fos蛋白表达量在第一批试验中均高于其他两批,睾丸的c-Fos蛋白表达量在第一批试验中低于其他两批,这三种器官的c-Fos蛋白表达量在第二批和第三批中均无明显差异。
袁卫玲[10](2008)在《“肺应秋”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四季变化对大鼠肺脏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五脏应时”是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体是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自然界时间季节、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状态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人体脏腑生理功能如何应时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以维持自身稳定的生理状态,是“五脏应时”理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季节节律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影响的研究已引起学者的重视,研究季节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对于临床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1目的本研究以“肺应秋”为中医“五脏应时”研究的突破口,通过对“肺应秋”理论内涵的剖析,从免疫学实验角度探讨肺脏及机体免疫相关性物质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及其内在调节机制,充实中医肺藏象的本质内涵。2方法2.1理论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四时季节气候变化对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及松果腺在研究“肺应秋”生理机制中地位,说明脏腑适应性调控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充实了“五脏应时”的理论内涵。2.2实验研究2.2.1实验动物:健康Wistar大鼠,雄性24只,体重150-170g,分别于2006年12月22日(冬至)、2007年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和9月23日(秋分)前四十天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购入。随机分为生理组、手术组(松果腺摘除模型组)和伪手术组,每组各8只。饲养条件:自然光照,室温(冬春季室温为170C±20C,夏秋季室温为250C±20C)。自由摄取水及饲料,饲料为普通鼠全价颗粒饲料。手术组、伪手术组分别于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简称二分、二至)前一个月施行手术造模,与生理组动物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到二分、二至当日晚8:00以后处死取材。2.2.2检测方法:肺泡灌洗液中IL-2、IL-6、IL-10、IFN-γ、sIgA、SP-A均采用ELISA法;肺泡灌洗液中AM吞噬功能采用鸡红细胞吞噬法;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率采用MTT法;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血清IgM、血清和肺组织Mel均采用ELISA法。2.2.3实验结果统计学分析方法: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各季节组内及四季节组间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3结果3.1理论研究结果3.1.1四时季节气候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人体能积极主动地自发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以维持自稳状态。3.1.2松果腺-褪黑素在“肺应秋”生理机制的研究中具有时间生物学、神经内分泌学、免疫学基础,在“五脏应时”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3.2实验研究结果3.2.1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肺脏局部免疫功能存在着季节变化特点,即春夏高而秋冬低。对于特异性免疫,秋分时,BALF中IL-2和sIgA含量显着地低于春分和夏至(P<0.01);IL-10含量显着地低于春分(P<0.05);IFN-γ含量显着地低于春分和夏至(P<0.05)。冬至时,BALF中IL-2含量显着地低于春分(P<0.01)和夏至(P<0.05);IL-6含量也显着地低于春分、夏至(P<0.01)和秋分(P<0.05);IL-10含量显着地低于春分(P<0.05);IFN-γ和sIgA含量显着地低于春分和夏至(P<0.05)。对于非特异性免疫,AM吞噬率和SP-A呈现春夏高而秋冬低的变化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除AM吞噬率以外,当春分生理组免疫指标数值最高时,秋分的免疫指标最低;当夏至生理组免疫指标数值最高时,冬至免疫指标最低。3.2.2机体全身免疫中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呈现春夏高于秋冬的特点,其中冬至显着地低于春季(P<0.05)。对于细胞免疫,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CD3+、CD8+呈现冬夏高于春秋的分布趋势,CD4+、CD4+/CD8+呈现春秋高于冬夏的特点。3.2.3血清和肺组织褪黑素均呈现春冬较高、秋夏较低的变化趋势。松果腺在肺脏局部免疫中总体上表现春夏冬免疫上调,秋季以免疫抑制为主。而机体整体免疫反应则表现出松果腺调节的复杂性,针对大体器官免疫(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及体液免疫(血清IgM),松果腺具有免疫上调作用,而对细胞免疫(外周T细胞亚群)则以下调为主,对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率既具有上调,又有下降作用。3.2.4褪黑素和肺脏局部及机体部分免疫物质具有相关性,其中以春分时生理组血清、肺组织Mel与免疫物质的相关性较其它季节明显。总体上来讲,四季的血清Mel与机体及肺脏免疫物质的相关性较肺组织Mel明显。4结论4.1“肺应秋”具有免疫学物质基础,其免疫调节功能具有季节节律性,即肺脏和机体全身免疫功能呈现秋季较低的特点。4.2“肺应秋”的免疫调节机制与松果腺的中介调节密切相关。松果腺可作为研究“肺应秋”理论的重要中介,它对肺脏及机体的免疫调节具有选择性和复杂性。4.3“肺应秋”的理论内涵之一是肺通过宣发肃降的适应性调节使机体免疫功能出现季节节律性变化。
二、褪黑素主动免疫和不同光照条件对鹌鹑白细胞介素-2分泌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褪黑素主动免疫和不同光照条件对鹌鹑白细胞介素-2分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生殖激素分泌、毛囊发育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前言 |
1.1 光周期变化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 |
1.1.1 光周期变化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 |
1.1.2 光周期变化对褪黑素生理合成的影响 |
1.2 光周期变化对季节性繁殖动物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
1.2.1 动物的季节性繁殖 |
1.2.2 光周期变化对季节性繁殖动物生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
