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观察

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观察

一、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结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改霞[1](2021)在《延安市某院联合免疫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实施主被动联合免疫的阻断效果;分析影响婴儿主被动联合免疫后阻断失败的因素,以及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 Ab)水平的影响因素,以期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干预提高阻断成功率及联合免疫有效应答率,降低乙肝孕妇所生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风险,为实现乙肝母婴“零”传播及早日消除乙型肝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HBs Ag阳性孕妇155例及其新生儿157例。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12h内注射1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同时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随后分别在1、6月龄时接种1次重组酵母Hep B。入组婴儿接种完第三次Hep B后1-2个月,通过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新生儿免疫应答情况。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孕妇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资料,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孕妇临产前1个月外周血、新生儿脐静脉血、婴儿7月~12个月随访时外周静脉血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包括HBs Ag、HBs 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 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定量水平;利用PCR技术测定HBV DNA定量;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TM染色法检测胎盘HBs Ag的表达情况,以肝脏穿刺组织HBs Ag阳性空白切片作为阳性对照,非乙型肝炎孕妇的足月产胎盘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同时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代替一抗作为空白对照。结果:(1)本研究在规定时间内总共有HBs Ag阳性孕妇155人,符合纳入标准并接受全程随访的孕妇42例及其分娩新生儿43例(其中有1对双胞胎)。回访的43例婴儿血清HBs Ag及HBV DNA定量均阴性,阻断失败者0%(0/41),隐匿HBV感染者0%(0/29),其中2例为无应答4.65%(2/43,95%Cl-1.9%~11.2%),7例为低应答16.28%(7/43,95%Cl 4.8%~27.8%),21例为中应答48.84%(21/43,95%Cl 33.3%~64.4%),13例为高应答30.23%(13/43,95%Cl 13.9%~41.9%)。(2)联合免疫后婴儿低应答及无应答率单因素分析得出:根据母亲HBe Ag定量水平分为三组,分别为孕妇血清HBe Ag 5000-10000S/CO组、1-5000 S/CO组与<1 S/CO组,组间联合免疫后低应答及无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18,P=0.006)。孕妇出生前其母亲HBV感染情况、本次妊娠的并发症、孕晚期抗病毒治疗情况、新生儿体重、首次注射HBIG及接种Hep B的时间、孕妇血清HBV DNA载量、孕妇血清HBs Ag水平、新生儿脐血感染状态等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免疫后婴儿低应答及无应答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妇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是婴儿联合免疫后低应答及无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26.588,P=0.015),但孕妇HBe Ag<1 S/CO(即HBe Ag阴性)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值为0.132,P=0.016)。(4)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TM染色法检测乙肝孕妇胎盘组织中HBs Ag均无阳性表达。结论:(1)目前实施的主被动联合免疫可成功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经主被动联合免疫后,79.1%的婴儿HBs Ab可达有效保护水平,20.9%的婴儿为无应答及低应答状态。(2)乙肝孕妇低学历是婴儿联合免疫后低应答及无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孕妇血清HBe Ag阴性是其独立保护因素。(3)乙肝孕妇的胎盘组织中未检测到HBs Ag的表达,推测胎盘屏障可能阻止HBV感染胎盘组织。

马苓[2](2021)在《住院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筛查、转诊与管理》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范围流行,据估计2015年,全球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3.9%,2.57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定义为HBs Ag和/HBV DNA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1],但这部分病人中只有约10%被确诊,而在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病人中,仅5%实际接受规范治疗。我国乙肝感染者的诊治情况也不容乐观,2016年中国有19%乙肝病人得到诊断,有约10%-11%的CHB患者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2],其中仅1%-3%的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令人遗憾的是许多HBV感染者初次发现既被诊断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开展全民普查或高危人群的乙肝筛查可以发现更多需要治疗的病人,但需要耗费巨大的卫生资源,对于各国来说均是一件有挑战的工作。我国目前主要针对以下人群进行HBV筛查:献血员,婚检筛查,在进行有创检查、手术、输血前的住院病人。据卫生统计年鉴报道,我国2016年全年因各种病因住院病人总数约2.27亿,其中住院病人接受经血液传播感染性疾病筛查人数巨大,如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及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梅毒,从中可发现大量HBV感染者,遗憾的是这部分病人没有得到系统的健康教育和管理,这样一方面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另一方面耽误患者病情。院内乙肝病人筛查、及时转诊,是发现需要治疗乙肝患者最经济、便捷的办法,并且额外的医疗投入小,但国内外这部分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本研究从住院病人乙肝筛查为切入点,探索我国院内乙肝人群转诊、管理策略,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可行的模式。方法:统计2019年5月10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住院病人总数,筛查乙肝感染标志物人数,乙肝筛查率。应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发现初诊或未转诊的非肝病科HBs Ag(+)患者,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协助完成转诊。结果:2019年5月10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医院总住院人次330,366人,乙肝感染标志物筛查总人次121,456人,总体筛查率36.76%,其中HBs Ag(+)总人数7,141人,阳性率5.88%;非肝病科住院人次323,558人,筛查HBs Ag人次118,401人,筛查率36.59%,肝病科住院人次6,808人,筛查HBs Ag人次3,055人,筛查率44.87%。由于院内肝病科乙肝病人已得到良好管理,所以我们以方便抽样方法抽取1,534名非肝病科HBs Ag(+)患者,对其转诊情况进行研究。