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我国渔业饲料发展战略研究

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我国渔业饲料发展战略研究

一、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渔用饲料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志泉[1](2020)在《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退化的形势下,生态安全也逐渐被重视。而浙江省由于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其生态安全中较为重要的为海洋渔业生态安全。因此,为了对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安全进行较为全面地评价,探索出影响海洋渔业生态安全的机理,并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以实现对浙江省海洋渔业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本文首先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海洋渔业生态安全的概念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做了阐述;其次,在对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安全的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安全的评价体系,运用综合赋权方法得到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安全压力、状态、响应各子系统对应的指标体系权重,然后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海洋渔业生态安全压力、状态、响应的安全指数。计算出浙江省2008-2017年十年的海洋渔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成增长趋势,结果表明浙江海洋承受的环境压力在逐步得到缓解同时剖析了其影响因素;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确定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从组织的管理与建设、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营造海洋渔业生态保护的社会氛围提出了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安全调控的措施。

章丽萍[2](2019)在《安徽省渔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渔业特别是淡水渔业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安徽省作为我国淡水产品的主产省份之一,不仅拥有居全国第二位的省内的淡水水面,淡水产品的产量还位于全国第四位。虽然安徽省是资源丰富的水产大省,却不是水产强省。那么,安徽省渔业产业还具有多大的竞争力?安徽省渔业近十年的竞争力是否有所提升?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内陆淡水渔业产业竞争力对比的研究,对安徽省渔业经济的发展,对渔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国际竞争优势理论,首先对渔业、淡水渔业以及区域渔业产业竞争力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以钻石模型理论为基础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市场结构与竞争、政府因素与机会因素这六个方面阐述了安徽渔业产业的现状,并将安徽省渔业产业现状与湖北、江西两省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接着,从生产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科技创新推广能力这四个方面构建了渔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因子分析法运用SPSS22.0软件对15个省市在2008-2017年的渔业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和排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渔业竞争力在参与评价的15个内陆省份中位于中等水平,具有较高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但人才、科技等高级生产要素相对紧缺;水产品需求量大,产品以鲜活水产品为主;水产精深加工业、水产流通业发展落后;产业配套设施有待加强,总体市场占有情况有待改进;安徽省渔业的发展逐渐受到了政府的重视,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根据前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引进和保护种质资源、完善渔业基础设施、打造渔业品牌和壮大渔业龙头企业、推动渔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拓宽融资渠道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林建斌[3](2012)在《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的现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分析了营养参数、新饲料源开发、营养与环境、营养与免疫、营养与肉质、水产饲料安全与水产品质量、饲料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和关键技术,可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方平[4](2011)在《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我国渔业在产业结构单一且严重趋同,渔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十分突出的形势下,如何通过有效手段,加速我国渔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调整的协调和统一,促使我国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本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为:(1)实证研究与一般推理、归纳分析相结合。在研究渔业产业地位、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变动影响时运用实证分析。在研究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途径时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2)灰色关联度法和计量经济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研究我国渔业产业结构间的关系。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科技创新在我国渔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了科技创新促进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理论框架体系。(2)对我国渔业结构现状进行剖析,探明了渔业结构特点和三次产业存在的问题。我国渔业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第一产业对渔业经济贡献水平逐步弱化,渔业经济总量增长逐渐依赖于二、三产业的增长。三次产业主要问题分别是:第一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较粗放、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第二产业中加工业发展滞后、渔用饲料产业发展水平低、饲料系数高;渔业生产中滥用违禁药物现状较普遍,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下降。第三产业的产业化水平低,休闲渔业的整体规划不够合理;渔业生产经营能力不强,渔民增收困难。(3)科技创新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渔业的投入产出及生产要素的配置和转换效率,进而推动渔业结构变革。其作用途径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提高了渔业劳动者素质并改进了劳动工具;科技创新影响消费和生产需求结构的改变;科技创新带来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催生了渔业新产业并弱化了传统产业;科技创新改变着渔业国际贸易结构,提高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水产加工、流通产业的发展。(4)渔业科技人员数量与渔业科研经费投入对渔业结构调整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由于科技创新带来的养殖单产水平提高促进了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渔业在农业中经费投入与课题数的比例、渔业在农业中科技人员数与经费投入的比例两个变量能很好地反映渔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变化,渔业占农业产值的比例变化对渔业结构的变动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由科技进步而产生的单产提高明显地促进了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5)从科技政策、体制政策、产业政策和管理政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促进渔业结构调整。

