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图书馆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教育资源图书馆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构建教育资源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文艳宇[1](2021)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柳州市交通学校为例》文中认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改革非常重视,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和鼓励职业教育开展深度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目前,对于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有较多的研究成果,针对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研究项目也很多。但是,对于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却比较少。因此,立足于当前“互联网+”的环境背景,研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框架及具体实施路径。首先是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改革成果和文献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和分析,形成了对本研究问题的初步认识。然后,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的形式,综合分析当前广西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信息化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现状和问题,结合“互联网+”环境下的学情特点,分析样本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改革框架。此框架设计包含课程内容整合、信息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评价模式改革、以及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和信息化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六个方面。以解决信息化教学改革如何有效实施的问题。首先,选择符合现代教学特点和学生学情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然后,结合信息化教学方法开展的需要,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规律,进行课程的信息化整合,使课程内容既能满足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要求,又能很好的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依据课程内容,以及信息化教学开展的需要,创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将各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教学资源库,以供教师和学生使用。探索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新评价体系,对信息化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同时做好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和信息化教学软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次研究选取柳州市交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试点,按照制定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框架设计方案,在本专业2018级教学班中随机抽取三个班进行改革探索,并与另外三个班级做对比分析。经过一轮深度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对试点班级和普通班级进行学习效果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以移动信息化学习方法为导向的课程内容整合,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拓展,课程内容呈现更多样的表现形式,有利于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线上与线下课程内容相结合,打破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壁垒,平衡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助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第二,以“混合教学模式”为主的多种信息化教学方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专业课堂沉闷、枯燥的氛围,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而有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教、学、测、评”四位一体的规范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便专业教师对资源库的使用,同时也为学生获取专业信息资源提供便利。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有助于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第四,建立以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教学评价体系,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改革原有的单一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习者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信心,有助于教学的良性发展。第五,加强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创建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进行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条件。同时,创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维护优质的网络教学环境,也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要保证。

崔梦丽[2](2021)在《新时代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是高等教育机构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实现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本论文主要研究主题是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基础与条件及路径探析。文章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首先通过描述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揭示目前国内外在武术教学资源方面研究的进展、问题以及趋势。在总结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相关理论,仔细分析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的必要性、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与条件,并为高校武术教学资源提出了相关的共享路径,对于推动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提升高校武术教学质量具有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本论文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即高校对其拥有的为保持高校武术教育正常开展而投入的、以及在高校武术活动开展中形成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打破现有界限,实行共同享用的形式。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的内容主要包括高校武术教师资源的共享、高校武术场地资源的共享和高校武术信息资源的共享。(2)新时代高校中的各种武术教学资源校际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以及整体武术教学资源稀缺的现象严重。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可以有效解决武术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现象,克服武术教学资源的稀缺性,从而提高武术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3)武术教学资源共享属于新时代先进技术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特殊产物。目前,稳固的政策推进,夯实的经济基础现存的社会文化环境、良好的技术条件以及已取得的成就与经验皆是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与条件。(4)面对高校武术教学资源现存窘境,文章以图书馆联盟的成功共享案例为典型范式,总结经验,分别提出构建信息资源库、改革武术教师管理模式、构建“互联网+场馆共享”运营模式等措施,促进高校武术教学信息资源、教师资源以及场地资源的全面共享。

