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栗贮藏保鲜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黄煜凯[1](2020)在《壳聚糖蛋白复合膜的制备、性能检测及在板栗上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食品传统塑料包装膜带来的环境负担日渐加重,以生物可降解材料替代传统塑料的呼声越来越高。可食性膜因具有生物可降解和安全无毒等优势,已成为了食品保鲜包装领域的研究热点。板栗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我国具有很广阔的市场,但板栗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易失水,出现“石灰化”和霉烂等变质问题,影响板栗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本研究设计研制了两种具有保水性、防霉性以及有一定机械强度、安全无毒的复合涂膜材料,并应用于板栗的贮藏保鲜,以期提高板栗的常温贮藏质量,为促进板栗更好更快地带动山区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壳聚糖、乳清蛋白和玉米醇溶蛋白作为膜基质,以甘油为增塑剂、纳米纤维素和肉桂醛为交联剂,分别制备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和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水蒸气透过率为核心考察指标,结合机械性能指标的测试,优化了两种膜的最佳配方,并进一步测试了膜的抑菌性能,最后应用于板栗的贮藏保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经综合评定,得到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的最佳配方为:2.5%壳聚糖,4.0%乳清蛋白,0.7%纳米纤维素,膜液pH为3.8;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佳配方为:3.5%壳聚糖,0.3%玉米醇溶蛋白,2.5%纳米纤维素,1.5%乙酸,并在最佳配方的基础上,添加0.3%(m/V)肉桂醛改善了两种复合膜的防水性能和结构的规整性。(2)测定了两种壳聚糖蛋白复合膜对板栗霉菌、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复合膜均对三种试验菌有抑制作用,且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比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的抑菌效果更强,前者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40μL/mL,而后者的MIC为80μL/mL。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两种膜液可以破坏板栗霉菌菌丝结构,并使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发生变形,推测膜液的抑菌成分可以影响菌体细胞壁(膜)的通透性,使胞内物质流失,从而达到抑菌效果。(3)用两种壳聚糖蛋白复合膜液分别浸涂板栗,并贮藏于25℃±1℃、50%-55%相对湿度的环境中,研究了两种复合膜对板栗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处理能降低板栗的失重率、霉变率、“石灰化”指数及呼吸强度,延缓板栗维生素C的损耗,并提高板栗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其中,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在降低板栗“石灰化”指数和减少板栗维生素C损耗上更具优势,而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则更有利于降低板栗的失重率、霉变率和提高板栗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抑制板栗呼吸强度的作用上,两者效果相当。(4)研究了壳聚糖蛋白复合膜涂膜处理板栗对板栗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处理均可以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延缓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的峰值,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峰值提前出现,并可以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其中,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在提高PAL和PPO活性上表现出更好的效果,而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则更有利于降低MDA含量,推迟O2-.产生速率的峰值,诱导SOD应答和提高几丁质酶活性。综上所述,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和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涂膜保鲜板栗均能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且能通过诱导相关酶的活性提高板栗的抗病性和抗逆境能力。但相比之下,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在多项保鲜指标上占据优势,故认为其在板栗的采后贮藏保鲜应用中更具有发展潜力。
