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拟物流企业的组建与运行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馨[1](2012)在《虚拟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物流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物流企业的运行及组织模式已难以适应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及市场变化。物流企业必须在市场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在此背景下,作为新型动态组织机制的虚拟物流企业应运而生。可以说,虚拟物流企业的产生揭开了物流业企业组织模式发展的新篇章。本文选择虚拟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以确定组织管控方向及建立虚拟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为研究目的,主要进行了下面几方面的研究。首先,通过对市场的调查,总结出虚拟物流企业的形成原因为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问题、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发挥的重要性及战略联盟合作方式的出现。其次,对于目前虚拟物流企业的管理提出疑问。在分析了虚拟物流企业整体管理价值、内部核心企业的地位及成员伙伴关系稳定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必要性。总结认为绩效评价应从虚拟物流企业整体、核心企业及协作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采用DEA及SFA两种不同的绩效分析模型,联合使用进行绩效评价,通过对两种方法的绩效进行了相关分析。总体上来说,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相关度较高,所得绩效的影响方向基本一致。第四,通过实证研究,两种方法各有特点,通过对比分析能够更为客观地对企业的绩效作出评价。根据DEA和SFA的分析结果,虚拟物流企业组织可以了解某一时间段的运行状况,以及投入产出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及时的调整。
刘莹[2](2010)在《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物流联盟逐渐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虚拟物流联盟在给合作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如果对这些风险处理不好就会对虚拟物流联盟的运营造成阻碍,甚至导致整个联盟的解体。因此对虚拟物流联盟的风险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虚拟物流联盟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虚拟物流联盟内外的各种风险因素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利用信息熵风险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风险分析故障树,计算了各个风险要素的权值,比较各种风险因素权值的大小。最终确定了信用、信息、沟通三大合作风险为虚拟物流联盟所面临风险的主要风险。其次,按照虚拟物流联盟的组建过程以及所确定的主要风险因素,设计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模型,分别从伙伴选择、利益分配、信息共享、信任机制以及违约惩罚机制这几个方面对虚拟物流联盟的风险进行重点控制。再次,根据虚拟物流联盟组建及运行所体现的周期性特征,提出了分阶段的风险控制方法,分别从组建期、运行期和解体期三个阶段提出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策略。针对一般的风险因素建立了风险控制的对策表,对虚拟物流联盟的风险进行分类控制。最后,以大连鼎盛物流公司所组建的虚拟物流联盟为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选择了适合的合作伙伴,进行了公平的利润分配,从而验证了文中所建立的风险控制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安鹏举[3](2010)在《铁龙公司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铁龙公司成立至今已经形成了以铁路特种集装箱物流业务、铁路货运及临港物流业务、铁路客运业务为主的物流公司,发展成为资产质量优良、主营业务突出、盈利能力强、管理现代化的全国性企业集团。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第三个利润源泉的物流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占有的比例也原来越大,并得到了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铁龙公司早已注意到物流区的发展空间及利润。在2005年9月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发展的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幅度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安全、便捷高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显着提高物流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铁龙公司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也在不断的发展物流,来适应物流市场的环境。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1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完成1.94万亿元,同比增加14.6个百分点,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8.8万亿,增长18.1%。物流领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热点和焦点。到目前为止,许多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如FedEx、TMT、DHL、UPS业已纷纷抢滩我国的物流市场,国内的物流企业正面临着国际物流企业的严重冲击。物流领域在这样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背景下,许多传统运输、仓储以及货代企业纷纷提出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经营战略。铁龙公司在面对这种大背景下,开始着手研究虚拟物流企业,虚拟物流企业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提高铁龙公司自身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在虚拟物流企业及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研究文献的总结,对虚拟物流企业的产生、概念、特定、组织模式进行了介绍,根据铁龙公司经营的现状,分析物流市场机遇,提出了解决铁龙公司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问题研究。最后本文通过对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并对铁龙公司虚拟物流物流合作伙伴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对案例的背景以及运用到的遗传算法进行了简介。
张亮[4](2010)在《虚拟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构建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全球经济出现一体化趋势,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物流企业绝大多数是由传统的运输或仓储企业等其它代理类企业转型而来,能够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还不是很多。一方面,我国拥有大量的社会闲散物流资源,大量的运输、仓储等各个物流环节的企业普遍资源过剩,缺乏有效的统一的管理,造成尽管有大量的物流需求者却难以找到物流服务方。另一方面,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纷纷抢占我国的物流市场,而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实力,难以和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一样参与一体化物流服务,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些问题导致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难以提供快速而满意的物流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物流经营和市场竞争的变化,我国的物流企业开始了对其发展方向的思考。重组、收购及合作联盟成为物流企业的焦点,但在我国目前的物流体制下,跨行业的合并有很多的障碍,故出现了在不涉及资产合并的,、基于物流业务基础上的柔性的松散动态合作方式——虚拟物流企业。本文以物流学领域对虚拟物流企业的研究作为切入点,引入了虚拟经营这一的管理理念,并对虚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功能的构建,提出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走虚拟化合作的道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求得长期发展。