杨鲜[3](2021)在《具身认知视角下楚雄紫溪彝村地理PBL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和扩散在教学领域和多个学科,具身认知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并在学科教学和科研等领域都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同时课程标准中对地理课程的要求以及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变革,地理课程资源需要更加充实和丰富,才能满足地理课程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开发地理PBL课程资源,并依托楚雄紫溪彝村的自然和人文要素以及产业活动等相关内容,以具身认知的视角将其进行分类和构建,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并建成面向楚雄紫溪彝村的地理PBL课程资源库。之后以案例的形式对课程资源库的应用进行展示,并分析呈现效率,本研究希望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新的视角。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法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以身体现象学和具身认知理论为内在逻辑,并以此为线索,以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参考进行开展。通过在具身认知视角下地理PBL学习要素构建并分类学习要素的层次和类目作为地理课程资源的分类依据,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楚雄紫溪彝村当中中可以开发为地理PBL课程资源的元素构建面向楚雄紫溪彝村的地理PBL课程资源库并开展案例研究。第一章绪论当中,主要论述了研究的缘起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并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确定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具身认知视角下的PBL学习要素提炼,根据具身认知的理论模型,从身体感知、综合认知以及学习环境这三个维度对学习要素进行凝炼,并凝练出了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味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觉感知、沉浸体验、价值体验、差异体验、互动体验、基础设施、特色活动、主题场景、人员服务等习惯的要素,以此作为地理PBL课程资源的分类依据。第三章是在具身认知视角下,地理PBL课程资源的分类以及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依据第2章的学习要素,凝练对地理PBL课程资源进行分类,并简单描述其特征,同时以楚雄紫溪彝村。所提供出的可作为地理课程资源的素材依据,建设面向楚雄紫溪彝村的地理PBL课程资源库。第四章是地理PBL课程资源的调用与呈现,从呈现和调用的原则以及地理PBL的结构和呈现形式方面,对地理课程资源的调用和呈现进行简单的讲解和论述。第五章是地理课程资源的应用与评价,通过教学设计和研学活动设计两个案例对楚雄紫溪彝村的地理PBL课程资源进行案例研究,并分析课程资源在案例当中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效率,对课程资源进行评价。第六章则是一个总结首先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总结同时对研究的特色和局限进行了简要论述,并进行了未来的展望。

陈甘[4](2021)在《面向教育的儿童绘画图像风格分类与描述生成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绘画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对绘画作品的评价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对儿童这一特殊年龄段的绘画教育,由于儿童思维的简单、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导致其绘画方式稚嫩,其作品通常只是展现在画布上的信息堆叠。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儿童绘画图像研究中,自动分析其构图、颜色、内容信息,得到的结果用以评价儿童绘画学习成果,为教师在儿童绘画教学过程提供辅助决策,使儿童绘画图像的评价更加客观,能更好的促进儿童绘画技能的发展和儿童的内心发展。本文对儿童绘画图像风格分类和描述生成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最终构建了一个面向教育的儿童绘画图像评价系统。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儿童绘画图像资源库构建。采集获取儿童绘画图像并对其进行预处理,构建儿童绘画图像资源库。该资源库具有儿童绘画图像资源展示和检索功能,为后续儿童绘画图像风格分类和自动评价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资源基础。(2)儿童绘画图像风格分类算法研究。通过分析儿童绘画图像中的颜色熵、分块熵两类图像熵信息,结合LIBSVM分类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图像熵的儿童绘画图像风格分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分类准确性。(3)基于多注意力机制的儿童绘画图像描述生成方法研究。将基于多注意力机制的图像描述生成算法应用到儿童绘画图像上,得到自动生成对儿童绘画图像内容的客观描述,根据此描述内容可对比得出儿童绘画图像与任务主题或是其内心理解的契合程度。(4)儿童绘画图像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本文采用Django框架和Xadmin后台系统,设计并实现了儿童绘画图像评价原型系统,该系统包括对儿童绘画图像风格分类、自动描述和检索三大功能,可完成儿童绘画作品图像存储、自动分析和评价全过程。

金慧颖[5](2021)在《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全面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办好乡村教育,而乡村教育的短板在于小规模学校。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借助信息化优势,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提供丰富优质教学资源,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当前利用信息化为乡村小规模学校供给教学资源已做了诸多探索,但适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的优质教学资源仍供给不足,成为阻碍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因此有必要系统全面探索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的供给现状,揭示影响其供给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切实保障优质教学资源的可持续供给。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经由量性与质性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对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现状开展深入研究。首先,经由文献研究法,对基于信息化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的已有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了解前人研究成果与经验。明确信息化、乡村小规模学校、供给、优质教学资源、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的概念,掌握研究的核心关键词。对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理论和教育生态学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将其作为研究的指导理论。其次,在明晰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对优质教学资源供给调查的目标、调查的对象、调查的内容和调查的方法进行设计,指导本次调查的开展。再次,通过对河北省6个地区(石家庄、保定、承德、邯郸、邢台、张家口)的137所乡村小规模学校的问卷调查量性数据和实地调研访谈收集的质性资料分析,得出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现状存在积极一面和消极困境,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主体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为主,通过从教学资源库下载使用资源,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和同步直播课堂共享教学资源正在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但仍存在供给主体之间为单向的合作联系;教学资源供给总量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量”的供给不足、教学资源供给内容结构单一,“样”的供给不全、供给脱离乡村生态,“乡土”资源缺乏;缺乏自我内生供给,校本资源库建设不足;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基于信息化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足。然后,结合理论指导和访谈进行归因,发现各方认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项目的开展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完善,初步形成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供给生态环境,是影响教学资源供给的积极原因。供给主体参与程度不够且协同性差、教学资源分层开发且以城市教育为本、需求主体获取利用整合开发资源能力弱,区域共建共享差、供给反馈渠道不通、基于反馈信息的供给调节缺乏、信息化优质教学资源的供给保障不完善。即供给机制不完善是导致教学资源供给困境的主要原因。最后,从建设完善的供给机制出发,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构建“一主多元”供给主体参与格局;提供优质适切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性获取;利用信息化实现供给主体与乡村小规模学校间互动反馈以及基于反馈信息精准化调节;实现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在资金、设备、师资培养方面的联动式保障。

廖襄绮[6](2021)在《重庆市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对优质英语教育的诉求和区域英语教育均衡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但从实际情况看,择校热等仍是较为突出的教育问题,区域、校际之间的英语教学资源配置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校际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等议题是迫切需要关注的研究议题。本论文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通过目的性抽样对区域内六所初中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与走访,拟从英语师资资源共享和英语物质资源共享两方面来反映当前万州区初中学校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不断优化和促进区域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寻求对策和建议。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反馈,发现当前万州区初中学校拥有一支较为优秀,具备高水平和高质量的英语师资队伍,学校之间会通过同课异构、教学互访等各种英语教学研修活动实现英语师资资源间接共享,但较少通过学校联管或远程课程共享这类共享模式实现师资资源直接共享。在教学物质资源共享方面,各个学校会在第三方教学资源网站上统一购买英语教学资源,但基本没有自行建立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此外,学校之间也会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享英语试卷、课件等教学材料,不过共享的频率较低、类型单一且范围有限。整体而言,万州区初中学校在英语教学资源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显着成绩,校际间极大地实现了英语师资资源和英语教学物质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同时,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初显效用,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校英语教育发展等方面大有益处。但在实际共享过程中,由于教学研修活动效果欠佳、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完善、英语教学材料共享类型简单以及参与主体共享意识浅薄等问题影响,各学校之间并未真正实现开放与共享。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本研究认为学校和英语教师可从以下六个方面予以完善和解决:(1)转变传统私有观念,树立资源共享意识;(2)加强校际线下合作,增加共享交流次数;(3)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搭建校际共享平台;(4)丰富资源共享类型,协调知识产权问题;(5)建立共享激励机制,强化教师共享行为;(6)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教学资源高效共享。

