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监测中的应用

超声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监测中的应用

一、超声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沈奥林[1](2019)在《术中超声在腹腔镜下胃癌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术中超声在腹腔镜下胃癌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8月到2018年5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按照术前分期对等性分为术中超声探查组(78例)和腹腔镜视诊组(91例)。腹腔镜视诊组仅行单纯腹腔镜视诊后手术;术中超声探查组在先行腹腔镜检查后,辅以专业的超声科医师进行术中超声检查,对胃周组织以及胃周淋巴结分站进行扫描,若淋巴结最大直径>10 mm和(或)失去内部高回声特征及正常的卵圆形形态,应考虑为阳性淋巴结。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术中超声检测阳性淋巴结的灵敏度[真阳性淋巴结数/(真阳性淋巴结数+假阴性淋巴结数)×100%]、特异度[真阴性淋巴结数/(真阴性淋巴结数+假阳性淋巴结数)× 100%]和准确率[(真阳性淋巴结数+真阴性淋巴结数)/总淋巴数)× 100%],并用Kappa检验对术中超声诊断N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0.75说明一致性程度较好)。对比术中超声探查组与腹腔镜视诊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病理检出阳性淋巴结数目以及术中超声操作时间。结果:术中超声探查组78例患者术中超声共检出淋巴结1 794枚,预测阳性淋巴结832枚;术后病理证实为阳性淋巴结共740枚。术中超声检测真阳性淋巴结679枚,真阴性淋巴结901枚,准确判定阴性和阳性淋巴结共计1 580枚。术中超声评估胃癌淋巴结情况的灵敏度为91.8%(679/740),特异度为85.5%(901/1 054),总体准确率为88.1%(1 580/1 794),与术后N分期一致性较好(Kappa=0.758)。术中超声探查组与腹腔镜视诊组的淋巴结检出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3.0±6.9)枚比(22.0±7.7)枚,t=0.880,P=0.380],但术中超声探查组No.10 组、No.11 组、No.1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腹腔镜视诊组[No.10组术中超声探查组中位数为1(0~2)枚,腹腔镜视诊组中位数为0(0~1)枚,Z=-6.307,P<0.001;No.11组术中超声组中位数为1(0~1)枚,腹腔镜视诊组中位数为0(0~1)枚,Z=-5.895,P<0.001;No.12组淋巴结术中超声组中位数为1(0~1)枚,腹腔镜视诊组中位数为0(0~1)枚,Z=-6.693,P<0.001].两组阳性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A期胃癌术中超声探查组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腹腔镜视诊组[(14.6±14.8)枚比(14.0±3.6)枚,t=2.531,P=0.011]。术中超声探查组与腹腔镜视诊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72.0±12.0)min和(249.0±7.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38,P<0.001),但随着操作例数的增加术中超声探查组的手术时间呈下降趋势,后20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64 min,平均每例术中超声检查用时仅为15 min。结论:1.术中超声可以通过腹腔镜戳卡进入腹腔并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2.术中超声检测胃癌淋巴结的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85.5%,可以进行术中淋巴结分期。3.术中超声可以辅助进行腹腔镜下ⅢA期胃癌与No.10、No.11和No.12组淋巴结检出率。4.术中超声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腹腔镜视诊、触诊的不足,协助术者进行更准确的淋巴结清扫。

冯志强[2](2018)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评价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疗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Ultrasound,3D-PDU)评价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的价值。通过对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疗效进行早期评价,从而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05月于平邑县人民医院进行放射治疗的4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8例为术前新辅助放射治疗。入组患者包括鳞癌45例,腺癌3例;临床分期ⅠB期18例,ⅡA期3例,ⅡB期17例,Ⅲ期7例,Ⅳ期3例。患者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7.2±4.8)岁。观察48例患者在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中、放射治疗后各项参数的变化,逐一对各项参数进行组间对照比较。48例宫颈癌患者全部采用三维适行放射治疗或调强放射治疗,常规放射治疗剂量40Gy,每次2Gy,每周5次。每例患者分别在放射治疗前、中、后进行3次3D-PDU检查,其中放射治疗中检查时间点选取在接受放射剂量达20Gy后,放射治疗后检查时间点在放射治疗全部结束后5d内。采用具有3D-PDU功能的GE公司E8三维超声诊断仪,经阴道超声探头,频率4.08.0 MHz。检查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探头涂上耦合剂后套上无菌避孕套。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阴道方法扫查子宫及附件。对于发现宫颈内明显肿块者,以宫颈内肿块为感兴趣区;对于宫颈外生型肿块者,将探头外退,以宫颈外生肿块为感兴趣区。采用3D-PDU分别在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中及放射治疗后对48例宫颈癌患者病灶进行扫查,获取血流分级、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血管化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通过其变化评价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其中RI通过三维超声诊断仪直接测量获取。根据宫颈血管图中血管分布、走行、分支等特点,将肿瘤内血流分为4级。0级:宫颈内部及周边未见血流信号;Ⅰ级:宫颈周边可见点状、短条状血管,宫颈内部无血管分布;Ⅱ级:除周边血管外,宫颈内部可见稀疏的血管,分支简单,走行较平直;Ⅲ级:宫颈内部可见丰富的血管树或血管网,分支血管走行扭曲、不规则。VI通过肿瘤血管条数和病灶体积计算获得。计数肿瘤血管条数采用以下标准:如果l条血管走行无分支,则计为1支血管;如果1支血管有多个分支,则以末梢血管分支数为计数标准,计出病灶内总的血管条数。用Qlab软件GI3DQ工具测病灶体积。肿瘤血管条数和病灶体积比值为宫颈癌单位体积血管条数,作为反映肿瘤血供丰富程度的血管化指数。每次由3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对血流显示最丰富的3幅图像分别计数,即每次检查每个病灶血管条数得到9个值,取其平均值。结果:放射治疗中及放射治疗后宫颈癌血管分布较放射治疗前均不同程度减少。放射治疗前3D-PDU显示宫颈病灶血流丰富,呈血管树或血管网状,分支血管常走行扭曲不规则,以Ⅲ级为主,显示率为83.33%(40/48);放射治疗中宫颈病灶血流较放射治疗前稀疏,以Ⅱ级血流为主,显示率为77.08%(37/48);放射治疗后宫颈病灶血流不丰富,显示为无分支或点状血流,以Ⅰ级血流为主,显示率为85.42%(41/48),Ⅲ级血流显示率为4.16%(2/48)。