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虾池笼中饲养美国红鱼

在虾池笼中饲养美国红鱼

一、虾池网箱饲养美国红鱼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根[1](2019)在《粤东柘林湾海水养殖污染高光谱遥感监测与定量评估》文中研究表明海水养殖污染已经成为近海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而不同的海水养殖类型对水环境的要求和污染强度不同。如何有效监测海水养殖水环境和评估海水养殖污染,掌握养殖水质参数时空变化规律,用于优化海水养殖空间结构、服务与指导渔业健康生产、降低海水养殖污染影响和保护海洋环境是急需研究的迫切问题。环境监测和评估是环境保护、治理和管控的基础,遥感技术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撑。该研究以粤东柘林湾为例,采用海水养殖区水质参数和水面光谱实测数据以及遥感数据,构建养殖水质参数反演模型,进行海水养殖污染的时空特征分析与污染贡献率评估,并探讨海水养殖污染对近海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研究区实测的水质参数浓度与归一化、一阶微分处理后的光谱反射率进行统计分析,诊断出水质参数叶绿素a、溶解氧、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敏感波段分别是560nm、675nm和700nm,545nm、710nm和820nm,410nm、650nm、820nm和835nm,615nm、710nm和820nm,500nm、675nm、718nm和738nm。(2)采用最佳敏感波段和比值法建立水质参数高光谱反演模型,并进行精度验证:一阶微分比值法的一元二次函数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单波段,叶绿素a、溶解氧、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估测模型拟合精度分别达到0.811、0.796、0.803、0.789、0.813,说明构建模型的稳定性较好。(3)基于哨兵2号卫星数据实现柘林湾养殖区水质参数时空特征分析:2018年粤东柘林湾海水养殖区叶绿素a、溶解氧、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浓度存在显着的时空差异性,且受到温度、降雨和养殖周期的影响程度不同。(4)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柘林湾海水养殖区水质状况。得到2018年粤东柘林湾海水养殖区营养化状态春至秋季呈现由“中营养”向“富营养”到“中度富营养”的状态演变。(5)利用改进的面积估算法对不同海水养殖模式的污染负荷量及污染贡献率进行评估:2018年柘林湾海水养殖主要污染总量为8720.76 t,其中氮负荷总量为1381.44 t,磷负荷总量为137.65 t,化学需氧量负荷总量为7154.46 t。粤东柘林湾海水养殖面源污染对海水污染的贡献率达33.95%,其中,池塘养殖总污染贡献最大,达54.17%;其次是网箱养殖为31.15%,滩涂养殖最小,仅为0.67%。遥感技术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测提供重要的手段支撑,研究成果为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海洋环境的保护提供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刘忠松,李清,王立新[2](2019)在《2019 4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文中认为四月份,全国日均温度9℃~20℃,平均降水量70mm。这一时期,气温乍暖还寒,冷暖骤变,南方地区常阴雨连绵,低温与暖湿气候交替出现,对水产养殖影响较大,容易诱发各种病害。根据近几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情测报监测数据,四月份全国各地需重点关注以下疾病。

王大海[3](2014)在《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及规模效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我国海水养殖业布局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实施生态工程养殖战略,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然而,海水养殖业布局具有资源导向性、空间离散性和产业弱质性等农业布局的一般特性,从而使得海洋养殖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地域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养殖海域附近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因此,如何运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和生物与工程技术,协调好养殖生物与养殖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海水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选题以海水养殖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规模经济、产业经济学、产业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在分析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起点的基础上,阐述近年来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产业态势,审视海水养殖业在生物资源养护、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技术创新、产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根据四化同步的基本原则,探寻海水养殖业工业化发展的逻辑机理,提出发展规模经济以及提高规模效率的具体对策。现代海水养殖业是海水养殖业产业升级的具体方向,而发展规模经济是海水养殖业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然路径。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生态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结构理论是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理论依据。理论上,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模式主要包括工厂化养殖、海水网箱养殖、海水池塘养殖、浅海筏式养殖、浅海底播养殖。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涉及到环境、资源、市场、科技、投资、政策等诸多方面,其发展规模经济必须统筹安排、系统考虑、科学谋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取得巨大成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了海水养殖业在农业经济发展、改善膳食结构、增加渔民收入、技术进步、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骄人业绩,但同时我国海水养殖业在养殖环境、海洋生态灾害、产业结构、水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整个世界来看,海水养殖业已经成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优质蛋白质需求的重要途径。发达渔业国家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通行做法是:重视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海水养殖业整个流程;通过养殖技术的创新提高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益;加强政府监管提升养殖质量。这些做法为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指明了方向:积极推进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规划制订工作;强化政府对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公共服务职能;整合科研资源,为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提供技术支撑;有针对性地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长期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积极开展规模经济的探索:重视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养护方面的产业发展;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推进海水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不断完善、创新养殖模式,提高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益;充分发挥科技在海水养殖业规模经营中的技术支撑作用;防治病害降低海水养殖业规模经营风险;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成为海水养殖业规模经营的新动力。但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在经济效益、良种培育、养殖方式、病害防治、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影响了海水养殖业规模经营的高端发展。规模效率分析能够正确评判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规模效益。在构建我国海水养殖规模效率模型前提下,运用DEA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海水养殖规模效率。结果表明,海水养殖技术水平过低是导致我国当前海水养殖规模差异的主要原因。短期来看,我国海水养殖业应适度规模经营,着重提升海水养殖技术水平,改善资本、鱼苗、海水养殖面积规模的生产效率。从长远来说,应当实现海水养殖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提升海水养殖的规模效率,实现规模经济。产业生态化、装备工程化、技术现代化、生产工厂化、管理工业化是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未来方向,与之相应,工业化养殖就成为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必然选择,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以及提高规模效率的具体对策是:产业化运营推进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首要措施。其次,以技术创新促进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可持续性。第三,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第四,运用工业经营管理理念,提高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是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