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的影响,其中有772名HBV感染者无法由肝病科医生进行健康教育,设置为未接受健康教育组;余下762名非肝病科HBV感染者在住院期间,有额外的肝病科医生进行一对一的乙肝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进行转诊,设置为健康教育组。首先,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方法,发现两组在年龄、性别、是否在内科相关科室住院的基线数据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健康教育组,住院期间转诊率为40.3%(307/762),出院6-12个月后转诊率升高至61.3%(467/762);在未接受健康教育组,住院期间转诊率为38.3%(296/772),出院6-12个月后转诊率升高至46.6%(360/772);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组与未接受健康教育组转诊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0.3%vs.38.3%,c2=0.609,P=0.435);出院6-12个月后,两组转诊率比较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61.3%vs.46.6%,c2=33.142,P=0.001)。其次,我们将两组转诊成功患者进行汇总,按年龄段分为9组,分别为0-10岁,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1-90岁,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组之间转诊率高低存在统计学差异(c2=21.137,P<0.05),且两组转诊率较高组均在31-70岁组;与此同时,转诊成功与否与性别无关(c2=0.210,P=0.647)。非肝病科HBV感染者转诊率在内科相关科室及非内科相关科室间存在差异(c2=19.273,P<0.001);在男性患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50 U/L的患者转诊率更高(66.87%vs.51.57%,P=0.001)。结论:1.我院住院病人乙肝感染标志物筛查率为36.76%,HBV感染者转诊率偏低。2.肝病科医生对HBs Ag(+)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HBV感染者转诊率。3.非肝病科医生在提高HBV感染者肝病科转诊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孙四珍[3](2021)在《医务工作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比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务工作者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各项病毒血清学指标和不同年龄组间的乙肝感染模式的差异,分析医务工作者的HBV感染状况和乙肝疫苗接种对医务工作者的保护效率。方法:(1)研究对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20年体检的医务工作者共5851人,其中全部完成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抗-HBc)检测的有效数据共5079例,把这些数据按照年龄进行分组,分为小于(<)30岁年龄组共757人(占总例数14.9%),30岁50岁年龄组共3838人(占总例数75.6%)和大于(≥)50岁年龄组共484人(占总例数9.5%)。(2)研究方法:根据检测结果HBsAg,抗-HBs和抗-HBc的不同,分为五种不同的HBV感染模式:(1)模式一:抗-HBs单阳性,代表主动免疫注射乙肝疫苗;(2)模式二:抗-HBs和抗-HBc双阳性,代表自然感染过HBV并清除病毒产生乙肝保护性抗体;(3)模式三:抗-HBc单阳性,代表既往感染过HBV虽清除病毒但未产生乙肝保护性抗体;(4)模式四:HBsAg阳性,代表HBV感染者;(5)模式五:全阴性,代表未感染过HBV。分析医务工作者整体HBsAg,抗-HBs和抗-HBc的阳性率和不同年龄组之间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的差异,并与一般人群进行比较。分析医务工作者整体的HBV感染模式和比较不同的HBV感染模式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分布情况。(3)检测试剂和方法:使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PLUS i2000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4)统计分析:使用IBM 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3个)之间进行两两比较时,调整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3=0.0167,P’<0.0167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获得有效数据共5079例,HBsAg总阳性率为0.9%,抗-HBs总阳性率为85.7%,抗-HBc总阳性率为14.7%。(2)医务工作者抗-HBs单阳性感染模式在五种感染模式中占比最高,占比72.7%;之后依次为:抗-HBs和抗-HBc双阳性感染模式(13.0%),全阴性感染模式(12.6%),HBsAg阳性模式(0.9%),抗-HBc单阳性感染模式(0.8%)。(3)不同年龄组的HBsAg、抗-HBs和抗-HBc的阳性率:<30岁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为0.1%,抗-HBs阳性率为84.4%,抗-HBc阳性率为3.8%。3050岁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为0.9%,抗-HBs阳性率为87.4%,抗-HBc阳性率为14.1%。≥50岁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为2.7%,抗-HBs阳性率为74.0%,抗-HBc阳性率为36.4%。(4)不同年龄组之间HBsAg阳性率(X2=18.377,P<0.05),抗-HBs阳性率(X2=64.912,P<0.05)和抗-HBc阳性率(X2=253.013,P<0.05)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50岁年龄组的HBsAg阳性率高于<30岁(X2=17.264,P<0.0167)和3050岁(X2=13.611,P<0.0167)。≥50岁年龄组的抗-HBs阳性率低于<30岁(X2=20.392,P<0.0167)和3050岁(X2=88.499,P<0.0167)。<30岁和3050岁年龄组的HBsAg阳性率(X2=4.559,P=0.033>0.0167)和抗-HBs阳性率(X2=5.111,P=0.025>0.0167)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组越大,抗-HBc阳性率越高。(5)不同年龄组HBV感染模式:<30岁年龄组感染模式构成比多少顺序依次为:模式一(80.7%),模式五(15.5%),模式二(3.7%),模式四(0.1%),模式三(0)。3050岁年龄组感染模式构成比多少顺序依次为:模式一(74.6%),模式二(12.9%),模式五(11.3%),模式四(0.9%),模式三(0.4%)。≥50岁年龄组感染模式构成比多少顺序依次为:模式一(45.0%),模式二(28.9%),模式五(18.6%),模式三(4.8%)。模式四(2.7%)。(6)各年龄组均以模式一占比最高,模式三和模式四占比最少。且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各个不同感染模式之间也存在差异(X2=312.872,P<0.05)。具体表现为:年龄组越大,模式一占比越小(X2=217.669,P<0.05),模式二占比越高(X2=166.122,P<0.05)。≥50岁年龄组模式三和模式四占比均分别高于<30岁(X2=34.087,P<0.0167和X2=17.264,P<0.0167)和3050岁(X2=85.548,P<0.0167和X2=13.611,P<0.0167)。<30岁和3050岁年龄组的模式三(X2=2.079,P=0.091>0.0167)和模式四(X2=4.559,P=0.033>0.0167)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050岁年龄组模式五占比低于<30岁(X2=10.454,P<0.0167)和≥50岁(X2=21.611,P<0.0167),<30岁和≥50岁年龄组的模式五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2.094,P=0.160>0.0167)。结论:(1)医务工作者的HBsAg总阳性率为0.9%,其中以≥50岁年龄组的HBsAg阳性率最高(2.7%),<30岁年龄组的HBsAg阳性率最低(0.1%)。(2)医务工作者的抗-HBs总阳性率85.7%(包括抗-HBs单阳和抗-HBs和抗-HBc双阳性两种感染模式),其中以≥50岁年龄组的抗-HBs阳性率最低(74.0%)。(3)各年龄组均以模式一占比最高,模式三和模式四占比最少。年龄组越大,模式一占比越小,模式二占比越高。较其他年龄组,≥50岁年龄组模式一占比下降最明显,模式二、三、四均明显上升。