放射治疗中与放射治疗前血流分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放射治疗后与放射治疗前血流分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放射治疗后与放射治疗中血流分级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放射治疗后48例患者宫颈癌病灶均缩小,RI上升。放射治疗后宫颈病灶处RI较放射治疗中、放射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中与放射治疗前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后宫颈病灶处VI较放射治疗中、放射治疗前明显降低。放射治疗后与放射治疗前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中与放射治疗前VI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PDU可客观评价宫颈癌放射治疗前后宫颈病灶大小和肿瘤血管,进而反映宫颈癌病灶内血流情况。血流分级、阻力指数、血管化指数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的可靠指标,对宫颈癌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雷菊梅,付玉兰,张秀珍[3](2002)在《超声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B型超声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B超对 197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的监测应用。结果 B超能较准确地监测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尿潴留、肾盂积水的发生、发展情况。结论 B超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监测价值

胡燕[4](2021)在《基于循证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现状,检索、评价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管理相关的国内外高质量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以及证据总结,并根据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提取、整合高质量证据;基于现状调查及证据整合结果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方案初稿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临床实证研究。以期为临床医务人员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膀胱管理提供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促进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膀胱功能早日康复,提高其术后生命质量。方法:1采用病历回顾分析法,查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并结合电话随访,收集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实施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以了解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膀胱管理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重庆市二级以上医院的妇科护士进行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相关知信行调查,以了解重庆市妇科护士对于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实施膀胱管理的态度和行为现状。2运用循证医学方法,系统、全面地检索国内外膀胱管理相关的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以及证据总结,严格按照文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证据条目的提取与整合,最终整理出符合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相关的高质量证据。3结合现状调查以及证据整合结果,拟定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初稿,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方案初稿进行修订,最终确定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4采用类实验研究法,对膀胱管理方案进行临床实证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重庆市某三甲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均等。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膀胱管理方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膀胱功能基本恢复率、尿路感染发生率、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不同时期的生活质量以及出院满意度等指标,评价本研究所构建的膀胱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1通过回顾性分析145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如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留置尿管时间为6~62天,平均15.43±8.21天;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带尿管出院率为57.24%,导尿管拔出后的尿管重置率为21.38%,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1.38%,尿管拔除后自解小便不畅采取间歇性导尿者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无论在住院阶段,还是居家留置尿管期间,常规采用碘伏原液或稀释液进行会阴护理,每日2次。对402名重庆市妇科护士进行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知信行调查发现,重庆市妇科护士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以及知信行总分分别为(7.41±2.33)分、(30.06±3.82)分、(29.69±7.58)分和(67.17±10.10)分;妇科护士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相关知识的总体正确率(正确率=回答正确的条目数/知识部分的总条目数*100%)为61.77%。其中,不同学历妇科护士的知识得分分别为:研究生学历护士(10.00±1.73)分,本科学历护士(7.54±2.30)分,专科学历护士(7.07±2.37)分;编制护士与合同护士的知识得分分别为(8.06±2.18)分与(7.24±2.35)分;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护士的知识得分分别为(7.91±2.25)分与(6.64±2.26)分,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通过系统、全面的文献检索以及文献质量评价,总共纳入8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以及3篇证据总结;通过对文献中的证据条目进行提取、整合,最终形成膀胱功能评估、留置导尿管管理、间歇导尿管理、膀胱功能训练及健康教育5方面内容,总共24条最佳证据,作为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的潜在应用条目。