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标准文件格式分析

ICC标准文件格式分析

一、ICC标准文件格式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硕[1](2017)在《基于印刷质量在线检测系统的色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现如今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商品生产厂家已逐渐运用高端的自动化设备来取代人工操作。这其中印刷业也不例外,对于日益提速的印刷设备和客户的对印品质量的高要求而言,简单的人力质检已无力适应当前的需求,印刷在线检测设备应运而生。要准确反映、获得印品质量,那么颜色的准确再现必不可少。本课题致力于开发基于印刷质量在线检测设备的色彩管理软件,实现颜色的准确获取、转换和显示。根据印刷质量在线检测设备获取图像的特点,本文采用基于矩阵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捕获色标各色块颜色驱动值的读取,计算出生成ICC特性文件的所需数据,并严格按照ICC标准格式写入文件,生成印刷质量在线检测设备CCD的颜色配置文件。色空间转换中,利用Little CMS开源代码提供的函数库编写出色空间转换引擎,用以实现样张颜色从CCD的RGB设备驱动值到CMYK颜色空间的转换,从而计算出其用于指导生产调节过程中的墨量数据,并将样张颜色从CCD的RGB设备驱动值转换到用以屏幕显示的显示器RGB色空间,实现样张的忠实再现。课题的 PRESS-CMS 软件使用 Microsoft Windows 7 为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3为开发平台,VC++为开发语言编程实现。论文中通过可逆法和相对比较法两种方式证实了 Little CMS在色空间转换中的可靠性,并通过主、客观评价实验得出了用三次多项式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的特性化结果更优,经过本软件处理过的样张较在线检测系统捕获得到的原始样张颜色效果更好的结论。

王姮[2](2014)在《显示屏幕颜色特性化软件的研发》文中提出随着通信、计算机、微电子、集成电路和软件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正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成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之一。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开始使用各种移动终端产品来进行网络购物,甚至将其当做电子相册使用。然而经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眼从显示屏上看到的图像色彩是不一致的。而且不同品牌的移动终端以及每个移动终端个体之间,色彩的再现能力又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移动终端如何在复杂环境下保证色彩的真实再现,成为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对移动终端色彩管理之前,需要生成用于色彩管理的ICC特性文件,但是现有的一些生成ICC特性文件的软件如ProfileMaker、il Proi’iler等无法满足移动终端色彩管理系统中自动生成ICC特性文件并传输到安卓端的要求,因此需要编写程序成ICC特性文件的生成。本课题的任务就是编写软件,使用本课题创建的软件生成安卓端所需要的特性文件。要完成本课题,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对ICC4.3Profile格式进行深入认真的研究,了解显示屏呈色原理和特性,根据具体格式要求生成基于矩阵和基于查找表两种格式的显示屏设备特征描述文件,为安卓设备的色彩管理系统提供一个可以使用并且正确的显示屏设备ICC特性文件,以完成能在安卓系统上正确的重现图像的色彩的目的。由于安卓端的校正未完成,所以在程序完成后,本课题在电脑显示屏上两种类型的特性文件进行了评估,其中基于查找表的特性文件在部分颜色上精度高于基于矩阵的特性文件,但是由于本课题所生成的基于查找表的特性文件中查找表网格点数较少,所以这种特性文件的精度较低,而基于矩阵的特性文件转换精度基本能够满足色彩管理的精度。

徐艳芳,徐阳,高春晓,刘晓宁[3](2012)在《显示器呈色的准确表征》文中研究表明显示器屏幕作为图像和颜色显示器件,得到了广泛应用。建立颜色控制值RGB与对应呈现的颜色色度值间的特性化关系是控制屏幕准确呈色的技术手段和关键,但ICC标准的色彩管理体系中,并没有构建显示器的实际呈色关系。试验基于ICC色彩管理技术,将显示器视为RGB输出设备,并将其实际光色的色度三刺激值CIEXYZ匹配为自身白场下的CIELab值,建立其与RGB控制值之间的关系,形成显示器自身和环境光照条件下实际呈色的规律。一台普通液晶显示器在三个不同光照环境中的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描述其自身光色,还是不同环境光照下的呈色,色域内RGB到实际呈色预测的△Eab*色差平均在1以下,最大也不超过2;期望的呈色与受控下实际呈色的△Eab*色差则平均小于1.8,最大小于6。

