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子嫩肤150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邓洋[1](2021)在《苓桂术甘加味方联合埋线治疗脾虚湿蕴证黄褐斑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脾虚湿蕴证黄褐斑通过苓桂术甘加味方联合埋线的临床研究,目的是探索一种新的治疗脾虚湿蕴证黄褐斑有效方法。方法:随机将脾虚湿蕴证黄褐斑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时间12周,采用苓桂术甘加味方联合埋线治疗;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时间12周,对照组采用口服氨甲环酸片500mg/日联合埋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后各做1次填写病例观察表(附表2)及VISIA图像分析系统评分表(附表2),每例患者均进行皮损颜色评分、皮损面积评分等,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皮损总积分、治疗前后两组各阶段及组内皮损总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肤检测仪(VISIA)图像分析系统评分分值及皮肤色斑改善变化率,年龄、病程长短、皮损总积分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对比记录有无不良反应,随访时间3个月,同步记录对患者复发情况,通过SPSS26.0统计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70.00%,治疗组86.67%,对该两组进行对比,临床疗效上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后两组皮损总积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后两组各阶段皮损总积分的对比:(1)组间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后皮损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分别与治疗6周、8周、10周、12周后皮总积分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两组分别比较治疗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后和治疗前皮损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比两组VISIA图像分析系统评分分值及两组皮肤色斑改善变化率:治疗后两组患者VISIA图像分析系统评分分值低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两组皮肤色斑改善变化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年龄与临床疗效的比较:三个年龄段的基本痊愈和显效率分别为66.67%、66.67%、44.4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6.病程长短与临床疗效的比较:三个不同病程间基本痊愈和显效率分别为65.22%、57.14%、56.2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7.皮损总积分与临床疗效的比较:三个不同皮损总积分间基本痊愈和显效率分别为90.00%、74.19%、21.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不良反应的对比:治疗组有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余均未出现不良反应。9.两组复发率的对比:治疗后跟踪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分别是15%,对照组的复发率是50.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苓桂术甘加味方联合埋线治疗脾虚湿蕴证黄褐斑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临床疗效显着。
刘拥军,赵伊宁,李妍[2](2021)在《黄褐斑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黄褐斑是一种损容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且易复发,常影响患者情绪及日常生活,但一直未有确切的治疗方法,临床常采用药物与非药物共同治疗。近年来,中西医非药物治疗方法多样,故对其进行简要概括。
赵红磊,斯子翔,王松挺[3](2020)在《VISIA对光子嫩肤治疗面部皮肤老化的定量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通过VISIA皮肤测试仪定量评估光子嫩肤对皮肤光老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32名面部皮肤患者行光子嫩肤治疗5次(每4周1次)。用VISIA皮肤测试仪检测治疗前后皮肤斑点、纹理、皱纹、毛孔情况。结果 面部光老化患者经光子嫩肤治疗后,皮肤斑点、纹理、皱纹、毛孔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子嫩肤对面部皮肤光老化有显着的治疗效果,应用VISIA皮肤检测仪可以进行更加科学直观地评价。
李伶,衡鲲,郭中华,李雪[4](2020)在《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面部雀斑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雀斑的疗效。方法:选取186例面部雀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62例,对照1组给予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治疗,对照2组给予光子嫩肤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评定三组外观疗效,对比治疗前后的VISIA皮肤图像指标、皮肤性状和血清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对三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原皮损处雀斑复发病例。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着高于两对照组(P<0.05),对照1组显着高于对照2组(P<0.05);治疗后,三组的VISIA皮肤图像指标中色素斑、皱纹、纹理、毛孔及紫质沉淀共5项评分和皮肤性状指标中皮肤色泽、皮损及均一性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三组的血清ET-1水平显着降低(P<0.05),VEGF水平显着升高(P<0.05),以上指标对比,三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着高于两对照组,对照1组显着低于对照2组(P<0.05);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的原皮损处雀斑复发率分别为1.61%、12.90%及16.13%,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着低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Q开关Nd:YAG倍频532 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能明显消除雀斑,改善患者肤质,且能有效减轻术后炎性色素沉淀,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雀斑复发率。