1.2.3 褪黑素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的靶点 |
1.2.4 光周期影响动物生殖的分子机制 |
1.3 光周期变化对被毛动物绒毛特性的影响 |
1.3.1 光周期变化对绒毛生长的影响 |
1.3.2 光周期调控绒毛生长的机理 |
1.4 光周期变化对动物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1.4.1 褪黑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1.4.2 褪黑素对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1.4.3 褪黑素影响机体免疫抗氧化功能的机理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6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 |
1.6.1 研究路线 |
1.6.2 试验主要研究内容 |
2 试验研究 |
2.1 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褪黑素分泌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1.1 引言 |
2.1.2 材料与方法 |
2.1.3 结果 |
2.1.4 讨论 |
2.1.5 小结 |
2.2 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繁殖激素分泌的影响 |
2.2.1 引言 |
2.2.2 材料与方法 |
2.2.3 结果 |
2.2.4 讨论 |
2.2.5 小结 |
2.3 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毛囊发育及相关激素分泌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
2.3.1 引言 |
2.3.2 材料与方法 |
2.3.3 结果 |
2.3.4 讨论 |
2.3.5 小结 |
2.4 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免疫功能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 |
2.4.1 引言 |
2.4.2 材料与方法 |
2.4.3 结果 |
2.4.4 讨论 |
2.4.5 小结 |
2.5 褪黑素对绒山羊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2.5.1 引言 |
2.5.2 材料与方法 |
2.5.3 结果 |
2.5.4 讨论 |
2.5.5 小结 |
2.6 褪黑素通过Nrf2途径调节绒山羊淋巴细胞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机理研究 |
2.6.1 引言 |
2.6.2 材料和方法 |
2.6.3 结果 |
2.6.4 讨论 |
2.6.5 小结 |
3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
3.1 总体讨论 |
3.1.1 光周期变化对褪黑素合成的影响 |
3.1.2 光周期变化通过调控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繁殖激素的释放 |
3.1.3 光周期变化通过调控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毛囊活动 |
3.1.4 光周期变化通过调控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机体抗氧化状态和免疫能力 |
3.2 总体结论 |
4 创新点 |
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延缓产蛋后期蛋鸡卵巢衰老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衰老 |
1.2 蛋鸡衰老 |
1.3 卵巢衰老 |
1.4 家禽卵泡发育及特点 |
1.5 颗粒细胞在卵泡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
1.6 卵巢机能衰退的可能机制 |
1.6.1 HPG轴的调控 |
1.6.2 氧化应激的影响 |
1.6.3 mTOR信号通路 |
1.7 褪黑素对卵泡发育的调控机理 |
1.7.1 褪黑素 |
1.7.2 褪黑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1.7.3 褪黑素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
1.7.4 褪黑素对卵巢功能的直接调控作用 |
1.7.5 褪黑素参与mTOR信号通路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 |
1.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鸡卵巢衰老过程中的表达规律 |
2.1 试验与方法 |
2.1.1 试验动物的选取 |
2.1.2 试验药品及仪器 |
2.1.3 生产性能测定 |
2.1.4 蛋品质测定 |
2.1.5 抗氧化指标测定 |
2.1.6 免疫指标测定 |
2.1.7 不同发育阶段卵泡数量的统计 |
2.1.8 HE染色检测卵泡组织结构的变化 |
2.1.9 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
2.1.10 Western blot检测mTOR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 |
2.1.11 数据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蛋鸡产蛋率与蛋品质的对比 |
2.2.2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蛋鸡抗氧化指标的对比 |
2.2.3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蛋鸡免疫球蛋白指标的对比 |
2.2.4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蛋鸡卵泡发育数量的对比 |
2.2.5 HE染色检测卵泡组织结构的变化 |
2.2.6 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扩增效率分析 |
2.2.7 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鸡卵巢衰老过程中的mRNA表达规律 |
2.3 讨论 |
2.3.1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产蛋率与蛋品质对比 |
2.3.2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抗氧化指标对比 |
2.3.3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免疫指标对比 |
2.3.4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卵泡数量对比 |
2.3.5 产蛋高峰期与产蛋后期卵泡组织形态学对比 |
2.3.6 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鸡卵巢衰老过程中的表达规律 |
2.4 小结 |
3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及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的选取 |
3.1.2 褪黑素注射程序 |
3.1.3 产蛋率测定 |
3.1.4 蛋品质测定 |
3.1.5 血液中相关指标的测定 |
3.1.6 蛋黄中相关指标的测定 |
3.1.7 卵巢中相关指标的测定 |
3.1.8 不同发育阶段卵泡数量的统计 |
3.1.9 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情况 |
3.1.10 Western blot检测mTOR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 |
3.1.11 数据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