马叶胜[4](2010)在《粤东不同海水养殖模式的环境氮磷负荷研究》文中提出粤东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海水养殖区之一,海水养殖业发达,养殖品种齐全。本文选用潮州柘林湾及其沿岸精养模式和海丰湿地东关联安围区粗养、半精养模式为代表,对粤东不同海水养殖模式的环境氮磷负荷进行研究。分析柘林湾及其沿岸的对虾池塘养殖、鱼类网箱养殖和贝类养殖的环境氮磷负荷,海丰湿地东关联安围区鱼塭养殖(粗养)、对虾主养(半精养)和虾蟹混养(半精养)三种池塘养殖模式的水质情况和环境氮磷负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柘林湾网箱鱼类养殖当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时,产生的环境氮负荷和磷负荷分别为1370.37 t和413.08 t;如全部投喂冰鲜鱼则产生的环境氮负荷和磷负荷分别为2760.39 t和679.11 t。当全部投喂冰鲜饵料鱼时,环境氮负荷以残饵氮为主,占61.41%;环境磷负荷以残饵磷为主,占65.00%。在残饵氮中,主要成分为残饵软组织,为768.62 t;残饵磷中,主要成分为残饵骨,为241.73 t。2、柘林湾对虾养殖的环境氮负荷为210.21 t,环境磷负荷为45.45 t。其中环境氮负荷以排泄氮为主,占74.74%;环境磷负荷以粪磷为主,占54.72%。3、柘林湾贝类养殖的环境氮负荷为-108.93吨,磷负荷为-7.48t。4、海丰湿地三种海水养殖模式中,对虾主养模式单位面积环境氮、磷负荷最高,分别为93.77Kg/ha和18.83Kg/ha;虾蟹混养模式单位面积环境氮、磷负荷次之,分别为10.11Kg/ha和2.72Kg/ha;而鱼塭养殖模式单位面积环境氮、磷负荷最低,均为负值,分别为-7.90和-1.04Kg/ha.5、对海丰湿地三种海水养殖模式养殖的监测样地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总氮、磷酸盐和总磷以及底泥中的凯氏氮和总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鱼塭粗养池塘水质最好,虾蟹混养池塘次之,而对虾主养池塘最差。

杨远航[5](2009)在《大亚湾东升网箱养殖区真菌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亚湾位于我国南海北部,约在N:22°30′~22°50′,E:114°30′~114°50′之间,面积约600 km2,是广东省海水网箱养殖主要海区。由于海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大亚湾海区生态条件的恶化。本研究在筛选出适合定量调查海洋底泥与水体真菌培养基的基础上,于2007年6月-2008年6月共13次对大亚湾澳头东升网箱养殖海区真菌分布进行了调查,并讨论其与各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该海域网箱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在大亚湾东升养殖区设3个站点,在小鹰嘴非养殖区设3个站点作为对照,每月调查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养殖区与非养殖区底泥与水体真菌时空分布变化显着,秋季最多,冬季最少。养殖区3个样点底泥真菌数量的变化范围为185cell/g~3350cell/g,非养殖区3个样点底泥真菌数量的变化范围为50cell/g~2380cell/g,养殖区真菌数量平均比非养殖区多72.59%。养殖区3个样点水体真菌数量的变化范围为170cell/mL~810cell/mL,非养殖区3个样点真菌数量的变化范围为100cell/mL~580cell/mL,养殖区真菌数量比非养殖区多71.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区和非养殖区底泥真菌分布均与多个环境因子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其中养殖区包括有机物(r=0.651,p<0.05)、凯氏氮(r=0.5633,p<0.05)、总磷(r=0.8381,p<0.01);而非养殖区也包括有机物(r=0.7714,p<0.01)、凯氏氮(r=0.7158,p<0.01)、总磷(r=0.7624,p<0.01)。同样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养殖区与非养殖区水体真菌分布与多个环境因子呈显着相关关系。在养殖区包括与温度(r=0.7898,p<0.01)、氨氮(r=0.766,p<0.01)、硝氮(r=0.637,p<0.05)、磷酸盐(r=0.674,p<0.01)、COD(r=0.6061,p<0.05)等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溶解氧呈显着负线性相关关系(r=-0.6186,p<0.05);而在非养殖区包括与温度(r=0.7411,p<0.01)、氨氮(r=0.679,p<0.01)、硝氮(r=0.564,p<0.05)、磷酸盐(r=0.662,p<0.01)、COD(r=0.552,p<0.05)等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溶解氧呈显着负线性相关关系(r=-0.6812,p<0.01)。