杨钰鑫,盛友渔,何渊民[5](2020)在《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笔者医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60例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果酸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采用强脉冲光与果酸交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肤色、角质层水分、视觉积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肤色测评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肤色测评结果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效果积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视觉效果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秩和检验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痊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与果酸交替治疗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能显着改善肤色,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对角质层水分影响较小。
邵萍萍,王洪军[6](2020)在《光子嫩肤技术联合皮肤屏障修复乳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症状及皮肤屏障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光子嫩肤技术联合皮肤屏障修复乳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光子嫩肤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皮肤屏障修复乳,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皮肤屏障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皮肤屏障指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对照组对比,明显较低(P <0.05),皮肤屏障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明显较好(P <0.05)。结论光子嫩肤技术联合皮肤屏障修复乳可有效改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临床症状,也能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值得推广。
李卉[7](2019)在《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光子嫩肤仪、调Q激光治疗面部黄褐斑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光子嫩肤仪、调Q激光治疗面部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湖北省中医院美容科门诊就诊的面部黄褐斑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光子嫩肤仪及调Q激光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VISIA皮肤检测仪图像分析患者相关指标评分,采用SOFT 5.5皮肤检测仪对皮肤性质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ISIA皮肤图像各项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在pH、水分、弹性等指标上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光子嫩肤仪、调Q激光治疗面部黄褐斑,对于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患者色素沉着、肤质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于小峰[8](2019)在《光子嫩肤术治疗面部敏感皮肤患者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对面部敏感皮肤患者治疗时使用光子嫩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的40例面部敏感皮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光子嫩肤术对其进行治疗,观察该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治疗痊愈率为75.0%,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治疗痊愈率为70.0%,所有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100.0%;经治疗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为100.0%,且40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轻微的蜕皮,无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面部敏感皮肤患者治疗时,使用光子嫩肤术有着极佳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提升对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临床治疗安全性极高。
陈楠楠[9](2018)在《光子嫩肤联合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析光子嫩肤联合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收治的58例皮肤光老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参与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光子嫩肤联合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光子嫩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2.41%(X2=4.7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是10.3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4.48%(X2=4.67,P<0.05);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皮肤老化评分情况,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为(1.02±0.42)分;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为(3.31±0.87)分(t=4.685,P<0.05)。结论实施光子嫩肤联合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对患者皮肤的光老化症状改善明显,在临床治疗中疗效效果显着,并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齐统水,陈玉,王丹[10](2018)在《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于笔者医院行面部皮肤美容的就医者200例,根据不同治疗需求分为三组:A组:面部色素沉着,78例;B组:面部毛细血管扩张,40例;C组:面部衰老、光老化,62例。三组就医者均采用光子嫩肤治疗,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及美容满意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A组有效率为98.72%,B组有效率为92.5%,C组有效率为93.55%。三组就医者对美容效果的满意度分别为:A组满意度为98.72%,B组满意度为87.50%,C组满意度为90.32%。光子嫩肤治疗面部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及衰老、光老化疗效确切,就医者满意度高。结论:光子嫩肤用于皮肤美容,可明显淡化色斑、改善肤质、紧致皮肤、收缩毛孔,具有显着的美容效果,可临床推广应用。
二、光子嫩肤150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子嫩肤150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苓桂术甘加味方联合埋线治疗脾虚湿蕴证黄褐斑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资料和方法 |
1 观察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脱落标准 |