3结合前期现状调查和证据整合结果,初步形成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初稿,方案初稿包括5个一级条目、16个二级条目和43个三级条目;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方案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确定了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方案包括5个一级条目、14个二级条目和35个三级条目。4采用类实验研究法,对膀胱管理方案进行临床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基本恢复率分别为85.94%与54.69%;首次拔除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分别为(9.06±3.43)天与(18.69±9.94)天,留置尿管总时间分别为(10.70±7.57)天与(29.17±19.65)天;留置尿管期间以及尿管拔除后48小时以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9.38%与75.00%;出院时的生活质量得分为(88.41±7.13)分与(84.11±2.62)分,术后1月的生活质量得分为(111.70±4.14)分与(103.30±7.13)分,术后3月的生活质量得分为(119.73±1.45)分与(119.17±1.50)分;两组患者的出院满意度分别为(98.50±1.76)分与(92.19±3.69)分,以上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通过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膀胱管理相关的临床病历资料以及对重庆市妇科护士进行子宫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知信行问卷调查发现,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留置尿管时间较长、带尿管出院率较高、导尿管拔除后的尿管重置率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也较高;医务人员仍以传统的膀胱管理方法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膀胱管理,对于如何促进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较少;妇科护士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欠佳,实施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的方法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但妇科护士对于改变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现状的意愿较强。2通过系统、全面的文献检索以及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整合出的最佳证据条目可作为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方案的潜在应用条目。结合现状调查以及证据整合结果,构建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初稿;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方案初稿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最终确定了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整个方案构建过程科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临床适用性。3通过对方案进行临床初步应用,试验组患者在膀胱功能基本恢复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术后不同时期的生活质量以及出院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该膀胱管理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刘良[5](2021)在《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患者输尿管狭窄及肾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患者输尿管狭窄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06月至2020年06月出院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宫颈癌根治术且术后予以辅助放射治疗,分为两组:观察组(预留支架组)26例: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放射治疗过程中未取出输尿管支架;对照组(常规放射治疗组)29例:术前未留置输尿管支架。随访及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治疗后输尿管狭窄发生情况以及放射治疗前后肾功能情况。结果:两组一般基线资料:平均年龄、国际妇产科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病理类型、放射治疗时间、放射治疗前血肌酐值、尿素氮值和肾小球滤过率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组输尿管狭窄合计12例,共计20侧,其中单侧输尿管狭窄4例,双侧输尿管狭窄8例;对照组输尿管狭窄合计10例,共计15侧,其中单侧输尿管狭窄5例,双侧输尿管狭窄5例。输尿管狭窄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46.2%VS 34.5%],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6例患者成功拔除输尿管支架,其中,2例患者于拔管后一周复查彩超提示肾积水,出现发热、腰痛而再次置管。10例患者输尿管镜见输尿管管腔狭窄,予以更换输尿管支架。对于不能拔除或拔除后一周复查彩超出现肾积水均视为拔管失败,共计12名患者拔管失败,拔管失败率为46.2%.观察组放射治疗后血肌酐值[(57.63±8.41)μmol·L-1 VS(62.18±6.45)μmol·L-1]和尿素氮值[(3.50±1.22)mmol·L-1 VS(4.00±1.13)mmol·L-1]均低于放射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值{[98.25(63.82,111.57)]ml·min-1 VS[94.63(56.04,111.57)]ml·min-1}高于放射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放射治疗后血肌酐值[(62.53±9.76)μmol·L-1 VS(58.28±7.88)μmol·L-1]和尿素氮值[(4.53±1.23)mmol·L-1 VS(4.10±1.05)mmol·L-1]均高于放射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小球滤过率值与放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97.91±13.97)ml·min-1 VS(99.05±15.88)ml·min-1],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存在置管相关并发症,其中尿路感染8例,腰部疼痛8例,发热9例,膀胱刺激征10例,血尿5例。结论:1.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不能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患者输尿管狭窄的发生率;2.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对于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患者的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3.