万咏梅[4](2020)在《成人不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和接种意愿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20-49岁成人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不同免疫策略接种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阳转率和抗体浓度,比较不同免疫策略的免疫效果;了解成人乙型肝炎(乙肝)知识知晓情况、HepB接种现状、未接种者的未接种原因、无或不详接种史者的接种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成人HepB健康教育,制定成人HepB免疫策略,提高HepB接种意愿和接种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中“成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研究”的课题数据,选取初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Anti-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Anti-HBc)三项指标均为阴性20-49岁成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HepB免疫策略接种后免疫效果。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北京、黑龙江、甘肃省3省选取18-59岁成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成人乙肝知识知晓情况、HepB接种现状、未接种原因、无或不详接种史者的接种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按不同免疫程序接种 HepB,10μg HepB-HPY 组 0-1-2m、0-1-3m、0-1-6m、0-1-12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71.57%、97.37%、100%、9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9,P<0.001),GMC(mIU/mL)为 116.70、381.27、915.36、91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1,P<0.001);10μg HepB-CHO 组 0-1-3m、0-1-6m、0-1-12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3.65%、88.55%、8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34),GMC(mIU/mL)为 144.94、328.37、29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6.42,P<0.001);10μg HepB-SCY 组 0-1-2m、0-1-3m、0-1-6m、0-1-12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1.33%、85.19%、87.07%、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P=0.035),GMC(mIU/mL)为 114.41、170.65、329.21、4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1.97,P<0.001);20μg HepB-SCY 组0-1-2m、0-1-3m、0-1-6m 程序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3.02%、100%、9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MC(mIU/mL)为 167.03、949.83、168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1,P<0.001)。不同种类HepB接种,0-1-2m程序组10μg HepB-HPY、10μg HepB-SCY接种,Anti-HBs阳转率为71.57%、8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3,P=0.127),GMC(mIU/mL)为 116.70、11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4,P=0.077);0-1-3m程序组 10μg HepB-HPY、10μg HepB-CHO、1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97.37%、83.65%、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97,<0.001),GMC(mIU/mL)为 381.27、144.94、17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5.22,P<0.001);0-1-6m 程序组 10μg HepB-HPY、10μg HepB-CHO、1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100%、88.55%、8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5,P<0.001),GMC(mIU/mL)为 915.36、328.37、32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0.82,P<0.001);0-1-12m 程序组 10μg HepB-HPY、1Oμg HepB-CHO、10μg HepB-SCY接种,Anti-HBs阳转率为91.58%、88.17%、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02),GMC(mIU/mL)为 918.23、296.14、47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07,P<0.001)。不同剂量 HepB 接种,0-1-2m 程序组 10μg HepB-SCY、2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1.34%、8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89),GMC(mIU/mL)为 114.41、16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P=0.142);0-1-3m程序组 10μg HepB-SCY、20μg HepB-SCY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5.1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P<0.001),GMC(mIU/mL)为 170.65、94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P<0.001);0-1-6m 程序组 10μg HepB-SCY、20μg HepB-SCY 接种,Anti-HBs 阳转率为 87.07%、96.46%(χ2=8.20,P=0.004),GMC(mIU/mL)为 329.21、168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P<0.001)。3省调查对象平均乙肝知识得分为8.07±2.64,“共用注射器可能感染HBV”(88.51%)、“母亲感染HBV可能传播给孩子”(85.48%)、“HBV可能经血或血液制品传播”(84.53%)3题回答正确率较高,“与HBV感染者一起进餐可能被感染”(41.29%)、“感染HBV一定会慢性化并且终生携带病毒”(12.82%)两题回答正确率较低,地点、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有无保险、周围人群HBV感染情况是乙肝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调查对象HepB接种率为48.61%,全程接种率为28.85%,地点、年龄、居住地类型、文化程度、职业、周围人群HBV感染情况、乙肝知识得分是HepB接种率影响因素,HepB全程接种率影响因素有地点、年龄、保险、周围人群HBV感染情况、乙肝知识得分。HepB未接种原因主要为“我感染乙肝的风险不大”(45.13%)、“我身体很健康,不需要接种”(35.06%)、“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接种”(31.82%)。无或不详接种史者HepB意愿接种率为72.48%,地点、性别、有无保险是HepB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免疫程序HepB接种,0-1-3m、0-1-6m、0-1-12m程序接种Anti-HBs阳转率相当,0-1-6m和0-1-12m程序高应答率高于0-1-3m,考虑成人接种后免疫应答率和接种便利因素,0-1-6m应为首选免疫程序;不同种类HepB接种,HepB-HPY免疫效果高于HepB-SCY和HepB-CHO;成人接种HepB不同剂量,20μg剂量组免疫效果高于10μg,20μg应为接种首选剂量。成人HepB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乙肝知识水平和乙肝防控意识可以增加人群接种率,性别和有无保险是影响HepB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