本文分三个部分,首先对虚拟企业及虚拟物流企业的定义及相关理论作了阐述,并介绍了虚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概念及作用。其次,对虚拟物流企业构建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虚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进行构建。最后,以某物流企业采取虚拟合作的经营方式为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通过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对虚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进行评价,以检验其实际效用。论文系统地阐述了虚拟流企业的理论,提出了虚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及相应的评价方法,这对虚拟物流企业的构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黄成菊[5](2009)在《木材企业虚拟物流联盟构建研究 ——以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物流业务的深入和专一化发展,物流企业之间通过联盟的方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承担物流业务成为目前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然而,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一种新的物流联盟模式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这种新的物流联盟模式就是虚拟物流联盟。虚拟物流联盟是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相结合发展的产物,其本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合作网络来整合各物流企业的核心能力,为物流委托方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最终达到合作各方“共赢”的目的。因此虚拟物流联盟成为了指导我国物流企业合作联盟的新方向,物流企业通过这种跨越组织界限的虚拟化的物流业务的联合,有效改善各企业在物流市场中的竞争弱势地位,并可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虚拟物流联盟在我国木材企业中的研究实例比较少,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出发点。本论文进行的主要研究有:首先针对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虚拟物流联盟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将此作为后面几章分析的理论基础。其次,本论文利用五力模型对我国木材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对虚拟物流联盟需求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虚拟物流联盟将是我国木材企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再次,本论文重点以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的研究为例,首先采用SWOT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实施虚拟物流联盟的经营战略。然后提出了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虚拟物流联盟构建的核心要素:整合商的定位和功能、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以及信息平台的构建。其中,在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合作伙伴选择的过程中,采用了选择合作伙伴的三阶段模型:定性初选、AHP单目标选择、遗传算法优化组合选择,同时还利用MATLAB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计算、仿真,这种采用定性和定量、局部选优和全局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合作伙伴进行了客观、综合地评价。最后本论文还分析了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虚拟物流联盟的信息平台构建的功能模块,使全文更有完整性,合理性。
盛立新[6](2009)在《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研究》文中认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传统的物流企业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个性化需求。快速地捕捉到客户的需求并快速地响应和运作,已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我国现行的物流体制下,物流企业条块分割和跨行业、跨地区的制度障碍明显,因此,在不涉及资产合并的前提下,由若干个物流企业组成的一个松散合作联盟,即虚拟物流企业,不仅有利于突破现行的资产、技术和市场壁垒,而且可以高效地重组流程,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构建虚拟物流企业必然会遇到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成功的合作伙伴是虚拟物流企业取得成功的基础,合作伙伴的选择是构建虚拟物流企业面临的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针对这一现实需求,论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问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湖南某虚拟物流企业的伙伴选择。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综述相关领域研究现状,明确研究思路和内容从虚拟物流企业的基本理论、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指标体系、选择过程和选择方法四个方面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分析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明确研究思路和内容。2.构建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理论基础首先界定了若干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涉及到一些相关概念,如虚拟企业、虚拟物流企业等;对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原则和依据;明确提出了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三阶段流程:虚拟物流企业项目分解、虚拟物流企业伙伴的初选和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组合优化。3.虚拟物流企业项目的分解虚拟物流企业项目的分解结果是进行虚拟物流企业伙伴初选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可为虚拟物流企业盟主判断完成整个虚拟物流企业项目的时间可行性和可赢利性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是分解得到了若干个物流环节。论文分两种情况研究虚拟物流企业项目的分解:①不考虑虚拟物流企业物流资源的使用限制,仅考虑时间-费用的约束条件,建立“基于时间-费用约束的虚拟物流企业项目分解”模型并提供算例;②考虑虚拟物流企业物流资源的使用限制,在保证虚拟物流企业盟主的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下,侧重点在于容量-费用的约束条件,建立“基于容量-费用的虚拟物流企业项目分解”模型并提供算例。4.虚拟物流企业伙伴的初选根据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建立了虚拟物流企业伙伴初选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虚拟物流企业伙伴初选的多利益相关者特性,构建虚拟物流企业伙伴排序决策模型:①当决策数据来源于决策目标评价时,建立基于目标的多利益相关者共识度决策模型并提供算例;②当决策数据来源于方案偏好时,建立基于偏好的多利益相关者共识度决策模型并提供算例。虚拟物流企业伙伴初选的结果为下一步的伙伴组合优化提供候选物流企业。5.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组合优化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组合优化实质上是从完成虚拟物流企业项目的总体目标出发,在每个物流环节的虚拟物流企业伙伴初选的候选集中选择一个合作伙伴进行组合优化,从而实现虚拟物流企业项目的时间、费用和风险整体最优。在虚拟物流企业项目分解图的基础上,分两种情况进行组合优化。首先,考虑各候选合作伙伴的费用和风险,建立了“基于期望风险费用的伙伴组合优化模型”并求解;其次,考虑到各物流环节的重要程度不同和盟主对不同阶段的费用和时延的容忍度不同,建立了“基于期望风险代价的伙伴组合优化模型”并求解。6.