邓邦平[6](2009)在《广东典型养殖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和水质特征》文中指出对大亚湾大鹏澳(2007年5月~2008年4月)及汕头南澳(2007年5月、2008年2月~3月、2008年12月~2009年1月)不同生态类型海区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大鹏澳3个站点(St.1、St.2和St.3)共发现浮游动物85种,其中原生动物19属37种,轮虫4属4种,桡足类11属21种,枝角类2属3种,浮游幼虫17种,以及毛额动物、被囊动物、水母等。各站点浮游动物种数分别为80(St.1)、74(St.2)和82(St.3)种。3个站点浮游动物丰度季节变化明显,夏、秋季明显高于冬、春季,不同水层浮游动物的丰度变化范围为1.2ind./L(St.1)~1623.4ind./L(St.3)。养殖区浮游动物丰度明显低于非养殖区(p<0.05)。浮游动物体长频度研究显示,体长小于0.3mm的浮游动物在养殖区频度为0.785,明显高于非养殖区(0.540),养殖区浮游动物小型化严重。2.大鹏澳海区微表层海水对氮、磷、硅等营养盐均有富集作用,TN、TP、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氨氮、亚硝氮、硝氮和DIN富集因子年平均值分别为1.79±0.17、1.95±0.14、4.68±0.98、1.77±0.12、1.89±0.43、2.80±0.84、2.09±0.26和1.58±0.17,养殖区N、P营养盐的年均含量高于非养殖区,养殖区DO、pH的年均含量低于非养殖区,表明养殖区水质有恶化现象。3.南澳4个站点(St.A、St.B、St.C和St.D)在3个调查阶段共记录浮游动物67种,其中原生动物16属30种,轮虫4属4种,桡足类10属18种,枝角类1属1种、浮游幼虫11种,以及毛额动物、被囊动物、水母等。微表层浮游动物种数少于表底层,养殖区浮游动物的种数和丰度均低于对照区。南澳浮游动物昼夜研究表明:不同采样时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组成有很大差异,浮游动物昼夜垂直迁移现象明显。4.南澳非养殖区透明度、DO均大于养殖区,龙须菜养殖区大于鱼、贝类养殖区;养殖区TN、TP含量均高于非养殖区,微表层总氮、总磷富集因子均大于1。5.采用玻璃板采样法和筛网采样法采集海洋微表层水样,发现玻璃板采样法所获得TN、TP浓度和富集因子、小型浮游动物的种类均高于筛网采样法,表明筛网采样法易造成结果被低估。在海洋微表层采样中玻璃板采样法优于筛网采样法。

卫刚,海波[7](2007)在《美国红鱼网箱高效养殖》文中提出美国红鱼又称黑斑红鲈,原产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是一种极具商业和游钓价值的优良海水鱼品种。我国从1991年由美国引进并繁育成功,继而逐步大面积推广。该鱼为广温广盐、溯河性鱼类,其形体与大黄鱼颇为相似,特征是成鱼的体色微红,幼鱼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斑点。在性成熟之前栖息于河口

