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腐酸钠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吸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霞萍,张坤,周永全,朱天南,赵家永[1](2019)在《黄腐酸离体在体实验药理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运用相似论原则,按照黄腐酸离体实验药理研究进展、在体实验药理研究进展、作者单位的案例分析和研究展望的顺序展开论述,以推动黄腐酸的药物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开发出更多的符合国家食品、药品质量标准的黄腐酸产品乃至兽药、生物农药及有机农产品。
江敏瑜,闫丹,陈娇,王云红,张琳,杨荣平,张传辉[2](2017)在《三七跌打软膏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优化三七跌打软膏剂基质处方并对其体外透皮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法,以外观性状、高温实验、低温实验、离心实验评分为指标优化三七跌打软膏基质最优处方,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血竭素、人参皂苷Rg1、川续断皂苷VI、人参皂苷Rb1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薄荷醇促渗剂对软膏体外透皮渗透量的影响。结果三七跌打软膏最优处方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醇-凡士林(1.61∶26.72∶27.10);不同浓度的促渗剂对血竭素、人参皂苷Rg1、川续断皂苷VI、人参皂苷Rb1促渗效果均较好,3%的促渗剂对指标成分促渗效果及制剂稳定性较好,体外透皮速率依次为3.971、6.368、0.415、2.780μg/(cm2·h)。结论优化的三七跌打软膏剂膏体均匀,稠度适宜,易涂布,具有较好的释药性和透皮性,透皮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
曾令军,庄珊珊,黄爱文,宋洪涛[3](2017)在《不同促渗剂对盐酸氨酮戊酸原位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渗剂对盐酸氨酮戊酸原位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为筛选最佳透皮促渗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大鼠皮肤为模型,选择3种常用透皮促渗剂月桂氮芯卓酮(azone,AZ)、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PG)、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分别考察单一促渗剂及二元促渗剂对盐酸氨酮戊酸原位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含促渗剂盐酸氨酮戊酸原位凝胶体外透皮吸收显着高于未添加促渗剂盐酸氨酮戊酸原位凝胶及市售制剂;采用单一促渗剂时,1%PG促渗效果最好;采用二元促渗剂时,3%AZ+1%PG促渗效果最好;3%AZ+1%PG促渗效果优于1%PG,含促渗剂3%AZ+1%PG的盐酸氨酮戊酸原位凝胶透皮性优于市售制剂艾拉。结论:添加促渗剂的方法能够显着改善盐酸氨酮戊酸的体外透皮吸收性,3%AZ+1%PG构成的二元促渗剂用于盐酸氨酮戊酸原位凝胶促渗效果最佳;本研究为设计优良的盐酸氨酮戊酸经皮给药系统药物奠定了重要基础。
范彬,石晓峰,李爽[4](2014)在《不同透皮促进剂对祖师麻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不同促渗剂对祖师麻体外透皮促渗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ZTY智能透皮试验仪,以离体雄性大鼠腹部皮肤为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受液中祖师麻甲素和7-羟基香豆素的量,计算不同时段药物的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结果 4%冰片、4%油酸、5%氮酮、1%5%丙二醇、1∶11∶4氮酮-丙二醇均能促进祖师麻有效成分的吸收,其中氮酮和丙二醇促渗效果明显;采用4%氮酮时促渗效果最佳。结论可选择4%氮酮作为祖师麻经皮给药制剂的最佳透皮吸收促进剂。
吴雪松[5](2013)在《青蒿素软膏的制备与质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药剂学知识,筛选青蒿素软膏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和透皮实验的前期研究,完成前期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1.本处方为O/W型软膏。在进行乳化剂的筛选时,以外观性状、pH、和离心稳定性为考察指标,筛选出三乙醇胺与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乳化剂。在确定最佳处方和工艺参数时,以青蒿素软膏的感官指标和试验指标为评分标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2.本文根据2010版《中国药典》对软膏剂的要求进行了相应项目的检查,并对青蒿素软膏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青蒿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本实验使用Waters XTerra(?) MS C18(4.6mm×250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为210nm。3.