案例应用研究将论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某大型物流企业作为盟主时组建虚拟物流企业进行伙伴选择的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王晶[7](2009)在《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及合作伙伴选择研究》文中提出企业组建虚拟物流联盟的主要动机是获得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即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是虚拟物流联盟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能否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评估虚拟物流联盟产生的协同效应在联盟组建决策中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系统论、协同论等方法为基础,首先简要回顾了现有虚拟物流联盟研究文献;接着在前人基础上,对虚拟物流联盟的概念、分类和生命周期进行了深入研究;其次,从协同论角度出发,首次对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产生的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详尽分析;最后,应用DEA方法建立了合作伙伴选择问题模型,并应用实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检验。通过本文研究表明,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产生的源泉是物流企业在组建联盟活动中耦合的结果。联盟引起企业功能上的改变是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产生的源泉,也正是企业组建虚拟物流联盟的动因所在;虚拟物流联盟产生正协同效应、零协同效应和负协同效应,但其并不必然产生正协同效应,要受到很多因素制约;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与企业信息化水平及信息化匹配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即虚拟物流联盟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匹配程度越高,其联盟协同效应也就越大;基于DEA方法的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模型及算法,考虑了协同效应的因素以及合作伙伴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的指标,更符合联盟企业的实际需要。
张量[8](2009)在《基于语义Web服务的虚拟物流企业组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整个物流行业的运作环境、操作技术和行业规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广域网中,各物流企业甚至是企业中的业务部门都将自己的私有业务流程封装为具有公开接口和公共协作过程模型的Web服务。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有效机制,实现广域网环境下,组建一个不涉及资产合并的柔性的松散的物流企业联盟,就成为当前物流信息化、全球化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虚拟物流企业(Virtual Logistics Enterprise,VLE)是基于物流业务基础和网络技术,不涉及资产合并的柔性的松散的物流企业联盟。以虚拟物流企业形式进行物流运作,具有便捷、高效、成本低的特性,符合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对物流行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研究物流行业的网络计算与服务架构的关键技术和运作机理,建立基于语义Web服务的虚拟物流企业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1]基于语义Web服务的虚拟物流企业模型(Virtual Logistics Enterprise Modelbased on Semantic Web Services,SWSVLEM)的研究该模型以动态定义的业务流程模板集与物流任务目标为指导,利用模型中“服务垂直组装模块”与“服务水平组装模块”对物流行业的Web服务进行筛选,并将筛选后的Web服务映射到相应的业务流程模板上,最后得到一个最优的虚拟物流企业联盟。该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形成不仅很好地满足了物流活动的业务流程和业务目标,而且还充分地体现了网络环境下虚拟物流企业组建及运作的动态性、灵活性和智能性。[2]基于Web服务选择的物流领域本体的研究基于语义Web服务的虚拟物流企业模型的实现基础是Web服务。为了使分布于Internet上的物流Web服务能够更自动化、智能化地交互,提出并建立了物流领域本体来解决目前网络上广泛存在的信息格式的异构性、信息语义的多重性以及信息关系的匮乏和非统一性的问题。[3]虚拟物流企业Web服务的研究为了解决由SWSVLEM组建的VLE更加符合实际商业运作过程中对于伙伴选择与评价的问题,提出了将KPI(Key Performance Index,关键绩效指标)加入到语义Web服务的定义中。将KPI引入到Web服务的定义中,会使SWSVLEM组建的VLE更准确、更符合商业运作惯例。同时为了保证用于Web服务定义的KPI是科学的、规范的、受用户个人喜好影响较小的指标,为了保证服务组装模块进行Web服务组装的效率和准确率,设计了KPI指标选取模型。[4]Web服务选择的研究针对虚拟物流企业组建的实际情况,利用改进的CLIQUE算法进行改进,并提出了网格平移补偿(Grid Translating and Compensating)算法进行剪枝计算。这样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海量数据选择中Web服务分类的问题,而且更有效地体现了模块的柔性特点,即能够为尚未执行的Web服务或者性能不满足用户要求的Web服务找到替代者。并且为了确保组建的物流企业联盟具有便捷、高效、成本低的特性,提出了在SWSVLEM中引入蚁群算法,实现了在满足所形成的业务链最优的同时,还保证了整个虚拟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最优,以及每个Web服务成本最优
王雄[9](2008)在《动态物流联盟运作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态物流联盟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新型的物流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我国加入WTO后,物流服务领域呈现出了新的竞争态势。面对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和高标准的物流市场要求,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意识到单凭自身内部资源的整合已经难以把握迅速变化的物流市场机遇。而动态物流联盟作为物流企业间资源整合的有效手段,因其在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突出优势,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有效把握新形势下物流市场机遇的现实选择。动态物流联盟是动态联盟理论在物流领域的扩展,其蕴藏在管理层面上的许多关键问题还远未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解决,如动态物流联盟形成的理论基础、合作伙伴的选择与优化、组织模式的设计、合作契约的设立、信任关系管理、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以及联盟绩效的考核与评价等。论文以动态物流联盟生命周期为主线,以关键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数理技术对动态物流联盟构建与运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与深入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性较强的动态物流联盟构建与运作管理理论框架,这对推动我国物流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论文首先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目前物流产业的竞争格局,指出在目前的产业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走合作发展的道路,而建立有效的动态物流联盟是我国物流企业迅速提升竞争优势的最佳方式。详细论述了动态物流联盟是当前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最有效的组织安排,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动态物流联盟具有特殊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2)动态物流联盟形成的理论基础。阐述了动态物流联盟的内涵、特征及比较优势,并对动态物流联盟生命周期进行阶段划分;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价值链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理论等经济学原理对动态物流联盟产生的原因和机理进行解释。(3)论文探讨了动态物流联盟构建的关键问题。在对合作伙伴进行分类并设立动态物流联盟经纪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四阶段过程模型:预备阶段、初选阶段、局部优选阶段和整体优化阶段,并在各阶段建立了相应的数理模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动态物流联盟对组织模式的要求及影响因素,继而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物流联盟组织模式,给出了动态物流联盟从始至终整个生命过程可以选择的组织模式方案组合,且设计了一种以物流任务为导向的动态物流联盟混合型组织拓扑结构;建立了动态物流联盟契约网络体系,设计价格下限/上限保护条款、动态检查条款,并确定合理的违约金比率:对几种常见的利益分配模式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分类的动态物流联盟利益分配模式,并建立动态物流联盟利益分配的两阶段过程模型,实现了动态物流联盟利益分配的协调。