李大海[8](2007)在《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 ——实证研究与模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论文在对我国海水养殖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从生产、市场、技术、政策等多个层面,揭示了海水养殖生产的特殊性,分析了其生产特性与产业发展规律之间的联系。通过构建海水养殖生产模型、共有海域的集体选择模型等数理模型,对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波动性明显、发展效率低下、环境病害问题突出等现象提供了经济学解释,并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建议。论文首先综述了我国海水养殖发展历史与现状,对“四次浪潮”中代表品种的发展历程做了详细分析,发现在海水养殖发展中,除了具有因生产周期较长、市场均衡存在时滞(与农业生产类似)因素引起的周期外,还存在另一种更剧烈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主要地由容量的限制所引发,与养殖规模、密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在借鉴养殖容量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海水养殖生态系统的特点,论文构建了海水养殖生产模型,提出了海水养殖最优生产理论。将养殖容量进一步细化为短期容量、可持续容量和经济最优容量。经比较发现短期容量大于可持续容量和经济最优容量,而可持续容量和经济最优容量有可能重合。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应根据可持续容量确定最大养殖规模;但海水养殖经营者会按照经济最优容量确定养殖规模,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经济最优容量大于可持续容量,将引发过度养殖。模拟显示,如不对海水养殖业进行任何干预,自发产生的过度养殖将使行业发展出现周期性波动,并引起生产效率下降。针对我国“小农式”的海水养殖经营模式,应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论文建立了共有海域的集体选择模型。由于海水具有流动性,海水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可扩散到周边养殖单元,使相同海域不同养殖者的生产决策相互影响。模型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对于任何一个养殖者来说,其最优对策都是扩大养殖规模。海水流动性带来外部性,外部性将导致过度养殖。论文根据海水养殖生产函数推导了海水养殖市场供给函数,并对供给、需求进行了动态分析。发现供给和需求可能出现非均衡波动的情况,即当供、需曲线交点对应的产量大于可持续容量时,在容量限制与外部性的共同作用下,可能出现价格持续上升与产量持续下降互相强化、最终导致市场供需完全失衡的现象。论文认为,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有可能加剧过度养殖和行业发展波动。在总结我国海水养殖技术演化历程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分析了容量限制对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影响。发现除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进步(r型)外,海水养殖业还存在着容量集约型的技术进步(k型)。通过k型技术进步,单位面积海域能够容纳更多的要素投入,增大可持续养殖容量,提高养殖效益。在对对虾、扇贝等品种养殖的实证分析中发现,其发展初期的技术进步以r型技术进步为主;而当养殖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k型技术进步开始成为技术演化的主要方面。技术进步的边际收益分析显示,当养殖规模未达到可持续容量时,r型技术进步边际收益较高,而k型技术进步的边际收益为零;当出现过度养殖时,r型技术进步边际收益迅速下降,而k型技术进步的边际收益开始增加。论文认为,技术进步是海水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海水养殖业既无法通过自身调节、也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实现可持续、有效率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实施适当的行政管理。但是,近30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对海水养殖业发展采取以数量为中心的行政管理,即把产量、收入等指标的持续增长作为政府管理的主要目标。论文综述了近20多年来我国政府对海水养殖业管理政策的演变历程,根据海水养殖生产经营的特点提出了以环境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思路,认为应把控制养殖规模、防止过度养殖作为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并结合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经验提出了具体措施。

赵淑江,张晓举,李崇德,朱爱意,吴常文[9](2006)在《中国海水养殖鱼类中的外来物种》文中指出

黄凤莲[10](2005)在《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微生物修复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是“滩涂海水种植-养殖技术研究”(国家“863”项目(2001AA627030))中关于养殖废水生物修复的部分研究内容,关于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水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和生物对水环境的修复的研究都是基于该项目的试验基地的实际情况而开展的。海水养殖一直被认为是开发海洋资源的蓝色农业,是海洋产业经济的增长点。然而,我国近海近岸海水养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生态安全,水产品经常遭受水体富营养化影响而大量死亡,严重制约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滩涂红树林种植业和海水养殖业相结合,建立新型的良性循环的种植-养殖新型人工生态系统,消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污染,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如何挖掘水体中微生物巨大的降解污染物的潜能,使滩涂养殖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一种新型的较完善的生态养殖模式,从而实现滩涂养殖环境的安全化、无害化和生态化,将是一个重要的实用性的研究课题。针对水产养殖废水的水质特点,微生物修复的目的主要是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氮磷,尤其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由于养殖废水的可生化性好,利用微生物处理可以原位修复,但直接往养殖系统中投加降解微生物,作用效果不持久,较难形成优势种群。如何调控微生物的有效作用方式来改善养殖水环境的研究,将可能解决