黄太进[7](2021)在《教育数字资源众筹众创供给与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学校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是人们对高质量、高水平的个性化教育服务普遍要求与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供应严重不够之间的矛盾,针对高位均衡教育资源供给侧的创新及高品位教育服务方式的探索成为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挑战,其中数字教育资源的供应和服务有关的问题一直是教育数字资源管理和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关键问题。2018年4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教育大资源建设计划,明确了从“教育专有资源”到“教育大资源”的变化。研究高质量的教育数字资源供给服务机制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数字化资源自产自销模式,解决资源供需瓶颈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过程出发,分别从主体需求、技术需求和教育三公需求的角度,从教育资源的创作和教育服务的智能供给两个方面,通过“互联网+”教育众筹众创机制,研究融合众筹众创机制的教育数字资源供给方式,深度聚合全方位教育资源,同时持续进化迭代的大规模高质量教育资源,提高数字教育资源的采用度、可信度和聚合度,实现面向终端用户的教育资源精准推送。第一,基于价值链生态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模式。针对现有教育数字资源供给主要基于专用资源,资源供给质量低下的问题,为实现向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大资源转变,提升资源供给质量,本文提出众筹众创的教育资源供给理念,引入价值链理论和众筹众创的协作性、开放性等特征,构建基于价值链生态理论的教育数字资源众筹众创供给模式。在教育数字资源服务的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发起方、供应方、购买方和应用消费方等不同相关主体通过教育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交易,从需求、发起、认筹、供应到消费,各个环节形成动态的循环价值增值过程,进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数字资源众筹众创的生态价值链。第二,基于知识图谱的教育数字资源动态生产模式。针对当前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教育资源重复利用、教育资源管理和分享的难度较高、教育数字资源在各个教学体系间难以相互操作、教学效果差异较小等一些突出问题,为实现资源生产从传统的专用教材、教案和辅助视频逐步向碎片化、开方式的知识库、构件库转型。本文提出基于知识图谱的教育数字资源动态生产模式,构建基于本体的教育数字资源知识库,实现教育数字资源的语义动态生成,构建基于有序知识链的具有相同主题、语义高度相关的多个主题资源聚合,实现从封闭的专用自有教育资源库向基于语义的细粒度、开放式的构件库转变。第三,基于区块链的教育数字资源交易保障模式。针对教育数字资源在不同组织间交易中存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事务安全问题。本文将面向教育的区块链技术与终身教育资源交易相结合,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教育数字资源交易和保障模式,并重新设计了对教育信息中心终身教育资源的跟踪和服务机制,使得个人和学习者可以充分掌握自己对终身教育记录信息的权力,防止隐私和信息的滥用,管理自己的记录信息和数据,而不必再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对隐私加密保护方式为广大学习者和教师提供可靠的数字化学习支持,为数字化的学习者和教师提供安全、可靠的个性化教育数字资源推送和学习服务。第四,基于学习者画像的教育数字资源个性化服务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者,从海量、复杂的数据库和教育数字资源中搜集、定位和发现必要的教育数字资源中存在的不精准、适配性不够,以及依托教育数字资源开展个性化教育服务时存在的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开展分析和画像,在教育数字资源与学习者信息资源需求之间的基本建立内在关联和适配,构建了一种基于学习者多维度标签体系的教育数字资源个性化服务模式,通过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刻画,深入挖掘和发现各类教育数字资源服务的合适路径,实现了细粒度教育数字资源和多维度学习者之间的精准匹配,对于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教育数字资源进行个性化针对性服务。基于数字化的教育资源智能供给,以数字教育个性化服务为切入点,以众智科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创新驱动力,探索众筹众创的数字教育资源个性化供给服务理论与应用,研究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模式、教育数字资源生产模式、教育数字资源交易保障模式、个性化服务模式等教育资源供给与服务的关键问题,为实现新的数字教育众筹众创个性化服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创新体系,为培育和发展我国智慧教育管理与服务提供动力支撑。

李彦朝[8](2020)在《基于航海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航海仪器操作与维护》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航海技术专业围绕船舶驾驶岗位职能为航运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现有的教育资源、教学方式与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下的船舶驾驶岗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探索资源库服务航海教育的教学实践、推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资源库应用、确保资源库的生命力,对提高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行动研究的方法,分析国内外混合教学和资源库应用现状、研究基于资源库开展混合教学的可行性、构建基于资源库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体系,并在专业课程中展开了混合教学实践,对混合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一定的研究。结果表明以资源库为依托的混合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促进课程评价机制的多元化、能帮助学生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资源库与混合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混合教学的开展践行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了基于资源库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双重混合,初步形成了“自主学习内容设计、线上自主学习实施、线下课堂互动教学、教学效果反思总结”的混合教学模式,这丰富了航海技术专业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领域的研究。混合教学的应用,推动了专业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促进了资源库的有效应用、实现了学习效果的动态跟踪、提升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内化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混合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等提出了挑战,对学校有关混合教学的激励机制、考评机制、反馈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周媛珍[9](2020)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对策研究 ——以诸暨技师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广泛结合,移动终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得到进一步应用,智慧教学掀起了教学领域的新浪潮,推动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迈向新的征程。我们中职机电教师面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网络教学技术,更好的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中职机电类的教学中,促进自身教学智慧的提升和学生智慧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智慧教学来发挥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教育访谈法,以诸暨技师学院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围绕智慧教学环境、教师智慧教学能力、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教学效果展开调查研究,从中得到目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具体有效的解决策略。本文一共有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及意义、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为三个核心概念和三个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香农理论。