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珍的文化萧条

陈英珍的文化萧条

一、陈映真的文化忧郁症(论文文献综述)

张纪梅[1](2016)在《论陈映真小说的乡土叙事》文中提出陈映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乡土小说家。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文学评论家,陈映真都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本文主要以陈映真乡土叙事小说为研究对象,对其主题、艺术特色、成因等进行考察解读,阐释其内在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简要地介绍陈映真及其文学创作,梳理陈映真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说明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等。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考察陈映真小说的乡土叙事主题,他的乡土小说书写最多的是底层民众贫困的生存状态,复杂的乡土情愫和民族意识,这些主题表现了他的民族精神。第二章则从艺术技巧的角度,探讨陈映真小说的乡土叙事特色,认为他的小说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中诗思交融的叙事风格;另一方面也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技巧的影响,呈现出复调叙事、魔幻化、意识流等特点。第三章则进一步探讨陈映真乡土叙事的成因。结合陈映真的个人气质、乡土文学观、鲁迅等其他作家的影响深入分析陈映真乡土叙事形成的原因。结语部分,则对论文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从整体上对陈映真的乡土小说创作进行评价。总之,本文试图以陈映真乡土小说为基础,综合运用叙事学、心理学、意象学等相关理论,探讨他乡土小说丰厚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和社会历史价值。陈映真的乡土小说和乡土文学理论是台湾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大陆的乡土文学创作和第三世界的文学创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赵丛娜[2](2011)在《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之回顾与反思(1979-2009)》文中指出本文的论题为“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之回顾与反思”,以1979年到2009年间的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论文、着作为考察对象,对这三十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纵横两维度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反思。绪论部分主要阐述台湾文学与祖国大陆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以及发源于华夏文明的台湾文学在其发展中体现出的独特性,从而呈示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之必要与重要。正文分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对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的整体状况做一个纵向的脉络梳理,将三十年的研究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发轫期、发展期、沉潜期)来具体论述;并涉及研究梯队的集结承续。第二章则是对大陆有关台湾文学特质的研究成果做横向的总体述论,台湾文学因特殊的政治社会环境而在不同的阶段体现出的独特风貌历来为大陆研究者所关注,久之形成较为成熟的三大板块研究,即台湾文学的殖民地文学研究、二元结构的台湾文学研究、多元化文学研究。第三章是对大陆这三十年的台湾文学研究从学理上作出个人化的总结与反思,涉及研究理念的衍变、文学史写作的曲折过程,进一步反思大陆学界对台湾文学研究的理论误区及空白区。经过三十年以及三、四代学人的精心开拓、苦心经营,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坐标已然明晰,两岸学人们也正本着学术理念来正视两岸文学本质上的渊源关系及精神互给,一种公正客观、深层次的研究理路正在逐步完善着。