二、虾池网箱饲养美国红鱼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虾池网箱饲养美国红鱼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粤东柘林湾海水养殖污染高光谱遥感监测与定量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养殖水质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1.2.2 养殖水质富营养评价研究进展
        1.2.3 海水养殖污染评估研究进展
    1.3 海岸带海水养殖现状调查
        1.3.1 全国海水养殖发展现状
        1.3.2 广东省海水养殖发展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数据获取及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条件
        2.1.2 海水养殖概况
    2.2 水质指标数据获取与处理
        2.2.1 水质测点的分布
        2.2.2 水质参数浓度数据获取
        2.2.3 水质参数浓度数据分析
    2.3 水体光谱数据获取与处理
        2.3.1 水体的光学特性
        2.3.2 野外水体光谱测量
        2.3.3 光谱数据预处理
    2.4 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
        2.4.1 遥感数据获取
        2.4.2 遥感数据预处理
    2.5 气象数据
第三章 柘林湾水质参数反演模型构建
    3.1 水质参数光谱响应特征
        3.1.1 叶绿素a的光谱特征
        3.1.2 悬浮物的光谱特征
        3.1.3 养殖区水体光谱特征
    3.2 水质参数高光谱模型
        3.2.1 叶绿素a高光谱模型
        3.2.2 溶解氧高光谱模型
        3.2.3 氨氮高光谱模型
        3.2.4 总磷高光谱模型
        3.2.5 化学需氧量高光谱模型
    3.3 模型精度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柘林湾水质时空特征与富营养化评价
    4.1 养殖水质参数遥感反演
        4.1.1 水体遥感反射率
        4.1.2 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
        4.1.3 溶解氧浓度遥感反演
        4.1.4 氨氮浓度遥感反演
        4.1.5 总磷浓度遥感反演
        4.1.6 化学需氧量浓度遥感反演
    4.2 养殖水质参数时空特征分析
        4.2.1 叶绿素a浓度时空特征
        4.2.2 溶解氧浓度时空特征
        4.2.3 氨氮浓度时空特征
        4.2.4 总磷浓度时空特征
        4.2.5 化学需氧量浓度时空特征
    4.3 海水养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4.3.1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4.3.2 权重确定与等级划分
        4.3.3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4 精度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柘林湾海水养殖信息提取与污染评估
    5.1 海水养殖模式遥感提取
        5.1.1 提取流程
        5.1.2 养殖模式
        5.1.3 信息提取
        5.1.4 提取结果
        5.1.5 精度评价
    5.2 海水养殖污染评估
        5.2.1 改进污染估算方法
        5.2.2 污染系数率定
        5.2.3 评估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2)2019 4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论文提纲范文)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广东省
    广东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防控措施
    ◎相关病害的预防方法
海南省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预测预报
    ◎防控措施
福建省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预测预报
    ◎防控措施
江苏省
    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测预报
    ◎防控措施
辽宁省
    辽宁省农业现代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
    ◎预测预报
    ◎防控措施
青海省
    青海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
    ◎预测预报
    ◎防控措施
四川省
    四川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预测预报
    ◎防控措施

(3)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及规模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研究不足
2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理论分析
    2.1 海水养殖业的内涵与产业发展要素
        2.1.1 海水养殖业的内涵与产业特征
        2.1.2 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产业要素
        2.1.3 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的现实意义
        2.1.4 现代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目标
    2.2 规模经济与海水养殖业发展
        2.2.1 规模经济
        2.2.2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必要性
        2.2.3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条件
    2.3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理论依据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产业生态理论
        2.3.3 产业关联理论
        2.3.4 产业结构理论
    2.4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模式
        2.4.1 工厂化养殖
        2.4.2 海水网箱养殖
        2.4.3 海水池塘养殖
    2.4.4 筏式养殖
        2.4.5 浅海底播养殖
    3.1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3.1.1 养殖品种、结构
        3.1.2 养殖面积
        3.1.3 养殖产量
        3.1.4 养殖产值
    3.2 我国海水养殖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3.2.1 海水养殖业是我国成为世界海洋渔业大国的重要支撑
        3.2.2 科技在提升生产要素品质方面的效应日渐突出
        3.2.3 海水养殖业成为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3.2.4 海水产品冷链流通体系初步建成
        3.2.5 海水产品加工业逐渐呈现专业化、系列化特征
    3.3 我国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3.3.1 养殖环境问题
        3.3.2 海洋生态灾害问题
        3.3.3 产业结构问题
        3.3.4 水产品质量问题
4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
    4.1 世界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4.2 发达渔业国家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通行做法
        4.2.1 重视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
        4.2.2 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海水养殖业整个流程
        4.2.3 创新养殖技术提高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益
        4.2.4 通过政府的监管与支持提升养殖质量
    4.3 经验借鉴
5 我国海水养殖业规模经济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5.1 开始重视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养护方面的产业发展
    5.2 培育优良品种推进海水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5.3 不断完善、创新养殖模式,提高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益
        5.3.1 工厂化养殖成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5.3.2 池塘围堰养殖稳步发展
        5.3.3 以清洁生产为主旨大力发展滩涂养殖
        5.3.4 不断拓展浅海养殖产业发展空间
    5.4 充分发挥科技在海水养殖业规模经营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5.5 防治病害降低海水养殖业规模经营风险
    5.6 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成为海水养殖业规模经营的新动力
    5.7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5.7.1 经济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5.7.2 良种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5.7.3 养殖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5.7.4 病害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5.7.5 养殖机械化、数字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6 我国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的实证分析
    6.1 我国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评价的模型构建
        6.1.1 DEA 方法的基本原理
        6.1.2 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评价的模型构建
    6.2 海水养殖业经营规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6.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6.2.2 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6.3 基于 DEA 方法的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实证研究
        6.3.1 数据处理与说明
        6.3.2 不同规模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实证分析
        6.3.3 海水养殖业效率最优规模的确定
    6.4 海水养殖规模效率差异性原因分析
        6.4.1 海水养殖规模效率差异性原因分析方法
        6.4.2 海水养殖生产函数估计
        6.4.3 实证结论
7 我国海水养殖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率的路径:工业化养殖
    7.1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方向预测
    7.2 工业化养殖成为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必然选择
        7.2.1 工业化养殖的内涵
        7.2.2 海水养殖业工业化养殖的必要性
    7.3 我国海水养殖业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8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及提高规模效率的对策
    8.1 通过产业化运营,深化专业化分工,发展规模经济
        8.1.1 产业化运营对于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推进机理
        8.1.2 以产业化运营推进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具体措施
    8.2 以技术创新促进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可持续性
    8.3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8.4 运用工业经营管理理念,提高海水养殖业规模效率
    8.5 配套措施
        8.5.1 重视政府在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进程中的协调与规制作用
        8.5.2 以保护—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系统为原则,优化养殖模式
        8.5.3 以科技成果转化夯实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技术支撑
        8.5.4 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提升规模效益
9 结语
    9.1 结论
    9.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粤东不同海水养殖模式的环境氮磷负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我国海水养殖的天然条件
    1.2.海水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1.3.广东沿海主要海水养殖模式
    1.4.养殖环境氮磷负荷的研究方法
    1.5.本研究两个不同养殖区域地理特征和海水养殖概况
    1.6.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柘林湾采样调查方法
    2.2.海丰湿地采样及调查方法
    2.3.测定指标
    2.4.养殖环境氮磷负荷的估算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柘林湾海水养殖环境氮磷负荷
    3.2.海丰湿地海水养殖环境的氮磷负荷及养殖水环境氮磷含量的时间变化
第四章 讨论
    4.1.环境氮磷负荷的估算
    4.2.不同集约化程度的养殖模式的特点及其环境效应分析
    4.3.基于投饵和非投饵的养殖模式及其环境氮磷负荷的比较
    4.4.柘林湾和海丰湿地海水养殖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和对策
第五章 结论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参考文献
致谢