第三部分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现状调查(以诸暨技师学院为例),介绍了调查路径设计,通过对问卷调查及教育访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智慧教学的环境、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四方面分析出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基本现状。第四部分从现状出发,分析目前中职机电专业开展智慧教学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目前中职机电专业智慧存在智慧教学环境不够成熟、教师智慧教学能力不足、智慧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等问题。第五部分根据归纳总结出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解决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智慧教学环境的软硬件协同规划,一方面加快建设数字化实训工场,一方面合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二是对教师进行阶梯式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新型教学技术的应用水平,提升其智慧教学能力;三是校企合作,三级四阶完善教学资源库;四是逐步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进行了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模式的实践。第六部分为结束语,思考本次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未来开展研究的展望。

张慧[10](2020)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及其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创业教育组织在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外力推动下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数量快速增长,但组织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质量的提升。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缺位是造成其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功能缺位致使组织目标模糊和零散,进一步导致组织行为低效和泛化,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与审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与价值。在异质性视阈下,探讨高职院校这个特殊场域中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及其实现问题是促进组织发展和功能优化的基本前提。基于功能主义分析范式,将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进一步分解为功能实现方式和实现机理,文章整体遵循“客观功能(是什么?)—功能实现方式(怎么样?)—功能实现机理(为什么?)—功能实现路径(如何做?)”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为了探究出更科学合理的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本研究将组织功能定位于客观展现出来的实际结果,而非主观逻辑推导出来赋予组织的结果。据此,本研究选择案例研究方法,在实地调研典型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基础上,具体运用三级编码、单案例分析和跨案例比较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的经验功能主义理论和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结构化理论,构建了“客观功能—社会实践(组织行为)—行为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社会实践也就是组织的行为方式,它决定和反映组织的客观功能,行为机理体现组织行为的内在规律和作用关系。因此,首先从调研的实证数据中提炼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客观功能,以及实现这些功能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探究与分析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内在机理;最后,在厘清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动逻辑的基础上,分析由于组织行动逻辑偏差和实践障碍导致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组织功能实现的优化路径。通过对调研数据的三级编码分析得出,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呈现出“决策实施功能”、“中介融通功能”、“类型强化功能”和“文化聚散功能”四项客观功能。其中,决策实施和中介融通是显功能,即组织有意安排而产生的作用;类型强化和文化聚散是潜功能,即组织无意安排,由组织行动间接、内隐地产生的作用。创业教育组织作为高职院校推动创业教育精细化发展的专门性组织,除了设计、实施和服务于创业教育发展;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去破解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的壁垒,推动专创融合发展;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行动,无形中强化与凸显了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化教育的特征;同时在行动中逐渐形成浓厚的高职创业文化氛围,并成为创业文化的认同者和传承者。实现上述四项功能,高职创业教育组织主要采用“组织变革”、“融合策略选择”、“适应性联结”和“树立标志”的方式。从宏观层面的战略规划,到组织自身改革和具体的行为实践,再到创业教育文化孕育与认同的历程,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实践行动体现出从外围实践到专创融合的纵深推进过程、从局部试点到浸润体系的范围扩展、以及从具体实践到抽象升华的逻辑向度。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就是组织选择采用上述行为方式的原因,内在地体现了“资源赋能机理”、“规则调适机理”和“互动整合机理”。在内外部环境作用下,创业教育组织行动始终处于“理性化”和“反思性监控”的过程中,组织通过反复的实践行动形成自身,并通过组织行动再生产出行动条件;再生产的过程包含着意义、规范性要素和权利的交织与互动。具体而言,其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动受到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的驱动与引导。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动是典型的外部驱动型,创业教育经费投入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推动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在短期内广泛实践;与此同时,组织行动受到行政权利和专家权利的共同影响。其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受到合法性秩序和表意性符码的规约与调适作用。政策导向是组织行动及其自我调控的风向标;高职创业教育理念和文化是组织行动及其行动调控的助力器。其三,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动是互动整合过程中的适应性行为和特色化选择。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在“同级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和系统之间”的互动整合过程中,通过组织学习、联盟合作、互利共生等提升组织的适应性,而准确定位、组织竞争、文化认同等促进组织的特色化选择。基于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内在机理,推演出组织功能实现的行动逻辑。也就是说,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要想有效地发挥其功能,组织行动的驱动力应当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外部动力和内生动力共同推动;在多元交互网络中组织应当找到自己的适切位置,明确自身的功能和价值,挖掘并培育组织的优势与特色;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组织化”并非组织行动的目的,任何组织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目的或需求,对于创业教育组织来说,创业教育理念逐渐融入高职教育系统的过程,正是组织功能得到全面、彻底实现的过程,组织本身则处于“去组织化”过程中。然而反观现实,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内生动力不足、互动整合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和模仿趋同现象、多元协同藩篱与组织行为异化等问题依然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理念先行—以点带面—错位发展—多元联动”的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优化路径,以期为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二、构建教育资源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建教育资源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柳州市交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3.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需要
    (二)研究内容和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文献评述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研究的方法
        2.研究的思路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基础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互联网+”的概述
        2.信息化
        3.信息化教学改革
        4.“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改革
    (二)研究基础
        1.理论基础
        2.实践基础
三、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调查意义、内容、对象和方法