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拔管困难,需要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伴随输尿管支架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陈彩霞[6](2021)在《三维超声图像引导在宫颈癌放疗摆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通过统计宫颈癌患者在放疗中分别采用KV级锥形束CT(CBCT)图像与三维超声图像进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时的摆位误差,分析锥形束CT图像和超声图像在宫颈癌IGRT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并且通过比较锥形束CT三维图像的骨匹配和灰度匹配与Clarity超声三维图像的体积匹配三种验证方式下的摆位误差,分析宫颈癌在IGRT中的分次内及分次间的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并提出基于上述三种验证方式下靶区外边界的扩边规范。方法:本文收集我院从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0日期间,经病理切片诊断为宫颈癌22例患者,并对其进行图像引导下放射治疗。分别由我院放疗技师进行体位固定和CT模拟定位;临床医生在CT模拟影像上勾画靶区、邻近危及器官和其他正常组织等解剖结构;放射治疗物理师根据临床医生的处方剂量要求:PTV的处方剂量为50.4Gy/28f,1.8Gy/f,制定放射治疗计划,计算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并与临床医生共同确认计划,然后对治疗计划的剂量学精度和可执行性进行机下模拟验证;最后由放疗技师对计划验证通过的患者进行治疗中心的复位验证,在加速器下对患者进行治疗前验证,确定摆位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后开始放疗。22例宫颈癌患者在治疗前验证时同时采集三维超声图像和CBCT图像,分别采用CBCT骨性匹配(A组)、CBCT灰度匹配(C组)和超声图像的体积匹配(B组)三种方式进行摆位误差的计算,记录每次治疗前三维方向(前后、左右和头脚方向)上移位的偏差值,计算宫颈癌放疗在上述三组方式下的摆位误差,分析三组间的统计学差异,进而探讨在宫颈癌放疗采用超声图像引导和CBCT图像引导的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得出外边界扩边规范。结果:左右方向三组的结果分别为:A组误差值为(-0.13±2.02)mm,B组误差值为(-2.0±2.66)mm,C组误差值为(-0.03±2.07)mm;头脚方向三组的结果分别为:A组误差值为(0.97±4.23)mm,B组误差值为(1.00±4.56)mm,C组误差值为(1.33±4.08)mm;前后方向三组的结果分别为:A组误差值为(-1.9~1.0)mm,B组误差值为(-1.5~3.8)mm,C组误差值为(-1.5~0.9)mm。宫颈癌骨匹配的三维方向外扩边界分别为5mm、10mm、5mm,超声三维方向外扩边界值为8mm、11mm、9mm以及灰度匹配三维方向向外扩边界值为5mm、9mm、5mm。结论: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Clarity系统的超声图像引导可以突破锥形束CT的技术限制,直接以明确的子宫及宫颈形态进行软组织的匹配,能准确观测到靶区的变化及退缩过程,较之于CBCT图像引导可以更直接准确地反映肿瘤靶区的移动度,并且超声引导安全、无额外辐射、无侵入性,因此采用超声图像引导验证宫颈癌的摆位误差能起到较好效果。

刘银川[7](2021)在《局部肿瘤为T1a2-T2a1 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分层管理模式探索》文中指出目的:探索局部肿瘤为T1a2-T2a1 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分层管理模式,为其临床治疗决策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严格按入排标准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初次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宫颈癌,T分期为T1a2~T2a1(除外T1b2期)的影像学{MRI和(或)CT}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的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2)将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按已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手术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基于局部肿瘤T分期和局部肿瘤最大直径进行分层,对比两组的预后、放化疗副反应与费用。局部肿瘤最大直径根据妇检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若两者冲突则以影像学结果为准。(3)将FIGO ⅢC1r期宫颈癌手术组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是否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A组(无淋巴结转移)和B组(有淋巴结转移),选择术前影像学未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根据术后病理是否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A组对照组和B组对照组(入排标准同ⅢC1r期手术组),分别比较A组和A组对照组、B组和B组对照组、A组和B组的预后和治疗费用。(4)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方法,生存率比较及分层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所有运算均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完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文共纳入85例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其中手术组56例,A组26例(46.4%),B组30例(53.6%),同步放化疗组29例。A组对照组742例,B组对照组94例。所有患者随访截止2020年10月,随访时间为7-91个月,中位随访45.5个月。1、总体FIGO ⅢC1r期队列分析(1)基线资料比较:手术组和放化疗组的年龄分布和局部肿瘤T分期组成有差异,手术组年龄<50岁和局部肿瘤为T1b1期的患者比例(66.1%和78.6%)高于放化疗组(37.9%和48.3%)。(2)单因素分析及分层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局部肿瘤T分期、肿瘤最大直径、影像学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及大小、治疗方式等因素均与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无关(P均>0.05);按上述因素分层,比较手术和同步放化疗治疗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差异,发现两种治疗方案之间的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治疗费用比较:FIGO ⅢC1r期宫颈癌手术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为128706.3元,高于放化疗组患者平均治疗费用(104037.2元),且两组治疗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P=0.002)。