徐艳芳,刘晓宁[4](2012)在《环境光照对显示器呈色的影响研究(1):显示器的特性化》文中研究指明显示器屏幕作为图像和颜色显示器件,得到了广泛应用。建立颜色控制值RGB与对应呈现的颜色色度值间的特性化关系是控制屏幕准确呈色的技术手段和关键,但ICC标准的色彩管理体系中,并没有构建显示器的实际呈色关系。试验基于ICC色彩管理技术,将显示器视为RGB输出设备,并将其实际光色的色度三刺激值CIEXYZ匹配为自身白场下的CIELAB值,建立其与RGB控制值之间的关系,形成显示器自身和环境光照条件下实际呈色的规律。一台普通液晶显示器在3个不同光照环境中的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描述其自身光色,还是不同环境光照下的呈色,色域内RGB到实际呈色预测的ΔE*ab色差平均在1以下,最大也不超过2;期望的呈色与受控下实际呈色的ΔE*ab色差则平均小于1.8,最大小于6。

罗卉青[5](2010)在《ICC Profile与基于ICC规范的颜色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数字化设备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数字化图像在人们生产、生活各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色彩,是数字图像的重要信息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各类电子图像设备也逐渐替代传统媒介,成为我们获取图像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对于数字化图像的色彩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设备呈现颜色的过程和方式不同,加之人眼在不同的查看条件(如环境光源)下对颜色的感觉不同,导致了同一组颜色呈现效果的差异。这种颜色的偏差问题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或大或小的麻烦。因而需要通过颜色管理系统(CMS),来控制调节颜色在不同设备和查看条件下,获得可接受的显示效果。国际彩色联盟为颜色管理系统规定了一个国际标准——ICC标准。其核心是建立颜色特征描述文件(ICC Profile),为颜色管理模块(CMM)提供所需数据,将对象的颜色空间转换到一个与设备无关的中间色空间即特性文件连接空间(PCS),再将PCS根据目标颜色特性文件提供的数据转换成目标颜色空间,从而实现颜色复制的一致性,达到色彩管理的目的。目前国际上的颜色管理系统,功能方面虽较为优秀,但过高的专业要求使得普通用户望而却步。对于颜色准确性和一致性的需求是普遍而广泛存在的——本研究课题正式基于如此的诉求点而产生的。通过对国际权威标准ICC Profile的结构特点、不同颜色空间之间的转换以及颜色管理模块依据不同颜色再现意图对应以不同色域映射方法的工作机制加以研究,熟悉颜色管理系统的运作机理。以现有颜色管理解决方案Argyl lCMS为基础,分析其系统工作流程和功能模块,从中挑选出适合现实开发和使用环境、实际效果更加明显的部分,通过流程和模块的精简设计,以优化结果在一般可接受范围内为前提,开发出一套适合于中小型企业或个人使用的简约易用的颜色管理系统——MyCMS。以数字化显示设备的颜色管理试验来对MvCMS的实际效用进行论证和检测,从而验证了MvCMS软件作为一种简化版CMS,对于校正颜色输出与保证色彩一致性方面的效用。

侯武蓉[6](2010)在《多CCD扫描仪图像处理模块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多CCD (Charge-Coupled Device)扫描仪是重要的数字化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军事、测绘、医疗等领域。本课题研究的大幅面平台式彩色扫描仪正是为满足大幅面、高精度、多种介质的需求而设计开发的。该类型的扫描仪使用相同型号的多个CCD进行多线程图像采集并通过图像拼接来完成对大幅面原稿的扫描,具有较高的扫描速率和扫描质量。由于扫描的图像在成像、数字化和传输等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形成噪声,导致图像质量下降,因此对图像的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多CCD大幅面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和图像处理的方法。首先,介绍了扫描仪的工作原理、色分离技术、性能评价指标以及多CCD扫描仪系统的整体设计;其次,给出了扫描界面与图像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然后,通过对BMP和TIFF图像文件的介绍,以及系统噪声的分析,提出并重点论证了几种图像增强与校正算法,实现了对图像的多种处理;最后简述了在不同设备间确保色彩一致的色彩管理系统及ICC Profile色彩特征文件。