        1.调查的意义
        2.调查的内容
        3.调查对象和方法
    (二)调查结论分析
        1.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3.访谈结果
    (三)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探索不深入
        2.课程内容不利于信息化教学
        3.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不足
        4.教学评价体系比较老旧
        5.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四)归因分析
        1.认识不足,有畏难情绪
        2.信息化教学改革缺少整体规划和设计
        3.缺乏具体实践方法的指导
    (五)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1.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2.其他说明
四、中职汽修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分析及实施框架设计
    (一)中职汽修专业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有利于拓展和丰富课程内容
        3.有利于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二)中职汽修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可行性
        1.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支撑协作
        2.汽修专业课程资源丰富
        3.师资团队具备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能力和素养
    (三)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框架分析
        1.怎样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问题
        2.课程内容如何改革的问题
        3.信息化教学资源如何建立的问题
        4.评价体系怎样改革的问题
        5.其他必备条件
    (四)信息化教学改革框架与实施策略
        1.信息化教学方法
        2.专业课程内容的规划设计和重新整合
        3.信息化教学资源优化和建设
        4.学生评价方法的变革
        5.师资团队的建设
        6.建设信息化教学改革配套设施
五、中职汽修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案例
    (一)开展以混合教学模式为主,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教学方法改革
        1.混合式教学
        2.翻转课堂教学
        3.微课教学
        4.基于虚拟现实(VR)的教学模式
    (二)以移动信息化学习模式为导向的课程内容的整合
        1.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课程总体整合路径
        2.以移动信息化学习模式为导向的课程整合案例
    (三)构建“教、学、测、评”四位一体的规范化教学课程资源库
        1.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逻辑
        2.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标准和规范
    (四)基于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主体教学评价体系探索
    (五)超星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打造完善的信息化教学配套环境
    (六)培养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七)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分析
        1.教学资源库的完成情况
        2.学习过程表现
        3.学习效果对比
六、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状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二 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转专业信息化教学状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
致谢

(2)新时代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2.1.1 有关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的研究
        2.1.2 有关教学资源共享途径的研究
    2.2 国内相关研究
        2.2.1 新时代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的相关理论研究
        2.2.2 有关高校武术教学的研究
        2.2.3 有关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的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与思路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思路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新时代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实现共享的必要性分析
        4.1.1 高校武术教学资源的发展现状
        4.1.2 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的价值体现
    4.2 新时代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的前期基础与条件支撑
        4.2.1 前期基础:已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4.2.2 条件支撑: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的PEST分析
    4.3 新时代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路径探析
        4.3.1 资源共享的成功案例分析——图书馆联盟
        4.3.2 案例对本研究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4.3.3 高校武术教学资源的共享路径寻绎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3)具身认知视角下楚雄紫溪彝村地理PBL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具身认知
        二、项目式学习
        三、地理课程资源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身体现象学
        二、具身认知理论
        三、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第二章 具身认知视角下PBL学习要素提炼
    第一节 学习要素类目构建
        一、身体感知
        二、综合认知
        三、学习环境
    第二节 学习要素层次确定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层次性确定的问卷调查
    第三节 学习要素层次确定与分析
        一、学习要素层次确定
        二、具身认知视角下PBL学习的身体感知要素分析
        三、具身认知视角下PBL学习的综合认知要素分析
        四、具身认知视角下PBL学习的学习环境要素分析
第三章 具身认知视角下地理PBL课程资源分类与资源库建设
    第一节 具身视角下地理PBL课程资源分类与特征
        一、地理课程资源分类
        二、地理课程资源特征
    第二节 面向楚雄紫溪彝村的地理PBL课程资源库
        一、案例地选取及概况
        二、小镇内的课程资源
        三、资源库建设的原则
        四、资源库的建设
第四章 面向楚雄彝村的地理PBL课程资源的调用与呈现
    第一节 地理PBL课程资源调用
        一、地理PBL课程资源的调用方法
        二、地理PBL课程资源的调用原则
    第二节 面地理PBL课程资源的结构与呈现
        一、地理PBL课程资源的结构
        二、地理PBL课程资源的组织与呈现
        三、地理PBL课程资源呈现策略
第五章 面向楚雄彝村的地理PBL课程资源应用与评价
    第一节 面向楚雄紫溪彝村课程资源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设计思路
        二、案例展示
        三、实施过程
        四、教学设计的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面向楚雄紫溪彝村课程资源库在研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设计思路
        二、活动设计
        三、实施过程
        四、活动设计评价与反思
    第三节 课程资源评价
        一、评价资源本身的价值
        二、资源的适用性与推广性
        三、资源的开发利用效果
    第四节 地理PBL课程资源的呈现效率分析
        一、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效率
        二、研学活动中的呈现效率
第六章 总结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特色与局限
        一、研究特色
        二、研究局限
    第三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面向教育的儿童绘画图像风格分类与描述生成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图像分类研究现状
        1.2.2 图像描述研究现状
        1.2.3 数字化图像在教育中的应用
        1.2.4 儿童绘画评价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技术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数字化学习
        2.1.2 教育信息化
        2.1.3 图像分类
        2.1.4 图像描述生成
    2.2 理论基础
        2.2.1 图像信息熵
        2.2.2 儿童绘画图像风格分类理论
        2.2.3 学习评价理论
        2.2.4 儿童绘画教学的任务类型
        2.2.5 儿童绘画教学的评价要点
    2.3 相关技术基础
        2.3.1 LIBSVM模式识别
        2.3.2 Django框架
        2.3.3 Xadmin后台系统
        2.3.4 深度学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构建儿童绘画图像资源库