本文对青蒿素软膏的初步稳定性进行考察,考察项目包括影响因素实验和加速实验,考察指标包括外观性状、涂展性、pH和青蒿素含量。4.本实验采用离体大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实验,探讨青蒿素经皮给药制剂在临床使用中的可行性。结果:1.最佳制备工艺:取硬脂酸8g、白凡士林8g、羊毛脂3g、液状石蜡3.2g、冰片2.5g、植物油10g和青蒿素粉末4g,加热至75℃~85℃熔化,边加热边搅拌至均匀,保温为油相。另取甘油12g、尼泊金乙酯0.06g、三乙醇胺0.26ml、十二烷基硫酸钠0.28g,蒸馏水调节水、油两相共100g,75℃~85℃水浴条件下加热熔化为水相。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1000rpm持续搅拌至乳化完全,冷凝、分装,即得。2.青蒿素软膏为乳白色半固体物质,膏体均匀细腻,涂展性较好。建立的青蒿素的HPLC含量检测方法,标准曲线为:y=1091.9x-36.847(r2=0.9994),线性范围为20~200μg/ml。进行的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要求,可以有效地对青蒿素软膏进行质量控制。测定青蒿素含量不得低于37.76μg/g。3.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本品在强光和高温下不稳定,应低温、避光储存。从高湿实验和加速实验可以看出,本品实际稳定性良好,预计在室温下可保存两年。4.青蒿素在24小时累计时间内,透过量基本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24h平均累积透过量为16.64μg/cm2且渗透速率基本相同。说明本实验建立的体外透皮试验方法准确、稳定,适用于青蒿素经皮给药系统制剂的体外透皮试验研究。
林晓,彭新生[6](2011)在《浙贝母生物碱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浙贝母中主要成分生物碱的透皮吸收特性,考察不同浓度溶剂及常用渗透促进剂Azone对其透皮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进行体外扩散实验,选择离体大鼠背部皮肤为渗透屏障,用UV检测法测定样品中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浙贝母中主要生物碱的70%乙醇溶液、95%乙醇溶液均可透过大鼠背部皮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渗透系数较小;Azone对其无显着促渗透作用(P>0.05)。结论:此法将为其经皮给药制剂研究提供可靠实验依据。
李杨[7](2011)在《四妙君逸软膏制备工艺及体外经皮与经黏膜给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治疗痔疮术后疼痛和促进愈合的疗效,本项目将四妙君逸超微粉末(喷散)改变剂型制成软膏,并与喷散对比,从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体外透皮特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为开发治疗痔疮术后疼痛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软膏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以挥发油体积为评价指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花椒脂溶性成份(含挥发油)并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单独提取花椒挥发油比较挥发油体积。(2)以延胡索乙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超临(?)CO2萃取法和醇提、氯仿萃取分离法比较延胡索乙素含量。(3)采(?)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ODS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6.0),线性梯度洗脱程序:0 min-20 min,60%甲醇;20 min~30 min,65%甲醇;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建立了延胡索提取物及软膏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方法。(4)以外观、稠度、涂展性、配伍禁忌和细腻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等级一致性检验考察不同基质或同一基质不同比例的软膏成型工艺,筛选出软膏最优基质配方及成型工艺参数。(5)采用离体兔皮和离体兔黏膜,(?)较四妙君逸软膏和四妙君逸喷散的透皮、透黏膜特性及皮肤储存量。结果:(1)按花椒药材超临界CO2萃取最优条件:粒度为粗粉(24日);夹带剂为75%乙醇(加入量为药材量的5%);萃取斧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2 h。将所得的萃取物中加入6倍量水,于挥发油提取器上回流提取8 h,分离出花椒挥发油,平行3份,结果花椒挥发油的转移率为0.22%;称取一定量的花椒药材粗粉,加6倍量水,回流提取8 h,平行3份,结果花椒挥发油的提取率为1.25%;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花椒挥发油的提取率是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花椒挥发油的转移率的5.68倍。所以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挥发油优于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花椒挥发油。(2)按延胡索药材的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优条件:粒度为粗粉(24目,用乙醇浸泡24 h);夹带剂为70%乙醇(加入量为药材量的5%);萃取压力为20 MPa;萃取温度为45℃~50℃;CO2流速为30Kg/h;萃取时间为1 h。