郭可汾[5](2010)在《基于食品安全法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实行多年的《食品卫生法》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际,经充分调研,在吸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历经多年修改、审议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终于在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不仅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也将为我国建立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和法律屏障提供依据。特别是在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尚不令人满意,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的背景下,对于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本文分析的背景材料,首先就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背景和具体沿革以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随后,通过运用不完备法律理论对新近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了分析,并对食品安全法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适用进行了初步的介绍;通过引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论,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从三个方面为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研究建立相应的理论基础。作为经验借鉴,本文从管理机构、法律法规、标准、检测、认证、危险性分析、可追溯制度、产品召回制度和危险性预警系统等着手,对美、欧、日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积累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随后,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与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具体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机构进行了归纳;从相关法律对标准的规定、我国水产标准化发展历程和我国水产标准化工作现状三方面对我国水产标准化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我国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总结;从我国认证认可的发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认证认可的规定、我国水产养殖领域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现状着手,分析了我国水产品认可认证的发展现状;还对我国的水产品可追溯、水产品召回、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布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结合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带来的在监管方面的变革,就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从大菱鲆事件着手,以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作为实例,分析了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现状。对大菱鲆养殖过程中与环境、投入品和初级产品有关的监管部门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总结,对相关认证在大菱鲆产业中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黄炳山[6](2008)在《山东升索渔用饲料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特种水产饲料产业仍属于一个新兴产业,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等与国外同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国内优质水产品消费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及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饲料生产企业要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以推动我国水产饲料行业更快、更好发展。作为国内最早从事特种水产饲料研究、生产的山东升索渔用饲料研究中心为我国特种水产养殖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制定、管理及实施等方面束缚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本论文即通过对该公司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对企业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借助波特的竞争理论、SWOT分析模型、波士顿咨询公司矩阵分析等工具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分析认为该公司在国内同行的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自身的一些缺陷阻碍了企业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升索饲料”面对目前的内外环境形势,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主要采用专业化战略;在市场竞争中主要采用差异化战略及聚焦型战略。

苏世传[7](2007)在《我国水产饲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指出

张岩,陈四清,赵红萍,肖永双,于函[8](2006)在《我国海水养殖标准的现状及今后工作重点》文中认为从养殖技术规范、种质、亲体苗种、饲料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海水养殖标准的制订情况,探讨了各种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存在问题和制、修订重点,分别对其行业状况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徐奇友[9](2006)在《我国鱼类营养与饲料的发展及研究趋势》文中研究表明

艾春香,陈启发,刘淑熙[10](2005)在《福建渔用饲料业的现状及其科技发展方向》文中提出当前的福建省渔用饲料工业正处在稳定发展阶段,安全、卫生、符合无公害生态要求已成为衡量饲料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该文阐述了福建渔用饲料工业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阐明渔用饲料科技发展方向。