    3.1 儿童绘画图像资源库设计理念
    3.2 儿童绘画图像材料收集与整理
    3.3 儿童绘画图像资源库需求分析
    3.4 儿童绘画图像资源库功能模块设计
        3.4.1 儿童绘画图像资源库前台模块设计
        3.4.2 儿童绘画图像资源库后台模块设计
    3.5 儿童绘画图像资源库展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图像熵的儿童绘画图像风格分类
    4.1 儿童绘画图像的特点
    4.2 儿童绘画中的图像信息熵
        4.2.1 颜色熵
        4.2.2 构建二维熵
    4.3 基于图像熵的儿童绘画图像风格分类改进模型
    4.4 实验与结果
        4.4.1 实验流程
        4.4.2 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注意力机制生成的儿童绘画图像描述生成
    5.1 基于多注意力机制的图像描述生成方法
        5.1.1 模型总体结构
        5.1.2 输入阶段
        5.1.3 视觉模块
        5.1.4 语言模块
    5.2 基于多注意力机制的儿童绘画图像描述生成模型
        5.2.1 模型描述
        5.2.2 注意力与语言预测生成
        5.2.3 训练与测试
        5.2.4 对结果的处理
    5.3 实验与结果
        5.3.1 实验平台及参数设置
        5.3.2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儿童绘画图像评价系统设计开发
    6.1 系统需求分析
        6.1.1 儿童绘画图像评价流程描述
        6.1.2 评价系统需求分析
    6.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3 系统models及 app设计
    6.4 系统实现
        6.4.1 系统首页
        6.4.2 登录注册
        6.4.3 资源处理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主要工作与创新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发表的论文
    参加的项目
致谢

(5)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时代呼唤:为乡小供给优质教学资源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紧迫任务
        (二)政策推动:扩大优质教学资源覆盖面是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重点内容
        (三)实践困境:教学资源供给实践存在问题而现有供给现状探究不系统
        (四)理论需要:构建乡小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理论需要了解资源供给现状
    二、选题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的研究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的研究
        (三)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的研究
        (四)进一步研究展望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信息化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信息化的概念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概念
        (三)供给的概念
        (四)优质教学资源的概念
        (五)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的概念
    二、研究理论基础
        (一)教育信息化理论
        (二)教育公平理论
        (三)教育生态学理论
    三、优质教学资源供给要素分析
第二章 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现状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标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方法
    二、调查工具编制
        (一)调查问卷编制
        (二)访谈提纲编制
    三、调查实施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
        (二)访谈调查的实施
第三章 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现状的调查结果
    一、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主体现状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资源供给主体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资源供给主体之间为单向合作联系
    二、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内容现状
        (一)教学资源供给总量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量”的供给不足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资源供给内容结构单一,“样”的供给不全
        (三)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资源供给脱离乡村教学,“乡土”资源缺乏
    三、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方式现状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资源供给方式以提供教学资源库为主
        (二)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和同步直播课堂共享教学资源正在推进
        (三)乡村小规模学校缺乏自我内生供给,校本资源库建设不足
    四、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效果现状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资源供给一定程度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的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五、本章小结:基于信息化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足
第四章 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
    一、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积极方面归因分析
        (一)认同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对乡小发展的重要性
        (二)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资源供给提供政策支持
        (三)各级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项目的积极开展推进
        (四)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完善
    二、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困境归因分析
        (一)教学资源供给主体参与程度不够且协同性差
        (二)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分离且以城市教育为本
        (三)需求主体获取资源能力弱,区域共建共享差
        (四)教学资源反馈不通,基于反馈精准调节缺乏
        (五)信息化优质教学资源的供给保障机制不完善
    三、本章小结:供给机制不完善是影响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 基于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的优化策略
    一、构建“一主多元”供给主体参与格局
        (一)优质教学资源供给坚持以政府供给为主导
        (二)采用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小资源供给
    二、提供优质适切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性获取
        (一)建立健全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二)教学资源建设价值取向从以城市教育为本转向乡村教育为本
        (三)组建乡小教师、专家、技术人员构成的教学资源建设共同体
        (四)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联盟,搭建“在地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三、实现供给主体与需求对象互动性反馈与精准性调节
        (一)实现供给主体与乡村小规模学校间的互动性反馈
        (二)基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反馈信息进行精准化的调节
    四、开展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联动式保障
        (一)加强政府的资金投入同时多渠道开展筹措资金并举
        (二)全面加强乡小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启动智慧乡小
        (三)开展教师TPACK培训,提升乡小本土教师信息素养
    五、本章小结:“五位一体”供给机制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的可行路径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不足
        (二)供给机制不完善是影响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的主要因素
        (三)五位一体供给机制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供给可行路径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重庆市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共享教学资源是均衡校际师资配置的辅助手段
        三、教学资源共享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赋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述评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界定
        一、教学资源
        二、资源共享
        三、英语教学资源共享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工具
        四、调查实施