3.2.2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
3.2.3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血液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4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蛋黄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5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卵巢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6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
3.2.7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血液中生殖激素的影响 |
3.2.8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发育卵泡数量的影响 |
3.2.9 外源褪黑素对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及卵泡数量的影响 |
3.3.2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
3.3.3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3.3.4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免疫性能的影响 |
3.3.5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蛋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
3.3.6 外源褪黑素对产蛋后期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的影响 |
3.4 小结 |
4 转录组分析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调控蛋鸡卵泡颗粒细胞的分子调控网络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动物与样品采集 |
4.1.2 颗粒细胞的鉴定 |
4.1.3 褪黑素处理颗粒细胞 |
4.1.4 总RNA的提取及质量与检测 |
4.1.5 文库构建与上机测序 |
4.1.6 RNA-seq测序数据分析 |
4.1.7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
4.1.8 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 |
4.1.9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
4.1.10 差异表达基因的Pathway分析 |
4.1.11 qRT-PCR差异基因验证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细胞鉴定结果 |
4.2.2 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
4.2.3 测序数据质量分析 |
4.2.4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 |
4.2.5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 |
4.2.6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4.2.7 利用q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 |
4.3 讨论 |
4.4 小结 |
5 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调控蛋鸡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动物的选取 |
5.1.2 试验药品及试剂 |
5.1.3 颗粒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纯化 |
5.1.4 细胞分组及处理 |
5.1.5 CCK-8检测对鸡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 |
5.1.6 Annexin V-FITC检测对鸡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
5.1.7 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情况 |
5.1.8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5.1.9 数据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浓度褪黑素对鸡颗粒细胞抗氧化指标、细胞增殖、凋亡及mTOR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影响 |
5.2.2 不同浓度mTOR激动剂MHY1485对鸡颗粒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
5.2.3 不同浓度mTOR抑制剂Rapamycin对鸡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5.2.4 激活和阻断mTOR信号通路对褪黑素介导的鸡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5.3 讨论 |
5.3.1 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调控对蛋鸡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
5.3.2 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调控对蛋鸡卵泡颗粒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影响 |
5.4 小结 |
6 全文结论 |
7 本研究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附件 |
(3)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生长、代谢、免疫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英文缩略表 |
目录 |
一. 前言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光照周期对肉鸡影响的研究进展 |
2.1 光照周期 |
2.1.1 连续光照制度 |
2.1.2 自然光照制度 |
2.1.3 渐变光照制度 |
2.1.4 间歇光照制度 |
2.2 光照周期与生物节律 |
2.2.1 动物生物节律 |
2.2.2 光照周期对动物生物节律的影响 |
2.3 光照周期对肉鸡影响的研究进展 |
2.3.1 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2 对养分代谢的影响 |
2.3.3 对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4 对应激的影响 |
2.3.5 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3.6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2.3.7 对行为的影响 |
2.3.8 对健康的影响 |
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二.试验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动物与试验饲粮 |
1.4 光照控制与饲养管理 |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2.2 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营养物质表观存留率的影响 |