(4)论文对动态物流联盟运作管理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动态物流联盟相互信任关系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利用博弈理论论证了动态物流联盟中相互信任关系形成的必要性,深入剖析了信任在动态物流联盟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了动态物流联盟信任关系的产生机制:探讨动态物流联盟相互信任关系的建立模式和措施。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动态物流联盟绩效考核中盟主企业与成员企业之间的行为策略,设计了一种动态的绩效考核方法——动态物流联盟成员企业绩效协同模糊考核系统:建立了动态物流联盟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相应指标的量化分析;并以动态的观点,结合模糊集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提出基于动态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动态物流联盟整体绩效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应用实例分析。论文针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对动态物流联盟构建与运作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实现了动态联盟思想与现代物流管理的有效结合,为现代物流企业组建动态物流联盟提供理论指导。
颜文虎[10](2008)在《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物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物流市场快速扩张和专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产生了一组个体物流组织难以解决的矛盾,即稍纵即逝的物流市场需求机遇要求物流企业在短时间内拥有响应物流市场需求机遇所需的全部核心能力与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造成的物流企业只拥有部分核心能力的矛盾;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许多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的涌入,直接加剧了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如何快速响应物流市场的需求并从容面对国外物流企业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就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决策者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而虚拟物流企业概念的提出以及它所具有的突出优势,使它成为了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重点研究虚拟物流企业组建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的选择,以期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首先对虚拟物流企业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虚拟物流企业组建过程中合作伙伴选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针对这种复杂性,提出了合作伙伴间的转移支付策略和分层选择合作伙伴策略,以降低合作伙伴选择的难度进而增加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可操作性;为帮助虚拟物流企业核心企业顺利高效地完成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本文还引入了虚拟物流企业经纪人的概念,并对虚拟物流企业经纪人的运作方式进行了介绍。之后,文章在总结已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传统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并结合物流企业的特点,构建了本文的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模型,具体包括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评价的两套指标体系以及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多阶段、多目标综合评价的方法,并设计了算例对给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模拟,以验证其可行性。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虚拟物流企业的组建与运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虚拟物流企业的组建与运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虚拟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虚拟物流企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虚拟物流企业研究现状 |
1.2.2 国内虚拟物流企业研究现状 |
1.3 虚拟物流企业研究角度 |
1.4 虚拟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1.5 问题的提出 |
1.6 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6.1 论文研究内容 |
1.6.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虚拟物流企业及其成因 |
2.1 虚拟物流企业形成原因 |
2.1.1 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 |
2.1.2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2.1.3 战略联盟与虚拟企业 |
2.2 虚拟物流企业的基本理论 |
2.2.1 虚拟物流企业 |
2.2.2 虚拟物流企业的特点 |
2.2.3 虚拟物流企业的性质 |
2.3 虚拟物流企业与市场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区别 |
2.4 我国虚拟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
第三章 虚拟物流企业绩效研究内容 |
3.1 虚拟物流企业整体 |
3.1.1 虚拟物流企业整体价值 |
3.1.2 虚拟物流企业整体管理 |
3.2 虚拟物流企业核心企业 |
3.2.1 虚拟物流企业核心企业的作用 |
3.2.2 虚拟物流企业核心企业具备的条件 |
3.2.3 虚拟物流企业核心企业的策略 |
3.3 虚拟物流企业成员伙伴间的信任关系管理 |
3.3.1 虚拟物流成员企业间关系的博弈论分析 |
3.3.2 虚拟物流成员企业合作关系与业务活动的相关性 |
3.3.3 管控组织对成员企业信任关系的协调措施 |
第四章 虚拟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 |
4.1 绩效评价的管控组织 |
4.1.1 虚拟物流企业管控组织控制力 |
4.1.2 调整控制程度 |
4.1.3 虚拟物流企业绩效控制焦点 |
4.1.4 虚拟物流企业控制管理机制 |
4.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流程 |
4.2.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4.2.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流程 |
4.2.3 虚拟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对象 |
第五章 虚拟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量化分析 |
5.1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和量化分析 |
5.1.1 虚拟物流企业整体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
5.1.2 虚拟物流企业核心企业绩效评价 |
5.1.3 企业间合作关系绩效评价 |
5.2 虚拟物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5.3 指标体系优势分析 |
第六章 基于 DEA-SFA 的虚拟物流企业绩效评价 |
6.1 物流企业绩效评法总结 |
6.2 DEA 和 SFA 方法在绩效评价中的共同使用 |
6.3 DEA 与 SFA 模型简介 |
6.3.1 DEA 模型原理 |
6.3.2 SFA 模型原理 |
6.3.3 SFA 方法与因子分析的整合 |
6.4 基于 DEA-SFA 的虚拟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步骤 |
第七章 案例分析 |
7.1 虚拟物流企业的组建运作案例 |
7.2 虚拟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论文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结构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虚拟物流联盟概述 |
