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危害佛手和益阳

玉米螟危害佛手和益阳

一、玉米螟为害佛手、意杨(论文文献综述)

李妍颖[1](2021)在《玉米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文中指出玉米螟是我国玉米等多种禾谷类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玉米生产中常发灾害性、历史性的重要害虫,对玉米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在调查分析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螟的抗性及其玉米螟的发生危害情况、探索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在陕西渭北地区防治玉米螟的基础上,较系统地研究了玉米螟的危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旨在为基于农药减施增效的玉米螟科学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螟的抗性差异很大。供试27个玉米品种被玉米螟为害的最高被害株率为71.67%,最低为23.33%,平均被害株率为45.74%;最高百株虫量达80头/百株,最少的为20头/百株,平均百株虫量为51.94头/百株。2.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尚有待提高。试验结果表明,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对为害茎秆的玉米螟防效较高,为55~58%,对为害雌穗的玉米螟防效仅为12%左右,整体防效20%左右。供试松毛虫赤眼蜂卵卡室内和田间出蜂情况观察表明:不同批次的蜂卡出蜂率和出蜂动态差异很大,纸板蜂卡出蜂率相对较高,达70%左右,而有孔塑料球蜂卡出蜂率仅43.94%,说明有孔塑料球可能影响其出蜂率。第1批赤眼蜂卵卡出蜂时间最长,达11天,第1批无明显的出蜂高峰。第2批和第3批赤眼蜂蜂卡的出蜂时间为6天,出蜂高峰期分别是出蜂后的第2~3天。3.开展玉米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的供试5个玉米品种在不同品种和不同年度间受害程度差异较大,这与前面调查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螟抗性程度的结果完全一致。2018年5个供试玉米品种的平均被害率和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82.33%、155.73头/百株;其中泽玉8911的被害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仅为69.33%、115头/百株,极显着地低于其他4个玉米品种的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2019年5个供试玉米品种的平均被害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15.9%、19头/百株,其中陕单650被害率和百株虫量最高,分别为22.5%、28.50头/百株。2018年与2019年相比,2019年玉米螟的发生危害程度明显较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与2019年草地贪夜蛾传入我国,在玉米生长的中期,大范围连续2~3次喷洒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对玉米螟造成较大的杀伤作用有关。不同组织受害程度比较,在玉米生长后期,雌穗受害程度明显高于茎秆。2018年和2019年5个供试玉米品种雌穗被害率分别为78.07%和14.37%,百穗虫量分别为116.53头/百穗和16头/百穗;茎秆被害率分别为29.13%和2.81%,百秆虫量分别为39.20头/百秆和3.25头/百秆。4.田间玉米螟幼虫虫口密度在0~4头/株范围内,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率呈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供试5个品种2018年玉米螟虫口密度(X)与产量损失率(Z)之间的关系为:Z郑单958=1.367X﹣1.539,Z陕单609=2.059X﹣2.317,Z陕单650=2.139X﹣1.495,Z新单47=1.908X﹣1.97,Z泽玉8911=1.309X﹣1.147;2019年为:Z郑单958=1.2413X﹣1.0942,Z陕单609=1.8677X﹣1.7664,Z陕单650=1.6035X﹣1.6920。据此根据2018年和2019年两年供试5个品种8组调查数据分析,结合当地玉米螟防治费用,确定玉米螟防治指标为3.15头/株,或315头/百株。综上所述,供试27个玉米品种对玉米螟的抗性差异很大,选用抗螟品种为今后生产中科学防治玉米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提高防效;根据目前当地玉米的生产情况和开展玉米螟药剂防治的费用,本文提出玉米螟的防治指标为3.15头/株,即315头/百株。这些研究结果为实现玉米螟防治过程中农药使用的零增长,为玉米安全高效地生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袁志华[2](2013)在《亚洲玉米螟寄主种类及其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我国玉米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除为害玉米以外,亚洲玉米螟还为害多种作物和杂草。为了探明亚洲玉米螟的寄主植物种类及其嗜好的寄主植物,本研究通过非选择性笼罩试验和室内单头饲养来测定亚洲玉米螟能否在供试植物上完成生活史。通过亚洲玉米螟对不同植物的产卵选择和幼虫取食选择研究探明了亚洲玉米螟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亚洲玉米螟田间寄主种类研究通过田间非选择性笼罩试验,从供试的植物中筛选出20种亚洲玉米螟寄主植物。这些植物分别属于禾本科、豆科、菊科、蓼科、桑科和锦葵科。其中亚洲玉米螟在除大麦以外的所有供试禾本科植物上都能完成生活史,可以看出禾本科植物是亚洲玉米螟的主要寄主。从酸模叶蓼上羽化的一代成虫数量最多,显着高于其它植物;酸模叶蓼上的蛀孔数、隧道长度显着高于其它寄主植物;从酸模叶蓼上羽化出的二代虫数量也是最高的,显着高于除玉米以外的其它寄主植物。可以得出酸模叶蓼是田间试验供试植物中亚洲玉米螟的最适宜寄主植物。亚洲玉米螟的适宜寄主植物还包括玉米、谷子、薏苡、狗尾草、葎草、苍耳和苘麻。2.不同植物对亚洲玉米螟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利用不同植物组织在室内对亚洲玉米螟进行了单头饲养,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能在25种植物上完成生活史。室内饲喂条件下,亚洲玉米螟在供试豆科的大豆、红豆、豌豆、蚕豆、花生,大戟科的蓖麻和十字花科的甘蓝上也能完成生活史。通过室内饲养,还探明了不同植物对亚洲玉米螟的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研究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亚洲玉米螟在幼虫历期、蛹重、蛹历期、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上均差异显着。以向日葵饲养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率最高,达到72.92%,是玉米的两倍。以红豆饲养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历期最短,以菜豆饲养的亚洲玉米螟蛹最重、蛹羽化率最高,以蓖麻饲养的亚洲玉米螟蛹历期最短,以甘蔗饲养的亚洲玉米螟成虫寿命最长,以绿豆饲养的亚洲玉米螟单雌产卵量最高。通过组建亚洲玉米螟在不同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得出,向日葵饲养的亚洲玉米螟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玉米次之。向日葵是室内试验中亚洲玉米螟最适宜寄主植物。3.亚洲玉米螟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通过在温室条件下对亚洲玉米螟成虫产卵选择性和在室内幼虫取食选择性试验,探明了亚洲玉米螟成虫对不同植物的产卵和幼虫取食选择性,并确定其成虫产卵选择和幼虫取食选择的关联度。结果显示,对于玉米、菜豆、向日葵、葎草、酸模叶蓼和苘麻这6种寄主植物的8-9真叶期植株,成虫产卵量由多到少依次是葎草、酸模叶蓼、玉米、向日葵、苘麻和菜豆。葎草上的卵块数和卵粒数均显着高于除酸模叶蓼以外的其它植物;酸模叶蓼上的卵块数和卵粒数仅次于葎草,但差异不显着;在所有的重复试验中亚洲玉米螟只在菜豆上产卵1块。不同龄期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对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也有所不同。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偏好取食菜豆和酸模叶蓼,其次依次为葎草、向日葵和苘麻,对玉米叶片的选择性最低。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对这几种植物没有明显的选择偏好。