黄兴保[2](2019)在《板栗贮藏保鲜方法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板栗是我国着名的"干果之王",全国各地都有栽培。近年来,板栗种植规模迅速扩展,栗果增产显着。但是,因其果质特殊,板栗极易产生风干、发霉、滋生虫病以及发芽等问题,且在贮藏保鲜过程中又具有怕干、怕水、怕热和怕冻的特点,因此选用科学合理、妥善有效、更为便捷、低成本的贮藏保鲜工艺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简析板栗的贮藏保鲜特性,而后阐释当前操作性较强的湿沙贮藏保鲜法、塑料帐或塑料包装袋贮藏保鲜法以及冷库冷藏法,其中着重介绍冷藏法,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继而提高板栗种植效益与所连带的林业效益。
黄萍,高亚楠,高宏[3](2019)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板栗保鲜的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以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为平台,对中国关于"板栗保鲜"的研究情况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1977—2017年,我国研究者对板栗保鲜技术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在近20年里,关于板栗保鲜的研究型论文数量有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2003年以来,有不少研究者将其作为一门研究,而不仅仅是科普、科技信息的传播。研究者主要分布在板栗的产区,相关研究主要发表在食品类期刊和农林类期刊上。板栗的有效保鲜技术主要有物理储藏和化学储藏两大种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采用低温冷藏、涂膜贮藏、照射贮藏、硅窗气调贮藏、空气离子贮藏法等物理方法,化学保鲜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杀菌剂浸泡、熏蒸、保鲜液膜贮藏。自1992年起,随着化学技术的进步,兴起了将天然资源经过化学改性制备保鲜涂料的方法,也用于板栗的涂膜保鲜。保鲜技术的分类分布,揭示了我国板栗保鲜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现状,为探究板栗保鲜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张淑媛[4](2017)在《低功率微波结合保鲜剂处理对板栗贮藏生理和品质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板栗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在我国分布广、产量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板栗含水量高,呼吸强度大,采后生理代谢旺盛,极易失重、腐烂、蛀虫、发芽,贮藏方法不当易造成板栗损失严重的现象。目前一般采用冷藏方法来贮藏板栗,但仍没解决失重和霉烂问题,所以探究新的贮藏保鲜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试验以安徽大别山区“大红袍”板栗为试验原料,采低功率微波、1-MCP(1-甲基环丙烯)、二氧化氯、纳他霉素复合果蜡处理栗果;并筛选出微波功率、1-MCP浓度及ClO2浓度的有效处理范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为了进一步研究低功率微波处理对板栗贮藏效果的影响,还进行了微波二次处理。所有处理组均贮藏于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8592%的冷库中,每30 d取样测定板栗的呼吸强度、品质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探究低功率微波结合不同保鲜剂处理对板栗贮藏生理和品质的调控,期望为微波保鲜技术提供基础,寻找新的板栗贮藏方法。试验结果如下:1.筛选微波处理条件的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板栗的果肉的温度在35℃以下,避免热效应作用,最终确定处理时间为3min,输出功率为65、130、195、260、325W。2.低功率微波处理板栗试验结果表明,在180 d时,65、195 W处理组的呼吸强度27.53、34.47 CO2mg/kg·h低于对照组的45.29 CO2mg/kg·h;195W处理组可抑制还原糖的上升及Vc的下降,还原糖含量上升幅度是最小3.84%,Vc含量下降最少11.41mg/100g;65W处理组淀粉酶活性1.96 mg/(min·g)低于对照组2.23 mg/(min·g),195W处理组CAT活性下降幅度最小从峰值1430 U/g到510 U/g,130 W组POD活性峰值出现最晚且下降幅度最小6.18 OD470/min·g,且能有效降低MDA含量;260 W组的失重率、腐烂率最低,在180 d时分别为0.89%、2.01%,195W次之,325W组蛀虫率最低1.50%,195W次之。综上所述,195W处理组效果最好。3.1-MCP处理板栗试验结果表明,0.4μg/L处理组对呼吸强度抑制效果最好,在180 d时41.87 CO2mg/kg·h低于CK组的48.33 CO2 mg/kg·h;0.2、0.4μg/L处理组还原糖含量180d时为4.99%、5.33%低于对照组5.70%,0.3μg/L处理组Vc含量下降最少;0.4μg/L处理组在180d时淀粉酶活性最小2.18 mg/(min·g),明显低于对照组2.57 mg/(min·g),0.3、0.4μg/L处理组保持CAT活性的稳定,减少MDA的生成,0.5μg/L处理组POD活性的下降幅度只有5.55 OD470/min·g;1-MCP处理会加速板栗的失重,且浓度越大,失重率越高;0.2μg/L处理组对板栗腐烂有显着抑制作用,其他处理均没有抑制效果;0.4μg/L处理组在30 d时的蛀虫率最低,为1.21%。