    第二节 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
        一、教师基本情况统计
        二、英语教师师资资源共享现状
        三、英语教学物质资源共享现状
        四、英语教学资源共享效果
        五、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第三章 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的成效与问题
    第一节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所取得的成效
        一、英语教学研修活动类型多样,搭建了校际英语师资共享桥梁
        二、英语教学材料的共享途径灵活,解决了共享时间和空间难题
        三、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初显效用,促进了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四、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市场初步形成,推动实现区域教育共同体
    第二节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英语师资资源共享模式偏少、教学研修活动效果欠佳
        二、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完善,校际缺乏资源共享平台
        三、英语教学材料共享类型单一、共享范围有限
        四、学校、英语教师的共享动力不足、共享意识淡薄
第四章 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化建议
    第一节 转变传统私有观念,树立资源共享意识
    第二节 加强校际线下合作,增加共享交流次数
    第三节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搭建校际共享平台
    第四节 丰富资源共享类型,协调知识产权问题
    第五节 建立共享激励机制,强化教师共享行为
    第六节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教学资源高效共享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教育数字资源众筹众创供给与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选题意义
        1.1.4 研究思路
    1.2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教育数字资源供给政策研究
    2.2 教育数字资源供给模式研究
    2.3 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
        2.3.1 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研究
        2.3.2 教育数字资源共享研究
    2.4 教育数字资源交易机制研究
        2.4.1 面向区块链的教育资源隐私保护监管研究
        2.4.2 数字资源版权保护标准研究
        2.4.3 区块链交易信息数据的保障方案研究
    2.5 教育数字资源个性化服务研究
第3章 基于价值链生态的教育数字资源众筹众创供给模式
    3.1 基于价值链生态的教育数字资源众筹众创供给模式提出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问题分析
        3.1.3 研究问题提出
        3.1.4 问题解决思路
    3.2 基于价值链生态的教育数字资源众筹众创供给模式
        3.2.1 众筹众创主体协同
        3.2.2 教育数字资源内容生产
        3.2.3 教育资源组织管理
        3.2.4 教育数字资源服务
    3.3 教育数字源供给模型的技术应用模式
    3.4 教育数字资源供给模型分析
        3.4.1 资源建设主体多样性
        3.4.2 资源供给模式
        3.4.3 资源共享与反馈
        3.4.4 资源供给质量
        3.4.5 协同创建资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教育数字资源生产模式
    4.1 研究问题提出
        4.1.1 问题研究背景
        4.1.2 问题提出
        4.1.3 问题解决思路
    4.2 基于知识图谱的教育数字资源生产模式设计
        4.2.1 原始资源生产
        4.2.2 资源聚合优化
        4.2.3 教育数字资源评价
    4.3 基于知识图谱的教育数字资源生产模式实现过程
        4.3.1 资源生产流程
        4.3.2 知识图谱的构造
        4.3.3 聚合规则的定义
        4.3.4 主题资源圈聚合
        4.3.5 有序知识链聚合
    4.4 基于知识图谱的教育数字资源生产模式分析
        4.4.1 教育数字资源传统生产方法
        4.4.2 相较于传统生产模式的优势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区块链的教育数字资源交易保障方法
    5.1 基于区块链的教育数字资源交易保障模式的提出
    5.2 基于区块链的教育数字资源交易保障模式
        5.2.1 教育数字资源数据源
        5.2.2 教育数字资源数据所有者
        5.2.3 教育数字资源数据请求者
    5.3 基于区块链的教育数字资源交易保障模式实现过程
        5.3.1 教育数字资源检索系统的实现过程
        5.3.2 基于区块链的教育数字资源交易保障实现过程
        5.3.3 教育资源数据上传的实现过程
    5.4 与传统教育数字资源交易保障模式的比较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学习者画像的教育数字资源个性化服务模式
    6.1 基于学习者画像的教育资源个性化服务问题提出
        6.1.1 教育资源个性化服务的内涵
        6.1.2 教育资源个性化服务的特点
        6.1.3 教育资源个性化服务模式分析
        6.1.4 教育资源上性化服务的研究问题
    6.2 基于学习者画像的教育资源个性化服务模式
        6.2.1 基于学习者画像的教育资源个性化服务框架
        6.2.2 混合学习者多维特征的学习者画像
        6.2.3 基于知识图谱的教育资源描述
        6.2.4 基于学习者画像的教育资源个性化服务模式
    6.3 基于学习者画像的教育资源个性化服务模式实证研究
        6.3.1 基于学习者画像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分析
        6.3.2 基于学习者画像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对学生学习影响分析
        6.3.3 基于学习者画像的个性化服务模式用户满意度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重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基于航海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航海仪器操作与维护》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混合学习的相关研究
        1.2.2 教学资源库相关研究
        1.2.3 航海技术专业混合教学现状
        1.2.4 研究文献总体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资源库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构建
    2.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1 学生特征分析
        2.1.2 课堂教学情况
    2.2 混合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2.2.1 目的性原则
        2.2.2 双主体原则
        2.2.3 “3R”原则
        2.2.4 各要素优化组合原则
    2.3 基于资源库的混合教学可行性分析
        2.3.1 资源素材支持的可行性
        2.3.2 教学功能支持的可行性
        2.3.3 过程数据记录的可行性
        2.3.4 技术设备支持的可行性
    2.4 基于资源库的混合教学设计过程
        2.4.1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2.4.2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2.4.3 线上资源开发设计
        2.4.4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2.4.5 混合教学评价设计
    2.5 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结果
3 资源库支持下的混合教学实践
    3.1 混合教学实践准备
        3.1.1 授课对象选择
        3.1.2 授课对象分析
        3.1.3 授课内容选择
        3.1.4 教学目标设定
        3.1.5 教学实施环境
    3.2 教学实践过程
        3.2.1 自主学习内容设计
        3.2.2 线上自主学习实施
        3.2.3 课堂师生互动教学
        3.2.4 教学效果分析总结
4 混合教学效果分析
    4.1 学生过程性数据评价
        4.1.1 自主学习情况
        4.1.2 教学效果反馈
        4.1.3 个人能力发展
    4.2 教师同行评价
        4.2.1 教师自我评价
        4.2.2 校内督导评价
        4.2.3 校外专家评价
    4.3 技能鉴定评价
    4.4 教学实践反思
        4.4.1 教师方面
        4.4.2 学生方面
        4.4.3 管理机制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航海仪器操作与维护》课程项目设计
    附录2:《航海仪器操作与维护》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附录3:职业教育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调查问卷
    附录4:《航海仪器操作与维护》课程能力训练任务设计
    附录5:《航海仪器操作与维护》混合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对策研究 ——以诸暨技师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1.1 “互联网+教育”促使传统教学向智慧教学变革
        1.1.2 智慧教学给中职机电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互联网+”
        2.1.2 “互联网+教育”
        2.1.3 智慧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元认知理论
        2.2.3 香农理论
第三章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实施现状
    3.1 调查路径设计
        3.1.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2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实施现状