(4)Ⅲ-Ⅳ级放化疗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手术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反应发生率为32.6%(15/46),高于放化疗组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6.9%(2/29),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两组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2.FIGO ⅢC1r期手术队列分析(1)预后比较:A组和A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3年DFS和OS分别为100%vs.97.9%(P=0.401)和100%vs.98.1%(P=0.445),3年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B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3年DFS和OS分别为83.3%vs.90.4%(P=0.496)和90.0%vs.91.5%(P=0.898),3年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比较,3年DFS和OS分别为100%vs.83.3%(P=0.021)和100%vs.90%(P=0.066),两组比较3年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费用比较:A组和A组对照组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101091.9元和83272.2元,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9,P=0.102);B组和B组对照组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152638.9元和148411.6元,两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876,P=0.383);A组和B组比较,两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101091.9元和152638.9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8,P<0.05)。结论:(1)基线资料对比发现,与放化疗组相比,年龄较轻,局部肿瘤较小FIGO ⅢC1r期宫颈癌更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2)对于局部肿瘤为T1a2-T2a1的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尽管手术治疗的费用及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同步放化疗,但两种治疗方案疗效相当,因此,对于强烈要求手术的患者,应充分沟通风险,可知情选择手术或同步放化疗。(3)对于局部肿瘤为T1a2-T2a1 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通过与术前影像学阴性患者进行对比发现,无论术后病理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并不影响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但手术可以明确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状况,对于指导后续治疗,避免过度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通过对FIGO ⅢC1r期术后病理淋巴结阴性(FIGO IA2-IIA1期)和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FIGO ⅢC1p期)患者的预后进行对比发现,局部肿瘤为T1a2~T2a1期的FIGO ⅢC1p期宫颈癌患者,尽管期别较晚,DFS低于早期宫颈癌患者,但通过规范治疗,仍可达到与早期宫颈癌患者相似的OS。以上结论仅基于单中心、小样本的回顾性分析,尚需要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胡水平[8](2021)在《单中心10年间宫颈癌根治术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统计分析我中心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病例资料,探讨影响我中心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后3年复发的因素,并比较分析开腹与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在病例资料上的差异以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妇科2007年10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收治并行宫颈癌根治术病例209例,将患者病例资料按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手术相关指标、病理特征和随访结果统计并分类。首先对病例资料进行整体统计分析,其次统计分析影响术后3年复发患者复发的因素,最后比较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在病例资料上的差异及术后3年生存情况。通过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9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地域分布主要来源于我省东南部,70.3%来自农村,发病年龄高峰在45~50岁,36.8%已绝经,26.3%结婚年龄<20岁,58.4%产次>2次;47.4%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30.1%妇科查体发现宫颈赘生物,67.9%为IB2~IIA2期,35.4%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平均住院天数为11.40±1.95天;58.4%为开腹手术,41.6%为腹腔镜,开腹组手术平均时间为205.05±60.90min,腹腔镜组为242.91±67.20min;开腹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多于腹腔镜组;阴道平均切除长度为2.30±1.25cm;11.5%出现术后并发症。92.8%为鳞癌,70.8%为中分化,Ki67%主要在30~70%;15.3%淋巴结转移阳性,25.4%存在病理高危因素,58.4%存在病理中危因素;术后同步放化疗75例(35.9%);术后3年复发率58.4%,死亡率10.6%。(2)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LVSI阳性、宫颈浸润深度以及肿瘤大小是27例复发患者术后3年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3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3)开腹和腹腔镜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输血量上有统计学差异。开腹组术后3年复发率12.3%,腹腔镜组13.8%,开腹组术后3年死亡率9.0%,腹腔镜组12.6%。结论:(1)209例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89.5%,且随着术后时间的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呈下降趋势。(2)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LVSI阳性、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是影响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是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临床分期越晚和/或宫颈浸润越深和/或肿瘤≥2cm患者的复发风险也越高。(3)开腹和腹腔镜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和死亡率均随着期别的增高呈增加趋势,而且腹腔镜组患者整体复发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开腹组。

二、超声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术中超声在腹腔镜下胃癌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本研究拟要解决的问题