综上所述,0.4μg/L处理组效果最好。4.防腐保鲜剂的筛选。二氧化氯处理对板栗的腐烂率及蛀虫率均有较明显抑制作用,其中150 mg/mL处理组效果最显着,最终腐烂率、蛀虫率只有1.95%、2.13%。纳他霉素复合果腊涂膜处理对板栗的腐烂率和蛀虫率效果不明显,但对板栗失重抑制作用显着,最终处理组失重率分别为1.82%、1.90%、1.93%、2.01%,而对照组达2.35%,其中果腊起主要作用。5.正交复合处理能更好的抑制板栗生理生化变化,保持板栗新鲜,延缓品质变化,延长贮藏期。微波195W 3min、1-MCP浓度0.3μg/L、ClO2浓度150mg/L组合的贮藏效果最好。6.微波二次处理可有效降低板栗的呼吸作用,能保持板栗品质,抑制生理生化的变化,从而达到贮藏保鲜效果,195W二次处理组效果显着,呼吸强度低至25.00CO2mg/kg·h,还原糖只有3.46%,腐烂率4.07%显着低于对照组6.61%。几乎所有低功率微波二次处理效果都好于对应的一次处理效果,其中195W二次处理效果显着。
魏晓霞[5](2016)在《板栗贮藏保鲜技术概述》文中研究表明板栗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林木之一,分布广泛,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板栗不易贮藏,每年的损失巨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阐述了板栗的贮藏特性及采前注意事项,分析了影响板栗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以及目前板栗的贮藏保鲜技术,为延长板栗的保鲜期、保证品质、增加其经济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杨娟侠,田守乐,张坤鹏,王淑贞[6](2013)在《壳聚糖对低温冷藏“红栗2号”板栗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文中指出试验以"红栗2号"板栗为试材,以壳聚糖作为保鲜剂,研究了在-1~1℃的冷藏条件下,不同浓度壳聚糖对"红栗2号"板栗品质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能够抑制淀粉酶和POD酶活性的下降,栗果腐烂率和失重率明显降低,且以1.5%浓度处理的效果最佳。壳聚糖涂膜处理能够保持板栗果实本身的抗衰老能力,延长了贮藏保鲜时间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板栗果实品质。
翟海瑞,王倩,张利娟,马丽卫,杨劲松[7](2011)在《板栗贮藏保鲜综述》文中提出板栗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树种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板栗的产业发展现状,贮藏特性及保鲜原理,以及较系统的介绍了多种板栗的贮藏保鲜的方法,还介绍了提高板栗保鲜质量的途径,以期为板栗的贮藏加工保鲜提供技术参考。
刘魁英,赵宗芸,张燕平,沈志龙,黄锐浩,夏青青,吕文莉[8](2011)在《南方板栗常温贮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了采前喷施叶面肥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带苞、喷整形素、喷必扑尔和涂膜等方法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成熟度不够是南方板栗不耐贮藏的重要因素,喷叶面肥可增加板栗的淀粉含量,促进提早成熟和提高耐贮性,杀菌剂和呼吸抑制剂对板栗的保鲜都有一定的效果。涂膜必扑尔1 000倍+NAA1 000μg/mL+1%聚乙烯醇处理对板栗有较好的保鲜作用。
汪永文,张良富,王力,傅松玲[9](2009)在《板栗贮藏保鲜问题及解决措施》文中认为为给板栗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概述了板栗贮藏保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贮藏保鲜期间板栗质量下降的主要表现(栗实的腐烂变质、风干失重,栗实的发芽);影响板栗贮藏保鲜的因素及机理(贮藏期间栗实的生理变化,不同产区不同品种板栗的耐贮性,不同的采收和堆制方法,贮藏保鲜场所的环境条件);贮藏保鲜期间防止板栗损耗的主要措施(贮藏前的科学准备和防止栗实发芽);板栗贮藏保鲜的几种方法(简易贮藏、低温冷藏、辐射贮藏、气调贮藏和空气离子贮藏)。
伍玉菡,程华平,殷俊峰[10](2009)在《板栗产业的发展及贮藏保鲜综述》文中提出分析板栗贮藏的现状和板栗产业化发展存在的瓶颈及对策,提出板栗贮藏方法,以期为板栗的贮藏保鲜提供技术参考。
二、板栗贮藏保鲜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板栗贮藏保鲜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壳聚糖蛋白复合膜的制备、性能检测及在板栗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可食性包装膜的研究现状 |
1.1.1 可食性包装膜简介 |
1.1.2 多糖类可食性膜 |
1.1.3 蛋白类可食性膜 |
1.1.4 脂类可食性膜 |
1.1.5 复合型可食性膜 |
1.2 壳聚糖膜、乳清蛋白膜和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
1.2.1 壳聚糖膜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
1.2.2 乳清蛋白膜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
1.2.3 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特性及研究进展 |