(5)大亚湾东升网箱养殖区真菌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 国内外海水养殖发展概况
        1.1 世界海水养殖发展概况
        1.2 我国海水养殖以及网箱养殖的发展概况
        1.3 网箱养殖存在的问题
    2 海水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2.1 对水质的影响
        2.2 对底质的影响
        2.3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3 海洋真菌
        3.1 真菌的概述
        3.2 海洋真菌的定义
        3.3 海洋真菌的分类
        3.4 海洋真菌的基本特征和生态习性
        3.5 海洋真菌的功能
        3.6 海洋酵母菌的特性及功能
        3.7 海洋真菌作为养殖环境指示生物的可能性
    4 本研究的对象、内容和目的意义
        4.1 大亚湾简介
        4.2 研究内容和目的意义
第二章 底泥与水体真菌定量分析培养基的筛选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和器皿
        1.2 采样地点
        1.3 样品采集
        1.4 样品处理
        1.5 培养基
        1.6 真菌培养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南湖底泥与水体真菌培养结果与分析
        2.2 大亚湾底泥与水体真菌培养结果与分析
        2.3 淡水水域与海水水域底泥与水体真菌数量的差别
    3 讨论
第三章 大亚湾东升海水网箱养殖区真菌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的设置
        1.2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1.3 底泥和水样的测定
        1.4 真菌的测定
    2.数据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 水体
        3.2 底泥
        3.3 养殖区与非养殖区水体真菌数量与各理化因子的关系
        3.4 养殖区与非养殖区底泥真菌数量与各理化因子的关系
    4.讨论
        4.1 水体
        4.2 底泥
        4.3 底泥与水体中真菌数量的变化及其与营养因子的关系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参与课题和发表论文情况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广东典型养殖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和水质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海水养殖发展概况
        1.1.1 世界海水养殖发展概况
        1.1.2 我国海水养殖发展概况
        1.1.3 广东海水养殖发展概况
    1.2 海水养殖对水环境及海洋生物的影响
        1.2.1 海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1.2.2 海水养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1.3 我国海洋浮游动物研究概况
    1.4 大鹏澳和南澳海区自然环境与浮游动物研究概况
        1.4.1 大鹏澳海区自然环境和浮游动物研究概况
        1.4.2 南澳海区自然环境和浮游动物研究概况
    1.5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站位布设与采样方法
        2.1.1 站位布设
        2.1.2 浮游动物及水化样品采集方法
        2.1.3 采样时间及频率
    2.2 实验仪器
    2.3 样品分析
        2.3.1 浮游动物定性、定量样品分析
        2.3.2 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等化学指标的分析测定
    2.4 采样现场环境因子的测定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大鹏澳海区水质及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3.1.1 理化因子
        3.1.2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
        3.1.3 浮游动物丰度的时空分布
        3.1.4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3.1.5 优势种类丰度及分布特征
        3.1.6 浮游动物的体长频度分布
        3.1.7 浮游动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3.2 南澳海区水质及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3.2.1 理化因子
        3.2.2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
        3.2.3 浮游动物丰度的时空分布
        3.2.4 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3.2.5 优势种类丰度及分布特征
    3.3 南澳水域浮游动物昼夜垂直迁移初步研究
        3.3.1 理化因子
        3.3.2 浮游动物
    3.4 不同采样方法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浮游动物在近海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4.2 大鹏澳、南澳海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4.3 浮游动物昼夜垂直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
    4.4 海洋微表层的环境意义
    4.5 海水养殖区水环境改善对策
第五章 结论
    5.1 大鹏澳海区研究结论
    5.2 汕头南澳海区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8)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 ——实证研究与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动态
        0.2.1 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研究
        0.2.2 渔业资源经济学的有关研究