荆丽霞[3](2008)在《荷戟独行的“战士” ——试论陈映真的左翼文学立场》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运动日渐展开。1922年,无产阶级诗人马雅科夫斯基组织和领导的“左翼艺术阵线”最早用“左翼”命名,用政治上左翼激进派来标榜自己革命的政治色彩。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空前的经济危机,劳资矛盾加剧,从而引发了世界性左翼运动的高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左翼文学运动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并在论争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左翼文学实际上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中国的反映,也是这个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创造社、太阳社接受苏联“拉普”、理论家波格丹诺夫“文艺组织生活论”、日本左翼文艺理论家藏原惟人的“新写实主义”等的影响,在中国文坛正式揭起左翼革命文学的旗帜。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台湾左翼文学的出现与大陆有着相似的背景。在世界性的左翼文学思潮发生发展之时,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社会,在民族存亡的危机时刻,很容易共鸣于左翼思潮。日本殖民者的经济盘剥和政治压迫,促使台湾左翼文学运动高涨。从20世纪30年代“乡土文学”的倡导,到光复初期台湾文坛的重建;从70年代“乡土文学”论战,到八九十年代以陈映真、吕正惠和《左翼杂志》、《人间》为中心的传统左翼思潮的新发展,左翼文学思潮在台湾文学中一直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以“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台湾的鲁迅”而饮誉海内外的陈映真,无疑是台湾当代文坛一个杰出的代表。最早从对鲁迅与大陆30年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到对左翼理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接受,陈映真的人生与创作始终与“左翼”密不可分。左翼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探索,对政治诉求的表达,这种现实关怀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一左翼思想最本质的内涵,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得到鲜明深刻的体现。从60年代对现代主义思潮的批判,70年代“乡土文学”论战,到八九十年代创办《人间》杂志,反对“台独”论战,左翼精神使他永远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统一的第一线。陈映真自称为“概念先行”的作家,永远坚持“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写作仅仅是为了有话要说。他始终站在左翼文学立场上,将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对台湾社会诸多问题的思考,用手中的如椽大笔尖锐地呈现于文本中。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贫困艰辛、小知识分子乌托邦理想的破灭、在台湾的大陆人的生存境遇、对战争的批判、对新殖民主义体制下台湾社会畸形发展的忧虑、对50年代历史的清理与反思,他的作品中绝没有风花雪月,而是充满了对台湾社会现实问题的凝重的审视、思考。陈映真左翼精神使他颇具人格魅力。他拥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信念,面对台湾社会的崇洋媚外痛心疾首,呼吁建立民族自信,建立文学的民族风格;在“乡土文学”论战和反对文化“台独”、文学“台独”的斗争中,陈映真作为斗争的旗手,积极地站在了第一线参加了战斗。由于自幼家庭宗教氛围的熏陶与五六十年代席卷台湾的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陈映真的思想中或多或少地融入了基督教与现代主义的东西,但他对此并不是盲目地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地吸收。在左翼一直被看作“异端”、“另类”的台湾,长久以来,陈映真是不被理解的、孤独的;在大陆,对于经历了“文革”疯狂,正享受着商品大潮带来的丰富的物质生活与自由空气的人们来说,陈映真的思想是不合时宜的。相信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诸多社会、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终会理解陈映真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台湾左翼文学思潮发生背景原因的分析,来探讨陈映真左翼思想的萌芽;通过对其文学文本的解读,分析其左翼文学观念逐渐发展、成熟所历经的几个阶段,探讨他文学观中基督教文化、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融入。

何艾琼[4](2008)在《台湾的良心:论陈映真的左翼意识与文学创作》文中指出陈映真是台湾文学史上一个无法忽略的名字,他的创作经历了从台湾文学现代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变化,他的政治实践活动又印证了台湾当代史的变迁。陈映真的许多小说,写在台湾风云变幻急速、社会生活动荡激烈的时代,他的小说所涉及的问题,所进行的批判和否定,使他成了那一段历史,那一个时代、那一个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中间的先觉者、先驱者,而他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法则则让他在反映那个时代台湾社会生活的深广程度上独领风骚,成了台湾社会的一面镜子。正因如此,陈映真被看做台湾“左派”的代表,而他也并不讳言“左”。在他那里,“左”意味着对当代全球化消费社会的各种思想的、文化的、文学的现象进行彻底的批评,意味着在几十年来以“右”为主流的语境里,冒着“犯法”、“坐牢”的危险去探索历史的真相,寻求一条通往人的真正解放的道路,而不是背诵几个僵化的教条。把陈映真看做富有责任感的作家和文化批评家,也许更加确切。总体而言,他的创作活动和社会活动密不可分,在他的小说里,左翼意识形态清晰可见,他的作品具有非常浓厚的社会和历史批判意识,是鲁迅为代表的左翼精神在台湾的延续。所以本论文试图结合陈映真的左翼意识与文学创作,探讨陈映真的左翼思想与文学创作是怎样的结合在一起,对陈映真左翼思想的形成以及他左翼思想的特点在小说中的体现并对文学审美带来怎样的影响、陈映真左翼文学在两岸文学创作中的意义做一番探讨。

杨茜[5](2001)在《陈映真的文化忧郁症》文中研究指明

二、陈映真的文化忧郁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陈映真的文化忧郁症(论文提纲范文)