二、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渔用饲料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渔用饲料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的界定
        2.1.1 生态安全
        2.1.2 生态安全评价
        2.1.3 海洋渔业生态系统服务
        2.1.4 海洋渔业生态安全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系统生态学理论
        2.2.3 生态承载力理论
        2.2.4 生态安全理论
        2.2.5 生态经济学理论
第三章 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及生态安全现状
    3.1 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状况
        3.1.1 浙江渔场区域分布
        3.1.2 浙江海域渔业资源状况
    3.2 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现状
        3.2.1 近岸海域水质
        3.2.2 生物生存环境和贝类生物体质量
        3.2.3 主要入海污染物排放
        3.2.4 海水养殖区环境状况
第四章 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4.1 海洋渔业生态安全指标选取原则
    4.2 基于PSR模型的指标体系建立
        4.2.1 PSR模型
        4.2.2 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4.2.3 指标说明
    4.3 海洋渔业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4.3.1 数据标准化
        4.3.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4.3.3 评价模型构建
        4.3.4 海洋渔业生态安全等级确定
    4.4 障碍度模型构建
第五章 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度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指标标准化处理
    5.3 指标权重的确定
        5.3.1 层次分析法评价
        5.3.2 熵权法计算权重
        5.3.3 综合权重计算
    5.4 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安全评价分析
        5.4.1 子系统(P-S-R)状况分析
        5.4.2 目标层状况分析
    5.5 渔业生态安全障碍因子综合分析
        5.5.1 指标障碍度分析
        5.5.2 子系统障碍度分析
第六章 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安全调控措施
    6.1 完善海洋渔业生态安全组织管理建设
        6.1.1 加强污染源治理及管控
        6.1.2 科学合理的利用海洋渔业资源
        6.1.3 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及海洋渔业生态修复
        6.1.4 加强渔业队伍及其能力建设
    6.2 建立健全海洋渔业法律体系和管理制度
    6.3 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方式
    6.4 营造海洋渔业生态保护的社会氛围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安徽省渔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1.2.2 国外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图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渔业
        2.1.2 淡水渔业
        2.1.3 渔业产业竞争力
    2.2 相关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3 安徽省渔业现状分析
    3.1 生产要素条件分析
        3.1.1 安徽省渔业自然资源现状
        3.1.2 安徽省渔业劳动力资源现状
        3.1.3 安徽省渔业资本资源现状
        3.1.4 安徽省渔业科技资源现状
    3.2 安徽省市场需求条件分析
        3.2.1 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
        3.2.2 安徽省水产品质量状况
    3.3 相关支持性产业分析
        3.3.1 安徽省水产加工业现状
        3.3.2 安徽省水产流通业现状
        3.3.3 安徽省休闲渔业现状
    3.4 市场结构、竞争分析
    3.5 政府因素分析
    3.6 机遇因素分析
    3.7 安徽省与淡水渔业大省的比较研究
        3.7.1 自然与劳动资源对比
        3.7.2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对比
        3.7.3 水产科技推广能力对比
4 建立渔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指标体系构建及相关指标解释
        4.2.1 评价指标的理论选取
        4.2.2 评价指标的解释
5 安徽省渔业竞争力评价
    5.1 因子分析法
        5.1.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5.1.2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模型
        5.1.3 因子分析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5.2 安徽省渔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5.2.1 样本选取
        5.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3 实证分析过程
    5.3 实证结果分析
6 提升安徽省渔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6.1 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强种质资源引进与保护
        6.2.2 着重完善渔业基础设施
        6.2.3 打造品牌渔业,壮大渔业龙头企业
        6.2.4 健全渔民培训体系,推动渔业科技创新
        6.2.5 大力发展加工渔业、运输业和休闲渔业
        6.2.6 提高产业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6.2.7 完善渔业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渔业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3)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营养参数的确定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2 新饲料源的开发与原料质量控制
3 研究营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建立生态营养学
4 营养与免疫
5 营养与肉质风味、水产饲料安全与水产品安全
6 仔稚鱼、虾、贝营养生理的研究及其开口微粒饲料的研究开发
7 饲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4)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评述
        2.1.1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互关系研究
        2.1.2 渔业经济学研究
    2.2 国内研究评述
        2.2.1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互关系研究
        2.2.2 渔业产业结构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科技创新促进渔业结构调整的理论研究