2.1.1 虚拟物流联盟的成因分析 |
2.1.2 虚拟物流联盟产生的基础 |
2.1.3 虚拟物流联盟的涵义 |
2.1.4 虚拟物流联盟的构建机理 |
2.1.5 虚拟物流联盟的形成的保障 |
2.1.6 虚拟物流联盟的竞争优势 |
2.1.7 虚拟物流联盟的组建 |
2.2 熵权理论概述 |
2.2.1 熵的原理模型 |
2.2.2 熵权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2.2.3 信息熵风险分析算法 |
2.3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概述 |
2.3.1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的目标 |
2.3.2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的对象 |
2.3.3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的原则 |
2.3.4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的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分析 |
3.1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的内涵 |
3.1.1 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
3.1.2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的界定 |
3.1.3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的特征 |
3.2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的成因分析 |
3.3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的影响 |
3.4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的识别 |
3.5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的故障树分析 |
3.5.1 故障树分析方法简介 |
3.5.2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分析的故障树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模型 |
4.1 风险控制模型设计的基本思路 |
4.2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模型的结构分析 |
4.2.1 风险控制模型的逻辑框架 |
4.2.2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模型的内层分析 |
4.3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模型的设计 |
4.3.1 虚拟物流联盟的伙伴选择模型 |
4.3.2 虚拟物流联盟的利益分配模型 |
4.3.3 虚拟物流联盟的信息共享机制模型 |
4.3.4 虚拟物流联盟的信任机制模型 |
4.3.5 虚拟物流联盟的违约惩罚机制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对策 |
5.1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的基本对策 |
5.2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的重点控制 |
5.2.1 伙伴企业选择风险控制对策 |
5.2.2 信任风险控制对策 |
5.2.3 信息沟通风险控制对策 |
5.3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的阶段性控制 |
5.3.1 虚拟物流联盟组建阶段的风险控制 |
5.3.2 虚拟物流联盟运行过程的风险控制 |
5.3.3 虚拟物流联盟解体阶段的风险控制 |
5.4 虚拟物流联盟风险的分类控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例分析 |
6.1 鼎盛物流公司简介 |
6.2 鼎盛物流组建虚拟物流联盟的目的 |
6.3 鼎盛虚拟物流联盟风险分析 |
6.4 鼎盛国际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 |
6.4.1 基于风险因子的伙伴选择 |
6.4.2 鼎盛物流联盟运行中的风险控制 |
6.4.3 鼎盛物流联盟解体期的利润分配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铁龙公司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虚拟物流企业概述 |
2.1 虚拟物流企业的产生 |
2.2 虚拟物流企业概念 |
2.3 虚拟物流企业的特点 |
2.4 虚拟物流企业组织模式 |
2.5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的核心能力概述 |
2.5.1 虚拟物流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
2.5.2 虚拟物流企业核心能力的特点 |
2.5.3 虚拟物流企业核心能力的层次分析 |
第3章 铁龙公司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过程和影响因素 |
3.1 铁龙公司简介 |
3.2 铁龙公司发展史 |
3.3 物流市场机遇分析 |
3.5 铁龙公司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原则 |
3.6 铁龙公司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4章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过程模型分析 |
4.1 虚拟物流企业的建构过程 |
4.1.1 构建虚拟物流企业要考虑的关键要素 |
4.1.2 虚拟物流企业构建的过程 |
4.1.3 理想的虚拟物流企业伙伴的特征 |
4.2 模型建立问题分析 |
4.3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过程模型建立 |
4.3.1 单环节选择 |
4.3.2 第二阶段:综合组合优化选择 |
第5章 铁龙公司虚拟物流伙伴选择案例分析 |
5.1 案例背景分析 |
5.2 铁龙公司虚拟物流合作伙伴初选 |
5.3 铁龙公司虚拟物流合作伙伴选择的模型描述 |
5.4 算法设计 |
5.4.1 遗传算法简介 |
5.4.2 算法设计 |
5.5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4)虚拟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构建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本文研究意义 |
1.2 本文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1.2.1 主要内容 |
1.2.2 本文技术路线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虚拟企业研究综述 |
1.3.2 虚拟物流企业研究综述 |
1.3.3 物流信息系统研究综述 |
第2章 虚拟物流企业及其信息系统概述 |
2.1 虚拟企业与虚拟物流企业概述 |
2.1.1 虚拟企业概述 |
2.1.2 虚拟物流企业概述 |
2.2 虚拟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
2.2.1 构建虚拟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 |
2.2.2 系统层析划分 |
2.2.3 虚拟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特征 |
2.2.4 虚拟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
第3章 虚拟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构建 |
3.1 虚拟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3.1.1 环境可行性分析 |
3.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1.3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1.4 人员可行性分析 |
3.2 虚拟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
3.2.1 系统软件平台简介 |
3.2.2 虚拟物流企业数据库管理系统 |
3.2.3 虚拟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功能设计 |
3.2.4 虚拟物流企业中合作企业的连接 |
3.2.5 数据接口及安全技术 |
3.3 虚拟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
第4章 虚拟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评价 |
4.1 虚拟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4.2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4.3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4.3.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3.2 模糊综合评价法步骤 |
4.4 算例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本文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木材企业虚拟物流联盟构建研究 ——以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企业组织的发展 |