        0.2.3 制度和技术经济学的有关研究
    0.3 本文内容和研究方法
    0.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 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概述
    1.1 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1.1.1 产量和产值
        1.1.2 养殖面积
        1.1.3 养殖单产
        1.1.4 主要品种
    1.2 中国海水养殖发展历史
        1.2.1 中国海水养殖的发展阶段
        1.2.2 各海水养殖品种的发展历程
    1.3 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特点
        1.3.1 产量高,品种全
        1.3.2 发展速度快,开发强度大
        1.3.3 环境、病害问题突出
2 中国海水养殖“四次浪潮”及发展规律
    2.1 对虾养殖
        2.1.1 对虾生物学概述
        2.1.2 我国对虾养殖发展简史
    2.2 扇贝养殖
        2.2.1 扇贝生物学概述
        2.2.2 我国扇贝养殖发展简史
    2.3 海带养殖
        2.3.1 海带生物学概述
        2.3.2 我国海带养殖发展简史
    2.4 海水鱼类养殖
        2.4.1 养殖海水鱼类概述
        2.4.2 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发展简史
    2.5 我国海水养殖发展规律
        2.5.1 发展的波动性
        2.5.2 波动的周期性
        2.5.3 一个发展周期的四个阶段
        2.5.4 海水养殖的周期性发展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 基于养殖容量理论的海水养殖生产模型
    3.1 海水养殖生态系统的特点
    3.2 养殖容量
    3.3 基于养殖容量理论的海水养殖生产模型
        3.3.1 海水养殖生产要素投入的特点
        3.3.2 封闭式海域的海水养殖的生产函数
        3.3.3 开放式海域的海水养殖生产函数
        3.3.4 短期最大产量和可持续最大产量
        3.3.5 海水养殖的成本曲线、收益曲线及经济最大产量的确定
        3.3.6 过度养殖与海水养殖发展周期
        3.3.7 海水养殖的休作轮养及其意义
    3.4 小农经营模式与过度养殖(共有海域的集体选择模型)
4 海水养殖业发展中的市场机制
    4.1 多年来主要品种养殖效益的变化情况
        4.1.1 对虾
        4.1.2 扇贝
        4.1.3 海带
    4.2 海水养殖周期性发展中行业利润的变化规律
    4.3 海水养殖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分析
        4.3.1 海水养殖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函数
        4.3.2 海水养殖产品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4.3.3 容量限制下的蛛网模型(动态均衡分析)
    4.4 海水养殖经营效益与规模增长速度相关性假说及实证分析
        4.4.1 海水养殖经营效益与规模增长速度的相关性假说
        4.4.2 关于对虾养殖的实证分析
        4.4.3 关于扇贝和海带养殖的实证分析
5 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特点与机制
    5.1 四次浪潮中的技术演化
        5.1.1 对虾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5.1.2 扇贝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5.1.3 海带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5.1.4 海水鱼类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5.2 我国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特点
        5.2.1 技术外生性
        5.2.2 时间分布的非均匀性
        5.2.3 技术演化的路径依赖(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2.4 多方向性和可逆性
    5.3 有关我国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几个问题
        5.3.1 要素可获得性对技术演化的影响
        5.3.2 容量限制对技术演化的影响(技术演化的两个方向)
        5.3.3 要素相对价格对技术变迁的影响
        5.3.4 养殖风险对技术变迁的影响
6 容量限制、外部性与政府管理
    6.1 我国海水养殖政府管理综述
        6.1.1 政策的演变
        6.1.2 主要管理手段
    6.2 我国部分海水养殖政策效果评价
        6.2.1 以产量为中心的系列政策
        6.2.2 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政策
        6.2.3 产业化政策
    6.3 以环境为中心的海水养殖行政管理及效果评价
        6.3.1 以环境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概述
        6.3.2 以环境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效果评析
        6.3.3 两种管理手段:完善产权与政府直接管理
    6.4 对我国海水养殖行政管理的建议
        6.4.1 转变行政管理思路
        6.4.2 明确行政管理目标
        6.4.3 确定行政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论文附表
附表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海水养殖鱼类中的外来物种(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海水鱼类养殖的历史
2 中国目前主要的海水养殖鱼类
3 中国海水养殖鱼类的外来种类
    3.1 大菱鲆
    3.2 眼斑拟石首鱼
    3.3 虹鳟
    3.4 罗非鱼
    3.5 美洲条纹狼鲈
    3.6 尖吻鲈
    3.7 虱目鱼
    3.8 大西洋漠斑牙鲆
    3.9 大西洋牙鲆
    3.10 欧洲鳗
    3.11 美洲鳗
    3.12 塞内加尔鳎 (欧鳎)
    3.13 条斑星鲽
4 引进的外来养殖鱼类的管理