    3.1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的有关范畴界定
        3.1.1 科技创新相关概念
        3.1.2 产业结构相关概念
    3.2 科技创新理论
    3.3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理论
        3.3.1 配第-克拉克定理
        3.3.2 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3.3.3 工业化进程发展阶段规律
        3.3.4 钱纳里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3.4 产业结构调整理论
        3.4.1 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
        3.4.2 产业结构调整有关理论
    3.5 本文研究理论框架体系
    3.6 本章小结
4 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
    4.1 我国渔业结构特点分析
        4.1.1 我国渔业产量分析
        4.1.2 渔业竞争力分析
        4.1.3 渔业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变动分析
    4.2 渔业产业总产出与三次产业动态关联分析
        4.2.1 灰色关联度理论
        4.2.2 灰色关联度模型的选择
        4.2.3 基础数据的选定
        4.2.4 渔业总产出与三次产业动态分析
        4.2.5 渔业第一产业内部动态关联分析
        4.2.6 渔业第二产业内部动态关联分析
        4.2.7 渔业第三产业内部动态关联分析
    4.3 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
        4.3.1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3.2 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作用分析
        4.3.3 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途径研究
    5.1 我国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结构和重点分析
        5.1.1 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结构分析
        5.1.2 渔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5.1.3 渔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分析
        5.1.4 渔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分析
    5.2 渔业科技创新与渔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
        5.2.1 科技创新影响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方式研究
        5.2.2 渔业产业结构决定渔业科技结构研究
    5.3 科技创新对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途径研究
        5.3.1 科技创新有力改善生产要素状况
        5.3.2 科技创新有效影响需求结构
        5.3.3 科技创新显着促进渔业新兴产业发展
        5.3.4 科技创新改变国际贸易结构
    5.4 本章小结
6 科技活动对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
    6.1 科技投入对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
        6.1.1 分析方法
        6.1.2 数据来源
        6.1.3 计算结果与分析
    6.2 科技产出对渔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
        6.2.1 科技产出对海水养殖结构的影响研究
        6.2.2 科技产出对淡水养殖结构的影响研究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本文局限性
    7.3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食品安全法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
        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背景
        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沿革
        0.1.3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0.2 研究内容和方法
        0.2.1 研究内容
        0.2.2 数据来源
        0.2.3 研究方法
        0.2.4 研究目的
        0.2.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0.2.6 学术构想与思路
        0.2.7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0.3 关键术语
        0.3.1 食品卫生
        0.3.2 食品安全
        0.3.3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0.3.4 无公害水产品
        0.3.5 绿色水产品
        0.3.6 有机水产品
        0.3.7 良好农业规范
        0.3.8 良好作业规范
        0.3.9 水产养殖认证委员会
        0.3.10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0.3.11 ISO 9000
        0.3.12 ISO 14000
1 理论分析
    1.1 基于不完备法律理论的食品安全法分析
        1.1.1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现状
        1.1.2 运用不完备法律理论对食品安全法的分析
        1.1.3 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可能面临的问题
    1.2 食品安全法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适用
        1.2.1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1.2.2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3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1.3.1 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分析
        1.3.2 水产品供给链中的水产品安全——博弈分析
2 国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1 美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1.1 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管理机构
        2.1.2 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2.1.3 危险性分析与标准和技术法规
        2.1.4 检验检测和认证
        2.1.5 危险性预警系统、可追溯制度和产品召回制度
    2.2 欧盟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2.1 欧盟食品安全运作的管理机制
        2.2.2 欧盟食品安全标准和法律体系
        2.2.3 风险分析
        2.2.4 检验、检测及认证体系
        2.2.5 预警系统、水产品链可追溯和食品召回
        2.2.6 教育和培训
    2.3 日本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2.3.1 日本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