徐靓亮[5](2020)在《中国六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疫苗免疫后血清学监测意愿调查及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血清学监测(Post-vaccination serologi cal testing,P VST)的意愿 及影响 因素;2.根据HBsAg阳性母亲子女的PVST监测结果,评价现有HBV母婴传播阻断策略的实施效果;3.评价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在PVST监测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PVST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意愿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在福建、浙江、江西、河南、甘肃、陕西六省抽取13个区(县),在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对经产前筛查为HBsAg阳性且在2019年3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内分娩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HBV感染相关信息。采用单因素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开展PVST监测意愿的因素。2.HBsAg 阳性母亲子女的PVST监测结果分析:采用便利抽样法的方法在福建、江西、甘肃三省抽取5个区(县),将区(县)内全部经产前筛查为HBsAg阳性,且在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分娩的母亲及其子女纳入研究并进行随访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HBV感染相关情况、其子女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后续PVST随访等信息。采用单因素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开展PVST监测的依从性因素;用kappa一致性检验及kappa假设检验分别比较胶体金快速检测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对指标 HBsAg、Anti-HBs 及 HBV 母婴传播阻断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双重检测法(使用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初筛,异常检测结果ELISA法复核)与ELISA法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在PVST监测中的适用性,并计算其检测效能。结果:1.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意愿调查:共调查1183名HBsAg阳性母亲,89.18%(1055名)的调查对象愿意接受PVST监测,10.82%(128名)调查对象拒绝参与PVST。在拒绝参与PVST监测的原因中,53.91%(69人)因孩子太小不便采血检测而拒绝PVST;28.13%(36人)的母亲因交通不便拒绝参与PVST;22.66%(29人)因担心泄露隐私而拒绝;19.53%(25人)自认为没必要进行PVST。HBsAg 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省份、常住居民、喂养方式、孕期是否进行乙肝相关治疗、乙肝知识得分、PVST知晓程度,是影响调查对象参与PVST意愿的因素。其中浙江省(OR=3.19,95%CI:1.47-6.93)、福建省(OR=1.86,95%CI:1.03-3.36)、江西省(OR=8.28,95%CI:3.10-22.11)、河南省(OR=4.91,95%CI:2.41-10.02)、甘肃省(OR=1.51,95%CI:1.97-10.32)调查对象的PVST接受意愿均高于陕西省;常住居民参与PVST的意愿高于非常住居民(OR=1.68,95%CI:1.77-6.22);孕期未进行乙肝治疗的调查对象参与PVST的意愿高于接受治疗的(OR=1.62,95%CI:1.07-2.66);乙肝相关知识得分高的调查对象参与PVST的意愿高于得分低的(OR=4.71,95%CI:1.99-11.14);与对PVST知晓程度低的母亲相比,PVST知晓程度高的母亲对子女PVST的接受意愿升高4.54倍(OR=4.54,95%CI:2.58-7.99)。2.HBsAg阳性母亲子女的PVST监测结果分析:HBsAg阳性母亲子女PVST监测中,有776名(74.32%)儿童进行了 PVST检测,根据551份ELISA法的检测结果,有538名(97.64%)的儿童HBV母婴传播阻断成功,5名(0.91%)儿童感染HBV,8名(1.45%)儿童为HBV易感。有268名满足PVST监测条件的儿童的未参与PVST采血,其中29.48%(79人)的儿童家长拒绝采血,18.28%(50人)的儿童家长信息错误、无法联系,11.57%(31人)的儿童离开调查所在地。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显示,HBsAg阳性母亲的所在省份、分娩方式、发现乙肝感染的时间、孕期ALT水平是影响其PVST依从性的因素。其中江西省(OR=5.55.95%CI:3 05-10.07)、廿肃省(OR=2.82,95%CI:1.78-4.47)调查对象参与PVST的依从性均高于福建省。既往已知自己HBV感染的HBsAg阳性母亲依从性高于此次发现乙肝感染的(OR=1.71,95%CI:1.24-2.37),未检测ALT水平的HBsAg阳性母亲比检测ALT<40U/L 的 HBsAg 阳性母亲对 PVST 的依从性高(OR=2.28,95%CI:1.58-3.30)。根据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和ELISA法对指标HBsAg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弱,对指标Anti-HBs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微弱,对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微弱;双重检测法和ELISA法对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结论: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意愿较好,但存在地区差异。我国现行的HBV母婴传播阻断策略的成功率可达97.64%,但仍有1.45%的儿童HBV易感需再次接种乙肝疫苗。低年龄段儿童采血困难、担心个人或孩子的隐私暴露等因素是影响PVST依从性的主要因素。PVST检测中,使用末梢血采集方案或可提高目标人群对PVST监测的依从性。胶体金快速检测法与ELISA法一致性不强,直接用快速检测法代替ELISA法在PVST中使用不可行,可以根据儿童家长需求提供静脉血ELISA法检测或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初筛、ELISA法复核的双重检测法。

李婷婷[6](2020)在《重庆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防治政策认知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中国乙型肝炎的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作为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医务人员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重要角色。本研究旨在通过政策概述了解国家发布的乙型肝炎防治政策,以及全国省级行政区对于相关政策的网络宣传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探索重庆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防治政策认知的薄弱环节,为提高重庆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防治政策认知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科学的参考。方法:参考已经发布的乙型肝炎认知文献,结合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要点,选取了6个乙型肝炎的认知问题;同时,结合政策综述检索的结果,设置了就业政策、医保政策和药物政策三方面共28个问题,包括对于相关政策信息的认知、宣传和执行情况;最后设置了3个问题,了解研究对象所在社区开展乙型肝炎防治政策健康教育的情况;针对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设有13个问题。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我们邀请了抽中的各级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按自愿参与原则填写问卷。通过Cronbach’sα系数和因子分析对问卷的可靠性进行评价。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IBM 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乙型肝炎防治政策梳理,一共筛选出23条国家发布的乙型肝炎防治政策信息,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就业政策文件12条,医保政策8条,药物政策3条。31个省级行政区中,11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官网上公开发布了乙型肝炎防治政策。