1.1.2 中国木材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
1.1.3 木材虚拟企业的发展 |
1.1.4 金融危机的影响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结构思路与方法 |
1.3.1 论文研究的结构思路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
1.4.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4.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2 虚拟物流联盟理论基础 |
2.1 虚拟物流联盟概述 |
2.1.1 虚拟企业 |
2.1.2 虚拟物流 |
2.1.3 虚拟物流联盟定义与特征 |
2.2 虚拟物流联盟与传统物流联盟的区别 |
2.3 虚拟物流联盟的合作伙伴选择 |
2.3.1 虚拟物流联盟中合作伙伴选择的基本原则 |
2.3.2 虚拟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步骤与模型 |
3 木材企业虚拟物流联盟需求分析 |
3.1 我国木材企业面临环境的变化 |
3.2 利用五力模型分析我国木材企业竞争力 |
3.3 我国木材企业虚拟物流联盟需求分析 |
3.3.1 我国木材企业外部环境需求 |
3.3.2 我国木材企业内部环境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4 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虚拟物流联盟构建因素分析 |
4.1 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物流发展SWOT分析 |
4.1.1 SWOT定性分析 |
4.1.2 SWOT定量分析 |
4.1.3 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SWOT分析 |
4.2 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虚拟物流联盟构建关键因素分析 |
4.2.1 虚拟物流联盟组织结构模式 |
4.2.2 虚拟物流联盟的内部因素分析 |
4.2.3 虚拟物流联盟的外部因素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虚拟物流联盟构建 |
5.1 虚拟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模型分析 |
5.1.1 定性分析的初选阶段 |
5.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单目标选择阶段 |
5.1.3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组合选择阶段 |
5.2 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合作伙伴选择实例 |
5.2.1 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虚拟物流联盟合作伙伴的初步选择 |
5.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单目标评价选择阶段 |
5.2.3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合作伙伴优化组合 |
5.3 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虚拟物流联盟信息平台构建 |
5.3.1 虚拟物流联盟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 |
5.3.2 虚拟物流联盟信息平台的总体功能 |
5.3.3 虚拟物流联盟信息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
5.3.4 信息平台的结构设计特点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6)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虚拟物流企业的基本理论 |
1.2.2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
1.2.3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过程 |
1.2.4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方法 |
1.2.5 对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研究成果的评述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1.3.1 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
1.3.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1.4 论文的逻辑结构 |
第二章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理论基础 |
2.1 虚拟物流企业概述 |
2.1.1 虚拟物流企业的定义 |
2.1.2 虚拟物流企业的特点分析 |
2.1.3 虚拟物流企业的构成要素 |
2.1.4 虚拟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形态 |
2.2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机制分析 |
2.2.1 虚拟物流企业构建的理论分析 |
2.2.2 虚拟物流企业的构建过程模型 |
2.2.3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原则与依据 |
2.3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流程 |
2.3.1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流程的复杂性 |
2.3.2 典型的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招标流程分析 |
2.3.3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三阶段流程 |
2.4 小结 |
第三章 虚拟物流企业项目(VLEP)分解 |
3.1 相关概念 |
3.1.1 网络的基本概念 |
3.1.2 虚拟物流网络 |
3.2 基于时间-费用约束VLEP 分解 |
3.2.1 基于时间-费用约束的虚拟物流网络模型 |
3.2.2 基于时间-费用约束VLEP 可行性分析 |
3.2.3 基于时间-费用约束VLEP 分解 |
3.2.4 算例分析 |
3.3 基于容量-费用约束VLEP 分解 |
3.3.1 基于容量-费用约束的虚拟物流网络模型 |
3.3.2 基于容量-费用约束VLEP 可行性分析 |
3.3.3 基于容量-费用约束VLEP 分解 |
3.3.4 算例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共识度决策的虚拟物流企业伙伴初选 |
4.1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评价指标体系 |
4.2 共识度决策理论 |
4.2.1 评估共识 |
4.2.2 两种共识度模型 |
4.2.3 两种共识度模型的一致性证明 |
4.3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初选的MSCD-O 模型 |
4.3.1 MSCD-O 模型的决策流程 |
4.3.2 MSCD-O 模型的决策步骤 |
4.3.3 算例及结果讨论 |
4.4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初选的MSCD-P 模型 |
4.4.1 MSCD-P 模型的决策流程 |
4.4.2 不同形式偏好信息的一致化 |
4.4.3 基于专家平均意见距离的决策模型 |
4.4.4 算例及结果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的组合优化 |
5.1 问题描述 |
5.2 基于期望费用风险的伙伴组合优化 |
5.2.1 时间窗筛选 |
5.2.2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组合优化的决策树模型 |
5.2.3 算例分析 |
5.3 基于期望风险代价的伙伴组合优化 |
5.3.1 效用函数 |
5.3.2 基于期望风险代价的伙伴组合优化模型 |
5.3.3 算例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应用研究:CML-CS公司合作伙伴的选择实践 |
6.1 案例的背景 |
6.2 物流项目的分解 |
6.3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的初选 |
6.4 虚拟物流企业伙伴的组合优化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及合作伙伴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写作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虚拟物流联盟的概念 |
2.1.1 虚拟物流的概念 |
2.1.2 物流联盟的概念 |
2.2 协同效应概念 |
2.3 虚拟物流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 |
2.4 DEA方法的基本理论 |
2.4.1 决策单元 |
2.4.2 DEA的模型的基本类型 |
2.5 虚拟物流联盟理论研究的有限性及其分析 |
2.5.1 虚拟物流联盟概念、生命周期及分类的研究 |
2.5.2 虚拟物流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
2.5.3 虚拟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的研究 |
3 虚拟物流联盟的概念及分类研究 |
3.1 虚拟物流联盟的概念 |
3.2 虚拟物流联盟的特征分析 |