        2.3.2 相关法律法规
        2.3.3 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
        2.3.4 风险信息沟通、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
3 我国大菱鲆养殖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管
    3.1 从大菱鲆事件说起
    3.2 大菱鲆事件发生前后产业的情况
        3.2.1 大菱鲆事件发生前产业的情况
        3.2.2 大菱鲆事件发生后产业所受的影响
    3.3 大菱鲆养殖过程各环节的监管现状
        3.3.1 环境
        3.3.2 投入品
        3.3.3 初级产品
        3.3.4 认证工作在大菱鲆产业中的开展
        3.3.5 信息发布与产品召回
    3.4 存在的问题
        3.4.1 我国对大菱鲆养殖过程的监管存在的问题
        3.4.2 在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
        3.4.3 在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3.4.4 检验检测存在的问题
        3.4.5 认证刚刚起步,诸多方面存在不足
        3.4.6 信息与产品召回中存在的不足
    3.5 相关的监管建议
        3.5.1 完善监管体制
        3.5.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3.5.3 加大大菱鲆养殖标准化步伐
        3.5.4 完善我国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3.5.5 认证体系、信息交流和产品召回制度的完善
4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4.1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
        4.1.2 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
        4.1.3 食品生产监管司和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
        4.1.4 食品许可司和食品安全监管司
    4.2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4.2.1 相关法律
        4.2.2 行政法规
        4.2.3 部门规章
    4.3 我国的水产标准化管理
        4.3.1 相关法律对标准的规定
        4.3.2 我国水产标准化发展历程
        4.3.3 我国水产标准化工作现状
    4.4 我国的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4.4.1 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
        4.4.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4.4.3 我国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4.5 水产品认证认可
        4.5.1 我国认证认可的发展及相关规定
        4.5.2 我国水产养殖领域认证发展现状
        4.5.3 产品认证
        4.5.4 体系认证
    4.6 水产品可追溯
    4.7 水产品召回
    4.8 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布
5 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思考
    5.1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5.1.1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5.1.2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5.1.3 我国水产品标准存在的问题
        5.1.4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5.1.5 我国水产品质量认证存在的不足
        5.1.6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存在的问题
        5.1.7 可追溯体系难以建立的主要原因
    5.2 对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5.2.1 建立和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5.2.2 逐步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5.2.3 积极推进我国水产标准化的进展
        5.2.4 完善我国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5.2.5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
        5.2.6 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
        5.2.7 建立完整有效的水产品可追溯性体系
        5.2.8 建立水产品召回制度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山东升索渔用饲料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及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结构
2 相关理论
    2.1 战略及战略关系的历史变迁
    2.2 战略及战略管理的内涵
    2.3 竞争战略理论和定位分析
    2.4 波特的竞争理论
    2.5 资源能力理论
    2.6 竞争理论与资源能力理论的纷争与融合理论
    2.7 SWOT分析方法
3 “升索饲料”战略环境分析
    3.1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3.1.1 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3.1.2 产业环境分析
        3.1.3 微观环境分析
    3.2 “升索饲料”内部环境分析
        3.2.1 山东升索渔用饲料研究中心情况介绍
        3.2.2 价值链分析
        3.2.3 企业资源能力分析
        3.2.4 企业内部管理分析
        3.2.5 企业功能分析
        3.2.6 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3.2.7 企业历史比较分析
    3.3 SWOT分析
    3.4 企业的使命与战略目标
        3.4.1 企业的使命与哲学
        3.4.2 企业的战略目标
4 “升索饲料”战略分析与制定
    4.1 “升索饲料”战略分析
        4.1.1 SWOT分析矩阵
        4.1.2 波士顿咨询公司矩阵分析(BCG)
    4.2 企业战略的选择与制定
        4.2.1 企业总体战略
        4.2.2 企业经营单位战略
    4.3 企业职能战略与策略
5 “升索饲料”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战略实施
        5.1.1 营造有利于战略实施的企业文化
        5.1.2 制订年度发展计划
        5.1.3 完善组织结构
        5.1.4 建立、完善公司信息系统
        5.1.5 整合资源
    5.2 战略控制
        5.2.1 控制流程
        5.2.2 控制方法
        5.2.3 控制关键
    5.3 人才控制战略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我国海水养殖标准的现状及今后工作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水养殖标准制定情况
    (1) 养殖技术标准
    (2) 亲体、苗种标准
    (3) 种质标准
    (4) 饲料标准
2 今后工作重点
    (1) 养殖技术规范
    (2) 亲体和苗种
    (3) 种质标准
    (4) 饲料标准