2.6 中止/终止试验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治疗组疗法 |
3.2 对照组疗法 |
3.3 疗程 |
3.4 随访 |
3.5 注意事项 |
4 观察方法及指标 |
4.1 临床疗效指标 |
4.2 评分方法及标准 |
4.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4.4 计算VISIA图像分析系统测评方法及皮肤色斑改善变化率 |
4.5 观察方法 |
4.6 安全性评价 |
4.7 疗效指数评价标准 |
5 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纳入病例 |
2 一般资料 |
3 结果 |
3.1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
3.2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总积分的对比 |
3.3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各阶段治疗前后皮损总积分的比较 |
3.4 VISIA图像分析系统评分分值及皮肤色斑改善变化率 |
3.5 年龄与临床疗效的比较 |
3.6 病程与临床疗效的比较 |
3.7 皮损总积分与临床疗效的比较 |
4 不良反应评价 |
5 复发率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从脾虚湿蕴论治黄褐斑 |
2 西医对黄褐斑的认识及治疗 |
3 苓桂术甘加味方原理及方药分析 |
3.1 组方原理 |
3.2 方药分析 |
4 埋线治疗的分析 |
5 研究结果分析 |
5.1 两组总有效率的对比 |
5.2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总积分的比较 |
5.3 两组患者各阶段治疗前后皮损总积分的对比 |
5.4 观察VISIA图像分析系统评分分值比较和皮肤色斑改善变化率 |
5.5 年龄与临床疗效的对比 |
5.6 病程长短与临床疗效的对比 |
5.7 皮损总积分与临床疗效的对比 |
5.8 两组不良反应的对比 |
5.9 治疗组、对照组复发率的对比 |
6 特色与创新之处 |
7 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黄褐斑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2)黄褐斑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外治法 |
1.1 针刺疗法 |
1.1.1 单纯针刺 |
1.1.2 火针 |
1.1.3 刺络放血拔罐 |
1.2 面部刮痧 |
1.3 耳穴贴压疗法 |
1.4 穴位埋线 |
1.5 灸法 |
2 西医外治法 |
2.1 激光 |
2.1.1 点阵激光 |
2.1.2 Q开关激光 |
2.1.3 皮秒激光 |
2.2 强脉冲光 |
2.3 超声波导入 |
2.4 液氮冷冻 |
3 结语 |
参考文献索引: |
(3)VISIA对光子嫩肤治疗面部皮肤老化的定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仪器设备 |
1.3治疗方法 |
1.4 疗效评价 |
1.4.1 VISIA皮肤检测仪评分 |
1.4.2 患者满意度的评价 |
1.4.3 不良反应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VISIA皮肤检测仪分析结果 |
2.2 患者满意度 |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 讨 论 |
(4)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面部雀斑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三组患者外观疗效对比: |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ISIA皮肤图像分析结果对比: |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肤色泽、皮损及均一性评分对比: |
2.4 三组治疗前后的血清ET-1和VEGF水平对比: |
2.5 三组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对比: |
3 讨论 |
(5)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评价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肤色测评结果: |
2.2 治疗前后两组角质层含水量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效果评分比较: |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3 讨论 |
(6)光子嫩肤技术联合皮肤屏障修复乳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症状及皮肤屏障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
2.2 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功能比较 |
3 讨论 |
(8)光子嫩肤术治疗面部敏感皮肤患者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情分级 |
1.3 方法 |
1.4 疗效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 |
2.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 |
2.3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9)光子嫩肤联合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比较两组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效果 |
2.2 比较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2.3 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皮肤老化程度评分 |
3 讨论 |
(10)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比较: |
2.2 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四、光子嫩肤150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苓桂术甘加味方联合埋线治疗脾虚湿蕴证黄褐斑临床研究[D]. 邓洋.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黄褐斑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刘拥军,赵伊宁,李妍. 中医临床研究, 2021(06)
- [3]VISIA对光子嫩肤治疗面部皮肤老化的定量评价[J]. 赵红磊,斯子翔,王松挺. 中国医疗美容, 2020(10)
- [4]Q开关Nd:YAG倍频532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面部雀斑疗效分析[J]. 李伶,衡鲲,郭中华,李雪. 中国美容医学, 2020(09)
- [5]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疗效分析[J]. 杨钰鑫,盛友渔,何渊民. 中国美容医学, 2020(09)
- [6]光子嫩肤技术联合皮肤屏障修复乳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症状及皮肤屏障指标的影响[J]. 邵萍萍,王洪军. 皮肤病与性病, 2020(01)
- [7]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光子嫩肤仪、调Q激光治疗面部黄褐斑临床观察[J]. 李卉.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5)
- [8]光子嫩肤术治疗面部敏感皮肤患者临床观察[J]. 于小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03)
- [9]光子嫩肤联合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的临床研究[J]. 陈楠楠. 中外医疗, 2018(30)
- [10]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治疗中的应用[J]. 齐统水,陈玉,王丹. 中国美容医学,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