3.3 虚拟物流联盟的分类研究 |
3.3.1 按照组织的模式分类 |
3.3.2 按照优势互补的因素分类 |
3.3.3 按照合作伙伴的规模分类 |
3.3.4 按照组建的方式分类 |
3.4 虚拟物流联盟的生命周期研究 |
3.4.1 识别阶段 |
3.4.2 组建阶段 |
3.4.3 运作阶段 |
3.4.4 解体阶段 |
4 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研究 |
4.1 协同效应的概念和分类 |
4.1.1 协同效应的概念 |
4.1.2 协同效应内容与分类 |
4.2 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的概念及分类研究 |
4.2.1 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的概念及度量 |
4.2.2 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的分类 |
4.3 基于协同论分析的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产生机理 |
4.3.1 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产生的条件分析 |
4.3.2 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产生的结果分析——协同价值 |
4.4 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1 企业信息化水平对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的影响 |
4.4.2 影响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的其它因素 |
5 虚拟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 |
5.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5.2 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 |
5.3 评价方法的选择 |
5.4 基于DEA的虚拟物流联盟合作伙伴模型 |
5.5 实例分析 |
5.5.1 AHP分析 |
5.5.2 基于DEA的合作伙伴选择 |
6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语义Web服务的虚拟物流企业组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物流企业间合作的广泛性 |
1.1.2 物流发展的虚拟化 |
1.1.3 信息技术的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虚拟物流组织构建过程的研究现状 |
1.2.2 虚拟物流运营方面的研究现状 |
1.2.3 基于Web服务的虚拟物流企业的研究现状 |
1.2.4 语义Web服务的研究现状 |
1.2.5 Web服务发现的研究现状 |
1.2.6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总体框架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组织结构 |
第2章 基于语义Web服务的虚拟物流企业模型 |
2.1 引言 |
2.1.1 问题的提出 |
2.1.2 组建虚拟物流企业模型的要求 |
2.2 系统集成方法 |
2.2.1 常见系统集成方法 |
2.2.2 存在问题 |
2.3 基于Web服务的集成方法 |
2.3.1 SOA集成方法 |
2.3.2 Web服务的特性 |
2.3.3 语义Web服务特性 |
2.4 基于语义Web服务的虚拟物流企业模型的组成 |
2.4.1 SWSVLEM描述 |
2.4.2 模型各组成部分简介 |
2.4.3 模型运行机制 |
2.5 SWSVLEM主要组成部分 |
2.5.1 服务模块 |
2.5.2 业务流程 |
2.5.3 过滤模块 |
2.6 模型的特点 |
2.7 小结 |
第3章 SWSVLEM的语义Web服务定义 |
3.1 语义Web与OWL-S |
3.1.1 语义Web |
3.1.2 OWL-S服务描述语言 |
3.2 基于KPI的Web服务 |
3.2.1 KPI相关研究 |
3.2.2 扩展的Web服务定义 |
3.3 KPI评价指标获取模型 |
3.3.1 数据层 |
3.3.2 规则定义层 |
3.3.3 数据处理层 |
3.3.4 结果表现层 |
3.4 用于扩展Web服务的KPI指标 |
3.5 小结 |
第4章 基于语义Web服务选择的物流领域本体模型创建 |
4.1 本体理论 |
4.1.1 本体的概念和类型 |
4.1.2 本体的建立 |
4.2 本体在语义Web中的应用 |
4.3 基于语义Web服务选择的物流领域本体 |
4.3.1 领域本体的数学模型 |
4.3.2 领域本体的结构模型 |
4.3.3 领域本体的层次模型 |
4.4 领域本体的构建 |
4.4.1 本体的构建原则 |
4.4.2 本体语言OWL |
4.4.3 物流领域本体的OWL表示 |
4.5 小结 |
第5章 SWSVLEM的服务发现策略研究 |
5.1 Web服务发现方法 |
5.2 SWSVLEM"服务垂直组装"策略研究 |
5.2.1 数据挖掘中现有的聚类分析算法 |
5.2.2 现有聚类算法的性能比较 |
5.2.3 已有的CLIQUE算法简介 |
5.2.4 改进的CLIQUE算法的描述 |
5.3 SWSVLEM"服务水平组装"策略研究 |
5.3.1 蚁群算法及应用现状 |
5.3.2 蚁群算法的在VLE模型中的应用 |
5.4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及负责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9)动态物流联盟运作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
1.1.2 动态联盟: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趋势 |
1.1.3 我国物流企业动态联盟的特殊必要性与现实可行性 |
1.1.4 问题的提出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动态联盟研究现状 |
1.2.2 虚拟物流及虚拟物流企业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3.1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内容结构 |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论文研究目的 |
1.4.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动态物流联盟的理论基础 |
2.1 动态物流联盟的内涵、特征与比较优势 |
2.1.1 动态物流联盟的内涵与特征 |
2.1.2 动态物流联盟的生命周期 |
2.1.3 动态物流联盟的比较优势 |
2.2 相关概念的区分 |
2.3 动态物流联盟产生动因的理论解释 |
2.3.1 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解释 |
2.3.2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解释 |
2.3.3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解释 |
2.3.4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解释 |
2.3.5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 |
3.1 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策略 |
3.1.1 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的分类 |
3.1.2 动态物流联盟经纪人的设立与运作方式 |
3.1.3 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四阶段模型 |
3.2 基于核心能力和关系理论的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的初选 |
3.2.1 合作伙伴核心能力定性识别的递阶层次归纳法 |
3.2.2 基于模糊语言的合作伙伴核心能力定量评价方法 |
3.2.3 关系理论在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初选中的应用 |
3.3 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局部优选方法研究 |
3.3.1 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的半结构化模糊决策模型 |
3.3.2 多时段下合作伙伴选择的混合指标层次模糊决策模型 |
3.3.3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选择模型 |
3.3.4 合作伙伴选择的不确定语言多属性群体决策模型 |
3.4 最优合作伙伴组合确定的混合目标模糊优选动态规划方法 |
3.4.1 模型描述 |
3.4.2 混合目标模糊优选动态规划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动态物流联盟组织模式研究 |
4.1 动态物流联盟的组织模式要求及影响因素 |
4.1.1 动态物流联盟组织模式的要求 |
4.1.2 生命周期对动态物流联盟组织模式的影响 |
4.2 基于生命周期的动态物流联盟组织模式选择 |
4.2.1 动态物流联盟的基本组织模式及适用条件分析 |
4.2.2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物流联盟组织模式 |
4.2.3 动态物流联盟组织模式组合方案及其前提条件与适用范围 |
4.3 以物流任务为导向的动态物流联盟组织结构设计 |
4.3.1 动态物流联盟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 |
4.3.2 动态物流联盟组织结构设计流程 |
4.3.3 以任务为导向的动态物流联盟组织拓扑结构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动态物流联盟合作契约的设立 |