按延胡索药材用醇提、氯仿萃取分离的方法提取延胡索乙素的最优条件:75%乙醇提取2次:第1次加6倍量醇,浸泡0.5 h,回流提取1.5 h,第2次加4倍量醇,回流提取1.5 h。过滤,回收乙醇浓缩,得延胡索干浸膏。将100 mL l%稀盐酸溶液加入延胡索醇提浸膏中,充分研磨后过滤,所得沉淀继续加1%稀盐酸溶液过滤,合并2次滤液,氨水调滤液pH=9左右,等体积氯仿萃取3次,得氯仿液,减压回收氯仿,即得延胡索粗总生物碱。两种方法得到的提取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优于醇提、氯仿萃取法。(3)延胡索乙素在10.0μg.mL-1~120.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阴性无干扰;稳定时间为48 h;仪器精密度RSD为1.24%(n=6);平均回收率为99.6%;重复性RSD为1.9%(n=9)。(4)软膏基质由聚乙二醇400040%:聚乙二醇400 60%组成,将两种聚乙二醇65℃水浴加热,加入研成细粉状(过120目筛)的延胡索和三七提取物;待温度降至室温时,加入没药及花椒挥发油,搅拌均匀至冷凝。(5)软膏的透皮、透黏膜速度快于喷散(P<0.05),透黏膜速度快于透皮(P<0.05),透皮、透黏膜累积透皮量远远高于四妙君逸喷散(P<0.05),透黏膜的累积透皮量远远高于透皮(P<0.05);四妙君逸软膏的皮肤储存百分率为0.4787%,四妙君逸喷散的皮肤储存百分率为0.1783%,四妙君逸软膏的黏膜储存百分率为0.5386%,皮肤储存量软膏高于喷散,透黏膜高于透皮。结论:四妙君逸软膏制备工艺科学、合理、可行,延胡索乙素HPLC定量分析法可用于评价工艺并为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本软膏透皮、透黏膜特性优于喷散,透黏膜特优于透皮,符合临床用药要求,而且该四妙君逸软膏用于临床,疗效显着,医生与患者对本制剂给予较高的评价。
李杨,何群,唐松云,贺文君[8](2011)在《软膏剂用于肛门术后止痛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综述软膏剂用于肛门术后止痛中的药学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软膏用于肛门术后止痛的疗效显着,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结论软膏剂用于肛门术后止痛简便可行,开发利用前景好。
王萍,杜丽东,韩涛[9](2008)在《透皮吸收促进剂在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透皮吸收促进剂在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中起到了改变皮肤屏障层结构、使药物有效成分更好地渗透和促进药效更好发挥等作用。为了给透皮吸收制剂的研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对目前常用的各种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祖强[10](2007)在《中药透皮贴剂体外渗透试验规范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择两种中药透皮贴剂穴贴定喘膏与川芎贴膏为模型药物,选取其有效成分(一个为亲脂性成分、一个为亲水性成分)为指标,进行制剂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的方法学研究并对穴贴定喘膏中的有效成分木兰脂素进行了体内外相关性研究。以这两种中药透皮贴剂为对象、手段来验证所建立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方法学的规范性。本文还选用了四种已有文献报道体内数据的含有亲脂性或亲水性药物成分的贴剂,进行体内透皮试验与体外透皮试验相关性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所建立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方法学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对药物成分的亲脂性、亲水性的界定上,主要是测定其油水分配系数P。一般来说,P≥1(logP≥0),即可认为该药物成分为亲脂性药物:反之,P<1(logP<0)即可认为该药物成分为亲水性药物。经摇瓶法测定,穴贴定喘膏中的有效成分木兰脂素的油水分配系数是1.252±0.030;川芎贴膏中的有效成分盐酸川芎嗪的油水分配系数是0.536±0.021。中药透皮贴剂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方法学的研究主要包括试验用皮肤的规范性研究、接受液的选择以及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的装置合理化改造研究。本文选择了9种动物离体皮肤和人工合成膜,通过了对比研究,得出目前最适宜亲脂性成分和亲水性成分的皮肤品种是硝酸纤维膜(经肉豆蔻酸异丙酯浸渍)或裸鼠皮。其受人为操作导致的误差少且使用方便,最大的优势是实验的重现性好,便于前处理并加以规范。在接受液的选择上,本文亦通过大量比较研究,得出适宜亲水性药物成分的接受液是生理盐水或pH7.4磷酸盐缓冲液;适宜亲脂性药物成分的接受液是10%PEG400/40%乙醇/生理盐水。本课题借鉴国外研制的自动流通扩散池,对原有的Franz扩散池装置进行了改良,增大两室体积,对接受室采取恒温水浴控制,并采用蠕动泵,尽可能模拟体内微循环环境,满足漏槽条件,保证贴剂在释药过程中有稳定适宜的温湿度环境。通过体内、体外经皮给药试验的相关性研究以及改进的Franz扩散池、自制流通扩散池的性能比较研究,说明改进比较合理,适宜推广使用。本文制定了中药透皮贴剂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的质量评价方法及标准,对中药透皮贴剂制剂通则进行了补充,解决了当前此类制剂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为此类制剂的研发、生产及质监部门的审批提供依据。