2.3 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2.4 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2.5 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应激指标的影响 |
2.6 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2.7 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胫骨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
3.3 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4 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3.5 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应激指标的影响 |
3.6 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7 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胫骨指标的影响 |
4 结论 |
三、本论文的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本论文的创新点 |
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丙二醛(MDA)测定方法 |
附录 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方法 |
附录 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测定方法 |
附录 4 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方法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在学成果 |
导师简介 |
(4)鹌鹑的实验动物学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
1.1 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
1.2 在病毒学中的应用 |
1.3 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
1.4 鹌鹑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
2 在畜牧学中的应用 |
2.1 在动物育种学中应用 |
2.2 在动物繁殖学中的应用 |
2.2.1 鹌鹑胚胎移植和体外受精 |
2.2.2 输卵管生物反应器 |
2.3 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 |
2.4 在禽病防治中的应用 |
3 鹌鹑在医学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
3.1 鹌鹑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 |
3.2 鹌鹑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
3.3 鹌鹑脂肪肝动物模型 |
4 鹌鹑作为实验动物的建议 |
4.1 加强鹌鹑实验动物的标准化研究 |
4.2 用于遗传学实验应保证鹌鹑的纯度 |
(5)褪黑素的作用及其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褪黑素的生物功能 |
1.1 抗肿瘤的作用 |
1.2 改善睡眠的作用 |
1.3 抗氧化的作用 |
1.4 改善免疫的作用 |
1.5 其他作用 |
2 褪黑素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 |
3 小结 |
(6)浅谈褪黑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与代谢 |
2 褪黑素的作用 |
2.1 对动物生殖活动 |
2.2 对动物生长性能 |
2.3 对免疫系统 |
2.4 抗氧化 |
2.5 其他 |
3 小结 |
(7)间歇光照对肉仔鸡免疫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图表 |
主要符号 |
控制光照与褪黑激素的研究进展 |
1 研究背景 |
2 光照对褪黑激素的影响 |
3 褪黑激素的生物学意义 |
4 控制光照在肉鸡养殖业中的初步应用 |
5 结语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1.1.2 试剂 |
1.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1.2 试验方法 |
1.2.1 取样方法及处理 |
1.2.2 检测指标和方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间歇光照对肉鸡血清中TP、ALB、GLB 的影响 |
2.2 间歇光照对肉鸡血清中IgG、IgA、IgM 的影响 |
2.3 间歇光照对肉鸡新城疫抗体滴度的影响 |
2.4 间歇光照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2.5 间歇光照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
2.5.1 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
2.5.2 法氏囊组织病理学观察 |
2.5.3 胸腺组织病理学观察 |
2.6 间歇光照对肉鸡体内MDA 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6.1 间歇光照对肉鸡体内T-SOD 的影响 |
2.6.2 间歇光照对肉鸡体内GSH-PX 的影响 |
2.6.3 间歇光照对肉鸡体内MDA 的影响 |
2.7 间歇光照对肉鸡肠道绒毛长度的影响 |
2.8 间歇光照对肉鸡生产性能的的影响 |
2.9 间歇光照对肉鸡发病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间歇光照对肉鸡TP、ALB、GLB、IgG、IgA、IgM 的影响 |
3.2 间歇光照对肉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
3.3 间歇光照对肉鸡体内MDA 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4 间歇光照对肉鸡肠道绒毛长度的影响 |
3.5 间歇光照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6 间歇光照对肉鸡发病率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致谢 |
(8)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1、研究目的及意义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光照制度对肉鸡影响的研究进展 |
2.2 营养水平对肉鸡影响的研究进展 |
2.3 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鸡互作效应的研究进展 |
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试验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1.2 试验设计 |
1.3 饲粮配方 |
1.4 试验动物及分组 |
1.5 饲养管理 |
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试验结果 |
2.1 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2.3 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肉品质的影响 |
2.4 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2.5 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3、讨论 |