1.3 板栗保鲜的研究进展 |
1.3.1 板栗的简介 |
1.3.2 板栗贮藏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二章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的制备及优化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原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的制备 |
2.2.2 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 |
2.2.3 肉桂醛优化复合膜 |
2.2.4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性能指标的测定 |
2.2.5 模糊综合评定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壳聚糖-乳清蛋白复合膜单因素实验 |
2.3.2 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单因素实验 |
2.3.3 正交实验 |
2.3.4 肉桂醛优化复合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的抗菌性能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原料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膜液对板栗霉菌抑菌性的测定 |
3.2.2 膜液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抑菌性的测定 |
3.2.3 扫描电镜检测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对板栗霉菌生长的抑制效果 |
3.3.2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制 |
3.3.3 扫描电镜检测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对板栗采后保鲜效果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原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的制备 |
4.2.2 板栗涂膜处理 |
4.2.3 失重率、霉变率和石灰化指数的测定 |
4.2.4 呼吸强度的测定 |
4.2.5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4.2.6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涂膜处理对板栗失重率的影响 |
4.3.2 涂膜处理对板栗霉变率的影响 |
4.3.3 涂膜处理对板栗石灰化指数的影响 |
4.3.4 涂膜处理对板栗呼吸强度的影响 |
4.3.5 涂膜处理对板栗维生素 C 含量的影响 |
4.3.6 涂膜处理对板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壳聚糖蛋白复合膜对板栗采后生理代谢的影响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原料与试剂 |
5.1.2 仪器与设备 |
5.2 实验方法 |
5.2.1 板栗涂膜处理及取样 |
5.2.2 酶提取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5.2.3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5.2.4 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的测定 |
5.2.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5.2.6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
5.2.7 几丁质酶活性的测定 |
5.2.8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涂膜处理对板栗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5.3.2 涂膜处理对板栗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
5.3.3 涂膜处理对板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5.3.4 涂膜处理对板栗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
5.3.5 涂膜处理对板栗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 |
5.3.6 涂膜处理对板栗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2)板栗贮藏保鲜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板栗的贮藏特性 |
2 常见3类贮藏保鲜方法 |
2.1 湿沙贮藏法 |
2.2 塑料帐或塑料包装袋贮藏法 |
2.3 冷库冷藏法 |
2.3.1 冷库的设计与构造。 |
2.3.2 入库前的板栗处理。 |
2.3.3 冷库库房的处理。 |
2.3.4 板栗入库。 |
3 结语 |
(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板栗保鲜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据采集 |
2 数据分析 |
2.1 发文的年限与类型分布 |
2.2 文献的来源 |
2.3 板栗保鲜技术的研究情况 |
2.3.1 研究文献的年限分布 |