(9)我国鱼类营养与饲料的发展及研究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1.1 鱼类营养的科技成就
    1.2 鱼类营养与饲料研究存在的问题
        1.2.1 基础研究不足, 缺乏系统性
        1.2.2 水产专用添加剂的开发不足
        1.2.3 冷水鱼营养研究滞后
        1.2.4 对亲鱼营养和开口饲料研究不足
        1.2.5 对水产饲料原料的开发与质量控制不够
        1.2.6 环境污染
2 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展望
    2.1 水产动物营养需要量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
    2.2 环境营养学研究与环保饲料的开发
    2.3 水产动物营养免疫学、营养病理学、分子营养学的研究
    2.4 鱼粉和鱼油替代饲料的研究
    2.5 水产动物的肉质和安全
    2.6 加强水产饲料添加剂的开发
    2.7 饲料原料的开发

(10)福建渔用饲料业的现状及其科技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省渔用饲料工业的发展现状
    1.1 渔用饲料生产稳步发展,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1.2 渔用饲料品种多样化
    1.3 渔用饲料标准化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1.4 渔用饲料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
2 福建省渔用饲料工业存在的问题
    2.1 渔用饲料工业规模偏小,规模效益低下
    2.2 赊销、烂帐危及渔用饲料企业生存,影响了渔用饲料市场的正常运转
    2.3 渔用饲料主要原料鱼粉依靠进口,风险大
    2.4 渔用饲料科技投入不济,应用基础研究滞后
    2.5 海水鱼类养殖配合饲料使用率低
    2.6 渔用饲料标准,特别是安全卫生标准滞后
3 福建省渔用饲料科技的发展方向
    3.1 选择重点养殖品种,开展基础营养学研究,企求高端饲料产品
        3.1.1 水产养殖动物营养需求的重新评估与系统研究
        3.1.2 加强水产动物营养免疫学研究
        3.1.3 开展水产动物生态营养学研究
        3.1.4 强化营养与水产养殖动物品质关系的研究
    3.2 加大渔用饲料研发力度
        3.2.1 饲料原料资源开发研究
        3.2.2 强化配合饲料配方的研究
        3.2.3 渔用饲料加工设备及加工工艺研究
        3.2.4 实现无公害环保型渔用饲料产业化
        3.2.5 开发覆盖范围广、成本较低的渔用浓缩料和预混料
    3.3 加强对渔用配合饲料生产的相关标准的研究,特别是安全卫生指标的研究
    3.4 应用信息技术引导渔用饲料业创新

四、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渔用饲料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省海洋渔业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 徐志泉.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2]安徽省渔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D]. 章丽萍.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3]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进展[J]. 林建斌. 饲料与畜牧, 2012(04)
  • [4]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D]. 方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7)
  • [5]基于食品安全法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D]. 郭可汾.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
  • [6]山东升索渔用饲料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D]. 黄炳山.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7)
  • [7]我国水产饲料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苏世传. 福建畜牧兽医, 2007(05)
  • [8]我国海水养殖标准的现状及今后工作重点[J]. 张岩,陈四清,赵红萍,肖永双,于函. 渔业现代化, 2006(05)
  • [9]我国鱼类营养与饲料的发展及研究趋势[J]. 徐奇友. 饲料工业, 2006(06)
  • [10]福建渔用饲料业的现状及其科技发展方向[J]. 艾春香,陈启发,刘淑熙. 福建农业学报, 2005(S1)

标签:;  ;  ;  ;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