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期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王帆[1](2018)在《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前期,基于对老年期痴呆相关文献的研究,制定《老年期痴呆中医临床症状资料采集表》,结合回顾性调查与现场调查2种方式,建立老年期痴呆患者中医症状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讨老年期痴呆的证候分型规律,为老年期痴呆证候分型的规范研究提供基础,为老年期痴呆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本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方法:第一部分:关于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的荟萃分析。第一部分通过电子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检索出近20年有关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研究的相关中医文献。将符合本次要求的文献所涉及的中医证候分型情况进行纳入并进行规范化处理,构建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候及方药据库,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二部分:临床观察第二部分临床观察病例,招募西安、咸阳两地患者,收集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四诊资料。筛选出老年期痴呆的典型症状、体征(包括舌象、脉象),并总结老年期痴呆的证候分型规律。结果:第一部分:关于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的荟萃分析。总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15篇,共989例病人,出现15种证型。从证型的种类方面,以虚实辨证来看,虚证共459例,占总例数的46.4%,虚实夹杂20例,占总例数的2.1%,实证共510例,占总例数的51.5%;依据脏腑辨证共466例,占总例数的47.1%;依据病因及气血津液辨证的共523例,占总例数的52.9%。在15种证型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痰浊阻窍(15.4%)、气滞血瘀(12.4%)、肝肾亏虚(12.4%),三者占总例数的40.2%,其余12种证型占59.8%。第二部分:临床观察。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老年期痴呆患者140人,平均年龄67.13岁,年龄分布:60-69岁84例,占60.28%;70-79岁47例,占33.33%;80-85岁9例,6.38%。男51例,占36.43%,女89例,63.57%,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上,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肾精亏虚证(102人,占总人数72.34%);痰浊阻窍证(56人,占总人数39.72%);肝阳上亢证(61人,占总人数43.26%)。
秦亚莉[2](2014)在《老年期痴呆同病异证代谢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寻老年期痴呆痰浊阻窍证、肾虚精亏证、寒凝血瘀证三个典型证候的部分生物学机制,为老年期痴呆同病异证理论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应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老年期痴呆三个典型证候模型大鼠血清、尿液中的代谢物差异,同时检测与发病机制相关的生化指标Tau蛋白、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丙二醛、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并结合观察局部海马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老年期痴呆三个典型证候组的血清、尿液与正常组以及老年期痴呆疾病组相比均能区分开,表明各组间的代谢物存在差异。海马组织病理检查及生化指标均表现出痴呆的病理改变,除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肾虚精亏证组明显降低外,其余在疾病组及三个证候组间无显着差异,就趋势而言以肾虚精亏证组更严重。结论:老年期痴呆三个典型证候组与老年期痴呆疾病组一样,均存在能量代谢、脂代谢、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受损,以及Tau蛋白过磷酸化、神经递质减少、过氧化产物增多,这些局部或小范围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最终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衡而致疾病发生,其中肾虚精亏证组的肠道功能异常及能量代谢紊乱相对较严重,寒凝血瘀证组肝损伤明显。稳态失衡的程度不同以及脏器功能受损的侧重不同可能是相同疾病表现出不同证候的内在原因。
郭慧君,王知佳[3](2006)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和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9例老年前期和老年期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并与58例健康中老年人作对照;比较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而老年期组甲襞微循环的管周状态、流态及总积分比老年前期组高。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在治疗过程中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法以改善微循环有积极意义。
李喜元[4](2005)在《天津市某单中心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分析天津市一中心医院近20年(1983-01-01至2002-12-31)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病因、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治疗效果及其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以便对以往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状况作出总结,并为今后慢性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同时,也为今后天津市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更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宝贵的资料。 方法 收集天津市一中心医院心脏科近20年(1983-01-01至2002-12-31)出院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例1259例。详细记录病例一般情况、病因、合并症和并发症、主要检查、药物治疗、治疗效果和预后等项目。