王生元,徐小兰,吴国华[3](2003)在《玉米螟为害佛手、意杨》文中研究说明

二、玉米螟为害佛手、意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米螟为害佛手、意杨(论文提纲范文)

(1)玉米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玉米螟研究现状
        1.1.1 种类与识别
        1.1.2 分布与为害
        1.1.3 危害损失与经济阈值研究
        1.1.3.1 20 世纪60 年代及其以前
        1.1.3.2 20世纪70~80年代
        1.1.3.3 20 世纪90 年代
        1.1.3.4 21 世纪以来
        1.1.4 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1.1.4.1 农业防治
        1.1.4.2 物理防治
        1.1.4.3 生物防治
        1.1.4.4 化学防治
    1.2 玉米螟近年来的发生动态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供试虫源
        2.1.3 供试玉米品种及种植方式
        2.1.4 供试仪器
    2.2 试验调查方法
        2.2.1 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螟抗性调查
        2.2.1.1 调查时间与取样方法
        2.2.2 松毛虫赤眼蜂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2.2.2.1 放蜂时间蜂卡类型与放置方法
        2.2.2.2 防效调查
        2.2.2.3 出蜂率调查
        2.2.3 危害情况、产量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2.2.3.1 危害情况调查
        2.2.3.2 产量损失测定
        2.2.3.3 防治指标计算
        2.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螟的抗性
        3.1.1 整株受害率比较
        3.1.2 茎秆和雌穗受害程度比较
    3.2 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3.2.1 蜂卡出蜂情况
        3.2.1.1 室内出蜂情况
        3.2.1.2 田间出蜂情况
        3.2.2 松毛虫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3.3 危害情况、产量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结果
        3.3.1 玉米螟危害情况
        3.3.1.1 不同年度间危害程度比较
        3.3.1.2 不同部位受害程度比较
        3.3.2 产量损失测定
        3.3.2.1 虫口密度(X)与单穗重(Y)之间的关系
        3.3.2.2 虫口密度(X)与产量损失率(Z)之间的关系
        3.3.3 防治指标分析
        3.3.3.1 玉米螟危害影响玉米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分析
        3.3.3.2 防治指标的确定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亚洲玉米螟寄主种类及其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亚洲玉米螟的危害
        1.1.1 亚洲玉米螟起源与分布
        1.1.2 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特性
        1.1.3 亚洲玉米螟记载寄主
        1.1.4 亚洲玉米螟近缘种
    1.2 昆虫寄主植物的确定
    1.3 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1.3.1 昆虫对植物的选择
        1.3.2 植物对虫害的反应
        1.3.3 昆虫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
        1.3.4 不同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亚洲玉米螟田间寄主种类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虫源
        2.1.2 供试植物的种植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田间寄主植物种类
        2.2.2 亚洲玉米螟在田间不同寄主植物的生长状况
    2.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植物对亚洲玉米螟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虫源
        3.1.2 供试植物组织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室内寄主种类确定
        3.2.2 不同植物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的影响
        3.2.3 不同植物对亚洲玉米螟生殖的影响
        3.2.4 实验种群生命表组建
    3.3 讨论
第四章 亚洲玉米螟对不同植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虫源
        4.1.2 供试植物
        4.1.3 亚洲玉米螟成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
        4.1.4 初孵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
        4.1.5 3 龄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
        4.1.6 5 龄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
        4.1.7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成虫产卵选择性
        4.2.2 初孵幼虫取食选择性
        4.2.3 3 龄幼虫取食选择性
        4.2.4 5 龄幼虫取食选择性
    4.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亚洲玉米螟寄主种类的确定
    5.2 不同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5.3 亚洲玉米螟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
    5.4 总结
    5.5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亚洲玉米螟在几种寄主植物上的为害状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玉米螟为害佛手、意杨(论文参考文献)

  • [1]玉米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D]. 李妍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亚洲玉米螟寄主种类及其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研究[D]. 袁志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3]玉米螟为害佛手、意杨[J]. 王生元,徐小兰,吴国华.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3(01)

标签:;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