3.1 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3.2 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 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肉品质的影响 |
3.4 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3.5 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3.6 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死淘比率的影响 |
3.7 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的互作效应 |
4、结论 |
第三部分、本论文的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本论文的创新点 |
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肌肉组织(匀浆)蛋白的测定方法 |
附录2 丙二醛(MDA)测定方法 |
附录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方法 |
附录4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测定方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9)不同光照条件下褪黑素对鸡体内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褪黑素 |
1.1.1 褪黑素的生物合成 |
1.1.2 褪黑素的分泌调节 |
1.1.3 褪黑素与器官组织的关系 |
1.1.3.1 褪黑素与免疫器官 |
1.1.3.2 褪黑素与肺脏 |
1.1.3.3 褪黑素与肾脏 |
1.1.3.4 褪黑素与肾上腺 |
1.1.3.5 褪黑素与消化 |
1.1.3.6 褪黑素与生殖 |
1.2 原癌基因 C-FOS |
1.2.1 C-FOS基因的结构及其分布 |
1.2.2 C-FOS基因的表达 |
1.2.3 C-FOS基因的功能 |
1.3 免疫组化技术 |
1.4 本试验的目的及其意义 |
2 试验研究 |
2.1 试验动物 |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2.3 试验方法 |
2.3.1 一抗定制 |
2.3.1.1 免疫原的制备 |
2.3.1.2 免疫过程 |
2.3.1.3 ELISA 测定结果 |
2.3.2 取材固定和切片 |
2.3.3 免疫组化染色 |
2.3.4 数据分析 |
2.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2.4.1 免疫器官中的 C-FOS 蛋白表达 |
2.4.1.1 免疫器官中的试验结果 |
2.4.1.2 免疫器官总体结果 |
2.4.1.3 讨论 |
2.4.2 c-Fos 蛋白在肺脏中的表达 |
2.4.2.1 结果 |
2.4.2.2 讨论 |
2.4.3 c-Fos 蛋白在肾脏中的表达 |
2.4.3.1 结果 |
2.4.3.2 讨论 |
2.4.4 c-Fos 蛋白在肾上腺中的表达 |
2.4.4.1 结果 |
2.4.4.2 讨论 |
2.4.5 c-Fos 蛋白在小肠中的表达 |
2.4.5.1 结果 |
2.4.5.2 讨论 |
2.4.6 c-Fos 蛋白在睾丸中的表达 |
2.4.6.1 结果 |
2.4.6.2 讨论 |
2.5 试验总体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肺应秋”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四季变化对大鼠肺脏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肺脏免疫学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肺应秋”理论的研究进展 |
综述三 褪黑素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
理论探讨一 季节气候变化对机体及肺脏功能影响的探讨 |
1 季节气候变化的特点 |
2 季节气候变化对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
3 季节气候变化对肺脏生理病理的影响 |
理论探讨二 松果腺-褪黑素在中医“肺应秋”理论生理机制研究中的地位及作用 |
1 褪黑素分泌的季节节律性为研究“肺应秋”理论提供了时间生物学基础 |
2 褪黑素对肺脏的调节作用为研究“肺应秋”理论提供了神经内分泌学基础 |
3 褪黑素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研究“肺应秋”理论提供了免疫学基础 |
第三部分 “肺应秋”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四季变化对Wistar大鼠BALF中IL-2、IL-6、IL-10、IFN-γ、sIgA、SP-A及AM吞噬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四季变化对Wistar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率、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血清IgM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四季变化对Wistar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褪黑素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总结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褪黑素主动免疫和不同光照条件对鹌鹑白细胞介素-2分泌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光周期变化对绒山羊生殖激素分泌、毛囊发育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D]. 毛晨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2]mTOR信号通路介导褪黑素延缓产蛋后期蛋鸡卵巢衰老的调控机制研究[D]. 郝二英.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3]不同光照周期对黄羽肉鸡生长、代谢、免疫和屠宰性能的影响[D]. 邢瑞虎.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5)
- [4]鹌鹑的实验动物学价值[J]. 王丽莎,庞有志. 生物学通报, 2013(05)
- [5]褪黑素的作用及其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J]. 占今舜,张彬. 中国饲料, 2011(19)
- [6]浅谈褪黑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 占今舜,张彬. 饲料博览, 2011(07)
- [7]间歇光照对肉仔鸡免疫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D]. 段龙. 安徽农业大学, 2010(05)
- [8]不同光照制度和营养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 李文斌. 甘肃农业大学, 2010(06)
- [9]不同光照条件下褪黑素对鸡体内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D]. 宋丽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10)
- [10]“肺应秋”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 ——四季变化对大鼠肺脏免疫功能的影响[D]. 袁卫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