二、黄腐酸钠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吸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腐酸钠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吸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黄腐酸离体在体实验药理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腐酸的离体实验药理研究进展 |
2 黄腐酸的在体实验药理研究进展 |
3 案例分析 |
4 展望 |
(2)三七跌打软膏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软膏的制备 |
2.2 软膏评价方法的建立 |
2.2.1 指标的测定[11] |
2.2.2 评价指标[11] |
2.3 处方基质筛选 |
2.4 Box-Behnken设计优化基质处方 |
2.4.1 线性拟合 |
2.4.2 方差分析 |
2.4.3 效应面绘制及预测 |
2.4.4 验证试验 |
2.4.5 软膏载药性能的考察 |
2.5 定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5.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5.3 色谱条件 |
2.5.4 线性关系考察 |
2.5.5 精密度试验 |
2.5.6 重复性试验 |
2.5.7 稳定性试验 |
2.5.8 加样回收率试验 |
2.6 体外透皮实验 |
2.6.1 不同用量促渗剂的软膏制备 |
2.6.2 离体皮肤的制备 |
2.6.3透皮实验 |
3 讨论 |
3.1 处方评价及优化 |
3.2 体外透皮研究 |
(3)不同促渗剂对盐酸氨酮戊酸原位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动物 |
2 方法和结果 |
2.1 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
2.1.1 色谱条件 |
2.1.2 对照品储备溶液的制备 |
2.1.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1.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
2.1.5系统适用性试验 |
2.1.6 线性关系考察 |
2.1.7 精密度试验 |
2.1.8 稳定性试验 |
2.1.9 重复性试验 |
2.1.1 0 回收率试验 |
2.2 体外透皮实验 |
2.2.1 离体皮肤的制备 |
2.2.2 样品的制备 |
2.2.3 市售制剂的制备 |
2.2.4 透皮实验 |
2.2.5 不同促渗剂对盐酸氨酮戊酸原位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
3 讨论 |
(4)不同透皮促进剂对祖师麻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材料与动物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5)青蒿素软膏的制备与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 肿瘤及中药治疗的概况 |
2. 青蒿素抗肿瘤作用研究 |
3. 软膏剂的研究概况 |
4. 软膏剂的初步稳定性实验 |
5. 透皮给药制剂 |
6. 结语与展望 |
第二章 青蒿素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与工艺优化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基质类型的选择 |
2.2 基质的筛选 |
2.3 乳化温度的选择 |
2.4 基质比例的筛选 |
2.5 药物与基质配比的筛选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青蒿素软膏剂的质量标准与表征 |
1. 实验材料 |
2. 制法 |
3. 表征 |
3.1 外观性状 |
3.2 形态观察 |
3.3 粒度分布 |
3.4 pH测定 |
3.5 离心实验 |
3.6 耐寒、耐热及室温下考察 |
3.7 刺激性实验 |
4. 含量测定 |
5.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青蒿素软膏的初步稳定性考察 |
1. 实验材料 |
2. 影响因素考察 |
3. 加速实验 |
4. 小结 |
第五章 青蒿素软膏的透皮吸收实验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处理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四妙君逸软膏制备工艺及体外经皮与经黏膜给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四妙君逸软膏工艺研究 |
1. 试药与仪器 |
1.1 药材、试剂 |
1.2 仪器 |
2. 四妙君逸软膏药材前处理的研究 |
2.1 花椒药材两种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
2.2 延胡索药材的两种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
2.3 三七药材提取、精制方法及提取物测定方法与结果 |
2.4 没药药材的提取方法选择 |
3. 四妙君逸软膏成型工艺研究 |
3.1 四妙君逸软膏基质种类研究 |
3.2 药物与基质混合法研究 |
4.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
4.1 延胡索的含量测定色谱分离条件的确定 |
4.2 样品的制备方法 |
4.3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线性关系的考察 |