参与问卷调查的389位医务人员中80.21%是女性、平均年龄为33.50±8.41岁、教育水平在本科及以上的占54.76%、51.41%是在编、平均工作年限为11.20±8.52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乙型肝炎知识认知(总分25分)平均得分是20.86±3.39分,平均知晓率为83.44%;乙型肝炎就业政策(总分5分)、医保政策(总分10分)和药物政策(总分13分)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66±0.94分、3.63±2.58分和5.29±4.18分,政策部分(总分28分)的平均总分是11.58±5.75分,平均知晓率为41.35%。性别(P<0.001)、科室(P<0.001)、医院等级(P=0.028)和乙型肝炎知识得分(P<0.001)等因素会影响乙型肝炎政策认知水平。31.87%社区开展乙型肝炎防治政策的健康教育频率的频率是3个月一次,24.06%是半年一次;且90%以上是通过讲座和粘贴宣传手册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结论:国家发布了一系列乙型肝炎防治政策来保障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就业权利,减轻其治疗负担,但是地方政府对于这些政策信息的网络宣传力度不够,内容不够全面。部分重庆市医务人员对防治乙型肝炎的认知较低,社区开展的相关健康教育不够。需要强化权威官网上的信息推广,对医务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相关健康教育;同时,应该将乙型肝炎防治政策纳入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并提高开展相关健康教育的频率。

黄瑶[7](2020)在《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人群吸烟、饮酒与乙型肝炎流行及肝功能关联的现况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人群吸烟、饮酒情况,探讨吸烟、饮酒与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流行及肝功能的关联,为发现乙肝和肝功能异常的高危人群,降低人群肝脏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开展有效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省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区农村常住且年龄≥18岁的居民,采取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史、乙肝疫苗史等,采集血液样本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表面抗体(HBs Ab)、乙肝核心抗体(HBc Ab),同时检测5项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非条件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生活方式行为吸烟、饮酒与乙肝流行模式(易感模式、感染模式和免疫模式)的关联,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探讨吸烟、饮酒和乙肝病毒(HBV)感染与肝功能异常的关联。结果:本研究纳入1629例研究对象,总饮酒率为42.97%,男性与女性的饮酒率分别为59.83%和29.55%;总吸烟率为17.56%,男性和女性吸烟率分别为38.78%和0.66%;研究对象是否饮酒的三种流行模式的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吸烟的三种流行模式的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多因素后,与不饮酒相比,饮酒易感模式OR(95%CI)为1.34(1.03,1.74),感染模式的OR(95%CI)为1.08(0.79,1.49),进一步性别分层后,男性易感模式的调整OR(95%CI)为1.90(1.25,2.90),而女性的易感模式和感染模式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吸烟相比,调整多因素后,吸烟易感模式OR(95%CI)为0.86(0.61,1.20),感染模式的OR(95%CI)为0.96(0.64,1.45),进一步进行性别分层后,男性和女性乙肝易感模式和感染模式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人群ALT、AST、TBIL和IBIL 4种肝功能异常率均高于非吸烟人群(P<0.05),饮酒人群5种肝功能异常率均高于非饮酒人群(P<0.05);HBV感染阳性人群ALT异常率高于HBV感染阴性人群(P<0.05);除DBIL外,“仅吸烟”肝功能异常率均低于“仅饮酒”和“仅HBV阳性”;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多因素后,与“不饮酒+不吸烟+HBV阴性”相比,“仅饮酒”对ALT、AST和DBIL异常率的调整OR(95%CI)分别为2.43(1.54,3.84)、2.07(1.27,3.37)和1.53(1.16,2.02),对TBIL和IBIL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仅吸烟”和“仅HBV阳性”对5种肝功能异常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与HBV感染、吸烟和饮酒三项“全阴性”相比,“任意1项阳性”、“任意2项阳性”和“全阳性”对ALT异常率的调整OR(95%CI)分别为2.37(1.57,3.58)、5.24(3.42,8.03)和7.42(3.78,14.59),这三组对AST异常率的调整OR(95%CI)分别为1.96(1.26,3.06)、5.01(3.19,7.87)和5.66(2.75,11.68),对DBIL异常率的调整OR(95%CI)分别为1.53(1.17,2.01)、2.32(1.68,3.21)和2.23(1.15,4.34),对TBIL异常率的调整OR(95%CI)分别为1.36(0.88,2.08)、2.62(1.67,4.11)和2.64(1.16,6.01);对IBIL异常率的调整OR(95%CI)分别为1.35(0.83,2.19)、2.16(1.28,3.64)和1.77(0.65,4.79);进一步将性别分层,对于男性人群,调整多因素后,与“不饮酒+不吸烟+HBV阴性”相比,“仅饮酒”对ALT和AST异常率的调整OR(95%CI)分别为3.47(1.69,7.14)和3.44(1.59,7.47),对TBIL、DBIL和IBIL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仅吸烟”对5种肝功能异常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仅HBV阳性”对ALT异常率的调整OR(95%CI)为2.87(1.13,7.33),对其余4种肝功能异常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HBV感染、吸烟和饮酒“全阴性”相比,“任意1项阳性”、“任意2项阳性”和“全阳性”对ALT异常率的调整OR(95%CI)分别为2.97(1.50,5.88)、3.95(2.00,7.71)和5.33(2.26,12.55),这三组对AST异常率的调整OR(95%CI)分别为2.85(1.36,5.97)、4.33(2.10,8.94)和4.60(1.83,11.56),对TBIL、DBIL和IBI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女性人群,调整多因素后,与“不饮酒+不吸烟+HBV阴性”相比,“仅饮酒”对DBIL异常率的调整OR(95%CI)为1.65(1.11,2.46),对其余四种肝功能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仅HBV阳性”对5种肝功能异常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HBV感染、吸烟和饮酒“全阴性”相比,“任意1项阳性”和“任意2项阳性”对ALT异常率的调整OR(95%CI)分别为1.50(0.86,2.61)和4.56(2.12,9.80);这两组对AST异常率的调整OR(95%CI)分别为1.10(0.59,2.06)和3.57(1.54,8.30);对TBIL异常率的调整OR(95%CI)分别为1.07(0.59,1.93)和3.98(1.82,8.72);对DBIL异常率的调整OR(95%CI)分别为1.63(1.14,2.32)和1.68(0.87,3.26);对IBIL异常率的调整OR(95%CI)分别为0.85(0.43,1.65)和3.28(1.37,7.84)。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人群吸烟率高(男性),饮酒率高;男性人群饮酒与HBV易感模式存在关联,饮酒与感染模式共存率较高;男性人群饮酒和HBV感染均与肝功能异常存在关联,而且男性人群吸烟、饮酒和HBV感染三种因素联合对肝功能异常影响最大;建议重视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饮酒和HBV感染问题,加强健康教育和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重视饮酒和吸烟等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其发展为肝脏疾病或肝癌的风险。