刘诗德[7](2009)在《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以数字化为标志的当今出版印刷技术,已全面从传统的模拟或模数混合工艺向全数字化生产工艺转变,色彩管理与数码打样是全数字化印刷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较详尽地阐述了色彩管理与数码打样的基本理论以及质量控制技术,结合苏州影像图集、地理图集、专用地图等研究项目,在四色印刷打样质量控制和地图专色数码打样色彩匹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首次提出了匹配印刷实地密度标准的线性化控制模式和逆向色彩匹配法获取印刷特性文件,对地图专色数码打样进行了四色分量修正与色度逼近校正方法,并建立了地图专色打样转换模型。本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测绘系统内首次构建了基于ICC标准的数码打样质量控制机制,为测绘生产单位各部门之间搭建了色彩一致性的标准平台,提出并实现了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解决方案。(2)对数码打样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首次提出使用匹配印刷实地密度标准的控制方法进行输出设备的基本线性化和逆向色彩匹配法获得印刷特性文件等创新式控制手段与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可靠的验证。通过对数码打样校正,部分单位数码打样与印刷的平均色差做到了ΔE ab=1NBS左右,达到很好的色彩匹配效果。(3)在CTP印前系统数码打样环境和EFI XF数码打样软件环境下进行专色打样色彩匹配的研究,分别采用了CMYK修正和L*a*b*逼近法提高专色数码打样颜色匹配效果,最终专色数码打样平均色差做到了ΔE a*b=1NBS左右,达到了专色打样很好的颜色匹配效果,并建立了基于特定环境的专色数码打样转换算法。(4)设计了用于长期监控印刷特性的颜色控制条,建立了长效的印刷特性跟踪反馈机制,并准实时更新数码打样环境。(5)分析了建立测绘行业标准印刷ICC特性文件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6)在数码打样阶段性和总体评价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讨,提出了评价方法与指标,制定了数码打样整体评价色差标准。

盖丽英,成刚虎[8](2008)在《探析ICC标准格式》文中提出ICC(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国际色彩联盟定义了一个与设备无关的颜色空间,实现了颜色的统一,成为了色彩相关行业的国际标准。

盖丽英[9](2008)在《基于ICC标准的扫描仪色彩特性化研究》文中指出扫描仪是印刷系统中最主要的一种图像获取设备,由于受到设备颜色特性、观察条件、色域范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幅彩色图像原稿在扫描过程中,阶调层次和色彩信息常常会丢失,不能够忠实再现原稿,直接影响着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对扫描仪进行以ICC为标准的色彩特性化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选取AGFA DUOSCAN T2500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对标准IT8.7/2色标和自设色靶进行扫描实验和数据处理,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改进方法分别建立了扫描仪的ICC特性文件,并分析了目标色空间、多元回归项及项数、不同的变换方式、建模样本数、隐层神经元数目、训练时间、网络层数等参数对模型精度的影响。自行开发了创建扫描仪ICC特性文件的软件,并进行了软件的色彩管理效果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将色度信号线性化引入到多元回归算法中,能够提高模型的精度,20项的M5模型的精度最高;增加常数项可以提高以CIE LAB为输出空间的模型精度,增加交叉项可以提高以CIE XYZ为输出空间的模型精度;隐层神经元数目在25-35之间均可以达到较好的精度,而采用三层3-30-3的一步正割的BP训练方法可以较好得改进BP神经网络训练精度。合二为一的基于混合模型的扫描仪特性文件综合了基于N维查表模型的输入设备特性文件和基于三维矩阵模型的输入设备特性文件两者的优点,增强了数据转换的确定性,提高了特性文件的精度。以CIE LAB为PCS空间的基于混合模型的特性文件色彩管理效果最好,优于ProfileMaker的精度。

苏小红,马培军,王亚东[10](2007)在《开放式的色彩管理标准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ICC标准是国际色彩联盟发起并制定的开放式的色彩管理标准,ICC制定的ICC Profile文件格式是一种跨平台与系统的用于描述设备颜色特征的文件格式,ICC标准现已成为业界中的国际标准.介绍了ICC标准的产生和意义,最新的Vesion4.2.0版ICC Profile的文件结构、文件类型及其文件创建方法、基于ICCProfile的颜色空间变换方法以及ICC Profile在其他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二、ICC标准文件格式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CC标准文件格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印刷质量在线检测系统的色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色彩管理的基本理论介绍
    2.1 色彩管理发展史
    2.2 色彩管理的基本原理
        2.2.1 颜色空间
        2.2.2 色差公式
        2.2.3 色标
        2.2.4 色彩管理步骤
    2.3 ICC色彩管理的组成
        2.3.1 特性连接色空间
        2.3.2 ICC特性文件
        2.3.3 色彩管理模块
        2.3.4 再现意图
    2.4 ICC标准
        2.4.1 色空间转换模型
    2.5 屏幕软打样
    2.6 感光元件
    2.7 本章小结
3 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3.1 软件的功能设计
    3.2 色空间转换模块
    3.3 软件界面设计及操作
    3.4 本章小结
4 CCD的特性化功能的实现
    4.1 ColorChecker SG色标的制作
    4.2 CCD特性化数据的算法
    4.3 CCD特性文件的写入
    4.4 本章小结
5 结果评价及优化
    5.1 色空间转换模块可靠性检测
    5.2 特性文件的评价分析及优化
        5.2.1 特性文件的客观评价
        5.2.2 特性文件的客观评价分析及优化
        5.2.3 特性文件的主观评价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附录