(10)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微生物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水产养殖现状与制约因子
        1.1.1 水产养殖现状
        1.1.2 水产养殖制约因子
    1.2 养殖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1 养殖污染对环境水域的影响
        1.2.2 养殖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2.3 养殖污染对沿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1.2.4 养殖污染对渔业经济的影响
        1.2.5 养殖污染对生物安全的影响
    1.3 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1.3.1 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现状
        1.3.2 水污染生物修复研究概况和进展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4.4 论文选题意义
        1.4.2 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细菌种群动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水样采集
        2.1.3 采样时间
        2.1.4 细菌的培养计数
        2.1.5 水质测定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滩涂种植养殖系统微生物生态现状
        2.2.2 换水周期不同时间细菌的消长动态
    2.3 讨论和小结
        2.3.1 讨论
        2.3.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降解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驯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培养基
        3.1.2 菌源采集
        3.1.3 菌株筛选
        3.1.4 细菌鉴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微生物菌株降解特性
        3.2.2 降解菌的生长环境条件
        3.2.3 降解菌对养殖生物安全性检验
        3.2.4 降解菌对养殖废水的降解效果
        3.2.5 细菌鉴定
    3.3 讨论和小结
        3.3.1 讨论
        3.3.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室内模拟投饵式养殖系统水质变化动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投饵式养殖系统中氨氮的动态变化
        4.2.2 投饵式养殖系统中亚硝酸盐氮的动态变化
        4.2.3 投饵式养殖系统中硝酸盐氮的动态变化
        4.2.4 投饵式养殖系统中可溶性磷酸盐的动态变化
        4.2.5 投饵式养殖系统中其他水质指标的动态变化
        4.2.6 投饵养鱼过程中各水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2.7 饵料对水体中氮磷的贡献率
    4.3 讨论和小结
        4.3.1 讨论
        4.3.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模拟养殖系统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处理技术对模拟养殖废水水质的修复效果
        5.2.2 DO 与 NO_2-N、NH_4-N、PO_4-P 去除率的相关性分析
        5.2.3 细菌总数的变化
        5.2.4 生态基挂膜效果
    5.3 讨论和小结
        5.3.1 讨论
        5.3.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6.1 材料和方法
        6.1.1 试验地和试验材料
        6.1.2 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养殖系统中氮含量的变化
        6.2.2 养殖系统中磷含量的变化
        6.2.3 养殖系统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6.2.4 养殖系统中溶解氧含量及其他理化指标的变化
        6.2.5 养殖系统内细菌总数的变化
    6.3 讨论和小结
        6.3.1 讨论
        6.3.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7.3 研究展望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原创性申明
    致谢

四、虾池网箱饲养美国红鱼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粤东柘林湾海水养殖污染高光谱遥感监测与定量评估[D]. 刘志根. 广州大学, 2019(01)
  • [2]2019 4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J]. 刘忠松,李清,王立新. 中国水产, 2019(04)
  • [3]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及规模效率研究[D]. 王大海.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2)
  • [4]粤东不同海水养殖模式的环境氮磷负荷研究[D]. 马叶胜. 暨南大学, 2010(09)
  • [5]大亚湾东升网箱养殖区真菌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D]. 杨远航. 暨南大学, 2009(09)
  • [6]广东典型养殖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和水质特征[D]. 邓邦平. 暨南大学, 2009(09)
  • [7]美国红鱼网箱高效养殖[J]. 卫刚,海波. 农村养殖技术, 2007(12)
  • [8]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 ——实证研究与模型分析[D]. 李大海. 中国海洋大学, 2007(04)
  • [9]中国海水养殖鱼类中的外来物种[J]. 赵淑江,张晓举,李崇德,朱爱意,吴常文. 海洋科学, 2006(10)
  • [10]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微生物修复研究[D]. 黄凤莲. 中山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