采用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1) 平均年龄前、后十年比较(61.31±12.69vs66.05±11.52;P<0.0001),后十年显着增加。后十年老年人(≥65岁)患慢性心力衰竭的比例显着增加(45.55%vs61.53%;x2=23.49;P<0.0001)。前后十年两个时段性别构成比例无显着性差异(x2=1.26;P=0.2608)。后十年平均住院天数较前十年显着减少(31.92±25.01vs15.75±12.03;P<0.0001)。后十年住院病程较前十年显着缩短。(z=-7.40;P<0.0001)。后十年心功能Ⅱ级者增加x2=7.40;P=0.005),而心功能Ⅲ、Ⅳ构成比例在两个时段无差异。(2) 总体2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主要病因为冠心病(56.63%)、风心病(20.89%)和肺心病(9.21%)。冠心病、扩心病呈增加趋势,风心病、肺心病、先心病呈下降趋势。两个时段病因构成比例显着不同(P<0.0001)。共患病因排序依次为高血压病(44.00%)、糖尿病(16.36%)、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4.30%)、脑血管病(11.36%)、贫血(5.16%)。COPD后十年段显着减少(P<0.0001),其余共患病因后十年显着增加(P<0.01)。前十年以单病因比例为多,后十年以多病因比例为多(P<0.0001)。两种病因组合比例最多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33.84%),三种病因组合比例最多为冠心病、高血压病及糖尿病(8.26%),四病因组合比例最多为
杨晓红,司良毅[5](2004)在《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文中提出目的:揭示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年龄的影响。方法:比较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HRV的变化,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中年与老年组的差异。结果:(1)与正常人比较,高血压患者HRV明显降低(P<0.05-<0.01);(2)老年组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最大、最小心率差,较中年组(正常人和高血压患者)显着下降(P<0.05);(3)高血压病人房、室性心律失常显着多于正常人(P<0.01),老年组更高于中年组(P<0.05-<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增龄可加重其损害,且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朱林,孙永燕,韩素芳[6](1998)在《老年前期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揭示不同年龄组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对老年期与老年前组患者的平均心率、最大心率、最小心率、HRV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心率及5次心搏最大心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5次心搏最小心率及最大最小心率的差有显着差异(P<0.05),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HRV明显低于老年前组(P<0.05),其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老年前组(P<0.05)。结论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明显,且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王志荣,连美玲,陈建辉,王玲,郭密娟[7](1996)在《老年前期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分析80例老年前期,98例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全信息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显示:二组患者平均心率及5次心搏最大心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5次心搏最小心率及最大最小心率的差有显着差异(P<0.05),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明显低于老年前组(P<0.05),其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老年前组(P<0.05),提示老年组高血压病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明显,并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于昆师[8](1994)在《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特点和危险性》文中提出 由于传染病的有效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生命、健康已构成主要威胁。而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的加速.做为老年人高发的心脑血管病的主要易患因素的高血压病.已成为对老年人健康的巨大危害。 一、老年期心血管系统形态与功能的改变: 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系统的形态与功能出现了一系列变化。但两者的发展并不平行。 1、心血管系统形态的改变:老年期心脏的改变,主要是心房增大.心室容积减少.瓣环增大,瓣尖增厚。而老化时,心脏重量的改变并不明显。
李亚明,周国平,王净净,曾广聪,杨正武[9](1992)在《自我穴位推拿治疗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人临床观察》文中认为对58例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人,进行自我穴位推拿与药物(钙拮抗剂为主)的同期对照治疗观察,疗程3个月。结果:穴位推拿组和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37%、67.74%,两组疗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疗效,穴位推拿组优于药物组(P<0.05)。两组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1),而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自我穴位推拿降压作用明显,疗效可靠,安全、无副作用,并能有效地改善自觉症状。
冯慧勤,黄咏齐[10](1985)在《老年期高血压病(附74例报道)》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报道老年期高血压74例,男49冽,女25例.平均年龄为68.4岁.临床特点:(1)病程进展缓慢,症状多不典型.(2)多数为收缩期高血压或收缩压优势高血压.(3)合并症多,尤以心,脑血管病变者多.临床类型归纳为三类:(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29例(39.2%);(2)收缩压优势高血压12例(16.2%);(3)经典型高血压33例(44.6%).根据高血压类型选用降血压制剂治疗,大部分患者取得满意降压效果,唯有8例并发严重脑、肾病变者,曾因降压失度而影响预后.本文并就老年高血压病的特殊性,对其诊断治疗方面若干问题作了讨论.