(2)显示屏幕颜色特性化软件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移动终端显示屏呈色原理
    2.1 显示屏的分类
        2.1.1 LCD显示屏
        2.1.2 OLED显示屏
    2.2 两种显示屏的比较
3. 色彩管理和ICC标准的相关介绍
    3.1 色彩管理相关介绍
        3.1.1 色彩管理问题的提出
        3.1.2 色彩管理的发展历程
        3.1.3 色彩管理系统结构
        3.1.4 颜色空间
        3.1.5 再现意图
        3.1.6 色彩管理过程
        3.1.7 常用的色彩管理系统
    3.2 ICC标准的介绍
        3.2.1 ICC 文件组成
        3.2.2 ICC特性文件两种转换模型
        3.2.3 标签介绍
4 色域映射和插值方法的研究
    4.1 色域映射
        4.1.1 顺序压缩
        4.1.2 同时压缩算法
        4.1.3 综合算法
    4.2 插值算法
        4.2.1 立方体内插法
        4.2.2 四面体插值法
        4.2.3 三棱柱插值法
5 ICC特性文件生成软件的设计
    5.1 软件方案的确定
    5.2 软件的开发
        5.2.1 基于矩阵的特性软件的开发
        5.2.2 基于查找表的特性文件的开发
    5.3 ICC特性文件的传输
6 ICC特性文件测评
    6.1 检测内容
    6.2 精度评价步骤
    6.3 评价结果与分析
        6.3.1 Gamma值和白点的评估
        6.3.2 颜色再现评估
    6.4 小结
7 结论
8 展望
9 参考文献
10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1 致谢
附录

(4)环境光照对显示器呈色的影响研究(1):显示器的特性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显示和RGB输出设备的ICC标准特性文件Profile
    1.1 显示设备的ICC标准特性文件Profile
    1.2 RGB输出设备的ICC标准特性文件Profile
2 显示器呈色的准确表征
    2.1 实验方案
        1) 采样。
        2) 采样数据处理。
        3) 特性文件的建立。
    2.2 显示器呈色表征
3 结 论