4.4 阴性干扰的考察 |
4.5 仪器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回收率等方法学考察 |
第二部分 四妙君逸软膏与四妙君逸喷散体外透皮透黏膜特性比较研究 |
1、四妙君逸软膏与四妙君逸喷散体外透皮特性比较研究 |
1.1 试药与仪器 |
1.2 体外透皮试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
1.3 体外透皮试验的基本实验方法 |
1.4 四妙君逸软膏体外透皮试验取样点及间隔时间的设计 |
1.5 四妙君逸软膏体外渗透试验 |
1.6 四妙君逸喷散体外透皮试验取样点及间隔时间的设计 |
1.7 四妙君逸喷散体外渗透试验及结果 |
1.8 分析与讨论 |
1.9 四妙君逸软膏与四妙君逸喷散皮肤储库效应对比研究 |
2. 四妙君逸软膏体外透皮与透黏膜特性比较研究 |
2.1 试药与仪器 |
2.2 体外透黏膜试验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
2.3 体外透黏膜试验的基本实验方法 |
2.4 四妙君逸软膏体外透黏膜试验取样点及间隔时间的设计 |
2.5 四妙君逸软膏体外渗透试验及结果 |
2.6 分析与讨论 |
2.7 四妙君逸软膏黏膜储库效应 |
2.8 四妙君逸软膏与散剂透皮、透黏膜特性比较结果 |
小结与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软膏剂用于肛门术后止痛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软膏剂的工艺研究 |
1.1 复方消炎止痛软膏的制备工艺 |
1.2 抗炎止痛生肌膏的制备工艺 |
2 软膏剂的质量与稳定性研究 |
2.1 消炎止痛膏的质量检查和稳定性研究 |
3 软膏剂的透皮试验 |
3.1 体外透皮试验 |
3.1.1 双氢青蒿素的体外透皮试验考察 |
3.2 透黏膜试验 |
3.2.1 胰岛素的透黏膜试验 |
4 软膏剂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4.1“一斑”软膏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9)透皮吸收促进剂在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及其应用 |
1.1 化学合成类透皮吸收促进剂 |
1.1.1 月桂氮卓酮 |
1.1.2 二甲基亚砜及其类似物[5] |
1.1.3 丙二醇 |
1.2 天然透皮吸收促进剂 |
1.2.1 薄荷醇 |
1.2.2 冰片 |
1.2.3 精油类 |
2 透皮吸收促进剂在常见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
3 小结 |
(10)中药透皮贴剂体外渗透试验规范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中药透皮贴剂质量评价体系及方法学研究进展 |
第二章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的规范性研究 |
一、穴贴定喘膏透皮试验用皮肤的选择与比较研究 |
二、川芎贴膏透皮试验用皮肤的选择与比较研究 |
三、穴贴定喘膏接收液的选择研究 |
四、川芎贴膏接收液的选择研究 |
五、自制流通扩散池在体外经皮渗透试验中的性能评价研究 |
六、穴贴定喘膏体内体外实验相关性的研究 |
第三章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方法学的验证研究 |
一、硝酸甘油贴片 |
二、黄芩苷贴片 |
三、双氯芬酸钠贴片 |
四、氧化苦参碱贴片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中药透皮贴剂(起草说明)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四、黄腐酸钠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吸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腐酸离体在体实验药理研究新进展[J]. 周霞萍,张坤,周永全,朱天南,赵家永. 腐植酸, 2019(06)
- [2]三七跌打软膏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J]. 江敏瑜,闫丹,陈娇,王云红,张琳,杨荣平,张传辉. 中草药, 2017(22)
- [3]不同促渗剂对盐酸氨酮戊酸原位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J]. 曾令军,庄珊珊,黄爱文,宋洪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12)
- [4]不同透皮促进剂对祖师麻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J]. 范彬,石晓峰,李爽. 中成药, 2014(03)
- [5]青蒿素软膏的制备与质量研究[D]. 吴雪松. 扬州大学, 2013(04)
- [6]浙贝母生物碱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J]. 林晓,彭新生. 亚太传统医药, 2011(04)
- [7]四妙君逸软膏制备工艺及体外经皮与经黏膜给药研究[D]. 李杨.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04)
- [8]软膏剂用于肛门术后止痛的研究进展[J]. 李杨,何群,唐松云,贺文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03)
- [9]透皮吸收促进剂在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王萍,杜丽东,韩涛.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8(01)
- [10]中药透皮贴剂体外渗透试验规范性研究[D]. 祖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