2.3.2 研究人员的地域分布 |
2.3.3 研究文献的来源分布 |
2.3.4 保鲜技术的分类分布 |
3 结语 |
(4)低功率微波结合保鲜剂处理对板栗贮藏生理和品质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板栗的简介 |
1.2 板栗的营养价值 |
1.3 影响板栗贮藏保鲜的因素 |
1.3.1 产地及品种 |
1.3.2 采收成熟度 |
1.3.3 采收、堆制方式 |
1.3.4 贮前处理 |
1.3.5 贮藏环境 |
1.4 板栗采后生理生化的变化 |
1.4.1 外观的变化 |
1.4.2 呼吸作用的变化 |
1.4.3 营养物质变化 |
1.4.4 酶活性的变化 |
1.5 板栗贮藏研究进展 |
1.5.1 冷藏保鲜 |
1.5.2 气调贮藏 |
1.5.3 生化试剂处理 |
1.5.4 辐照技术 |
1.6 微波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6.1 微波热效应在食品中的研究现状 |
1.6.2 微波非热效应在食品中的研究现状 |
1.7 1-MCP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8 防腐保鲜剂的研究进展 |
1.8.1 二氧化氯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8.2 纳他霉素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2 前言 |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2 研究主要内容 |
3 材料及方法 |
3.1 试验原料 |
3.2 试验试剂 |
3.3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
3.4 总体技术路线 |
3.5 试验设计与方法 |
3.5.1 微波处理条件的筛选 |
3.5.2 低功率微波处理板栗试验方法 |
3.5.3 1-MCP处理板栗试验方法 |
3.5.4 防腐保鲜剂处理板栗试验方法 |
3.5.5 正交试验设计 |
3.5.6 低功率微波二次处理板栗试验方法 |
3.6 试验检测指标及方法 |
3.6.1 呼吸强度测定方法 |
3.6.2 品质指标测定方法 |
3.6.3 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
3.6.4 贮藏效果指标测定方法 |
3.7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微波处理条件的筛选 |
4.2 低功率微波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生化的影响 |
4.2.1 微波处理对板栗呼吸强度的影响 |
4.2.2 微波处理对板栗贮藏品质的影响 |
4.2.3 微波处理对板栗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4 微波处理对板栗贮藏效果的影响 |
4.3 1-MCP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生化的影响 |
4.3.1 1-MCP处理对板栗呼吸强度的影响 |
4.3.2 1-MCP处理对板栗贮藏品质的影响 |
4.3.3 1-MCP处理对板栗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4 1-MCP处理对板栗生理指标的影响 |
4.4 防腐保鲜剂处理对板栗生理生化的影响 |
4.4.1 二氧化氯处理对板栗失重率的影响 |
4.4.2 二氧化氯处理对板栗腐烂率的影响 |
4.4.3 二氧化氯处理对板栗蛀虫率的影响 |
4.4.4 那他霉素复合果腊处理对板栗失重率的影响 |
4.4.5 那他霉素复合果腊处理对板栗腐烂率的影响 |
4.4.6 那他霉素复合果腊处理对板栗蛀虫率的影响 |
4.5 正交复合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生化的影响 |
4.5.1 复合处理对板栗呼吸强度的影响 |
4.5.2 复合处理对板栗贮藏品质的影响 |
4.5.3 复合处理对板栗生化指标的影响 |
4.5.4 复合处理对板栗贮藏效果的影响 |
4.6 正交试验多指标综合分析 |
4.6.1 正交试验直观分析 |
4.6.2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
4.7 低功率微波二次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生化的影响 |
4.7.1 低功率微波二次处理对板栗呼吸强度的影响 |
4.7.2 低功率微波二次处理对板栗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4.7.3 低功率微波二次处理对板栗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4.7.4 低功率微波二次处理对板栗腐烂率的影响 |
5 讨论 |
5.1 微波保鲜效果分析及可能的保鲜机理 |
5.2 1-MCP、ClO_2辅助低功率微波处理板栗的效果分析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板栗贮藏保鲜技术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板栗贮藏特性 |
2 影响板栗贮藏保鲜效果的因素 |
2.1 产地和品种 |
2.2 采收期 |
2.3 温度 |
2.4 湿度 |
2.5 气体成分 |
3 板栗贮藏的前期工作 |
3.1 正确适时采收 |
3.2 做好采后处理 |
4 板栗保鲜技术 |
4.1 冷藏法 |
4.2 气调库贮藏法 |
4.3 辐照贮藏 |
4.4 电离保鲜技术 |
(6)壳聚糖对低温冷藏“红栗2号”板栗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处理 |
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处理对“红栗2号”板栗POD酶活性影响 |