(5)ICC Profile与基于ICC规范的颜色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1.1.1 色彩失真带来的问题
        1.1.2 影响颜色的主要因素
    1.2 课题研究的基础
        1.2.1 颜色管理系统
        1.2.2 ICC标准——颜色管理的国际标准
    1.3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思路
第2章 CMS的原理及应用
    2.1 颜色特性描述文件(ICC Profile)
        2.1.1 ICC Profile的类型和特点
        2.1.2 ICC Profile的结构
        2.1.3 ICC Profile文件的生成和存储
    2.2 特性文件连接空间(PCS)
        2.2.1 常见与设备有关的颜色空间
        2.2.2 不依赖于设备的颜色空间
        2.2.3 颜色空间的转换
    2.3 颜色管理模块(CMM)
        2.3.1 ICC色域映射方式
        2.3.2 ICC对CMM的处理
    2.4 ICC颜色管理系统模型
第3章 CMS的实例分析与精简设计
    3.1 Argyll的工作流程
    3.2 Argyll的模块分析
    3.3 以Argyll为基础的MyCMS系统设计
        3.3.1 MyCMS系统流程图
        3.3.2 MyCMS系统结构介绍及模块描述
        3.3.3 MyCMS所实现的模块
第4章 MyCMS的实现及测试
    4.1 MyCMS的实现
        4.1.1 MyCMS的开发环境
        4.1.2 MyCMS的实现重点
    4.2 测试MyCMS的效果
        4.2.1 测试环境
        4.2.2 测试器材
        4.2.3 使用MyCMS对显示器进行色彩校正
        4.2.4 使用MyCMS处理跨设备显示图像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果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多CCD扫描仪图像处理模块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多CCD扫描仪构成及原理
    2.1 扫描仪概述
    2.2 扫描仪的组成结构
    2.3 扫描仪的工作原理
    2.4 扫描仪色分离技术
    2.5 扫描仪的性能指标
    2.6 多CCD扫描仪系统整体设计
        2.6.1 底层硬件系统
        2.6.2 嵌入式控制系统
        2.6.3 上层Windows驱动程序
    2.7 TWAIN标准
        2.7.1 TWAIN标准的组成元素
        2.7.2 TWAIN标准的层次结构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扫描仪界面及图像处理模块功能设计
    3.1 上层软件功能划分
    3.2 扫描仪界面设计
        3.2.1 菜单栏
        3.2.2 工具栏
        3.2.3 工作区
        3.2.4 图像预览区域
        3.2.5 状态栏
        3.2.6 设置选项卡
    3.3 图像处理模块主要功能设计
        3.3.1 图像数据的存储
        3.3.2 参数结构体与图像索引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图像处理编程
    4.1 BMP图像文件
        4.1.1 BMP图像文件结构
        4.1.2 BMP图像文件数据结构
    4.2 TIFF图像文件
        4.2.1 TIFF图像文件结构
        4.2.2 TIFF图像文件数据结构
    4.3 相关函数
        4.3.1 DrawDib函数简介
        4.3.2 DrawDib函数接口说明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扫描仪图像处理实现与色彩管理
    5.1 成像系统的噪声
    5.2 图像增强
        5.2.1 亮度调整
        5.2.2 对比度调整
        5.2.3 高光与阴影调整
    5.3 Gamma校正
        5.3.1 Gamma校正概述
        5.3.2 Gamma校正的原理
    5.4 图像增强与校正的实现
        5.4.1 亮度
        5.4.2 对比度
        5.4.3 高光与阴影
        5.4.4 Gamma
        5.4.5 图像增强与校正算法实现
    5.5 图像处理效果
    5.6 扫描仪色彩管理
        5.6.1 色彩管理系统
        5.6.2 ICC Profile文件结构
        5.6.3 ICC Profile的生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
        1.1.2 CTF 和CTP 技术
        1.1.3 CTP 流程下的数码打样
        1.1.4 国内外数码打样技术的发展现状
    1.2 测绘生产单位印前工艺现状
        1.2.1 测绘行业地图印刷的特点
        1.2.2 测绘生产单位印前工艺现状
        1.2.3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
第二章 颜色空间描述与计算
    2.1 颜色空间描述
        2.1.1 印刷色彩管理中颜色空间构成
        2.1.2 RGB 色空间
        2.1.3 CMYK 颜色空间
        2.1.4 XYZ 颜色空间
        2.1.5 L*a*b*颜色空间
        2.1.6 色差计算
    2.2 设备颜色空间计算
        2.2.1 输入设备颜色计算
        2.2.2 显示设备颜色计算
        2.2.3 输出设备建模与颜色计算
    2.3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色彩管理理论与数码打样技术
    3.1 色彩管理相关理论与方法
        3.1.1 色彩管理原理
        3.1.2 色域
        3.1.3 ICC 特性文件
        3.1.4 ICC 色彩管理的实施
        3.1.5 PostScript 色彩管理
        3.1.6 Windows 新型色彩管理机制WCS
    3.2 数码打样技术
        3.2.1 数码打样理论、技术和服务三位一体
        3.2.2 数码打样与传统打样比较
        3.2.3 RIP 前与RIP 后数码打样
        3.2.4 数码打样色域匹配
        3.2.5 设备ICC 特性的创建与数码打样设置
        3.2.6 数码打样误差原因分析
    3.3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解决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色印刷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研究
    4.1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1 需求问题
        4.1.2 测试设备配备问题
        4.1.3 数码打样质量控制技术问题
    4.2 四色印刷数码打样关键步骤质量控制
        4.2.1 标准印刷样张质量控制
        4.2.2 印刷网点扩大补偿控制
        4.2.3 匹配印刷实地密度标准的设备基本线性化
        4.2.4 逆向式色彩匹配法获得印刷ICC 特性文件
        4.2.5 数码打样校正
    4.3 影响数码打样质量的其它因素
        4.3.1 数码打样设备对打样质量的影响
        4.3.2 数码打样墨水对打样质量的影响
        4.3.3 数码打样纸张对打样质量的影响
        4.3.4 标准印刷样张对数码打样的影响
        4.3.5 测量重复精度
        4.3.6 印刷标准样张要求
        4.3.7 样张测量时间
    4.4 数码打样应用案例
        4.4.1 数码打样文件准备
        4.4.2 CTP 印前实验室数码打样环境建立
        4.4.3 《苏州影像图集》数码打样环境建立
        4.4.4 南京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环境建立
    4.5 建立测绘行业标准印刷ICC
        4.5.1 建立标准印刷ICC 的优越性
        4.5.2 标准印刷ICC 建立的可行性
        4.5.3 标准印刷ICC 建立实施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图专色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研究
    5.1 基于CTP 印前系统的专色打样控制
        5.1.1 目前印前系统专色数码打样瓶颈
        5.1.2 地图专色数码打样精确匹配方案
    5.2 建立基于四色数码打样环境的专色打样模型
        5.2.1 专色数码打样模型建立构思
        5.2.2 专色数码打样模型建立
        5.2.3 专色数码打样模型分析与适用范围
        5.2.4 精细专色转换模型构想
    5.3 色度逼近法进行专色数码打样控制
        5.3.1 专色定义及打样输出
        5.3.2 专色打样色度校正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数码打样质量比较与评价
    6.1 基本线性化质量评价
    6.2 数码打样设备ICC 特性文件评价
    6.3 印刷ICC 特性文件评价
        6.3.1 印刷ICC 与国际标准ICC 进行比较评价
        6.3.2 印刷网点扩大曲线评价
    6.4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总体质量评价
        6.4.1 质量评价色差标准
        6.4.2 部分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总体评价
    6.5 本章总结
第七章 本文总结与进一步工作
    7.1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7.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本课题研究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探析ICC标准格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ICC为标准的色彩管理
二、ICC Profile标准格式
    1. 头文件 (Profi le Header)
    2. 标签表 (T ag Tabl e)
    3. 标签元素数据 (T agged Element Data)
三、以ICC为标准的色彩管理的瞻望