二、老年期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期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概念及流行病学调查 |
2.分类 |
3.现代医学对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
4.祖国医学历代医家对痴呆的认识 |
临床研究 |
1 关于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的荟萃分析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2 临床观察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3.1 关于荟萃分析讨论 |
3.2 关于临床观察的讨论 |
3.3 结合导师王凌主任医师临床经验的探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老年期痴呆同病异证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 同病异证理论探讨 |
(一) 疾病证候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
(二) 同病异证的沿革及内涵疏解 |
二、 老年期痴呆同病异证研究 |
(一) 老年期痴呆中医病因病机证候概述 |
(二) 老年期痴呆证候生物学机制研究的思考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老年期痴呆典型证候模型制备及验证 |
一、 材料和方法 |
(一) 材料 |
(二) 方法 |
二、 实验结果 |
(一) 一般情况 |
(二) 疾病模型验证 |
(三) 证候模型验证 |
三、 讨论 |
实验二 老年期痴呆典型证候血液代谢组学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一) 材料 |
(二) 方法 |
二、 实验结果 |
(一) 一般情况 |
(二)五组样本的典型 1H-NMR 谱图 |
(三) 五组样本的 1H-NMR 图谱两两比较模式识别分析 |
三、 讨论 |
实验三 老年期痴呆典型证候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
一、 材料和方法 |
(一) 材料 |
(二) 方法 |
二、 实验结果 |
(一) 一般情况 |
(二)五组尿液样本的典型 1H-NMR 谱图 |
(三) 五组样本的 1H-NMR 图谱两两比较模式识别分析 |
三、 讨论 |
实验四 老年期痴呆典型证候微观指标检测 |
一、 材料和方法 |
(一) 材料 |
(二) 方法 |
二、 实验结果 |
(一) 一般情况 |
(二) 海马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
(三) 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 |
三、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3)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和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测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甲襞微循环观察指标比较 |
2.2 老年前期组、老年组与对照组间甲襞微循环观察指标比较 |
2.3 老年前期组、老年组、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间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比较 |
3 讨 论 |
(4)天津市某单中心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四、老年期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期痴呆中医证候分型临床研究[D]. 王帆.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18(12)
- [2]老年期痴呆同病异证代谢组学研究[D]. 秦亚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3]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和意义[J]. 郭慧君,王知佳. 微循环学杂志, 2006(02)
- [4]天津市某单中心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研究[D]. 李喜元. 天津医科大学, 2005(07)
- [5]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J]. 杨晓红,司良毅.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4(02)
- [6]老年前期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J]. 朱林,孙永燕,韩素芳. 徐州医学院学报, 1998(01)
- [7]老年前期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心电图分析[J]. 王志荣,连美玲,陈建辉,王玲,郭密娟. 山东生物医学工程, 1996(04)
- [8]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特点和危险性[J]. 于昆师. 职业与健康, 1994(01)
- [9]自我穴位推拿治疗老年前期和老年期高血压病人临床观察[J]. 李亚明,周国平,王净净,曾广聪,杨正武.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2(02)
- [10]老年期高血压病(附74例报道)[J]. 冯慧勤,黄咏齐. 蚌埠医学院学报, 198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