(1)论陈映真小说的乡土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陈映真及其创作介绍
    二、陈映真研究综述
        (一)中国大陆的陈映真研究
        (二)中国台湾的陈映真研究
    三、陈映真小说的乡土叙事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陈映真小说的乡土叙事主题
    第一节 关注底层民众
        一、书写底层民众贫困的生存状态
        二、对贫困“二难”处境的反思
    第二节 抒写乡土情愫
        一、复杂乡愁的呈现
        二、对土地的眷恋
    第三节 高扬民族意识
        一、批判人性异化
        二、维护民族尊严
第二章 陈映真小说的乡土叙事特色
    第一节 诗思交融的叙事风格
        一、诗化的叙事语言
        二、诗化的意象
    第二节 复调叙事
        一、叙述视角的复调性
        二、对话的复调性
    第三节 现代主义艺术技巧的运用
        一、营造魔幻色彩
        二、运用意识流手法
第三章 陈映真小说的乡土叙事成因
    第一节 陈映真个人的特殊气质
        一、与乡土密切相连的市镇小知识分子
        二、挥之不去的漂泊感与怀乡情结
    第二节 陈映真的乡土文学观
        一、现实主义乡土文学观
        二、“为人生”的乡土文学观
        三、民族主义乡土文学观
    第三节 鲁迅等其他作家的影响
        一、鲁迅带来的五四新文学的濡染
        二、契诃夫和芥川龙之介的影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之回顾与反思(1979-200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大陆台湾文学研究的整体状况
    第一节:研究历史梳理
        一、发轫期(1979-1991)——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文学研究
        二、发展期(1992-1999)——“自觉”研究时代的到来
        三、沉潜期(2000-至今)——颠覆与突破并举
    第二节:台湾文学研究之学术梯队
        一、开疆辟土之第一梯次
        二、承前启后之第二梯次
        三、多元开放之第三梯次
第二章:台湾文学特质的研究
    第一节:殖民地文学之研究
        一、重审“皇民文学”
        二、再申“反抗文学”
        三、侧写“民族认同”
    第二节:二元结构文学之研究
    第三节:多元化文学之研究
第三章:大陆台湾文学研究之总结、反思
    第一节:衍变中的台湾文学研究理念
        一、研究视野:从微观到宏观
        二、研究思维:由封闭到开放
    第二节:反思中完善的台湾文学史写作
    第三节:互为“他者”的两岸文学之互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后记

(3)荷戟独行的“战士” ——试论陈映真的左翼文学立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台湾左翼文学传统与陈映真
    第一节 台湾左翼文学的现实批判传统
    第二节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的写作哲学
第二章 陈映真左翼文学立场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理想乌托邦的追寻与失落
    第二节 “社会人而非珍域人”的苦涩悲歌
    第三节 战争与殖民体制下的灵魂扭曲
    第四节 历史真实下的人性反思
    第五节 统一大旗下的庄严抒写
第三章 陈映真文学立场的独特建构
    第一节 对基督教思想的反思
    第二节 对现代主义的自省
第四章 陈映真的现实处境与左翼精神价值的再思考
    第一节 陈映真的孤独与坚守
    第二节 左翼精神价值的再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台湾的良心:论陈映真的左翼意识与文学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左翼精神与陈映真
    2.1 台湾文学的左翼传统
    2.2 陈映真的人生经历与左翼之路
第3章 陈映真文学的左翼之光
    3.1 温暖和悲悯的人道主义
    3.2 批判中突显的台湾良心
    3.3 另一种革命:政治书写召唤民族记忆
第4章 陈映真左翼文学的悲情特征
    4.1 毁灭的救赎:疯狂或死亡
    4.2 乡愁的敬礼与虚无:不胜惆怅的文化挽歌
    4.3 最后一个马克思——形式、情绪与语言困境
第5章 陈映真文学的意义
    5.1 对台湾三十年代以来左翼文学的传承与推进
    5.2 政治审美与文学审美的双重魅力
    5.3 台湾上空中永远的“老灵魂”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陈映真的文化忧郁症(论文参考文献)

  • [1]论陈映真小说的乡土叙事[D]. 张纪梅. 江南大学, 2016(03)
  • [2]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之回顾与反思(1979-2009)[D]. 赵丛娜. 苏州大学, 2011(06)
  • [3]荷戟独行的“战士” ——试论陈映真的左翼文学立场[D]. 荆丽霞. 郑州大学, 2008(03)
  • [4]台湾的良心:论陈映真的左翼意识与文学创作[D]. 何艾琼. 福建师范大学, 2008(03)
  • [5]陈映真的文化忧郁症[J]. 杨茜. 华文文学, 2001(04)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