岳娜[8](2020)在《戊型肝炎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策略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全球因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导致44,000人死亡。我国戊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于2012年超过甲型肝炎,成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一大疾病。研究目的是了解中国部分地区人群、猪和环境中的HE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戊型肝炎的干预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从而为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HEV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1)基于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方法,了解人群与猪的HEV感染情况。(2)对江苏省某监测点采集上报的猪胆汁、人血清及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血清抗-HEV Ig G、抗-HEV Ig M、HEV RNA,同时利用荧光定量与测序分析,从基因层面分析HEV在生态环境、猪及猪制品和患者间的同源性。(3)利用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从社会角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戊肝疫苗接种进行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采用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和增量成本效用比(Incremental cost-utility ratio,ICUR)来确定优势策略,用敏感性分析来确定模型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1)中国大陆一般人群血清抗-HEV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阳性率为27.30%(95%CI:22.40%-32.20%),职业人群为47.40%(95%CI:40.10%-54.80%),猪群为66.40%(95 CI:61.70%-71.10%),人群抗-HEV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血清阳性率为1.80%(95%CI:0.70%-2.90%)。年龄大于40岁者血清感染率较高,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高,在职业人群中,猪肉零售商血清感染率最高。职业人群血清感染率与成年猪(>3个月)血清感染率相关系数为0.88。(2)江苏省某监测点猪胆汁HEV RNA阳性率为2.90%,猪职业接触人群血清感染率为36.50%。40岁以上人群血清感染率高于40岁以下,且养殖工血清感染率最高为74.12%。疑似急性病毒性肝炎确诊戊型肝炎患者中,d4h基因型占比为68.57%。戊型肝炎感染者中,乙型肝炎与戊型肝炎重叠感染率为22.22%。(3)在中年慢性乙型肝炎人群中,相对于不接种,全部接种、筛选后接种的ICER依次为5.35万元/病例、3.00万元/病例,ICUR依次为27,362.52/QALY、15,300.10/QALY。老年患者中相比于不接种,全部接种、筛选后接种ICER为4.43万元/病例、2.08万元/病例,ICUR为22380.11元/QALY、10413.61元/QALY。研究结论:(1)猪职业接触人群的HEV感染情况高于一般人群,且地域、年龄和不同工种是影响血清感染率的重要因素。职业人群血清感染率与成年猪(>3个月)血清感染率存在相关性。(2)江苏省某监测点猪和人感染HEV具有同源性,年龄与工种影响血清感染率。(3)从社会角度出发,筛选后疫苗接种是戊肝散发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优势策略。

金奇[9](2020)在《2008-2018年中国大陆乙肝发病率与患病率研究的荟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近十年中国大陆不同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的研究现状,为乙型肝炎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为消除乙肝的目标提供流行病学依据,减轻社会负担。材料和方法:选择Pub Med、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作为检索平台。中文采用以下检索词作为关键词:(乙肝或乙型病毒性肝炎)且(发病率或患病率或流行病学),英文采用以下检索词:hepatitis virus B,incidence,prevalence epidemiology,china,并采用Mesh联合自由词进行检索。检索2008-2018年期间在上述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有关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或患病率的中英文文献。由两位独立的研究人员根据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两位人员意见不一致时通过讨论或第三方协助解决。纳入标准:发病率的研究在中国大陆内省或市级区域进行;研究对象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者;研究指标是乙肝报告发病率或患病率;研究时间为2008-2018年。排除标准:数据不完整或重复的文献;研究资料数据无法纳入的文献,如评论、荟萃分析等;研究地区重复时,排除时间范围较小的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数据,发病率研究包括:文献特征、研究中地区、人群等数据结果。将年均报告发病率或患病率和95%置信区间(CI)用于合并效应量。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再用I2检验分析各个纳入文献研究之间的异质性,P≤0.001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从性别、地区、时间三个方面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最初共检索到2494篇文献。最终纳入37篇关于发病率,16篇关于患病率的文献。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乙型病毒性肝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6.60/10万人,(95%CI:47.62-74.07)。地区分布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南方地区的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5.42/10万人,(95%CI:56.60-82.57),北方地区为47.62/10万人,(95%CI:29.13-82.57),P≤0.001;东部地区的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8.46/10万人,(95%CI:29.13-56.60),中部地区为99.10/10万人,(95%CI:82.57-115.04),西部地区为90.91/10万人,(95%CI:56.60-145.30),P≤0.001;性别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5.30/10万人,(95%CI:137.93-159.67),女性的为74.07/10万人,(95%CI:65.42-83.57),P≤0.00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2018年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6.72/10万。乙肝患病率为3.85%,(95%CI:2.91%,4.76%),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病率为4.76%,(95%CI:3.85%-5.66%),女性患病率为3.85%,(95%CI:2.91%-5.66%);南方地区的患病率为5.66%,(95%CI:4.76%-6.54%),北方地区的患病率为1.96%,(95%CI:0.99%-2.91%),东部地区的患病率为5.66%,(95%CI:5.66%-5.66%),中部地区的患病率为3.85%,(95%CI:3.85%-4.76%),西部地区的患病率为2.91%,(95%CI:2.91%-3.85%)。结论:1.2008-2018年乙肝报告发病率未见下降趋势。2.发病率文献均是从报告发病率的角度进行研究,且未对年龄进行分组。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高于女性。4.南北地区分布的亚组分析显示,南方地区报告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高于北方。5.东中西部地区的亚组分析显示,中部地区的报告发病率最高,东部地区最低;东部地区的患病率最高,西部地区的患病率最低。