5.1 动态物流联盟契约形式的选择 |
5.1.1 动态合同、风险合同的内涵与特征 |
5.1.2 动态物流联盟契约网络体系的建立 |
5.2 基于期权分析方法的动态物流联盟合同条款设计 |
5.2.1 动态物流联盟合同条款分析 |
5.2.2 价格下限保护条款的设立 |
5.2.3 价格上限保护条款的设立 |
5.3 动态物流联盟协议中违约金比率的确定 |
5.3.1 存在价格下限条款时违约金比率的确定 |
5.3.2 存在价格上限条款时违约金比率的确定 |
5.3.3 固定价格合同下违约金比率的确定 |
5.4 动态物流联盟协议中动态检查条款的设立 |
5.4.1 风险合同中的动态检查条款 |
5.4.2 动态合同中的动态检查条款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利益分配研究 |
6.1 动态物流联盟利益分配的原则、要素及模式 |
6.1.1 动态物流联盟利益分配的原则 |
6.1.2 动态物流联盟利益分配的要素 |
6.1.3 基于分类的动态物流联盟利益分配模式选择 |
6.2 产出分享模式下动态物流联盟利益分配方法 |
6.2.1 考虑投资额大小的动态物流联盟利益分配 |
6.2.2 合作博弈理论在动态物流联盟利益分配中的应用 |
6.2.3 考虑风险的动态物流联盟利益分配 |
6.2.4 基于满意度的动态物流联盟利益分配综合集成方法 |
6.3 动态物流联盟利益分配方案的协调模型 |
6.3.1 不对称的Nash协调利益分配模型 |
6.3.2 基于满意度的不对称Nash协调利益分配模型 |
6.3.3 基于群体的加权重心利益分配模型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动态物流联盟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关系管理 |
7.1 动态物流联盟中的相互信任关系及形成的必要性 |
7.1.1 动态物流联盟信任的内涵、特点及划分 |
7.1.2 动态物流联盟中合同控制的不足与缺陷 |
7.1.3 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间信任关系的博弈论分析 |
7.1.4 信任在动态物流联盟中的重要作用 |
7.2 动态物流联盟信任关系的产生机制 |
7.2.1 动态物流联盟信任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
7.2.2 动态物流联盟信任关系的“过程型”产生机制 |
7.2.3 以制度为基础的动态物流联盟信任关系产生机制 |
7.3 动态物流联盟信任关系的构建模式 |
7.3.1 动态物流联盟信任关系构建的复杂性 |
7.3.2 关系”模式与“信誉”模式及其建立条件 |
7.3.3 基于成本—收益法的动态物流联盟信任关系构建模式选择 |
7.4 动态物流联盟信任关系的保障措施 |
7.4.1 动态物流联盟信誉认证与评审机制的建立 |
7.4.2 动态物流联盟信任关系内部环境的建立 |
7.4.3 动态物流联盟信任关系外部环境的建立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动态物流联盟成员绩效与整体绩效的考核与评价 |
8.1 动态物流联盟成员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
8.1.1 动态物流联盟成员企业绩效考核的特征 |
8.1.2 动态物流联盟成员企业绩效考核博弈分析 |
8.1.3 动态物流联盟成员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框架与考核流程 |
8.1.4 动态物流联盟成员企业绩效考核模糊协同求解 |
8.2 面向全生命过程的动态物流联盟整体绩效评价 |
8.2.1 动态物流联盟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8.2.2 动态物流联盟整体绩效的动态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
8.3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实证分析:深圳 S物流有限公司组建动态合作网 |
9.1 背景介绍 |
9.2 动态合作网的实施要点 |
9.2.1 伙伴企业的选择 |
9.2.2 组织结构设计 |
9.2.3 合同的监控与激励 |
9.2.4 合作绩效的考核与评价 |
9.2.5 利益分配方案的确定 |
9.3 效果分析 |
9.4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
10.1 本文的基本结论 |
10.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10.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10)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应用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思路、内容、结构 |
1.4.1 本文研究的思路 |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3 本文的结构 |
第2章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理论基础 |
2.1 虚拟物流企业的产生 |
2.1.1 虚拟物流企业产生的交易成本理论解释 |
2.1.2 虚拟物流企业产生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解释 |
2.1.3 虚拟物流企业产生的企业竞争战略和价值链理论解释 |
2.2 虚拟物流企业相关概念 |
2.2.1 虚拟物流及虚拟物流企业的内涵 |
2.2.2 虚拟物流企业的特征 |
2.2.3 虚拟物流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
2.3 虚拟物流企业组织模式 |
2.4 虚拟物流企业的合作机理 |
2.4.1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模型 |
2.4.2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形式 |
2.5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的核心能力概述 |
2.5.1 企业核心能力的定义 |
2.5.2 对物流企业核心能力的理解 |
第3章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策略及运作方式 |
3.1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的重要意义 |
3.2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复杂性分析 |
3.3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策略研究 |
3.3.1 合作伙伴间的转移支付策略 |
3.3.2 分层选择合作企业策略 |
3.4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运作方式 |
3.4.1 虚拟物流企业经纪人概念的引入 |
3.4.2 虚拟物流企业经纪人运作方式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模型构建 |
4.1 传统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不足 |
4.2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影响要素及总原则分析 |
4.2.1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要素 |
4.2.2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总原则 |
4.3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1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4 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 |
4.4.1 多阶段分析方法的选取 |
4.4.2 本文采用的方法 |
4.5 算例设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虚拟物流企业的组建与运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虚拟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研究[D]. 李馨. 长安大学, 2012(S2)
- [2]虚拟物流联盟风险控制研究[D]. 刘莹. 燕山大学, 2010(02)
- [3]铁龙公司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问题研究[D]. 安鹏举. 大连海事大学, 2010(02)
- [4]虚拟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构建与评价研究[D]. 张亮. 兰州理工大学, 2010(05)
- [5]木材企业虚拟物流联盟构建研究 ——以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为例[D]. 黄成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03)
- [6]虚拟物流企业伙伴选择研究[D]. 盛立新.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05)
- [7]虚拟物流联盟协同效应及合作伙伴选择研究[D]. 王晶.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8]基于语义Web服务的虚拟物流企业组建关键技术研究[D]. 张量. 大连海事大学, 2009(09)
- [9]动态物流联盟运作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 王雄. 中南大学, 2008(02)
- [10]虚拟物流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研究[D]. 颜文虎. 兰州理工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