2.2 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处理对“红栗2号”板栗PPO酶活性影响 |
2.3 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处理对“红栗2号”板栗淀粉酶活性影响 |
2.4 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处理对“红栗2号”板栗腐烂率影响 |
2.5 不同浓度壳聚糖涂膜处理对‘红栗2号’板栗失重率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8)南方板栗常温贮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成熟度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的影响 |
1.2.2 栗丰收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的影响 |
1.2.3 栗苞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的影响 |
1.2.4 杀菌剂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的影响 |
1.2.5 呼吸抑制剂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的影响 |
1.2.6 涂膜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的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成熟度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的影响 |
2.2 采前喷施栗丰收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的影响 |
2.3 带苞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的影响 |
2.4 杀菌剂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的影响 |
2.5 呼吸抑制剂对板栗常温贮藏保鲜的影响 |
2.6 涂膜对板栗贮藏保鲜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9)板栗贮藏保鲜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贮藏保鲜期间板栗质量损坏的主要表现 |
1.1 栗实的腐烂变质 |
1.2 栗实的风干失重 |
1.3 栗实的发芽能力 |
2 影响板栗贮藏保鲜的因素及机理 |
2.1 贮藏保鲜期间栗实的生理变化 |
2.2 不同产区不同品种板栗的耐贮性 |
2.3 不同的采收、堆制方法 |
2.4 贮藏保鲜场所的环境条件 |
2.4.1 湿度 |
2.4.2 温 度 |
2.4.3 氧 气 |
3 贮藏保鲜期间防止板栗品质损坏的主要措施 |
3.1 贮藏前的科学准备 |
3.1.1 适时采收 |
3.1.2 合理堆制 |
3.1.3 细致分级[23] |
3.1.4 精心包装 |
3.1.5 去虫防病 |
3.1.6 预冷处理 (散热) |
3.2 防止栗果提早发芽 |
4 板栗贮藏保鲜的几种方法 |
4.1 简易贮藏保鲜法 |
4.1.1 带苞 (棚) 贮藏保鲜 |
4.1.2 清水浸洗架藏 |
4.1.3 沙藏保鲜 |
4.1.4 窖 藏 |
4.1.5 窑洞 (山洞) 贮藏 |
4.1.6 液膜贮藏 |
4.2 低温贮藏法 |
4.3 辐射贮藏保鲜法 |
4.4 气调贮藏法 |
4.5 空气离子贮藏法 |
(10)板栗产业的发展及贮藏保鲜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板栗产业的发展现状 |
2 制约我国板栗产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
2.1 板栗深加工发展滞后于板栗种植业的发展 |
2.2 板栗贮藏体系未形成规模化运作态势 |
2.3 对策 |
3 板栗贮藏方式 |
3.1 适时采收 |
3.2 贮藏保鲜方法 |
3.2.1 常温沙藏。 |
3.2.2 低温贮藏。 |
3.2.3辐照贮藏。 |
3.2.4 气调保鲜贮藏。 |
四、板栗贮藏保鲜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壳聚糖蛋白复合膜的制备、性能检测及在板栗上的应用研究[D]. 黄煜凯. 广州大学, 2020(02)
- [2]板栗贮藏保鲜方法分析[J]. 黄兴保. 乡村科技, 2019(19)
- [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板栗保鲜的研究分析[J]. 黄萍,高亚楠,高宏. 江苏科技信息, 2019(02)
- [4]低功率微波结合保鲜剂处理对板栗贮藏生理和品质调控研究[D]. 张淑媛.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2)
- [5]板栗贮藏保鲜技术概述[J]. 魏晓霞. 中国果菜, 2016(12)
- [6]壳聚糖对低温冷藏“红栗2号”板栗防腐保鲜效果的影响[J]. 杨娟侠,田守乐,张坤鹏,王淑贞. 安徽农学通报, 2013(12)
- [7]板栗贮藏保鲜综述[A]. 翟海瑞,王倩,张利娟,马丽卫,杨劲松. 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2011
- [8]南方板栗常温贮藏技术研究[J]. 刘魁英,赵宗芸,张燕平,沈志龙,黄锐浩,夏青青,吕文莉. 广东农业科学, 2011(01)
- [9]板栗贮藏保鲜问题及解决措施[J]. 汪永文,张良富,王力,傅松玲. 经济林研究, 2009(03)
- [10]板栗产业的发展及贮藏保鲜综述[J]. 伍玉菡,程华平,殷俊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1)