郝新[10](2020)在《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据报道,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常见于接受化学疗法或免疫抑制疗法的血液恶性肿瘤或器官移植患者。关于肝移植术后HBV再激活的病例有较多学者关注,而同种异体肺移植受者的HBV再激活事件,研究及关注不多,特别是在以HBV感染率较高的中国。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3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肺移植患者,共102例。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HBV病毒学特征、免疫抑制治疗方案、随访时间和死亡率。按HBV再激活与否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包括HBV再激活率、HBV再激活影响因素、患者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9.2(33.8-44.5)个月。研究结果表明,102例患者中HBsAg阳性(n=8)和HBsAg阴性(n=94),HBcAb阳性(n=90)和HBcAb阴性(n=12),共7例(6.9%)患者在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出现HBV再激活。结果显示,HBV再激活组与非再激活组相比,受体糖尿病(OR=14.112 P=0.009)及受体HBsAg(0R=16.529 P=0.006)是肺移植术后出现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p<0.001)及受体HBsAg阳性(p=0.005)的患者,肺移植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短于无合并上述基础病患者。结论:1、现症与既往HBV感染患者接受同种异体肺移植手术,并采用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可发生HBV再激活。2、糖尿病、受体的HBsAg阳性是肺移植术后出现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

二、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结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结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延安市某院联合免疫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干预措施
    3.诊断标准
    4.纳入及排除标准
    5.研究方法
    6.资料收集及标本采集
    7.仪器与试剂
    8.检测方法
    9.统计学方法
    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变量赋值情况
第二章 结果
    1.一般情况
    2.一般资料对婴儿联合免疫后应答效果影响的分析
    3.母亲感染状态对婴儿联合免疫后应答效果影响的分析
    4.新生儿脐静脉血感染状态对婴儿联合免疫后应答效果的影响分析
    5.HBsAg阳性孕妇胎盘组织中HBsAg的表达
    6.婴儿联合免疫后无应答及低应答的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联合免疫阻断MTCT效果的分析
    2.婴儿联合免疫后低应答及无应答影响因素的讨论
    3.HBsAg 阳性孕妇胎盘组织中 HBsAg 的表达情况
    4.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2)住院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筛查、转诊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
    2.2 中国在消灭乙肝方面所做努力
    2.3 乙肝患者筛查、管理策略
    2.4 乙肝患者进行转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2.5 乙肝防控、诊治的经济学分析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资料收集
        3.1.1 研究对象
        3.1.2 入组标准
    3.2 分组
        3.2.1 健康教育组与未接受教育组基本资料
        3.2.2 转诊成功亚组基本资料
    3.3 主要研究内容
    3.4 管理流程
    3.5 人员责任分配
    3.6 检测方法
    3.7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乙肝筛查情况
        4.1.1 我院乙肝总体筛查情况
        4.1.2 各科室乙肝筛查情况
        4.1.3 内科相关科室与非内科相关科室筛查情况
    4.2 非肝病科HBV感染者转诊情况
    4.3 影响非肝病科HBV感染者转诊因素
        4.3.1 不同性别、年龄组转诊情况
        4.3.2 内科相关科室住院与否对转诊率影响
        4.3.3 ALT水平对转诊率影响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医务工作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检测试剂和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2 HBV感染血清标志物总体分布情况
    3.3 不同年龄组HBV感染血清标志物分布情况
        3.3.2 30~50 岁年龄组HBV感染血清标志物分布情况
        3.3.3 ≥50 岁年龄组HBV感染血清标志物分布情况
        3.3.4 不同年龄组HBsAg、抗-HBs和抗-HBc的差异
        3.3.5 不同年龄组HBV感染模式的差异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国近3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控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成人不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和接种意愿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部分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不同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材料与方法
    3.1 资料来源
    3.2 现场调查与血标本采集、检测
    3.3 指标定义
    3.4 数据整理与分析
    3.5 伦理审查
4.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
    5.1 不同免疫程序HepB接种免疫效果比较
    5.2 不同种类HepB接种免疫效果比较
    5.3 不同剂量HepB接种免疫效果比较
6. 讨论
    6.1 不同免疫程序HepB接种免疫效果
    6.2 不同种类HepB接种免疫效果
    6.3 不同剂量HepB-SCY接种免疫效果
7. 研究局限性
8. 结论和建议 第二部分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意愿调查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材料和方法
    3.1 调查现场
    3.2 研究对象
    3.3 样本量计算
    3.4 调查方法与内容
    3.5 指标定义
    3.6 统计分析
    3.7 质量控制
    3.8 伦理审查
4.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
    5.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5.2 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5.3 HepB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5.4 HepB全程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5.5 HepB未接种原因
    5.6 HepB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
6. 讨论
    6.1 乙肝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6.2 HepB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6.3 HepB全程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6.4 HepB未接种原因
    6.5 HepB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
7. 局限性
8.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成人乙型肝炎感染风险和疾病负担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附件 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意愿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致谢

(5)中国六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疫苗免疫后血清学监测意愿调查及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中英文对照表
背景
研究目的
技术路线
内容与方法