(9)基于ICC标准的扫描仪色彩特性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理论基础
    2.1 扫描仪成像原理及影响因素
    2.2 ICC标准的解读
        2.2.1 ICC基本格式
        2.2.2 ICC输入特性文件格式
        2.2.3 ICC输入特性文件的创建
    2.3 创建扫描仪特性文件软件的设计
        2.3.1 软件实现的功能
        2.3.2 软件设计的依据
    2.4 本章小结
3 实验设计
    3.1 实验准备
    3.2 数据采集
    3.3 实验方案
    3.4 本章小结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基于N维查表模型的扫描仪特性文件
        4.1.1 多元回归算法
        4.1.2 BP神经网络改进算法
    4.2 基于三维矩阵模型的扫描仪特性文件
    4.3 基于混合模型的扫描仪特性文件
    4.4 本章小结
5 软件开发与效果评价
    5.1 创建扫描仪特性文件的软件开发
    5.2 特性文件的评价
        5.2.1 基于标准色标 IT8.7/2的评价
        5.2.2 基于自设色靶的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课题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开放式的色彩管理标准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ICC Profile的文件结构
2 Profile的文件类型及创建
3 ICC色域映射方式
4 色彩管理模块
5 ICC Profile的应用
6 结 语

四、ICC标准文件格式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印刷质量在线检测系统的色彩管理研究[D]. 李硕. 天津科技大学, 2017(03)
  • [2]显示屏幕颜色特性化软件的研发[D]. 王姮. 天津科技大学, 2014(06)
  • [3]显示器呈色的准确表征[A]. 徐艳芳,徐阳,高春晓,刘晓宁. 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 2012
  • [4]环境光照对显示器呈色的影响研究(1):显示器的特性化[J]. 徐艳芳,刘晓宁.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2(02)
  • [5]ICC Profile与基于ICC规范的颜色管理系统的研究[D]. 罗卉青.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6)
  • [6]多CCD扫描仪图像处理模块的研究与实现[D]. 侯武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
  • [7]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D]. 刘诗德.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9(01)
  • [8]探析ICC标准格式[J]. 盖丽英,成刚虎. 广东印刷, 2008(04)
  • [9]基于ICC标准的扫描仪色彩特性化研究[D]. 盖丽英. 西安理工大学, 2008(12)
  • [10]开放式的色彩管理标准及其应用[J]. 苏小红,马培军,王亚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7(12)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