        3.2.1 智慧教学环境现状
        3.2.2 任课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现状
        3.2.3 智慧教学资源现状
        3.2.4 智慧教学效果现状
        3.2.5 教育访谈结果分析
第四章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优势和存在问题
    4.1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优势
        4.1.1 提升了中职机电学生的学习兴趣
        4.1.2 推进了机电教学模式的创新
        4.1.3 丰富了机电教学资源
    4.2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的存在问题
        4.2.1 智慧教学环境不够成熟
        4.2.2 教师智慧教学能力不足
        4.2.3 智慧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
        4.2.4 中职机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第五章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实施对策与实践
    5.1 协同建设,改善智慧教学环境
        5.1.1 加快建设数字化实训工场,改善智慧教学硬件环境
        5.1.2 合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改善智慧教学软件环境
    5.2 阶梯式培训,提升教师智慧教学能力
        5.2.1 步步深入,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5.2.2 分层培训,提升智慧教学技术应用水平
        5.2.3 优化考核,激励教师积极性
    5.3 全员参与,加快智慧教学资源建设
        5.3.1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资源库
        5.3.2 三级四阶,逐步完善资源库
    5.4 利用“互联网+”,提高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5 “互联网+教育”机电专业智慧教学模式的应用
        5.5.1 总体设计思路
        5.5.2 课前预习反馈
        5.5.3 课中立体互动
        5.5.4 课后个性辅导
        5.5.5 多元教学评价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1 中职机电专业任课教师智慧教学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2 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调查问卷(学生)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及其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外力推动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迅速兴起
        二、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组织定位不清与行动低效
        三、异质性视阈下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缺位
    第二节 核心概念
        一、创业教育
        二、创业教育组织
        三、功能及功能实现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选择
        一、研究目的
        二、案例研究方法
    第二节 分析框架设计与构建
        一、经验功能主义理论及其分析范式
        二、结构化理论之结构二重性原理
        三、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数据处理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数据收集与方法
        三、数据分析与流程
    第四节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客观功能
    第一节 数据情况与编码过程
        一、数据概述
        二、三级编码过程
    第二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的客观功能阐释
        一、决策实施功能:专人专事推动高职创业教育精细化发展
        二、中介融通功能:打破高职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间的壁垒
        三、类型强化功能:产教融合进程中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四、文化聚散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
    第三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各功能的关系
        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的综合表征
        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的循环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节 数据分析过程
        一、单案例分析
        二、跨案例比较
    第二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方式分析
        一、组织变革:新建、转型与重构
        二、融合策略选择:纽带牵引、另起炉灶、深度介入
        三、适应性联结:移植与改造、淬炼与强化、嫁接与统整、转化与运用
        四、树立标志:从“占有场域”到“质量取胜”,再到“文化认同”
    第三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方式间的关系
        一、组织功能及其实现方式的对应关系
        二、组织功能及其实现方式的层次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的实现机理
    第一节 资源赋能机理:高职场域中的配置性资源与权威性资源协调
        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配置性资源供给
        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权威性资源供给
        三、创业教育组织行为的资源驱动与引导作用
    第二节 规则调适机理:合法性秩序与表意符码的双重作用
        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为的合法性秩序
        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行为的表意符码
        三、合法性秩序与表意符码对组织行为的双重作用
    第三节 互动整合机理:组织同级之间及其与高职系统的作用关系
        一、高职创业教育组织与同级组织间的互动整合
        二、高职创业教育组织与高职系统间的互动整合
        三、互动整合中组织的适应性行为与特色化选择
    第四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机理的整合模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
    第一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行动逻辑
        一、从“政府引导”向“外推内生”的协同动力机制过渡
        二、组织在多元交互网络中的“功能定位”与“特色生成”
        三、从“组织化”到“去组织化”的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过程
    第二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困境分析
        一、内生动力不足阻碍组织持续行动和功能扩展
        二、互动整合过程中的路径依赖与模仿趋同现象
        三、组织边界造成多元协同藩篱与组织行为异化
    第三节 高职创业教育组织功能实现的优化路径
        一、理念先行:强化技术创新创业为核心的高职创业教育研究
        二、以点带面:加快软件建设带动高职创业教育组织有效行动
        三、错位发展: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适应性提升与特色培育
        四、多元联动:构建政校行企协同互动的生态系统与治理格局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访谈提纲(教师卷)
附录 B:访谈提纲(学生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构建教育资源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柳州市交通学校为例[D]. 文艳宇.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新时代高校武术教学资源共享路径研究[D]. 崔梦丽.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3]具身认知视角下楚雄紫溪彝村地理PBL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 杨鲜.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面向教育的儿童绘画图像风格分类与描述生成评价研究[D]. 陈甘.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信息化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现状的调查研究[D]. 金慧颖.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重庆市万州区初中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查研究[D]. 廖襄绮.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7)
  • [7]教育数字资源众筹众创供给与服务模式研究[D]. 黄太进.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8]基于航海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航海仪器操作与维护》课程为例[D]. 李彦朝.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9]“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智慧教学对策研究 ——以诸暨技师学院为例[D]. 周媛珍.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10]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组织的功能及其实现研究[D]. 张慧. 天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