    1. 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意愿调查
        1.1研究设计及现场
        1.2 调查对象及样本量估算
        1.3 调查内容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HBsAg阳性母亲子女的PVST监测结果分析
        2.1 研究设计及现场
        2.2 调查对象及样本量估算
        2.3. 调查内容
        2.4 血标本采集及检测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质量控制
    4. 伦理审查
研究结果
    1. HBsAg 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意愿调查
        1.1 基本情况
        1.2 乙肝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1.3 调查对象的心理状态分析
        1.4 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意愿分析
    2. HBsAg阳性母亲子女的PVST监测结果分析
        2.1 PVST监测随访情况
        2.2 HBsAg阳性母亲的基本情况
        2.3 HBsAg阳性母亲子女PVST监测结果分析
        2.4 PVST失访原因分析
        2.5 HBsAg阳性母亲接受其子女进行PVST采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2.6 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对HBsAg、Anti-HB指标的检测效果评价
讨论
    1. HBsAg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PVST监测的意愿
    2. 对HBsAg阳性母亲子女开展PVST监测的必要性
    3. 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在PVST监测中应用
研究局限性
研究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免疫后血清学检测实施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附件 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学检测相关知识及接受意愿调査问卷

(6)重庆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防治政策认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局限性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7)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人群吸烟、饮酒与乙型肝炎流行及肝功能关联的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吸烟、饮酒与乙型肝炎流行的关联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吸烟、饮酒和 HBV 感染与肝功能关系的现况研究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吸烟、饮酒与乙型肝炎流行及肝功能关系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戊型肝炎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策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大陆人群和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被纳入研究的检索结果及特征
        2.2 方法质量学
        2.3 异质性和发表偏倚
        2.4 不同群体间的感染率和关系
        2.5 人群和猪群亚组分析
        2.6 人群与猪血清感染率相关性
        2.7 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第二章 江苏省戊肝监测点生态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实验室检测原理
        1.4 实验操作步骤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猪群
        2.2 猪职业接触人群
        2.3 急性戊型肝炎肝炎患者
        2.4 江苏省某监测点水样检测情况
    3 讨论
第三章 基于Markov模型对乙肝戊肝重叠感染人群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免疫策略
        1.3 决策树-Markov模型
        1.4 模型参数确定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决策树-Markov模型
        2.2 中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戊肝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2.3 慢性乙型肝炎老年人群戊肝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戊型肝炎生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2008-2018年中国大陆乙肝发病率与患病率研究的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数据资料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发病率研究
    2.2.1 发病率纳入研究特征
    2.2.2 乙肝年均报告发病率分析
    2.2.3 发病率的亚组分析
    2.2.4 研究结果与疾病监测数据比较
2.3 乙肝患病率
    2.3.1 患病率纳入研究特征
    2.3.2 乙肝患病率分析
    2.3.3 患病率的亚组分析 3 讨论
3.1 乙肝的流行病学
3.2 研究结果分析
3.3 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国乙肝流行病学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研究人群
    2、数据采集
    3、检测方法
    4、免疫抑制方案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1.1 、基线特征
    1.2 、临床特征
    1.3 、HBV再激活
    1.4 、风险因素的多变量分析
    1.5 、临床结局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结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延安市某院联合免疫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 张改霞. 延安大学, 2021(11)
  • [2]住院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筛查、转诊与管理[D]. 马苓. 吉林大学, 2021(01)
  • [3]医务工作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特征分析[D]. 孙四珍.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成人不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免疫原性比较和接种意愿调查[D]. 万咏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5]中国六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对其子女参与疫苗免疫后血清学监测意愿调查及监测结果分析[D]. 徐靓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6]重庆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防治政策认知调查[D]. 李婷婷.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7]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人群吸烟、饮酒与乙型肝炎流行及肝功能关联的现况研究[D]. 黄瑶.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8]戊型肝炎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及干预策略评价[D]. 岳娜. 东南大学, 2020(01)
  • [9]2008-2018年中国大陆乙肝发病率与患病率研究的荟萃分析[D]. 金奇.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10]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回顾性研究[D]. 郝新.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