    1.3 本研究创新之处
2.相关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标准
    2.2 研究对象
    2.3 仪器设备
    2.4 检查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术中超声与对照检查结果的比较
    3.2 术中超声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3.3 术中超声组与传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的比较
    3.4 术中超声组与传统组手术时间的比较
4.讨论
    4.1 关于腹腔镜超声(术中超声)
    4.2 术中超声在腹腔镜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4.3 术中超声的并发症、缺点与目前的处境
    4.4 胃癌分期的现状
    4.5 关于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
5.结论
6.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2)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评价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仪器和方法
    3 宫颈癌放射治疗效果的监测
    4 3D-PDU血流分析
        4.1 半定量分析
        4.2 定量分析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宫颈癌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中及放射治疗后肿瘤最大径线分析结果
    2 3D-PDU半定量分析结果
    3 3D-PDU定量分析结果
        3.1 放射治疗前、中、后阻力指数比较
        3.2 宫颈癌血管化指数结果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3)超声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监测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盆腔淋巴囊肿
    3.2 尿潴留
    3.3 肾盂积水

(4)基于循证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的现状调查
    第一章 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膀胱管理现状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妇科护士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的知信行调查研究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最佳证据总结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的实证研究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文献综述 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患者输尿管狭窄及肾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恶性输尿管狭窄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三维超声图像引导在宫颈癌放疗摆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宫颈癌放疗中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7)局部肿瘤为T1a2-T2a1 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分层管理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临床资料
        2.3.1 一般资料
        2.3.2 影像学资料
        2.3.3 治疗方法
        2.3.4 随访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分析
    2.6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
    3.1 总体FIGO ⅢC1r期队列
        3.1.1 预后单因素分析及分层分析
        3.1.2 治疗费用分析
        3.1.3 Ⅲ-Ⅳ级放化疗副反应发生率分析及手术组并发症分析
    3.2 FIGO ⅢC1r期手术队列
        3.2.1 预后分析
        3.2.2 治疗费用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2018 FIGO ⅢC1r期宫颈癌的影像学诊断、治疗及与淋巴结状态相关的预后因素
    参考文献

(8)单中心10年间宫颈癌根治术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略词
第一章 前言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纳排标准
    三、研究变量
    四、研究方法
    五、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一、病例资料总体分析
        (一)人口学特征
        (二)临床特征
        (三)手术情况
        (四)病理特征
        (五)术后治疗和生存情况
        (六)生存分析
    二、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一)单因素分析
        (二)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多因素分析
    三、宫颈癌根治术开腹与腹腔镜比较
        (一)发病年龄与BMI
        (二)临床特征
        (三)手术相关指标
        (四)预后分析
        (五)生存分析
第四章 讨论
    一、人口学特征
    二、临床特征
    三、手术情况
    四、病理特征
    五、病理危险因素和术后治疗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能力的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四、超声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术中超声在腹腔镜下胃癌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D]. 沈奥林.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2]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评价宫颈癌放射治疗临床疗效的研究[D]. 冯志强. 青岛大学, 2018(02)
  • [3]超声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应用[J]. 雷菊梅,付玉兰,张秀珍. 陕西肿瘤医学, 2002(04)
  • [4]基于循证构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方案与应用研究[D]. 胡燕.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患者输尿管狭窄及肾功能的影响[D]. 刘良.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6]三维超声图像引导在宫颈癌放疗摆位中的应用研究[D]. 陈彩霞.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7]局部肿瘤为T1a2-T2a1 FIGO ⅢC1r期宫颈癌患者分层管理模式探索[D]. 刘银川. 南昌大学, 2021(01)
  • [8]单中心10年间宫颈癌根治术的回顾性研究[D]. 胡水平.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